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探究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016a24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6.png)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是一种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作为菌床材料进行食用菌生产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减少农作物秸秆的露天焚烧和堆肥处理,同时还可以生产高品质的食用菌产品。
秸秆是指农作物收获后残留在地里的茎秆和叶子等植物残体。
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中,秸秆通常被认为是农作物的副产品,往往被堆放在田间作为农田有机肥料,或者被露天焚烧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成为了一种新的资源化利用模式。
1. 秸秆收集和预处理:需要收集农田或农户的秸秆,将其经过清理、割碎和堆放处理,去除杂质和杂草,提高菌床材料的质量。
2. 菌种培养:选择适合于生长在秸秆基料上的菌种,进行培养和繁殖。
培养菌种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保证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3. 菌床制备:将经过预处理的秸秆和培养好的菌种混合均匀,填充到培养桶或栽培袋中,并进行压实和覆土处理。
压实菌床可以提高菌丝的接触面积,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4. 栽培管理:在菌床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提供适宜的通风和光照。
定期对菌床进行喷水保湿,观察菌丝和菌盖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5. 采收和加工:当食用菌的菌盖完全展开,并且菌柄变得肥壮时,即可进行采收。
采收后,可以对食用菌进行洗净和消毒处理,然后进行加工包装,最终制成食用菌产品。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的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质量好等优点。
该技术还可以解决农作物秸秆处理的问题,减少农田的露天焚烧和堆肥处理,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较少。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的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之食用菌栽培技术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之食用菌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5575d1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6.png)
·125·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6期1 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
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多用木屑与棉籽皮,但是木材的过度砍伐,造成林木资源匮乏,而棉籽壳又因其用途广泛、用量大,造成木屑奇缺、棉籽皮价格呈上涨之势,这严重的制约着食用菌生产。
利用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较好地解决了这类培养基材料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
同时,生产鲜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种带菇香味的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也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
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既可大量利用作物秸秆,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增加农民收益。
2 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一般工艺流程与传统原料略有不同,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一般工艺流程如下:2.1 原料准备培养料可选用多种农作物秸秆(如小麦秸秆、大豆秸秆、玉米秸秆等),应新鲜无霉变,并在阳光下充分晒干,并粉碎。
应用不添加辅料的栽培方法时,用于种菇的新鲜秸秆细胞还有生命力,菌丝很难分解其纤维素和木质素,秸秆要进行浸泡发酵处理,一般发酵5~7天,发现秸秆长满雪花状物质时即可利用栽培。
2.2 辅料在培养料中所占比例较小,对整个培养料的营养起着重要调节与平衡作用。
常用的辅料有麦麸(麸皮)、玉米粉、米糠等。
麸皮与米糠的添加量一般为5~15%,玉米粉添加量应为2~5%,均是越新鲜越好。
高温季节可少加些,低温季节可多加些。
石灰主要作用是调节酸碱度,通常用生石膏,添加量为1~3%。
2.3 场地栽培食用菌场地包括:原料储备场地、拌料与装袋场地、灭菌场地、接种场地、发菌场地。
对场地的要求是,地势较高,便于排水和通风;四周环境清洁,远离垃圾场或污染较重企业。
对于一个规模化食用菌场,这些场地的安排布局要合理,操作方便,减少搬运装卸和菌袋破损,提高工作效率和菌棒的成品率。
2.4 拌料2.4.1 配方。
秸秆的综合利用探究
![秸秆的综合利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e898f5bb68a98270fefa11.png)
秸秆,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十分珍贵的生物质能资源,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于生态环保、农户增收、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较大的驱动作用。
每年夏收、秋冬季节,农田周边会堆放甚至焚烧大量的玉米、小麦等秸秆,不仅威胁了农田安全,而且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秸秆综合利用是新时期提出的新理念,其可以通过秸秆肥料、秸秆基质改造,提高秸秆利用率,防治大气污染。
基于此,对秸秆的综合利用手段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文章以秸秆的综合利用意义为入手点,简要阐述了秸秆的综合利用手段,以期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一、秸秆的综合利用意义1、改善土壤耕层结构通过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质化、肥料化等“五化”领域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示范推广,可以为秸秆多元循环利用提供有效指导。
特别是秸秆肥料的利用,可以在培肥地力的同时,改善土壤耕层结构。
2、保护生态环境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因秸秆露天焚烧、腐蚀变质、乱堆乱放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改善农村风貌,提高农村大气环境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健康。
二、秸秆的综合利用手段1、秸秆能源化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占生物质能源资源量50%左右。
常用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手段是通过连续式秸秆炭化炉进行秸秆炭化,促使秸秆转化为秸秆炭,可以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问题。
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新技术及专用设备,将农作物秸秆连同甘草、玉米芯、锯末、花生壳、木屑、稻草、麦糠等压缩碳化,制作一种新型的可再生秸秆压块燃料,其可以在不使用任何粘结剂、添加剂的情况下,为生物质发电提供燃料支持,同时代替传统煤炭应用于城市燃煤锅炉设备上。
在世界性能源匮乏背景下,秸秆压块燃料具有不可估计的利润空间及市场需求。
2、秸秆肥料化秸秆肥料化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基本方向,主要是通过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平衡、补充土壤养分,改良土壤,为高产田建设提供支持。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e1a47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6.png)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食用菌的栽培条件和生长状态。
实验材料:
- 白蘑菇种子
- 菌床材料(如锯末、秸秆等)
- 水
- 具有一定透气性的盒子或容器
- 温度和湿度控制装置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菌床材料,如锯末、秸秆等。
将菌床材料放入容器中,并用水充分浸泡,使其湿润。
2. 将白蘑菇种子撒在菌床表面上,尽量均匀分布。
3. 将菌床覆盖上盖子或其他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保持适当的湿度。
4. 调节温度和湿度,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白蘑菇一般适宜的温度为15-22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0-90%。
5. 观察白蘑菇的生长状态。
白蘑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4个星期。
可以观察到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成熟等不同阶段。
6. 根据观察结果,记录并分析白蘑菇的生长状态和栽培条件。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观察到白蘑菇的生长状态逐渐发展。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白蘑菇的菌丝开始生长,并逐渐形成子实体。
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白蘑菇子实体逐渐成熟,表面变为乳白色,并呈圆形状。
实验结果显示,白蘑菇在相对湿度
80-90%、温度15-22摄氏度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观察到了白蘑菇的生长状态和栽培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白蘑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
这对于进一步了解食用菌的栽培要求和培养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本实验可能存在一些操作上的误差,如温度和湿度控制不精确等,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f69c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f.png)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且味道鲜美的食物,其栽培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食用菌栽培的影响,以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选择了常见的香菇和金针菇。
- 培养基: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为玉米秸秆和木屑。
- 培养容器:选用了塑料袋和木箱两种不同的容器。
2. 实验方法:- 菌种接种:将菌种培养在琼脂平板上,待菌丝生长至一定长度后进行接种。
- 培养基制备:将玉米秸秆和木屑分别进行破碎、消毒,然后进行调配,使其达到适宜的水分和营养含量。
- 培养容器准备:将塑料袋和木箱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 栽培条件控制: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1. 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玉米秸秆培养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香菇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丝繁茂且菌盖形成较快。
而金针菇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慢,且菌盖较小。
- 木屑培养基:与玉米秸秆培养基相比,木屑培养基对金针菇的生长更有利。
金针菇在木屑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盖形成较大。
而香菇在木屑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慢,菌盖较小。
2. 不同容器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塑料袋:使用塑料袋作为培养容器,菌丝生长较为迅速,菌盖形成较大。
这可能是因为塑料袋能够保持较高的湿度,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
- 木箱:与塑料袋相比,木箱对食用菌的生长影响较小。
菌丝生长速度较慢,菌盖形成较小。
这可能是因为木箱对湿度的保持能力较差。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的生长有明显影响,玉米秸秆培养基适合香菇生长,而木屑培养基适合金针菇生长。
2. 不同容器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塑料袋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食用菌的栽培条件进行调控,探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玉米秸秆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玉米秸秆栽培平菇高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fbdc7f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6.png)
玉米秸秆栽培平菇高产技术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北方的种植面积很大。
但是收获玉米后的玉米秸秆却一直被作为废弃物大部分被就地焚烧,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为了开发新的食用菌原料资源,我们自90年代开始进行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平菇,鸡腿菇,双孢菇,毛木耳等多种食用菌的代料试验。
经过不断的试验改进,获得了良好的栽培效果。
经过在河北,山西,山东等省市的多点生产推广证明。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食用菌不仅开拓了新的丰富的原料来源,而且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提高了玉米秸秆的附加值。
为了集中回答部分网友有关玉米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咨询。
现将玉米秸秆栽培平菇的高产技术简介如下,供广大农民朋友和网友参考。
1玉米秸秆的处理玉米秸秆斩获后,大部分青秸堆满,难引致杂菌病毒感染。
例如不妥善解决,很难导致栽培失利。
因此在栽培前,必须首先将玉米秸秆拆堆书页曝晒,挑选新鲜,并无变质的玉米秸秆用粉碎机碎裂成豆粒大小的颗粒状。
消灭颗粒略偏小,培养基密度大,营养严重不足产量高。
反之如果颗粒太小,太枯叶,则难导致培养基透气性高,影响科小剑速度,易感染病菌。
因此玉米秸秆的处置必须引发足够多的注重。
2培养基配置玉米秸秆栽培平菇的常用配方如下,(1)玉米秸秆颗粒86%,麦麸6%,玉米面3%,盐1%,二铵1%,石灰3%。
(2)玉米秸秆颗粒50%,玉米芯颗粒36%,麦麸6%,玉米面3%,盐1%,二铵1%,石灰3%。
栽培时可以自由选择上述配方一种。
按照比例称取原料葱花,先将盐和二铵用水吸收后重新加入料中,然后按照料水比1:1.5的比例重新加入3%石灰水。
并充份烘烤光滑后,展开堆制蒸煮处置,蒸煮堆宽1.5-2米,低1.2-1.5米,长不限。
料堆不好后,自上而下用铁锨把内要1米乌一通气孔。
使用开放式蒸煮方法展开蒸煮。
待料温达至60℃后,维持一天,展开翻堆,甩堆上时必须将料里面甩至外面,外面甩至里面,上面甩至下面,下面甩至上面。
全盘翻匀,以便蒸煮全盘。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bd281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e.png)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是一种利用秸秆作为基料,通过特定的培养条件和技术,栽培食用菌的生产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下该技术的具体步骤和效果。
要选择适合栽培的食用菌种类。
目前比较常见的食用菌有平菇、蘑菇、草菇等,根据自身所处地域和市场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菌种。
然后,选择适合的秸秆作为基料。
一般来说,秸秆的含水量应保持在60%-70%,含有一定的碳氮比。
常用的秸秆有玉米秸秆、稻草等,可以根据所栽培的菌种来选择不同的秸秆。
接下来,进行秸秆的处理。
首先要将秸秆进行切碎,然后进行堆肥处理。
堆肥处理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来进行助发酵,提高堆肥的质量。
一般来说,堆肥时间应保持在15-20天。
在进行栽培环境的准备时,需要制作栽培床。
一般使用的床面秸秆厚度为15-20cm,采用双层覆盖法,即上层菌棒切开,下层用秸秆覆盖,分成几个菌棒间隔栽培。
接下来,进行菌种接种。
菌种可以通过混菌培养或液体菌种进行接种。
接种时,需要根据菌种的生长要求,确定接种的温度和湿度。
在菌棒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
主要包括保持温度和湿度的稳定,通风换气,避免病虫害的发生等。
在菌棒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控,并进行适时的灌水、加湿等。
一般来说,经过40-50天的生长,菌棒可以达到采收的标准。
采收时,要注意不要将毛发带入菇床,以免影响菌棒的生长和品质。
通过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减少农作物秸秆的浪费和污染。
总菌量高,早产多,产量稳定,对环境友好,并且可以提高农民收入。
在我国,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的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e4a0e6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1.png)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9年9月 Sep. 2019
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于 娅,王 飞,王 娜,程 艳,孙 凯,宫国辉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吉林公主岭 136105)
摘 要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开发新型食用菌栽培基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精准扶 贫,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基于此,分别从秸秆、菌糠、果渣果壳以 及中药渣4个方面综述了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27.002
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于 娅,王 飞,王 娜,程 艳,孙 凯,宫国辉: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3 果渣果壳新基质
在工厂对植物果实进行压榨、提取汁液和油分的过 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果渣和果壳。果渣、果壳营养丰富, 含粗纤维、粗蛋白、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可作为栽培 食用菌的新基质。郭金玲等[15]开展苹果渣全部或部分代替 木屑栽培金顶侧耳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渣全部替代 木屑的配方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降低了栽培成本, 为苹果渣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可能性。刘朋虎等[16]以草菇 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甘蔗渣配方进行产量和品质的比 较,其中甘蔗渣替代量为20%的配方为高产配方,氨基 酸总量高于其他配方。杨娟等[17]以刺梨果渣为试验材料 栽培平菇。结果表明,刺梨果渣为73%的配方中菌丝体 生长速度最快,满袋时间最短,生物转化率最高可达 126%。苗人云等[18]采用8种新型基质部分替代棉籽壳栽培 金针菇,通过各配方发菌阶段的菌丝体性状、出菇阶段的 子实体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发现花生壳替代量为 30%的配方中菌丝生长速度快、商品性状优良、产量和生 物学转化率高、基质原料成本低、经济效益最好。于海龙 等[19]以核桃壳为基质栽培杏鲍菇,设计了6个试验配方研 究,通过对比分析满菌时间、生长周期、单瓶产量及子 实体含氮量,筛选出了最适的核桃壳替代配方。
玉米秆适宜栽培食用菌种类及关键技术
![玉米秆适宜栽培食用菌种类及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6655c0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a.png)
食用菌是指一类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 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天然药物的不断追求,食用菌栽培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 次演示将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进程,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
1、菌种培育
菌种培育是食用菌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科研人员已经通过诱变、杂交、 基因工程等手段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食用菌菌种。例如,通过基 因工程方法,成功培育出富含蛋白质、多糖和矿物质的食用菌菌种。
姬松茸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的食用菌,含有丰富 的多糖和多种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关键技术
玉米秆栽培食用菌的关键技术包括菌种制作、培养料配比和环境控制。首先, 菌种制作需要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母种扩繁和原种制备。菌种的好坏直接影 响着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其次,培养料配比是关键的一步,需要将玉米秆、 麸皮、石膏等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同时添加适量的水和营养液。
4、气体调节:保证场地通风良好,以便于食用菌的呼吸作用。
五、采收和加工
1、适时采收:根据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适时进行采收。一般而言, 当食用菌子实体饱满、颜色鲜艳时为最佳采收时机。
2、加工处理:采收后的食用菌需要进行清洗、烘干或冷冻处理,以提高产品 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 需要注意场地卫生、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以保证食用菌生长环境的良好和产品 的安全性。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以适应市场需求的 变化和绿色发展的要求。
5、栽培管理: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气体条件下进行栽培管理,以保 证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四、管理措施
1、温度调节: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温度,一般为15-25℃ 之间。
蔬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
![蔬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d16c2a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3.png)
蔬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彭君,朱德彬,王小凤,李湘球*(萍乡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江西萍乡337000)我国食用菌种类多达936种(包括野生种类),利用农作物秸秆作原料生产食用菌,增加种植业附加经济效益,投产比高[1]。
传统的蔬菜秸秆利用率低,大多是直接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多个问题。
将蔬菜秸秆进一步发酵利用栽培食用菌,从根本上解决因为秸秆长期浪费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蔬菜秸秆栽培食用菌充分发挥了秸秆使用价值,使其变害为利,符合农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综述了国内外蔬菜秸秆料栽培食用菌研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展望。
食用菌;秸秆;可持续发展;综述高温堆肥处理[14]。
在利用秸秆栽培料种植食用菌的研究中,食用菌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双孢菇、鸡腿菇、草菇、平菇、金针菇、蟹味菇和香菇等7种食用菌,其中蟹味菇和香菇主要以油菜秸秆研究为主[15]。
双孢菇菌肉鲜嫩,又名“植物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味道可口。
在秸秆料栽培双孢菇的研究中,稻草和小麦秸秆栽培已获得了成功[16-17]。
鸡腿菇菌肉洁白细嫩,营养丰富,又称毛头鬼伞。
鸡腿菇商品性能好,市场价值高,可鲜食、切片烘干、罐装、盐制等[16]。
贾小宁等研究报道,以玉米芯作为栽培原材料产量最高[18-19]。
草菇是一种高温型草腐菌,可以采用麦秸、玉米芯、平菇菌糠、棉柴为主料进行栽培[20]。
平菇是我国栽培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有研究发现大部分农作物秸秆都可以栽培平菇。
大部分使用木屑和玉米芯等作为栽培主料,但研究发现以油菜秸秆作栽培料平菇转化率高达125%[21]。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日益普遍,寻求量大价廉的原材料成为金针菇发展影响因子之一[22]。
传统的金针菇栽培主要以木屑和棉籽壳为原料。
采用稻草秸秆和玉米芯等量混合作为主料可提高金针菇的产量[23]。
3蔬菜秸秆资源化的研究蔬菜秸秆与作物秸秆不同,蔬菜秸秆废弃物中存在病害、虫害的不利因子[24]。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43723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7.png)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是指利用秸秆作为菌床基料,通过特定的处理和处理方法,培养食用菌的一种生产技术。
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解决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也为食用菌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1. 秸秆基料选择:选择适合栽培食用菌的秸秆基料,如玉米秸秆、稻草等,要求基料含水率适中,不含有害物质,并具有一定的持水性能和透气性能。
2. 秸秆处理:将选取的秸秆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以提高其质量和适宜度。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切碎、煮沸、浸泡、蒸煮等,以减少秸秆纤维的硬度和增强其水分吸附能力。
3. 菌种选择:选择适合在秸秆基料上生长和繁殖的菌种,如香菇、平菇、草菇等。
菌种的选择要考虑其适应性、产量和食用价值等因素。
4.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处理过的秸秆基料上,使其在基料上孳生和繁殖。
接种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条件,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扩散。
5. 菌丝扩增:在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菌丝扩增,即将菌丝接种到新的秸秆基料上进行培养。
这样可以加快菌丝的生长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6. 菌床管理:菌床管理是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
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及时翻动和湿润菌床,防止菌床干燥和发霉。
7. 食用菌采收:待食用菌生长到一定大小后,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采收。
采收时要注意不损伤菌子和菌丝,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味道。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作物秸秆处理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田的资源利用率。
由于秸秆本身具有一定的养分,可以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该技术还可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在农业废弃物处理和食用菌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66bf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a.png)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菌丝体的接种和培养,探究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了解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并研究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 栽培基质(如稻壳、麦秸、木屑等)- 培养皿或培养箱- 实验工具(如喷雾器、塑料薄膜等)2. 实验方法:1) 准备培养基质:将稻壳、麦秸或木屑等材料进行破碎和处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
2) 接种培养基:将食用菌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质上,并用喷雾器喷水保持湿度。
3) 培养条件控制:调整培养箱或培养皿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4) 观察生长情况:每天、每个阶段都要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丝体的扩张、菌盖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等。
5) 收获和保存:当菌盖完全形成并有成熟的子实体时,可以进行收获,注意保存采集到的菌体以备以后的研究或食用。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1. 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培养基质的要求不同。
例如,平菇适合在稻壳上生长,香菇和金针菇适合在木屑上生长。
同时,对于培养基质的处理也很重要,破碎和处理能提供更好的通气性和湿度,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
2.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适应性。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湿度在70-9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3. 光照条件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光照的需求也不同。
有些食用菌需要光照来刺激子实体的形成,而有些则需要暗处或弱光照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光照条件来增加菌体的产量和品质。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用菌的培养成功与否,与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密切相关,同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也会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利用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类的方法
![利用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类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a85d5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2.png)
利用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类的方法废弃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处理废弃物不仅耗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然而,通过利用废弃物来栽培食用菌类,不仅可以解决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可以生产出营养丰富的食物。
本文将探讨利用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类的方法,并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做法。
一、废纸栽培废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之一。
通过将废纸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可供食用菌类生长的基质。
首先,将废纸进行撕碎,然后浸泡在水中,使其充分湿润。
接下来,加入食用菌种子,并进行充分搅拌,确保菌种均匀分布。
将混合物装入适合的容器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待菌丝生长成熟后,就可以收获食用菌了。
二、废弃木材栽培废弃木材是建筑工地、家具加工厂等行业常见的废弃物。
利用废弃木材栽培食用菌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首先,将废弃木材露天放置一段时间,使其发酵和分解。
然后,将处理过的废弃木材与菌种混合,装入适当的容器中。
在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等待菌丝生长,菌丝长成熟后,就可以收获食用菌了。
三、废弃农作物秸秆栽培农作物秸秆在农田中常常被当作废弃物处理掉。
然而,利用废弃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类,可以充分发挥其营养和水分的优势。
首先,将废弃农作物秸秆进行处理,剪碎成适当的长度。
然后,将处理过的秸秆与菌种混合,装入合适的容器中。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保持充足的通气,等待菌丝生长成熟,即可收获食用菌。
四、废弃食材栽培废弃食材如果皮、菜叶等都可以被用来栽培食用菌类。
将废弃食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分,确保其湿润。
然后,将食材与菌种混合均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在几天的时间内,菌丝会开始生长并最终结出食用菌。
利用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类不仅可以解决废弃物问题,还能够达到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效果。
通过合理利用不同种类的废弃物,我们可以在家庭、农田,甚至工业领域中栽培出丰富多样的食用菌类,为人们提供更健康、可持续的食物选择。
总结废弃物处理一直是一个全球性难题,而利用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类,既能解决废弃物问题,又能生产出营养丰富的食物。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89ffb1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5.png)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是一种将秸秆作为基料培养食用菌的生产技术。
秸秆是指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茎秆和叶片,通常会被视为农田的废弃物直接处理掉。
通过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的技术,可以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食用菌产品,起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作用。
1. 秸秆预处理:将秸秆经过粉碎或切碎处理,以增加表面秸秆颗粒的比表面积,为食用菌菌丝的附着和生长提供更多的接触面。
2. 无菌发酵材料制备:将预处理后的秸秆加入适量的水并进行蒸煮灭菌,再加入适量的有机氮源(如豆粕、玉米粉等)和磷酸盐(如二氢正磷酸钾等),以提供食用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3. 培养菌种:将已经培养好的食用菌种菌丝接种到发酵材料中,让菌丝在发酵材料中生长繁殖。
4. 培养菌丝体增殖:在菌种接种后,通过调节发酵材料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和增殖。
5. 成菌阶段: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其转移到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如菌棚),继续培养使其形成菌盖和子实体(食用菌的可食部分)。
6. 采收和加工:当子实体成熟后,进行采收,并进行洗净和沥水处理。
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进行加工(如干燥、腌制等)。
1. 资源利用: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有价值的食用菌产品,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2. 环境保护:减少了秸秆的焚烧和填埋,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3. 经济效益:食用菌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通过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的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4. 循环农业:该技术可以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循环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营养丰富: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为农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途径。
棉花秸秆栽培多种食用菌新技术
![棉花秸秆栽培多种食用菌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c04e3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e.png)
我国是世界上三大产棉区之一,基本形成了黄河中下游平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等固定的大产棉区,仅河北省常年种植棉花面积就达900万亩,年可产棉秆270万吨。
但连年以来,棉花秆除部分用于薪柴、发电,绝大部分都堆积于农村房前屋后、田埂路旁,既污染了环境,又埋下了火灾隐患。
经检测棉秆的粗纤维(包括木质素)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灰分均高于棉籽皮;粗蛋白、粗脂肪和碳氮比稍低于棉籽皮,但粗蛋白、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于主要农作物秸秆,其干物质有效降解率为33.3%,分别为玉米秸秆、稻草和小麦秸秆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的54.1%、67.7%、88.3%,是一种较好的食用菌栽培原料。
利用棉花秸秆栽培食用菌,从工艺上来看与其它原材料大体相同,只要将棉秆粉碎(压扁后再粉碎)成粉屑待用即可。
一、棉秆屑栽培平(姬)菇1、配方配方一:棉秆屑45%、棉籽皮15%、玉米芯15%、麸皮6%、豆帕(麻饼)6%、纯鸡粪6%、磷肥1%、石膏1%、石灰5%。
配方二:棉秆屑45%、棉籽皮15%、玉米芯15%、麸皮6%、豆帕(麻饼)6%、纯鸡粪6%、磷肥1%、石膏1%、石灰5%。
熟料栽培时石灰要降到3%。
2、菌袋制作①发酵料栽培:先将配方中的棉秆屑、玉米芯和一半的石灰按料水比1:1.4拌匀(石灰先加入水中再拌料),建成堆高1.2米,下宽2米、上宽1.3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发酵,料发酵温度在60℃以上维持24小时后,边翻堆边加入其它原料并拌匀,再建堆发酵并翻堆一次,当温度达60℃时,降温装袋接种。
外界气温高时发酵需4天完成,外界气温低时发酵需6~7天完成)。
水分在开始拌料时一次性加足,发酵期间不再添加水分。
装袋时用22×46厘米聚乙烯筒袋,按4层种,3大层料,料面有2~3厘米料封口,用种量大约20%~25%,装好袋的重量约为5.5斤,装料时要尽量边装边压实压紧。
装袋完成后,边摆垛边用直径2厘米的木棒或铁棍沿菌棒长度通透扎一个眼;也可用木板梅花型钉五个4~5厘米长的钉,在两头料面拍一下扎眼,以便于菌丝快速生长。
浅谈农作物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综合应用
![浅谈农作物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综合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6f39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f.png)
本文针对农作物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研究发现,农作物秸秆作为食用菌的基质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文章系统探讨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和意义。
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不仅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还具有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符合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然而,仍存在菌丝生长受限、病虫害防治等问题。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农作物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扩大,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或堆肥,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寻找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食用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农产品,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常使用木屑、稻草等作为基质,然而这些基质的供应量有限,且价格波动较大。
因此,探索农作物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重要性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具有巨大的资源化利用潜力。
首先,秸秆具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可作为菌丝生长的优质碳源和结构支撑物质。
其次,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可以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
此外,秸秆还具有适度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菌丝的正常发育和菌盖的形成。
3、农作物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概述本研究旨在探究农作物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优势。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①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包括秸秆的种类、产量、利用方式等方面;②农作物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包括选择合适的菌种、处理秸秆的方法、调节基质pH值等方面;③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菌丝生长不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④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和意义的分析,包括资源化利用、环保节能、经济效益等方面。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44f72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8.png)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食用菌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作为生产基料,结合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实现了食用菌的高效生产。
本文将介绍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原理、流程及优势。
一、技术原理1. 选择适宜的菌种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的首要步骤是选择适宜的菌种。
常见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等,不同的菌种在生长环境、生长周期、产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根据具体的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菌种非常重要。
2. 秸秆基料的处理选用优质的秸秆作为基料,进行脱水、打碎、蒸煮等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水分和杂质,为后续的菌丝接种和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 菌丝接种在秸秆基料处理后的基质上进行菌丝接种,将选好的菌种均匀地撒播在基质表面,保证菌丝的均匀分布。
并且适当控制接种量和接种深度,确保菌丝能够快速生长并覆盖整个基质。
4. 生长调节菌丝接种后,进行生长调节是非常必要的。
包括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条件,以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和发育。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喷水、翻堆等操作,保持基质的湿度和透气性。
5. 采收加工当菌丝充分生长并形成菌盖后,就可以进行采收和加工。
及时采收可保证食用菌的口感和品质,并且对于后续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二、技术流程1. 秸秆基料处理选择新鲜的农作物秸秆,进行脱水、打碎、蒸煮等处理,制成适宜的基质。
2. 菌丝接种在基质表面均匀地撒播选好的菌种,并且控制接种量和深度。
三、技术优势1. 利用废弃物资源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技术利用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相比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技术,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技术在控制菌丝生长环境、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
3. 优化了生产流程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技术结合了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使得生产流程更加简化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16f559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1.png)
生态农业一、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
据调查统计,2015年全国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0.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9亿吨,利用量为7.2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
通过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和菌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的集成,可以高效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意义。
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可以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健康食品;二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少占地、少用水、少投资、见效快”等优势,还可以把培养基废料(菌渣)作为良好的农业有机肥料,为发展生态农业开辟一条有效且持久途径;三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使农业资源得到多级增值利用,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益;四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彻底改变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焚烧的污染,实现“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循环利用、优化生态”的目的;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模式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以借鉴。
1. 种植业-秸秆-食用菌-菌渣-有机肥-种植业该模式是在农田种植农作物,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用来做基料开发生产食用菌,生产出的食用菌可供实用,剩余的废弃物(菌渣)作有机肥,再回到农田,发展种植业。
在这一模式中开发出的产品有两种,一种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人们餐桌离不了的食用菌美食;另一种是用生产食用菌的废弃物菌渣经过一定工艺处理制作的不同类型、不同系列的专用肥和复合有机肥。
经研究表明,菌渣接种高温纤维菌,可使菌渣堆内温度迅速上升到45℃以上,并持续18~20天,经过45天堆制接种剂的菌渣各种指标均达到有机肥标准。
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
![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https://img.taocdn.com/s3/m/6d03e46bb9f3f90f76c61bc4.png)
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变废为宝实现高效循环经济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各种多糖且热量低的高级食品,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明显的食疗作用。
而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老少皆宜,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山珍”,是21世纪人类继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之后的第三大食物来源,完全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21 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发展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加之食用菌又是一项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短平快致富项目。
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其培养基废料(菌渣)又是良好的农业有机肥料,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因此,在发展都市农业、效益农业的今天,食用菌产业正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被广大群众所认识,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
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经济、生态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秸秆栽培食用菌是典型的高效循环经济大粮食产业理论认为:粮食作物由果实和秸秆两部分组成,人类食用的果实,只是农作物重量的20%,其余80%的秸秆都不能食用;而食用菌却能把这80%的废物,安全转化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有机食品。
姜堰市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农宜林,宜牧宜渔,不仅为多种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栽培环境,而且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资源。
据统计,全市每年种植小麦、水稻、玉米、油菜、棉花、花生、大豆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0 万公顷,经测算,每年能用于栽培食用菌的农作物秸秆加棉籽壳、胡桑枝条等达60 万吨,其中得到综合利用的仅在50%左右,其余的均被白白焚烧,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事故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探究
杜文强
(12农学129070141008)
摘要:论文综述了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的现状,以及其对食用菌栽培的重要性,试验研究对象包括双孢蘑菇、平菇、香菇、杏鲍菇等,并探究了各食用菌对秸秆的需求。
最后针对秸秆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展望。
关键词:秸秆食用菌
Study on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of crops straw Abstract:The paper summarized our country crops straw stalk at present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to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importance, experimental study object including double spore mushroom, even mushroom, shiitake mushroom, apricot Bao Gu and so on to straw stalk demand.Finally aims at the straw stalk fungus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propose some forecasts.
Key words: straw mushroom
食用菌是指可供食用的一些真菌,多数为担子菌,少数为子囊菌,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较全面的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是一种健身强体的滋补食品,也是公认的高营养食品。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为谋求发展的经济性而忽视了科学发展,
产生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应对食用菌的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环保节约的作用。
1 农业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列世界之首。
在各种农作物秸秆中, 玉米、稻草和小麦三农作物的秸秆产量靠前。
但是这个来源广泛的资源却容易被人们忽视。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秸秆相当于300多万吨氮肥、700多万吨钾肥、70多万吨磷肥,这相当于全国每年化肥用量的1/4。
1.1秸秆作为燃料
利用秸秆进行取暖,是一种落后能源利用方式。
由于多数农作物秸秆燃烧值很低,农村灶具节能保温效果普遍较差,燃烧农作物秸秆获取能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极差。
目前山区农民常使用树木或煤作为日常生活燃料,而广大平原地区农村日常能源正在逐步被电或天然气所取代。
1.2就地焚烧
虽然就地焚烧秸秆能加快收种和清除田间残余物的速度,但产生的高温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数量,分解者作用降低,使土壤耕作层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受到影响;此外,就地焚烧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
污染和社会问题。
1.3秸秆还田或发酵沤肥
将秸秆堆积沤制成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团粒结构,并提高土壤含水量,但是对秸秆中的营养元素,特别是对氮、磷、钾的利用率很低,而且未发酵好的玉米秸秆还会对土壤产生副作用,影响播种质量及作物生长。
还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推进,城市建设对劳动力需求增多,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上化肥的大量施用,导致秸秆还田的数量不断减少,大量农作物秸秆结余。
1.4畜牧养殖饲料
农作物秸秆的营养特点是纤维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低。
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种利用方式也是存在障碍的,由于秸秆中可发酵氮极低,缺乏畜禽生长所必须的维生素,高硅酸盐含量会影响瘤胃中多糖的降解和利用,即使对秸秆微生物发酵等预处理后其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仍然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2 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的研究概况
在大力倡导农业循环经济形势下,大多数的农作物秸秆都可以被利用为食用菌的生产原料,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在双孢蘑菇、平菇、香菇和杏鲍菇等生产上的应用。
2.1 利用秸秆资源栽培平菇
E1Sainos等研究发现,利用小麦秸秆和麦粒混合培养基培养菌种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营养生长阶段测定糙皮侧耳菌丝生长速度、细胞内蛋白酶、漆酶、B1-3,葡聚糖酶活性和细胞质的蛋白含量的结果,糙皮侧耳菌丝在该培养基中生长较单一的小麦秸秆或麦粒培养基代谢水平高,小麦秸秆能提高菌丝代谢活力,麦粒是重要的营养储备物质,利用麦秸和麦粒按1:1比例混合制作的菌种成本更低,菌种活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
2.2 利用秸秆资源栽培双孢蘑菇
玉米秸秆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农产品下脚料,来源广、价格低用于栽培双孢菇成本低,效益高, 在对栽培原料发酵时,技术可操作性强。
在对不同玉米秸秆配方试验中发现利用玉米秸秆和麦秸秆以1:1的比例混合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与麦秸培养料相近,子实体生长高峰提前,并且出菇期比单为麦秸的培养料更集中。
2.3 利用秸秆资源栽培香菇
香菇属于木腐型食用菌。
但随着国家生态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和造纸、食品、密度板等工业的发展,香菇产区木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赵超等以玉米芯、玉米秸秆及稻草为主料,设置不同培养料配方进行香菇栽培,对实体形态、产量、营养成分
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以88%玉米芯为主料,添加10%麦麸、2%石膏处理的碳氮比最高,香菇菌丝生长正常,子实体个体较大,营养含量丰富,生物学效率较高。
不但达到高产的目的,而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4 利用秸秆资源栽培杏鲍菇
杏鲍菇栽培目前在福建、浙江、等省已有一定规模,并有全国大规模发展的趋势。
过去一直认为杏鲍菇必须用伞形花科的植物才能栽培。
随着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开发更多的栽培原料,宫志远等对玉米芯和棉籽壳所栽杏鲍菇的形态、产量及品质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两种原料栽培杏鲍菇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两种原料栽培的杏鲍菇形态没有很大区别,品质分析表明,用玉米芯栽培的杏鲍菇营养价值和口味并不逊色于用棉籽壳栽培的杏鲍菇,有些营养成分和风味氨基酸含量甚至高于用棉籽壳栽培的杏鲍菇。
3 展望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发现在进行配方栽培试验研究时有必要对秸秆原材料的碳氮比进行测定,建议将秸秆在浸泡处理时造成的部分营养物质流失这一因素考虑在内。
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秸秆栽培同一种食用菌在出菇品质、风味和营养成分上没有进行专门统一的比较和鉴别。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以秸秆栽培
食用菌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棉花产量逐年降低,棉籽壳等食用菌栽培原料价格逐年走高,降低生产成本势在必行。
因此如何利用好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便关系到现代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菇农种菇收益和种菇积极性,并且也是一条因地制宜发展节约林木资源型低碳环保食用菌产业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儒钦,杨雪梅.用农作物秸秆种植大球盖菇前景广阔.北京农业1998年第10期
[2]赵丽霞,梁仁俊,陈巧云.长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食品科技
[3]邓昌宁. 长稻草栽培平菇高产新技术. 农村新技术2005(10)
[4]孙明湖, 闪红光, 南方. 农作物秸秆综合作用的战略思考[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2(2) : 27~28.
[5] 潘军,孙凯佳,贺丛,高腾云,吕超,韩志国.食用菌在秸秆生物转化饲料中的应用.家畜生态学报, 2011年3月第32卷第2期
[6]宫志远,于淑芳,张海兰,等.玉米芯栽培杏鲍菇可行性研究[J]1山东农业科学, 2002, 4: 24~251
[7]李月梅.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覆土模式的研究[J]1土壤通报, 2007, 38 (5): 1033~10351
[8]马晓龙, 汪志红, 吴仁峰, 樊晓琳, 边银丙.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研究进展.食药用菌.2011.19(1): 23~27
[9]边银丙.我国秸秆资源状况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中国食用
菌第25 卷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