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一、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学观1.“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2.“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1.重视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发展。
o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最终的学习成绩。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探究式学习。
o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则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运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o教师应该更加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体现。
通过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4.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o教师应该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
5.倡导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协作解决问题。
o教师应该倡导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协作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
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
o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应该被尊重和保护其尊严和隐私。
学生应该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o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管理,成为自己的导师。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潜力与可塑性。
o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来发挥他们的潜力和可塑性。
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4.学生是责权主体,具有责任与权利。
o学生是责权主体,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和权利。
学生不应该逃避责任和义务,应该学会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学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学生观(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
我的教育教学观
我的教育教学观一、量变与质变观。
教和学都是需要漫长时间的过程,都是需要点点滴滴、日日月月年年不断积累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
这其中会反反复复,曲曲折折。
如果没有这么长时间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所以教和学都来不得半点马虎,都必须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必须时时抓、事事抓、处处抓。
任何时候都不得松懈。
二、内因与外因观。
教师是最直接的外部条件,即外因;学生是内部条件,即内因;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只起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好坏与成败最终起决于学生本人,如果他或她不想学,无论你教师花多大的代价,无论你怎么教,怎么说都没有用。
因为我们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事物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决定的,外因只起限制的作用,但都不能内因自身的发展变化。
三、联系观。
教师和学生是不能脱离关系的,如果没有学生,教是无法发挥与体现的,如果没有教师,不管学生怎么努力,悟性绝对没有那么高的,也就是说还是教师的点拔。
学生离不开教师,教师也离不开学生,他们都更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媒介,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着的,谁也离开谁。
四、发展观。
教和学都是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着的,这是因为随着知识的增长,随着学生身心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观点思维都在不断发展变化,随着时间的流失,教师的教的经验、学生学的能力、以及学生身心都在不断的发展着,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教和学。
不能以一寸不变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教和学。
五、矛盾观。
矛盾是世界的组源,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时时有、事事有、处处有,矛盾存在于事物的至始至终。
教育教学当中也不另外,教学当中一定存在矛盾,教师与学生当中也存在矛盾,教师与教师和学生与学生当中同样存在矛盾,因此教育教学当中发生任何事情和有什么矛盾冲突都是正常的。
我们必须以矛盾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教和学。
不要因为有了什么矛盾就觉得奇怪,一切的一切都是正常的。
六、劳动观。
劳动养活了人类,劳动造就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教和学都是从劳动当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属于智力劳动的一个范畴,一份劳动一份收获,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劳动开发了我们的智商,特别是教和学是开发我们的智商的一种手段,是发展我们智力的一种方式。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学校组织的“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网络培训,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都得到了升华。
一、我的教育观“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先生在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讲中提出的。
作为一位在大学任职的教育工作者,如何配得上“大师”二字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次培训,我领悟到“大师之大”一是在于专业知识的博大,二是在于师德品格的伟大。
首先,作为专任教师,应在专业知识上精益求精,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忱,持续关注专业领域的前沿动向,为学生们作知识海洋的引航人,向学生们传授专业的知识与基本的技能。
其次,“为学”首先“为人”,重视所为之学前必须先重视为此学之人,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格,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我的学生观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不对称性得到了一定程度地降低,在知识层面也是如此,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学习、了解到方方面面的知识。
因此较过去的学生而言,新时代的学子往往有着更独特的个性、更开阔的视野。
面对这样一群走在时代前沿的年轻学生,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将大学校园打造成一个自由思想的乌托邦,以平等的姿态指导学生们如何去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三、我的教学观在当前重视科研的整体大环境下,教师们存在着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科研中,而忽视教学工作的倾向。
但教师在重视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应勤勉教业,不去过多地计较利益得失,以传授知识为首要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谨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断探索如何将自身所学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始终以活泼而真挚的治学精神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敢于创新、勇于质疑的学习机制,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的学习进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韩愈的这句千古名句,在接下来的教师生涯中也将时刻牢记本次培训的内容,“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观实用一篇
我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观实用一篇我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观 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先由教师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
而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我是从学生个体分析、学习目标、作业布置、评价等四方面来展开教学的。
1、学情分析我们可以向班主任、原任教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家庭等情况,再与学生沟通交流。
在此基础上参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为三层,并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互助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
2、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于每一单元的单词,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一些重点词汇;要求中等生能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所有的重点词汇;要求优生在背诵所有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重点词汇。
3、对作业分层布置。
如:在第4单元的教学后,我布置了以下作业:《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方案》Unit 4单元自测①单项选择,②完形填空,③阅读理解,④词汇,⑤句型。
学困生做①、④题;中等生做①②④⑤题;优生做①—⑤题,②题可以作为学困生选做的题;③题也可以作为中等生选做的题;优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一些辅导性的练习题。
4、分层评价学生我们以前对学生的评价是“唯分数论”,究竟考6分的`同学是不是成绩就很差呢?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一名语文考8分的同学,“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可能还有很多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只8分,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后来这位同学在魏老师的鼓励下,语文成绩突飞猛进。
学生其实是十分在意老师的评价。
如果上面的评价换成:“你怎么这么笨,才考8分,你这个书读着还有什么意思,干脆别读算了。
”那样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帮助,而不是责骂、埋怨甚,平时教学中或课后的一个微笑、一句赞扬、一个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积极的评价。
我眼中的教育观教育学
2
教育学
我眼象最深的老师及反思
我的教育教学观
3
教育学
一、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及反思
我从这件事中认识到了老 师对学生的鼓励是多么的重要。
4
教育学
二、我的教育教学观
1
尊重学生
2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3
耐心、鼓励学生
5
教育学
1.尊重学生
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没有预 期的好,教师应该冷静对待,想 办法解决它。
8
教育学
3.爱心、耐心、细心
下面用两幅不同的图片来对比,形象地表示一下(耐心):
9
教育学
谢谢!
教育学我眼中的教师观我眼中的教师观用叙事的方式对自己求学经历所接触的教师或自己的教师生涯作出反思并规划自己做为教师的角色规划自己做为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观讲故事叙述研究教育教学观要求
教育学
我眼中的教师观
我眼中的教师观
要求:
用叙事的方式,对自己求学经历所接 触的教师或自己的教师生涯作出反思,并 规划自己做为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观( 讲故事、叙述研究)
6
教育学
2.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 学生,而不能因为学习不好,而 对其持否定态度。有时候无意中 有细微的区别,那么对学生也会 有影响的。
7
教育学
3.爱心、耐心、细心
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应多 去细心观察学生,积级耐心的与 学生交流,在适当时应给予鼓励, 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能 健康的成长。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态度和教学哲学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态度和教学哲学
我的教育观点
- 教育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终身研究的能力。
- 学生是积极的研究者,他们应该主动参与并积极掌握知识。
- 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态度
- 学生应该对研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动力。
- 学生应该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 学生应该对自己的研究负责,接受研究的挑战并追求进步。
- 学生应该尊重教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关系。
教学哲学
- 我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
求和兴趣设计灵活的教学方式。
- 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 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和团队项目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
以上是我的教育观点、学生态度和教学哲学。
我相信通过积极参与学习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机会。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这三者就像三根支柱,支撑着我们整个教育的屋檐。
每一根都不可或缺,缺了一根,整个结构就会摇摇欲坠。
咱们来聊聊这些观念,看看它们是如何在实际中交织在一起的。
一、教学观1.1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
其实,真正的教学远不止于此。
教学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是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更是“引导”。
就像园丁培育小苗,给他们阳光和水分,让他们在知识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课堂上,老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可能会让学生瞬间领悟到什么。
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绝佳体现。
1.2 教学是互动的艺术还有啊,教学绝对是个互动的过程。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是单向的。
想象一下,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像木头一样坐在那里,这样的课堂肯定无趣得要命。
老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互动,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也能在参与中找到乐趣。
正如老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实际参与的体验才是最珍贵的。
二、学生观2.1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发出不同的光芒。
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
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情有独钟,有些则在文艺方面游刃有余。
老师需要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2.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常常忘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只是引导者和陪伴者。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很多时候,给学生空间去探索,效果往往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其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那种“哇,我想试试”的感觉,才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2.3 学生的情感需求别忘了,学生也有情感需求。
教育不是冷冰冰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
老师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可以给学生提供安全感。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够真正敞开心扉,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观和教学观念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观和教学观念
我相信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塑造未来的社会。
我的教育观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观
1. 学生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潜力和特点,我们应该尊重并激发他们的个人发展。
2. 学生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体。
我倡导积极参与式教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以及独立解决问题。
3.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
除了学术上的知识,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
教学观念
1. 个性化教育。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和节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研究充满热情。
3.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研究能力。
我认为教育应该培
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使他们具备
终身研究的能力。
在我的教育观点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我致力于成为一名能够
激发学生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我相信通过这种教育
方式,学生将能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品德,更好地适应未
来的挑战并做出积极贡献。
[NOTE]
这篇文档介绍了我的教育观点、学生观和教学观念。
我认为每
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和激励。
我倡导个性化教育
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和为社会作
出积极贡献。
我的教育教学观
我的教育教学观
我的教育教学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传授新知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首先,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接受新事物的难易程度和研究能力也不同。
因此,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要充分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设计针对学生的练题,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知识。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教师讲得精彩很重要,但学生能否完全消化知识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教师要时刻以人为本,灵活变通。
其次,教学是一种双边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教材联系起来。
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同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教材。
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在每一个教学过程的环节中都要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其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明确目标,及时总结。
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场合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提出适当的目标,及时总结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新的目标。
让学生明确目标,他们就会有奋斗的方向。
在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奖励,少打击。
要保护学生研究的积极性,抓住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人与人交流的一个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去研究。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态度和教学观念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态度和教学观念教育观点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和价值。
因此,我的教育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育。
我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我相信通过鼓励创新、培养自信和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此外,我还认为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学生应该被鼓励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寻找解决方案。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态度学生的态度对研究的成败至关重要。
作为教育者,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并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
我认为研究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们主动去追求。
学生应该有责任感和自律性,将研究作为一种乐趣而不仅仅是任务。
我鼓励学生们保持开放心态,并对新的研究内容充满好奇心。
学生应该敢于发问、探索和尝试。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取得进步,只要他们保持积极的研究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观念我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我相信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互动的环境中研究效果更好。
我鼓励学生们互相合作、分享和讨论,以促进他们的学术和社交发展。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我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风格和需求。
此外,我强调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我鼓励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项目和实践活动来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我的教育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育;学生态度积极主动,注重学习的过程;教学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和差异化教学。
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潜力,并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独立和有创造力的学习者。
我的教学观
我的教学观师德是教师的良心。
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
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
通过学习《中国师德手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对于我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为神圣教育事业服务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要有爱国守法、献身教育的精神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教师只有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师德修养,而这一修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甘于平淡、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的精神。
既然我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要有热爱学生、以情育人的精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我的教学观(最终五篇)
我的教学观(最终五篇)第一篇:我的教学观我的教学观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数学知识原理、数学符号语言等本身就蕴涵着简约之美。
简约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约背后不仅是大气、精要,还是深刻、智慧,更是超越。
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简约而不简单,简约教学之路符合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
回顾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个历程,老一辈的专家们在追求数学教学简约化的道路上早已进行过深入的探索,比如刘德武老师的“生活化数学”,翟裕康老师的“四了”教学法等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谈到教学观,我个人也比较提倡简约教学,加之有专家们的前瞻性引领,我也由此投入到了研究当中,多年来曾数次深入基层学校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和同行们的共同研究下,我们数学学科组决定以“简约数学”为学科教学特色和研究方向,并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在探索之路上我们有很多的收获,当然也有很多困惑和需要反复琢磨的地方,希望通过两年高研班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研究的方向,并能在导师的引领下更深入的探究简约式教学的独特魅力。
在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对简约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和大家共同交流:一、简约教学的立足点很长一段时间,数学课堂承载了过多的额外任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看点”,在例题与习题上大做文章,挖掘数学本质之外的东西,人为地添加了许多非数学因素:花哨的情境、精美的课件、繁多的环节、形式的合作……结果是课堂热闹非凡,学生欢天喜地,而效果则大打折扣令人担忧。
众所周知,简单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所以要想教师教得不辛苦,学生学得不痛苦,那就得“简单”地教“简单”地学。
简单的教学就是一个遵循自然规律去传授给学生知识不折腾学生的过程。
如何直面课改、去粗取精,构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理想课堂,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
二、常态课中看“简约”1、步入正题慢。
精心设计的一个导入看似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可是却偏离了学习目标,迟迟说不到重点,为了情境而情境,纯属形式。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的学生观
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有其规律性,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三、教学观
教学观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总称,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
2、多元化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评价与反馈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作为一位教师,在这里,结合自己学习和工作实际,谈一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一些理解。
一、教育观
学生在校与老师共处的时间相对于与父母共处还是较
多的,因而教师不仅仅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人格的塑造者。
所以当一个教师,就应该具有专业的知识,对教师职业的了解,对教师职业的负责,其次是热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着想,以生为本,最后塑造自己的心理。
才可以找到教学的乐趣,塑造自己,从而塑造学生。
二、学生观
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
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
三、教学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实施简单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不但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这一次专题网络培训和研修,让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下面,我就这一次网络培训研修,总结一下感想:一.我的教育观大文学家XXX说过: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的确精准的定义了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做人必须符合社会道德,遵纪守法,懂得做人道理;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各行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为学生解答疑惑。
我认为,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该“传道”,传递“正能量”,师德为先,学生为本。
因为,我们如果以教给学生知识为主,而忽略了教育学生的道德修养,那我们的功夫就白费了,甚至学生越有知识,越聪明,当他(她)进入社会后,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就更大。
例如,从“XXX骄傲”变成“XXX之耻”的高杏欣,当我国发射第一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她即刻破解了导航密码,然后再告诉美国,她背叛祖国,成为国人之伤,受全国人民唾骂;国家和党一年几十万经费来培养她,但她不热爱祖国,不热爱党,不热爱祖国人民,培养这些国家败类又何用?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需遵纪守法、吻合社会道德规范,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祖国人民;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然后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今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二.学生观作为教师,我们通常喜爱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优秀的学生;对那些不爱研究,老是违反纪律的学生,很多老师就不那末喜爱了。
老师喜爱优秀的学生固然没错,但不喜爱,甚至讨厌那些双差生,就不对了。
没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通过我们的批评教育,他(她)把错误改正了,那么,他(她)就是个好学生了。
对于老是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应当把他(她)看做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他(她)温暖,给他(她)关爱;绝不能过分的批评他(她),甚至体罚他(她),伤他(她)的人格、自尊心;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来感化他(她),让他(她)认真研究,遵守纪律,我相信,这个办法是一定能成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学观作者:李晓波我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25年中,12年在昭通师专的教师岗位任教,主要从事哲学教学,兼上中学教材教法,业余从事演讲、辩论、篮球指导及训练。
13年在行政机关公务员岗位工作,尽管属于非教师岗位,但我一直在业余时间从事演讲、面试、辩论、篮球等教学实践和训练指导。
可以说,与教师这个称号结下不解之缘。
恰逢教师节到来,有一些教学体会想借此表达和总结,供处于升学压力下的中小学教师们批评与借鉴。
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完成作业、教师组织考试、学生参加考试、领导开会分析考试。
从目前来看,教师对于传授知识的过程高度重视,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重视不够或没有引起重视。
教学改革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多样性、生动性、民主性和科学性,这些教改措施当然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是有帮助的。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是,比起教师传授知识的美妙过程而言,学生掌握知识才是一个更为艰苦而复杂的过程,教学过程的重心应放在学生掌握知识上,任何课改和教学改革都应立足于此,一旦离开这个重心,课改和教学改革都是一场瞎折腾,这是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所决定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倍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研究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性和规律性。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过程,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学生运用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可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根本要素,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法宝。
1、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分析。
我曾经问一个多年在中学教书的教师,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他说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回答很干脆。
我想这位教师一定会在备课上下功夫,梦想把讲课讲得比黄健翔解说的世界杯还精彩。
他以为只要传授知识做好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上去。
看来这位教师有点一厢情愿,对教学规律和过程缺乏研究,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是万里出征走出的第一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有漫长艰辛的路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支撑去完成。
这位教师简单地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大为教师教学的全部。
在这样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花在备课讲课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增多,而花在怎样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很少,训练方法和手段自然不多,甚至基本没有,简单地以布置作业、动辄考试和单元测验作为他们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手段,学生没有掌握多少知识,考试有何用?不训练学生掌握知识,考试能考出好成绩?像这样直线式的简单做法,很难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有毅力去掌握知识,并在升学竞争压力的各类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科学地、有效地将学生学习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综合起来,可划分为四个过程:一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二是知识的掌握过程;三是知识的运用过程;四是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
这四个过程构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学过程的重心或核心应该落实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环节。
从以上四个教育教学过程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程乃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教学不是不要关注教师讲了多少知识,怎样传授了知识,也不是学生学了多少知识,怎样学习知识,而是主要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学习过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过程。
(1)知识的传授过程知识的传授过程是教师为了进行有效教学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处理教材能力。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其实就是因材施教的开始。
教材的处理就是要让教材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材水平。
这一观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将教材内容系统化,结构化。
而不是教师拿上一本书,一节一节地备课、上课、改作业。
教师必须形成所讲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的意识。
教学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就必须要训练、督促、检查、考核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2)知识的掌握过程我们常说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强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较高。
学生记住教师所讲的知识、掌握所学的书本知识不是学生自己的事、也不是学生自己的责任。
不少的教师认为,学生掌握不了知识,是学生自己的责任,而与教师无关,这个观点必须改变。
“没有水平低的学生,只有水平低的教师”。
因为作为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必须有职责和义务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想办法找对策通过大量有趣快乐科学的训练手段让学生记住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每天学一点知识,学生都掌握了,至少记住了,三年、六年的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我们不能把教学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讲课上,而不去更多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几十年的从教经验和教训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每天、每月、每年所学的知识。
这既是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也是教学过程的重心所在。
很遗憾,很多教师只关注传授知识的过程,忽略了带领学生掌握知识这一关键过程,他们以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其实不然,教师必须主导掌握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掌握知识制定“导学法”和“导练法”,并始终控制住学生知识训练的方向、重点、难点、程度、质量等,让教学事半功倍。
(3)知识的运用过程知识的运用过程是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两个教学过程的检测。
学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考了什么,你会做什么?知识的运用,大部分还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果你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都记不住,你可以想象你的分析运用能力有多高、你解决问题能力有多强?又何谈创新能力?其实各科知识的运用的基本点还是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所以,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实效,即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效性。
(4)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是培养拔尖人才的必经之路。
其实前三个过程,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是针对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
在考试中他们要追求高分,要达到优生的优分线,乃至高过优分线很多,这就必须要提高优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确定教育教学的重心。
思路决定出路。
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把工作的重心落实在学生掌握知识上,尤其在提高中差生掌握知识方面做出成绩。
要想在中差生方面做出成绩,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理念、知识掌握、考试的方式就必须进行改革。
我们要实施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掌握知识为主要目标!命题原则就是教师教什么就考什么,甚至是教师的讲的原题。
成绩的好坏,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依据。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就会在学生掌握知识上下功夫,教学就会不再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让更多的学生不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最后让更多的学生升学。
如果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效性,教师就会更关注更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程,而不仅仅是主要关注传授知识的过程。
要想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知识的训练是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必须减少知识的传授量和传授时间,增加为掌握知识的操练和训练量以及训练时间,采取寓教于乐、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钢铁是练出来的,知识也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的掌握,用考试的方式是练不成的,不能以考代练,考试只是用来检测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手段,简单的布置作业也是掌握不了知识的。
对于更多没有掌握知识的学生来讲,反复操练和训练才是掌握知识的根本。
“三分讲、七分练”是我研究中小学教学的一个成果,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原则和规律。
教师要力争做到,不讲则已,一讲就讲透,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解决,不要什么都讲,这样会占用学生训练的宝贵时间。
在讲课的问题上,力求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战略思想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为了实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就要将学生分层。
这个分层不是分班的问题。
现在绝大多数学校把分层教学理解为分班教学。
即使按层次将学生进行了分班,但是在教材知识的掌握上对学生的要求、考核、考试完全又是一样。
结果表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遇考试,成绩相当差,让学生丧失信心,不想再继续学习。
家长、老师、学生没有成就感,没有希望,最后是大量学生辍学,造成学生流失,学校的升学率不高,学校在社会上没有名望。
分层教学不仅要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班,而且在要做到教学上的分层。
教学的难易度上的分层,对知识传授上的分层,对学生知识掌握上的分层,在考试的难易度上的分层。
考试上的分层就是:学什么,掌握什么,考什么。
这样做,考试的效果一定不差。
因为这种做法科学,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的难度降低了,但是掌握知识的实效性提高了,最后考试的目标实现了。
此外,对于大班额的班级在训练掌握知识上还必须实施小组学习和训练,对教师而言,所谓学习调控,必须是基于学生先学之后遇到的问题,如果小组内部就可解决,教师要敢于放权给小组,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才准许教师现身,但现身不是讲授,而是点拨。
大班额在分小组按照教师制定的“导学法”或“导练法”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旨在检验各小组之间针对教学单元知识训练成果的各种竞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比如,可采取知识大闯关、开心辞典、幸运53、知识竞赛、小型辩论、即兴演讲等各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竞赛方法来检验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
3、教无定法,结果就只有一个,即实现让学生掌握知识。
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督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这既是管理学的范畴,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论,教学不仅是教学过程,而且还是管理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更多地体现教师的管理水平。
教师的主要精力不是更多地花样翻新地去解决讲课讲成世界一流大师的水平。
当然,教师讲课精彩固然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帮助,也说明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有很高的造诣,但讲得再好那也是教师的水平,不代表学生马上就能掌握知识,学生必须掌握所学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能否成为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训练大师则是讲课没有覆盖的另外一门高深学问,这也是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没有更多思考又必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美国的篮球水平之所以高,一是篮球理论水平高且讲得好,二是篮球训练理论高且训练手段科学。
两者缺一不可,后者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过程也应该如此,不能只注重传授知识的讲课过程而忽略了掌握知识的训练过程,而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强化掌握知识的训练过程,这样一来,教学目的就实现了,学习成绩一定就提高了。
需要注意的是,当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我们不能以学生自己做题、以考代练等方式来主要解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
在学校,各科教师布置了太多的作业,按照学生学习时间根本就无法完成每天教师布置的作业,结果很不理想。
教师就把责任推给了学生,说学生根本就不去记住书本上的基础知识。
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责任还在教师。
让学生自己去训练只有少数德才兼备的学生才能做到,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周恩来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报国之志,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永远是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