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2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一、个案档案:杨洋,男,2007年11月11日出生,父母在外开店,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杨洋非常好动,经常在活动室里随意跑动,也极度任性,想要什么必须满足,稍不满意就用脏话骂人,而且还常对班里的小朋友频频发起攻击:如抓人脸,捶人肚子,踩人脚,嘴里还不停地嘀咕:“把他打个西巴烂,摔死他……”有时一天,他就能发起了十多次攻击性行为,涉及七八名幼儿。
班里的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家长也对他的怨言很多,经常找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调座位,让离杨洋远点。
三、资料收集:通过入户走访,杨洋的爷爷告诉我们,他们一家四代单传,杨洋的父母自杨洋9个月时便给孩子断奶外出打工,杨洋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只有在过年时才回家,平时只是偶尔打电话或寄财物,为了弥补孩子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的遗憾和隔代亲的缘故,从小杨洋的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子就是“含在嘴里怕化,顶在头上怕吓”,对杨洋真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虽说家里条件比较艰苦,但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他们都会无原则的满足。
四、个案分析:1.亲情的缺失:杨洋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孩子相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虽说有爷爷奶奶的爱护和照顾,但父母长期的不闻不问,让年幼的杨洋还是觉得自己和同龄孩子相比,似乎少了什么,于是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可能更多的就是“胡作非为”了。
2.祖辈的溺爱:从前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杨洋的一脉单传使他从一出生对爷爷来说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再加上父母的长期在外,更使得爷爷奶奶对他无原则的一味溺爱、娇宠,孩子还小,他们还没有具体的是非观念,爷爷奶奶长期的姑息纵容造就了孩子任性、蛮横、不讲道理的性格。
比如有一次在幼儿园吃完水果后其他幼儿都把桌子上的水果皮仍到了垃圾桶里,只有杨洋前面还有一大堆。
老师提醒他应把水果皮扔掉,他就是不肯扔掉,还在一边瞪眼。
就因为这样,他没有奖到五角星。
放学爷爷来接他时,他说:“爷爷,帮我买好多好多五角星。
”爷爷就要求老师帮他也贴一颗,却没有询问孩子没有奖到五角星的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目录
•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 精选案例一:四川某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实践 •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实
践 • 对比分析两个案例异同点 • 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讨与建议
01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Chapter
留守儿童定义与分布
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 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 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 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关注和努力,学校、家庭、政府和 社会各方面应形成合力。
加强心理辅导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 环节,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 心理素质。
个性化教育计划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 要措施,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家校合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 重要途径,应积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 通和联系。
心理辅导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
学校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 求。
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课程 等多种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心理教师积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学习 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实践效果评价及反馈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 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优 质的教育资源和辅导。
心理健康问题突
孤独感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 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
感。
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不在身边 等原因,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
情绪问题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 长。
03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 儿童心理辅导实践
关于留守儿童的个案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的个案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关于留守儿童姚小刚的个案分析清水县原泉小学丁艳花2014年6月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姚小刚,男, 11 岁,清水县原泉小学三(3)班学生。
该生家庭经济富裕,成绩较好。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
三年级上学期,母亲也外出打工,将该生托给爷爷奶奶照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骄傲自大:在学习上,该生从不虚心接受同学的意见,常以自我为中心,稍取得点进步便沾沾自喜,以电话的方式向父母炫耀。
2.性情懒惰:该生作业马虎,不爱参加劳动,连班级的小扫除,也常请其他同学代劳。
3.性格好强:该生性格比较好强,在班上决不允许被任何同学欺负。
4.生活铺张浪费:该生在学校比较挑食,饭菜只要有一点不合口味,便全部倒掉。
平时零花钱比较多,小吃、文具全都是比较高档的。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姚小刚和他的家人。
我发现姚小刚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重视姚小刚父母考虑的几乎都是如何赚钱,摆脱家庭收入的困境,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而留在家里的爷爷奶奶在承担繁重的农业活动之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该生的行为、生活,特别是学习,他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
父母不在,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严重削弱了教育力量,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缺少约束和管教,放任自流,许多不良行为得不到矫正,时间一长便形成恶习。
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2.爷爷奶奶对姚小刚过分溺爱、事事迁就,缺少严格的监督。
连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袜子、整理房间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均被她奶奶包办。
听他奶奶说,这孩子性格倔强,听不得半点重话。
有一次爷爷说他几句,他连饭也没有吃。
由于不是自己的孩子,爷爷奶奶平时也不好严加管教。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一、个案情况:姓名:罗蕊馨年龄:12岁性别:女现监护人:爷爷、奶奶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到罗蕊馨同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成长。
由于他的父母在她三岁离婚,母亲再婚,父亲外出务工基本不回家,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加之监护人(爷爷、奶奶)年纪大,特别爷爷瘫痪在床上,家庭经济来源靠奶奶打零工维持,没有时间管该学生,所以该生欠良好的习惯——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罗蕊馨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
另外上课老打不起精神,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
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周末作业,就会故意将作业放在家里不按时批改,或者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等等以此为借口。
实际上是怕动笔、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因为不爱运动,该生身体越来越胖,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
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你会发现始终都是她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3、不良的行为层出不穷该生不太爱劳动,乱花钱,吃零食,爱玩手机,喜欢打游戏,在一年级时爱“拿”同学东西。
当有人检举出她的不良的行为时她老以仇恨的目光以待,紧握着两个拳头,还老找借口或话题回绝。
蛮横无理的不良举止举不胜举。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多次家访、与本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与同伴的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罗蕊馨和他的家人,最后我得出她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1、隔代监护出现的过度溺爱,爷爷奶奶觉得孩子从小没有父母陪伴,可念,爷爷奶奶对罗蕊馨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随愿,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她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装吃的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留守儿童个案目标
留守儿童个案目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
这一群体面临着诸多心理、情感和教育上的挑战。
针对留守儿童的个案,制定合适的目标至关重要,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融入社会。
首先,留守儿童个案的目标之一是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的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目标之一。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应对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其次,留守儿童个案的目标还包括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由于缺乏家庭监督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同时,通过家庭作业辅导、课外兴趣培养等方式,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另外,留守儿童个案的目标还应包括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往往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容易表现出孤僻、内向等问题。
因此,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同时,通过情感培育和情感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留守儿童个案,制定合适的目标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提升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目标的实现,不仅有助于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成长环境,也有助于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典型的弱势群体。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我们对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之一指导教师:陈健全毛贵茂一、个案情况:姓名:李佳航年龄:13岁性别:男民族:藏族班级:2014级三班现监护人:爷爷、奶奶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到李佳航同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成长。
由于他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加之监护人(爷爷、奶奶)年纪大,体弱多病,该生欠良好的习惯——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李佳航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
另外上课老打不起精神,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
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放在家里不按时批改或者是只做一部分,其他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等等以此为借口。
实际上是怕动笔、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
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你会发现始终都是他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3、不良的行为层出不穷该生是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太爱劳动,乱花钱,吃零食,说脏话,打同伴,“拿”同学东西。
留守儿童个案服务简报
留守儿童个案服务简报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身心健康、教育、安全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个案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二、个案背景小明,一个12岁的留守儿童,来自一个偏远的农村地区。
他的父母为了生计前往城市打工,留下小明和他的祖父母生活。
小明在村里的学校上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更多的学习费用。
三、服务过程1. 初次接触:我们通过学校了解到小明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成绩,决定对他进行个案服务。
我们与小明和他的祖父母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需求。
2. 制定计划: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我们为他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包括提供学习资料、辅导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我们还联系了小明的父母,让他们了解小明的情况并尽可能提供支持。
3. 实施计划:我们按照计划为小明提供了学习资料和辅导课程,并安排了心理咨询师为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与小明和他的祖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变化。
4. 评估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服务,小明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同时,他也学会了如何与祖父母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这次个案服务,我们深刻认识到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我们建议:1. 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2.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3. 鼓励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五、结语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个案服务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和支持。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
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
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
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
才。
个案三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校:高坝中心小学 姓名:刘俊熙
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 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个案四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校:高坝中心小学 姓名:吴会会
性别:女
年龄:十一岁
班级:四年级一班
学生
二、个案分析
她是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她长得十分瘦
弱,皮肤白白的,穿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她的身材比较
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
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
读书。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
话。”就在我们家访时,吴会会在一旁默默无声地写作业,写完以后,
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
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 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 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 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 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 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体育对“以人为本”的诠释,也是对人类最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一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朱耀华性别:男年龄:八岁班级:一年级学生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缺乏主动性。
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
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个案分析朱耀华今年八岁了,在家里有个姐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
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臵的作业常常不做,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根据朱耀华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
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朱耀华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朱耀华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现在,朱耀华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
小学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进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形不佳、行为适应不良、人格进展不健全等,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咱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留守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因此我对我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大体情形姓名:张鹏鹏性别:男年龄:9岁二年级学生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性格内向。
不能和同学打成一片,同学不和他玩。
总是沉默寡言,集体活动时,总喜欢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发呆二、学习缺乏主动性。
常常不能完成作业,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3、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懒惰不爱多动脑,不爱思考问题学习习惯不好。
4、卫生适应不行,个人卫生不行。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早年去世,跟随奶奶生活,仅上二年级,奶奶对孙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父亲常年外出打工。
其母亲在张鹏鹏6岁时因病归天,张鹏鹏一直跟从奶奶生活,因为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对孙子的管束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束,小孩回家不写作业,也不太管,随着孙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适应也愈来愈多,其父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
由于家庭监督大体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作业靠老师催促才会交。
学习适应也不行,粗心马虎,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
愈来愈差,也缺少了自信并产生自卑心理。
四、个案分析针对张鹏鹏同窗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以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阻碍和学校教育的阻碍两个方面:1、鉴于他从小缺少母爱,又被奶奶所溺爱,在平时的习惯和行为上很少管教,过于放纵,导致他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平时的活动中,由于自身个人卫生不是太好,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让他很孤独,慢慢的形成了内向的性格。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4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1篇一、案例.我曾经接手过一个四年级,班里二十多个学生中,有十几个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个学生叫小颜,“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小颜的父母在小颜两岁时就出外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一次.小颜交给他奶奶看管.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因此,小颜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他也因此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经常跟同学打架.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好了.二、措施.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她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他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给他父母打电话或者聊qq,把小颜在学校的表现跟他们汇报,并跟他们商量对策,告诉他们对小颜要多鼓励,少批评.有一次,小颜在作文中写到:“我多么希望我的妈妈也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呆在我身边.”我知道他想念妈妈了,我特意带他到家里跟他父母视频聊天,看着他们激动地脸庞,听着他们亲切的话语,连我都感动了.2.倾自己之所爱,搭起信任的桥梁.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又怎忍心对他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么?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他的老师,如同他的母亲,你应该帮助他.”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有一次他发烧了,我亲自把他送到卫生院,陪他做检查,打针,倒开水给他吃药.他的生日,我给他送一件他喜欢的小礼物,还请全班同学和他一起过生日.这一天,他流着泪说:“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别人吃蛋糕,今天我也能吃到蛋糕了.谢谢老师和同学们!谢谢!谢谢你们!”听了这句话,我知道我的努力没白费.我还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上课时,他静静地坐好,我冲他赞许地一笑;当他犹豫地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他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工整地完成作业时,全班的掌声带给他成功的喜悦;当他犯了错误时,等待他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从而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童在集体中自然受到教育.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玩耍,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针对他的情况,我还特意举行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想对你说……”,我还“偷偷做了手脚”,私底下跟几个同学说好在班会时对他说一些喜欢、他鼓励他的话.从这以后,他跟这些同学特别亲近,在下课或者活动时,常听到他们叫:“小颜,快来呀!”经过家长和我以及同学的努力,小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经常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爱的阳光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2篇我们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才上七年级就开始吸烟,所以我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余海波当今社会,家长都希望孩子“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
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
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
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留守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就这样,我们班的谢世何很快纳入我的视线,因为这是个特别内向、敏感、的学生。
五年级上期才从碑垭完校转来,父母因外出打工,只的奶奶在羊角街上照顾他读书,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他。
一、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场景一:谢世何总是沉默寡言,集体活动时,总喜欢一个人在坐在位置上发呆,一次我组织学生到教室外活动,所有学生都出来了,就只有谢世何还在门口站着,我微笑地向他招手示意,让他知道快出来了。
可是他明明看见了,却故意把目光转向一边,我生气了,大步走过去,训斥道:“同学们都在等你了,你还在这里愣着干嘛?”谢世何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劲的哭,从他眼里,我看到了,委屈,愤怒,憎恨。
训练拍球的时候,学生们拿着皮球来到了操场上,便开心地散开,寻找自己的小天地开心地练拍球,谢世何站在那一动不动,于是我对他说:“谢世何,你怎么不拍球啊?要认真练习的呀。
关于留守儿童的个案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的个案分析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关于留守儿童姚小刚的个案分析清水县原泉小学丁艳花2014年6月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姚小刚,男, 11 岁,清水县原泉小学三(3)班学生。
该生家庭经济富裕,成绩较好。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
三年级上学期,母亲也外出打工,将该生托给爷爷奶奶照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骄傲自大:在学习上,该生从不虚心接受同学的意见,常以自我为中心,稍取得点进步便沾沾自喜,以电话的方式向父母炫耀。
2.性情懒惰:该生作业马虎,不爱参加劳动,连班级的小扫除,也常请其他同学代劳。
3.性格好强:该生性格比较好强,在班上决不允许被任何同学欺负。
4.生活铺张浪费:该生在学校比较挑食,饭菜只要有一点不合口味,便全部倒掉。
平时零花钱比较多,小吃、文具全都是比较高档的。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姚小刚和他的家人。
我发现姚小刚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重视姚小刚父母考虑的几乎都是如何赚钱,摆脱家庭收入的困境,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而留在家里的爷爷奶奶在承担繁重的农业活动之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该生的行为、生活,特别是学习,他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
父母不在,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严重削弱了教育力量,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缺少约束和管教,放任自流,许多不良行为得不到矫正,时间一长便形成恶习。
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2.爷爷奶奶对姚小刚过分溺爱、事事迁就,缺少严格的监督。
连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袜子、整理房间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均被她奶奶包办。
听他奶奶说,这孩子性格倔强,听不得半点重话。
有一次爷爷说他几句,他连饭也没有吃。
由于不是自己的孩子,爷爷奶奶平时也不好严加管教。
在家里他的事基本上他自己说了算。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间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就要也是重中之重。
你想知道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吧!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吴会会性别:女年龄:十一岁班级:四年级一班学生二、个案分析她是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
由于先天因素,她长得十分瘦弱,皮肤白白的,穿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
她的身材比较矮小,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
该女生学习成绩较好,书写工整,尤其是写作能力很强,常常受到同学的夸奖。
不过,吴会会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玩耍。
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望着操场发呆。
她的脾气很犟。
今年第二周星期二,她的亲妈妈来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泣,我与数学老师费尽周折,才把她请出了教室,让她与妈妈见面。
结果,她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老师,我恨她。
我不愿意看见她”说完,就迅速地跑回教室再也不肯出来。
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的妈妈?让我们百思不解。
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决定走访该学生的家庭,了解她在家的具体表现。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吴会会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
在她7岁时,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离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
从此以后,吴会会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
奶奶告诉我们:“她爸爸妈妈没离婚前,吴会会整天笑呵呵地,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乖得很。
我们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
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读书。
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话。
”就在我们家访时,吴会会在一旁默默无声地写作业,写完以后,又帮奶奶扫地、带小妹妹。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经济、就业等原因长时间不在身边,与父母或监护人分离而生活在乡村或城市的儿童。
在中国,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化。
下面将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分析,来深入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解决方案。
个案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在身边。
小明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照顾下生活,但由于老人身体状况不好,无法给予他充分的关心和教育。
小明长时间自由自在地生活,没有固定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时间。
由于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小明在学业上遇到了很大困难,成绩一落千丈。
同时,由于没有人管教,小明的行为逐渐变得叛逆,和同学之间发生了多次矛盾冲突。
分析:小明的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问题:1.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留守儿童往往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
这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孤单、焦虑和自卑,进而影响到学习和社交。
2.学业困难: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缺乏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成绩下降,学习动力不足。
3.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人的管教,留守儿童容易放纵自己,没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对有组织的生活产生困惑。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境,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父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意识。
同时鼓励留守父母尽可能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给予他们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生活和教育的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临时照管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
3.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和自卑感。
对于情绪问题较严重的留守儿童,还需要开展个别心理治疗。
4.加强乡村教育建设:在农村地区建立良好的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学生)个案分析
留守学生个案分析一.个案情况姓名:何某年龄:10性别:女基本情况:她是我的一个小邻居,今年上四年级,爸爸.妈妈.爷爷都在深圳打工,和一个弟弟在一起,随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按时向家里寄钱。
她妈妈生下弟弟十个月后便离开了,到现在弟弟已经五岁了,可是妈妈还没有回家一次,十岁的她就担负起了姐姐和妈妈的双重职责。
我可以从她的日常行为中看出年纪不大的她有一种同龄人少有的成熟,能够熟练处理家务。
但是由于她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何某身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
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老师发现他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其他人表现为不信任。
遇到困难一言不发,很难沟通。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退步快,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3.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4.与奶奶关系不稳定没有争执的时候和奶奶还能和谐相处,但是一旦就耨一问题发生小小的意见不统一,就会和奶奶吵起来,使奶奶很无奈。
久疏父母的她,对他们也没有多少感情,反而有很多不满。
二.个案分析和指导思想原因分析:1.久疏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的关怀和指导,缺乏合作与服从的孩子性格,形成独立和孤僻的个性。
2.没人鼓励,自卑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他的成绩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他,这些使彭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宁可逃避一切竞争,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当父母不得不离开家乡去他处工作时,他们的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儿童。
这种现象已经在中国乡村地区普遍存在。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个案,对一个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分析。
2. 个案该个案的留守儿童为小明(化名),现年十岁。
小明家庭位于中国的农村地区,父母均在城市找到了工作,由于工作需要,父母必须长期离开家乡。
小明由奶奶照顾,与父母的交流主要通过电话和偶尔的回乡探望。
3. 家庭情况小明的父母为了家庭的收入,决定外出打工。
他们经常会在外地工作6个月至1年之久,只有在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回家探望亲人。
小明的奶奶作为他的主要照顾者,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无法为小明提供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4. 学习情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的学习情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小明的奶奶尽力帮助他完成作业和学习,但她的教育水平有限,无法给予小明足够的学习指导。
此外,小明经常需要独自处理自己的学业问题,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5. 心理影响长期的分离和缺乏父母的陪伴对小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他经常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安全感。
他的自尊心也受到了损害,因为他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
这种情绪问题会影响小明的学习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6.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个案,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父母更加积极地参与小明的生活。
尽量安排短期休假或找到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以便更频繁地回家探望小明。
- 加强学校和奶奶之间的沟通。
学校可以与奶奶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小明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
- 增加小明在社区的社交活动。
可以鼓励小明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结识更多的朋友,减轻他的孤独感。
-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小明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或社工人员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以帮助他应对情绪问题和自尊心受损的情况。
7.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留守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所以我对我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张鹏鹏性别:男年龄:9岁二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性格内向。
不能和同学打成一片,同学不和他玩。
总是沉默寡言,集体活动时,总喜欢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发呆
2、学习缺乏主动性。
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3、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懒惰不爱多动脑,不爱思考问题学习习惯不好。
4、卫生习惯不好,个人卫生不好。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早年去世,跟随奶奶生活,仅上二年级,奶奶对孙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父亲常年外出打工。
其母亲在张鹏鹏6岁时因病去世,张鹏鹏一直跟随奶奶生活,因
为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对孙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孩子回家不写作业,也不太管,随着孙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父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
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作业靠老师督促才会交。
学习习惯也不好,粗心马虎,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
越来越差,也缺少了自信并产生自卑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鹏鹏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缺少母爱,又被奶奶所溺爱,在平时的习惯和行为上很少管教,过于放纵,导致他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平时的活动中,由于自身个人卫生不是太好,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让他很孤独,慢慢的形成了内向的性格。
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
也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
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用“爱心”换起信任。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在家
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学生还小,对父母的依赖更强烈,然而,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学生的心灵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呀!为了让张鹏鹏对我有依赖感,我时常在下课的时候问他是否听懂了,学习上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课余时间对他问寒问暖。
生病时我把他带到药店,给他治病,让他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
渐渐地他把我当成了朋友。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在学校里,我采取暗示其他的小朋友邀请张鹏鹏一起做游戏,当发现他偶尔接受同学的邀请并高兴的参加活动时,马上给予表扬鼓励。
慢慢的张鹏鹏融入到了班集体中,对于张鹏鹏的进步,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鼓励学生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这样学生的好朋友逐渐的多起来,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回答问题时张鹏鹏的声音也变得更响亮了。
3、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学生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
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学生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学生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
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学生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学生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
父母还应告诉学生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学生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
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学生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学生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
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鹏鹏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现在,张鹏鹏对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在上课认真听讲,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
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的少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