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第四,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 与此相反。
感悟: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 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 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 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 美好的目标,促成别人的进步、 成功。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 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君子 一定不会成人之恶,为虎作伥。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 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感悟: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君子有 自我反省、自立自强的特质,君子总 是先反省自己的做法,寻找自我的不 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而小人 则正好相反,从来不会检讨自己,总 是把错误和责任推给别人,对别人求 全责备,自然不会有进步。
第十,看抉择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释义: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 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 为了。
感悟:能否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 然坚持原则和底线,不仅是君子 和小人的区别,也是真君子和伪 君子的区别。越是在最艰苦的环 境中,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第二,看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释义: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 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感悟: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 都能以公正之心对待众人,一 视同仁,不拉帮结派;小人却 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 小圈子,排斥异己,结党营私。
第三,看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 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高二(16)班 2016-05-21
第一,看胸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作文范文]《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论语》里的“君子”和“小人”有多种涵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究竟该如何理解?一、“君子”与“小人”的多种涵义《论语》里“君子”共出现108次,“小人”共出现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时出现。
“君”指天子,“君子”本义则是指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在《孔子家语·五仪解》里“君子”则是指个人修养比较好的人。
“小人”有三种含义:地位低下的人;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谦词。
《孔子家语·大婚解》里孔子与鲁哀公对话,对话之初孔子说:“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中间有:“君子者也,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为其子也。
”最后说:“君子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这里君子指统治者,与百姓、臣相对,并说明了“君子”名称的由来。
《孔子家语·问礼》里鲁哀公向孔子问礼,孔子对曰:“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虐杀刑诛,不以其治。
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为礼也。
”这里的君子当然不是指有道德的人,也是指统治者。
“不闻小人之劳”“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君子”和“小人”也是以位言。
“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
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
国家之敝,恒必由之。
”以上《左传》里的几处“君子”“小人”都是以位而言。
《孔子家语·五仪解》:“哀公曰:‘何谓君子?’孔子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
论语(摘抄君子与小人)
《论语》(摘抄君子与小人)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注: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
2、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注: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注: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却一心想着自己的田土;君子心怀法度,小人却一心贪图实惠。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注: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注: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注: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注: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8、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
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
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
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
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9、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注: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注: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注: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1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注: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
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1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论语》里的“君子”和“小人”有多种涵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究竟该如何理解?一、“君子”与“小人”的多种涵义《论语》里“君子”共出现108次,“小人”共出现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时出现。
“君”指天子,“君子”本义则是指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古代汉语词典》),在《孔子家语·五仪解》里“君子”则是指个人修养比较好的人(参见前言)。
“小人”有三种含义:地位低下的人;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谦词(《古代汉语词典》)。
《孔子家语·大婚解》里孔子与鲁哀公对话,对话之初孔子说:“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中间有:“君子者也,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为其子也。
”最后说:“君子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这里君子指统治者,与百姓、臣相对,并说明了“君子”名称的由来。
《孔子家语·问礼》里鲁哀公向孔子问礼,孔子对曰:“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虐杀刑诛,不以其治。
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为礼也。
”这里的君子当然不是指有道德的人,也是指统治者。
“不闻小人之劳”(《尚书·无逸》)“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诗经·小雅·采薇》)“君子”和“小人”也是以位言。
“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
”(《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襄公九年》)“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
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
【精品】论语论君子小人
【精品】论语论君子小人《论语·为政第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即结党营私。
概括地说:君子能包容一切善恶,而小人只喜欢自己认为对的人或事。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所谓合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
所谓同而不合,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
显然,同而不合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合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
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论语·子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张关于从政的条件时说,要“尊五美,屏四恶”,“泰而不骄”是孔子所讲的“五美”之一。
什么叫“泰而不骄”呢?孔子解释说:“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这就是说,君子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势力小,都不敢轻慢。
孔子把“泰而不骄”作为从政的美德之一,这是很值得从政者深思的。
《论语·里仁》: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
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意思是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所谓“上达”,以现在思想的习惯而言,就是比较形而上的、升华的。
所谓“下达”,就是比较现实的、卑下的。
深入一点说,君子与小人,在春秋战国时代,尤其在孔子言论中,经常提出来作为一个对比的名称。
因为真正研究学问,真正搞思想是少数人的事。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名句
莘县莘州中学戚戚。”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 落、心胸坦荡,小人则 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 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 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 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 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在于道义,而小 人看重的却在于利益。
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 所以,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 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 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 而小人看重利益,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 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道义和利益,是君子和小人的两把标尺,他们会用各自的标尺权衡 利弊,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
小人的心里永远都有事情,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 得这个社会不对。 君子不论穷达顺逆,都因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 满自信与喜悦;小人即无志之人,即使富贵,也会患得患失,更不用 说身处困境了。
2、君子周而不比,小 人比而不周” 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 往都能一视同仁,从 不拉帮结派;小人却 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 的人结成小圈子,一 起排斥异己。
6、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 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 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 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 这是君子与小人外在气质的表现。 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 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申,所谓“君子不骄”就是一个人,若胸有大志, 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他可以泰然自若而没有骄矜之气;而一 个人处处张扬,处处表现出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少了一种气定 神闲,这就是小人。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君子,而不能做小人。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举句说略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举句说略作者:李弗不来源:《第二课堂(高中版)》2014年第10期宋代的一位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
读《论语》,得智慧,明事理,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读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过程中,师生们的良好反应,又是明证。
我们缩小范围,单赏君子与小人对举句,便觉得津津有味,韵味无穷。
寻遍整部《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句,竟达16处之多。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这句话主要理解好两个字:周、比。
“周”是“团结、合群”的意思;“比”是“勾结、搞帮派”的意思。
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这句话主要理解三个字:怀、土、刑。
“怀”是“思念”;“土”是“乡土”;“刑”是“法制惩罚”。
这句话是说,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这也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喻”即“明白、知晓、领悟”。
这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广为人知。
这句话明确地提出了“义利”的问题。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
一个人,如果他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论语》中描述的君子与小人
《论语》中描述的君子与小人《论语》中描述的君子与小人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学习的知识也不会牢固。
做事应该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犯了错,就不要怕改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舒适,做事情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亲近有德之人来匡正自己,这样就算得上好学了。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众人却不与人勾结,品格卑劣的人则是互相勾结。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以与人相争的事情。
如果有的话,那就一定是射箭。
比赛开始的时候,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
比赛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
这就是君子之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财富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就不会接受它。
贫穷与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宁可不摆脱。
君子如果违背了仁德的准则,又怎么能是君子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只考虑怎样去做就行。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举句说略
《论语》中“君⼦”与“⼩⼈”对举句说略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见《论语》的作⽤。
读《论语》,得智慧,明事理,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缩⼩范围,单赏君⼦与⼩⼈对举句,便觉得津津有味,韵味⽆穷。
1.君⼦周⽽不⽐,⼩⼈⽐⽽不周。
(《论语·为政》)(君⼦团结但是不搞帮派,⼩⼈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这句话主要要理解好两个字:周、⽐。
“周”是“团结、合群”的意思;“⽐”(bì)是“勾结、搞帮派”的意思。
孔⼦认为,君⼦与⼩⼈的区别点之⼀,就是⼩⼈结党营私,与⼈相勾结,不能与⼤多数⼈融洽相处;⽽君⼦则不同,他胸怀⼴阔,与众⼈和谐相处,从不与⼈相勾结。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2.君⼦怀德,⼩⼈怀⼟;君⼦怀刑,⼩⼈怀惠。
(《论语·⾥仁》)(君⼦思念的是道德,⼩⼈思念的是乡⼟;君⼦想的是法制,⼩⼈想的是恩惠。
)这句话主要理解三个字:怀、⼟、刑。
“怀”是“思念”;“⼟”是“乡⼟”;“刑”是“法制惩罚”。
这句话是说,君⼦与⼩⼈这两个不同类型的⼈格形态,君⼦有⾼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则只知道思恋乡⼟、⼩恩⼩惠,考虑的只有个⼈和家庭的⽣计。
这也是君⼦与⼩⼈之间的区别点之⼀。
3.君⼦喻于义,⼩⼈喻于利。
(《论语·⾥仁》)(君⼦明⽩⼤义,⼩⼈只知道⼩利。
)“喻”即“明⽩、知晓、领悟”。
这是孔⼦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的⼀句话,⼴为⼈知。
这句话明确地提出了“义利”的问题。
孔⼦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
⼀个⼈,如果他⼀味地追求个⼈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把追求个⼈利益的⼈视为⼩⼈。
这种观点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此即彼的“义利”观了。
4.君⼦坦荡荡,⼩⼈长戚戚。
(《论语·述⽽》)(君⼦⼼胸宽⼴,能够包容别⼈;⼩⼈爱⽄⽄计较,⼼胸狭窄。
《论语》君子与小人语句的若干方面阐述
《论语》君子与小人语句的若干方面阐述“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其义:一是指有道德的人;二是指统治者或地位高的人。
“小人”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24次,其义:一是指无道德的人;二是指老百姓或地位低的人。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举的语句19个,其中有16个分别讲述了有德之君子和无德之小人的区别。
现摘录部分于下且做简析,以资今用。
1 义利取舍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是讲君子与小人的价值取向不同。
“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以省书名,只写篇名)、“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把义作为根本和最高原则,视义为当然之则,故“君子喻于义”;小人以追求私利为目标,以利为先,故“小人喻于利、小人下达”(《宪问》),小人总是“怀土”“怀惠”(《里仁》)。
对义与利的不同取舍是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区别。
当然,孔子也不反对取利,甚至认为“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泰伯》),但要“见利思义”(《宪问》)、“见得思义”(《季氏》),“义然后取”(《宪问》)。
在“义”的前提下,当取则取。
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这就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但他不赞成用不正当的手段脱贫致富,干禄谋贵。
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他鄙弃违背道义所得的富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 胸怀心境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宪问》)“仁”“知”“勇”是君子的三种品格。
君子具有“仁”的品格,就能克己利人,以天下为己任,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与穷通困达,自然也就无忧了;具有“知”的品格,就能明察天地万物之性,洞悉世间人事之理,立身行事随物性依天理,凡事看得透想得通,也就无惑了;君子具有“勇”的品格,就会敢做敢为,勇于担当责任,即使蹈死亦不顾,无所畏惧。
君子小人的十大名言论语
君子小人的十大名言论语摘要:1.君子与小人的定义与区别2.君子的十大名言论语3.小人的十大名言论语4.总结:君子与小人的名言论语对我们的启示正文:在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君子与小人的概念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
君子指的是道德品质高尚、具有仁爱之心、追求道义的人,而小人则指道德品质低下、自私自利、追求利益的人。
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品德、价值观以及处世态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君子的十大名言论语: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6.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子路》10.君子以其大世界而容小人,小人以其小世界而容君子。
——《论语·子路》这些名言都为我们提供了成为君子的指导原则,如坚守道德、修心养性、宽容待人等。
而相比之下,小人的十大名言论语则更多地强调了私欲、利益和心机:1.小人之心,蛇蝎为伴。
——《左传·宣公十一年》2.小人得志,君子失道。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3.小人喜欢论是非,君子喜欢论道义。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4.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5.小人以利为利,君子以义为利。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6.小人善自为谋,君子善为天下谋。
——《左传·定公四年》7.小人谋身,君子谋国。
——《左传·定公六年》8.小人畏威而不怀德,君子怀德而不畏威。
——《左传·定公十年》9.小人以力为力,君子以理为力。
论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论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孔子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然而如今却没有这样说女子的了,而是这样说的:唯君子与小人难养也。
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说明,始于孔子,君子是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但孔子对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
小人是中国儒家定义君子的“反义词”。
如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专指喜欢做些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隔岸观火、落井下石之类的人,与贵人相反。
也就是说小人就是不走正轨,阴险的。
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
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就是小人。
孔子从道德修养,人格理想,义利观和行为观等方面区分了君子与小人,指出两者的根本区别。
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这里的“喻”字,有“领悟”、“明白”的意思。
具体含义是指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
君子行事按“义以为质”,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义之与比”后才为之的。
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有一次,在陈国断粮,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是说君子即使陷于困厄的境地,依然要固守自己的志向,坚持自己的追求。
而小人遇到困境,就会肆意胡为。
他的学生子路说:“像我们这样在乱世中弘道,真是很难!”孔子说:“既然要弘道,就要在心中永远坚持道义,任何情况都不能动摇,就象那些松柏,无论天气多么寒冷,霜雪多么凌厉,都是常青不谢。
”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就是和而不同的理念:君子相交,有容人的雅量与坚持己见的操守,互相取长补短,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小人相交,必为共同谋利,依附强权,各怀损他利己之鬼胎,表面上强求一致,转过背来就互相攻击,故同而不和。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比的句子
以下是《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对比的一些句子: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小人务外,外立而道死。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独立不惧,小人溜须拍马。
君子无所争,小人常战心。
君子以文会友,小人以貌取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些句子在《论语》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在道德品质、言行举止、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对比。
君子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注重实践行动而非空谈,以正义和道义为准则,自律自强。
而小人则往往只顾个人私利,追求短期利益,言行不一致,心胸狭隘,缺乏远大的眼光和高尚的情操。
这些句子通过对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的重视,强调了君子应当以高尚的品质为准则,追求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提升,而不是被短视的私利所驱使。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处处蕴含着儒家的思想和文化。
儒家道德要求,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做君子,或者有一颗做君子的心,不做小人,并且远离小人。
但是,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这是内容极其丰富,极其抽象的概念。
孔子在《论语》中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外在与内在、微观与宏观等方面全面但很精练地进行了阐述和剖析。
一、内在方面,孔子强调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心理状态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提出君子的心理状态是坦荡的,那么进而要求君子不能做不可告人的事,否则你只能整天常戚戚,整天处于担心害怕的状态。
孔子看似对人的内心提出要求,实则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应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胜不骄败不馁,稳如泰山。
而小人只是顺境骄,逆境馁,不足以成大事者,小人也。
为人处世的态度,孔子一言以蔽之。
二、外在方面,孔子强调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处世哲学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判断一个人的品格,看看他交往的人足矣。
君子能够团结其应该团结的人,而小人只会勾结其应该勾结的人,一字之差,天壤地别。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人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他人的评价里。
但是孔子在这里明确提出,只要你出于道德和正义,你的意见就算与其他多数人不同,也不必有所顾忌,不必刻意追求与他人意见的一致。
而小人只会趋炎附势、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三、宏观方面,孔子强调了君子与小人不同的道德准则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永远以仁义的标准要求自己,心中永远有道德的底线;而小人只会为了获得利益、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的行为准则是否符合义,小人的行为准则是否获得利。
君子以义要求自己,则行为不容易出现偏差,而小人眼中只有利,往往会不择手段。
3、“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心中有“道德、仁义”,并且需要将其体现在行为中,小人心中有“利”,只会积极地追求名利。
论语君子与小人的句子
论语君子与小人的句子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与小人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以及小人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品行和态度。
这些论语中的句子,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道德伦理的思考,也对我们今天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准则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引。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与小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不同态度。
君子能够和他人和睦相处,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不因为意见不同就产生矛盾和冲突。
而小人则只会寻找与自己相同的人结合,不接受不同意见,容易产生矛盾和纷争。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一个能够包容不同意见的君子,而不是一个固执己见的小人。
另一句经典的论语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言行一致,言辞谨慎,不轻易发表言论,但在行动上要果断敏捷,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而小人则往往言辞轻率,言行不一,容易说大话却做不到,这种言行不一的态度是不被孔子所认可的。
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有宽广的胸襟,能够包容众人,不和他人攀比,而小人则总是与他人攀比,心胸狭窄,只在乎自己的得失,容易陷入攀比之中,失去了宽广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
此外,孔子还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坦诚正直的品质,不做虚假的伪装,坦荡荡地面对他人和世界,而小人则总是心怀不安,常常戚戚然,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欺骗和虚伪,所以无法坦然地面对他人和世界。
通过这些论语中的句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品德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对比。
君子应该具备的宽容、谨慎、坦荡、正直的品质,以及小人所表现出来的攀比、虚伪、狭隘、不和睦的态度。
这些句子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的思考,也对我们今天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准则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引。
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有宽广胸襟、言行一致、坦荡正直的君子,而不是一个心怀不安、言行不一、攀比虚伪的小人。
这样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也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成功。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
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
《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
如小人的24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
以上系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以君子和小人作对比,约十三四次,绝大多数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类的简单句子。
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所以论到君子修养的地方最多,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这里面很有趣味的一个说法,是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君子须博学广通,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子贡在弟子中最聪明,学业一流,为孔子所喜爱。
子贡也终生敬仰老师,孔子过世,弟子依礼守墓三年,惟独子贡守了六年。
公冶长篇第四章,子贡问孔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汝,器也。
”问是何器,孔子说:“瑚琏也。
”瑚琏是祭祀时盛放粮食的竹器,上头饰以美玉,相当尊贵。
孔子比子贡为瑚琏,意在赞赏他的资质美好。
可是瑚琏再华丽,仍然是器呀。
有了孔子所说的不器,老子的大器晚成倒显得小气了。
既然不器,还管它是大是小?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不能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试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相反,小人担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却能够玩得滴水不漏。
孔子周游列国,阅人多矣,对于领导者层面上的君子小人,认识深刻,故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此话怎讲?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好他却难。
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讨不了好。
小人正相反。
为什么说在君子底下做事容易,在小人底下做事难呢?君子用人是量才而用,小人则求全责备。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小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决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在工作上,功夫要用来取悦上司。
进一步来讲,小人靠这一套若能成功,在官场一帆风顺,那些被取悦的在上者,自然也都不是君子。
君子小人之辩不是学问,是常识,人皆能懂,然莫能奈何。
(完整版)《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论语》里的“君子”和“小人”有多种涵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究竟该如何理解?一、“君子”与“小人"的多种涵义《论语》里“君子"共出现108次,“小人”共出现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时出现.“君"指天子,“君子”本义则是指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古代汉语词典》),在《孔子家语·五仪解》里“君子”则是指个人修养比较好的人(参见前言)。
“小人"有三种含义:地位低下的人;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谦词(《古代汉语词典》)。
《孔子家语·大婚解》里孔子与鲁哀公对话,对话之初孔子说:“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中间有:“君子者也,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为其子也.”最后说:“君子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这里君子指统治者,与百姓、臣相对,并说明了“君子"名称的由来。
《孔子家语·问礼》里鲁哀公向孔子问礼,孔子对曰:“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虐杀刑诛,不以其治。
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为礼也。
”这里的君子当然不是指有道德的人,也是指统治者。
“不闻小人之劳”(《尚书·无逸》)“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诗经·小雅·采薇》)“君子”和“小人”也是以位言。
“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
”(《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襄公九年》)“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第十,看抉择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释义: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 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 为了。 感悟:能否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 然坚持原则和底线,不仅是君子 和小人的区别,也是真君子和伪 君子的区别。越是在最艰苦的环 境中,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感悟:当遇到问题,或者面 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 的标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 择;而小人遇到事情首先想 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 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 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第四,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 与此相反。 感悟: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 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 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 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 美好的目标,促成别人的进步、 成功。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 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君子 一定不会成人之恶,为虎作伥。
第六,看气质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释义: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 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感悟:两千年前,孔子就教 我们“主要看气质”。君子庄 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 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 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 息。
第七,看志向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释义:这句话有多种解释。一说君子日 日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一说 君子徇天理,日益高明,小人徇人欲, 日益污下。一说君子追求高层次的通达, 小人追求低层次的通达;一说君子上达 达于道,小人下达达于器。 感悟:古人说,志当存高远。做人两个 方向,一个向上,所谓“上达”,一个 向下,所谓“下达”。向上即是向善, 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 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其颓废。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 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 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
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
《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
如小人的24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
以上系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以君子和小人作对比,约十三四次,绝大多数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类的简单句子。
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所以论到君子修养的地方最多,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这里面很有趣味的一个说法,是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君子须博学广通,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子贡在弟子中最聪明,学业一流,为孔子所喜爱。
子贡也终生敬仰老师,孔子过世,弟子依礼守墓三年,惟独子贡守了六年。
公冶长篇第四章,子贡问孔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汝,器也。
”问是何器,孔子说:“瑚琏也。
”瑚琏是祭祀时盛放粮食的竹器,上头饰以美玉,相当尊贵。
孔子比子贡为瑚琏,意在赞赏他的资质美好。
可是瑚琏再华丽,仍然是器呀。
有了孔子所说的不器,老子的大器晚成倒显得小气了。
既然不器,还管它是大是小?
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不能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试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相反,小人担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却能够玩得滴水不漏。
孔子周游列国,阅人多矣,对于领导者层面上的君子小人,认识深刻,故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
此话怎讲?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好他却难。
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讨不了好。
小人正相反。
为什么说在君子底下做事容易,在小人底下做事难呢?
君子用人是量才而用,小人则求全责备。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小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决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在工作上,功夫要用来取悦上司。
进一步来讲,小人靠这一套若能成功,在官场一帆风顺,那些被取悦的在上者,自然也都不是君子。
君子小人之辩不是学问,是常识,人皆能懂,然莫能奈何。
这一点,孔子已经懒得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