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读书笔记社会学概论摘抄

读书笔记社会学概论摘抄

读书笔记社会学概论摘抄在阅读《社会学概论》这本书时,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所做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它试图解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

书中首先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文化、社会化、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社会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分析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它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将人们联系在一起。

文化则是社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行为模式。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内化。

社会结构则是社会关系的固定模式,包括家庭、教育、经济和政治等系统。

社会变迁则是社会结构和文化随时间的变化,它可能由技术进步、人口迁移或政治变革等因素引起。

书中还讨论了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的问题。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可能基于财富、教育、性别、种族或其他社会身份。

不平等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因为它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机会和社会的整体福祉。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社会问题,如贫困、犯罪、健康不平等和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是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在研究方法方面,社会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侧重于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和背景,而定量研究则侧重于测量和分析数据。

社会学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以验证理论并形成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社会学的实践意义。

社会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还关注于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信息和建议,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通过阅读《社会学概论》,我对社会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运用社会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笔记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性质、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的研究学科,它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活动。

下面是一些关于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读书笔记: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关系的基本构成,它是指社会中人们之间关系的网络。

它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们行动造成的,它们可以是有形的、可见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不可见的。

二、社会气候社会气候指的是某一特定时期或地域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等特定方面的总体气氛。

社会气候的形成受社会结构影响,也受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认知和评价等因素影响。

三、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指的是一定社会中,不同社会成员按照地位、职业、社会地位、财富、知识等因素,在社会结构中形成的层次结构。

有时,社会分级可能会通过社会气氛受到加强,但它也可以通过建立社会的不同领域来改善。

四、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社会中每个人都存在的社会地位、职责、责任或角色的总和。

角色是按照社会规范、文化和社会分层而定的,不同角色之间在社会功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五、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由一定的规则和约束组成的,它们在指导和协调社会关系,影响人们的行为,使社会运行有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制度可以通过法律、政府组织、经济体制以及传统习俗等方式形成。

六、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指一定社会中某种特定价值观念和文化表达形式所构成的特定的文化风格和共同的文化结构。

它可以指社会行为的宗教习俗、礼仪、语言习惯和人际关系等;也可以指艺术表现形式、社会秩序形式等等。

以上就是关于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读书笔记,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活动,并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在社会中构建良好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学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一:社会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二:社会学概论(王思斌) 读书笔记】sw g(王思斌)读书笔记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阶级分化、对立;②旧农经济x ;③社会问题大量出现;④旧的社会关系受冲击,人与人间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1、资产阶级内部——改良主义2、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二)社工工作的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社会工作的形成宗教英1601,伊丽莎白“济贫法”德1788,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1852,爱尔伯福市修正改良救济制度;英 1869,慈善组织会社,1884,睦邻组织运动美 1896,“友善访问员”;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

2、现代社会工作是实践的产物。

社会工作需要明确的价值观和理论指导,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需要有应付新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一)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表现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教育的发展及社会工作的科学化。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诊治→预防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成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思路。

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一)中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封闭亲友圈(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20世纪初,大学传教士;农村发展活动,如晏阳初→华北平民教育运动(三)1949以后的社会工作实行“单位体制”,性质:行政性、非专业化(四)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1986高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转移社会工作教育开始起步。

性质:行政性与专业社会工作相结合。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p8一、社会工作领域的逐渐扩大(一)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1、社会工作领域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大一社会学笔记

大一社会学笔记

大一社会学笔记
1. 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通过观察和分
析社会现象来理解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2.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
的发展,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

社会学经历了理论探索
阶段、实证研究阶段和批判理论阶段等发展阶段。

3.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因素对个体
行为的影响、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等。

社会学家通过调查、访谈、
观察和统计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并运用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4.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建
构论等。

这些理论试图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并提供分析框
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5. 社会学的实际应用
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教育、健康、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

社会学家的研究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并提供改进方案。

6. 社会学的挑战和争议
社会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争议包括研究伦理、价值立场的中立性、理论多元性和社会变革的影响等。

社会学家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并努力提出有益的解决方案。

以上是关于大一社会学的笔记,涵盖了社会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理论框架、实际应用以及挑战和争议。

希望对你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社会学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社会学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韦伯的这本书102页。

2012年4月4日开始读,记读书笔记。

7 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意向概念一、方法论基础意向是指1一个行为者在某一具体环境下主观上实际持有的意向或者一群行为者在特定的一系列事件中平均或近似持有的主观意向2在一个思维构造的纯粹状态里,被视为典型的某个或某些行为者主管持有的意向。

8有意向的行为,与单纯反应性的、无主观意向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确定的界限。

明确的理解具有的特征或者是理性的或是可设身处地领会的。

这里理性的特征表示,对人的某一行为来说,它所具有的全部意向都完全的和透彻的被理智的理解了。

可设身处地领会的特征则表示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全部感觉世界都被重新完整的想象出来。

9我们常常不能理解,某人行为依据的最终目的或价值。

跟我们的价值差距越大,越难理解。

9所以我们倾向于理智来理解,如果不能就近似理解10所有非理性的、受感情支配的意向关系都指导行为。

把它们看成是从假想的合目的的纯粹理性过程的偏离。

韦伯认为以理性行为为纲,其它非理性行为看做在纯粹状态下预期会出现的行为的偏离。

11韦伯认为理解社会学的方法是理性主义的。

但不能因此否定不适当的使用理性主义解释危险。

遗憾的是,全部经验证明,这种危险确实存在着。

11如果一个行为或者状态,无论它能否被人所体验,无论是人的或非人的,只要它不具有被说明的意向内容,只要它还没有与人行为的目的和手段联系起来,而只是作为人行为的诱因促动或障碍来描述,它就是无意向的。

12过去,人们极少发现,具有特殊意向的行为也有着不可理解的规律性。

13理解是指,1对一个行为(包括言论)所具有的意向的即时理解。

2解释性的理解。

我们能够理解的意向联系(动机的理性理解)对这些联系的理解便是对实际发生的行为过程的解释。

对一门以行为的意向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来说,解释只是表示,根据行为主体主观持有的意向,对一个可即时性理解的行为所包含的意向联系的把握。

14在上述所有例子里,理解分别表示1对具体情况下实际出现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2对群体平均或近似持有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3在为经常出现的现象所构造的纯粹类型中,对科学的设想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

社 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 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社会学,这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学科,宛如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理解人类社会复杂性的大门。

最近,我沉浸在社会学的书籍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

在社会学的世界里,社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就像是一座大厦的框架,决定了社会的形态和运行方式。

社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多个方面。

例如,经济结构中的生产方式和分配制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贫富差距。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了财富的集中和社会的不平等;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则更注重公平和共同富裕。

政治结构中的权力分配和政治制度,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的政治制度会产生不同的治理效果,民主制度能够让民众参与决策,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专制制度则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社会的动荡。

文化结构则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等,它们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能够影响个体的观念和选择,同时也会受到个体行为的反作用。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信息社会,每一次的变迁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

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也带来了新的经济模式和社会问题。

人口的流动和迁移也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从农村涌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这种人口流动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带来了资源压力和社会管理的挑战。

社会变迁还受到政策、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导向能够引导社会的发展方向,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则丰富了社会的内涵和多样性。

社会互动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冲突等都是社会互动的表现。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后感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后感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后感引言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的学科,通过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探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社会形态及其运作规律的工具和视角。

阅读《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这本书后,我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本文将分多个层次多个级别来探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揭示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和社会规律的本质。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1.创立阶段: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系统观察和研究,以德国的科学社会学和法国的历史社会学为代表,形成了最早的社会学理论。

2.学科建立阶段:社会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与其他社会科学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社会学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3.理论丰富阶段:社会学在20世纪经历了一系列理论突破和创新,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等,从不同角度解释社会现象。

4.应用与拓展阶段: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组织行为等领域,并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拓展,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趋势。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总体构成和相互联系。

社会结构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对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个体之间在社会中的互动和联系。

社会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职业关系等各种形式,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单元。

社会规律社会规律是指社会发展和社会行为中存在的一定规律性。

社会规律反映了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对于预测和干预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经验,逐渐习得社会角色、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种社会吸纳个体、塑造个体的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实证分析,揭示社会规律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社会学概论笔记

社会学概论笔记

社会学概论笔记第一章社会学概述第一节社会一、社会的概念: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个人是无法组成社会的,数量:2个以上,这是最低限度。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三、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功能3.导向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运行一、什么是运行与社会运行运行表述的是一种动态过程,含有运动、变化的含义。

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内部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

二、社会运行的类型一是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二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

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发展中国家就是这一类)三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亚非拉低度发展国家)四评价社会运行的原则1综合型 2满足需要 3.协调第三节社会学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将社会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可接受的程度之内,因此,条件和机制指的是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3.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4.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宏观、中观、微观微观层面:可以分析个人购买钻石的社会因素或其中的社会意识对个人购买钻石的决定性影响。

宏观分析: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体系1、产地较为集中:比较好的原产料多产于非洲,特别是南非。

2、加工:初加工(东南亚国家——印度)精、高级加工(欧美发达国家——比利时美国)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观分析:钻石消费统计可以分析社会分层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01 人口与社会运行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这两种生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人自身的存在方式一、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一)人口规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笔记MG 周婕作为《经济与社会》的第一章“前言”部分,韦伯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里详尽地表达了他对社会学研究的任务、目标、方法和概念工具所持有的观点,对基本概念做了严谨的界定和区分,理解这一章的内容是理解韦伯所述社会学及其思想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与方法论本章的第一节是理解全章的核心,也是全文的难点,奠定了整个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文章开篇,韦伯首先给出了他对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试图说明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并由此而对这一行为的过程和作用因果解释的科学。

”社会学的意义在于“理解”和“解释”,接下来韦伯就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做出了诠释。

行为表示的是人的行动,行动会带有行为者附加的主观意向。

“意向”既指个体或群体实际持有的意向,也指行为者在理想状态中持有的意向。

社会学对行为意向不做价值判断,只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有意向的行为是社会行为,无意向的行为则不是社会行为,实际上二者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

无意向的过程和事物被人说明和理解后,这一过程或事物实际上也产生了社会性。

明确的理解行为需要理性。

理性是指“理智地理解某一行为或现象的全部意向”,不过这不代表可以理解某一行为的目的或价值。

严格理性的行为是理想行为,与理性相对的是非理性,非理性是理性过程的偏离,非理性因素导致了非理性行为的产生。

理性中包含着理解,理解可分为即时理解和解释理解。

即时理解是指对人的行为或言论所具有的意向的即时理解,包括对思维的理性、动作的理性和情感的非理性的理解(情感属于非理性因素)。

解释理解是即时理解的进一步理解,是对行为的意向之间联系的的理解,包括对行为动机的理性和情感的非理性的理解(其重点在于意向间的联系)。

理解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①历史考察,即对具体事件的理解;②群体考察,即对群体意向的理解;③理想类型,即对科学设想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对行为进行理解性地说明以后,也不能轻易地推断各项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后感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后感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后感在看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后,我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学是从解释个体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到探究社会变迁的多个层次的综合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以人类社会行为为主要对象,研究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现象的变化规律。

通过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我了解到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

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因此研究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学的方法包括采用问卷调查、实验、观察法、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来进行研究。

这些方法旨在找到可靠的研究数据和结论,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

另外,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动态的。

与许多自然科学不同,社会学研究对象是人、社会和文化,这些对象本身具有巨大的变化性和发展性。

社会学家们需要关注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积极倾听社会声音和舆论,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变迁的同时,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保持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洞察,不断深入挖掘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学在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政策制定和社会公共领域的管理中。

社会学家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许多弊端和矛盾,提出并建立了许多实用的解决方案和公共政策,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安定。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彰显。

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阅读中,让我深深地体悟到社会学的重要性和学科的综合性。

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是对社会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向的探索,同时,也是对人性、人类发展及其关系等问题的思考。

社会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意义,而我们又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这个复杂而矛盾的社会中去。

通过学习社会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社会,并且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转化为对社会的深度参与,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更多的智慧和能量,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学经典入门阅读笔记

社会学经典入门阅读笔记

《社会学经典入门》阅读笔记一、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社会学的定义与起源: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人际关系、文化、制度及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起源于对社会现象的系统观察与研究,旨在理解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以及社会行为背后的逻辑和规律。

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社会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结构(如家庭、社区、国家等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角色(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和行为模式)、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和社会现象的变化过程)等。

这些概念构成了理解社会学理论的基石。

社会学理论流派:社会学理论经历了多个流派的发展,包括实证主义、功能主义、冲突理论、象征互动主义等。

每个理论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框架,用于解释社会的形成与演变。

实证主义强调社会秩序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功能主义则重视社会的稳定与各部分的功能协同,冲突理论聚焦于社会阶级和权力冲突,而象征互动主义则注重个体间的互动和符号交流。

方法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假设,而定性研究则注重深入探究个体经验和解释社会现象背后的意义。

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问题:作者还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社会问题,如不平等(包括性别、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城市化问题、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展示了社会学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还强调了社会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读者通过实际案例和个人经验来理解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

这部分内容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社会学的整体框架,还激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变迁的兴趣和思考。

1. 社会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它旨在探究人类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根源,揭示社会运行的规律,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变迁等。

它强调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社会现象,注重分析社会结构、文化、制度等因素对社会现象的影响。

社会学十大概念读书笔记

社会学十大概念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社会一、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一词适用于结构现象,也适用于文化现象。

它指的是整体诸元素的排列与组合,并且这种排列与组合自行构成一个具有内在特性的可辨识的统一体,而不是元素诸特性的简单总和。

社会组织可以是多变的,但它却应该呈现一定的稳定性。

1组织的形式和种类总体社会为其他组织形式奠定了基本格局。

总体社会被理解为最庞大的社会组织,它首先是指文明。

这一文明一词指超国家的整体。

莫斯把社会称作集成体,即或多或少的包含了一些氏族和政治性家族集团的整体,也不阻止某些部分发生深刻变化。

至于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即近代的总体社会,在物质上精神上归附于稳定持久的中央政权,疆域确定,居民在道德心理和文化上相对一致,并自觉遵从政府及其法律,根据这一相当严格的概念,一个国家必须有明确划定的领土边界,必须形成一定的经济统一体。

2群体与集团在总体社会这一组织之下,社会学家又已分出或多或少处于从属地位的其他组织,社会学家通常把这样的组织理解为群体。

阿米泰。

艾滋奥尼在团体和集团结构中区别了三种可能的权威类型:强制型报酬型和规范型。

另一方面,我们可根据整合形态的类型来对组织进行分类。

这些整合形态可能以纪律或参与为特征,也可能以异化(整合的反面或个性的丧失)为特征。

2、进化与运行社会组织的起源9组织的条件人类从未经历过缺乏任何文化因而也缺少任何组织的自然状态。

然而,社会学家所设想的组织总是具有一定的制度形式;我们甚至可以说,从古至今,任何种类的人类组织都以各种方式进行分层构造,表现为一种社会地位的系统,个人在系统中聚类分群,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扮演自己的角色。

我们进而发现,地位和角色这些概念与我们这里讨论的问题同样重要。

作为地位和角色制度化整体的总体社会组织,只存在于发生了一定社会共同契约且出现了组织规则的范围之内。

通过社会控制,社会将其影响施加于个人,维持组织的凝聚力,既维持组织的稳定发展,又促成组织的不断演化。

社会控制可能以肯定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否定的形式出现;既可以是正式的,由法律或风俗明确化;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通过各种批评或赞许体现出来。

社会学十大概念读书笔记

社会学十大概念读书笔记

社会学十大概念读书笔记社会学概论的读书报告<社会学概论>读书报告三、认识1、中国社会学理论渊源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新编》从上面可以看到,最初的道德规范塑造了民众的心态,使民众进行着不同层面的社会化,最终成为一个民族中的人,一个大社会的人。

如今,每个人都是现代人,又是传统人,又是涵蕴着传统意味的现代人。

理解社会,就要从社会中的人出发。

从根本上理解社会,莫过于去理解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去研究民众心态,从而将研究成果加以应用,促成更深层面的社会变革。

最初的社会改革家,在积极吸收西方社会学说的同时,毫无例外地向几千年前的儒家思想寻找理论根据。

严复借用荀子的名言精辟地阐释了社会学的概念,并提出了贵民亲民的思想,这与儒家爱民的思想十分相似。

康有为主张开民智,“养兵富国教民强兵”,这种社会教化思想可以从孔孟的学说中找到依据。

更为重要的是,康有为认为,孔子是改革的先师,应立孔教为“国教”。

谭翤同的“仁-通-平等”的社会观,体现了儒家的关怀――仁者爱人。

他对于孔子的礼也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应实行的是“依仁而行”的礼,这一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扬弃与创新。

章太炎的社会控制学说也体现除了荀子的“分”的思想,“合群明分“即是为了建立合乎道义的社会秩序。

那些传统的社会思想,传统的文化,具有朴素性。

但历经时间的洗礼,仍然以穿透时空的热度温暖当世的人们,告诉人们究竟往何处去。

对于今日的社会学研究而言意义也十分重大。

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更要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对待传统文化,要从过去汲取力量以应用于当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赋予它以现代的意义,指导与推动社会更好的发展,乃至让传统文化获得世界性话语地位,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篇1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社会中的个体、群体和社会组织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在社会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和分析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运作的机制和规律。

在社会学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概念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功能主义”来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功能,通过“符号互动主义”来分析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社会行为。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定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在社会学中,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些重要的议题,例如性别、种族、阶级、文化等。

这些议题不仅涉及个体和群体的身份认同和行为,还涉及社会制度和结构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性别不平等”来了解性别角色和权力关系的问题,通过研究“种族歧视”来了解种族关系和种族主义的问题。

在社会学中,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些重要的理论流派。

例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理论流派提供了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不同解释和分析框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运作的机制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在社会学中,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些重要的实践领域。

例如,“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等。

这些实践领域涉及个体和群体的社会服务、社会变革和社会干预的问题,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社会学是一门关注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

通过学习社会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运作的机制和规律,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篇2《社会学》读书笔记第一章绪论《社会学》的主题是关于社会和社会的运行。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这些都是社会学关注的焦点。

社会学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运行,包括社会制度、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报告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报告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报告一、关于社会学的基本内涵在社会学诞生的早期,孔德、斯宾塞等人开辟的化约论———社会有机体论和涂尔干的整体功能论是研究的基本定势。

但韦伯则侧重于从主观意图、个人行动去探讨对社会的理解、诠释。

他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社会行动者组成的系统,只有作为社会行动的个体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学不能撇开个体去研究独立于个体或超越个体之上的社会实体”。

从而,将社会界定成为一个由社会行动者组成的系统。

在界定社会的本质之后,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韦伯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的理解,并从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

理解和解释二字代表了它深思熟虑之后的立场,这和迪尔凯姆对社会现象经过科学研究便可确信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两位大师的范式中对研究对象的也不同,相对于迪尔凯姆的社会现象,韦伯则将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社会的”行动则指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关涉到他人的行为,而且指向其过程的这种行动。

韦伯不认为照搬自然科学的逻辑能适用于社会学,这一点从他对如何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在出发点上,韦伯就认为本能不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包括习惯、情绪和价值规范都会左右人们的行为,一个具体行动的正确因果诠释意味着:行动的外在过程及动机可以被如实地把握,并同时达到对其一切关联的有意义的理解。

韦伯从个人主义和唯名论的立场上建构了“理解社会学”。

其基本的内涵:就是在实证主义将社会当作一个外在人的“物”的同时,把社会看成是人的行动的结果,认为个体的行动及诠释在不自觉地建构着社会。

这一内涵,反映出了韦伯对“社会”这一现象实质的认识,以及隐含在其中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理论的建构方式和对“研究对象———社会行动”的探讨逻辑,也明显地反映出其反实证主义的立场。

而且,在这一理论之中,围绕着“社会行动”这一中心,韦伯相继构建了“意义”、“确证”、“理解”、“行动”和“动机”、“理想类型”、“秩序”等核心概念。

社会学类书籍读书笔记

社会学类书籍读书笔记

社会学类书籍读书笔记一、引言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科学,它关注社会结构、社会互动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

通过阅读社会学类书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规律和现象背后的原因。

本文将分享我在阅读社会学类书籍时所做的读书笔记。

二、个体与社会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在《社会学导论》一书中,作者弗雷泽(Fraser)指出,个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社会则是由个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个体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个体的行为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三、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机构、角色和规范的总和。

在《社会学概论》一书中,作者李嘉图(Li Jia Tu)提到,社会结构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且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改变。

四、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社会互动是指个体之间在社会中进行的交流和互动行为。

在《社会学概论》一书中,作者斯宾纳(Spencer)提到,社会互动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人们通过互动来建立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和实现社会目标的过程。

社会关系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包括亲属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

五、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社会规范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要求和期望。

在《社会学导论》一书中,作者韦伯(Weber)提到,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由法律和制度来规定,非正式规范则是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

社会控制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而采取的手段和机制。

六、社会问题与社会变革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

在《社会学概论》一书中,作者马克思(Marx)提到,社会问题是指影响社会稳定和个体幸福的各种困扰和矛盾。

社会变革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社会改革和转型。

社会学家通过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的研究,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七、结语通过阅读社会学类书籍,我深刻认识到社会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读后感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读后感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读后感
我阅读了韦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学理论
和实践。

书中重点讲解了社会的自然规律,社会的动态性,结构和功能,博弈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关系等社会学基本概念。

书中提到的社会动态性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社会系统是一个变化
的过程,不断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书中更特别指出,社会的变化将
改变社会结构,即社会的不同组别之间的相互关系。

书中还讲解了博弈论,它强调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每个参与者必须
考虑每种选择开展活动的潜在成本和收益。

它还指出,涉及博弈的一
些做法可能会影响其他参与者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系统。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对社会学家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本书由浅入
深地讲述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演化变化,坚强的沟通,激烈的博弈和动态的社会系统的运行机制。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社会学,这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吸引着我。

在阅读了一系列社会学的经典著作后,我对社会的运行机制和人类的行为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通过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细致描绘,揭示了乡土社会的结构和特点。

他指出,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关系是基于血缘和地缘建立起来的,这种关系相对稳定且封闭。

在这样的社会中,礼治而非法治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遵循传统的规范和习俗来维持社会秩序。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根基在乡村,理解乡村社会对于理解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至关重要。

涂尔干的《自杀论》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探讨了社会整合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分析,证明了自杀并非仅仅是个体的心理问题,而是与社会环境、社会整合程度密切相关。

当社会整合度过低或过高时,个体更容易产生自杀倾向。

这让我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受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强调了将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相结合的重要性。

他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个人生活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使我们能够超越个人的狭隘视野,看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这让我明白,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而应该从社会的宏观层面去分析和理解。

通过阅读这些社会学著作,我逐渐认识到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塑造作用。

社会结构如同一个无形的框架,规定了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发展路径。

例如,教育制度、职业体系、家庭结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机会和选择。

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而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限制;而一个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则可能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然而,个体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结构的塑造,个体的行为和选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

社会学还让我更加关注社会不平等现象。

在现实社会中,贫富差距、性别不平等、种族歧视等问题依然存在。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报告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报告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报告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对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第一,社会是什么?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和互动的范畴,它是人类形成的一种集体组织形式。

社会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复杂性,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第二,社会结构是什么?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不同组织和机构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区、家庭等。

社会结构对于个人的认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有重要影响。

第三,社会变迁是什么?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变化和演变的过程,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会变迁常常伴随着社会冲突和矛盾,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发展和变革的机遇。

第四,社会文化是什么?社会文化是指在特定时空背景下,人们共同创造的有意义和符号化的意义体系,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和文艺作品等。

社会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认同和凝聚有着深刻影响。

第五,社会关系是什么?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包括竞争、合作、归属和互助等。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社会交往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认同和支持。

综上所述,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描述,更是对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进行探讨和解释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理解和应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必需,希望我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作出更好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伯的这本书102页。

2012年4月4日开始读,记读书笔记。

7 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意向概念一、方法论基础意向是指1一个行为者在某一具体环境下主观上实际持有的意向或者一群行为者在特定的一系列事件中平均或近似持有的主观意向2在一个思维构造的纯粹状态里,被视为典型的某个或某些行为者主管持有的意向。

8有意向的行为,与单纯反应性的、无主观意向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确定的界限。

明确的理解具有的特征或者是理性的或是可设身处地领会的。

这里理性的特征表示,对人的某一行为来说,它所具有的全部意向都完全的和透彻的被理智的理解了。

可设身处地领会的特征则表示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全部感觉世界都被重新完整的想象出来。

9我们常常不能理解,某人行为依据的最终目的或价值。

跟我们的价值差距越大,越难理解。

9所以我们倾向于理智来理解,如果不能就近似理解10所有非理性的、受感情支配的意向关系都指导行为。

把它们看成是从假想的合目的的纯粹理性过程的偏离。

韦伯认为以理性行为为纲,其它非理性行为看做在纯粹状态下预期会出现的行为的偏离。

11韦伯认为理解社会学的方法是理性主义的。

但不能因此否定不适当的使用理性主义解释危险。

遗憾的是,全部经验证明,这种危险确实存在着。

11如果一个行为或者状态,无论它能否被人所体验,无论是人的或非人的,只要它不具有被说明的意向内容,只要它还没有与人行为的目的和手段联系起来,而只是作为人行为的诱因促动或障碍来描述,它就是无意向的。

12过去,人们极少发现,具有特殊意向的行为也有着不可理解的规律性。

13理解是指,1对一个行为(包括言论)所具有的意向的即时理解。

2解释性的理解。

我们能够理解的意向联系(动机的理性理解)对这些联系的理解便是对实际发生的行为过程的解释。

对一门以行为的意向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来说,解释只是表示,根据行为主体主观持有的意向,对一个可即时性理解的行为所包含的意向联系的把握。

14在上述所有例子里,理解分别表示1对具体情况下实际出现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2对群体平均或近似持有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3在为经常出现的现象所构造的纯粹类型中,对科学的设想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

纯粹经济学理论内的概念和规律就是这样的理想构造15行为者或他人所宣称的行为动机,或者压抑(它首先指的是没有公开承认的动机),经常能够使行为者本人如此的不明白他的行为指向的真实关系,以至于他自己主观上认为正确的描述,只具有一定的正确性。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这些真实关系并说明性的确定它们,即使它们不被,或者在大多数情形里不完全被行为者清楚意识到。

这是意向说明中的一种边界现象。

被我们视为相同或类似的人类行为表现形式,可能根源于各个行为者完全不同的意向联系,在我们归为同类的许多场合下,我们却能理解到动机大不相同、甚至经常相反的行为。

在给定的形势下,行为者经常可能会有相反的、互相竞争的动机。

我们只能总的理解它们。

我们的全部经验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形里,我们无法近似的估计,至少无法略为可靠的估计,这些互相竞争但在我们眼中同样可理解的意向关系,以何等的相对强度出现在人的行为中。

只有动机竞争的实际结果,才能提供答案。

17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经验证据能够表明,思维构造的某一行为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真的表现在实践中,这样一个就其本身来说十分明确的规律,对于认识实际行为,便知是一个毫无价值的构想。

动机表示一种意向联系。

在行为者自己或者观察者严重,它是行为的带有意向性质的原因。

合意向表示,根据我们的一般思维和感觉习惯,一种互相联系的展开的行为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这一行为的各个部分的关系,可以视为典型的意向联系。

相反,合因果律则表示,一些事件的前后发生顺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根据经验规则,这一顺序有可能在事实上总是按照同样方式出现。

18对某一具体行为的正确的因果说明意味着,它能够从意向性理解出发,恰当地认识这一行为的外在过程和动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对典型行为的正确因果说明意味着,它对这一被视为典型行为的说明即是合意向的,又是合因果律的。

如果达不到合意向,那么即使一个事件具有极强的其概率可以用数字精确给定的规律性,它的规律仍然只是不可理解或者仅仅部分可理解的统计学概率。

19一个事件或规律性如果是不可理解的,那么,在这里使用的词义上,它就不是社会学事实或规则。

20在自身活动具有可理解的意向的意义上,我所指的行为,始终是一个或一些个别人的行为。

我们至少在原则上,可以通过观察事实或根据观察资料,找出它们的规则,并用这些规则从因果关系上来解释它们各自的活动,即把它们归纳到规则上。

但要说明人的行为,这些观察事实和规则与任何其他事实完全一样,仅能起注释的作用。

21对个人行为的说明和群体概念之间存在着下述三类关系1对行为的说明经常需要应用一些十分类似于群体概念的用于,以期最终找到若干易于理解的术语。

社会学虽然由于这些法学概念的精确性和使用上的广泛性而应用它们,但同时又赋予它们完全不同的含义。

2对行为的说明必须注意下述这个重要的基本事实:那些属于日常思维法学或其他专业思维的群体概念,是关于比如存在着或应当适用的事物的观念;这些观念不但出现在法官与政府官员,而且也出现在公众这样的现实的人头脑里;这些观念会指导他们的行为,对现实人的行为方式,将起着非常有力经常甚至是支配性的因果关系作用。

这样,尤其重要的是关于应当或不应当使用的观念。

现代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特定的共同行为的综合体,一个并非不重要的原因便是,有人根据国家存在或者应当如此的观念,即那样一种法权秩序有效地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3所谓有机社会学的方法,是从整体出发,来解释社会的共同行为。

在这样的解释里,对单个主体和其行为的说明,类似于生理学从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角度,对机体某一器官的说明。

23就理解社会学来说,部分观察具有两个作用1有助于揭示实践的问题和确定眼前的方向。

2关于某些社会活动的说明性理解,对接是社会整体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在特定条件下,只有部分观察,有助于我们发现这些社会活动。

说明性的解释虽然超越于观察性的揭示,但由它得到的知识却带有假说和残缺不全的本质缺陷。

不过,无论如何,说明性解释才恰恰是社会学知识的特点。

28人们习惯地把理解社会学的一些定理视为规律。

这些规律是通过观察而增强了的特定机遇,表示社会行为在某些条件存在的情况下预期可能展开的过程。

从行为者的典型动机和典型地持有的意向看,这些机遇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纯粹目的理性的动机,构成了被典型地观察到的行为过程的原因,根据经验规则,该过程中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话,那么,机遇就会在最大程度上得到理解,而理解亦达到了最大程度的明确性。

30在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所有情况下,社会学都远离实际。

它服务于认识现实的方式是,指出历史现象在多大程度上接近某个或者某些社会学类型,并由此而对这些现象作出归类。

31如果人的实际行为在具体情况下确实,或者在平均情况下常常同时受到经济目的理性的影响,那么经济理论便能够在这一范围内理解这些行为。

如果人的实际行为没有受到经济理性的影响,那么,它们与理想行为的差距,恰好有助于我们认识实际行为的真正动机。

32当然行动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感觉到意向,在同类行为大量发生的情况下,常常也只有个别行为者认识到行为的意向。

但并不妨碍社会学对各种可能持有的意向作出分类,并由此来建立概念,就仿佛行为在实际上受被意识到的意向指导似的。

当然,任何时候,只要社会学观察具体的现实,他就必须考虑概念与现实的差距,并确定这种差距的程度和类型。

二、社会行为的概念社会行为的指向可能是他人过去的、当前的或预期未来将出现的行动。

他人可能是单数或复数。

行动者在交换时之所以接受它,是因为他预期为数众多的其他人将来在交换时也愿意接受它,尽管他不认识这些人,也不知道他们的确切人数。

而他就以这一预期作为行为的指南。

如果一个外在行为仅仅以预期的客观物体变化为取向,它就不是社会行为。

内心的行为也只有当它以他人的行动为取向时,才是社会行为。

当一个人的经济行为也只有在他考虑了他人行动时才是社会行为。

只有自己的行为在意向上以别人的举动为取向时这一行为才具有社会的性质。

例如两车相撞是自然现象纯粹事件,但如果他们试图躲开对方,如果因相撞而谩骂则是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不等同于1若干人相同的行为,也不等同于2受他人举动影响的行为。

1如果大街上下雨同时撑开雨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行为以另一个人的行为为指南。

2一个人会仅仅由于它处在狭隘的拥挤在一起的群众中间,而强烈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36他们以及其他一些行为与社会行为无法清楚区分的原因在于,以他人行动为取向和具有本人行为的意向绝不是总能明确确定的,也不是一定被意识到,更不用说充分地被意识到的。

因此,纯粹的影响和意向性的取向并非总能可靠的区分开的。

但他们在概念上必须加以区分。

当然,和那些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行为的活动相比,反应性的简单模仿,至少具有同样的社会学意义。

37第二模块社会行为的决定因素社会行为:目的理性因素价值理性因素感情因素传统因素传统行为之所以属于社会行为,也是由于行为者不同程度和不同意向地自觉保持习惯对自身行为的约束。

38严格的情感行为,同样属于社会行为的边界类型,而且经常超越了自觉地意向行为范畴。

感情行为可以是针对超出日常范围的异常刺激所发生的毫无顾忌的反应。

但如果感情决定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情感发泄,这一行为便升级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正处于向价值理性或目的理性行为,或者同时向这两者转化的过程中。

纯粹的价值理性行为,指的是行为者无视可以预见的后果,而仅仅为了实现自己对义务尊严美宗教训示崇敬或者任何其他一种事物重要性的信念,而采取的行动。

价值理性越是无条件的考虑行为的固有价值,它就越不顾及行为的后果。

但是,绝对的目的理性行为,本质上也仅仅是一种假设出来的边界情况。

41第三章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指的是根据行为的意向内容,若干人之间相互调整并因此而相互指向的行为。

社会关系出现的机会,毫无例外的仅仅存在于行为以某种可以指明的方式社会地展开的可能性中。

最低限度的社会关系,是两个主体之间相互行为的关系。

社会关系概念中涉及的意向,始终是在个别场合下,参与者实际持有的或者平均持有的经验性的意向,或者在构想的纯粹模式里参与者持有的经验性意向。

它绝不是规范上对或者形而上学上真的意向。

例如,构架在社会学生仅仅存在于特定的具有意向的社会行为得以展开的机会中。

一旦这种机会消失,国家便不复存在。

只要在某个场合,行为者以对方针对自己的特定看法为前提,并以此确定自己的行为指向,相互指向的社会关系便出现了。

不必是相应的。

社会关系的持续时间可能十分短暂,也可能很长。

后者表现为双方意向相应的行为持续不断的重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