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备课教案—12周3课时

合集下载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优秀5篇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优秀5篇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优秀5篇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2.交流总结;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路程大的就快)(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1.创设情境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计算两位冠军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章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章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章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青岛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课时1)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温度、内能和热量。

“温度”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小学科学课基础上进行的,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内能”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学生把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作类比引入的,给出内能的单位及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的热传递。

“热量”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之一——热传递延伸而得出的,教材最后安排“加油站”,让学生了解传递有三种形式和条件。

本节教材授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温度,第二课时学习内能。

二、教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1)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2)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会正确读取温度值。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遇到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三、重点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为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及指导下主动的,积极的探索,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

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用和蔼的笑容和充满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模式:透镜式教学法3、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交流及时给与鼓励(2)通过分组实验,对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集体主义、创新意识给与积极评价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本次教学需要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电化辅助教学。

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公开课教案12章3节

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公开课教案12章3节

第三节电阻【教学目标】1.会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3.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4.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导线、两节干电池、演示电流表、导线、开关、小灯泡、电阻丝组合示教板。

学生:各种导线、两节干电池、电流表、导线、开关、小灯泡、电阻丝组合示教板、废旧日光灯灯丝。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导线,引导学生思考: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要用贵重的银来做。

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产量大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这节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互动新授】(一)导体和绝缘体教师活动:教师演示教材41页图12-3-1不同材料的导电性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M、N间依次接入铜丝、铅笔芯、塑料尺、橡皮时,电流表和小灯泡有什么变化?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教师总结: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等。

强调指出:是“善于”和“不善于”,而不是“能”和“不能”。

(二)电阻1.电阻:教师演示实验: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教师在上面演示的实验中接入电流表,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

学生交流:接入铜丝时,电流表示数大,小灯泡较亮;接入镍铬合金丝时,电流表示数小,小灯泡较暗。

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学生讨论交流:导体容易导电,但不同的材料导电能力不同,铜丝导电好,镍铬合金丝导电弱。

教师总结:导体虽然容易导电,但是对电流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

九年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二章整章教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为公式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答案:手,水桶,水桶,手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目标:1阶段性总结本章知识2总结并系统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本章各节零散的知识点成一个知识系统3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使知识升华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一、选择题1、在一列平直铁轨上行驶的列车上行驶的列车上,坐在车上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不动的。

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对面开来的列车B路边的建筑物C平行铁轨上同向运动,快慢相同的列车D从身旁走过的列车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C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对于同一物体,所选参照物不同,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受力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不受力C一个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受到力的物体一定会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4、正在运动的物体,若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它将:()A立即停止B改变运动方向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5、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子弹()A受火药燃烧后产生的推力B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具有惯性D惯性大于受到的阻力二、判断题1、若我们选定了一个物体做参照物,那么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是不动的。

2、km/h比m/s大3、误差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实验的时候我们认真谨慎。

4、估计值在测量值中是可有可无的。

因为它是我们主观估计得出的。

5、要产生力,至少需要两个物体。

6、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

7、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时才具有。

8、吊在天棚的灯,灯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总是不选参照物。

10、地球自西向东运转,所以我们立定跳远时,向西跳成绩会更好。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 比热容》教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 比热容》教案 苏科版

《12.3 比热容》教案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由对问题的思考提出猜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实验、分析、比较、归纳、讨论和总结等活动自主探究出物质的比热。

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A 了解比热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

⑵B 学会查比热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

⑶C 会用比热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会物理学科的美学特征——简洁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⑴比热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⑵让学生了解比热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

⑶学会比热表的查找。

2、教学难点:⑴通过探究活动引入比热的概念。

⑵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教具和学具:1、教具:多媒体课件2、学具: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钟表、玻璃棒、温度计、烧杯、沙子200g、水200g课前准备:课前在家里烧水,并思考几个问题:⑴烧同样多的水,水温升得越高,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越短),说明质量相等的水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热量越(越多越少)。

⑵将半壶水烧开,所需的时间比将整壶水烧开所需的时间(长或短),说明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或少)。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课时十二十三章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课时十二十三章教案

武威第十九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2013 ----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武威第十九中学
科目物理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
2013 ~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一册第 13 单元(章)
2013 ~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一册第 16 单元(章)
武威第十九中学
2013 ~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案)

第十二章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曹国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学习重点、难点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学法指导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中,同学们一起讨论了运动的快慢,那么我们应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你的方法是:。

二、新课教学(一)、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1)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学生看课文图12.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①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1) 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 学生自学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你有哪些收获?你的收获是。

学生自学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计时标准>>,你有哪些收获?你的收获是。

(3)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3 、停表的使用(二)、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 你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最多。

江苏省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二章

江苏省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二章

江苏省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二章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3.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4.运用光的反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光的反射规律;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的规律;2.运用光的反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投影仪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等。

五、教学过程5.1 概念讲解1.提出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能够出现镜像的物体?2.引入新概念:光的反射现象。

3.讲解光的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进一步讲解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三者的关系。

5.2 实验探究1.在黑板上绘制各种反射现象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利用直尺和反射镜,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并测量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的夹角,验证光的反射规律。

5.3 平面镜成像1.提出问题:镜面反射和光的反射有什么不同?2.引入新概念:平面镜成像。

3.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线从物体上的各点到达镜面后按照一定规律反射,形成在镜面后的像。

4.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际物体和成像的关系、成像的位置和性质。

5.4 运用光的反射规律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如何计算物体与镜面之间的距离等?2.引入新概念:光线的反射规律的运用。

3.解答问题:应用光的反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如计算物体与镜面之间的距离、计算成像的位置等。

六、课堂练习1.针对所学内容进行选择题和计算题的讲评,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如彩虹的形成、照妖镜的原理等。

八、课堂总结1.简要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九、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2.思考:光的反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十、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概念讲解、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下册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授课人:授课时间:202【知识梳理】(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杠杆不一定是一根直棒,它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形状.2、杠杆的五要素是:、、、、。

动力臂:从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也就是几何学中的点到线的距离,.而决不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臂:从______到_________的距离叫做阻力臂.3、杠杆的平衡条件:⑴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状态。

⑵实验前应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⑶杠杆的平衡条件:。

用公式可写成:。

4、杠杆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滑轮:1、定滑轮:①特点:。

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和G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

2、动滑轮:①特点:。

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是G移动的距离h的。

3、滑轮组:①特点:即可以,又可以改变。

②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就是物重的。

(三)机械效率(η)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者关系:2、和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3、计算公式是:。

注意:任何机械的效率都 1。

4、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有:机械自重及。

5、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公式是:;斜面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四)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例题1】例4 如图所示是用道钉撬撬起道钉的示意图,请画出作用在道钉撬上动力F1的力臂.练习1:如图1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一、提问回顾二、师生互动、巩固新知F 图1F图3 图4【例题2】如图3所示,一根轻质木杆,A 端细线下所挂50N 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当在B 点加竖直向下的力F=30N 作用时,木杆恰能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细线竖直。

已知OA=15cm ,OB=5cm ,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 A. 80N B. 60NC. 40ND. 20N练习2:如图1所示,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顶端的A 点处,且要求动力最小,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和它的力臂.图1【例题3】如右图所示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 的相同重物,在A 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练习3:(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图3所示,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 甲<F 乙<F 丙B.F 甲>F 乙>F 丙C.F 甲>F 乙=F 丙D.F 甲=F 乙>F 丙练习4: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在绳的端点A 的作用力N ,重物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多大?将重物移动的距离为米,绳端A 移动的距离为多少?不计滑轮本身的质量以及轴与轮间的摩擦?【例题4】杭州市政府投巨资于民生工程,对背街小巷实施景观改图3 A造。

【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 第3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 第3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第3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学目标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能区分错误和误差,知道怎样减小误差.教学重点个人感悟长度的测量,区分错误和误差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自主学习】1、想想议议中帽子的AB长还是CD长?哪个圆的面积大?2、什么是国际单位(国际单位制)?3、长度的测量工具:、你见过哪一些:、、等。

4、长度的国际单位:,用符号:表示,常用单位:、、、。

5、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6、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用符号:表示,常用单位:、、。

7、什么是误差?怎样减小误差?【合作交流】1、我存在的问题:1、2、3、4、5、6、72、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1、2、3、4、5、6、7【学堂检测】1、运动会上王老师为小红记录的百米赛跑成绩是15s,由于指针没有回零,继续记录小明同学的成绩是27s,那么小明同学的真实成绩是______s,小明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2、一张纸的厚度是:70µm=______mm=______cm=_______m。

3、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 1.65____,课桌的长度是60.0 ______,课本的长度是255.0______;地球的半径是6.4×103______.4、某同学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是6.4 mm,已知课本共200页(100张),那么,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mm.5、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工件的长度,将其一端与10 cm处的刻度线对准,另一端恰好与24 cm的刻度线对齐,此工件的长度应记为()A.14 cmB.14.00 cmC.0.14 mD.0.140 m【合作交流】、我存在的问题:1、2、3、4、52、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1、2、3、4、5我会成功【拓展提高】1.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2.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实验中误差不可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D.采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3.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的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4.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A. 一样大B. 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C. 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D. 无法判定5.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6.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我还想知道。

初三物理备课教案

初三物理备课教案

初三物理备课教案教案标题:初三物理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力和压力的概念,包括力的定义、力的性质、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力的概念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性质、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

2.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板书等。

2.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书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应保持安静整洁,实验器材摆放整齐,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力和压力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课件和板书,讲解力和压力的概念、性质和分类,并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应用。

5. 拓展应用: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力和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案例分析。

6. 小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对力和压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电子备课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电子备课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1 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三种状态,认识常见温度计及温度计的用法知道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常用单位及国际单位制单位。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造“雨”和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两个实验操作,从实验过程中,感知水的三态变化及体温计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具:演示实验:加热器水壶钢勺水杯冰学生实验:四人一组每组配备人造雨实验仪器和体温计【重点、难点】重点:温度计的使用难点:体温计的原理【教学过程】目标导入: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生灵,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水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现在我们就研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知识点1:水的三种状态【思考】自然界中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和。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说明】一般说来,任何一种物质,在温度、压强等发生变化时,都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有时同一种物质在某种温度和压强下,有几种不同的状态同时存在,例如水处在密闭的容器中,下部是水而上面是水蒸气。

【思考】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循环的?【点拨】太阳照射使地面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

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

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知识点2:温度【思考】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

【比较】【易淆点】熔化和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而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如盐溶于水变成盐水。

【明确】不同的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人们根据在生产、生活中的需要选用不同的熔点的材料。

如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不易熔化;锡的熔点低,人们常用电烙铁熔化锡来焊接金属。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全套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全套教案

《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材分析: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1.本课时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2.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为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应用所归纳简得出的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就是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备课成员: 李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和要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批注:教学步骤:一、分子热运动内容: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很难被拉伸。

2)、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的斥力使得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3)、分子之间同时具有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批注:第二节 内能教学目标和要求:内能、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步骤:1。

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 热传递: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高温物体把能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时
4.


及时巩固总结


课后反思
新课讲了几天后再讲评练习册,从人的接受知识能力角度来讲是比较合理的,学生比起刚接触的时候要清醒得多。
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集体备课通案主备人:吕芳琪
九年级物理科课题(学习内容):习题讲解《高分突破14.2》(12)周(3)课时审核人:许庆辉
学习目标(任务)
习题讲解巩固所学内容
学习重、难点
1、电阻的大小因Βιβλιοθήκη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主要设想、措施
(学法、教法)
中考涉及较多,考察的知识点较重要的习题
课时安排及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