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

. 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上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

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

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

据此可知唐代科举A. 选拔标准客观公正B. 促进社会阶级流动C. 摒除门第间的差距D. 世族权门仍占优势5. 汉唐以来,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尤其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通的过程,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

这说明A. 中外文明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B. 中国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C. 印度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6. 对于“陈桥兵变”的原因,宋太宗解释说:“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相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宋太宗这样解释的主要目的是A. 明确陈桥兵变政治性质B. 宣扬宋太祖的忠义品质C. 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D.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7..宋太祖时编订的《宋刑统·户婚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世,子孙不许“别籍异财”,否则徒三年,开宝二年,甚至对川峡地区的“别籍异财”诏以死罪的重刑。

经太宗、真宗、仁宗至光宗时期的修订,不仅量刑大为减轻,还逐渐确立了子孙的财产权。

对这一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B.反映出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C.反映出统治者法制意识的增强 D.导致宋代地方秩序严重失衡8. 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国文化,具有“安土重迁”的特征,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背井离乡”是一种悲惨的遭遇。

但明清时期却出现了“自发性移民”,即移民现象的山现不是出于政府的强制,而是人口密集地区的人民自己决定到异乡去寻找生存空间。

这一移民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 资本主义萌芽加速了人口的自由流动B. 政府的赋税改革使人身依附关系消失C. 人口的逐渐增加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D. 土地兼并的严重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9. 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早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生活的需要了,而已成为主要是商品生产和贸易交换的经济活动了,并且出现了拥有相当数量和实力的手工业主、工人和商贾集团,他们的存在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理应给予新的定位。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模拟考试试题新版 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模拟考试试题新版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专题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

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

该思想流派应是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2.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

这一规定A.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B.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C.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D.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3.《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

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

”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A.利用水力资源提高冶铁质量B.推动铁犁牛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C.克服地势限制增强灌溉效益D.使农田灌溉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4.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

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

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

这种权力运作方式A.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B.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C.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D.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晚明海外贸易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晚明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B.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C.西方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D.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6.“《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

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

”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7.下图为发表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

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年级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表明元朝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是现代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行省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表现为主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承上启下和代朝廷统摄节制的作用,但是在官吏的任免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这也是行省的特点,权大而不专,从而防止了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

2.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

[精品]2019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精品]2019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 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先秦时期,土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B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B项错误;C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明显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D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民本思想【名师点睛】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心。

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削他们;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在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3)荀子的民本思想: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

2019届江苏省高三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苏省高三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苏省高三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学者金庸说: “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 , 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

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 , 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

父亲死后 , 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 , 罗马也有这种情况。

一抢位子 , 就要打架 , 就要内乱。

”金庸的观点是A .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B .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C .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D .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2.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 , 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 .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B .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 .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D .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3. 某条约规定: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 只交所定进口税。

”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4. 武昌起义后 , 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 明确实行总统制 ; 1912 年2 月 14 日 ,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 , 3 月 8 日 , 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 , 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联系其目的思考 , 这一改变的缺陷是A .仿效法国 , 不符合中国的国情B .时间仓促 , 缺乏舆论上的准备C .脱离群众 , 无法获得广泛支持D .因人设法 , 损害了宪法的权威5. 1937 年 7 月中旬 , 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

宣言宣布: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 , 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教育资料精选】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初考试试题

【教育资料精选】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初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

从中可知西周实行:A察举制 B军功爵制度C宗法制 D郡县制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A.社会环境稳定B.自然条件改善C.政治重心南移D.生产力大为改观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

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

”“此法”应为: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这反映出: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9月)试题 人教_新目标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9月)试题 人教_新目标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三上学期期初历史测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杨宁一曾说道:“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与集权性 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2.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

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反映了( )A.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落后 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3.“门生”,顾名思义,即是学生。

汉代经师的门生动辄成百、上千以至上万,并且登录于名册,经师与门生存在俱损俱荣的依附关系。

叔孙通投刘邦之初,不举其弟子为官,便遭到弟子指责;叔孙通担任奉常后便请于高帝:“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

材料反映出( )A.察举制存在一定的弊端 B.儒生把持官员选拔C.汉初官僚政治需要完善D.汉初实行休养生息4.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材料表明( )A.皇帝权力受到削弱 B.政事堂地位日益突出C.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 D.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批5.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

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

”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 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6.宋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后来实际上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高2019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高2019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高2019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 请将第I卷答案填在机读卡上,第n卷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卷上3. 本试卷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史》全册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

这种施政思想符合()A •儒家学说B •墨家学说C •法家学说D •道家学说2•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 •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 •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 •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3•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4•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

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C. 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D. 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5•“刮骨英雄胆气豪,开颅举臂始从曹。

高三历史上学期初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

 高三历史上学期初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019学年度上学期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

从中可知西周实行:A察举制 B军功爵制度C宗法制 D郡县制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A.社会环境稳定B.自然条件改善C.政治重心南移D.生产力大为改观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

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

”“此法”应为: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这反映出: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联考试题.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联考试题.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联考试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族作为原商朝西方的一个“小国”战胜强大的商王国,成为中原新的统治者,不能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周武王克商后“自夜不寐”、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状态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表现。

在“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的思想指导下,周初统治者A、将新征服的土地分封给同姓亲族B、建立了内外服制度C、加强中央集权D、采取了分封政体2、《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繁荣、人口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做)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这A、体现了孔子劝谏统治者实行仁政的主张B、有利于儒家思想在当时得到统治者的推崇C、表明“富民和教民”是孔子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D、主张有利于租佃制经济的高度发展3、《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

”这段文字实质A、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B、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C、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D、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4、唐制,凡属皇帝命令,必须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后方可颁行生效。

……后来唐朝有的皇帝违反这一制度时,只得将其发诏敕的封袋改为斜封,所书“敕”字,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政事堂研究,虽没有“中书门下之印”,亦请下面马虎承认之。

这一规定A、三省议政对皇帝有一定的制约作用B、唐朝丞相独揽行政大权C、标志唐朝建立二府三司制度D、使皇帝再也不能为所欲为5、17世纪,中国人已普遍穿着棉布冬装,而不再穿着宋代时流行的麻布或亚麻布服装。

与前文所述现象出现无关的是A、中国棉纺织技术的进步B、资本主义萌芽有了显著发展C、新的经济作物品种的种植D、社会经济生产的专业化6、“汇集着西方少有的联合行动的军队官兵、外交官和神甫们的见证录,叙述了维多利亚女王与拿破仑三世军队的丧心病狂和贪得无厌,斥责了傲慢的西方两大帝国对傲慢的东方天朝的横加侮辱……。

2019年最新高三题库 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7)

2019年最新高三题库 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7)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9历史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涂黑。

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2B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计。

Z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③②①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3.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哪一方面?A.基础 B.形式 C.对象 D.作用4.假设古代雅典某年全国人口总数为30万人,自由民约为26.3万,其中男性成年公民6.7万人,外邦人约4万人,奴隶约1万人。

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约26.8万 B.约6.7万 C.约11.7万 D.纠10.7万人5.古代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主要原因是A. 城邦民主制度的高度发达 B.希腊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c.奴隶制的高度繁荣 D.普罗泰戈拉等人的推动。

2019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19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2.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3.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4、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

这反映了当时( )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5、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6、明末清初,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

其影响是( )A.打击了东印度公司在台残余 B.开始突破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推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型 D.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7、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8、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是故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

”这说明A.天子是天下之大宗B.诸侯在本国是大宗C.天子诸侯均行宗法D.诸侯冲击天子地位2.图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1字体在《史记》中有过详实记载B.图2字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C.图3字体整齐稳定,平衡对称D.图4、5字体唐朝才开始出现3.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

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制约了君主专制制度B.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C.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了政局动荡D.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4.《梦梁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

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5.从图6到图7,反映出图6 图7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6.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7.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说明他们都A.以天下为己任B.抨击君主专制C.提倡民主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8.在古代雅典,一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或外邦人可以十分富有,可以购置房产,却不能购置地产。

这一现象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加剧阶级矛盾导致城邦混乱C.利于解决平民债务负担D.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9.“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三纲五常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2.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行政区域名称的变化B. 地方行政效率显著提高C. 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 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3.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 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4.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p5. 农耕区域年人均耕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1.5石 45石西北屯垦区 74小亩 0.4石 29石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6. 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

由此可知,宋代A.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 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 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 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7. 下图为宋代铸造的大观通宝钱,由宋徽宗御题钱文。

公元1106年,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历史试题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历史试题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2.《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这不能说明元朝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3.“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4.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5.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6.在一份政治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这份宣言体现了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国共合作 C.反封建,求统一 D.和平建国7.“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上学期测试(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 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 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已经形成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的认识,体现了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故B错误;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共同的先祖,体现的是民族认同,并未体现政治制度的连续性,故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农耕经济成为社会根本,故D错误。

2.《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这反映出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一统,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故B项错误;D 项与材料反映的正好相反,故排除。

点睛:“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分封制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

从中可知西周实行: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C宗法制D郡县制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A.社会环境稳定B.自然条件改善C.政治重心南移D.生产力大为改观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

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

”“此法”应为: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这反映出: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

这表明: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

”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辛亥革命的促进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D.国民政府的推动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

其主要观点是: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10.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据此可推知材料: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11.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全新的现代性”主要指:A.英美苏等国家的全力支持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族性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12.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司合营。

这两个阶段:A.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都是利用资本主义来恢复新中国的经济C.发展目标都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D.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13.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

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

这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己经被打破14.《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15.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

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智者学派的兴起B.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民主政治的确立C.智者学派的兴起→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D.民主政治的确立→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C.强调原告被告平等D.维护被告的利益17.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18.在1776—1780年间,美国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

州宪法都附上了“权利法案”,列举了受到保护的人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宣布实行共和制;削减州长的权力,增大了议会的权力。

材料说明美国:A.联邦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B.引领世界民主进程的发展C.人民的基本权利高于一切D.地方掀起了民主改革浪潮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

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余粮征集制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20.美国总统胡佛说:“当我们充分理解了(20世纪)20年代经济史的时候,我们将发现,终结了一个繁荣时期的这场崩溃,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

”他认为导致“这场崩溃”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B.工业生产蓬勃发展C.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D.社会生产能力不足21.1994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援助要求,美国作出积极反应,IMF及时向墨西哥发放了贷款;但1997年泰国发生金融危机,IMF迟迟不发放贷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强国的意志影响受援助国家B.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C.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D.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利益的优先性22.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

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B.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C.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工业化方针提出使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23.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该咨文发表的背景有: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D.苏联在欧洲扩张势力24.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3月22日在白宫签署备忘录,宣布对总值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涉及10个高科技领域,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此前美国曾动用过5次301的条款对中国进行所谓“贸易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和清洁能源领域等。

上述现象将直接导致:A.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增加B.美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降C.促进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受阻本卷由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组成。

其中25、26两道题是必做题。

25题25分,26题12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27、28、29三道题为选做题。

请考生先在答题纸上将所选试题题号上面的方框用2B铅笔填图好,再将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25(25分)近现代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明类型,同时二者也有一定的关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

(12分)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6分)材料三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7分)26.(1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朱载堉(1536—约1610)一生潜心科学研究,提出“理由数显,数自理出”的思想,于万历九年(1581年),创建十二平均律及其计算原理——“新法密律”。

朱载堉用横跨81档的特大算盘,进行开平方、开立方的计算,提出了“异径管说”,并以此为据,设计并制造出弦准和律管。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使这十二个键的每相邻两键音律的增幅或减幅相等。

对这个音乐领域遗留了一千多年的学术难题,朱载堉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终于以他的十二平均律之说解决了。

它被西方普遍认为是“标准调音”、“标准的西方音律” 。

被李约瑟誉为“虽然远离欧洲,但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

你是否同意李约瑟对朱载堉的评价?说明理由。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