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5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意思,感受关键成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的聪明才智。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教法学法:导学互动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视频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的历史故事吗?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

猜一猜,下面这几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课件出示: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破釜沉舟——(项羽)毛遂自荐——(毛遂)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背水一战——(韩信)田忌赛马——(孙膑)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孙膑的才能。

今天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围魏救赵》这篇课文,去进一步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

(板书课题)2、出示导纲,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阅读课文。

3、生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师适时点拨引导。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在自学中你发现了哪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谁为什么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阅读之旅。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真诚的重要性。

2.学认本课10个生字,7个二类生字。

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采用多种方式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启发。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设计(A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二、随文识字:在课文具体语句中学习生字兼:会意字上下结构八部(1)同时涉及或具有几方面的情况:兼职兼顾德才兼备软硬兼施(2)加倍、合并:兼并、兼程兼办兼任兼课兼管歉:形声字左右结构欠部(1)感到对不住别人:道歉歉意抱歉歉疚(2)庄稼收成不好:歉收歉年谎:形声字左右结构(1)假话,骗人的话:撒谎说谎(2)假的,不真实的:谎言谎话谎称扩词:谎报谎信扯谎弥天大谎罪:会意字上下结构四部(1)触犯法律的行为:罪行犯罪罪证(2)过失,过错:罪过归罪于人(3)痛苦,苦难:受罪遭罪(4)刑罚:判罪死罪罪有应得罪人问罪得罪定罪吾:上下结构口部(1)我,我的,我们的:吾国吾辈吾人(2)姓抑:会意字左右结构压下去,压抑:压抑抑郁抑强扶弱扩词:抑扬顿挫抑制抑止谅:形声字左右结构(1)宽容:谅解原谅体谅见谅(2)预想,料想:谅不见怪谅他也不敢做闷:形声字半包围门部mēn(1)空气不流通(2)不说话,不张扬(3)声音低沉(4)在屋里呆着(5)不透气扩词:闷热闷气闷头闷声闷气mèn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闷气愁闷苦闷均:形声字左右结构土部(1)相等:平均均摊势均力敌(2)都,全:均等均分均衡沮:(神色)颓废:沮丧三、自由练习读全文。

四、小结,布置作业:方格本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步行18里)18里=9000米二、自由读课文思考:步行18里的原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优秀教案(共5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优秀教案(共5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本单元课文。

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识字能力的培养。

2.句子的理解与准确朗读。

3.语文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课文《一棵小草》导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字:艰苦、顽强•阅读理解练习第二课时•课文《小草笑》导入•跟读课文,学习语音语调•识字:忽视、珍贵•朗读训练及情感表达第三课时•课文《小草散步》导入•学习词语解释和生词•朗读对话练习•语文知识运用小结第四课时•课文《小草健身操》导入•学习课文中的动词短语•配合动作表演小草健身操•语言运用练习•课文《小草和它的朋友》导入•分组朗读课文,体验剧情•课文理解及情感表达•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和示范结合2.小组合作学习3.朗读训练4.语言情感表达5.角色表演演练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学生跟读导入2.课文独立朗读3.识字学习4.阅读理解练习第二课时1.学生表演课文2.课文重点讲解3.词语解释和生词学习4.朗读练习第三课时1.课文对话表演2.课文内容分段复述3.语言知识小测验4.情感课堂分享第四课时1.小组表演小草健身操2.动词短语解析3.配合表演朗读课文4.语言运用活动1.分组朗读课文2.课文情感表达3.小组讨论课文内容4.总结本单元学习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分2.课文理解能力测试3.语言运用能力测验七、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以“小草”为主线,通过课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语音语调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次反复听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1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难点:苏联的解体。

讲授新课: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引导学生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一、赫鲁晓夫改革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 ──尼克松“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尼•谢•赫鲁晓夫逝世。

”──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时的讣告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改革,先指导学生阅读关于苏共“二十大”的小字内容,提出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指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主动思考,发现身边美好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主动思考,发现身边美好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动思考,发现身边美好的文章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能够了解到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和困难需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从中发现身边的美好。

2.能够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3.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展现身边美好的文章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从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好。

2.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展现身边美好。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主动思考的重要性。

2.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发现美好。

3.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和句式表达身边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指出:孩子们,你们是否经常感到自己的生活很枯燥,没劲呢?其实,这只是因为你们没有发现身边的美好。

身边的美好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只要用去观察,去发现,就一定会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

二、学习新知(一)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1.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事物和人。

教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心感受身边的事物和人,仔细观察自然、看一下花、草、树、鸟……看看家里的物品,变化着它们的样子和意义;注意听别人说话、体会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这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所处的美好。

2.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要努力想办法去解决,不要轻易放弃。

只要积极思考,身边的困难和问题就一定会迎刃而解。

3.发现身边的美好教师要指出,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美好,只不过有时我们看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

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和用心观察,我们就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好。

(二)阅读篇章,理解篇章意义,准确把握篇章中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阅读篇章通过阅读相关篇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容,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挖掘身边美好的热情。

2.分析篇章学生分析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以及篇章的主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篇章的意义。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第五单元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具体内容根据教材而定)。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鼓励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数学思维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知识点:确定并解释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如(具体内容根据教材而定)。

重点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具体内容根据教材而定)。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概念:针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难掌握的技能:针对本单元中较为复杂的数学技能,提供有效的练习和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前知:回顾与新知识点相关的旧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情境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目标明确:告知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知识探究概念讲解:清晰讲解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举例说明: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识。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实践应用练习巩固:安排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全班分享和讨论。

4. 拓展提升思维挑战: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拓展题目,挑战学生的思维极限。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提升解题效率。

5.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

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

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

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⑴象是泰国的国宝。

⑵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⑶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

⑷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3、随机指导: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象是泰国的国宝。

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④读后说话训练: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 )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 );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 )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 );在农场里,泰象就是( );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⑵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导语】本文是根据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份全单元教案的教学方案。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了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2)能够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与句型;(3)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独立的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研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2)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考与表达,增强其语文表达能力;(3)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遵守学习和考试规范;(2)倡导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3)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掌握第五单元课文的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运用课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相关教学资料,如课本、拓展阅读书籍等;(2)准备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与讲解。

2.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课文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3. 学习重点知识点:(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与练习等方式,教授课文中的重要概念与知识;(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4. 拓展阅读:(1)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2)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读后感悟与心得。

5. 综合运用:(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课文重要知识点;(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配对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进行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合作解题与互相学习。

6. 写作任务:(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写作主题;(2)借助教师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3)鼓励学生们相互检查、修改与完善自己的作品。

7. 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与点评;(2)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与解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那么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擅长讨论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可以综合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展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详细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展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

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老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阅读题目后,老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考虑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5篇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5篇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5篇学习目标1.生疏本课生字10个,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2.正确朗读课文。

3.积存词语不少于10个。

在读词练习中,留意看清字形。

4. 能看图用几句话说说自己宠爱的鸟。

重点和难点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教学过程一、学习儿歌一,查找规律。

1.教师带大家去一个秀丽的地方(出示风景图:秀丽的树林,配有鸟鸣声)问:你们听见了什么声音?2.是啊,我们来到了鸟的天堂。

你生疏这些鸟吗?依据学生的答复,点击鸟图,图变成相应的词语3.认真看一看这些有关鸟的名称的词语,你有什么觉察吗?4.听第一首儿歌 (沟通并板书)乌鸦、喜鹊、白鸽、仙鹤、黄莺、杜鹃、鸡、鸭、鹅5.在这些小鸟的名字中,有几个是今日要学习的生字。

给生字注音,请大家借助拼音轻声读一读。

6.小复习。

7.出示第一首儿歌: (1)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 (3)男女生比读8.将儿歌中的鸟名替换成鸟图:你还能再读读这首儿歌吗?二、学习儿歌二,提示规律。

1.太阳公公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去作客。

看看,有哪些字?(出示:暖、昨、晓、暗、明——随机点读)2.今日,太阳公公家里又来了两位朋友,它们是谁?(出示生字:暮、昏)3.字回到儿歌中,读一读。

请在小小组内练习朗读。

(教师巡察,随机解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沟通朗读,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儿歌三,把握规律。

1.你们的朗读吸引了第三首儿歌。

出示儿歌:自由大声地朗读,说说你觉察了什么?(板书:口字旁)2.在学习组长的带着下,自学生字:鸣、啼、吼3.挑战读儿歌四、复习稳固,拓展训练。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有关部首的儿歌。

(出示:部首歌)分组朗读三首儿歌。

2.我们还学习了一个的部首,叫——口字旁。

说出几个有关口字旁的字?3.玩耍一:猜猜我是谁方法:教师做动作,指名学生上台教育黑板上的汉字。

4.玩耍二:查找双胞胎方法:黑板上贴有“鸭、鹊、清、晓”等汉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和这些汉字相近的另一个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5篇材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5篇材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5篇材料)第一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说明第五单元,围绕“道理”这个主题。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辩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寒号鸟》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勤劳的喜鹊在冬天快来的时候,劝说寒号鸟做窝,但懒惰的寒号鸟不听劝告,最后冻死在寒冷的冬夜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

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种下葫芦不去精心管理,一心只想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注重结果,疏于管理,那将一无所获。

二、教学目标:1.认识3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4.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5.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

6.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7.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8.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阊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9.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10.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三、教学安排本单元共3篇寓言故事,计划用六课时完成教学,其中《坐井观天》2课时,《寒号鸟》2课时,《我要的是葫芦》2课时。

一次口语交际《商量》,1课时完成。

语文园地其中的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计划用3课时完成。

第二篇: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2坐井观天[教学目标]1、认读‚井观沿累那弄错际相‛ 9个生字,积累‚坐井观天井沿回答那么弄错无边无际相信‛词语。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大钟和小钟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大钟和小钟人教版
2.教学难点
a.音准控制:歌曲中部分音程跳动较大,学生掌握音准有一定难度;
b.节奏感培养:歌曲中节奏变化较多,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节奏感;
c.合唱协调:学生在合唱过程中,需要协调好呼吸、音色和节奏,达到和谐统一;
d.音色区分:大钟和小钟的音色区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性。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掌握,针对难点进行反复练习。如歌曲中的某一句旋律跳动较大,教师可单独提取该部分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音准难点。同时,教师可通过对比大钟和小钟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区分音色,降低学习难度。在合唱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呼吸、音色和节奏的协调,通过分组练习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1.教学重点
a.歌曲学唱:掌握《大钟和小钟》的旋律、节奏、歌词,确保学生能熟练演唱;
b.音色识别:区分大钟和小钟的音色差异,了解钟琴的音高特点;
c.合唱技巧:运用正确的呼吸、音准、节奏等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d.音乐文化:了解钟琴在音乐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
举例:《大钟和小钟》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动是教学重点,教师需引导学生重点练习这些部分,确保掌握。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钟的音色、音高特点以及在音乐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钟声音乐表现力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欣赏周围的声音。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大钟和小钟》这一章节的学习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也让我感到欣慰。然而,通过这次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这一单元,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平台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初试身手。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交流和初试身手方面的发展。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和注重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不同的交流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有效的交流技巧和初试身手。

难点1.如何选择适合的交流平台进行交流。

2.如何在初试身手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不同交流平台的介绍和示范。

2.图书相关资料:包括有关初试身手的故事或资料。

3.索引卡和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流平台以及常见的交流平台有哪些。

2. 学习交流平台通过课件介绍不同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了解各个平台的特点和功能,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进行交流。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使用自己选择的交流平台进行小组交流,并记录下交流的内容和体会。

第二课时1. 复习交流平台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交流平台上的体验和收获。

2. 初试身手通过阅读一篇初试身手相关的文章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初试身手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在初试身手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3. 实践初试身手让学生分组,利用索引卡和彩色笔,模拟初试场景进行初试身手的练习,同时互相交流并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重要性,还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初试身手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交流潜力和初试身手能力,做一个出色的自己。

以上是本文档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案)一、教学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五》中的生字词和基本用法。

•能够模仿朗读《语文园地五》中的课文。

•能够认真分析和理解课文的意思,并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和思想力量。

•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真理解《语文园地五》中的课文。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

•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意义。

•培养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及理解先让学生跟着录音机朗读《语文园地五》中的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深度,并在朗读之后让学生分组,互相讲述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生字词学习针对《语文园地五》中的生字词进行教学,让学生认真研读生字词的字形、音形和用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用法和读音。

3. 讲述思想意义通过讲述《语文园地五》中课文的思想意义,鼓励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背后的含义和思想力量。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和规范。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并根据学生的表达水平,适当引导学生加强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和分析掌握生字词和课文的意义。

•朗读训练法:通过跟着录音机朗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交流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感受和认识,增强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呈现在课前将《语文园地五》中的课文发放给每位同学,让其提前看一看。

并组织一些简短的游戏将课文内容进行呈现,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

2. 课堂讲解通过课堂的讲解,让学生对《语文园地五》中的课文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需要详细讲解以下的内容:•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生字词的写法、音形及其用法•课文背后的思想意义•阅读理解3. 朗读训练通过跟着录音机朗读,让学生能够感受生动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深度。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短文。

4.能够画出课文中的主要情节。

5.能够在操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1.准确地复述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句结构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卡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录音机:用来录制学生朗读的声音,方便教师评判。

4.漫画书籍:用来让学生画出故事主要情节。

五、教学过程1. 热身在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前,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或诗歌的方式热身,让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状态。

2. 全班朗读教师指导全班一起朗读课文,重点在于正确的语音语调,让学生熟悉整篇课文。

3. 听读播放录音让学生听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4. 内容理解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课文导读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对课文进行导读,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

6. 朗读操练分组让学生进行朗读操练,重点在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7. 画出情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主要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8.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

六、板书设计本单元重点词语:xxxx、xxxx、xxxx 本单元重点句式:xxxx七、课堂作业1.背诵本单元课文。

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3.画一幅描绘课文内容的图画。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第五单元写作教案

大学语文第五单元写作教案

教案:大学语文第五单元写作教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言、论点、论据、结论。

2.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逻辑推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

3.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辩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单元所学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体会文学的魅力。

2. 宣布本单元学习内容:议论文写作。

二、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15分钟)1. 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言、论点、论据、结论。

2. 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技巧:逻辑推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分析优秀议论文范文,让学生了解优秀作品的特点。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范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四、课堂练习(25分钟)1.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撰写一篇短篇议论文。

2. 学生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五、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社会热点,锻炼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感兴趣话题的议论文。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其写作水平和论证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互相评价、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3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3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3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3的倍数有哪些二、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一)探索公倍数1.观察刚才同学们说的2的倍数和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2.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公倍数的含义。

(二)探索最小公倍数,引出课题。

三、探索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1.列举法2.分解质因数法3.短除法(二)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1.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 8和24 9和185和6 2和7 9和42.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3.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方法。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习题。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找最小公倍数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6的倍数有:6、12、18、24、30、… …4和6公倍数有:12、24、… …最小公倍数: 12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初中英语第五单元总结教案

初中英语第五单元总结教案

初中英语第五单元总结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第五单元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单词和短语的学习。

2. 对话和课文的复习。

3. 口语练习和小组活动。

教学步骤:一、单词和短语的学习(10分钟)1. 复习第五单元的单词和短语,让学生口头拼读并解释其含义。

2.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单词和短语的用法。

二、对话和课文的复习(15分钟)1. 复习第五单元的对话和课文,让学生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2. 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和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三、口语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话和课文中的情景。

2. 鼓励学生用第五单元的单词和短语进行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用第五单元的单词和短语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提问。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用第五单元的单词和短语写一篇小作文,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度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观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通过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第五单元单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额外的辅导和练习机会。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第五单元《梅花三弄》(教案)

第五单元《梅花三弄》(教案)
举例:《梅花三弄》中的主题旋律变化丰富,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模仿、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旋律的构成和变化,强化重点知识。
2.教学难点
-音乐元素的理解与运用:对于音高、音色、节奏等音乐元素的理解,尤其是它们在《梅花三弄》中的具体运用,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情感体验的深入: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梅花三弄》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跨学科整合能力:将音乐与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举例:在分析《梅花三弄》的节奏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拍子练习、图谱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和掌握复杂的节奏型。对于情感体验的难点,教师可以结合诗、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音乐背后的情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
1.教学重点
-《梅花三弄》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作品结构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重点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音乐元素分析:音高、音色、节奏、旋律等音乐元素是《梅花三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并掌握这些音乐知识。
-情感体验:通过欣赏和分析《梅花三弄》,让学生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和审美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音乐元素的分析和情感体验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旋律变化和情感表达,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梅花三弄》相关的音乐元素或情感体验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音乐创作小实验,尝试模仿《梅花三弄》中的旋律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为学 习新知做铺垫。
一、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梯形的概念。 3、揭示课题。 (板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做一做。 (1)出示一个活动的长方形,然后用两只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 角,向相反的方向拉。 (2)交流自己发现的结论。 引导学生归纳认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板书) (3)介绍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一边介绍一边标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具 准备
三角板、直尺、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教师随意将两根小棒丢在讲台上,提出问题:两根小棒落在地上后可能 会形成哪些图形? 2、导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1、认识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线的位置关系。 (1)动手操作。 学生同桌合作,将自己手中的两根小棒随意丢在桌子上。 (2)观察两根小棒所构成的图形。 (3)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画出来。 (教师巡视,参 与讨论,了解情况。 ) (4)汇报。
垂线的画法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随 笔
查 阅 情 况
4




主备教师:韦堂怀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画平行线和长方形 第 课时 课型:新授 1、掌握平行线的画法,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 2、经历平行线和长方形的画图过程,体验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学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起学生的信息兴 目 趣,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标 1、掌握平行线的画法,会用三角尺和直尺 教学 熟练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重点 2、应用垂线与平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垂线?什么叫平行线? 2、出示图,画垂线。 设 计 教 具 准 备 直尺、三角板、小黑板
通 过 分 类,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所学 的图形。 2、说一说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找出身边的图形。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1)学生动手画一画。 (2)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1
使 学 生 掌握互相平 行和互相垂 直的含义。
3、反馈练习。 (请学生找出身边的平行与垂直。 ) (1) 学生同桌合作。 (2) 交流。 4、小结:学生试着说概念。 三、巩固练习。 1、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 (1)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展示自己是怎样折的。 2、完成做一做第 2 题。 (摆一摆) 3、完成练习十一第 1、2 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创 设 情 境,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为学习新知识 作准备。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四边形
使学生理 解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概念 及特征。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3、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1)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 它的每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通 过 动 手折一折, 加深对概念 的理解,培 养学生动手 操 作 的 能 力。
平行与垂直
板书 设计 在同一平面内
直角:互相垂直 相交 非直角:不垂直 不相交 :平行(互相平行)
教学 随笔
查 阅 情 况
2




主备教师:韦堂怀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垂线的画法 第 课时 课型:新授 1、掌握垂线的画法,会正确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使学生明确直线外一点到这条 教 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学 2、经历画垂线的过程,体验类比和推理的方法。 目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起学生的信息兴 标 趣,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 1、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会正确画出已 学 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教 三角板、直尺 重 2、 理解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 具 点 最短。 准 难 备 点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什么叫做互相平行?什么叫做互相垂直? 复习旧知识, 2、举例说说身边的平行与垂直。 为学习新课做准 3、揭示课题。 备。 板书课题: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 二、探究新知。 1、议一议:在三角板和直尺上你们能找到平行线和垂线吗? (1)学生观察三角板和直尺。 (2)说一说、指一指。 使学生学会用 2、探究画垂线。 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1)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 线的方法,培养学 ①先画一条直线。 生作图的能力。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 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 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③学生练习画。 使学生掌握画 (2)教学“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 图的技巧。 ①先画下图。
②学生试一试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学生的画法。 ④教师示范。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强调: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 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 ⑤学生自己动手再次画图。 (3)学生尝试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 , 看看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7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 是什么? (2)梯形的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讨论:它们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使学生了 4、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解学过的所有 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 四边形之间的 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关系,并会用 集合图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所学 的知识,为学习新 知识作准备。
3、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画平行线。 (1)教师演示画平行线,并介绍画平行线的步骤: (出示小黑板) ①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 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②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 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学生尝试画平行线。 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 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 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4)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2、学习画长方形。 (1)提出问题:你能画出一个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吗? 应该怎样画呢? (2)说一说长方形的的特征。 ①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②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3)小组讨论画法。 (4)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可用画垂直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先画一条长 3 厘米的线段,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教 学 随 笔
查 阅 情 况
8

主备教师:韦堂怀 授课教师: 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




月 日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教 2、经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类的思想方法。 学 3、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 目 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标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梯 教学 形各部分的名称。 重点 难点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具 准 备 图形、硬纸条、直尺
设计意图 联系生 活,创设情 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培养学 生的思考能 力和动手能 力。
2、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特征。 通过操 作,使学生 体会两条直 线的位置关 1号 2号 3号 4号 系有相交” (1)让学生给上图分类。 和“不相交” 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两种情况。 (2)让学生观察上图,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 认 识 平 行 线 情况。 的 本 质 特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 征 , 理 解 永 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不相交的含 (板书:相交 不相交) 义。 (3)揭示课题。 (垂直和平行) (出示小黑板)
5
通过教师演示 使学生掌握画平行 线的方法,再让学 生画,培养学生作 图的能力。
通过动手操 作,使学生理解平 行线间的距离是相 等的。
使学生会利用 画垂线的方法准确 的画出长方形。
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 2 厘米长的线段, 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5)学生动手画一个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能 1、学生独立完成。 够把学到的知识进 (1)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行及时的巩固复 (2)画一个边长是 4 厘米的正方形。 习。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二) 1、学生独立完成第 1 题。 2、学生动手画一画,完成第 2 题。 3、剪一剪。 (完成第 3 题) 4、完成第 8 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板 书 设 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