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一览表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

• (2)岁寒见橘绿,挫折见节操(意思对即可)。 作者借“橙黄橘绿”赞颂刘景文的高风亮节。
4.借古讽今:怀古咏史/怀古伤今
• 借古讽今诗,乃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 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方面的鉴戒。借古是为了 讽今,观今鉴古,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 今,以表达诗的题旨。
• 理解鉴赏这类诗词,必须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 创作时的心态。
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表 修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
达 技 巧
辞 手 法
借 代
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 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 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 使语言简练、含蓄。
1.羁鸟念旧林,池鱼 思故渊 2.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
夸 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 张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 此欲倒东南倾 。
答题步骤: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
具体运用。 步骤三:结合此手法的作用回答出怎样有效
描写出意象或意境的什么特征,表 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技巧(I)
记叙、议论、说明
表 达 抒情 方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直接描写
描写
间接描写
表达方式 包括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用典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 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
语言含蓄、精练,可收到言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春心托杜鹃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
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实用)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实用)
•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 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 “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
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 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 弯残月高挂柳梢。
• 今夜鹿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
•虚实结合:
•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 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 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
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乐景:色彩亮丽,生机盎然之景(花红柳绿、 鸟鸣、日出等)
哀景:色彩暗淡,萧索悲凉之景(日落,花落, 落木,秋风、残阳、猿啼等)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 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乐景)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哀景)
托物言志

罗敷,脱帽著帩qiào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声衬静”“以 闹衬静”;
更多的是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 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 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 寒”),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 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全(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全(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全)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⑴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手【史上最全】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手【史上最全】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排比
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排比句式的运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
效果.活用多个意象组合来渲染某种氛围。
例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夸张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反问 比喻
(李白《将进酒》)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
反问
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比喻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借代
8、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对偶 9、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设问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是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卫风·氓》
2、君当作磐石,妾当做蒲苇。——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4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 (一)修辞类 (二)抒情类 (三)描写类(典型类) (四)构思类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
(一)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对比、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双关、反语、互文、通感、引用、 衬托等)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方式。

⑴ 直接抒情(即景抒怀、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依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⑵ 间接抒情。

a.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物)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咏物诗)。

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c.寓情与理(哲理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或比喻,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例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例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例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二)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接待、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借代、通感、反复、顶针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例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古诗词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古诗词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古诗词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古诗词36首写作技巧赏析一、古诗中的描写技巧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主要有以下八种方法:(一)动静结合。

在描写景物时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或有动有静,或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

1.《山居秋暝》王维(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场大雨刚刚过去,深山中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撒落下斑驳的倩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中传出洗衣姑娘的谈笑声,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顺流而下的渔船划破了荷塘的宁静。

任凭春天的芳草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尚可自由自在地留连观光。

此诗选择了初秋雨后终南山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景物,既有动态的清泉、青莲、渔舟,又有静态的明月、青松、翠竹、山石,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把景物和人物和谐、完美地配置在一幅画面上,描绘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和理想中纯洁美好的社会生活美。

文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很多人取名为“松月泉石图”,视觉、听觉、触觉,一应俱全,暖色、冷色、中和之色,交相辉映。

山泉清澈,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这是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之美啊!又如唐代诗人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河滩,船尾大鱼跳出水面发出拔刺的响声的情景,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二)点面结合。

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有点有面,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2.《江雪》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人的踪影。

只见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独自垂钓。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超全总结一张表帮你搞定古诗词鉴赏

超全总结一张表帮你搞定古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
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夸张、对比、比兴、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对偶、反复、双关、对仗、排比、设问、反问、顶针(顶真、联珠)、互文等。
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描写技巧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白):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隐晦):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借古讽今(怀古伤今)、③托物言志(情)、④用典抒情、⑤叙事抒情(即事感怀)。
3、人生感受:①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典诗歌常用的题材
边塞、田园、怀古、官场、战乱
五类诗歌对应的五种基本表现手法
情感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古迹——怀旧
形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分类
①人物形象:
A、“我”—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②自然景诗中描绘的形象,包括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思想
内容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意境

古诗鉴赏七大表达技巧详细解析

古诗鉴赏七大表达技巧详细解析

1、情景交融释义: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对比衬托释义: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

例1: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析: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

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

例2: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解析: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3、借助修辞释义:诗词中用得较多的修辞有比喻、借代、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

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解析: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

4、托物言志释义: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

例: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解析: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5、虚实结合释义:虚写和实写相结合。

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6、使用典故释义: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一方面使诗词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理解古诗词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7、渲染烘托释义:这两个词本是绘画的传统技法,在诗词中也经常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

例: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析: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

记叙类*: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类*: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

议论类*: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夸张
衬托、互文、用典、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间接抒情(借景(物、事)抒情、托物言志、)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乐景写哀情 白描、细描、烘托、细节描写等
3、古代传统表现手法:赋、比、兴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
(三)、乐(哀)景写哀(乐)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 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 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 乐。
结情、层层深入、伏笔铺垫等
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直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接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 抒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 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情 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
(五)、联想和想象(虚写)
七、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六)、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 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 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 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 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 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 自己的思想感情。

图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图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钓叟
柴扉
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松竹梅兰、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
平和安宁的氛围,悠闲详和的心态;美丽的乡村风光,浓郁的生活情趣;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热爱
白描、
或融情于景,或烘托渲染,或虚实结合,或视听兼备。语言质朴清新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鹧鸪天·桂花【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7.建功报国诗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3.边塞征战诗
文字特征
意象特征
情感特征
常用技巧
典例欣赏
备注


征战诗
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人和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借滚滚的江水抒发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虚实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直抒
胸臆
即景抒情,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上片除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用鱼跳的“动”更衬托景物的“静”。
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多澜,情趣动人。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借景
抒情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委婉含蓄,引发思考,回味无穷。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首尾圆润,文生绚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一览表
名称
说明
作用
例句
赏析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作铺垫。
“楼船夜雨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作铺垫。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托物
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委婉含蓄,饶有韵味。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
两者相互映衬,渲染气氛,情趣盎然。
直截了当,酣畅淋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喻、暗喻、借喻。
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真实感。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衬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烘云托月,突出形象,渲染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对比
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渲染气氛,突出题旨。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二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开头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写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的是侧面描写。
突出描写对象,烘托环境气氛,丰富意境形象。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增大容量,开阔意境,巧妙立意,平中见奇。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月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排比,创设了典型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有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语言简练含蓄。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画龙点睛,表明观点,突出主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渲染气氛,增强力量。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