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本质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13单元-第3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复习课件
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 根本 在”本身的属性,它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而言的。物质只有在运动 属性 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其他
物质除了上述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属性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精要填充]—————————————— [核心归纳] 1个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个关系: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2个特点: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4个概念:物质、运动、静止、规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易误诊断] 1.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2015·全国卷Ⅰ·T23-①) 错在何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思维导引】 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明确新常态是两种质态的转 变,是相对静止状态的打破。二是明确辩证否定的含义。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优化升级”。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体现了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体现了②;新常 态没有体现出曲折性的问题,排除③;④说法错误,排除。
特性 区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 身的个别属性
别 存在 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其他
物质除了上述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属性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精要填充]—————————————— [核心归纳] 1个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个关系: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2个特点: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4个概念:物质、运动、静止、规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易误诊断] 1.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2015·全国卷Ⅰ·T23-①) 错在何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思维导引】 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明确新常态是两种质态的转 变,是相对静止状态的打破。二是明确辩证否定的含义。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优化升级”。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体现了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体现了②;新常 态没有体现出曲折性的问题,排除③;④说法错误,排除。
特性 区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 身的个别属性
别 存在 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联系和规律。
科学方法论的应用与实践
科学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在技术发明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指导科学家进行实验设计、数 据收集、分析和解释,形成科学结论。
科学方法论为技术发明提供理论支持和实 践指导,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科学方法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 力,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世界观的形成
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 、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 ,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
世界观的分类
01
主观主义世界观
强调个体经验和主观认知的重要性,认为世界是由个体的感知和意识所
构成的。这种世界观强调个体自由意志和创造性,但可能忽视客观现实
科学方法论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 应用
科学方法论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 策支持,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
元论,但可能陷入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困境。
世界观的重要性
指导个体行为
世界观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重要的 指导作用,它影响人们对事物的 判断和决策,决定了个体在面对 各种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影响社会发展
不同的世界观对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产生不同的影响。正确的世界 观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错误的世界观则可能导致社会
动荡和危机。
塑造个人品格
世界观也是个人品格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影响人们对道德和伦理 的认知和判断,决定了个体的道
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0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具有 质量和空间属性,能够被感知 和测量。
物质具有多种形态,如固态、 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等,但 无论形态如何变化,物质的基 本属性保持不变。
科学方法论的应用与实践
科学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在技术发明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指导科学家进行实验设计、数 据收集、分析和解释,形成科学结论。
科学方法论为技术发明提供理论支持和实 践指导,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科学方法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 力,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世界观的形成
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 、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 ,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
世界观的分类
01
主观主义世界观
强调个体经验和主观认知的重要性,认为世界是由个体的感知和意识所
构成的。这种世界观强调个体自由意志和创造性,但可能忽视客观现实
科学方法论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 应用
科学方法论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 策支持,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
元论,但可能陷入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困境。
世界观的重要性
指导个体行为
世界观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重要的 指导作用,它影响人们对事物的 判断和决策,决定了个体在面对 各种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影响社会发展
不同的世界观对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产生不同的影响。正确的世界 观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错误的世界观则可能导致社会
动荡和危机。
塑造个人品格
世界观也是个人品格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影响人们对道德和伦理 的认知和判断,决定了个体的道
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0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具有 质量和空间属性,能够被感知 和测量。
物质具有多种形态,如固态、 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等,但 无论形态如何变化,物质的基 本属性保持不变。
探究世界本质复习课件
思考:规律是某些事物特有的吗? 思考:规律是某些事物特有的吗? (2)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 自然界、人类社会、 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按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与自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然界和谐相处。 然界和谐相处。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首先 前提和基础) (前提和基础)
2、物质的定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的客观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物质的客观性、 物质的客观性 独立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独立性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 质的可知性) 客观实在。 质的可知性)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本质属性) 客观 物质的唯一特性 本质属性)---客观 本质属性 实在性 。
• 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 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 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的相对 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 性,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 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 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 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 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 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 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 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 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由 于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 于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 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因而为颠倒黑白, 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因而为颠倒黑白, 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 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 的工具。 的工具。 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 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 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 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 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共24张PPT)
8.人们可以根据条件去改变、创造规律。( 错) [矫正]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不能创造、 改变和消灭规律。 9.人类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等规律进行农业生产。( 错) [矫正] 太阳东升西落等属于现象间的联系,不是本质的联 系,故不是规律。现象表现规律,但自身不是规律。
10.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把握规律。( 错) [矫正] 把握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 并不意味着能够把握规律,因为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重难点二 全面理解运动(5年0考) 1.运动的含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 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哲学上讲的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 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 不在运动。你坐在山巅,望着远处的风景,风景是静止
的,但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题中的观点( D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否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③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认识到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重难点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5年2考)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规律是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
客观的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一旦违 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规律是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 普遍的 其固有的规律
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 PPT课件
一、重点归纳:准确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 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 (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 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
1.运用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与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知识,通 过节能减排等事例,分析人与自 然的关系,说明统筹人与自然发 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 决策 2.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和事物运动 的规律性,说明完成“十二五” 规划目标必须从国情出发、把握 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剖析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我校对: 问题探究 1.(1)× (2)× (3)× (4)×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二 者不能混淆。 3.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 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 心主义。
二、难点突破: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 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可见,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 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要求:既要坚持辩证法的运动观,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 观;又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反对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答案:D
考向二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课件
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 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 象的共同本质(客观 实在性)。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 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 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 •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 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④说法错误。
提醒 (1)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依然是客观的,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 不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2)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 性,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可以和谐 相处,不存在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不可解决的矛盾。改造自然 不必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拓展 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构成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 式都是客观的。
(3)就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来说:人类社会的发 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方法论】(1)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 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 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提醒 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 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的万事万物,物质的内涵是客观实在。物质不同于物 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解析 物质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排除A;C缩小 了物质的外延;D扩大了物质的外延。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 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 象的共同本质(客观 实在性)。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 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 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 •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 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④说法错误。
提醒 (1)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依然是客观的,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 不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2)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 性,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可以和谐 相处,不存在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不可解决的矛盾。改造自然 不必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拓展 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构成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 式都是客观的。
(3)就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来说:人类社会的发 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方法论】(1)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 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 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提醒 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 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的万事万物,物质的内涵是客观实在。物质不同于物 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解析 物质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排除A;C缩小 了物质的外延;D扩大了物质的外延。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复习课件(共23张PPT)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学习目标
1、识记物质的概念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考点1
物质的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存在 状态
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世上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静止也是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易错辨析
1、“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 件的、绝对的。
×
2、风吹稻花落和新陈代谢都是规律。 风吹稻花落不是规律。风吹到花落是现象,里 面包含的规律是物体受重力作用往下沉降。
×
5、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
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荀子观点相近的选
项是( )
A、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
C、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
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 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 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 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 而岁成焉。”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静止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学习目标
1、识记物质的概念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考点1
物质的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存在 状态
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世上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静止也是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易错辨析
1、“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 件的、绝对的。
×
2、风吹稻花落和新陈代谢都是规律。 风吹稻花落不是规律。风吹到花落是现象,里 面包含的规律是物体受重力作用往下沉降。
×
5、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
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荀子观点相近的选
项是( )
A、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
C、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
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 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 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 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 而岁成焉。”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静止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第 4 课 2.4《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课件
误区1: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 属于哲学上的二元论。 误区2:自然界是物质的,人为世界是意识的。 人为世界同样具有客观物质性。
迁移训练1
“嫦娥二号”携带的高性能照像机拍摄到了月
球表面虹湾地区的高清晰图片。在此地区,分布有不同大 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 ①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 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 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 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②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 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 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 神州儿女多奇志,人造天宫翔太空。北京时间 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 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 满成功。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课时知识建构
1.从神舟号飞船多次成功发射,到“天宫一号” 与“神舟八号”的成功对接,凝聚了无数航天工 作者心血。这些航天成就是无数中国航天人的智 慧和辛勤工作的结晶。这说明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人的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促进客观事物 的发展 D.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注意的问题: 1、凡是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 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无视规 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 面前无能为力”等都是错误的 2、“人只能任规律摆布”说法是错误的 3、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 4、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要在 运动中把握规律) 5.规律是一种联系,联系就是规律。 6.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7、规律和规则的区别 8、规律和现象的区别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所讲规律的含义关键词:
• 固有的:本来就有的。非人主观创造,更不是上帝创造; • 本质的:非现象、表象。(苹果掉地),必须通过人的抽 象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 • 必然的:不是偶然的,这种联系必须是确定不移,一定会 发生的联系才是规律; • 稳定的:形成规律之后,不是多变的,不会很快消失的;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观性,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要求我们要处 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的客观性、独立性)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物质的可知性)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本质属性)---客观实在性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今天下午,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 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 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 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 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 面.
问题:调水工程体现了人类发挥 ( )能 动性的作用的结果,而发挥能动性的前提是必须要 尊重( )并认识和利用( )。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命题点 2 典例 4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2012· 江苏高考)英国诗人雪莱在 《无常》 中吟唱道,
“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 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 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流水不腐,户枢终不蠹。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和根本属性
慧能:不是风动,不是 幡动,仁者心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7.在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 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 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A组
基础强化
C
(
)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意识活动有利于人 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④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2)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 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按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规律面前人就无能为力了吗?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世界的本 质
认识 运动 把握 规律
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静止的含义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规律的含义
运动是有规 律的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命题点 2 世界是物质的
典例 2 (2011· 江苏高考)荀子说: “天不为
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 辍广。”这句话表明
D
(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与自然界 和谐相处。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承 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前提和基础)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性,从实际出 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
命题探究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核心考点二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2、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P33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
思考:规律是某些事物特有的吗?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①含义不同(略)②性质不同。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 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 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2)联系: 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只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 义和诡辩论。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小结: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
P31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 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 脱离运动的物质。
生命在 于运动
运动是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 念中的运 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 动 在的。 (3)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 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二者都是错误的。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尊重社会规律
物质慨念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 属性
运动含义 运动与物质 运动与静止 规律含义 规律的客观性与 普遍性 按规律办事
运动是有 规律的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可以认 Nhomakorabea和把握规 律
根据规律作用的条 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陷入诡辩论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变式训练 3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 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 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 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 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A )
解 析
“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体现 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 系, 属于辩证法的观点; “方 生方死,方死方生 ”是只承 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的相对主义; “ 飞鸟之景未 尝动也 ” 是只承认静止而否 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 论。故选 A。
核心考点二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
否认相对静止,片面夸大运动。 • 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 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的相对 性,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 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 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 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 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由 于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 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因而为颠倒黑白, 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 的工具。 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 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
核心考点三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变式训练 6
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
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 业新品种约 50 个, 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 使 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 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命题点 1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典例 5 (2012· 安徽高考)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 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 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 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 孟浩然) ( )
核心考点三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
第四课小结: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具有的规 律形成和发展的 自然界的物 质性
物质的含义 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人类社会的物 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运动的含义
探 究 世 界 的 本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