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兰气息,玉精神
宗璞当代散文代表作品
宗璞当代散⽂代表作品 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种柔性的书卷⽓息。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宗璞当代散⽂代表作品,供⼤家欣赏。
宗璞当代散⽂代表作品:好⼀朵⽊槿花 ⼜是⼀年秋来,洁⽩的⽟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
美⼈蕉也在这时开放了。
红的黄的花,耸⽴在阔⼤的绿叶上,⼀点不在乎秋的肃杀。
以前我有"美⼈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
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槿。
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园中,它们是外来户。
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中,它们就偶然地⽣长起来。
紫薇似娇⽓些,始终未见花。
⽊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
"“”"中许多花⽊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时的⽂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
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概总⽐草根树⽪好些吧。
学⽣浴室边的路上,两⾏树挺⽴着,花开有紫、红、⽩等⾊,我从未仔细看过。
近两年⽊槿在这⼩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前年秋⾄,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来不久,⼜⾯临了少年⼈的⽣之困惑。
我们不知道下⼀分钟会发⽣什么事,陷⼊极端惶恐中。
我在坐⽴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
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红果⼦,玛瑙扣⼦似的,⼀簇簇挂着。
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点紫⾊,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转。
我忙拨开草丛⾛过去,见⼀朵紫⾊的花缀在不⾼的绿枝上。
这是⽊槿。
⽊槿开花了,⽽且是紫⾊的。
⽊槿花的三种颜⾊,以紫⾊最好。
那红⾊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的花,有⽼伙伴⽟簪已经够了。
最愿见到的是紫⾊的,好和早春的⼆⽉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的幻想充满在⼩园中,让风吹⾛悲伤,让梦留着。
惊喜之余,我⼩⼼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个浅坑,浇上⽔。
⽔很快渗下去了。
⼀阵风过,草⾯漾出绿⾊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却丝毫不知道⾃⼰显得很奇特。
高中文学类阅读:节选)宗璞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
高中文学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东藏记(节选)宗璞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
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
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漱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
空袭威胁着昆明。
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
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
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
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
”“几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架?”“十多架。
”“走散。
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
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
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
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
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
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
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
“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
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
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万事出矣’”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
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
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
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
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
“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
宗璞散文的艺术魅力与特质
宗璞散文的艺术魅力与特质【摘要】宗璞散文以其真情流露、细腻情感、情感共鸣、意境描绘和语言优美而备受赞誉。
在宗璞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以及对人性、情感和生命的深刻认知。
宗璞的文字流畅优美,富有画面感,能够引起读者思考和共鸣。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人感受到真挚的情感和情感共鸣。
宗璞的作品充满着意境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美好而深远的境界。
宗璞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价值而魅惑着读者,成为当今文学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之一。
【关键词】宗璞散文,艺术魅力,特质,真情流露,细腻情感,情感共鸣,意境描绘,语言优美,独特魅力,永恒价值1. 引言1.1 宗璞散文的艺术魅力与特质宗璞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散文家,他的作品充满着深厚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特质。
在宗璞的散文中,可以看到真情的流露和细腻的情感。
他用文字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宗璞的作品充满了不同人群之间的情感共鸣,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他的作品同时也以精妙的意境描绘和优美的语言表达著称,让人仿佛置身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美好。
宗璞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价值,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宗璞散文的各个特点与魅力。
2. 正文2.1 宗璞散文的真情流露宗璞散文以其真情流露而备受赞誉。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情感和真挚的情感。
宗璞在他的散文中展现了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力,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
他用朴实的文字书写着人们的生活,让读者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受到触动。
2.2 宗璞散文的细腻情感宗璞散文的细腻情感体现在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绘上。
在他的文字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生活中微小事物的关注和理解,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温暖和人情味。
在宗璞的散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家庭、友谊、爱情等情感的细腻刻画,让读者感受到他对人性的洞察和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6 紫藤萝瀑布》优质课教案_6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三大特点,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体验作品在写花背后蕴藏的生命感悟和人生思考,学习作者豁达、乐观、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品味、赏析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发放关于本课的相关资料:(1)、宗璞其他文章中的精彩写景语句(2)、宗璞《哭小弟》文章片段(3)文革动乱时期相关资料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自主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宗璞在她的《小说散文选》这本书中,有一句这样的题语:若能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增添一点抉择的力量,或仅只减少些许抉择的痛苦,我便心安!这是宗璞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也是在她在文学道路上不离不弃的梦想与追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一篇文章《紫藤萝瀑布》(教师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宗璞简介,生读并了解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现列入1986年国际名人录和国际著名作家名人录。
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丁香结》、《红豆》、《紫藤萝瀑布》、《野葫芦引》等。
其中《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05年《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2、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完成,教师强调一些重点字词的读音。
3、学生简单复述文章内容。
三、课文诵读有人说,宗璞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无不透漏着一种兰气息、玉精神,下面就让我们伴着宗璞的文字,一起美美地读,美美地学。
从_玻璃瓶_到_野葫芦_宗璞的第一篇小说和她爱情书写的诗学特征
·195 ·一 第一篇小说发表于何时何处?宗璞的第一篇小说是什么?发表于何时何处?小说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对于一位还健在的当代作家来说,这样最基本的史料学问题应该是极容易回答的。
但事实上,答案并不确切,甚至有些混乱。
作者本人能够肯定地说出第一篇小说的名字,但对于出处和小说内容却记忆、表述有误,导致以讹传讹者颇多。
在接受女作家施叔青访谈时,宗璞说:“上大学时在天津《大公报》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笔名绿繁。
那时我在学法文,小说名字叫《A.K.C 》,法文‘打碎’的意思。
故事是一个小女孩把信装在瓶里要男孩打碎,男孩不懂,错过了,后来他一直在遗憾中度日。
”在《说虚构》一文中,宗璞又说:“一九四八年,我写第一篇小说,刊登在天津《大公报》上。
内容是编造的爱情故事。
现在这篇小说找不到了,它的价值不大,并不让人太遗憾。
有趣的是这篇小说的题目,可以提一提。
这题目用的是法文,《A.K.C.》。
当时我正在上大学,法文是我的第二外语。
”还说:“‘A.K.C.’是a` casser 的谐音,意思是打碎它。
小说中男主角送给女主角一件瓷器,上面刻着‘A.K.C.’,但是女主角舍不得打碎它,就没有得到藏在其中吐露真情的信。
两人错过了,成为终身之恨。
”很显然,这里对故事内容的复述发生了颠倒:写信留下谜语的变成了男主角,但没有“打碎”瓶子而错失机会的变成了女主角。
这段文字中提供了另一个重要信息,即小说发表的时间:一九四八年。
但很遗憾,这是一个错误的时间信息,这是导致“小说找不到了”,导致《宗璞文集》对此事的记录只能将错就错,致使其他研究者以讹传讹,致使作者对故事的复述前后不一的根本原因。
准确的信息是:《A.K.C 》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发表于天津《大公报》1947年8月13日和20日,署名绿繁。
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
女主角波娃莉小姐是一个美丽、天真、无忧无虑的少女,父母挚爱,朋友众多,在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中长大。
兰心蕙质 品格高雅——记宗璞
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倚墙向上攀援的藤萝树。几支胳 膊粗的深灰色枝 干扭结、盘绕着向上向上向上,一直缠 住了矮墙外一棵高大、挺拔的槐树,显
示出顽强、坚韧的生命力。我心想,这藤萝开花后从高 处垂下,将是一幅多么美妙的花 帘。 冯家住宅呈L 形。向南一转,穿过月亮门,便是一
条甬道。宗璞听见脚步声推门向我迎来。我见她衣着朴 素,面容端庄,中等稍高的个儿,戴一副近视眼 镜,低 声细语跟我打招呼。她引我穿过立着许
质大米中有了肉虫 ,随手从楼板缝里扔下去喂猪。孟教 授小女儿孟嵋身上明显有作者宗璞的影子。她做饭时背 诵《吊古战场文》,遇屋子漏雨便想起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 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的诗句。第三部《西征记》中还描述孟嵋 到滇西远征军医院当护士,精心护理伤
员,并目睹了腾冲战役中抗日健儿英勇牺牲的悲壮 场面。 从《东藏记》开始,宗璞疾病缠身,父亲去世, 心情悲痛,目疾加重,告别阅读,只
清丽、秀逸、质朴,令人喜爱。” 那天商量完 《三生石》中的有关问题,便匆匆离开。走到门外,我 想人们常说的诗礼簪缨之族、书香门弟之家
、名媛闺秀之范等词语,今天终于在燕南园看到了和它 们相符的实体。 告别“三松堂”,回望院中松柏, 默念孔子的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后凋也。” 二 10年后即1989年深秋, 我去南京拜访《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作者张弦。他当 时住在清代诗人袁枚名宅“随园”旁边
折表达了知识分子们遭受迫害又获新生的历程。改革开 放后, 北大校园里受摧残的紫藤萝重放光彩,“而且开 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
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还说紫藤花“香气似乎也 是浅紫色的”。作 者在文中不仅运用了比喻、拟人、对 比的手法,还动用了通感的修辞手
段。编选此文,我不禁回想起1979年我拜访“三松堂” 时看到的那架斜身倚墙、扭结着盘 绕向上、紧紧缠住大 槐的藤萝。 冯友兰教授曾任
[宗璞经典散文美文赏析]宗璞散文赏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宗璞经典散文美文赏析]宗璞散文赏析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
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宗璞经典散文美文,供大家欣赏。
宗璞经典散文美文赏析:西湖漫笔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
这几年来,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在这山水上头,却还依旧。
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的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
一到这些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荡着我,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然而在足迹所到的地方,也有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我才能理解,欣赏的。
正像看达芬奇的名画《永远的微笑》,我曾看过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里,在看过多少遍之后,一次又拿来把玩,忽然发现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线条,那手的表情,是这样无以名状的美,只觉得眼泪直涌上来。
山水,也是这样的,去上一次两次,可能不会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过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
六月间,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
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
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印象。
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
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
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
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
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
兰心蕙质 品格高雅——记宗璞共68页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兰心蕙质 品格高雅——记 宗璞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流亡”意识与诗性之美——简谈宗璞小说《南渡记》的审美风格
作者: 潘海军
作者机构: 长春大学
出版物刊名: 现代交际:学术版
页码: 95-98页
主题词: 情感结构 诗性之美 悲剧意识 世界结构 张力
摘要:在当代文学史上,宗璞的小说创作很具有个性化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兰气息,玉精神”的内蕴质素,获得了学界普遍的好评。
在小说《南渡记》中,宗璞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和温婉隽永的文笔勾画出了一幅战时的逃难图景,以及文化知识人的各种精神状态和存在万象,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艺术表现力。
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审美风格,在艺术内容构塑上体现出了“流亡意识”的潜在心理,是特定时期“情感结构”的表达;在文体特色上具有诗性之美的风格。
同时,从悲剧意识的角度来审视和探讨其美学风格缘何缺乏一种张力。
《紫藤萝瀑布》阅读链接材料
《紫藤萝瀑布》阅读链接材料链接材料1:写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链接材料2:宗璞访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和文学观。
由教育承传、历史负载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原因,这一代作家大都有一种“启蒙”情结,相信文学是作用于人的精神的,不说是“启迪民智”,至少是可以陶冶人的心性。
从骨子里说,他们还是承接了(不管是自觉的或非自觉的)中国知识分子“士志于道”的传统,以“道”自任,以文学来促成“道”的实现。
虽然经历了儿十年的曲折坎坷,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有所改变,但对文学可以作用于人的精神这一点,却是依然信奉的。
在“访谈中,宗璞引用了她父亲(冯友兰)常常提到的宋代理学家张载的那段话并表示认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宗璞说,她父亲那一代知识分子常常以此自许,她自己虽然离它很远,但也向往那样的精神和境界。
——这就是宗璞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一种负载,一种胸怀,也就是一种责任感或使命感吧!(贺桂梅:《历史沧桑和作家本色——宗璞访谈》,《小说评论》2003年第5期)链接材料3:《宗璞:保持璞玉的本色》宗璞:保持璞玉的本色宗璞(1928- )当代着名作家,其父是国学大师、着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
宗璞原籍河南唐河县,出生在北京,自幼生长在清华园,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她的作品《弦上的梦》获1978年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奖。
宗璞原名冯锺璞。
“锺”字是唐河冯氏辈份的排行。
宗璞女士还有一个姐姐叫冯钟琏,一个哥哥叫冯钟辽,一个弟弟叫冯钟越。
“锺”字有“专注”、“集中”之意。
《晋书·王衍传》:“然则情之所锺,正在我辈”,从而锺引申出“锺爱”的意思。
2012中考语文 现代文“名家名作”美读与精练之宗璞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名家名作”美读与精练之宗璞作家简介:宗璞,1928年生于。
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等,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宗璞的散文以其独特的意蕴为读者所喜爱。
她的散文抒真情,写真意,素朴无华却又感人至深。
宗璞的感情是细腻柔和的,将满腔的真情用冲淡平和的笔调写出来,发乎情止乎理,于沉静中见其情感的浓烈;在创作中又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于细小的生活琐事、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去体验、去感受人生,而后将深沉的思索诉之于笔端,足见其思想的独到和深邃。
送春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属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串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某某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许花,甚至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报秋
至下片文情陡变,两个对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人 生的认识,所谓人类的历史不过是几场短暂春梦 杂沓无序的联缀,无论怎样的奇士贤才都终究不 免归于黄泉。这是历尽沧桑,饱经忧患之后的感 喟,无疑含有消极的虚无意识。此词写作时代大 致正忠良屈死而奸佞当道之时,“黄泉”(“红 尘”)句也隐含着深深的悲愤之情。 这时,朱敦儒那种壮怀远抱已被消蚀殆尽了,字 里行间仍存苦怀,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他自 以为看破了红尘,不复希冀有所作为,把一切都 交付给那变幻莫测的命运去主宰,自己“不须计 较与安排”,只要“领取而今现在”,求得片时 欢乐也就心满意足了。
“挨千刀的 ”、“准盲人” 、“三余 作家” 像一只蚂蚁,很小的蚂蚁,认真努力 地在搬沙,衔一粒,再衔一粒,终于 堆起一座小沙丘 。 我写得很苦,实在很不潇洒。但即使 写得泪流满面,内心总有一种创造的 快乐。
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 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没有人写, 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
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 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 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 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 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 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 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 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 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 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 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 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 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风庐茶事读后感
风庐茶事读后感
喜爱宗璞的文字,仿佛春日枝头绿芽初绽时的一滴晨露,清新而又灵动,读之有一种含英咀华的感觉。
《风庐散记》虽是初读,但里面的文章大都已是再读三读了,或从报刊杂志,或从其他散文集中。
宗璞为三松堂女儿,可谓家学渊源,从小在水木清华中成长,以后又长期在北大燕园生活,奠定了她学贯中西的文字功力。
一个人,需要多少修持,方能有此特殊的人生境遇?
读《风庐散记》,喜欢着她的喜欢。
她对燕园的描写,一草一木,一花一碑,无不沉潜着她的深炽的爱,即使霞落燕园,但是也有一种无言的凄美,因为云蒸霞蔚的景色毕竟曾照亮过那一方天空,让人长久的仰望与追念。
跟着她的描写,燕园的景色又一一呈现眼前,名园胜景,湖光山色,滋润着红尘千丈,燕园——一个遥远的梦!
读《风庐散记》,悲伤着她的悲伤。
三松堂的老主人走了,哲人其萎,但他留下了“哲学三史”,在无人知的孤峰顶上,他终于可以“月下披云啸一声”了。
三松堂的小主人也走了,一个蒋筑英似的航天专家,壮志未酬,却英年早逝。
三松堂的外子也走了,他是去了遥远的火星吗?三松堂外,三棵松树枯萎了两棵,又补上了两棵小的油松。
此三松堂还是以前的三松堂吗?“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让人不由长叹:人生苦短,怎得长相依聚?
还是读书吧,读书让人忘忧,读书让人忘痛,读书让人忘了时空。
永远的三松堂,永远的风庐,沉浸在《风庐散记》,仿佛有风,遥遥地送来兰气息、松精神。
兰气息玉精神——宗璞小说及其女性意识解读_时代性
兰气息玉精神——宗璞小说及其女性意识解读_时代性论文导读::宗璞。
宗璞的小说创作。
宗璞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特点一:时代性。
特点二:主体性。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的一员,宗璞,并不是最耀眼的,但却是独特的。
这份独特,不仅来自其幼承家学,得到父亲冯友兰〔20世纪我国著名哲学家〕、姑母冯沅君〔新中国第一位一级女教授、中国女性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的熏陶影响,来自她始终生活在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始终生活在静谧肃穆而又风云变幻的校园世界,更来自她作为一名知识女性对时代、对社会、对生活的切肤体验、独到感悟和深入思考。
到死未消兰气息,他生宜护玉精神,黄仲那么《两当轩集》中的这两句诗,是李子云在评论宗璞作品时引用的,深感确然。
一、宗璞的小说创作宗璞,1928年出生于北京。
抗战期间,北大、清华避乱南迁时代性,宗璞随父前往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附中。
抗战胜利后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
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如同那一代人,当代中国的沧桑变幻深刻地镌刻于宗璞的人生经历之中,她曾这样写道: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童年,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时满怀热忱地燃烧了青春,在以后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和无尽无休的各式运动中,过早地花白了头发。
当代历史的影响也呈现于宗璞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当中。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宗璞先后创作了二十多篇小说,具体作品、创作时间、核心人物、主要内容如下表:创作阶段创作时间作品核心人物主要摘要作品。
几十年来,在燕园宁静的一角,宗璞用她的目光审视世界,用她的笔书写高尚美好的人生追求,用她的心呼唤人间的友爱和温馨,其小说创作风韵独特,以特有的典雅、真诚征服着读者。
二、宗璞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特点一:时代性从《AKC》到《野葫芦引》,从无名的女知识分子到吕碧初,宗璞的笔下浓墨重彩刻画的大都是女性,这一群女性有不少共同点,比方有很好的道德文化素养,有执着的人生追求,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
同时,这些女性又和她们所处的时代紧密相依时代性,她们身上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烙印,表达出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性。
报秋
•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 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 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 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 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 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 的喜悦。 •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 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 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 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 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 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 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 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 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 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 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 河是无止境的。(全文主旨)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 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 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 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 动的瀑布。 •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 快了脚步。
报秋
宗璞
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
宗璞 棒槌 擎起 警惕
pú chuí qí ng tì
玉簪花 熹微 虫豸 吟哦
zān xī zhì
é
玉 簪 花
感知课文,探究问题
• 朗读课文1-5段,找出文中描写玉簪花 的语句,思考:玉簪花有什么特点? 1、生命力顽强 2、干净 3、香气强烈: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警惕 4、谦让 5、药用
•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 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 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 好不活泼热闹! •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 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 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 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 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宗璞笔下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论宗璞笔下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摘要:宗璞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很有特点的女性作家。
尽管一般的评论中都说她是个“无性别”作家,即不彰显女性立场,但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还是值得研究的。
宗璞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更擅长表现女性知识分子的细腻与柔情,表现她们的爱情生活。
宗璞所写的爱情是纯净的,都是“发乎情,止乎礼”从不涉及性爱内容,这在八十年代文坛也是很有特点的。
本文就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对宗璞笔下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进行分析,表现她们的本色与柔情。
关键词:宗璞;知识分子形象;女性;爱宗璞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
1928年7月26日,冯宗璞生于北京。
她的父亲是一代国学大师冯友兰,姑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冯沅君,她的家庭属于一个典型的书香世家。
她始终都生活在中国高级的知识分子群中,因此,人们不难看到她的创作和中国文化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操以及生活方式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而使她笔下的知识分子拥有特有的幽雅、淡泊、内省的精神风貌。
宗璞是一位真诚而严谨的作家,她从小便接触文学创作,1957年以《红豆》蜚声文坛,文革中的经历使她开始对知识分子命运进行反思,又写出了著名的《三生石》《我是谁》等一系列作品,后又开始了抗战题材的长篇巨制《野葫芦引》。
宗璞始终对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进行观照。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作者写的最动情最细腻的还是那些女性知识分子。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很有特点的。
从成名作《红豆》到中篇小说《三生石》,再到一系列短篇小说《心祭》《核桃树的悲剧》、《米家山水》、《朱颜长好》、《勿念我》、《长相思》等,宗璞对知识女性的情感体验具有细腻传神的把握。
“宗璞作为一个女性作家,非常关注女性的命运,可她并不仅仅是‘女性文学家’而首先是‘无性别’作家。
”①在宗璞的作品中很少彰显女性立场,呈现强烈的女性意识。
而宗璞作为女性作家,她是站在了比一般女性更高的角度来描写女性。
“她并不希望女性作为特殊群体(甚至或直接就是弱势群体)而接受来自四面八方更多的同情、怜悯和关注,而是期冀女性作为大写的人,勇敢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风采,不甘示弱地与男性一道去追寻人生的最高境界,以达到女性的自觉与人的自觉地最终统一,这恐怕才是宗璞心中优美、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理想图景。
宗璞:兰之气息玉之精神
2 ( ) ( ) 5 年 ,宗璞因作品 《 东藏记 》荣获第六届 茅盾 文学奖。
宗 璞很 认 同 自己是 “ 本 色作 家” 这 一 说 法 写 作 时 ,她 不 会 给 自 己规 定一
个什 么原 则 ,一切都很 自然 ,“ 我要 写我 自己想写的 东西,不 写授 命或勉 强 图 解的作品 ” 。病 中仍笔耕 不辍 的她 ,一直 坚持 着 自己纯净优 美的本 色,每 一篇
刚柔井 济 的张 力 ,足 以让 你 不断 回咪邢 种浸 入骨髓 的文化 质惑 。
先 生为 人青静 淡 泊 ,从 不为 凡俗 之事 动 誉。端庄 紊雅 的 品性和 高岩 刚直 的瓦 L 骨, 正如她 笔下舍苔 明丽 、温娩 。 } 己 畅 的文 字一。曾获全国优 秀短篇 小说 奖、全 国优 秀散 文 ( 集 )奖等。
西
作 冢 皿 藏
读宗璞的作 品,你一定能恳受到其字句中气韵独特的惫蕴失。为呈现身边凝 固
的历 史 ,她 写 小说 :为抒 发胸 中涌 动 的情 思 ,她 写散 文 为铭记 脑 海 中缤 纷 的梦境
她 写童话 为歌唱飘浮在 耳边的音待 她 写许歌。她 以从誊钿喊的叙述 展现人物
命 运和 世 相 . - k 作 品 中所 峪 自 l 的 深重 精 神白 1 痕 却 也 不 失一种 柔 性 的 书巷 气 息。
作品 ,都饱含其创作 的艰辛和执着 ,以及 那苦 心孤诣 的孜孜探求。
女性作为“大写的人”
女性作为“大写的人”作者:刘海波彭志明来源:《当代人(下半月)》2018年第05期摘要:宗璞的名字留给中国当代文坛的印象,是一种尽洗铅华后的从容、柔情与优雅,其作品沿承其人格魅力,在新时期女性作家中独居一隅。
宗璞笔下那些特征鲜明、个性独立、流光溢彩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展现了那个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创造了女性首次作为“大写的人”的独特意义与价值所在。
这是宗璞创作的典型价值体现,也奠定了宗璞的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不朽的地位。
关键词:宗璞;大写的人;知识分子形象;女性“大写的人”一词最早出自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先生认为阿长睡觉的姿势是一个大写的人。
而今文坛赋予“大写的人”的意义更加深刻。
“人”字最简单,没有偏旁,没有繁体,何谓大写、小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写的人脊梁是笔直的,人格是闪亮的,精神是高尚的,光就这两笔,就能支撑起一个像样的“人”字,这世界,就因为有了大写的人,才会充满希望和生机。
宗璞的作品序列在新时期女性作家中独居一隅,展现了那个时期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创造了女性作为“大写的人”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那一个个特征鲜明、个性独立、流光溢彩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饱含着只有中国女性具有的“柔软到极点又坚韧到极点” 的特殊精神,是宗璞创作的典型价值体现,也奠定了宗璞的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不朽的地位。
一、她心头火光熠熠——宗璞是一位“大写的人”宗璞为人,她是个大写的人;作为女人,她是位大写的女人;作为作家,她则是位大写的女作家。
很多年前李子云从黄仲则的诗中拈出“兰气息,玉精神”六字来形容宗璞的作品的风格,以此来写宗璞其人其文,是再合适不过了。
宗璞自幼成长于水木清华,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从优越中提取和过滤艰辛,咀嚼着一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悲欢,以淡泊宁静的心境吟诗作文,从平凡和朴素中提炼真挚,将精神之高贵还原于大众。
真与美是宗璞作品的表现对象,宗璞在写作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文化品格,以真善美的笔触表达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以女性特有的眼光审视时代与社会,显示出一份他人所不具的本色与柔情。
【散文】[宗璞经典散文美文赏析]宗璞散文赏析
[宗璞经典散文美文赏析]宗璞散文赏析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匆匆掠过生活的表面,却忽略了那些藏在细微之处的美好。
而当我偶然间翻开宗璞的散文集,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宁静与深邃的窗,让我得以在繁忙的日常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栖息地。
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漫步于宗璞的散文花园,细品那些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生活之美。
一、初识宗璞,如沐春风第一次接触宗璞的散文,是在一个闲适的午后。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页上,那些文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跳跃在我的眼前。
《紫藤萝瀑布》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开篇便以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紧紧抓住了我的心。
随着她的笔触,我仿佛也置身于那片盛开的紫藤萝之下,感受着那份“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震撼与美好。
宗璞的文字,就像春日里的一缕轻风,温柔地拂过心田,让人心生欢喜。
二、深入文海,感悟生活继续阅读宗璞的散文,我逐渐发现,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丁香结》中,她以丁香为喻,讲述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愁怨与哀愁,但同时又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样的句子,传递出一种豁达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她的笔下,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被赋予了不凡的意义,让人在品味生活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
三、心灵共鸣,寻找自我在宗璞的散文世界里,我找到了许多与自己心灵共鸣的瞬间。
《好一朵木槿花》中,那朵在风雨中依然顽强绽放的木槿花,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不屈。
宗璞用细腻的笔触,将木槿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让我在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勇敢面对生活的种子。
她的散文,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真实与渴望,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坚定。
宗璞的散文,就像是一座精神的花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独特的花,散发着不同的芬芳。
在这里,我学会了放慢脚步,去聆听自然的声音,去感受生活的温度,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璞──兰气息,玉精神
王蒙
宗璞今年七十岁了。
一些年前李子云著文评论宗璞,借用了古人的“兰气息,玉精神”六字。
我以为,以这六个字形容宗璞是贴切极了。
四十余年前读了她的《红豆》,只觉深情幽然,大地的风雷与人性的温馨都在从容道来的小说中颤动。
一场“反右”运动使这篇小说被批了个不亦乐乎,幸而,宗璞侥幸无大难。
一九六二年又在天津出的《新港》上读到她的委婉中呈现着棱角的小说,真让人高兴。
“文革”后读到她的《弦上的梦》《我是谁》和《三生石》,读到她的长篇小说《南渡记》,你更感到她的书卷气中的英武,温柔敦厚中的分明取舍,哪怕场景只是在校园、在病房、在书斋,她的字字句句仍然流露着对于祖国和人民的关切,回应着时代的风雨雷电,她可不是只知爱惜自家羽毛的冷心者。
我尤其喜爱她的童话。
我孤陋寡闻,把童话写成散文诗而不是去靠拢民间故事的作家,除了丹麦的安徒生之外,我知道的只有宗璞。
能够写出这样的童话的作家是幸福的,这样的童话寓深情深意于童心的纯美之中,这样的文章只能天成。
我多么希望她多写些童话!
宗璞不善交际,但是在她那里你会看到一些孤傲不群、与俗鲜谐的好作家的身影,此桃李无言之谓也。
宗璞也并不苟同,她对各人各文保持着自己的看法,她才不随风飘荡,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呢。
宗璞性至孝,其父冯友兰先生在哲学史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
临终前他终于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一洋洋大观的巨著。
他曾说,他之所以看病吃药,是为了完成此书,如此书完成,有病亦可听之任之。
读此言令人怆然肃然。
在运动连年的那个年代,又常常被置于聚光灯下或最高关怀下,冯老需要怎样的忍辱负重,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沉着才能致力于这样一部大著作的写作!当然,他也为自己的轻信、愚忠和一些中国士人的经世致用的传统意识付出了代价。
我早就在一篇谈当代作家的文章中说过,选择了投入的人不应该拒绝为了投入而付出代价,不必鸣冤叫屈;选择了疏离的人也不必为了疏离的后来日益行时而撒娇于公众。
人无完人,事无万全。
尽管由于时代风气的关系,今天这几个知识分子被仰视得紧,明天则是不同选择的知识分子伟名如日中天,最后,总还要看一看劳作的成果。
我曾被意大利国家电视台错爱,要我向他们主办的电脑博物馆推荐十部中国典籍(同时被咨询的还有他国学者三十九人),选来选去,解放后的著作我选的是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著毕竟既表
现了新中国学术劳作的气象又反射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光辉,而且冯著系统、严谨、扎实、大气。
另九部是《诗经》《老子》《论语》……直至《鲁迅全集》。
中国缺少多元制衡的传统,我们的平衡往往表现在纵坐标上。
物极必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也。
于是对人物的臧否也摆来摆去,历史老是重写,天平也成了秋千,此国情之一也。
但成果是硬道理,公道自在人间,否定之后还有否定,我希望宗璞对那些对冯老的物议更加处之泰然些。
宗璞从不关心自己的俗务。
是真名士自风流,她至今没有高级职称,她常常为看病的事犯难──胡乔木已经仙逝,没有哪个为她说句顶用的话了。
不止一个老作家老领导关心此事并为之进行了努力,但至今无效。
前年召开的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宗璞被选为作协主席团委员。
想起一些同行为在作协挂个什么名义或为坚决反对与自己不是一派的人挂上名义而使出浑身解数奋力搏击的情形我便觉得稚态可掬。
宗璞对此可是浑然不觉,她住在北大校园一隅,很少与文坛打交道。
不觉也罢,不交也罢,同行们还是由衷地尊重与喜爱宗璞,由于“民意”,人们选出了她。
199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