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植物手掌参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一种西南手掌参种苗产业化繁育方法与流程

一种西南手掌参种苗产业化繁育方法与流程

一种西南手掌参种苗产业化繁育方法与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西南手掌参是一种珍贵的草本植物,其种苗产业化繁育对于保护和利用这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蒙药手掌参研究进展

蒙药手掌参研究进展

蒙药手掌参研究进展旺其格;全喜【摘要】对蒙药手掌参进行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文献研究综述,并提出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思路.【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1(020)018【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蒙药;手掌参;综述【作者】旺其格;全喜【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蒙医院,内蒙古,巴林右旗,025150;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2蒙药手掌参出自《四部医典》,别名有额尔和腾内嘎热、阿拉干-查黑尔玛、王拉格、胡霍其其格等。

为兰科植物手掌参 (Gymnadenia comopsea R.Broyn.)的干燥块根,本品味干、涩,性重、腻、软、稀、钝、温。

有益精壮阳,治遗精之功效。

用于①遗精,滑精,阳痿,精气耗损等;②营养缺乏而消瘦无力,神志恍惚,头发发白而皱纹增多、皮肤粗糙等;③关节疼痛,痛风、风湿病、布鲁氏菌病等; ④下肢青紫肿胀,齿龈发紫出血等巴木病[1,2,3]。

本文对蒙药手掌参进行了文献综述,为该单味药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陆续进行了研究。

其中从手参块茎中共分离鉴定了49个化合物;从手参与G.odoratissima花中共分离了59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 55 个[4,5,6]。

1.1 块茎中的化学成分1.1.1 二氢类日本学者用甲醇回流提取手参块茎,所得浸膏经反相硅胶柱得到甲醇洗脱部分,再通过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共分离鉴定了12个二氢类化合物。

1.1.2 菲类日本学者从手参块茎中共分离得到10个菲类化合物,包括5个二氢菲、1个菲及4个二聚菲。

1.1.3 苷类化合物目前从手参块茎中分离到的苷类化合物有胡萝卜苷、薯蓣皂苷、β-D-正丁基吡喃果糖苷、腺嘌呤核苷。

1.1.4 芳香族化合物从手参块茎中得到的19个芳香族化合物中,除常见取代基团羟基、甲氧基外,部分化合物含有羧基、醛基、醚键等官能团。

兰科植物手掌参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兰科植物手掌参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兰科植物手掌参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保障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

野生药材资源是森林资源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重要因素。

要大力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天然药材手掌参和盘龙参,通过人工栽培、科学种植、掌握药用植物年限、活性成分积累动态和最适采集期方面的技术,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药材资源,实行家种、野生并重。

大面积大规模种植这两种珍稀濒危药材,不仅能增加林区药材后备资源的贮量,维持生物多样性,对发展林业生态优先的战略也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手掌参;人工繁育技术中图分类号:S753.7 文献标识码:B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北药”产区,林区药材有着良好的自然地理生长环境,天然药材种类丰富,药用成分高。

既为珍贵兰科植物,又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手掌参,成为医药保健等行业的重点开发药材。

因此,市场上对这种药材的需求量很大,尤其在大兴安岭地区纯净无污染、天然土质的良好环境下生长的上等药材。

然而这种药材在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分布较少,很难采集,属于珍贵濒危物种,且由于兰科植物独特的种子结构,使得野生兰花不易成活,若不加以物种保护和繁殖,很容易导致物种濒临灭绝。

所以,对兰科植物手掌参的人工扩繁,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环境和野生药用植物永续利用的目的,还可以增加林区药材后备资源的贮量,有利于发展林业生态优先战略。

1 手掌参的药用价值手掌参(Gymnadenia conopsea)含有多糖、苷类、菲醌类和芪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抗炎、抗过敏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块根中含黏液液质、淀粉、蛋白质、糖分、草酸钙及无机盐。

块根入药,具有补肾益精、滋补强壮、生津止渴、消瘀止血、理气止痛、解毒之功能,具有极佳的补气效果。

主治病后体弱、虚劳消瘦、神经衰弱、肺虚咳嗽、益肾补脑、糖尿病、肺病、中毒、阳痿、失血、久泻、白带、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乳少、慢性肝炎等症状。

因此手掌参具有极高的药用疗效和保健作用。

手掌参的功效与作用 佛手参的栽培技术 - 种植技术

手掌参的功效与作用 佛手参的栽培技术 - 种植技术

手掌参的功效与作用佛手参的栽培技术-种植技术佛手参,别名有掌参、阴阳参等,佛手参为兰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宛似一个手掌,主要用于药物。

产于西藏、青海等地,生长缓慢而显得十分珍贵,尤以青藏高原所产为佳,有“不老草”之称。

佛手参性温,润、味甘有补肾益气、生精润肺、固本养生强壮肌体的功效,是绿色的纯天然植物。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手掌参的功效与作用佛手参的栽培技术。

野生佛手参(手掌参)价格多少钱一克?手掌参属野生资源,由于市场可供货源一直不丰,四川统货价格稳定在500-550元之间。

产地分布生于高山草地或林缘潮湿肥沃处。

分布西藏等地。

佛手参的栽培技术选地、整地手掌参对土壤要求严格,以ph4.5-5.8,富含腐殖质,排灌方便的砂壤上或壤上为好,忌重茬。

一般利用林地栽参。

如用农田栽参,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好,且要收获后休闲一年才能种植。

选地后,于封冻前翻耕l-2次,深20厘米。

翌春化冻结合耕翻,每亩施入农家肥4000千克,与土拌匀,以后每l-2月翻耕1次。

栽播前1个月左右,打碎土块,清除杂物,整地作畦,畦面宽l-l.5米,略成弓形,畦高25-30厘米,畦间作业道宽50-100厘米。

唯向依地势、玻向、棚式等而异,应以采光合理、土地利用率高、有利防旱排水及田间作业方便为原则。

平地栽参多采用正南畦向;山地栽参,依山势坡度适当采取横山和顺山或成一定角度作畦。

佛手参的繁殖方法(1)育苗7-8月间,采种后可趁鲜播种,种子在土中经过后熟过程,第二年春可出苗。

或将种子进行沙埋催芽。

方法是选向阳高燥的地方,挖15-20厘米深的坑,其长和宽视种子量而定,坑底铺上一层小石子,其上铺上一层过筛细沙。

将鲜参籽搓去果皮,或将于参籽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捞出,用相等体积的湿细沙混合拌匀,放人坑内,覆盖细沙5-6厘米,再覆一层土,其上覆盖一层杂草,以利保持湿润,雨天盖严,防止雨水流入烂种。

每隔半月检查翻动1次,若水分不足,适当喷水;若湿度过大,筛出参种,晾晒沙子。

医学文章:手参属植物的药学研究论文

医学文章:手参属植物的药学研究论文

手参属植物的药学研究论文1手参属植物简介1.1手参属植物的生药学特征:手参属植物为陆生兰科植物,具掌状分裂的块茎;茎直立,在中部或近基部具3~5叶,基部具数叶鞘;叶数枚,长而尖,茎生;夏天开花,密集总状花序顶生,呈柱状,长5~30cm,淡紫、粉红及白色不等;中萼片与花瓣分离;唇瓣前部3裂,基部具细长的距;蕊柱短;柱头2,较大,近楔形;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与粘盘,子房无柄。

1.2地理分布特征:手参属植物多生于高海拔地区,除手参分布范围(265~4700m)广外,其余4种均需生长在海拔2800m以上。

手参又名手掌参、佛手参、阴阳草,蒙药名额日和藤乃一嘎日,藏药名旺拉,始载于藏医药书《四部医典》,有生精壮阳,增生体力,润肺安神解毒的功效,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和陕西;西南手参分布于青海、陕西、湖北等,角距手参产于西藏,是西藏特有品种,短距手参产于西藏、亚东、四川、云南,为中国特有种,西藏藏医常将它们的块茎当手参混用;峨眉手参主产四川峨眉山,生于灌丛草地,其药效同于手参。

1.3栽培技术:手参属植物由于生长范围狭窄,本身繁殖能力的低下,加上人为的滥采滥挖,野生类药材已非常稀少,现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定为近危种。

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临床需要,宋晓明等对手参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杨爽等从微观角度对手参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为手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化学成分的研究2.1基本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国内外对于手参属化学成分的研究颇多,但主要还是集中于手参。

根据文献多方面的报道综合得出手参中主要含有机酸苄酯苷类、二苯乙稀(芪)类和菲类成分,另外还有简单的芳香性成分,包括酚、酚醛和酚酸类化合物等。

我国学者李帅等经95%的乙醇回流提取手参,得乙醚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十八烷、丁香酚和β-谷甾醇,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5-羟甲基糠醛、正丁基-吡喃果糖苷、薯蓣皂苷和果糖。

兰科植物盘龙参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兰科植物盘龙参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兰科植物盘龙参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农林工程———l_—ChinaNewTechnologiesandProducts兰科植物盘龙参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宋晓明刘光万群芳(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保障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野生药材资源是森林资源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重要因素.要大力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天然药材手掌参和盘龙参,通过人工栽培,科学种植,掌握药用植物年限,活性成分积累动态和最适采集期方面的技术,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药材资源,实行家种,野生并重.大面积大规模种植这两种珍稀濒危药材,不仅能增加林区药材后备资源的贮量,维持生物多样性,对发展林业生态优先的战略也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关键词:盘龙参;人工繁育技术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北药"产区,林区药材有着良好的自然地理生长环境,天然药材种类丰富,药用成分高.既为珍贵兰科植物,又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盘龙参,成为医药保健等行业的重点开发药材.因此,市场上对这种药材的需求量很大,尤其在大兴安岭地区纯净无污染,天然土质的良好环境下生长的上等药材.然而这种药材在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分布较少,很难采集,属于珍贵濒危物种,且由于兰科植物独特的种子结构,使得野生兰花不易成活,若不加以物种保护和繁殖,很容易导致物种濒临灭绝.所以,对兰科植物盘龙参的人工扩繁,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环境和野生药用植物永续利用的目的,还可以增加林区药材后备资源的贮量,有利于发展林业生态优先战略.1盘龙参的药用价值盘龙参(Spiranthessinensis)含香豆精苷和生物碱,全草入药.具有益阴清热,润肺止咳,消炎解毒之功效,用于病后虚弱,阴虚内热,头晕, 腰酸,淋浊带下,扁桃体炎,咽喉炎,咳嗽吐血, 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和带状疱疹等治疗.因此盘龙参具有极高的药用疗效和保健作用.2盘龙参生物学特l生与地理分布特征Z1生物学特性①形态特征:盘龙参(Spiranthessinensis)多年生草本,高13-50cm.根数条,指状,肉质,簇生于茎基部.茎较短,近基部生2_5枚叶.叶片宽线形或宽线状披针形,极罕为狭长圆形,直立伸展,长3-10cm,常宽5-10m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收狭具柄状抱茎的鞘.花茎直立,长10-25cm,上部被腺状柔毛至无毛;总状花絮具多数密生的花,长4-10cm,呈螺旋状扭转;花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下部的长于子房; 子房纺锤形,扭转,被腺状柔毛,连花梗长4_5ram;花小,紫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在花序轴上乘螺旋状排生;萼片的下部靠合呈兜状;侧萼片偏斜,披针形,长5mm,宽约2mm,先端渐尖;花瓣斜菱状长圆形,先端钝,与中萼片等长但较薄;唇瓣宽长圆形,凹陷,长4mm,宽2.Smm,先端极钝,前半部上面具长硬毛且边缘具强烈皱波状,唇瓣基部凹陷呈浅囊状啮齿,囊内具2枚胼胝体.蒴果椭圆形,有细毛.花,果期6_8月.由于本种植物分布很广,其植株的大小,叶形, 花的颜色和花茎上部被毛的有无等可能因地区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②物候学及生殖特性:每年秋末(大兴安岭地区在8月下旬),盘龙参暴露于地上的营养叶和花柄部分枯萎死亡.次年春季(大兴安岭地区在5月上旬),肉质根的顶芽萌动后,营养叶和花首先穿出地表.在花和叶展开以后,当年苗顶端继续向前生长,形成新的茎部,并不断形成鳞片.到了6月下旬开始结果,7月中下旬果实开始成熟,8月下旬果实脱落.到了每年的生长季末期,当年苗前端即具有一个着生许多鳞片的茎部,而其顶端又形成了新的更新芽.盘龙参具有肉质根,种群的扩展主要由种子繁殖来完成. 盘龙参的根系主要着生在肉质根上,一般为须根系.植物体吸收营养主要靠须根系完成.2.2地理分布根据对国内各大标本馆标本的查阅及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盘龙参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其他国家如俄罗斯,蒙古,朝鲜半岛,日本,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至不丹,印度,缅甸,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也有分布.盘龙参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分布目前发现于呼中,塔河,加格达奇等地.2.3生态学特I生及群落特征盘龙参常生于田畔或湿润草地,喜阴湿,气候冷凉和肥沃,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据我们于2007年至2009年的野外调查,盘龙参可以生长于林间草地,河谷,山坡,灌丛草甸,分布海拔为200-3400m,属寒温带.该带气候寒冷, ≥1的积温15o0,植物生长期100d左右,土壤冻结期长达7~8个月,年降水量400~550mm;土壤为山地暗棕壤和亚高山草甸森林土,而盘龙参仅生长于该土壤10-30cm厚的腐殖质层中.盘龙参在大兴安岭地区生存的群落类型主要是落叶松林和扇叶桦林.灌木层的主要种类有越橘属(Ericaceae)的笃斯越桔(Vac—ciniumuliginosum)等;草本层主要种类有藜芦(Veratrumnigrum),地榆(Sanguisorbaomci—nalis),龙牙草(Agrimoniapilosa),二岐银莲花(Anemonedichotoma),兴安乌头(Aeonitumam—biguum),沼兰(Malaxismonophyllos),密花舌唇兰(Platantherahologlottis)等.盘龙参是一种生态指示性植物,它的生长,繁殖都需要真菌,动物的静,形成一个小生物链,所以盘龙参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敏感反应, 在植物研究上很有价值.合适的生境存在,盘龙参种群就存在;生境消失,盘龙参种群也会随之消失.盘龙参种群所在群落如果受到外界干扰, 盘龙参种群的生长状况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如生长不良,块根腐烂等.如果所在群落受到严重破坏,如挖掘,羊啃等,盘龙参种群就会大批消失.3野生单株人工化培育植物种群的特定生长环境是植物种群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野生单株能否人工化培育成功,关键在于人工培养提供的环境条件能否满足植株的生长需要. 本研究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盘龙参从野生到人工培育所需要的必要环境条件, 分析了驯化成活的原因,旨在为盘龙参人工培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盘龙参移栽之前要在选好的地段搭棚遮荫.参棚前檐立柱高90cm,后檐立柱高70cm,用水泥柱,分立参畦两边.立柱_E』顶畦向固定好横杆,横杆用拉紧的铁丝.上面覆盖1.2m宽的苇帘,使雨水不能直接落到畦面上.雨季到来之前,覆盖第二层苇帘.参棚平正,防止高低不平.其上以苇帘覆盖,透光率为250/o--30%.从野外挖回的盘龙参(保留野外挖回时所带的土壤以及盘龙参周围的草本植物)移栽人已经搭建好的遮阴蓬.根据表中数据,对搭建好的遮阴棚以及棚下土壤进行适当的人工管理. 3.1人工移栽管理中注意事项移栽时不宜去除盘龙参根部的土壤以及参苗周围的植物,在盘龙参苗成活以后,土壤板结,土壤湿度过大,畦面杂草较多时,应及时进行除草松土,以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为害,但宜浅松,次数不宜太多,清除杂草不宜全部清除,采取只除大草,保留较为矮小的草,以利于保墒.移栽后,若遇干旱,适时喷灌或渗灌.雨水过多,应挖好排水沟,及时排出积水.移栽当年一般不追肥,第二年春苗出土前,将覆盖畦面的秸去除,撒一层腐熟的农家肥,配施少量过磷酸钙,通过松土,与土拌匀,土壤干旱时随即浇水.在生长期可于6_8月间用的过磷酸钙溶液进根外追肥.因覆土过浅或受风摇动,参根松动时,要及时培土.靠近参畦前沿或参地边缘的参株,由于趋光性,茎叶向外生长,夏季高温多雨易引起斑点病,疫病等多种病害,因此应把向外生长的参株往畦里推压,并培土压实,使其向里生长.进入冬季,盘龙参茎叶枯萎时,应将枯叶及时清除地面,深埋或烧毁.封冻前视畦面l青况,浇好越冬水,并加盖畦面秸秆.3-2病虫害防治①立枯病5月始发,6_7月严重危害幼苗.防治方法:适当增加光照,疏松土壤;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施或浇灌.②疫病6月始发,危害全株.防治方法: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用1:1:120倍波尔多液喷施, 或用乙磷铝400倍液喷施.③锈腐病5月始发, 主要危害根部.防治方法:移栽时减少伤口,并用药剂浸根;降低田间湿度;发病时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④黑斑病5月下旬初至6月上旬始发,危害全株.防治方法:选无病种子进行种子消毒,可用多抗霉素200国际单位,浸泡24小时后取出阴干,或按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清除病残株;发病初期用多抗霉素100-200国际单位喷施,进入雨季改用1:l: 100-180倍波尔多液或敌菌灵500倍液,或代森锌800-1000倍液交替喷施.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主要为害根部.防治方法可采用毒饵诱杀和人工捕杀等.采取这种移栽管理方法可以使野外移栽的参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一359———一ChinaNewTechnologiesandProducts农林工程浅谈针叶人工纯林的弊端及其应对措施房君生(哈尔滨市阿城区吉兴林场,黑龙江哈尔滨~5oooo)摘要:目前我省的针叶人工纯林,是由于五十年代或八十年代为了索取木材供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而大面积皆伐后人工栽植而形成的.现在已出现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植物群落的巨变,动物没有栖息繁衍的好环境,土壤急剧恶化,不利于森林保水,防火,病防以及森林更新.针对上述弊端,应采取的措施:避免单纯采伐掠夺木材尤其是天然林;坡地尤其是退耕还林地应营造阅叶混交林;改造现有人工纯林,尽多地保留天然萌生目的树种;加大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 关键词:针叶人工纯林;弊端;措施中图分类号:$72文献标识码:A1大面积人工纯林形成的背景我们黑龙江省阿城区地处张广财岭西坡余脉,由于20世纪50--60年代没有很好的保护天然次生林,把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20世纪70年代,全省掀起了林场年造"万亩林"竞赛,这一举措的结果是:先造的地方十之八九的天然次生林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者全军覆没.'',落后"的地方十之五六的天然次生林业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针叶人工纯林,客观地产量,改善林场经济状况等方面都明显高于次生林.现在这些纯林都已经成材,每年生产的大批中小径优质木材销往全国各地,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成了不少市县林业部门的经济支柱,为振兴地方林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针叶人工纯林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2.1针叶人工纯林一旦都郁闭成林后,林内的物种群落就会发生根本变化我们观察发现有这一现象,长势较好,排列整齐,高低粗细相当的针叶人工纯种林中,出了地面上有一层厚厚的针叶外,很难找到其他植被包括杂草等植物.在林区了解作业程序的人都知道,在整地前,乔灌木都要被砍光,针叶树苗栽植后,还有3—5年的抚育期.在这期间要割除所有妨碍幼苗生长的其他植物.即将成林时还有一次"人工林解放",也有人将其戏称为"清理阶级队伍".把那些在纯林中顽强生长的其它树种斩尽杀绝,给针叶幼树仓U造一个宽松的生长环境,这势必形成单一植物同一天下的局面.2.2野生动物遭殃凡是针叶人工纯林成片的地方,野生动物食物链不复存在.黑龙江省野生动物大量减少, 除了乱捕乱猎外,大规模地营造人工林也是一害.在针叶人工纯种林内,各种动物因无处觅食而逐渐迁徙其它地方,就连生存的能力最强的老鼠也日趋减少.2-3土壤恶化森林植被是森林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植物群落的改变,导致了土壤中水,热,养料等各种物质发生明显变化.单就养料而言,森林凋落物是腐殖质形成的主要原料.针叶人工纯种林只有极为单一的凋落物针叶.事实证明,针叶的分解速度比阔叶或枯草都要缓慢的多.在天然林内,枯枝落叶层的积累和分解是森林土壤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主要形式,能长期地保持土壤理化性质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山常在,永续利用".2.4不利于水土保持阔叶树的落叶松软,易于分解,能很快的形成一种天然特有的腐殖质层,天旱时能发挥蒸腾作用,遭大雨能大量吸收水份,减少地表径流,94年7月我市发生山洪爆发,发生地表径流绝大多数地块就是发生在纯针叶林分中,针叶人工纯林恰相反,腐殖质的减少,造成土壤板结,孔隙度缩小,其持水量比天然林减少60%以上,给人最明显的感觉是在天然林内随处可见的林间清泉,在针叶纯林中内难觅踪影.2.5不利于防火针叶树林分,树木本身具有松胶质及易燃烧,地被是松针落叶层,燃点低且具有松胶质助燃,非常不利于防火.Z6易患病针叶树纯林中易发生天然有害生物,如针锈病,早落病等的侵害,并且不易使有害生物的天敌存活,这样很不利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2.7更新困难为了提高人功林的经济效益,这些年不少林场都靠生产松木中小径材获得资金,有的地方甚至进行了带状皆伐,然后再营造第二代针叶林.据观察,第二代针叶林的长势,已无法和当年向比.由此看来,如果我们这样一味营造针叶人工林,同"造福子孙"的初衷就不相符了.我们应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尤其提倡营造和保留人天混交林.3针对针叶人工纯林诸多弊端应采取的科学技术措施如果要改变以上所述针叶纯林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做到:3.1避免单纯索取经济利益所进行的采伐,特别是天然林,从现在起一草一木均应进入保护之列,划分责任区,并设专人负责.3-2对现有的坡耕地及林问耕地,在3-5年按适造树原则,优先阔叶树和灌木的营造,切有利于恢复森林植被,涵养水源的植物,都要引种.3.3改造现有人工林.在10--20年内,将林地中萌生的天然目的树种有效地保护起来,逐步将现有针叶人工纯种林改造成针阔叶混交林.3.4保护野生动物.除禁猎外,还要采取积极措施,逐渐恢复起完整的食物链,尽一切可能创造出—个供飞禽走兽栖息的环境.参考文献『】1吕瑞恒,抚育问伐对针叶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20lO_051.f2]李国雷.密度调控对针叶人工林地被和土壤影响的研究lD1.北京林业大学,2007-05-01.f31张双燕.两种针叶材人工林小径圆柱材干燥特性研究.安徽农业大学,2006--06--01.4人工扩繁与采收41种子扩繁研究从野外采回的盘龙参种子采用两种播种方式:①趁鲜播种,种子在土中经过后熟过程,第二年春观察出苗情况.②趁新鲜将种子进行沙埋催芽.方法是选向阳高燥的地方,挖15-20cm 深的坑,其长和宽视种子量而定,坑底铺上一层小石子,其上铺上一层过筛细沙.将鲜参籽搓去果皮,或将于参籽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捞出,用相等体积的湿细沙混合拌匀,放人坑内,覆盖细沙5--6cm,再覆一层土,其上覆盖一层杂草,以利保持湿润,雨天盖严,防止雨水流人烂种.每隔半月检查翻动1次,若水分不足,适当喷水; 若湿度过大,筛出参种,晾晒沙子.经自然变温, 种子即可完成胚的后熟过程.在4月下旬种子尚未萌动时进行播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5cm,株距3cm条播,覆土2cm,再覆3-5cm厚的秸秆,以利保湿.半个月以后观察出苗情况. 以上两种方法均能得到盘龙参实生幼苗.4.2分株扩繁研究一360一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将从野外挖回的植株移栽成活后,于秋季分株栽培.分株时选用根部继壮,分根较多的植株,无病虫害,芽胞肥大,根条长的壮苗.栽前可适当整形,除去多余的须根,分株时注意不要碰破根皮,并用100-200倍液的代森锌浸根10分钟.次年春季观察分株成活率.分株田间管理措施同移栽苗.结果发现:分根植株不能长成新的植株,说明盘龙参不适合用分株扩繁..4.3种子及块根采收期的研究盘龙参生长3年以后,每年都能开花结籽,因此收种和不收种的地块应分开管理.对不收种只收根的地块,及时摘除花蕾.在用于收种的地块中,选择无病害健壮植株进行采种,为使种子饱满,每个花序上部1/3要及时摘除,待蒴果开裂前,连果壳一起采回后,去除果壳,种子进行新鲜播种或者湿沙催芽处理.盘龙参生长3—5年后,于8-9月茎叶枯萎时即可采收块根.采收时,先拆除参棚,从畦的一端开始,抖去泥土,去净茎叶,并按大小分等.将参根洗净,剪去须根及侧根,晒干或烘干,即为生晒参.选择体形好,浆足,完整无损的大参根放在清水中冲洗干净,刮去疤痕上的污物,掐去须根和不定根,沸水后蒸3—4h,取出晒干或者在6℃的烘房内烘干,即得红参.5小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疾病谱,医学模式和医疗模式也正发生重大转变,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传统医药,特别是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医疗实践与现代医学的互补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展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世界医药领域独树一帜.参考文献『1]孙明学.大兴安岭森林植物fM1.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6:3。

手参愈伤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

手参愈伤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

手参愈伤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
宝音图;包金花;白永峰;阿拉坦存布尔;红霞;奥·乌力吉;王秀兰;曹乌吉斯古楞
【期刊名称】《智慧农业导刊》
【年(卷),期】2023(3)3
【摘要】手参属于兰科的手参属植物,是一门名贵的蒙药材,亦是中医与藏医常用的药材。

但因为其野生资源稀缺并且过度采挖,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组织培养技术具有繁殖系数高,育种周期短,经济方便等优点,故建立一套有效的手参组织培养技术以提高其经济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该文综述关于手参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和激素的配置,以及在组培过程中会出现的污染与褐化等问题,以期为手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53-56)
【作者】宝音图;包金花;白永峰;阿拉坦存布尔;红霞;奥·乌力吉;王秀兰;曹乌吉斯古楞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蒙医药研发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民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黄秋葵愈伤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2.以小麦再生苗叶片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培养体系建立
3.以小麦再生苗叶片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培
养体系建立4.唐古特瑞香愈伤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建立5.中药防风愈伤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建立研究现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藏产手掌参主要成分含量及组分分析与评价

川藏产手掌参主要成分含量及组分分析与评价

摘要:通过对 7 批藏区不同产地手掌参蛋白质、多糖和氨基酸等主要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川藏道地药材手掌参的质量评价及
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蛋白质、水分、灰分和多糖含量测定分别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版通则 0731、0832 和 2302 及黄精多
糖含量测定法;粗脂肪采用 GB5009.6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粗纤维采用酸性洗涤剂法;氨基酸采用
主要从事中药材生产及开发利用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分含量及组分分析与评价
115
手掌参又名掌参、佛手参或太平参[1],蒙古名为额 日赫腾乃一嘎日,藏名为旺拉嘎 [2],是兰科植物手参 [Gymnadenia conopsea(L.)R.Br]的干燥块茎,因其地 下根茎形似手掌而得名[3]。手掌参作为藏药和蒙药,是 复方“手掌参八味汤”[4]和“蒙药手掌参- 37 味丸”[5]中 的传统药方。本草文献《西藏常用中草药》记载其可治 疗慢性肝炎[6];《东北药植志》记载:“制成粘液,用于中 毒和泻下,泡酒为强壮、强精剂”;《中国植物志》[3]中记 载:“手掌参有补肾益精、理气止痛的功效。”《中药大辞 典》记载:“补血益气、活血止痛及益肾健脾,主治肺虚 咳喘,虚劳消瘦,腰腿酸软、阳痿、尿频、神经衰弱、乳 少、久泻、慢性肝炎及跌打损伤等症[7]”。手掌参有抗过 敏、抗矽肺纤维化作用、促进祖细胞增殖以及抑制乙型 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和延缓衰老等 作用[8-11]。手掌参在海拔 265~4 700 m 的山坡林下、草 地或砾石滩草丛中均能生长,分布在朝鲜、日本、俄罗 斯西伯利亚至欧洲一些国家,我国主要在黑龙江、吉 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四川 西部至北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察隅)等有一 定野生资源存量[3]。因生长环境的多样性,手掌参初级 代谢产物具有很大差异,研究报道西藏林芝手掌参营 养成分主要为糖、粗纤维和蛋白质,总糖平均含量为 39.27%、粗纤维为 9.3 %、灰分为 1.04%,必需氨基酸 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 34.19%[12]。因此,为分析评价不 同产地手掌参主要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对研究培育 高品质药材及其种植技术、指导药材采收和评价药材 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西藏地区手掌参的生境条件及致危因素分析

西藏地区手掌参的生境条件及致危因素分析

西藏地区手掌参的生境条件及致危因素分析杨春蕾;钟政昌;罗建;杨爽;陈竹君;崔建钊;安克杰【摘要】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对西藏地区手掌参的地理分布和生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西藏地区手掌参濒危的原因,以期为野生手掌参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手掌参分布范围狭窄,种群规模小,多呈零星或零星小片分布于藏南和藏东南各县域的局部地区.手掌参生长于海拔2800~4600 m,具有一定坡度的林窗、林缘、草甸、草地生境中,生境土壤呈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类型以棕壤和高山草甸土为主,其分布区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手掌参濒危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是其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低,市场需求的掠夺性、采集方式的致死性、采集时间过早、人为滥采滥挖等干扰因素和生境的破碎化是主要的外部致危因素,手掌参濒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期刊名称】《西藏农业科技》【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5页(P32-36)【关键词】西藏;手掌参;地理分布;生境;致危因素【作者】杨春蕾;钟政昌;罗建;杨爽;陈竹君;崔建钊;安克杰【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39西藏地区是天然的藏药资源库,生境复杂多样,藏药种质资源丰富。

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高海拔、强日照、大温差、高寒缺氧、环境无污染,使得藏药材品质和疗效优于其他产地[1-2]。

手掌参(Gymnadenia conopsea R.Br.)系兰科手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佛手参、手参、掌参,因其地下块茎形似手掌而得名[3]。

手掌参作为藏药材中名贵的特产药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4-8],手掌参含有人参皂角苷、多种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增加脑循环、健脑增加记忆、抗过敏、抗氧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治疗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等功效。

中药材手掌参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手掌参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手掌参的种植技术手掌参又名手参、掌参、佛手参,是青藏高原的稀有药材,因其外形和手掌相似而得名,它的药用价值高,目前在地区的种植量比较大。

那么手掌参该怎么种植呢?一起来看看吧。

1、选地整地手掌参一般生长在高山草地或林缘地,它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土壤pH值在4.5-5.8之间,以富含腐殖质、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壤土种植为好。

忌连作,一般是林下栽培,如果选择农田种植,扦插作物作为为禾本科作物。

选地后在头年冬季翻耕1-2次,翌年春季化冻后结合翻耕,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4000公斤作为基肥,整形耙平后做畦,同时挖好排水沟。

2、繁殖方法手掌参在生产时一般选择种子繁殖,在种子成熟后采收种子立即播种,种子在土壤中越冬后,在翌年春季即可出苗,也可将种子进行沙藏催芽处理,春季再播种,这样还能提高种子发芽率。

播种时在畦面上按株行距3×5厘米进行条播,覆土2-3厘米,再在畦面上覆盖一层稻草或秸秆,保温保湿,以利出苗。

3、育苗移栽在种子出苗后要做好除草、松土、浇水、施肥管理,使其生长良好,培育2-3年后即可移栽,一般在10-11进行,如果是春栽则在幼苗未萌动时进行。

移栽宜选择根系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壮苗,按照植株大小进行分级移栽,移栽前可适当的整形,剪除多余的须根,但是要注意不要弄破根皮。

移栽时控制株行距在8×25厘米或13×30厘米,将根系摆好,不要扭曲在一起,在覆土4-6厘米即可,再覆盖秸秆或稻草保墒。

4、田间管理在11月时,生长一年以上的植株地上茎叶会枯萎,这时要及时清除地面,将茎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同时较好越冬水,加盖稻草或秸秆,以利越冬。

春季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搭棚遮荫,以免遭受强光暴晒而导致幼苗萎焉或死亡。

在出苗前要经常松土,以免土壤板结,在杂草过多时要及时除草,在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季后应及时排水。

在移栽当年一般无需进行追肥,在第二年出苗后要及时解除盖草,撒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和少量的磷酸钙,通过松土,与土拌匀。

手掌参的栽培技术

手掌参的栽培技术

手掌参的栽培技术手掌参,又称地黄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料。

它生长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具有补肝肾、滋阴补血、清热解毒等功效,因此备受广大中医爱好者的青睐。

这里将介绍手掌参的栽培技术,方便大家在家中种植并品尝鲜美的手掌参。

手掌参的基本概述手掌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唇形科。

它的茎高度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根茎呈横向长条形,分叉较多,有轻微的纵向凹陷。

手掌参的花期在6-7月份,开花为黄色或白色,果实为豆荚状。

手掌参的主要生长环境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草地、疏林下、溪旁草坡等。

手掌参的栽培技术土壤选择手掌参生长需要土壤疏松、肥沃、保水保肥。

在选择土壤时,首先要保证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并且要有一个适当的排水系统。

选用有机肥充足的土壤,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提高土质及团粒结构,以利于根茎的发育和栽培。

繁殖方式手掌参有种子和根茎繁殖两种方式。

其中,根茎繁殖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通常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手掌参幼苗,将其根茎切成长约5-6厘米的短枝块,接着用来浸泡20-30分钟备用。

然后选择一个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先将土壤铺平,将根茎短枝块放置于土壤表面,覆盖上一层腐殖土或压实的琉璃砾石,轻压均匀即可。

遮阳浇水在栽培过程中,手掌参需要定期遮阳和及时浇水。

夏季是手掌参栽培的关键期,由于高温多湿,相对空气湿度较大,很容易发生真菌病,因此要注意遮阳通风,减少高温高湿的时间,同时也能防止成熟根的蒸发,避免萎黄和化老。

浇水时应确保土壤的湿度适中,不宜过多过少。

肥料施用手掌参对肥料要求较高,特别是磷、钾的需求量较大。

正常情况下,手掌参每年要施三次肥料,施肥时间一般是在3-5月和9-10月份。

首先在栽培前应将清除异草,然后每亩耕地施肥四到五百公斤腐熟有机肥。

然后,在手掌参幼苗大约生长30-40天之后,要施用一次复合肥,以提供养分,滋养幼苗;再在每个月份施用一次磷钾肥料,以促进根茎的发育,使手掌参增长更加茂盛。

珍稀藏药手掌参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珍稀藏药手掌参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珍稀藏药手掌参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论文作者:指导教师:摘要从植物学、遗传结构与多样性和生殖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濒危植物手掌参(Gymnadenia conopsea (L.)R. Br)进行了研究。

阐述了手掌参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这些特性与其濒危机制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手掌参的现状与有关的研究方法以及取得的重要结果,分析了手掌参可能致濒危因素,提出了保护策略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保护生物学手掌参生物学生殖生物学遗传多样性Research on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Gymnadenia conopsea(L.)R. BrAuthor: Yan kanAbstract From the population ecology,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genetic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endangered species and other aspects of Gymnadenia conopsea (L.)R. Br were studied, from a different side to clarif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nd parameters are analyzed and their endangered status of these feat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met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palm research methods and with the important results obtained, analysis of hand arguments may cause endangered, proposes a protection strategy and specific measures.Keywords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palm reproductive biology population ecology parameters of genetic diversity手掌参,又名手参、佛手参,是兰科(Orchidaceae)手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地下块茎形似手掌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科植物手掌参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作者:宋晓明万群芳陈冰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04期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保障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

野生药材资源是森林资源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重要因素。

要大力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天然药材手掌参和盘龙参,通过人工栽培、科学种植、掌握药用植物年限、活性成分积累动态和最适采集期方面的技术,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药材资源,实行家种、野生并重。

大面积大规模种植这两种珍稀濒危药材,不仅能增加林区药材后备资源的贮量,维持生物多样性,对发展林业生态优先的战略也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手掌参;人工繁育技术中图分类号:S753.7 文献标识码:B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北药”产区,林区药材有着良好的自然地理生长环境,天然药材种类丰富,药用成分高。

既为珍贵兰科植物,又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手掌参,成为医药保健等行业的重点开发药材。

因此,市场上对这种药材的需求量很大,尤其在大兴安岭地区纯净无污染、天然土质的良好环境下生长的上等药材。

然而这种药材在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分布较少,很难采集,属于珍贵濒危物种,且由于兰科植物独特的种子结构,使得野生兰花不易成活,若不加以物种保护和繁殖,很容易导致物种濒临灭绝。

所以,对兰科植物手掌参的人工扩繁,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环境和野生药用植物永续利用的目的,还可以增加林区药材后备资源的贮量,有利于发展林业生态优先战略。

1 手掌参的药用价值手掌参(Gymnadenia conopsea)含有多糖、苷类、菲醌类和芪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抗炎、抗过敏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块根中含黏液液质、淀粉、蛋白质、糖分、草酸钙及无机盐。

块根入药,具有补肾益精、滋补强壮、生津止渴、消瘀止血、理气止痛、解毒之功能,具有极佳的补气效果。

主治病后体弱、虚劳消瘦、神经衰弱、肺虚咳嗽、益肾补脑、糖尿病、肺病、中毒、阳痿、失血、久泻、白带、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乳少、慢性肝炎等症状。

因此手掌参具有极高的药用疗效和保健作用。

2 手掌参生物学特性与地理分布特征2.1 生物学特性①形态特征:手掌参(Gymnadenia conopsea)为多年生草本,高20-80cm。

块根4-6裂,肉质,下部掌状分裂,裂片细长。

茎直立,圆柱形,基部具2-3枚淡褐色筒状鞘。

茎生叶4-7枚,长圆状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带型,基部抱茎,先端渐尖或稍钝。

穗状花序顶生,长6-15cm;花多数,粉红色或淡红紫色,苞片椭圆状披针形,外花被片长圆状卵形,中央花被片内凹,侧花被片下弯,内花被片2,广卵形,偏斜;唇瓣长宽相等,菱形,三浅裂,裂片近于卵形而钝,中央裂片较长;距通常呈镰状弯曲,细长,长1.3-1.8cm;子房甚扭曲,长约8mm。

蒴果长圆形,无柄,长约10mm;种子小。

②物候学及生殖特性:每年秋末(大兴安岭地区在8月下旬),手掌参暴露于地上的营养叶和花柄部分枯萎死亡。

次年春季(大兴安岭地区在5月上旬),块根的顶芽萌动后,营养叶和花首先穿出地表。

在花和叶展开以后,当年苗顶端继续向前生长,形成新的茎部,并不断形成鳞片。

到了6月下旬开始结果,7月中下旬果实开始成熟,8月下旬果实脱落。

到了每年的生长季末期,当年苗前端即具有一个着生许多鳞片的茎部,而其顶端又形成了新的更新芽。

手掌参具有肉质根,种群的扩展、延伸和无性系小株的产生主要靠肉质根分化出新的肉质根产生萌芽来完成。

新产生的肉质根顶端在秋季形成饱满的顶芽,春季顶芽萌动,长成新的植株。

但是,新的肉质根如果没有从老的肉质根上分离下来,那么老的肉质根就会退化腐烂,每个老的肉质根能产生1-3个新的肉质根,新产生的肉质根每年都会萌动。

手掌参的根系主要着生在肉质根上,一般为须根系。

植物体吸收营养主要靠须根系完成。

2.2 地理分布根据对国内各大标本馆标本的查阅及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手掌参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四川西部至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察隅)。

手掌参在大兴安岭的分布目前仅发现于呼中、新林、塔河、加格达奇等地。

2.3 生态学特性及群落特征手掌参的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低,喜阴湿、气候冷凉和肥沃、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壤土。

据我们于2007年至2009年的野外调查,手掌参可以生长于林间草地、河谷、山坡、灌丛草甸,分布海拔为265-4700m,属寒温带。

该带气候寒冷,≥10℃的积温1500℃,植物生长期100d左右,土壤冻结期长达7~8个月,年降水量400~550mm;土壤为山地暗棕壤和亚高山草甸森林土,而手掌参仅生长于该土壤10~30cm厚的腐殖质层中。

手掌参在大兴安岭地区生存的群落类型主要是落叶松林和扇叶桦林。

灌木层的主要种类有越橘属(Ericaceae)的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等;草本层主要种类有藜芦(Veratrum nigrum)、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二岐银莲花(Anemone dichotoma)、兴安乌头(Aconitum ambiguum)、沼兰(Malaxis monophyllos)、密花舌唇兰(Platanthera hologlottis)等。

手掌参是一种生境依赖型植物,经常十几甚至几十株连片生长,合适的生境存在,手掌参种群就存在。

生境消失,手掌参种群也会随之消失。

手掌参种群所在群落如果受到外界干扰,林下郁闭条件受到破坏,手掌参种群的生长状况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如生长不良、块根腐烂等。

如果所在群落受到严重破坏,如砍伐、火烧等,手掌参种群就会大批死亡,最后消失。

3 野生单株人工化培育植物种群的特定生长环境是植物种群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

野生单株能否人工化培育成功,关键在于人工培养提供的环境条件能否满足植株的生长需要。

本研究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手掌参从野生到人工培育所需要的必要环境条件,分析了驯化成活的原因,旨在为手掌参人工培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在手掌参移栽之前要在选好的地段搭棚遮荫。

参棚前檐立柱高90cm,后檐立柱高70cm,用水泥柱,分立参畦两边。

立柱上顺畦向固定好横杆,横杆用用拉紧的铁丝。

上面覆盖1.2m 宽的苇帘,使雨水不能直接落到畦面上。

雨季到来之前,覆盖第二层苇帘。

参棚平正,防止高低不平。

其上以苇帘覆盖,透光率为25%~30%。

从野外挖回的手掌参(保留野外挖回时所带的土壤以及手掌参周围的草本植物)移栽入已经搭建好的遮阴蓬。

根据表中数据,对搭建好的遮阴棚以及棚下土壤进行改土和培育管理。

3.1 人工移栽管理中注意事项移栽时不宜去除手掌参根部的土壤以及参苗周围的植物,在手掌参苗成活以后,土壤板结、土壤湿度过大、畦面杂草较多时,应及时进行除草松土,以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为害,但宜浅松,次数不宜太多,清除杂草不宜全部清除,采取只除大草,保留较为矮小的草,以利于保墒。

移栽后,若遇干旱,适时喷灌或渗灌。

雨水过多,应挖好排水沟,及时排出积水。

移栽当年一般不追肥,第二年春苗出土前,将覆盖畦面的秸去除,撒一层腐熟的农家肥,配施少量过磷酸钙,通过松土,与土拌匀,土壤干旱时随即浇水。

在生长期可于6-8月间用2%的过磷酸钙溶液进根外追肥。

因覆土过浅或受风摇动,参根松动时,要及时培土。

靠近参畦前沿或参地边缘的参株,由于趋光性,茎叶向外生长,夏季高温多雨易引起斑点病、疫病等多种病害,因此应把向外生长的参株往畦里推压,并培土压实,使其向里生长。

进入冬季,手掌参茎叶枯萎时,应将枯叶及时清除地面,深埋或烧毁。

封冻前视畦面情况,浇好越冬水,并加盖畦面秸秆。

3.2 病虫害防治①立枯病5月始发,6-7月严重危害幼苗。

防治方法:适当增加光照,疏松土壤;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施或浇灌。

②疫病6月始发,危害全株。

防治方法: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用1∶1∶120倍波尔多液喷施,或用乙磷铝400倍液喷施。

③锈腐病5月始发,主要危害根部。

防治方法:移栽时减少伤口,并用药剂浸根;降低田间湿度;发病时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

④黑斑病5月下旬初至6月上旬始发,危害全株。

防治方法:选无病种子进行种子消毒,可用多抗霉素200国际单位,浸泡24小时后取出阴干,或按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清除病残株;发病初期用多抗霉素100-200国际单位喷施,进入雨季改用1∶1∶100-180倍波尔多液或敌菌灵500倍液,或代森锌800-1000倍液交替喷施。

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主要危害根部。

防治方法可采用毒饵诱杀和人工捕杀等。

采取这种移栽管理方法可以使野外移栽的参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

4 人工扩繁与采收4.1 种子扩繁研究从野外采回的手掌参种子采用两种播种方式:①趁鲜播种,种子在土中经过后熟过程,第二年春观察出苗情况。

②趁新鲜将种子进行沙埋催芽。

方法是选向阳高燥的地方,挖15-20cm深的坑,其长和宽视种子量而定,坑底铺上一层小石子,其上铺上一层过筛细沙。

将鲜参籽搓去果皮,或将于参籽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捞出,用相等体积的湿细沙混合拌匀,放入坑内,覆盖细沙5-6cm,再覆一层土,其上覆盖一层杂草,以利保持湿润。

雨天盖严,防止雨水流入烂种。

每隔半月检查翻动1次,若水分不足,适当喷水;若湿度过大,筛出参种,晾晒沙子。

经自然变温,种子即可完成胚的后熟过程。

在4月下旬种子尚未萌动时进行播种,在整理好的畦面上,按行距5cm、株距3cm条播,覆土2cm,再覆3-5cm厚的秸秆,以利保湿。

半个月以后观察出苗情况。

以上两种方法均未能得到手掌参实生幼苗,说明手掌参不适合用种子扩繁。

4.2 分株扩繁研究将从野外挖回的植株移栽成活后,于秋季分株栽培。

分株时选用根部乳白色、老根带有1-3个新芽孢的植株,无病虫害、芽胞肥大、浆足、根条长的壮苗。

栽前可适当整形,除去多余的须根,分株时注意不要扯破根皮和芽孢,每个分株上保证有一个芽孢,并用100-200倍液的代森锌浸根10分钟,注意勿浸芽胞。

次年春季观察分株成活率。

另外选择10株左右带1-3芽孢的植株,挂牌标记,不进行分株,待次年观察新芽孢的成活情况。

分株田间管理措施同移栽苗。

结果发现:芽孢分开的植株,不管是老植株的芽孢还是新芽孢,都能长成新的植株,成活率达到95%以上。

芽孢未分开的植株,只成活一个新芽孢的植株,老根上的芽孢不再出土,老根腐烂。

说明手掌参种群有性生殖退化,主要依靠无性繁殖。

4.3 种子以及块根采收期的研究手掌参生长3年以后,每年都能开花结籽,因此收种和不收种的地块应分开管理。

对不收种只收根的地块,及时摘除花蕾。

在用于收种的地块中,选择无病害健壮植株进行采种,为使种子饱满,每个花序上部1/3要及时摘除,待蒴果开裂前,连果壳一起采回后,去除果壳,种子进行新鲜播种或者湿沙催芽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