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课件--麻疹
合集下载
儿科学麻疹课件
多可达到终身免疫。
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
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
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
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
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
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
失去活力。
3
【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
源。
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
吸道大量繁殖,含有病
毒的分泌物经过患者的
呼吸、咳嗽、喷嚏排出
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
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
表现。此型患儿常有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高。
12
【临床表现】
(3)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而再次感染
麻疹野病毒株者。典型症状是持续高热、乏力、肌痛、头
痛或伴四肢浮肿,皮疹不典型,呈多样性,出疹顺序可从
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易发生肺炎。本型少见,
临床诊断较困难,麻疹病毒血清这检查有助诊断。
一般7~10天痊愈。
10
【临床表现】
2.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于有部分免疫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
丙种球蛋白或8个月以下有母亲被动抗体的婴儿。主要临床
特点为一过性低热,轻度眼、鼻卡他症状,全身情况良好,
可无麻疹黏膜斑,皮疹稀疏、色淡,消失快,疹退后无色
素沉着或脱屑,无并发症。常需要靠流行病学资料和麻疹
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疹间
可见正常皮肤,不伴痒感。以后部分融合成片,色加深呈
暗红。此期肺部可闻干、 性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
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
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发生,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
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的先后
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有棕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
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
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
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
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
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
失去活力。
3
【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
源。
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
吸道大量繁殖,含有病
毒的分泌物经过患者的
呼吸、咳嗽、喷嚏排出
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
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
表现。此型患儿常有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高。
12
【临床表现】
(3)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而再次感染
麻疹野病毒株者。典型症状是持续高热、乏力、肌痛、头
痛或伴四肢浮肿,皮疹不典型,呈多样性,出疹顺序可从
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易发生肺炎。本型少见,
临床诊断较困难,麻疹病毒血清这检查有助诊断。
一般7~10天痊愈。
10
【临床表现】
2.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于有部分免疫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
丙种球蛋白或8个月以下有母亲被动抗体的婴儿。主要临床
特点为一过性低热,轻度眼、鼻卡他症状,全身情况良好,
可无麻疹黏膜斑,皮疹稀疏、色淡,消失快,疹退后无色
素沉着或脱屑,无并发症。常需要靠流行病学资料和麻疹
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疹间
可见正常皮肤,不伴痒感。以后部分融合成片,色加深呈
暗红。此期肺部可闻干、 性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
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
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发生,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
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的先后
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有棕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儿科学麻疹课件
儿科学麻疹课件
麻疹
measles
概述 1.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它的特点是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 麻疹粘膜斑〔Koplik spots〕、全身斑丘疹。 3.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 大多终身免疫。年麻疹疫苗预防 5.发病率 1978 400/10万
万 下降 98%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 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大片 脱皮
高热3-5天,热退疹 出
发热1-2天出疹,出 疹时高热
发热,咽痛、流涕、结膜 炎、腹泻、全身或颈、枕 后淋巴结肿大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交融,1-3 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 水泡样皮疹
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药物疹ຫໍສະໝຸດ 原发病病症【预 防】
预防接种为主
预防
关键措施: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 以进步其免疫力。
1.控制传染源: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 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 10天,易感者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 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包括主动免疫和被 动免疫。
关于疫苗
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 注射丙种球蛋白,一般认为接触病人5日内应用足 量注射,可完全保护防止发病,5 日后或用量缺乏 ,也可到达减轻病症的效果。患儿在接触麻疹 2日 内应急接种麻疹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的发生,假 设接触 2日后接种,可能减轻病症,减少并发症。 儿童根底免疫程序规定麻疹初免年龄为 8月龄,麻 疹复种年龄调整为18一24月龄(即1岁半到2岁)。
〔二〕非典型麻疹
多见于埋伏期内承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 或<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
高热、中毒病症重、皮疹交融成紫蓝色,有黏膜 出血,称为黑麻疹。死亡率高。
麻疹
measles
概述 1.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它的特点是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 麻疹粘膜斑〔Koplik spots〕、全身斑丘疹。 3.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 大多终身免疫。年麻疹疫苗预防 5.发病率 1978 400/10万
万 下降 98%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 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大片 脱皮
高热3-5天,热退疹 出
发热1-2天出疹,出 疹时高热
发热,咽痛、流涕、结膜 炎、腹泻、全身或颈、枕 后淋巴结肿大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交融,1-3 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 水泡样皮疹
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药物疹ຫໍສະໝຸດ 原发病病症【预 防】
预防接种为主
预防
关键措施: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 以进步其免疫力。
1.控制传染源: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 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 10天,易感者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 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包括主动免疫和被 动免疫。
关于疫苗
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 注射丙种球蛋白,一般认为接触病人5日内应用足 量注射,可完全保护防止发病,5 日后或用量缺乏 ,也可到达减轻病症的效果。患儿在接触麻疹 2日 内应急接种麻疹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的发生,假 设接触 2日后接种,可能减轻病症,减少并发症。 儿童根底免疫程序规定麻疹初免年龄为 8月龄,麻 疹复种年龄调整为18一24月龄(即1岁半到2岁)。
〔二〕非典型麻疹
多见于埋伏期内承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 或<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
高热、中毒病症重、皮疹交融成紫蓝色,有黏膜 出血,称为黑麻疹。死亡率高。
儿科学课件PPT-麻疹及出疹性疾病
风疹
风疹病毒 (冬春)
全身症状轻,耳后、 枕后、颈后淋巴结肿 大并触痛
面部→躯干→四 发热后半天至一 肢,斑丘疹,疹之 天出疹 间有正常皮肤,退 疹后无色素沉着及 脱屑
幼儿 人疱疹病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 红色斑丘疹,颈及 高热3~5天,热 急疹 毒6型 可有惊厥,耳后、枕 躯干部多见,1天 退疹出
(春秋) 后淋巴结亦可肿大 出齐,次日消退
麻疹及出疹性疾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儿科 陈秋莉
• 麻疹概况
麻疹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麻疹的治疗、预防
•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麻疹概况 定义
measles rubeola
由麻疹病毒所致的重要的小儿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热、眼结膜炎、 上呼吸道粘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性 皮肤特殊性红色斑丘疹。传染性极强,易并 发肺炎,病后终身免疫。
典型麻疹 恢复期
出疹3~4天后消退 顺序同上 疹退后留有糠麸状
脱屑及棕色色素
沉着
7~10天痊愈
典型麻疹 病程经过
非典型麻疹
• 轻型 接受过被动或主动免疫
潜伏期长、前驱期短、临床症状轻 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 常无麻疹粘膜斑,皮疹稀疏、色淡, 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 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干眼症,视力障碍
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消耗↑、不恰当饮食
实验室检查
用于不典型的疑难病例, 或久无麻疹地区的首发病例的确诊
• 血象 WBC↓,Lym ↑ • 抗体 血清麻疹IgM(出疹早期~4周) • 抗原 (免疫荧光)鼻咽部脱落细胞内 • 病毒分离 感染早期 • 多核巨细胞 前驱期鼻咽分泌物
中医儿科学课件-麻疹
沒,或疹色紫暗, 並見壯熱咳劇,痰聲轆轆,呼吸氣急,甚則鼻扇胸高, 口唇青紫,這是熱毒閉肺,併發肺炎喘嗽的證候; 若伴見咽紅腫痛,嗆咳氣急,聲音嘶啞,咳如犬吠,是 為邪毒攻喉; 若神昏譫語,驚厥抽風,是熱毒內陷心肝。
二、治療原則
本病以清涼透疹為基本法則,以“麻不厭透”、“麻喜 清涼”為原則。麻疹的治療以透疹達邪,清涼解毒為要。
第 二
中
十 四 單
醫 兒
元科
麻學
疹
【概述】
一、概念
麻疹是感受麻疹時邪(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 傳染病。臨床以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眼淚汪汪,口腔兩 頰近臼齒處粘膜出現麻疹粘膜斑,周身皮膚按序泛發麻粒樣 大小的紅色斑丘疹,疹退時皮膚有糠麩樣脫屑和色素沉著斑 為特徵。
二、發病季節及年齡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但好發於冬、春二季,
順證有宣透、清解、養陰之序,一般初熱期以宣肺透疹 為主,見形期以清熱解毒,佐以透疹,收沒期以甘寒養陰清 熱為主。但注意透發防耗傷津液,清解勿過於寒涼,養陰忌 滋膩留邪。
若是已成逆證,治療以透疹、解毒、扶正為基本原則。 麻毒閉肺者,宜宣肺化痰解毒;熱毒攻喉者,宜利咽下痰解 毒;邪陷心肝者,宜平肝熄風開竅;出現心陽虛衰之險證時, 當急予溫陽扶正固脫。
治法:平肝息火,清心開竅。 方藥:羚角鉤藤加減。常用羚羊角粉(沖服)、鉤藤、桑葉、菊 花涼肝息風,茯神安神定志,竹茹、浙貝母化痰清心,鮮生地、白芍、 甘草柔肝養筋。
【其他治法】
外治療法
1.芫荽子(或新鮮莖葉)適量,加鮮蔥、米酒同煎取汁。乘熱 置於罩內薰蒸,然後擦洗全身,再覆被取汗。用於麻疹透發不暢者。
【臨床診斷】
1.易感兒,在流行季節,有麻疹接觸史。潛伏期大多6~18天。 2.疾病初熱期,發熱,噴嚏,鼻塞流涕,咳嗽,淚水汪汪,畏光羞明, 口腔兩頰粘膜近臼齒處可見麻疹粘膜斑; 發熱經過3~4天後,進入見形期,熱盛疹出,皮疹按序透發,約3~4 天出齊。典型皮疹自耳後發際及頸部開始,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後達 於手足心。 疹點透齊後身熱漸平,皮疹漸退,是為收沒期,皮膚留下糠麩樣脫屑 和色素沉著斑。 麻疹深重者,常可在病程中合併邪毒閉肺、邪毒攻喉、邪陷心肝等危 重變證。
二、治療原則
本病以清涼透疹為基本法則,以“麻不厭透”、“麻喜 清涼”為原則。麻疹的治療以透疹達邪,清涼解毒為要。
第 二
中
十 四 單
醫 兒
元科
麻學
疹
【概述】
一、概念
麻疹是感受麻疹時邪(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 傳染病。臨床以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眼淚汪汪,口腔兩 頰近臼齒處粘膜出現麻疹粘膜斑,周身皮膚按序泛發麻粒樣 大小的紅色斑丘疹,疹退時皮膚有糠麩樣脫屑和色素沉著斑 為特徵。
二、發病季節及年齡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但好發於冬、春二季,
順證有宣透、清解、養陰之序,一般初熱期以宣肺透疹 為主,見形期以清熱解毒,佐以透疹,收沒期以甘寒養陰清 熱為主。但注意透發防耗傷津液,清解勿過於寒涼,養陰忌 滋膩留邪。
若是已成逆證,治療以透疹、解毒、扶正為基本原則。 麻毒閉肺者,宜宣肺化痰解毒;熱毒攻喉者,宜利咽下痰解 毒;邪陷心肝者,宜平肝熄風開竅;出現心陽虛衰之險證時, 當急予溫陽扶正固脫。
治法:平肝息火,清心開竅。 方藥:羚角鉤藤加減。常用羚羊角粉(沖服)、鉤藤、桑葉、菊 花涼肝息風,茯神安神定志,竹茹、浙貝母化痰清心,鮮生地、白芍、 甘草柔肝養筋。
【其他治法】
外治療法
1.芫荽子(或新鮮莖葉)適量,加鮮蔥、米酒同煎取汁。乘熱 置於罩內薰蒸,然後擦洗全身,再覆被取汗。用於麻疹透發不暢者。
【臨床診斷】
1.易感兒,在流行季節,有麻疹接觸史。潛伏期大多6~18天。 2.疾病初熱期,發熱,噴嚏,鼻塞流涕,咳嗽,淚水汪汪,畏光羞明, 口腔兩頰粘膜近臼齒處可見麻疹粘膜斑; 發熱經過3~4天後,進入見形期,熱盛疹出,皮疹按序透發,約3~4 天出齊。典型皮疹自耳後發際及頸部開始,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後達 於手足心。 疹點透齊後身熱漸平,皮疹漸退,是為收沒期,皮膚留下糠麩樣脫屑 和色素沉著斑。 麻疹深重者,常可在病程中合併邪毒閉肺、邪毒攻喉、邪陷心肝等危 重變證。
麻疹ppt课件
退热药物
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用于缓解患者发 热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遵医嘱,注意药 物副作用及禁忌症。
2024/1/27
17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并发症预防
加强患者护理,保持室内 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继发感染。
2024/1/27
并发症处理
如出现并发症,如肺炎、 喉炎等,需及时就医,进 行相应治疗。
对麻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如发热 、咳嗽等。
加强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患者皮肤、 口腔、眼部的清洁,提供营养支持。
2024/1/27
16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物
如阿昔洛韦等,可用于治疗麻疹病毒, 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止咳药物
如右美沙芬等,可用于缓解患者咳嗽症 状。
麻疹ppt课件
2024/1/27
1
目录
2024/1/27
• 麻疹概述 • 麻疹病毒与免疫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并发症类型及处理 • 预防策略与措施
2
2024/1/27
01
麻疹概述
3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 、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为临床特征,常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8
免疫机制及抗体作用
人体感染麻疹病毒后,免疫系统 会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清除病毒。
IgM抗体在感染初期出现,可作 为早期诊断的依据;IgG抗体则 在恢复期出现,具有长期免疫保
护作用。
细胞免疫在麻疹病毒的清除中也 发挥重要作用,T细胞通过识别 病毒感染的细胞并促使其凋亡来
儿科麻疹 ppt课件
5
2、前驱期(疹前期):发热到出疹3-4天,主要表现: ① 发热 ② 上呼吸道症状(卡他症状):咳嗽、喷嚏、流涕、
咽部充血。 ③ 结膜炎症状:眼结合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
浮肿。
④ 科氏斑:起病2-3天,双侧第二磨牙相对应 的颊粘膜处,可见约0.5-1mm白色小点, 周围有红晕,即麻疹粘膜斑,为麻疹前驱期 的特异性体征,有诊断价值。1~2天斑点迅 速增多,可波及整个颊粘膜,于出诊后1~2 天迅速消失。
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 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 传染源:麻疹患者为主要的传染源,无症状病
毒携带者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性较低。发病前2 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鼻、口、咽和气 管等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 期不带病毒。
❖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说话、咳嗽、打喷
麻疹
编辑版ppt
1
麻疹疾病简介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流涕、眼 结膜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出现 斑丘疹为主要特征。
多见于6个月到5岁小儿,传播方式主要为 空气飞沫传播。
编辑版ppt
2
一、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在外界生活的 能力不强,对阳光及一般消毒剂很敏感,紫外 线很快可将病毒灭活,随飞沫排出体外后室内 可存活34h,但在空气流动或阳光下半小时失 去活力。耐寒、耐干燥,于0℃可存活一个月, -70℃可保存数月至数年。
编辑版ppt
8
麻疹皮疹在耳后的分布
(出疹编第辑版一ppt 天)
9
麻疹面容 编辑版ppt
10
麻疹红色斑丘疹
(麻疹第编辑二版pp天t )
11
编辑版ppt
麻疹皮疹出现 在手掌、脚掌 (出疹第三天)
中医儿科学麻疹课件
谢谢!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下痰汤加减。常用玄参、射干、甘草、桔梗、牛蒡子 清宣肺气而利咽喉,金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葶苈子泻痰行水、清 利咽喉,全瓜蒌、浙贝母化痰散结,马兜铃清肺降气,荆芥疏邪透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邪陷心肝证
邪毒较重,正不胜邪,麻毒不能顺利外透,引起逆证、险证 而危及生命。
本病患病后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
【病因病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主要病因 麻疹的病因为外感麻毒时邪。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二经。
本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有顺证与逆证的不同。 顺证指人体正气强盛,正邪交争,正气可以抗邪外出, 疾病向愈。 逆证指正不敌邪,邪毒深重,发生变证。
治法:清凉解毒,透疹达邪。
方药:清解透标汤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清 凉解毒;西河柳、葛根、蝉蜕、牛蒡子发表透疹;升麻清胃解毒透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阴津耗伤(收没期)
证候:疹点出齐后,发热渐退,咳嗽渐减,声音稍哑,疹点依次 渐回,皮肤呈糠麸状脱屑,并有色素沉着,胃纳增加,精神好转,舌 质红少津,苔薄净,脉细软或细数。
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滋 养肺胃津液为主,扁豆、甘草清养胃气,桑叶清透余热。
逆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安,咳嗽气促,鼻翼煽动, 喉间痰鸣,口唇发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皮疹稠密,疹点紫暗, 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下痰汤加减。常用玄参、射干、甘草、桔梗、牛蒡子 清宣肺气而利咽喉,金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葶苈子泻痰行水、清 利咽喉,全瓜蒌、浙贝母化痰散结,马兜铃清肺降气,荆芥疏邪透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邪陷心肝证
邪毒较重,正不胜邪,麻毒不能顺利外透,引起逆证、险证 而危及生命。
本病患病后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
【病因病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主要病因 麻疹的病因为外感麻毒时邪。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二经。
本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有顺证与逆证的不同。 顺证指人体正气强盛,正邪交争,正气可以抗邪外出, 疾病向愈。 逆证指正不敌邪,邪毒深重,发生变证。
治法:清凉解毒,透疹达邪。
方药:清解透标汤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清 凉解毒;西河柳、葛根、蝉蜕、牛蒡子发表透疹;升麻清胃解毒透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阴津耗伤(收没期)
证候:疹点出齐后,发热渐退,咳嗽渐减,声音稍哑,疹点依次 渐回,皮肤呈糠麸状脱屑,并有色素沉着,胃纳增加,精神好转,舌 质红少津,苔薄净,脉细软或细数。
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滋 养肺胃津液为主,扁豆、甘草清养胃气,桑叶清透余热。
逆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安,咳嗽气促,鼻翼煽动, 喉间痰鸣,口唇发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皮疹稠密,疹点紫暗, 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数有力。
麻疹讲课PPT课件
麻疹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监测麻疹病毒的传播情况,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防控措施 评估麻疹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效果,提高疫苗接种率 了解麻疹病毒的变异情况,为疫苗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少麻疹的传播
麻疹监测的方法和手段
病例监测: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报告、调查和诊断 免疫接种: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麻疹发病率 实验室监测: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麻疹病毒 流行病学监测:对易感人群进行调查,评估麻疹的传播风险
医疗救治:加 强医疗救治, 提高麻疹患者
的治愈率
国际麻疹防治 现状和展望
国际麻疹防治进展情况
全球麻疹疫苗 接种率:逐年 上升,但仍有
待提高
发达国家麻疹 防治情况:疫 苗接种率较高, 防治效果显著
发展中国家麻 疹防治情况: 疫苗接种率较 低,防治工作
仍需加强
新技术应用: 基因编辑、人 工智能等技术 在麻疹防治中 逐步应用,为 未来防治工作 提供新的思路
麻疹的预防和 治疗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可以产生免疫力,对个人和整个社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及时接种疫苗可以避免麻疹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和心脏疾病。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的关键措施之一。
预防接种的时机和程序
强化接种:4-6岁或入学时 进行强化接种
支持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保持口腔、眼部清洁, 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
免疫治疗:使用麻疹疫苗治 疗,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
再次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麻疹的康复期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感染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