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1)

合集下载

1一味药方剂

1一味药方剂

一味药方剂
文蛤散《伤寒论》
组成:文蛤
功效:清热利湿
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生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
一物瓜蒂汤《金匮要略》
组成:瓜蒂
功效:祛湿散水
苦参汤《金匮要略》外洗方
组成:苦参
功效:杀虫解毒,化湿敛溃
矾石汤《金匮要略》外洗方
组成:白矾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主治:脚气冲心
皂荚散《金匮要略》
组成:皂荚;(用酥炙,以枣膏和服)功效: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大乌头煎《金匮要略》
组成:乌头
功效:破积散寒,温通止痛
蛇床子散《金匮要略》外用药
组成:蛇床子
功效:暖宫燥湿,杀虫止痒
独参汤《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
功效大补元气
甘草汤《肘后备急方》
组成:甘草
功效:清热平喘,止咳下气
主治:肺痿轻症。

中医经典方剂【范本模板】

中医经典方剂【范本模板】

中医经典方剂一.实证用方(一)治风剂1.疏散风寒剂【代表方】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

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

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主治】风寒感冒.(原方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

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

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

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

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

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

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

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

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

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类方。

如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败毒散;表邪较重可增加荆芥、防风解表为荆防败毒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

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同类常用中成药(1)感冒清热颗粒【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

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寒热之性不显,解表之力独彰.所以对于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皆可服用.(2)午时茶【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临床常用首方剂

临床常用首方剂
注意事项
使用调和肝脾剂时需注意药物配伍和剂量,避免因药物相 互作用影响疗效。
调和肠胃剂
调和肠胃剂主要用于治疗肠胃不和,症见脘腹胀满、 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等。
输入 标题
详细描述
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为保和丸,其组成为山楂、神曲、 麦芽、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该方通过消食化积, 和胃降逆,以解除脘腹胀满等症状。
临床常用首方剂
目录
CONTENTS
• 解表剂 • 泻下剂 • 和解剂 • 清热剂 • 祛暑剂 • 温里剂
01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总结词
麻黄汤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 汗、头身疼痛、舌淡苔白、脉浮紧。
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具有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的功效。
九味羌活汤
大青龙汤
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 、生地黄、黄芩、甘草组成,具有解表散 寒、祛风除湿的功效。
使用和解少阳剂时需注意剂量 和煎煮方法,避免因药物浓度 过高或煎煮不当影响疗效。
调和肝脾剂
总结词
调和肝脾剂主要用于治疗肝脾不和,症见胁痛、腹胀、泄 泻等。
临床应用
调和肝脾剂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功能紊乱等病 症的治疗。
详细描述
调和肝脾剂的代表方为逍遥散,其组成为柴胡、白芍、白 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该方通过疏肝健脾,以 解除胁痛、腹胀等症状。
代表方剂
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等。
详细描述
这些方剂多由温性药物组成,如桂枝、附子、鹿角胶等,能够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对 于寒邪入侵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麻木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柴葛解肌汤
由柴胡、葛根、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组成, 具有解肌清热的作用。

一类方剂1

一类方剂1

一类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麻子仁丸。

小柴胡汤、逍遥散、半夏泻心汤、蒿芩清胆汤。

白虎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青蒿鳖甲汤。

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大柴胡汤。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

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固冲汤。

天王补心丹。

越鞠丸、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

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

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

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真武汤、实脾散、完带汤、独活寄生汤、苓桂术甘汤。

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

乌梅丸。

仙方活命饮、阳和汤。

方剂学和解剂(1)

方剂学和解剂(1)
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Ⅰ类
《重订通俗伤寒论》
和解少阳
病 机 少阳湿热证
特点:偏里热 有痰热湿热
蒿芩清胆汤
症候对比分析
往来寒热
小 胸胁苦满


咽干目眩心烦

口苦喜呕

苔薄白,脉弦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胸胁胀痛,胸闷 蒿


口苦,吐酸苦 水,或呕黄涎

而粘,甚则干

呕呃逆

舌红苔白腻,脉滑 蒿芩清胆汤
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方解 陈 苓茯 茹竹 壳 枳 石滑 黛 青
胆热(上炎,犯胃) 肝胆气郁 胆阻
大柴胡汤
⑵常用治法 清利胆热 疏肝理气 利胆(直接、间接)
归纳为:“清、疏、通、利” 四字 大柴胡汤

黄芩

柴胡、枳实

大黄

大黄
大柴胡汤
⑶临床分型(加减变化)
热甚 胆热型
湿热
板兰根、银花、连翘 茵陈、栀子
气滞型
木香、厚朴等或金铃子散
胆阻型 结石 金钱草,鸡内金 若痛甚 重用芍药,加玄胡索、郁金
半表半里 正气不支 胆火上炎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Ⅰ类
《伤寒论》
和解少阳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伤 寒 证 少 阳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嘿嘿 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胆火 犯胃--口苦喜呕、不欲食
苔薄白,脉弦
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
小柴胡汤
病机 邪踞少阳,胆胃不和 功用 和解少阳
草甘


佐使

方剂学 (1)

方剂学 (1)

方剂学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方剂组成原则中,臣药是指 [单选题] *A.针对主病或主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B.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C.用以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D.病重邪甚时配用的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E.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臣药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之间的变化属于 [单选题] *A.药量增减的变化(正确答案)B.剂型更换的变化C.药味加减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联合运用答案解析:题干中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虽均由大黄、厚朴、枳实三药组成。

但小承气汤以大黄四两为君,枳实三枚为臣,厚朴二两为佐,其功用为攻下热结,主治阳明里热结实证的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沉数。

而厚朴三物汤则以厚朴八两为君,枳实五枚为臣,大黄四两为佐使,其功用为行气消满,主治气滞腹满、大便不通。

故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为药量增减的变化。

3.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作用是 [单选题] *A.敛阴止汗B.敛肺止咳(正确答案)C.收敛止泻D.滋阴敛液E.敛心安神答案解析: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证,该症患者多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

4.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宜用 [单选题] *A.参苏饮B.大青龙汤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D.小青龙汤E.九味羌活汤(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九味羌活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者。

参苏饮主治气虚外感,内有痰湿证;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证。

5.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咳嗽有痰,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者,治宜选用 [单选题] *A.柴葛解肌汤B.九味羌活汤C.参苏饮D.大青龙汤E.败毒散(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败毒散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证,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重按无力。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补中益气汤,核桃大枣煎。

四物参归芍药,生姜香附用,大枣加当归,肉苁蓉党参。

苓术炙甘草,香附白术益,熟地大枣红芪合,治疗中气不足是良方。

补中益气汤,配方独具全。

四物参归芍药,每味药物权。

桂枝白术炙甘草,芎蒲香附同,生姜大枣核桃肉,充实补气功。

苓术熟地当归芪,红花赤芍蓉,四物汤基础上,加减用草药,治疗中气不足,调理身体养。

补中益气汤,滋阴又补肾。

四物参归芍药,益气固表忍。

健脾生津党参芪,健脾益肺归,白术心脾草甘纖,附子温阳桂枝香,肺虚心脾不足人,可用加减供。

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健。

四物参归芍药,过敏治肺疾。

核桃肉枣冬大巴,香附白术安,苓术炙甘草附入,调理脾胃宽。

人参具有益阳,升阳下气功,黄芪辛温与之和,治疗中气不足长。

补中益气汤,方方味道全。

四物参归芍药,可治血虚痰。

酒炙苓术高良姜,浸猪胆为香,黄芪养血大枣食,糯冬瓜益脾,熟地归芪汤基础上,调理阴虚之症。

补中益气汤,怀孕可安胎。

四物参归芍药,养血益气植。

苓术参归白术炙,防己龙眼汤,熟地红塘芪枣子,生姜厚朴香,安胎养血的功效,中医治疗手段。

补中益气汤,调理益阴阳。

四物参归芍药,补气治各病。

生姜大枣核桃肉,香附白术帮,苓术炙甘草合适,治病增元阳。

四物汤基础上,调理寒湿伤阳,益气为治主要,药之合与方历久弥坚。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完。

方剂记忆口诀(一)解表剂

方剂记忆口诀(一)解表剂

方剂记忆——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解表。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干妈姓桂干为炙甘草,妈为麻黄,姓为杏仁,桂为桂枝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解表桂枝——解肌发表。

温通经脉宣降肺气杏仁——降肺平喘炙甘草——调和药性(麻黄汤去桂枝,为三拗汤,专于宣肺气;桂枝汤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专于祛风除湿,用治关节痛)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桂枝找勺炒姜桂枝为桂枝,找为大枣,勺为白芍,炒为炙甘草,姜为生姜桂枝——解肌发表等量调和营卫辛白芍——益阴敛营酸生姜——和胃止呕化阳大枣——益阴合营化阴炙甘草——调和药性甘甘(加厚朴,杏仁,为桂枝加杏仁厚朴汤,治表寒兼喘;加葛根为桂枝加葛根汤,治表虚兼项背强几几;去芍药,为桂枝去芍药汤,治表虚兼胸满;加附子,为桂枝附子汤,治四肢微急)3.九味羌活汤——发散风寒湿,兼清里热。

(羌活,防风,白芷,苍术,细辛,川芎,生地,黄芩,甘草)——北风住,兄弟辛勤干活北为白芷,风为防风,住为苍术,兄为川芎,弟为生地,辛为细辛,勤为黄芩,干为甘草,活为羌活羌活发散风寒湿细辛——发汗解表川芎——发散风邪,行气活血生地——清热滋阴黄芩——清胆热甘草——调和药性4.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和中。

(香附,紫苏叶,陈皮,炙甘草)——陈草复苏陈为陈皮,草为甘草,复为香附,苏为紫苏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解郁香附——行气解郁陈皮——健脾和中甘草——调和药性3.大青龙汤——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麻黄,桂枝,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炙甘草)——干妈姓桂,身高大干为甘草,妈为麻黄,姓为杏仁,桂为桂枝,身为生姜,高为石膏,大为大枣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石膏——清泻里热,除烦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药性6.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白芍,五味子,半夏,炙甘草)——勺子炒姜,细至半黄勺为白芍,子为五味子,炒为甘草,姜为干姜,细为细辛,至为桂枝,半为半夏,黄为麻黄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干姜细辛——温化寒饮白芍——敛营五味子——收敛肺气半夏——和胃止呕炙甘草——调和药性(加石膏,为小青龙加石膏汤,治表寒里饮夹热)辛凉解表1.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人民卫生出版社_方剂学_方歌 (1)

人民卫生出版社_方剂学_方歌 (1)

方歌集锦(人卫教材版)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桂枝汤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和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辛凉解表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宣温热煮无过。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扶正解表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姜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扶正祛邪有奇功。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含;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无汗法当谙。

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证见,峻下热结第一方。

温下温脾汤温脾附子与干姜,人参甘草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润下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胃燥津亏便难解,润肠泻热功效确。

五仁丸五仁柏子杏仁桃,松仁陈皮郁李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逐水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攻补兼施黄龙汤黄龙汤用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玄地冬,硝黄加入力量雄;热结津亏大便秘,滋阴泻热肠腑通。

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调和肝脾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舒和抑郁厥自除。

逍遥散逍遥散中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舒肝养血又健脾,肝郁血虚脾气弱。

痛泻药方痛泻药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腑又痛,治在泻肝与补脾。

邓中甲方剂学补益剂(1)

邓中甲方剂学补益剂(1)

舌淡苔白,脉虚弱
编辑ppt
13

补气·四君子汤


方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苦甘温)
佐:茯苓——渗湿健脾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编辑ppt
14

补气·四君子汤


组成特点:
理中丸去干姜,加茯苓
证治要点:补气之基础方
面色萎白,食少气短 ,
四肢无力,舌淡苔白,
效3例,好转2例;脾虚肝郁型26例,痊
愈11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
95%
编辑ppt
21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编辑ppt
22

补气·补中益气汤


组成:
黄芪一钱(18g),炙甘草五分(9g), 人参三分(6g),酒当归二分(3g), 橘皮二分或三分(6g),升麻二分或 三分(6g),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
编辑ppt
9
四君子汤
(《局方》)
编辑ppt
10

补气·四君子汤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各9g,
炙甘草6g
编辑ppt
11

补气·四君子汤


功效:
益气健脾
(恢复中焦脾胃运化受纳之功)
主治:
脾胃气虚证
编辑ppt
12

补气·四君子汤


主治证侯分析:
失运、失纳——饮食减少,大便溏薄 脾 胃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语声低微 气 虚 肢体失养——四肢乏力

方剂学(1)

方剂学(1)
【简便记忆】石知粳草(十指尽草)
编辑ppt
6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甘草 柴胡 生地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
编辑ppt
7
龙胆泻肝汤 【方解】
君药:龙胆草,大苦大寒,清肝胆实火。
臣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助龙胆草清热燥湿。
编辑ppt
22
二陈汤 【方解】
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药:橘红,理气化痰。 佐药:茯苓,健脾利湿。 使药:甘草,和中补脾,调和诸药。
编辑ppt
23
二陈汤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 【简便记忆】二陈苓草
编辑ppt
24
理中丸
【组成】人参 干姜 白术 炙甘草 【功用】温中散寒,健脾益气。 【主治】脾胃虚寒证。
编辑ppt
25
理中丸 【方解】
君药:干姜,辛热,温中祛寒,扶阳抑阴。 臣药:人参,补中益气。 佐药:白术,健脾燥湿。 使药: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编辑ppt
26
理中丸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慢性结肠炎等。
【简便记忆】参姜白术草
编辑ppt
27
柴胡疏肝散
【简便记忆】黄山通车,当地泻柴草(泻为“卸”谐音)
编辑ppt
9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少阳证。
编辑ppt
10
小柴胡汤 【方解】
君药:柴胡,和解表里,透达少阳半表之邪。 臣药:黄芩,清少阳半里之热,与柴胡配伍,和解清热。 佐药: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益气调中,

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绪论

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绪论

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绪论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绪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学校或各主办方考核某种知识才能的标准。

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绪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方剂的医书是()A 《太平圣惠方》B 《黄帝内经》C 《五十二病方》D 《千金要方》E 《外台秘要》2、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理论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外台秘要》 D《普济方》 E 《和剂局方》3、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学著作是()A《和剂局方》 B《千金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 《五十二病方》4、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方》E《和剂局方》5、《外台秘要》载方()A 6800余首B 5300余首C 788首D 314首E 61739首6、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A 《普济方》B 《伤寒杂病论》C 《千金要方》D 《五十二病方》E 《伤寒明理论》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的医书是()A 《伤寒杂病论》B 《伤寒明理论》C 《外台秘要》D 《五十二病方》E 《普济方》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A 《祖剂》B 《伤寒明理论》C 《医方考》D 《医方集解》E 《普济方》9、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A 《成方切用》B 《医方考》C 《医宗金鉴》D 《成方便读》E 《医方集解》10、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工具书是()A 《医方发挥》B 《简明中医方剂辞典》C 《中国药典》D 《中医方剂大辞典》E 《中医类方辞典》11、与治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方剂的()A 组成B 证候C 病位 D药物 E 症状12、指导遣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是()A 患者性别B 患者年龄C 患者体质D 治疗方法E 气候因素13、治法是依据下列哪项确立的()A 症B 舌C 证D 脉E 病因14、将治法概括为“八法”的医家是()A孙思邈 B程钟龄 C张景岳 D朱橚 E徐之才15、提出“八法”的医学著作是()A 《景岳全书》B 《医学心悟》C 《医方集解》D 《医方考》E 《瘟病条辨》16、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A 汗B 下C 攻D 和E 温17、下列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A 和解少阳B 透达膜原C 调和肝脾D 攻补兼施E 调和肠胃18、下列不属于“清”法范畴的是()A 清气分热B 清营凉血C 清热解毒D 清脏腑热E 分消上下19、下列病证不可用下法治疗的是()A 痞块B 宿食C 瘀血D 燥屎E 痰饮20、“七方说”始于哪部医学著作()A 《五十二病方》B 《伤寒杂病论》C 《黄帝内经》D 《伤寒明理论》E 《千金要方》21、首次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A 张仲景B 成无己C 吴昆 D徐之才 E陈藏器22、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书是()A 《伤寒明理论》B 《黄帝内经》C 《伤寒杂病论》D 《五十二病方》E 《千金要方》23、下列不属于“七方”内容的是()A 大方B 急方C 缓方D 偶方E 和方24、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家是()A 陈藏器B 赵佶C 张仲景D 成无己E 徐思鹤25、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书是()A 《本草拾遗》B 《圣济经》C 《伤寒明理论》D 《本草衍义》E 《医家全书》26、“十剂”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A 宣剂、通剂B 升剂、降剂C 补剂、泻剂D 轻剂、重剂E 涩剂、滑剂27、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A 《黄帝内经》B 《五十二病方》C 《伤寒杂病论》D 《兰台轨范》E 《张氏医通》28、“八阵”的分类法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 张仲景B 徐思鹤C 赵佶D 成无己E 张景岳29、下列内容不属于“八阵”的一项为()A 燥、湿B 补、和C 攻、散D 寒、热E 固、因30、党参、黄芪同用所起的配伍作用为()A 产生协同作用B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C 增强药力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31、下列药物配伍能产生协同作用的是()A 桃仁、红花B 生姜、半夏C 砂仁、熟地D 附子、干姜E 甘遂、大枣32、川芎与羌活、细辛配伍起祛风止痛作用,与当归、芍药配伍起活血调经作用,属那类配伍作用()A 增强药力B 产生协同作用C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汗方向33、组方原则的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 《五十二病方》B 《黄帝内经》C 《伤寒明理论》 D《圣济总录》 E 《普济方》34、下列哪项不属于组方原则()A 君B 臣C 复D 佐E 使35、君药的涵义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针对次要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臣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D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E 减缓方中其他药物的毒烈性36、下列关于佐药的涵义不正确的说法是()A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C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D 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E 与君药性味相反,但在治疗中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7、一首方剂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为()A 反佐药B 使药C 佐助药D 臣药E 君药。

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

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

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关乎中药的配伍和应用,是临床应用中医药的必备知识。

而方剂,作为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每一位中医医师必须熟悉、重视的内容。

以下是120首必背方剂,按类划分,供读者参考。

一、发表热类1.麻黄汤2.麻杏石甘汤3.石膏汤4.麻黄加术汤5.麻黄附子细辛汤6.桂枝汤7.桂枝加芍药汤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9.牛膝汤10.防风通圣汤11.麻杏泻心汤12.麻仁丸二、解表发汗类13.大青龙汤14.小青龙汤15.神农饮16.葛根汤17.麻黄杏子细辛汤18.麻黄汤加附子19.麻黄杏子芍药甘草汤20.麻黄清醒饮21.麻杏石膏汤22.桂枝汤加芍药甘草汤23.通脉四逆汤24.桂枝麻黄各半汤25.辛夷汤26.银翘散27.感冒灵颗粒三、清热解毒类28.白虎汤29.小柴胡汤30.清热解毒口服液31.大黄清毒汤32.银黄颗粒33.连翘败毒散四、透疹类34.小柴胡汤加黄芩35.生秦藤汤36.麻黄法笔汤37.茵陈蒿汤38.妇女九汤39.玄武汤40.麻杏石甘汤41.清宫颗粒42.银翘片五、滋补养生类43.四物汤44.六味地黄丸45.人参鹿茸鞭片46.三仙饮子47.归脾汤48.养血汤49.七星茶50.补中益气汤51.人参汤52.五味调和散53.当归补血汤54.龟鹿补肾丸55.八珍汤56.女贞子茶57.胶贝母糖水58.鱼腥草饮六、消食导滞类59.保和丸60.二陈汤61.四君子汤62.香砂六君子丸63.理中丸64.生姜丸65.活络丸66.保和散67.大柴胡汤68.导滞丸69.小建中汤70.橘皮汤七、化痰止咳类71.川贝枇杷膏72.宣汤73.半夏泻心汤74.小柴胡汤加枳壳75.清热化痰口服液76.镇咳丸77.玉屏风颗粒78.清胆颗粒79.百部止咳润喉片八、祛风散寒类80.羌活胜湿丸81.湿毒清颗粒82.易筋湯83.酸枣仁汤84.川芎茶85.加味逍遥丸86.云南白药87.金针散九、安神减压类88.柿蒂丸89.清心安神口服液90.安宫牛黄丸91.归脾丸92.服安宁颗粒93.惠人中益神丸94.清心口服液十、止血类95.血府逐瘀汤96.复方止血散97.三七止血胶囊98.达菲片99.双花片十一、泻下通便类100.芒硝糖浆101.蜜炙甘草汤102.大承气汤103.调胃承气汤104.润肠通便口服液105.蜜丸106.苏合香丸十二、活血化瘀类107.桂枝茯苓丸108.金匮肾气丸109.桃仁红花丸110.桃红四物汤111.消瘤散112.丹参口服液十三、祛瘀消肿类113.越鞠丸114.三七口服液115.通络丸116.血府逐淤片117.复方草珊瑚胶囊118.消痔丸十四、温阳补肾类119.杞菊地黄丸120.大补阴丸以上方剂,涵盖了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必背方剂。

方剂学(1)

方剂学(1)

败毒散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羌活独活柴胡川芎柴胡桔梗枳壳前胡茯苓生姜薄荷人参甘草羌活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祛下部风寒湿邪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柴胡解肌透邪行气二药助君解表散邪又行气活血加强宣痹止痛之力桔梗辛散宣肺利膈枳壳苦温理气宽中与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

前胡化痰止咳茯苓渗湿消痰生姜薄荷为引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益气和中人参益气扶正,一则助正气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之。

称之“逆流挽舟”法。

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大承气汤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峻下热结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硝、黄配合,相须,泻下热结之功益峻。

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二者合用,消痞除满+助泻下通便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大黄生用、后下则泻下力峻,久煎则泻下力缓。

辩证:痞满燥实四症见及舌红苔黄,脉沉实。

大承气汤—峻下剂小承气汤—轻下剂调胃承气汤—缓下剂大黄牡丹汤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大黄牡丹芒硝桃仁冬瓜仁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郁结之毒牡丹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两药合用,泻热破瘀芒硝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荡涤实热。

桃仁活血破瘀,助牡丹散瘀消肿冬瓜仁清肠利湿,引湿邪从小便去,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

辩证: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

大黄附子汤寒积里实证—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大黄附子细辛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细辛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大黄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

辩证:腹痛便秘,手足厥冷,苔白腻,脉弦紧。

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方剂学-(1)_4

方剂学-(1)_4

方剂学-(1)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方剂组成原则中,其君药的含义是A.针对主病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治疗主证和兼证的药物C.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D.治疗主证和次要症状的药物E.针对病因和兼证的药物答案:A[解答] 方剂组方原则中,其君药的含义是:针埘主病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 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的剂型是A.丹剂B.散剂C.丸剂D.汤剂E.冲剂答案:D[解答] 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特别是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症加减,适用于病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3. 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其服药时间宜于A.不拘时服B.空腹服C.睡前服D.饭后服E.发作时服答案:D[解答] 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小对肠胃的刺激作用。

4. 以下证候,不属于桂枝汤适应证的是A.汗出恶风B.发热头痛C.咳嗽痰稀D.鼻鸣干呕E.舌苔薄白,脉浮缓答案:C[解答] 桂枝汤的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适应证包括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5. 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效的方剂是A.定喘汤B.苓桂术甘汤C.小青龙汤D.华盖散E.五苓散答案:C[解答] 小青龙汤的功效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而定喘汤的功效是: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苓桂术甘汤的功效是:温肺化饮,健脾利湿。

华盖散的功效是: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五苓散的功效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6. 下列不属于银翘散的组成部分的是A.桔梗、薄荷B.银花、连翘C.荆芥穗、淡豆豉D.桑叶、杏仁E.竹叶、牛蒡子答案:D[解答] 银翘散的组成包括: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桑叶、杏仁不是银翘散的组成部分。

7. 败毒散的功效是A.发汗解表、祛风散寒B.发汗解表、疏风解毒C.发汗解表、兼清里热D.发汗解表、散风祛湿E.以上均不是答案:E[解答] 败毒散的功效是: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祛痰剂一般分几类?请于每一类中至少举出一首代表方剂。

(1)燥湿化痰,二陈汤(2)清热化痰,小陷胸汤(3)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4)温化寒痰,苓甘无味姜辛汤(5)熄风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
2、固涩剂常分为几类?请于每一类中至少举出一首代表方剂。

固涩剂一般分5 固表止汗,牡蛎散;敛肺止咳,九仙散;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或四神丸;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或桑螵蛸散;固崩止带,固冲汤或固经丸、完带汤。

7、简述臣药的涵义。

臣药的涵义有两种:(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8、举例说明佐药的意义。

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如麻黄汤中的杏仁,降利肺气助麻黄(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如九味羌活汤中的生地、黄芩,可制约方中羌活、苍术等君臣药辛温燥烈之性,以防伤津。

(3)反佐药。

即当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想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物格拒。

如治肝火犯胃,肝胃不和之左金丸,配伍辛热之吴茱萸,以防骤用大剂寒凉之黄连呕逆拒药。

9、简述使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

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如龙胆泻肝汤中柴胡可引方中诸药归于肝胆之经,为使药之用。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如麻黄汤中之甘草可调和药性,为使药之用。

10、简述十枣汤的用法要点。

①芫花、甘遂、大戟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

②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0.5-1g),以避免量大下多伤正,若服后下少,次日加量。

③服药得快利后,宜
食糜粥以保养脾胃。

22、镇肝熄风汤功用:镇肝
熄风,滋阴潜阳,主治类中
风。

25、凉开“三宝”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29、败毒散中人参
败毒散所治疗证候系正气
素虚,又感风寒湿邪,治疗
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中配伍人参为佐,益气以扶
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
出,并寓防邪入里之义;二
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于
耗伤真元。

37、麦门冬汤功用是清养肺
胃,降逆下气。

40、芍药在真武汤
真武汤温阳利水,主治阳虚
水泛证。

芍药在方中作为佐
药,意义有四:利小便以行
水气;柔肝缓急以止腹痛;
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防
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
服缓治。

44、青蒿鳖甲汤。

功用:养阴透热主治:温病
后期,邪伏阴分证。

45、白虎汤由石膏、知母、
粳米、炙甘草组成。

功用清
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
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中石膏为君药,辛甘大
寒,清热以制阳明气分之热
盛,并能止渴除烦;臣药知
母,苦寒质润,助石膏清热
生津。

二药相须为用,清热
生津之力更强。

佐以粳米、
炙甘草和中益胃,并可防止
君臣药物之大寒伤中之弊。

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四药合用,共成清热生津,
止渴除烦之剂。

使热清烦
除,津生渴止,则邪热内盛
所导致诸证可解。

46、银翘散的功用是辛凉透
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
起。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
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48、龙胆泻肝汤的功用是清
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
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
炎证(2)肝经湿热下注证
50、六味地黄丸
功用:滋补肝肾,主治:肝
肾阴虚证。

症见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
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
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
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
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
苔,脉陈细数。

方中重用熟
地为君药,滋阴补肾,填精
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并涩
精,山药补益脾阴亦固精,
共为臣药;三药相合,滋养
肝脾肾,称“三补”。

但熟
地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
和,故以补肾为主。

泽泻泻
肾降浊,防熟地滋腻;丹皮
清泻肝火,制约山萸肉之
温;茯苓淡渗脾湿。

助山药
健运,三药共为佐药,称“三
泻”,六味合用,三补三泻
以补为主,又以补肾阴为
重。

五苓散中主治膀胱气化不
利之蓄水证。

方中佐以桂
枝,一者取其辛散之功,外
解太阳之表;二者用其温化
之力内助膀胱气化,以助利
小便,与茯苓、猪苓、泽泻
合用,以收温阳利水之效,
诸药相伍,甘淡渗利为主,
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
从小便而去。

56、逍遥散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
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
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
条达,是为君药。

当归养血
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
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
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和肝
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
肝柔,共为臣药。

木郁不达
则脾虚不运,故以白术、茯
苓、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
木以御木侮,且使营血化生
有源,共为佐药。

薄荷少许,
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之
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
辛散达郁,亦为佐药。

甘草
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诸药
相合,使肝郁得舒,血虚得
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
肝脾同调,为调肝养血之名
方。

57、补阳还五汤
功用:是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肢软
无力,口眼歪斜,语言骞涩,
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
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
无力。

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大补
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
瘀血去络通。

当归尾长于活
血,且活血而不伤血,为臣
药。

川芎、赤芍、桃仁、红
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
通经活络,均为佐药。

本方
用大量补气药配少量活血
药,使气旺而血行,活血而
不伤血,共奏补气活血通络
之功。

60、平胃散
功用是燥湿运脾,行气和
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临床
表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嗳气吞酸,常多自利,肢体
怠惰;舌苔厚腻,脉缓。


中以辛香苦温之苍术为君,
入中焦能燥湿运脾。

湿邪阻
碍气机,且气化则湿化,故
臣以厚朴,行气除满化湿;
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
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
使湿浊得去。

陈皮为佐,理
气和胃,燥湿醒脾,助苍术、
厚朴之力。

使以甘草,调和
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煎加姜、枣,以生姜温散水
湿又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益
气可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
姜、枣相合尚可调和脾胃。

诸药合用,燥湿行气并用,
以燥湿为主,使湿去脾健,
气机调长,脾胃自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