中国省际工业用水效率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_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_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

网络出版时间:2012-03-21 13:4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3868.N.20120321.1346.001.html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马海良1,2,黄德春2,张继国1(1.河海大学水资源统计信息研究所,常州213022;2.河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南京210098)摘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使用2003年-2009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测算出各省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并以面板数据分区域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的分界点出现在2007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次递减;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都可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但技术进步由于回弹效应使得影响值较小;技术进步对中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最为明显,而对西部地区效果较差。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DEA;Malmquist指数1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①,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得到完全体现。

与此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条件之一,我国万美元GDP用水量为4749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的9.8倍,日本的25倍[1],因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高度关注的话题。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集水资源管理,并提出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文件强调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体系要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地方政府对本地区水资源管理负总责。

这些都表明了中国政府旨在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比较及差异测度

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比较及差异测度

种类型综合反映 出大 中 型 工业企 业 R&D规模 效率 呈现出一个 “ 规模
差异水平随时问变动呈现交替变动式收敛。
递减一规模不 变一规模 递增 ”的演 变规律 ,显
示 出 我 国 工 业 企 业 R &D活动 普遍 呈 现 出 投入 规模 增长 期滞后 于
结 论
本 文采 用D E A模型和 。趋 同方法考察 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 & D 效率 整体和 区 域间差异的变动趋 势。实证结果表 明:第
模 型 对 各 省 份 大 中型 工
西部 东部
P E 中部
0 7 0 O 8 9
O 7 7
0 . 6 0 O 7 _ 6
0 6 1
0 6 D O l 6 9
0 6 3
0 4 2 n 6 2
O 6 9
0 5 3 O 7 1
0 7 5
西部
0 . 8 1
07 8
0 7 6
0 5 3
0 5 9
表3 2 0 0 6 — 2 0 1 0 年 东中西部大 中型工业企业 R &D效率前沿省份分布
效率 纯技术效率 前沿省份 分布指标 全国总数 ( 个) 东部 比例 中部 比例 西部 比例 全国总数 ( 个) 2 0 0 6 盔 2 0 0 7 盎 2 0 0 8 在 2 0 0 9 芷 1 0 4 / 1 0 1 0 1 0 4 4 1 / 4 1 4 / 2 / 4 3 4 1 4 / 1 4 / 2 / 4 . 3 d 0 2 / 4 2 / 4 2 4 / 7 3 2 0 1 0 在 7 1 / 7
0 7 5
0 8 4 0 8 4
0 8 0
0 7 3 n o 6

中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中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4期·总第568期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了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环境健康损失不断增加等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

如何使中国经济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传统评价一个地区经济绩效的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并没有考虑投入的约束,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地区采取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文献指出,解决上述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 )[1—3]。

全要素生产率将投入产出均纳入经济绩效的评估框架中,是一种新的衡量地区经济绩效的方法。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将非期望产出引入全要素生产率评估框架已成为热点问题。

这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的TFP 就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ETFP )。

相关文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广泛研究[4]。

部分学者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中国省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5—7]。

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仅从区域角度或时间角度检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认为地区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任何相互作用,鲜有研究在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时考虑地理空间依赖的影响。

同时,有些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没有考虑能源投入问题,事实上很多污染指标均与能源利用存在一定关系;一些研究只采用一种污染指标作为非期望产出,缺乏代表性。

鉴于此,本文将能源消耗与资本和劳动投入同等对待,作为一种重要的投入要素,并且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两种污染物作为非期望产出。

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考虑“坏产出”的ML 指数测算我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从空间视角寻找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优化路径。

1研究方法、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1.1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从现有文献看,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测算方法与指标选取上。

中国省际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测度

中国省际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测度
以测 算不 同要 素之 间的替代 效应 。 因此 , 本文 在 P E P I 指数 的基 础上 , 运用 D E A 方
长 期 的粗 放式 增长 , 中 国 的发 展 方 式对 资 源 , 尤 其 是
能 源 的依 存度 非 常高 , 截止到 2 0 1 0年 , 中国超越美 国
成 为世 界上 第一 大能耗 国, 消耗一 次 能源 总量 占据世 界消 费总量 的 2 0 , 单位 国 内 生产 总值 能 耗 为 同期 世 界平 均水 平 的 2 . 2 倍; 当前 中 国铁 矿石 的对 外依存 度 已经 超 过 6 0 , 对于 铜 、 铝、 锌、 钨 等 主 要金 属 的消 费量 均位 居世 界第 一 ; 与 此 同时 , 工 业 化 带来 的环 境
第1 3 卷 第 5期
2 013伍
Vo1 .1 3.N O .5 Ma y. 2 01 3
5月
中国省际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测度
汪 升
( 合肥工业大学 经济学 院, 合肥 2 3 0 0 0 9 )
摘要 : 运 用 了规 模 报 酬 可 变 条 件 下投 入 导 向 的 B C C模 型 , 以污 染 物 为 非 期 望 产 出, 测算 了 2 0 0 0 —2 0 1 0年 中 国分 省 的 资 源 环 境 综 合 绩 效 。 在 对 资 源 环 境 绩 效进 行 历 史追 溯和 区域 差 异 分析 的 基 础 上 , 得 出整 体 上 绩 效 水 平 下 降 , 中西 部 地 区 严重恶化的基本结论 , 并 提 出加 强 环 境 规 帝 】 、 加 快 产 业 转型 和 技 术 升 级 以 及 加 强 区 域 间 环境 协 调 合 作 等 政 策 建议 。
的净 收益 的能力 。

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

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

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作者:陈秋明苟娟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06期摘要: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非参数指数法测算了各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技术进步率TECHCH以及技术效率变化EFFCH。

除了江西省的平均增长率小于1外,其他省市的均为正增长,东部地区较中西部提升较快;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恶化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TFP;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311-02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Solow)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上发表了《技术进步与总量生产函数》一文,论文统一了生产的经济理论、拟合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方法,第一次将技术进步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

在定量研究中,索洛将人均产出增长扣除资本集约程度增长后的未被解释部分归为技术进步的结果,称其为技术进步率,这些未被解释的部分后来被称为“增长余值”(或“索洛余值”),也即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可以避免计算索洛剩余时遇到的强假设条件,既不要求生产处于有效率的路径之上,也无需得知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际份额,还可以分解为几个有意义的指数的乘积,从而能得到更为细致的动态分析结果。

具体说来,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能被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技术进步,另外一部分是技术效率的改善,以便更好地了解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

MI=dt0(x t+1,y t+1)dt0(xt,yt)×dt+10(x t+1,y t+1)dt+10(xt,yt)12=dt+10(x t+1,y t+1)dt0(xt,yt)×dt0(x t+1,y t+1)dt+10(x t+1,y t+1)×dt0(xt,yt)dt+10(xt,yt)12=EFFCH×TECHCH=TFPCH即:全要素生产率变化(TFPCH)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EFFCH)和技术进步变化(TECHCH),EFFCH是基于可变规模收益的效率变化指数,TECHCH表明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我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差异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我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差异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Wa n g基 于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的框 架 , 运用 D E A( d a t a
e n v e l o p me n t a n a l y s i s ) 方法 , 以 目标 能 源 投 入 与 实
为 克服 单 要 素能 源 效率 指 标 的 上述 局 限 , 越来 越 多的学 者采 用 全 要 素能 源 效 率 指标 。例 如 , 李廉
1 文 献 综 述
近年 来 能源效 率 已渐 成研 究热 点 。通过 回顾 已
有研 究可 知 , 国 内大 量 文献 多 从 国际 、 省际、 区 际 以 及行 业 比较层 面对 我 国能 源效 率 。结 果 表 明 , 工业 部 门能 源效
程 玉鸿 , 张玮 琪
( 暨南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广州 5 1 0 6 3 2 )
摘 要: 利用 2 0 0 5 -2 0 1 0 年 广东省 2 1个 地 市 的 面 板数 据 , 运用 D E A 模 型 测 度 广 东全 省 、 4大 地 区、 2 1个地
市 的全 要 素 能 源效 率 , 分析 了其 变 动特 征 , 并将 2 1地 市 分 为 高 效 稳 定 、 中效 稳 定 、 中 效 波 动和 低 效 稳 定 四种
业经 济 结 构 调 整 以 及 工 业 行 业 技 术 升 级 的 重 要 性_ 8 J 。陈德敏 、 张瑞 和谭 志雄 选取 1 9 9 5 -2 0 0 9年 中 国2 9个省 ( 自治 区 、 直 辖市 ) 的面板 数 据 , 发 现 全 国
及 区域 的能源效 率 经历 了先 升 后 降 的过 程 , 省 域 能
第 3 2卷 第 3期
2 01 3拄
技 术 经 济

中国省际工业新产品技术效率研究

中国省际工业新产品技术效率研究
① 中 国 工 业 R&D 强 西部地区从 2004 年 的 4. 71% 下 降 到 2007 年 的 3. 94% 。 到 2007 年的 4. 44% ,
试图依靠增加 R&D 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得越来越困难 。 为 度增长已表现出几乎停滞的特征, 本文将关注中国地区工业自主创新效率问题 。 此, 近年来工业自主创新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R&D 效率上 。 朱有为等 ( 2006 ) 选用新产品销售 R&D 资本和 R&D 人员作为研发投入指标, 收入作为 R&D 产出指标,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测 算 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R&D 产出效率 。 研究发现中国高新技术产 业 R&D 产 出 效 率 整 体 偏 低, 但呈 行业间效率差异有逐步缩小趋势 。 冯根福等 ( 2006 ) 选用新产品开发数目作为研发 稳步上升状态, 产出指标, 研发经费筹集总额和技术人员数量作为研发投入指标,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 国工业研发效率 。 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研发效率较低, 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 张海洋 ( 2008 ) 选用 R&D 资 本 和 R&D 人 员 作 为 投 入 变 量, 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变量, 运 用 非 参 数 DEA 方 法 分 析 了中国省级工业 R&D 生产效率 。 研究发现近年来地区工业 R&D 生产效率在下降, 地区间 R&D 生 产效率的差异在扩大 。 除了 R&D 效率研究, 还有两类研究可以间接反映中国工业自主创新效率状况:一是对 R&D 新

自主创新是企业为制造新产品提供新技术和提高老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新工艺所进 行 的 研 发 活 动 。 新 产 品 包 括 新 消
费品 、 新资本品 、 新材料和新中间投入品 。 在提高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新工艺中, 大多数会用 到 一 些 新 资 本 品 、 新材料和新中 2007 ) , 间投入( 范红忠, 因此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最终体现在新产品上 。

中国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状况分析——基于200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状况分析——基于200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t e nfc n.( )Id s i F E d frn e m n rv cs n ei sae u ebg F E dcess i l ie i t 3 n uta T E iee c o gpoi e drgo r i i vy i e rl f a n a n q t .T E erae
第1 O卷第 4期
21 0 i年 1 2月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n l f in x r utrlUnv ri o ra a g i oJ Agi l a c u iest y
V0 . 0 . 1 1 No. 4 De .. 01 e 2 1
文章编 号 : 7 — 53 21 )4 00 — 8 1 1 62 (0 10 — 11 0 6
中国工 业 部 门全要 素 能源 效 率 状 况 分析
基 于 20 - 20 0 5 0 9年 省际面板数据 的实证研究 李旭超 张爱丽 吴春雅 胡继亮 , , ,
(. 1 华中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 0 7 ;2 武汉 大学 数 学与统计 学院 , 30 9 . 湖北 武汉 4 07 ;3 江西 30 0 .
S ud s d o n lDa a o 9 Pr v n e t e 0 5 t 0 9 t y Ba e n Pa e t f2 o i c sBewe n 2 0 o 2 0 L .h o ,Z IXu c a HANG .. Ai1 . i,W U C u —a ,HU j— a g h ny il n ’ i
ra h d:( )C ia Sid sr l F E wa u ec e 1 hn ’ n u t a T E ss b—o t la d a o t2 % ~4 % o n r o l e sv d i pi n b u 5 ma 0 fe eg c ud b a e . y ( 2)I d sr l F E w slwe a E.w ihidc ts h t n ryuizt ni n u t a rd cin i rl— n u t a E a o rt n T i T h hc n iae a eg tiai nid sr l o u t S ea t e l o i p o

我国水资源形势及水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水资源形势及水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水资源形势及水环境状况分析福建省福州市350007摘要:我国水资源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1)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2)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

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形势一、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曾几何时,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

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

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

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万亿m3,除通过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为2200m3,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数的¼,居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省际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期望SBM-Tobit模型

中国省际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期望SBM-Tobit模型

中国省际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期望SBM-Tobit模型李洪伟;李晓璐;陶敏【摘要】基于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从环境治理投资的财力、物力、人力三个方面选取四项投入指标,两项非期望产出指标,且将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处理能力纳入期望产出指标,建立环境治理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使用SBM Undesirable模型,选取2006 2015年我国30个(除西藏外)省市(自治区)10年环境相关指标数据为数据来源,对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进行测算评价,同时采用Tobit模型找出影响我国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各项因素,结合我国各省市环境治理现状提出改进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期刊名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21)005【总页数】10页(P78-87)【关键词】环境治理投资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Tobit模型;影响因素【作者】李洪伟;李晓璐;陶敏【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X321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尽管我国近年来不断增加在环境治理上的财力、物力、人力投资,但是环境污染治理尚未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近几年雾霾现象频发,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环境治理投资问题的研究分析已成为中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环境治理投入的增加,尤其是技术投入的增加,以及环境指标的变化,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已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环境治理的投入产出情况,因此本文基于环境治理实际投入产出,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市环境治理效率进行测算分析。

同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环境治理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提升策略,为我国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我国省际工业企业科技投入有效性比较研究——来自30个省(市)的数据

我国省际工业企业科技投入有效性比较研究——来自30个省(市)的数据
中 图分 类号 :2 3 F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2— 7 3 2 1 ) 7— 0 3—1 10 9 5 ( 0 0 0 0 5 0


引 言
2 0世纪后半叶以来 , 随着科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 , 人类社会进入 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依靠科技发展经济 成为当今时代背景下新的竞争焦点 。科技投入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和能源, 科技投入的数量和使用效 果, 直接影响科技水平和科技竞争能力 , 同时也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我国从实施“ 科教兴 国” 战略以来 , 科技投入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从总量上看已位居世界前列。科技投入固然重要 , 但投入的针对 性、 合理性和使用的有效性更为重要 。科技投入能否增加社会知识总量 , 能否提升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 , 能否获得科技竞争优势 , 能否促进经济的增长 , 关键还要看科技投入的效率如何。工业企业是一个 国家 科技投入的主要执行部门, 从这个角度上说 , 进行工业企业科技投入有效性 的比较研究 , 对于科技资源的 合理利用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上对科技投入的使用绩效和作用的研究始于 2 O世纪 9 0年代 , 见于国家创新能力 、 常散 科技 竞争力等研究文献中。Jc . r l t19 ) akE Ti e (9 5 用一个高技术产业 的产业 间模型分析并估算 了三个相关 pt
高技术部 门的投入产 出效率 ; a e n . o i n 19 ) C t r e M rs ( 97 利用管理学中的绩效测评方法 , hi J ro 对美国制造 业 中的信息技术设备 的生产率及其经济绩效进行 了测算 ; ab K t r u 20 ) R a 和 o m a ( 0 6 运用数据包络分 a j

关于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思考

关于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思考

关于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思考论文报告标题一: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现状和前景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地方经济的协作与互动越来越重要。

省际边界地区作为交通枢纽和产业集聚区,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经济发展仍受到诸多限制。

本章将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现状与前景。

首先,现状分析。

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在不同地区表现不一。

其中,有的地区利用交通便利,快速发展了物流和贸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效。

但是,也有部分地区受制于交通、行政与法律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有效开展合作。

其次,前景分析。

面对当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省际边界地区需要进一步强化合作机制,整合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产业协作,实现共赢发展。

标题二: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机制与平台高效的协作机制与平台是区域经济协作的先决条件。

在省际边界地区,协作机制与平台建设尚需要加强。

因此,本章将就机制与平台两个方面阐述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建设。

首先,机制建设。

省际边界地区的协作机制涉及政府与公共部门协调机制、企业协调机制和社会组织协调机制。

其中,政府与公共部门应搭建政策合作和信息共享的平台;企业协调机制应以企业为主体,促进合作共赢;社会组织协调机制应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促进沟通和合作。

其次,平台建设。

需建设多样化的平台,盘活区域资源。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建设、物流配送平台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等。

同时,要加强信息交流,健全信息发布机制,提高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

标题三: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产业布局和重点领域产业布局和重点领域的选择是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重要内容。

本章将探讨产业布局和重点领域的选择问题。

产业布局应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协作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

产业的协调发展是市场主体与区域的有机结合,更应以产业链延伸为基础。

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就近原则,优势互补,推动农业、能源、制造业等领域的协作。

《科学学研究》杂志

《科学学研究》杂志

刊名:科学学研究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主办: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3-2053CN:11-1805/G3邮发代号:82-315复合影响因子:2.769综合影响因子:1.68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科学学研究创刊时间:198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科学学研究》杂志期刊简介《科学学研究》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国内统一刊号:CN11-1805/G3,国际刊号:ISSN1003-2053。

本刊自创刊以来,主要发表科学学、科技政策、科技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典型案例,以推动创新研究,促进学术交流为主旨。

现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

该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 HSID)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JID)等多家论文数据库列为统计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的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收稿日期] 2008-12-17[作者简介] 屈小娥(1965—),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作了相应的修改,本文文责自负。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屈小娥(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 710061)[摘 要]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能源效率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现象,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省份几乎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

技术进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能源价格、制度因素等都对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积极作用,而中部地区同样因素的影响较弱,西部最小;制度因素对西部地区(除广西、重庆、四川外)大多数省份能源效率改进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 能源效率;省际差异;影响因素;结论及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X (2009)02—0046—07 1978—2007年,中国GDP 平均增长率为918%,同期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5164%,能源消费增长率低于GDP 增长率,中国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虽然2003—2005年能源消费有所反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但2006年、2007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187,0166,能源消费增长又回落到2002年(2002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166)及其以前的水平。

但横向比较,中国的能源效率在国际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地区之间能源效率差异也比较明显,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最高,依次为中部、西部地区。

要完成“十一五”规划单位GDP 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目标,年均节能率至少要达到414%。

但从相关统计资料看,2006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中,以单位GDP 消耗万吨标准煤衡量,只有北京为5125%,比上年下降超过414%,其余大部分省市区低于315%,有的省份甚至不降反升(如青海增加1151%);以单位GDP 消耗千瓦时电衡量,只有北京和吉林分别为5101%和5115%,比上年下降超过414%,其余各省市区大多低于315%,大多数省份不降反升,如内蒙古、宁夏、贵州分别增加11161%,10161%和7104%。

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时空分布变异性大,与土地资源的匹配状况不理想,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同时,我国北方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很高,生态环境已受到明显影响,而水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又亟待提高。因此,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水资源未来演变趋势,预测水资源供需发展态势,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次研究显示:我国的缺水高峰期将出现在2030年左右;2050年全国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北方部分地区的长期缺水问题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我国有条件在人均用水量450-500m3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淡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系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性要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联合国《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指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纪之交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
发展情景分析表明,国民经济最大年需水量将达到7000-8000亿m3。东部发达地区2030年率先接近需水"零增长",2050年前后全国需水量趋近"零增长"。人均年用水量,在现状450m3的基础上略有增加。用水结构调整,农业下降,生活与工业上升。南方人均用水增加,北方基本维持不变或有所下降。为实现2030年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需要考虑华北、西北内陆、黄土高原与黄河下游河道、湖泊洼淀、城市环境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需水,约800-1000亿m3。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时空分布变化大,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近18年来南涝北旱较明显,北方天然水资源量有减少趋势。
我国用水总量从1949年的1000亿m3左右增加到1997年的5600亿m3左右。其中1949-1980年为用水高速增长期,人均年用水量从187m3增长到450m3。其后水需求继续增长,但受资源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人均年用水量在450m3上下徘徊。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洼淀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明显不足。

基于节能减排的中国省级工业技术效率研究

基于节能减排的中国省级工业技术效率研究

本文运 用改进 的 S B M模 型测 度能 源 与碳排 放 约束 下
的工 业技 术效率 , 试 图在 以下 几个 方面对 现有 研究 进 行拓 展: ( 1 ) 将 包括 能源在 内的所 有 投入 及 产 出 以同一 统计 口 径 纳入模 型 , 统计年 鉴对地 区工业 能源 消费采 用 全部 工业 企 业统计 口径 , 而对 其它投 入与产 出采 用规模 工 业企 业统 计 口径 , 相 关研究要 么没 有考 虑 能 源投 入 , 要 么考 虑 了 能 源 投入却 忽略 了统计 口径 的调整 , 为 了避免 统计 口径 不一
1一

产 出的效率评 价 问题 , 但无法 剔除 投入产 出松 弛所 造成 的 非效率 成分 , 当存 在投 入产 出的松 弛性 问题时 可能 高估 效 率 水 平 。 基 于 松 弛 变 量 的 测 度 模 型 ( S l a c k s — b a s e d Me a s u r e , S B M) 将松 弛变 量 纳 入 目标 函数 , 是 一 种基 于
静 。、 王兵 等 利 用 S B M模 型评价 了 中国不 同地 区 的环 境技术 效率 , 但 没有针 对能源 与碳 排放约 束 的地 区工业 技
术效 率进行 评价 。
其中, S — R 表 示投入 过度 ,
R 表 示期 望 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不
足, S R 表示非 期望 产出过 多 , A是权 重 向量 。 P 表达式 的分 子 与分 母 分 别 表 示 D MU实 际投 入 与
效率 , 但不 少实证 研 究没 有 考 虑投 入 产 出 的松 弛 问题 , 李

1 一 兰
P — m 1 S ,s g

中国省际环境保护效率测度和提升路径研究

中国省际环境保护效率测度和提升路径研究

境保护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用于环境修复和 程、环保设施运行维护费、污染治理、绿化费用等(Cai、
保护、提升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发展绿色交 Fang);也有学者在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引入了环保工作
通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不断加大环保 人员的投入(杨俊等)。
各方面的投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用水量、能耗、二
文章编号!"#&'()'*+""#",#,,(##"*(#+
-./!,#0,1&&&2345678493::;<34"#",4,,4##*
&'()*+,-
加。如何准确衡量和提升环保投入的效率,是实现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境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
成就,但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耶鲁大学环境法 文基于省际环保投入效率评价这一研究目的,将“环
济体中,中国排第 120位,快速增长的经济给环境带 市(除西藏外)的环保投入效率,反映不同地区环保投
来了巨大的压力,从 PM2.5综合评测等方面对空气质 入效率的真实水平,以期全面了解我国的环保投入效
量进行评价,中国在全球排倒数第 4名,现实状况不 率;并通过对比东、中、西、东北部各地区的环保投入
容乐观。国家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效率,优化我国环保投入方案,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
估计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ataEnvelopmentAnalysis,
& ' ( ) * + , - . /
DEA)。

利用 CCR模型(投入导向下)对决策单元(DMU)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为定 量 分析 是什 么 因素 造成 了中 国各 地 区 能 源效 率
的巨大 差 异 , 以期 为 我 国在 短期 内尽 量 缩小 这 种 差距 , 提
升 总体 的能源 效 率 提 供 一 点 建议 。本 文 将 基 于 20 0 7年 中国3 0个省 ( 自治 区 、 辖 市 ) 由于 数 据 的 不 可 得 性 , 直 ( 不 包 括西 藏 、 澳 台地 区 ) 港 的截 面 数据 , 合 考 虑 多 种 因 综 素, 运用 能很 好 地 解 决 自变 量 间 多 重 共 线 性 问题 的 偏 最 小 二 乘 回归 方 法 来 分 析 能 源 效 率 地 区 差 异 因素 。王 惠文 对 偏 最 小 二 乘 回归 方 法 的 原 理 及 应 用 作 了 详 细 介
度 效应 和 结 构 效 应 , 发 现 实 际 的 强 度 效 应 ( 他 即技 术 效
分别 为 097 068和 09 1 .7 ,.0 .8 。各 数据 都是从 各年 的统计 年 鉴上 整理得 到 , 结果 由笔 者计算 所得 。 指数 分解 法 比较适 合 分 析 一个 国家 或 地 区 的能 源 效 率 的变 化趋 势 , 而不 能 很好 解 释 其 能 源效 率 水 平 的决 定 ; 变 截距 的 固定 效应模 型 中 , 个体之 间 的差异 主要 体 现在 截 距项, 解释 变量 的系数 更 多的是体 现 时间维 度上 被解 释 变 量相对 解释 变量 的变动 程度 , 因此并不 适合 考查 造 成截 面 个体差 异 的原 因。如 果 要分 析 造 成 横截 面 之 间各 样 本 差
量 。最 后 , 在建 模 的过 程 中 , 多 学 者 没 有考 虑 到 多 重 共 很
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 P D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GP 元) s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s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λi = 1
i =1
N
λi , β k ≥ 0 ( i = 1, , N )
其中 λi 为地区 i 对应的权重, β k 为地区 k 在 g x ( g y 或 gb )方向上的投入减少距离(好产出增加距离或坏产 出减少距离)。(2)、(3)、(4)三式左边的线性组合表示能通过 N 个地区线性拟合得到的所有生产可能性; (2)、(3)、(4)三式的右边部分表示地区 k 减少 β k g x 投入、增加 β k g y 好产出、降低 β k gb 坏产出;(4) 式的 等号由“零结合”条件而来;(5) 式意味着这 N 个地区的线性组合应满足规模报酬可变假设;最后,(1)式 给出地区 k 到达生产前沿面的距离,即地区 k 的无效率分数。 上述模型其实是规模报酬可变的非参数模型, 它在 DDF 原理下计算得出各地区的无效率分数。 注意, 该规模报酬可变模型存在一个缺陷,即最值会影响效率估算结果。这是因为(5)式使具有最小投入 x、最 大好产出 y 或最大(小)坏产出 b 的地区无法通过其它地区线性拟合, 这样, 具有最值的地区会被模型估算 为无效率分数为 0,即位于生产前沿面上。为此,本文称真正有效率的无效率分数为 0 的地区集为“真 生产前沿面”,由模型缺陷导致的无效率分数为 0 的地区集为“伪生产前沿面”。对无效率分数为 0 的 地区,可以通过分析原始数据鉴定它们是属于真生产前沿,还是属于伪生产前沿。
2.2. 模型构建
2.2.1. 新鲜水模型 新鲜水模型用来计算在不增加新鲜水以外的其它投入和不减少好产出的条件下,新鲜水可以被节约
2
“零结合”条件意味着,现实中,生产过程一定会带来污染或废物排放,即是说,没有任何污染或不排放任何工业三废(废水、废 气、固体废弃物)的生产是不存在的。参见 Chung 等(1997) [2]。 3 参见 Lee 等(2002) [3]。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with respect for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four different models (efficiency model, fresh water model, waste water model and substitution model) are presented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level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in each province of China (mainland except Tibet), to measure the potential reduction on fresh water use and waste water discharge, and to show how much fresh water can be substituted with recycled water. 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considering the provinci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water endowments, mineral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s. Provinces which have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 or sufficient water resources generally utilize water inefficiently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and can increase recycled water use efficiency greatly. Developed provinces such as Beijing and Shanghai have high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In light of these results,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rovided for China’s government.
300
林新辉 等
假定经济生产的好产出和坏产出满足“零结合”条件,即生产过程不带来坏产出的唯一途径就是不 生产,或者说没有坏产出的同时也不会有好产出。2 DDF 原理可以找出在经济生产中减少投入、增加好产出且减少坏产出的可能。令 g x 、 g y 和 gb 表示 投入方向向量、好产出方向向量和坏产出方向向量,则方向距离函数 D 可以表示为 3 gb ) sup β : ( y + β g y , b − β gb ) ∈ P ( x − β g x ) D ( x, y, b g x , g y , =
1
Fujii 等(2012) [1]应用 DDF 原理建立新鲜水模型、废水模型和替代模型研究中国大陆 2007 年除西藏外各省 1996~2006 年各行业的 工业用水效率问题。为使计算结果更真实可靠并使研究结论更具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本文改进相关模型,研究中国大陆除西藏 外 1999~2011 年的省际工业用水效率问题。
关键词
工业用水,新鲜水,循环用水,废水,效率
1. 引言
中国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工业用水不断攀升。然而,中国淡水资源贫乏,是国际公认的贫水大国。 水资源供不应求的现实,使得不断增加的工业用水需求陷入窘境。此外,工业废水排放长期居高不下, 水生态和水环境受工业废水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 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是工业节水,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由于存在地区差异,包括经济发 展情况、工业结构以及水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实行统一的工业节水政策显然是不合适的。本文 基于省际差异,分析各地的工业用水情况,量化估计省际工业用水效率,分析效率损失背后的原因,测 度效率提升的潜力,探讨效率提升的途径,这对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落实“三条红线”政策、缓解水资源 紧缺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意义重大。
林新辉 等
3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Email: cyy000123@
收稿日期:2015年8月4日;录用日期:2015年8月20日;发布日期:2015年8月24日


本文研究中国大陆1999~2011年除西藏外各省份的工业用水效率并提出改善意见。 文章应用方向距离函 数(DDF)建立四个模型——效率模型、新鲜水模型、废水模型和替代模型,用以计算各地工业用水的无 效率分数,衡量效率水平及提升潜力,说明新鲜水可节约程度、废水可减排程度和新鲜水能被循环用水 替代的程度。 研究表明, 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贫水省份或水资源丰富的省份工业用水效率低下, 而北京、 上海这类经济发达但缺水严重的省份工业用水效率较高。
D ( xk , yk , bk g x , g y , gb ) = max β k
s.t. ∑ λi xi ≤ xk − β k g x
i =1 N
(1) (2) (3) (4) (5) (6)
∑λi yi ≥ yk + β k g y
i =1
N
N
∑λi b= i
i =1
bk − β k gb
2. 研究方法、模型构建和数据
本文应用方向距离函数(DDF)原理构建四个模型实现两个目标: 一是估计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 二 是测算通过节约新鲜水、 减少废水排放或增加循环用水等方式所能达到的工业用水效率提升水平。 首先, 构建效率模型计算各地区的无效率分数——无效率分数表明在没有牺牲好的产出或增加新的投入的情况 下,工业用水能被节约的程度。然后,构建新鲜水模型测度各地工业用新鲜水的节约潜力,构建废水模 型测度各地工业废水的减排潜力,构建替代模型测度各地工业用新鲜水能被循环用水替代的潜力。1
301
林新辉 等
的百分比。新鲜水模型为:
D ( xk , f k , yk 0, f k , 0 ) = max β k
{
}
此时, β g x 、 β g y 和 β gb 分别刻画经济生产单元 ( x , y, b ) 到生产前沿面的的投入方向距离、好产出 方向距离和坏产出方向距离,即相对于效率最高的生产前沿面而言,该生产单元可以在 g x 方向上减少 β 单位投入,在 g y 方向上增加 β 单位好产出,同时在 gb 方向上降低 β 单位坏产出。 假定存在 N 个地区,对于给定的地区 k ( k ∈ 1, , N ) ,令 xk 表示该地区的 l 维投入向量,yk 表示该地 �⃗可以通过如下线性规划 地区 k 的方向距离函数� D 区的 m 维好产出向量, bk 表示该地区的 r 维坏产出向量。 计算得到: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A Regional Study
Xinhui Lin1, Youyou Chen2, Binyin Xu3, Tailong Li3
Department of Basic Teaching, Zhejiang Economic & Trade Polytechnic, Hangzhou Zhejiang College of Science,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Email: cyy000123@
Keywords
Industrial Water, Fresh Water, Recycled Water, Waste Water, Efficienc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