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阅读答案
司马光《暮春同刘伯寿、史诚之饮宋叔达园》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暮春同刘伯寿、史诚之饮宋叔达园
司马光
絮狂飞作团,梅小不多酸。
共惜春余好,更穷今日欢。
清流入花底,翠岭出林端。
嫩笋玉萦箸,新樱珠照盘。
邀迎嘉客易,会合故人难。
寄语门前仆,骅骝[注]任解鞍。
[注]骅骝:赤色骏马,亦名枣骝,此处泛指良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紧扣题中“暮春”二字,极写柳絮的轻狂成团、青梅的微小。
B.清清溪水流进花丛,青葱山岭高出树林,以动写静,尽显庭园山水之美。
C.九、十两句将宴饮之易和相聚之难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D.末二句让仆人随意解下良马的鞍,亦表现出马主人解职后的自由不羁。
16.本诗七、八两句含蓄而有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参考答案:
15.B“以动写静”分析有误,“清流入花底”本来就是动景。
16.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2分)描绘竹笋鲜嫩像碧玉萦绕在筷子底端,新采摘的樱桃如颗颗红珠光照金盘。
(2分)诗人以宴会上的嫩蔬鲜果之美,衬托出宾客及主人的绝俗风采。
(2分)(意思答对即可)。
满江红_暮春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满江红·暮春阅读附答案及赏析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悉动静。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照旧无踪影。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词描述了家住江南的奼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籍之甚,而悲伤愁苦。
B.上阙“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C.“园林渐觉清阴密”以精巧的笔触描述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些许喜悦之情。
D.下阙用拟人手法,心事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这是经由一番心理波折后发生的“怕”,涵蓄蕴藉,使人寻味无限。
E.“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善于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又能以似水柔情写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扼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AC2、这词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春季远去的惜惋,对青春逝去、时日闲抛的无奈,不能与所思之人相见的失落郁闷和模糊流露出的对现实的不满。
上阙中“一番风雨,一番狼籍”,蕴涵着无尽的痛惜之情。
下阙直接点出“空相忆”“闲愁极”,极言所思不得相见的苦闷。
“怕流莺乳燕,得悉动静”“羞去上层楼”则委宛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
简析此词是一首十分委宛缠绵的伤春相思词,上片写江南暮春风景,下片由此兴起怀人之感。
江南暮春,年年风景照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离别,至今踪影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最后很想登楼远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能归来,则登楼也只能看到一片平芜,不见伊人的倩影。
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时节对远行情人的怀念之情。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天津卷(含解析)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天津卷(含解析)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答案】
(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②动静结合。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赵长卿《临江仙·暮春》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临江仙·暮春赵长卿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9.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8.①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急切渴望归去的情感,(3分)②又留恋此地,舍不得离开的情感(2分)9.运用了寓情于景(答以景作结、虚写或想象也可)的手法。
(2分)词人设想,他已登上归船,听着敲打船篷的雨声,又见断桥的杨柳迷蒙,心境凄凉;(2分)通过景物的渲染,含蓄表达了心中恋恋不舍的离情。
(2分)赏析赵长卿是宋朝宗室,有词集《惜香乐府》,按春、夏、秋、冬四季,编为六卷,体例如同《草堂诗余》,为词家所稀有。
这首词被编在“春景”一项内,近人俞陛云称它是“《惜香集》中和雅之音”(《宋词选释》),细审其声情,颇觉所言非虚。
词中写的是乡思。
“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定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一带。
有的人苟安一隅,整天歌舞升平,醉生梦死。
然而也有一些人不忘故国,时时通过他们的诗词抒发怀念故国的感情,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
这首词很可能是在这样的有景下写成的。
上阕写念家,起首二句用的是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归燕兴起思家的情感。
在南宋词人心目中,鸿雁似乎具有特定的意义。
在它身上不仅具有传统的捎信使者的特征,而且简直就是战乱年头流亡者的形象。
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写一群孤雁,饥渴劳累,令仃凄惨,其中体现着作者南渡以后流离失所的苦楚。
李清照《声声慢》也说:“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则与此词表达了同样的心情。
他们之所以把感情寄托在鸿雁身上,是因为自己的遭遇同鸿雁相似。
然而鸿雁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
刘克庄《暮春一首》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暮春一首
刘克庄
谢馆王亭安在哉,荒村亦自有池台。
苦嫌野蔓萦纡竹,甚爱残花点缀苔。
老送病来推不得,欢随春去挽难回。
未应寂寞无心赏,墙下葵榴次第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谢馆王亭”引出“荒村”,以表达远离繁华的无限落寞之情。
B.颔联紧紧承接上联,描绘出池台周围野蔓萦竹、残花缀苔的暮春之景。
C.颈联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欢乐会随春天而去与老来生病一样无法改变。
D.本诗将景、情、理巧妙地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理趣盎然、耐人寻味。
16.写暮春之景,易生伤春之情,诗人却作旷达语。
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
15.(3分)A(A.“表达远离繁华的无限落寞之情”错误,首联用六朝王导和谢安豪华的楼馆亭台一去不复返引出“荒村”。
虽然在荒凉的村落,但也有可观的水池亭台之景,表现了诗人的旷达。
并未表现出“无限的落寞”。
)
16.(6分)①偏远的荒村,野蔓萦竹、残花凋谢的暮春景色显得凄凉,容易让人伤感。
②但是诗人眼里却有可观的水池亭台,心中有“甚爱”的残花和翠竹,从中可见诗人的旷达。
③诗人意识到欢随春去是无法改变的,但又想到墙边的葵花和石榴不久会接连开放,于是释怀,显得旷达。
(每个要点各给2分)。
满江红暮春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满江红暮春阅读附答案及赏析满江红·暮春阅读附答案及赏析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悉信息。
尺素现在哪处也?彩云仍旧无踪影。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下边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词描绘了家住江南的少女,被清明寒食节气风雨不定的天气搅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伤心愁苦。
B.上阙“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响应,表现了一种穷愁愁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C.“园林渐觉清阴密”以雅致的笔触描绘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况,字里行间流露着些许愉悦之情。
D.下阙用拟人手法,心事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曲折后产生的“怕”,委宛蕴藉,令人寻味无量。
E.“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穷者”,善于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又能以似水柔情写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采。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合详细词句简要剖析。
参照答案1、AC2、这词经过对暮春光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季远去的惜惋,对青春逝去、岁月闲抛的无奈,不可以与所思之人相见的失意烦闷以及隐约流露出的对现实的不满。
上阙中“一番风雨,一番狼藉”,蕴涵着无尽的惋惜之情。
下阙直接点出“空相忆”“闲愁极”,极言所思不得相见的愁闷。
“怕流莺乳燕,得悉信息”“羞去上层楼”则委宛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
简析此词是一首十分委宛缠绵的伤春相思词,上片写江南暮春光色,下片由此盛行怀人之感。
江南暮春,年年风景仍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分别,到现在踪影杳然,因此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但是闲愁满腹,最后很想登楼眺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可以回来,则登楼也只好看到一片平芜,不见伊人的倩影。
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节气对远行情人的之情。
1。
暮春阅读答案
暮春阅读答案暮春阅读答案暮春阅读答案1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2分)8.答案示例: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评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
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
平中见奇,朴中出新。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暮春阅读答案2满江红·暮春家住江南,又过了、。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词描写了家住江南的少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
B、上阙“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翁格《暮春》阅读答案附翻译
翁格《暮春》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理解题目】:
暮春
翁格[清]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1.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参考答案】:1怨:抱怨(埋怨,怨恨)(意思相近即可,1分);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时光流逝而慨叹,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生态虚(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2分)。
2.从题目入手,分析诗人流露的情感。
3.你如何理解“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的内涵。
【参考答案】:
2.面对“暮春”,诗人说:“莫怨”春老花残,因“根蒂在”“有东风”,所以春去春再来。
诗人借此流露出了对生活、对人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
(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
3.花开花落,只要花根不死,春去了还会再来,这是自然规律。
它暗示了人们不要因暂时的失意而伤感难过,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更美好的未来。
(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
大意:
不要抱怨春天来得太早,花都开出了几点红色,只要是把根留住,只要等待来年的春风,就会重新勃发。
既是咏物,也是咏理。
人生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于恒久的。
良辰美景、清风明月等美好万物的消失,要充满信心耐心等待,还会等它重新出现。
临江仙·暮春 阅读附答案
临江仙·暮春阅读附答案临江仙暮春[宋]赵长卿①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8.过尽征鸿来尽燕一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词尾作者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6分)参考答案:8.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1分),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的神态,含蓄写出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2分)9.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潆潆,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
(2分)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2分)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从渲染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2分)赏析这首词上阕写思家,起首二句用的是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归燕兴起思家的情感。
在南宋词人心目中,鸿雁似乎具有特定的意义。
在它身上不仅具有传统的捎信使者的特征,而且简直就是战乱年头流亡者的形象。
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写一群孤雁,饥渴劳累,令仃凄惨,其中体现着作者南渡以后流离失所的苦楚。
李清照《声声慢》也说: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则与此词表达了同样的心情。
他们之所以把感情寄托在鸿雁身上,是因为自己的遭遇同鸿雁相似。
然而鸿雁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
因而他们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的感觉。
此词云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国消息茫然,就带有这样的思想因素,它把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一下子倾吐而出,犹如弹丸脱手,自然流畅,精圆迅速,深深地击中读者的心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暮春》和《暮春山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暮春》和《暮春山间》
(2014·天津卷·T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答:
【答案】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
【解析】分析“暮”字的字面意思,它体现了晚春的特征,回答时应结合诗句把晚春的景物表现出来,如抓住“落花”“柳绵飘白”“叫子规”等意象。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答:
【答案】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解析】《暮春山间》这首诗写桃花,但没有直接写桃花,而是通过诗人在水边洗手,嗅到桃花香味而发现春已离去不禁沉浸其中,驻足观赏,间接地表现出诗人闲适的情怀。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
【答案】《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解析】结合这两首诗对比分析诗的意境,可以看出,《暮春》描写的是三月的景色,春意阑珊,花儿凋落,心情不禁悲凉起来,诗人伤悲失落,可以看出诗人的伤春之情。
而《暮春山间》中,诗人似乎非常闲适,一个人静静地在山间闲走,山中的一景一物都会给他以感慨,桃花飘落小溪中,随春水而去,诗人不禁驻足观赏,并津津乐道,可以看出他的闲适情怀。
临江仙_暮春_阅读附答案
临江仙·暮春阅读附答案临江仙暮春[宋]赵长卿①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动静茫然。
一春蕉萃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代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纭南迁,最后假寓临安一带。
8.过尽征鸿来尽燕一句表现了词人甚么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扼要论述。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尾作者以景作结,这样写有甚么益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6分)参考答案:8.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1分),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的神态,涵蓄写出词人期盼和绝望之情。
(2分)9.词人假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凝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潆潆,仿佛笼罩着一层烟雾。
(2分)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情的苍凉和心中欲去而留连、不去更思归的繁杂情绪(2分)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从渲染情境,使词涵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2分)赏析这首词上阕写思家,起首二句用的是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归燕兴起思家的情感。
在南宋词人心目中,鸿雁仿佛拥有特定的意义。
在它身上不但拥有传统的捎信使者的特点,而且简直就是战乱年头逃亡者的形象。
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写一群孤雁,饥渴劳累,令仃凄惨,其中体现着作者南渡之后家破人亡的痛楚。
李清照《声声慢》也说: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则与此词表达了一样的心情。
他们之所以把感情寄托在鸿雁身上,是由于自己的遭受同鸿雁类似。
但是鸿雁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久阔别故土。
因此他们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的感觉。
此词云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国动静茫然,就带有这样的思想因素,它把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一下子倾吐而出,如同弹丸脱手,自然流畅,精圆迅速,深深地击中读者的心灵。
季作义《暮春》阅读训练及答案
暮春
季作义
莫折荼蘼且留春,
杜鹃声声不忍闻。
无情蛱蝶逐芳尽,
柳絮有意还依人。
14.作者对荼蘼、杜鹃、蛱蝶、柳絮分别是什么感情态度?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5.本诗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试选其中一种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4.对春天最后开放的荼蘼是爱惜,对声声啼血的杜鹃是同情,对追走花朵、春天的蛱蝶是指责,对绕人飞舞的柳絮是喜爱。
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15.写法:拟人、对比、用典故。
拟人:作者将蛱蝶、柳絮人格化,蛱蝶追逐花朵,把花朵给追逐没了;柳絮飘飞,多情地沾依在人的身上。
从而写出了作者对蛱蝶的不满、对柳絮的喜爱。
对比:通过蛱蝶和柳絮的对比,写出了对蛱蝶的不满,对柳絮的喜爱,表达了对春光的留恋。
用典:第一句化用辛弃疾《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莫折酴醾,且留取、一分春色。
”的词句,第二句则暗用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之意,并运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
《暮春宋曹豳》阅读答案
《暮春(宋)曹豳》阅读答案《春暮》是曹(bīn)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
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
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暮春(宋)曹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①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①冉冉:也作“苒苒”,柔美的`样子。
9、一、二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暮春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10、“春草池塘独听蛙”,“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参考答案:9、落花,绿叶落花遍地、叶子盛10、作者孤寂的感情作品赏:这首绝句写的是暮春三月的景象。
花凋谢,树阴绿浓,莺啼声渐渐消歇,春草池塘的蛙声开始热闹起来。
诗人选择的几个物象,花落、绿阴、莺老、蛙鸣,无一不是暮春典型景况,通过这些,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暮春全景。
大凡写暮春的,总是由惜春而充满着愁怨,尤其是对落花,没有不带有伤感的,如诗“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更愁人”(《曲江》)就是如此。
黄莺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鸟,它到了春暮,叫声便遂渐稀少,诗人往往借莺啼停息前的鸣声,感叹春天的逝去。
如王安国《清平乐》云:“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八六子》词,则将飞花、黄鹂(即黄莺)合成一片凄凉世界,表示对春天逝去的黯然销魂,词有句云:“那堪千片飞花弄晚,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曹这首诗,却一改悲凄情调,把暮春景色写得分外地开朗。
诗人对逝去的春光不存在伤感,而对将来的初夏,充满喜悦。
于是,诗说对落花不去过问,对莺声的消失也不放在心上,因为花有绿阴来代替,莺啼有蛙鸣来代替。
这四种景象,在暮春是同时存在的,诗人不是把它们简单地并列,而是两两对映,在情感上侧重于对后者的鉴赏,着重对后者的描绘。
所以花落、莺老,诗对这类衰退的现象只是一笔带过,而说绿阴冉冉,似乎是一支画笔,把整个世界涂抹得苍翠欲滴;春草池塘,处处蛙鸣,诗人独立凝听,格外赏心。
临江仙暮春阅读答案
临江仙暮春阅读答案
《临江仙》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长诗,讲述了诗人游赏江
南沿岸的经历,描写了江南春天的景色、风俗和人情。
这首诗写
于唐德宗大中五年(811年),共计198句,是唐代长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本人对这首诗的阅读答案。
首先,本诗主题鲜明,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和生命,追求人生
价值的内在追求。
整首诗以“心随物动”为出发点,诗人通过对自
然景色的描绘,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探究人生的多样性,在表现“物外之趣”、表达“达观”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种“浪漫
主义”的情怀。
其次,本诗形式优美,语言简练,意境清新。
诗人借助生动的
自然景象和独到的描写手法,运用了丰富的形象和多元的描写视角,表现出江南春天美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剖析了自己丰
富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展现了生命的价值和美好的人生态度,让读者对人生、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和关注达到了一种共振。
最后,本诗题材广泛,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和思想特点。
本
诗通过对自然、人文、如意、湘夫等多个领域的描写,具有很高
的或文或武的性状特点;其尝试跨越了声音、形态、意象和意义
等多个层面的表达,深刻反映了诗歌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展现了当时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综上所述,张志和的《临江仙》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提出了生命的本质,表达了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态度。
本诗的阅读,既能让读者享受到自然的美好,也能够引领人们去追求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确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暮春回故山草堂诗歌阅读答案
暮春回故山草堂诗歌阅读答案
暮春回故山草堂诗歌阅读答案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春残”(或暮春时节凋零空寂的气氛)。
诗的前两句用了渲染手法,用“稀”、“尽”、“飞”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诗的.后两句,既表现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发了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暮春》阅读答案
暮春
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1.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案:1怨:抱怨(埋怨,怨恨)(意思相近即可,1分);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时光流逝而慨叹,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生态虚(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2分)。
2.从题目入手,分诗人流露的情感。
3.你如何理解“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的内涵。
参考答案:
2.面对“暮春”,诗人说:“莫怨”春老花残,因“根蒂在”“有东风”,所以春去春再来。
诗人借此流露出了对生活、对人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
(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
3.花开花落,只要花根不死,春去了还会再来,这是自然规律。
它暗示了人们不要因暂时的失意而伤感难过,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更美好的未来。
(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