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感表达和意义;2. 掌握诗词的字词意义、句式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启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4.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诗词文本;2. 课件、图片、展示材料等;3. 学生自备的课堂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创设情景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创设夜晚、月光、自然景物等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2. 导入诗词在学生的课堂笔记本上,展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诗词标题,引导学生思考:“据你观察和想象,明月几时有?它各有什么时候出现呢?”学生作出回答后,教师引导进一步思考、联想,善于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导读诗词教师解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的注释和涵义,向学生解释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明月和思念之情达到对美的赞美、对时光流逝之感的刻画等内容。
4. 诗词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句子结构、词汇运用等,引导学生发现诗词的特色和美感,激发学生对诗词之美的感悟。
5. 情感体验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动态画面等,创设月光下的美丽场景,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去体验明月带来的美好情感。
6. 背诵诗词带领学生逐句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体会诗人的心情和情感。
7. 诗词朗诵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诗词朗诵表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声音语音的表现方式,提高学生的表演艺术水平。
8.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根据诗词内容进行续写、改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自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古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两篇(1)能依据诗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人笔下的画面;(3)能依据诗文的内容和情感,对诗句描绘的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丰富画面;(4)能简要地指出诗词中的意象的含义;(5)能简单地评析诗词的艺术手法;(6)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古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
教学设计之一一、教材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也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
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做结。
全词向我们展示了词人由忧郁、愁苦到豁达的胸襟。
它道出了千古离人共同的心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更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该词思路清晰,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意境深刻,画面感强,运用联想与想象的写法,以生动的文字对古今一轮月向我们做了最真最美的诠释。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独生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对于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不会领悟得太深刻。
再加上娇生惯养,所以他们无论是对待亲情还是友情,大都缺乏换位思考的观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传达了浓浓亲情,可以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一次情感教育,使得他们在青春期更好地处理与父母及朋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诗之前,学生接触的诗词已很多,并能简单地叙述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但对情感的把握不是很到位。
根据该学段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该单元的单元说明文及文本的特点,意境、情感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可是利用文中浓浓的亲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也要加强挫折教育,这一时期的学生很脆弱,很容易放弃。
对作者苏轼的介绍可采用考查的方式,学生对苏轼并不陌生,可以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苏轼的了解,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内容说出其描绘的画面。
可以在忠实原文意境及情感的基础上,加以联想和想象,丰富画面内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方案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以其婉约、细腻的文风,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在语文课中,教学这篇古文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苏轼的背景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熟悉诗歌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演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音频,让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中的诗意。
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2.课文阅读(30分钟)教师先给学生简要介绍苏轼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然后指导学生逐句阅读课文,并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逐句解读,逐字解读,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平仄、押韵、比喻等。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并让学生自己找出诗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情感表达(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围绕这些情感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情感,进行情感表达的创作,可以是写作、绘画、表演等形式。
最后,由每个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5.学习感悟(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新认识和感受。
水调歌头教案五篇
水调歌头教案五篇水调歌头教案五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调歌头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理解词句的含义,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读——悟——赏。
3、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人超然达观的思想,及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语句,了解词意,体会思想感情。
2、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话训练2、欣赏音乐《但愿人长久》3、介绍有关词的知识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二、朗诵全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注意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或不太熟悉的词语。
2、指名朗读,齐读。
3、本词的上片和下片都写了什么?又有什么不同?三、品析词句,感悟主题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词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其中所蕴涵的感情。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为什么?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最能激发你联想的句子是哪一句?)2、思考:作者咏诵的仅仅是天上的明月吗?四、表情朗诵1、体会语气、语调,背诵。
2、分组比赛。
五、拓展训练积累有关“咏月”的古诗名句。
六、小结由学生小结学到什么,悟到什么,教师补充。
七、布置作业写一篇诗词鉴赏。
谈谈自己的理解,能写多少算多少。
附:板书设计水调歌头苏轼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水调歌头教案篇21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研读、赏读等一系类的活动,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2、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学习苏轼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2学情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望月怀人之词,词人形象的描绘出一幅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艺术境界。
词人深掩内心的郁愤,仕途上的失意怅惘,大醉之后的旷达,对胞弟的无限思念。
或隐或现,借助明月这一意象,表现出来,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人教版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人教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学的一个代表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掌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表达方式和意境;3.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唐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表述方式和意境;3.进行诗歌鉴赏,理解和欣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PPT向学生介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节,解释语言和词意;2.听力训练法:演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朗读和音乐演奏,让学生聆听与欣赏;3.朗诵法:教师或学生进行朗诵练习,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和表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感。
四、课堂过程1. 背景介绍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
唐代的文学成就在人类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赋予了人类文学注目的意义和价值。
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2. 课文学习1.互动问答:老师用自己的语言加简单的生词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节,让学生了解全篇的基本情况,并展开互动问答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朗诵教学: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朗诵与读音演奏融为一体,把情境和情感通过朗诵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作品。
3.内容分析:通过分析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就其讨论分析,加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后作业1.整理语言,写一份关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读书笔记,并理解、分析诗歌中的语言技巧、表述方式和意境;2.练习朗诵,尝试自己创作朗诵的版本,音乐或者朗诵均可。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1.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被有效的实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
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欣赏《水调歌头》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学生读书下注释。
(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4)全班齐读3、疏通全文(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4、能力训练(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5、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1)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7、学生总结(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2)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三、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词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1第一部分,说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冲锋陷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为此,我将教学设计理念归纳为以下几点:1、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学生每接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获得一些新的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能学好这门课程。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学习文学,同时也是陶冶性情的最佳方式。
4、调动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学会团队合作不仅是学好本课的要素,也是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我将重点强调的地方,文学没有唯一的解读,所以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独立于形式的框架之外。
由此,我归纳出我的教学理念核心:海纳百川,凸显个性。
第二部分,说教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为古文单元,学生在学习本词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知识积累,本词又是五首诗词中的第四首,通过学习《赤壁》等三首诗词已经对诗歌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也为后来的诗词的鉴赏打下了基础。
另外,本词是自古以来中秋词中的上品,语言自然生动,学习难度不大,读来朗朗上口,不失为提高学生对于宋词兴趣的一个良好基点。
此外,有别于苏轼词一贯的豪放风格,本词别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风味,品味本词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苏轼的词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2)理解作品中体现的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诗歌意境的感悟。
(3)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提问:“水调歌头”和“明月几时有”分别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享自己对本诗的感受和体会。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与背诵,以及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写一篇关于本诗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破策略
1.难点突破:通过对比分析、语境推测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难点词语。
2.重点强化: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意境,分析作者情感,鉴赏艺术特色。
4.诗意理解:分析诗词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领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诗词鉴赏:从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方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鉴赏。
6.诗词创作:尝试仿写一首以月亮为主题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感受古人的情感,培养文学素养。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月亮与思念之情的思考,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诗词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们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提高学生对诗词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学会运用古诗词表达情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词意境、主题及艺术特色,提升思维品质,激发创新意识。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学会鉴赏诗词艺术,尝试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审美情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词情感表达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疏通词的大意落实背诵。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情感目标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材分析小序点明创作的时间,背景。
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愤世独立、自现孤高。
下片:用月衬情、旨在怀人、意境豁达、以理遣情。
教学创意美读品味积累。
为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意境,提高审美情趣,能让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赏月——读月——写月——品月。
教学过程一、赏月导入:请欣赏一组美仑美奂的月亮图片,打开记忆的闸门,搜寻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并朗诵。
二、读月1.听读——听配乐朗诵要求:注意听朗诵的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
2.齐读要求:男生齐读上阕,女生齐读下阕3.译读要求:对照课下注释,读懂词的意思4.点读要求:以“月”为中心,从词中挑选几个动词,放在“月”的前面,构成一组短语,看看苏轼对月做了些什么?(如:问月、归月、怨月、共月)活动一:联系组成的与月亮有关的短语,挑选词中的句子,按下列句式说话:“通过诗句……我读到了苏轼……”例如:“通过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我读到了苏轼怀念兄弟的抑郁”“通过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读到了苏轼豁达的胸怀。
5.自读要求:把自己想象成苏轼,以内心独白式朗读。
活动二:请填入一组或几组反义词《水调歌头》是一曲﹏﹏而不失﹏﹏的音乐。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3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质课教案_13
2019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参赛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课班级:单位地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2、理解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朗读词的方法,通过朗读《水调歌头》,理解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赏析词的重点句子的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人生哲理。
(难点: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走近新课通过猜作者和交代写作背景导入新课,通过老师编写的“生于北宋间,家乡在眉山。
此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此家竟占三。
诗词与散文,苏黄辛欧阳。
文学书画家,造诣堪称高。
缘政见不同,贬谪至密州。
江城子记梦,无处话凄凉。
熙宁九年间,明月几时有。
”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字号、朝代、出生低、文学地位等等,了解写作背景,顺利导入新课。
二、预习汇报通过预习《水调歌头》你都知道了什么?(温馨提示:词前小序、文题解读、文学常识(作者)、写作背景、字音字词等)三、指导朗读一)、先听读范文,通过听读和视觉感受,理解文章大意。
1、提要求: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
要读准字音,读清句逗,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2、学生朗读。
二)、根据词义指导学生学会朗读。
1)、开篇问月,宜用升调来读,读出对月亮的向往。
“我欲”句宜用升调读出期盼,“又恐”句宜用降调读出惊恐、孤独,“起舞”两句感情已升华,应读得缓慢一些,读出知足常乐的感情。
2)、“转朱阁”三句属于过渡句,应读得轻缓;“不应有恨”两句应读得急促写,读出反诘的语气;“人有悲欢离合”三句要读得缓慢一些,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最后两句诗蕴含着词人的美好祝愿,要读得慷慨高昂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6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6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11、知识目标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一课时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一)趣味导入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月牙,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
[嫦娥奔月、玉兔东升、月下老、吴刚砍桂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接下来老师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想想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最后老师给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并请同学们猜想作者在这首词中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诵读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和节奏2、抽读、齐读,初步体会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够全面,教师可提示注意“小序”中的“兼”字以及联系自己在课外所查询的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能够了解这首词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其他词作的异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深情和哲思。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韵律和结构。
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词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理解词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词牌和修辞手法有深入的了解。
准备相关的资料和参考文献。
3.2 学生准备:预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解词的大意。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和讨论心得。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月亮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引起学生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兴趣。
学生分享对月亮的联想和感受。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学生通过讨论和问答,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4.3 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欣赏词的美感和深层含义。
第五章:作业与评估5.1 作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5.2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质量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比较: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其他描写月亮的古典诗词,如《静夜思》、《夜泊牛渚怀古》等,进行比较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2)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三、课型:新授四、教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
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
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
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语和表达方式;2.学会解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3.能够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4.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2.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本: 教材中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原文;2.PPT: 展示古诗词的相关图片和解读内容;3.板书:关键词语、诗句、解读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感受;2.出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询问学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步骤二:解读古诗词(20分钟)1.展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全文,并解读关键词语、诗句的意思;2.分析古诗词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如明月的美丽和寓意;4.分组讨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步骤三: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技巧(30分钟)1.分析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写作方式;2.分组讨论学生已学过的古诗词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互相分享和学习;3.引导学生尝试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自己尝试写一首古诗词。
步骤四:欣赏古诗词翻译和改编作品(20分钟)1.展示有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翻译版本,并解读其中不同的解读;2.欣赏改编的古诗词作品,了解古诗词在现代的应用和传承。
步骤五:个人创作展示和分享(15分钟)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古诗词,提供互相欣赏和点评的机会;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肯定其优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文言文古诗词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提高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中的互动和讨论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写作和改编古诗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不熟悉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解释和引导,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引导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下文是这首词的原文教案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篇1:教学设想: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层次:一、读词文谈印象,整体感知;二、设情形懂意绪,走进词境;三、读资料解疑惑,读懂词情;四、展想象问作者,读透词心。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以故事形式叙述苏轼生平,引出词作《水调歌头》。
(说明:故事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可让远古的伟大词人生活化,也更能打动学生,较快走近作者、走近词作。
)二、诵读中对话读词1、字正腔圆地读。
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
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
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①解读小序,从“兼”字入手,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与“无眠”的细读;③赏析上阙,抓住“不知”“归去”读懂词人内心祈愿,从“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④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12下一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导入正课: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词,现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为中学语文课程中必学的古诗文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唐诗的艺术特色和形式特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修养。
本教案针对初中语文课程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熟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及作者苏轼的创作背景。
2.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感和主题,并深入挖掘其中的诗意。
3.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语言运用和艺术手法,了解唐诗的基本形式特点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本课的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唐代城市文化的历史背景、皇帝的生活方式和权力运作等,帮助学生进入唐代诗人的艺术世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诗人生活背景、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2 学习环节3.2.1 阅读原文教师要求学生听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边听边阅读,帮助学生认真品味词人所带来的诗意、情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唐诗的基本了解。
在学生熟悉词作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词的主旨和意义。
3.2.2 分析词句在学生对词作的主旨和意义有了初步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中的诗意,在分析词句、探讨语言运用的同时,启发学生对该词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诗歌欣赏能力。
3.2.3 探讨艺术手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形式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深入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唐诗的基本形式特点和艺术手法,完成有关唐诗的基本知识点的学习。
3.3 总结环节讨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堂内容和重点,输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学习笔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水调歌头教案范文5篇
水调歌头教案范文5篇水调歌头教案范文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1.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
3.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诵诗-析诗-品诗。
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鸣。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情景教学法3.讨论点拨法4.古诗四步教学法学习方法:1.朗读理解2.小组合作3.发挥想象教学用具:《春江花月夜》磁带、多媒体课件、《明月几时有》歌曲磁带、《水调歌头》书法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词)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二.初步感知: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画面三.指导学生朗读:(诵词)(1.)教师范读全词(配以《春江花月夜》),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媒体出字)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2.)手打拍朗读、足踏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要求: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3.)抽生读,配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宋词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苏轼的豪放洒脱。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提问:“水调歌头”和“明月几时有”分别有什么含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逐句翻译诗歌,理解字面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5. 拓展延伸:(1)对比学习其他苏轼的词作,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介绍宋词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强调背诵和默写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选择一首宋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分享。
(2)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后作业:(1)背诵和默写的情况。
(2)读后感的质量和观点。
3. 综合评价:(1)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
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
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法】
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时安排】
一时
【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学步骤】
(一)趣味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月牙,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
[嫦娥奔月、玉兔东升、月下老、吴刚砍桂树、“露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杜甫)、“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接下来老师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想想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最后老师给学生明确本堂的学习任务,并请同学们猜想作者在这首词中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诵读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和节奏
2、抽读、齐读,初步体会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够全面,教师可提示注意“小序”中的“兼”字以及联系自己在外所查询的资料。
)
4、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后再齐读全首词。
(三)深入理解
1、先独立思考下面问题,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1)、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苦闷、惆怅、忧伤、孤独、难过等)
(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矛盾,还怕寒冷)
(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2、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的思想感情。
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
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
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
3、讨论: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怀坦荡,真是了不起。
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事的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探究、讨论,老师巡视、参与、指导)
4、全班同学再齐读全首词,归纳总结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四)品味
1、通过学习这首词,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或几句?请说明理由。
2、配乐朗读,品味意境。
(五)拓展延伸,畅谈感受。
1、回忆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不如意的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2、今后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学习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
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六)在合唱歌曲《真心英雄》中结束上。
(七)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
2、根据对词的意境的理解,给这首词配一幅插图(可与同学合作)。
(八)板书设计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怀人(抒情)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