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思路题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语⽂论述类⽂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定义“论述类⽂章”是指研究各种⾃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章,前者往往被叫社科⽂,后者常被称为科技说明⽂。
⼆、从考纲出发,知道考什么1.理解(1)理解⽂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指对⽂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的概念。
)(2)理解⽂中重要句⼦的含义。
(指对⽂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的句⼦。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中的信息。
把握⽂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中主要内容。
(2)分析⽂章结构,把握⽂章思路。
(指理清⾏⽂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意思。
(对语段或全篇作归纳和概括,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4)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3.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所谓⾃然科学类⽂章,是指研究⾃然科学及技术⽅⾯的⽂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学、地质学、医学、⽣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章。
(2)⾃然科学类所谓社会科学类⽂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学、⽂化学、⽂艺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章。
4.抓住命题规律,找到突破⼝从所考查的⽂本上看,选材范围上有所拓宽。
近两年,⾼考论述类⽂本涉及史学、美学、考古学、⽂艺学等,所选⽂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具有严谨的特点。
经过改造加⼯的⽂本,具备了论述类⽂本所应有的“论证阐述(或⽴论陈述)”的特征,篇幅虽⼩,“五脏俱全”,我们甚⾄可以把它看做⼀篇完整论述⽂的缩影。
所选⽂本的论点很鲜明,⼀般是在⽂本的⾸段就旗帜鲜明地点明⽂章的论点;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层次很清晰。
作为论据,既有事实性的材料,也有理论性的论据。
论证⽅法也很灵活,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演绎推理)、对⽐论证等。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及答题思路
(2)对比时间词 比对关注点 比对选项和原文 中的一些表示时 间、结果的关键 词,如:已经、 将要、完成、成 功…… 命题设误点 设误 类型
这一现象涉及故意把 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 混淆 未实现的设想(或推 时态 测)说成既成事 实……
原文: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
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选择, 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比如狄拉克的 “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 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 [2014· 重庆卷第6题D项]狄拉克的“单磁核” 假说经实验证实出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 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 (1)有意模糊 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 范围大小 别留心原文和选项中的“凡”“一切 ”“全”“都”等修饰词语。
原文表述很有分寸,并没有绝对肯定, 而选项表述则态度过于明确,过于武断 (2)有意混淆 绝对;原文判断已经很明确肯定,但选 程度深浅 项却有意模糊其词,貌似留有余地,实 则改变原意。
在比较伦理公理和科学公理时,原文认为这两者的建 立和考验“并无很大区别”,而选项却说“全文意在 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 质差别的”。 结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选项将 原文“并无很大区别”中的否定词“并无”篡改为肯 定词“有本质”,表达的观点与原文明显不一致。
原文: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 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 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 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 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 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来源:Z#xx#]
原文: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
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 高度加以理解。 [2014· 广东卷第12题B项]艺术品总能上升 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思路与规范
案 。 比 如 , 0 8年 江生 命 , 后 果 ; 四 部 分 是 提 出 “ ” 做 20 9 要 珍 第 挖 的 。 题 : 连 自 己 的 生 命 都 不 怜 惜 的 惜 他 人 生 命 ” 依 据 匀 称 的 要 求 , 法 , 应 开 头 。 在 此 基 础 上 , 四 … 呼 将
粗看 全 文 , 刻 就 可知 道 : 要 理 求 , ③ 点 可 改为 “ 逵破 坏性 太 立 所 第 李 解 的 关 键 句 子 ,就 是 文 本 的 最 后 大 , 警 醒 作 用 ” 有 。
一
就 答 题 规 范 而 言 ,必 须 注 意 表述 顺 序 , 现 出文本 的思 路 ; 体 使 用 承接 词语 , 现 出文 章 的脉络 ; 表
主 要 有 点 : 是 要 联 系 语 境 。 请 先 来 看 看 参 考 答 案 : 应 当 珍 的论 述 思 路 。 ” 略 一 看 , 文 一 一 无 ① 粗 全
论 是 重 点 词 语 , 是 关 键 句 子 , 惜 自 己 的 生 命 ,也 要 珍 惜 他 人 的 共 是 九 节 。 细 阅 读 , 文 可 分 为 还 都 细 全 要 放 到 具 体 的语 境 之 中 。 二 是 要 生 命 。② 反 对 滥 用 暴 力 。 李 逵 四个 部 分 :第 一 部 分 为 一 、二 两 ③ 画 出 要 点 。 根 据 上 下 文 , 扣 重 这 类 人 物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破 坏 性 太 节 , 二 部 分 为 三 、 两 节 , 三 要 紧 第 四 第
人 是 最 可 怕 的 , 所 以 李 逵 还 是 活 第 ② 点 可 改 为 “ 对 崇 尚 武 力 , 部 分 内 容 稍 加 整 合 ,就 可 形 成 准 反 滥 在 书 中 的 好 。’ 句 话 如 何 理 解 ? 用 暴 力 ” 按 照 简 练 与 匀 称 的 要 确 的 答 案 。 这 ” 。
论述类文本设误类型及解题思路3(学生版)
武汉为明学校/武汉为明高级中学级部:高三编制人:叶明焱日期:2019.12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及解题思路三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设误类型;2.掌握做题方法,并能准确选择答案。
【导学流程】一、出题陷阱设置干扰项的类型: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混淆是非、因果混乱、曲解文意、混淆模态时态、模糊范围二、例题解析:命题陷阱之七:无中生有: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岀来。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岀这种说法。
(1)(2015全国二卷)见导学提纲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2)(2018全国三卷)见导学提纲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县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命题陷阱之八:混淆模态、时态:把在原文中是可能岀现的情况说成是必然岀现的情况,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推测说成是既成事实。
论述类文本答题思路
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混同时态、因果混乱混同是非、指代有误(文不对题)
一 一比对,找准错误类型。
经典旳错误类型主要有八种:
文本难读,有多人观点
延迟符
1、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分清哪些是作者旳观点,哪些是别人旳观点,哪些是自己了解形成旳观点。还能够把这些人旳观点进行归类。2、有时文本是难读,但题很规范。这时不要追求对文本内容都透彻了解,应更多去关注选项,按错误类型去处理。
文本难读 文本概念多
延迟符பைடு நூலகம்
1、 阅读文本时,圈注每个概念,划清每个概念旳区域,以以便比对。2、能正确了解概念和概念间旳关系
总结
延迟符
特殊情况,对症下药。
错误类型,熟能生巧。
谢谢大家
延迟符
2. 设题选项以“信息转述”为关键论述类文本阅读旳设题清楚明确,考察考生对“高浓度信息”旳迅速阅读了解与分析综合、概括提炼旳思维能力, 设题选项是以“信息转述”为关键。这里所谓“转述”,是指将文本中旳信息转化为选择项(客观题)旳语言变化形式。
信息转述①信息等值转述 信息等值转述—虽然语言形式发生变化,但文本信息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换了一种说法”。等值转述形式有等值概念替代、单复句互变、长句与短句互变、因果倒置、条件与成果转换等。
2.考察内容特点 ①考察全方面,要点突出 从考察能力看,论述类文本阅读考察面相当广泛。《考试纲领》要求旳两个能力层级(B了解;C分析综合)、六个能力点在近五年旳试题中都有所体现。 其中又以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考察要点。所谓分析就是把事物旳整体分解为部分,把整体旳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旳思维过程。所谓综合是把事物旳各个构成部分或多种特征、各个方面联络起来旳思维过程。
②题型稳定,分值固定 从题型设置和赋分情况看,试题题型稳定,分值数年不变,三道选择题,每题3分,都是选出“不正确(不符合或不属于)旳一项 ”。每道题旳题干与选项合起来旳字数在200-300字之间,每个选项旳字数在45-75字之间,且依行文旳先后顺序排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思路分析++课件25张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 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 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 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 “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装的,就越 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 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 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论证思路
专题练习
1.请(简要)梳理材料x的论证思路。 2.请指出材料x的论点并简要分析其论证过程。 3.材料x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请简要概括材料x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5.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的共同特点。
(一)行文脉络或论证思路。 实际上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包括:提出什么观点, 分几段,每一段都论证了些什么内容等。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 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 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 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 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 就明白它是桌子。
第一自然段提出莱辛的观点“诗画并不同质”(论点);
接着第二至三自然段叙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引出诗画异质说的背景;
第四到八自然段从诗画并不同质的原因的角度进行探讨;
最后两个自然段补充说明“诗画虽不同质但可以互补”。这样通过各个自 然段的关系分析,层次自然就分明,条理自然就清楚。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整体高效阅读讲与练专题
1.论点
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表述为一句话。它出现 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有的放在结尾,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有的标 题就是全文的论点。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 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就是统率与 被统率的关系,而各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要指示代词的语句。
步骤一:标——关键词句
(1)关键词: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① 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会在文中频繁出现)。 ② 年代时间(多依次出现)、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及范围限定词(如:多
数、少量、部分、几乎、凡、凡是、所有、全、都、仅仅等)。 ③ 重要的修饰、限制性词语(如:基本、根本、十分、非常、总共等)。 ④ 表示已然与未然(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现在、了、将等)、或然与必
①介绍了 计算方法 古今不同 的地位, 突出其当 下的重要 性。②由 “计算方 法”引出“ 数字人 文” 。
高考复习 论述类文本整体高效阅读讲与练
一、论述类文本
• (一)论述类文本的种类 • (1)政论文 • (2)学术论文 • (3)文艺评论 • (4)时评 • (5)书评
种类一பைடு நூலகம்政论文
① 定义: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 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② 特点:政论文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 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
论述类文本思路概括题1
6、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往往比较讲究,阅读 时既要看到作者总体的安排,也要看到段落 内部的思路结构。为了体现结构的合理和思 路的严密,作者往往会注意段落的划分,往 往会利用“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 语,用分号、句号等标点符号体现层次。 7、考查论述思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 要有:分析说明全文的论述思路;分析说明 某一论述段的论述思路;说明某一段与上下 文的关系或作用;分析分论点或论据之间的 角度、顺序或关系。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
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 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 道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 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 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 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杨振宁文集》) 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在由法国 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 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 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 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 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 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 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 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
二 试题精练:
阅读下面语段,分别划分、归纳各段的层次思路。 1. ①对于讲究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在麦当劳就餐与 在中式餐馆就餐的感受是很不同的。// ②在麦当劳, 菜单品种不但有限,而且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从 而使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餐厅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也 无大差别。// ③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 穷;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也难于因此显富。// ④与麦当劳不同,中式餐馆菜单品种不仅繁多,而且 品种价格差别巨大,加上餐厅空间结构上往往设有前 者所没有的雅座或单间,受到的服务也会因此有很大 差异,使就餐者消费反差显露无余。// ⑤正是通过 上述不同感受的比较,一些顾客体会到麦当劳餐厅里 平等、民主的氛围//。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主观题型梳理及方法练习++
论述类文本主观题型梳理与及方法练习一、问题分析1.限时读懂(读懂内容、把握思路)的能力有待提高。
2.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
3.归纳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4.把握观点、理解分析能力较弱。
5.精准答题、准确转述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知识补充1.怎么做才能做到精准答题?(1)做阅读标志,快速整体把握文章:抓关键词句,作简要勾画。
(2)审清题目要求找准答案信息。
读题要仔细,看清命题的具体要求,要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有何限制,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
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
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
在相关的词语下打上着重号,以提醒自己。
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看问题、看要求、看分值、看有无字数限制。
(3)整理答题的思路:提问的角度与文本阐述的角度是什么关系?应该怎样把它们接上轨?需要引用文章的哪些材料?需要对原材料作什么筛选、概括、引申或转述?(4)组织答题语言:题干对答题语言有什么特殊要求,该分几点答(往往要参考该题的赋分),是否对准了答题的点,需要什么关键词,表述是否完备并简洁。
(5)复查验证答案。
这个环节往往被我们忽视,事实上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拟好后首先要做的是验证一下所答是否是所问,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
其次,要通过复查来发现并更正拟出来的答案中的病句、错别字。
在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在试卷上答题前最好先拟个草稿,否则辛辛苦苦思考出来的答案语句不通,错别字明显,那岂不可惜?2.答案表述的技巧(1)截。
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
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
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热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思维训练(解析版)
热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思维训练(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高考语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这在近几年的阅读类题目中已经得到凸显,解读20 20年全国新高考卷1试题不难发现,试题以思维为基础,持续深化新时代高考考生内容改革,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在增长知识见识,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地落地实施。
这些内容的变化,考试时间却没有相应延长,可知这其中意为着什么。
语文备考的转变关键在于思维的转变。
先看命题材料的变化。
2020年“新高考”语文考试试卷,现代文阅读的分成两道大题,第一道大题是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涉及研究各种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历史学、教育学、文艺学、经济学、语言学、美学、天文地理、科技发展等,所选材料与时代背景高度契合。
虽然题目侧重考查的是内容的理解、艺术特色、以及论点、论据、论证等考点,另又融入进语言表达下定义、梳理文本结构等考查内容,还是让习惯于单纯阅读文本、选择答案备考训练的考生措手不及,满额焦虑,做题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再看题型的变化。
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共创制了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
三个选择题与历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题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第1、2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1、3小题的继承,而第3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2小题的发展,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其实是在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
两个问答题中,第一个考查论证方式的特点,这个知识点对考生来说并不熟悉;第二个又完全是开放性试题,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关键得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
【满分技巧】1.坚持考纲为导向,全面系统复习坚持考纲为导向,全面系统复习才是王道。
切莫上一年考什么,下一年便只练某类题型。
比如,2014年考前全国新课标卷大部分备考的同学不相信全国卷会考断句题,少有人练及,虽然北京等自主命题省份一直在考。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解读—“论证思路”题的解题思路(1)(2021-2022学年)
论述类文本解读——“论证思路”题的解题思路目标:学会把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并用正确的方法表述。
过程:一、知识回顾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2.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是:常见的论证方法有:3.议论文一般的结构方式是:二、小试身手(一)①“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做。
② 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
③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
④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ﻩ(西塞罗《论友谊》)1.这段文字的层次是:① ② ③ ④2.概括每层大意:(二)①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
②当世人面对纷繁的诱惑不能自持、随波逐流的时候,心怀淡定的人却决不如此。
③居里夫妇发现镭并提炼成功以后,镭将用于治疗癌症,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
④他们因此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放弃发明所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
⑤可见,拥有了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就会不为所动,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2015盐城中考说明材料)1.根据材料(一)的学习,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分析这段文字?ﻬ2.你能概括这段文字的论证思路吗?(三)阅读《底线》(2014年扬州中考语文材料)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
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
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
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
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
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论述类文本解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解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是指要求考生阐述、分析、评价或比较某一问题或观点的文本。
针对这类题目,解题思路如下:
1.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文章段落,确定论述的主题和要点;
2. 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把握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
3. 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帮助理解文章和答题;
4. 根据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比较等,采用逻辑、命题和举例等方式展开论述;
5. 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合理安排论述内容的顺序和组织形式;
6. 注意论述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在表达上出现跳跃、矛盾和模糊不清的情况;
7. 最后,审题、审稿,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和语言规范。
以上是论述类文本解题的基本思路,考生在解题时应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和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策略选择。
- 1 -。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及答题思路
【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全国卷l第8题)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设误方法
3、无中生有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有 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例3【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 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 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 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 ,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 ,日销量是7080万份。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 未然两种错误。
未然说成已然
——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 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
——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 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常见错误类型
设误方法
1、以偏概全
•
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
凭空捏造 【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上海卷)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 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设误方法
4、因果混乱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 地平 线上消一失般,有取两而种代情之况的:是一“是边因茶果贸颠易倒”,制就度是。把藏“族因对”茶错叶断的为需 求“有果增”无,减“,果对”其错他断产为品“如因丝”绸,、颠布倒料了、两铁者器的等关的系需;求二也是开强始加 增加;而因内果地,对就藏是区把马没匹有的因需果求关虽系然的减说少成,是却因对果藏关区系皮。革、
高考语文论证思路的答题步骤
高考语文论证思路的答题步骤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题目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体现了对西方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与超越。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往往忽视人类的共同利益。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人类视为一个整体,重视人类整体利益的维护和发展。
这种理念有助于克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实践中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地区冲突、贫富分化等。
在实践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在多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经济领域,“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等合作方式,实现了互利共赢。
在文化交流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请简要分析上述文段的论证思路。
解析:1. 提出论点:文段开篇直接提出论点,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
2. 论证过程。
- 文化内涵角度:- 对西方理论的超越角度:- 接着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对西方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与超越,通过对比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忽视人类共同利益,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视人类整体利益的特点。
- 实践层面角度:- 最后从实践层面,以“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领域的实践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成果为例,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多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3. 总结:整个文段从理论内涵和实践成果多方面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题目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建筑布局看,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群体组合。
无论是宫殿建筑还是民居建筑,往往都是由多个建筑单体按照一定的秩序组合而成。
例如北京故宫,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众多宫殿建筑相互配合,形成了庞大而有序的建筑群。
这种群体组合的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
从建筑造型来看,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丰富多样的屋顶形式。
苏教版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论述思路题型讲解(学案)
苏教版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论述思路题型讲解(学案)授课内容.【知识回顾与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2.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的结构思路【2014考纲要求】2.分析综合 C(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阐释】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
论述文的常见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
把握这些要素,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第一部分:一轮诊断(1天容量,2教时)【典题回顾】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 题。
香道·人道·天道俞天白①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
但茶道与花道传承之时,香道却被冷落了。
②香道源于人道。
环形香、线香、粉香等本就与生活十分密切。
奶奶念经要点佛香,父亲驱除家中秽气要点线香,我读唐宋诗文时也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
像“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李白),像“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白居易),还有“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陆游)等等,都是。
香是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③中国的香文化随着祭祀祖宗、奉天敬神就开始了,并逐渐成为文人的独特爱好。
如屈原的《离骚》,还有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等。
至唐代,香文化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强调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
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品香有燃、熏、臵、煮、佩等多种方式,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
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
同时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闻香识人”,沉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
④沉香被称为“香中之王”,是中国文人香的基本原料。
人们爱沉香不是因为《本草纲目》中所说“片值万钱”,而是从“形而下者是谓器,形而上者是谓道”的角度来重视的。
沉香树并不香,香的是它的树脂,但这树脂只在刀砍斧伤、雷电摧残后,入土、入水历尽艰辛中,才由天地孕育成奇香。
人们自然把它视作天地灵物。
⑤香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这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英国作家吉卜林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
”作为嗅觉文化的香道,它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最能引发人们共鸣。
今天世界所有名贵香水,多少都加了从沉香中提取的精油。
⑥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
《楞严经》纪录高僧围绕沉香与佛对答,香严童子的回答是,“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踪)”。
无独有偶,这种禅意也出现于诗人陈与义的《焚香》诗中:“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在这种境界里,香味不是从木中来,不是从火中来,也不是从空中来,更不是从烟中来,而是从心中来。
这“心”,就是人的本真。
正因如此,《圣经》里有沉香树是上帝亲手所栽的叙述,佛教把沉香当成敬佛圣品。
⑦中国哲学始终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发展境界,也是人类共有的一个“梦”。
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
(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 分)【自主纠偏】请学生自主完成典型题例,并能对照参考答案修正答案。
①首先,指出作为雅事之一的香道被人冷落;②然后,阐述香道与人道、天道的关系;③最后,指出香道为人类梦想的实现提供可能性。
(意对即可)(每点2分)【问题归因】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2014南通一模)对于批评家的希望鲁迅①前两三年的书报上,关于文艺的大抵只有几篇创作(姑且这样说)和翻译,于是读者颇有批评家出现的要求,现在批评家已经出现了,而且日见其多了。
②以文艺如此幼稚的时候,而批评家还要发掘美点,想扇起文艺的火焰来,那好意实在很可感。
即不然,或则叹息现代作品的浅薄,那是望著作家更其深,或则叹息现代作品之没有血泪,那是怕著作界复归于轻佻。
虽然似乎微辞过多,其实却是对于文艺的热烈的好意,那也实在是很可感谢的。
③独有靠了一两本“西方”的旧批评论,或则捞一点头脑板滞的先生们的唾余,或则仗着中国固有的什么天经地义之类的,也到文坛上来践踏,则我以为委实太滥用..了批评的权威。
试将粗浅的事来比罢,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
但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嗜痂之癖”①,没有喝醉了酒,没有害着热病,舌苔厚到二三分。
④我对于文艺批评家的希望却还要小。
我不敢望他们于解剖裁判别人的作品之前,先将自己的精神来解剖裁判一回,看本身有无浅薄卑劣荒谬之处,因为这事情是颇不容易的。
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知道尸体解剖和戮尸的区别,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②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猫和老虎的区别,老虎和番菜馆的区别……更进一步,则批评以英美的老先生学说为主,自然是悉听尊便的,但尤希望知道世界上不止英美两国;看不起托尔斯泰,自然也自由的,但尤希望先调查一点他的行实,真看过几本他所做的书。
⑤还有几位批评家,当批评译本的时候,往往诋为不足齿数的劳力,而怪他何不去创作。
创作之可尊,想来翻译家该是知道的,然而他竟止于翻译者,一定因为他只能翻译,或者偏爱翻译的缘故。
所以批评家若不就事论事,而说些应当去如此如彼,是溢出于事权以外的事,因为这类言语,是商量教训而不是批评。
现在还将厨子来比,则吃菜的只要说出品味如何就尽够,苦于此之外,又怪他何以不去做裁缝或造房子,那是无论怎样的呆厨子,也难免要说这位客官是痰迷心窍的了。
(选自《热风》)【注】①“嗜痂之癖”:病态的、反常的嗜好。
②“放诸四夷”:放逐到边远的地方。
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
(6分)【自主纠偏】请学生自主完成典型题例,并能对照参考答案修正答案。
1.(6分)首先指出批评家业已出现并快速增多的现象;然后提出当前文艺批评存在的优缺点;(亦可分为两点——“接着肯定某些批评家怀有宽容态度的好意批评;然后批评某些批评家非正确的批评方法”)最后集中表明对批评家的希望。
评分建议:每点2分;若第二部分分为两点,此两点各1分。
【问题归因】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①诗文叙事是继续进展的,可以把整个“动作”原原本本、有头有尾地传达出来,不比绘画只限于事物同时并列的一片场面;但是它有时偏偏见首不见尾,紧临顶点,就收场落幕,让读者得之言外。
②换句话说,“富于包孕的片刻”那个原则,在文学艺术里同样可以应用。
③但丁《神曲》里弗朗契斯卡回忆她和保罗恋爱经过的末一句,她说和他同读传奇,渐渐彼此有情,后来读到一个角色为男女主角撮合,“那一天我们就不读下去了。
”④他在被逼临写男女两情相悦的顶点时,把话头切断,那必然的结局含而不露。
⑤这和黑格尔所举打仗的例子性质完全符合,都是事势必然而事迹未必露,事态已熟而事变即发生。
⑥《水浒》第七回林冲充军,一路受尽折磨,进了野猪林,薛霸把他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劈将来,“毕竟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⑦这符合“富于包孕的片刻”的道理。
⑧野猪林的场面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故事画:一人缚在树上,一人举棍欲打,一人旁立助威,而树后一个雄伟的和尚挥杖冲出;一些“绣像”本《水浒》里也正是那样画的。
⑨恰和《秦王独猎图》、《四足动物史》插图一脉相通,描摹了顶点前危机即发的刹那。
(钱钟书《读〈拉奥孔〉》 1.本段由9句话组成。
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用“/”表示。
【自主纠偏】请学生自主完成典型题例,并能对照参考答案修正答案。
答案: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⑨【方法点拨】①②→观点句,③到⑨→论据(总分关系) 。
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述类文本中论点是灵魂,起统率作用。
要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
【问题归因】4..阅读下文,给下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⑴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
⑵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⑶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⑷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
⑸这粗心和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
⑹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研究发现“钒”的机会。
⑺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
⑻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元素"溴"失之交臂。
⑼法国科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
⑽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
"⑾这句话应该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自主纠偏】请学生自主完成典型题例,并能对照参考答案修正答案。
【方法点拨】这是一段议论文,第⑴~⑶句话为一层,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反面、正面对论点进行阐释;第⑷~⑼句话为一层,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第⑽句、第⑾句是第三层,引钱学森的话论证论点)【问题归因】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2010江苏高考)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