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区别是什么 详解它们的区分方法

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区别是什么 详解它们的区分方法

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区别是什么详解它们的区分方法大家都知道CPU缓存很重要,但对于缓存的具体细分却知之甚少,本文只要是关于CPU缓存的介绍,并着重描述了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区别方法。

CPU缓存CPU缓存(Cache Memory)是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的多但是交换速度却比内存要快得多。高速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为CPU运算速度要比内存读写速度快很多,这样会使CPU花费很长时间等待数据到来或把数据写入内存。在缓存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先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

CPU缓存的容量比内存小的多但是交换速度却比内存要快得多。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为CPU运算速度要比内存读写速度快很多,这样会使CPU花费很长时间等待数据到来或把数据写入内存。

缓存大小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 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按照数据读取顺序和与CPU结合的紧密程度,CPU缓存可以分为一级缓存,二级缓存,部分高端CPU还具有三级缓存,每一级缓存中所储存的全部数据都是下一级缓存的一部分,这三种缓存的技术难度和制造成本是相对递减的,所以其容量也是相对递增的。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一级缓存中查找,如果没有找到再从二级缓存中查找,如果还是没有就从三级缓存或内存中查找。一般来说,每级缓存的命中率大概都在80%左右,也就是说全部数据量的80%都可以在一级缓存中找到,只剩下20%的总数据量才需要从二级缓存、三级缓存或内存中读取,由此可见一级缓存是整个CPU缓存架构中最为重要的

企业危废暂存、处理、处置常见问题与对策!

企业危废暂存、处理、处置常见问题与对策! 一、危险废物是什么,其有什么特别之处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新版)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废物特性的废物。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污染性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或者是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都属于危险废物。具体参见08版危废目录与16版危废目录对比。 二、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修正);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新版);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2007);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13);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2005); 三、常见问题 1) 危险废物贮存是否规范,不得露天堆放; 2) 危险废物贮存地及包装是否有标识,需要有清楚、正确的标识; 3) 危险废物自建处理装置设施运转是否正常; 4) 部分企业没有危险废物清晰、详细的台账; 5) 是否对危险废物进行有效分类; 6) 是否按时完成危险废物动态管理相关信息的申报和执行联单制度。 四、环保检查啥 检查危废暂存、处理、处置场所是否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是否符合相关选址要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等。 检查排污者是否向江河、胡博、运河、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倾倒废弃物的地点倾倒固体废物。对于危险废物的贮存、处理处置检查危废暂存场所是否设置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设施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等危险废物,应设置专用堆放场地,并必须有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防治措施。 固体废物转移: 1)检查固体废物转移的情况

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区别是什么 详解它们的区分方法

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区别是什么详解它们的区分方法大家都知道CPU缓存很重要,但对于缓存的具体细分却知之甚少,本文只要是关于CPU缓存的介绍,并着重描述了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区别方法。 CPU缓存CPU缓存(Cache Memory)是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的多但是交换速度却比内存要快得多。高速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为CPU运算速度要比内存读写速度快很多,这样会使CPU花费很长时间等待数据到来或把数据写入内存。在缓存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先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 CPU缓存的容量比内存小的多但是交换速度却比内存要快得多。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为CPU运算速度要比内存读写速度快很多,这样会使CPU花费很长时间等待数据到来或把数据写入内存。 缓存大小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 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按照数据读取顺序和与CPU结合的紧密程度,CPU缓存可以分为一级缓存,二级缓存,部分高端CPU还具有三级缓存,每一级缓存中所储存的全部数据都是下一级缓存的一部分,这三种缓存的技术难度和制造成本是相对递减的,所以其容量也是相对递增的。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一级缓存中查找,如果没有找到再从二级缓存中查找,如果还是没有就从三级缓存或内存中查找。一般来说,每级缓存的命中率大概都在80%左右,也就是说全部数据量的80%都可以在一级缓存中找到,只剩下20%的总数据量才需要从二级缓存、三级缓存或内存中读取,由此可见一级缓存是整个CPU缓存架构中最为重要的

分层存储与缓存加速

1 分层存储 分层存储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而是已经在计算机存储领域应用多年。 其与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相伴相生。在冯-诺依曼提出计算机的模型“存储程序” 时就已经包含了分层存储的概念。“存储程序”原理,是将根据特定问题编写的 程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然后按存储器中的存储程序的首地址执行程序的第 一条指令,以后就按照该程序的规定顺序执行其他指令,直至程序结束执行。在 这里的外存储器与内存储器,就是一个分层存储的最初模型。 分层存储(Tiered Storage),也称为层级存储管理(Hierarchical Storage Management),广义上讲,就是将数据存储在不同层级的介质中,并在不同的介 质之间进行自动或者手动的数据迁移,复制等操作。同时,分层存储也是信息生 命周期管理的一个具体应用和实现。 而实际上,将相同成本及效率的存储介质放在不同层级之间进行数据迁移复制在 实用性及成本上并不是有效的数据存储方式。因此,在不同的层级之间使用有差 别的存储介质,以期在相同成本下,既满足性能的需要又满足容量的需要。这种 存储介质上的差别主要是在存取速度上及容量上。存取速度快的介质通常都是存 储单位成本(每单位存储容量成本,如1元/GB)高,而且容量相对来讲比较低。 相应的,存取速度慢的介质通常是为了满足容量与成本方面的要求,既在相同的 成本下可以得到更大的容量。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分层存储其实是一种在高速 小容量层级的介质层与低速大容量层级的介质层之间进行一种自动或者手动数 据迁移、复制、管理等操作的一种存储技术及方案。 一般来说,分层存储中,我们将存取速度最快的那一层的介质层称为第1层(Tier 1,依次为第2层,第3层等等。 理论上说,层级的划分可以有很多层,但是在实践中,最多的层级在4层左右。 过多的层级会增加数据及介质管理的难道及可用性。因此在层级的设置上有一个 拐点,即层级达到一个特定的层数时,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而使得可用性、可靠 性都会相应下降。通常层级的设定在2-4层之间。如下图所示:

Hibernate3.6(开发必看)

1.Java对象持久化概述 1.1.应用程序的分层体系结构 1.1.1.基于B/S的典型三层架构 说明: 1,展现层:提供与用户交互的界面。 2,业务逻辑层:实现各种业务逻辑。 3,数据访问层:负责存放和管理应用程序的持久化业务数据。 1.1. 2.数据访问层与Hibernate在Java应用程序中的 角色 数据访问层(持久化层)封装了数据访问的细节,为业务逻辑层提供了面向对象的API。完善的持久化层应该达到的目标: 1,代码重用性高,可完成所有的数据访问操作。 2,如果需要的话,能够支持多种数据库平台。 3,具有相对独立性,当持久化层变化时,不会影响上层实现。 在数据访问层(持久化层)中可以使用Hibernate框架以实现要求,如下图所示:

1.2.软件模型 1.2.1.各种模型的说明 概念模型: 模拟问题域中的真实实体。描述每个实体的概念和属性及实体间关系。不描述实体行为。实体间的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关系数据模型: 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于描述这些关系数据的静态结构。有以下内容组成:1,若干表 2,表的所有索引 3,视图 4,触发器 5,表与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

域模型: 在软件的分析阶段创建概念模型,在软件设计阶段创建域模型。 组成部分: 1,具有状态和行为的域对象。 2,域对象之间的关联。 域对象(domain object): 构成域模型的基本元素就是域对象。对真实世界的实体的软件抽象,也叫做业务对象(Business Object,BO)。域对象可代表业务领域中的人、地点、事物或概念。 域对象分为以下几种: 1,实体域对象:通常是指业务领域中的名词。(plain old java object,简单Java 对象)。 2,过程域对象:应用中的业务逻辑或流程。依赖于实体域对象,业务领域中的动词。如发出订单、登陆等。 3,事件域对象:应用中的一些事件(警告、异常)。 1.2.2.域对象间的关系 关联: 类间的引用关系。以属性定义的方式表现。

串口通信中接收数据时延迟处理与缓存处理的解决方案(C#)

串口通信中接收数据时延迟处理与缓存处理的解决方案(C#) 利用串口进行通信,当发送方(A)将数据写入串口后,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数据传送给接收方(B),B通过调用串口读方法comm.read(参数)即可将数据读出。原理十分简单,但最近在利用串口处理SM-42无线传输时,数据总是一段一段的传到B,并不能在 comm_DataReceived方法中单纯使用read方法将数据接收完全。我知道用缓存机制,但由于经验少(正在实习),到网上找了找大牛们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处理。 方法一:comm_DataReceived(Comm控件的数据接收方法,当有数据来临时会触发)会创建一个线程(悲哀,因为之前不知道它另辟线程,所以自己编写了一个线程处理函数),因此当串口在等待数据时,不影响主窗体或主线程的操作。所以当数据到来时,可以通过Thread.Sleep(100)让接收函数休息100毫秒,这100毫秒做什么用呢?就是让所有的数据都到达B时再读取,这样就逃避了分批到达的问题。很明显,这是在糊弄。因为万一100毫秒都不够呢?所以,方法二更合适。 代码 1private void comm_DataReceiv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2{ 3 Thread.Sleep(100); //等待100毫秒 4int nReviceBytesNum =comm.BytesToRead; ///收到的字节数。 5byte[] ReadBuf = new byte[nReviceBytesNum]; ///定义接收字节数组 6 comm.Read(ReadBuf, 0, nReviceBytesNum); ///接收数据 7}

处理器对比

先说AMD吧 AMD分为闪龙,速龙,羿龙三大系列 闪龙面向低端入门级,以前的闪龙是单核的,现在基本都是双核的, 速龙面向中低端用户,现在的是速龙2代,支持DDR3内存,45NM制程是它最大的特点,在性能和功耗方面较1代都有很大的提升,主要分为速龙双核,三核,四核产品,这个系列的多为游戏玩家,产品的性价比很高,所以在AMD的用户里面使用率也是最高的系列, 羿龙面向中高端用户,主要分为双核,三核,四核,以及新出的六核产品,与速龙不同的是,多了L3缓存,速龙系列是不带L3缓存的,对于专业应用的用户,L3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比如3D绘图,渲染,但是游戏的话就对L3没有很敏感,不是资金很充裕的玩家也没有必要使用这个系列, 英特尔方面 分为赛扬,奔腾,酷睿,酷睿i系列 赛扬当然面向最低端的,现在的都是双核产品 奔腾的以E5200开始到E6500都是奔腾系列的产品,面向入门级玩家 酷睿双核从E7200起到E8500,酷睿四核从Q8200到Q9850至强,面向中高端用户, 酷睿i是新出的产品,隶属酷睿系列,但是架构与之前的酷睿又明显的不同,是优化了很多的,性能也随之提高不少,i系列有i3,i5,i7 i3面向中断,集成显卡与CPU内,性能没有多大的亮点,性能高于E7000系列,i5面向中高端,性能较为强劲,i7面向高端,性能在所有AMD四核产品之上,性能出众, AMD(所有AM2 AM2+ AM3全是940针脚) AM2接口 闪龙系列如闪龙3200+ 闪龙LE系列如闪龙LE1150 双核闪龙系列如双核闪龙2100 双核速龙系列(K8) 如双核速龙5400+ 双核速龙BE系列如双核速龙BE2350

缓存机制

3.1、缓存策略 3.1.1、一级缓存 之前每一个数据库操作都是一个Session,那么对于Session来说本身是存在着缓存,可以保留之前的查询结果。 但是对于Session的缓存只针对于一个Session有效,那么如果现在想针对于多个Session 有作用,则必须在SessionFactory上配置缓存,那么这样的缓存称为二级缓存。 在Hiernate按ID查询有两个方法:load、get 那么下面使用以上的查询方法,查询两次 程序虽然调用了两次load方法,但是只发出了一条的查询命令,证明,第一次的查询结果被保存下来了,那么这就是一级缓存。

与之前的相比,查询了两次操作,所以此时,证明一级缓存只是针对于一个Session起作用的。但是一级缓存是无法关闭的,始终会存在。

从运行结果可以发现,如果之前先进行了保存操作,那么之后再查询的话也不会重新发出查询语句。证明实体被缓存下来。 问题: 如果现在要求使用程序插入100000万条记录?该怎么办? 如果使用Hibernate处理的话,则可能会出现内存的溢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绝对不建议使用Hibernate完成的,就使用最基本的JDBC操作完成即可。 如果非要使用Hibernate做,则必须使用到Session中关于缓存的一些操作方法:·清空Session中的所有缓存:clear() ·清空Session中一个指定的实体:evict(Object obj) 例如:下面验证clear()方法 因为程序中,将所有的缓存清空了,所以之后再查询相同实体的时候,在Session中已

以上因为只清空了一个实体,所以只发出了三个查询语句。 那么就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完成100W条记录的插入 思路:按照每十条清空缓存的操作,并将缓存中的内容强制性的写到数据库之中 3.1.2、二级缓存(重点) 在Hibernate本身中支持了多种的二级缓存组件。本次使用EHcache。如果要想使用ehcache话,则首先必须进行配置,配置ehcache的缓存文件。 ehcache.xml:

Intel与AMD二级缓存的差别

Intel与AMD二级缓存的差别!为什么Intel CPU的二级缓存总是比AMD的大?为什么Intel CPU的二级缓存总是比AMD的大上不少? Intel处理器的二级缓存是一本书,一级缓存可以说是一个目录,我需要看书的内容的时候需要先看目录。而AMD处理器的缓存则是一大一小两个仓库,一级缓存是小仓库,但离我们比较近,二级缓存是一个大仓库,离我们稍微远点,当存放货物的时候不管什么都先放到小仓库,小仓库放不下了就往大仓库里扔。比如Intel的处理器的二级缓存要存储:I love Intel这句话,那么这句话的所有单词可能都存储在二级缓存中,而一级缓存可能只会存储一些符号例如每个单词的开头代码:I、L、I,当系统需要读取这段话时先从一级缓存中找到这三个字母,然后再从二级缓存里调取整句话。 AMD的处理器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是直接存储和读取数据,比如AMD三个字母,可以直接写在一级缓存上,如果一级缓存只够存储AM,而不够存储D,那么D 这个字母就存储在二级缓存中。这也是目前AMD处理器一级缓存较大,二级缓存较小,但性能并不弱的一个原因。 缓存:CPU寻找数据的“快捷方式”.简单的说,缓存是数据由内存通往CPU的桥梁。它的速度比内存快得多,但是容量也比内存小的多。同时缓存依据读取速度和容量进一步分为一级和二级。在CPU需要数据的时候,遵循一级缓存→二级缓存→内存的顺序,从而尽量提高读取速度。这样“缓存+内存”的系统就同时兼具了速度和容量的优点。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假设CPU是一名“老师”,她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尽快在一幢“教学楼”(内存)中找到众多“学生”(数据)中的一个。当她可能要找的“学生”(数据)都提前被安排进一间“教室”(一级缓存)中的时候,CPU“老师”找起来自然就快多了。如果很不幸“教室”(一级缓存)中找不到那名“学生”(数据),她会再去“小礼堂”(二级缓存)中找找看,都找不到的话,最后再去硕大的“教学楼”(内存)中慢慢搜索。 AMD和Intel:巨大差异皆因设计不同 提到二级缓存容量的差距,还得从两大CPU巨头对一级缓存的理解说起。对,没看错,就是平常曝光率远逊于二级缓存的“一级缓存”!它才是造成上面提到巨大差异的“罪魁祸首”。 现今的CPU中,Intel对一级缓存的理解是“数据代码指令追踪缓存”,即是说一级缓存中存储的其实只是二级缓存中数据和指令的地址,而不是这些数据和指令的复制。我们还用上面的比喻形象说明一下,Intel老师在“教室”(一级缓存)中并不会看到任何一名学生,而只有一张写着“学生名字”和“所在座位号”的座次表(数据地址)。Intel老师会在拿了座次表之后,去那间“小礼堂”(二级缓存)中按照“座位号”寻找那名“学生”(数据)。在这样的架构下,Intel老师自然需要更大的“礼堂”来按顺序坐下更多地学生。也就是说,二级缓存的容量相当程度上影响了Intel CPU的性能。 相比之下,AMD对一级缓存的定位是“实数据读写缓存”,即二级缓存中的一部分数据都要在一定的规则下搬到一级缓存中。对于前面的比方,AMD老师在

CPU的三个主要参数,主频.总线频率.缓存容量。

要弄明白这些参数的意思,首先要明白MHz(兆赫)是什么东西,MHz(兆赫)是Hz(赫兹)的一个衍生当量级,Hz相应的衍生单位有: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THz(太赫)、PHz(拍赫) 、EHz(艾赫)。Hz在电子技术中,是指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时间是s(秒)),一秒钟一个周期就是1Hz ,一秒钟1000个周期就是1000Hz。(赫兹频率计算单位为:1 千赫kHz 10^3 Hz =1 000 Hz .1 兆赫MHz 10^6 =Hz 1 000 000 Hz .1 吉赫GHz 10^9 Hz =1 000 000 000 Hz。衍生单位以千进位1000kHz(千赫)=1MHz(兆赫)、1000MHz=1GHz(吉赫))。CPU一般运行在MHz(兆赫)、GHz(吉赫)段,人们偏好用MHz(兆赫)表示。一个cpu 主频如果是1800MHz,也可以叫1.8GHz(吉赫),则表示脉冲信号一秒钟内在这个cpu运行了18亿个周期(一个周期cpu可以完成1次二进制运算)。 以酷睿2双核E8400为例: 主频:3000MHz. 总线频率:1333MHz. 二级缓存容量:6144KB. cpu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代表一秒钟内脉冲信号运行了X个周期,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至关重要,如:CPU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同一条运算指令,运行在1000MHz主频时,比运行在2000MHz主频时速度慢一倍,因为2000MHz的时钟周期比100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同等条件下主频越高运行的速度越快。 但不能精确代表实际的计算速度,因为一颗cpu需要许多技术支持才能有优秀的表现。如:酷睿i3处理器比同频酷睿E快10%以上,AMD闪龙2800+主频1600MHz速度性能却与Intel 的2800MHzCPU相当。CPU的主频代表速度不等同CPU实际的运算能力。 酷睿2双核E8400,主频:3000MHz,就是说一秒钟内脉冲信号可以在E8400中运行30亿个周期。也意味着E8400每秒钟能够完成30亿次二进制运算。 总线频率(FSB):CPU标注的总线频率是指CPU连接到北桥芯片总线的最高频率,CPU 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也是CPU与外界交换数据的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整机性能影响很大。最大带宽决定着数据传输速度,而数据带宽的计算公式=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酷睿2双核E8400,总线频率:1333MHz,(1333x64÷8=10664MB/s),酷睿2双核E4300,总线频率:800(800x64÷8=6400MB/s),计算得知E8400比E4300,数据传输能力强了1.6倍,所以总线频率高的cpu比总线频率低的cpu其数据传输优势不言而喻。高档的cpu一定配有高的总线频率。 酷睿2双核E8400,总线频率:1333MHz,就是说它可以用每秒10664MB带宽传输数据。缓存容量:1L(一级缓存)、L2(二级缓存)、L3(三级缓存)是处理器内部的缓冲存储器,工作在cpu与内存之间,能够大幅度提升CPU的处理速度,缓存大小直接影响CPU性能。缓存作用与内存相仿一同为处理器提供数据,但cpu从缓存上读取数据的速度是内存无法相比拟的。1L与CPU同速运行,L2比一级缓存速度稍慢,但是容量大,三级缓存相对二级缓存速度更慢一些,容量也更大,1L、L2、L3通称为高速缓存。CPU在运行时读取数据的顺序是1L、L2、L3再内存和虚拟内存。只有在缓存中查找不到数据时cpu才会从内存中查找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同时调入缓存中,现在大多数CPU缓存读取率可达90%左右,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可在缓存中找到,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中,只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一级缓存制造成本很高生产难度很大,所有cpu一级缓存容量很难扩大。随着CPU制造工艺的发展,二级缓存容量在逐年提升,二级缓存上的差异,往往是同一核心CPU高低端的分水岭。只有高档cpu才具高的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 酷睿2双核E8400,二级缓存容量:6144KB,就是说cpu在缓存中一次可以调用一个6144KB

Mybatis的二级缓存配置

一个项目中肯定会存在很多共用的查询数据,对于这一部分的数据,没必要每一个用户访问时都去查询数据库,因此配置二级缓存将是非常必要的。 Mybatis的二级缓存配置相当容易,要开启二级缓存,只需要在你的Mapper 映射文件中添加一行: 它将采用默认的行为进行缓存: ●映射文件中所有的select语句将被缓存 ●映射文件中所有的insert、update和delete语句将刷新缓存 ●缓存将使用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策略算法来回 收 ●刷新间隔(no Flush Interval,没有刷新间隔),缓存不会以任何时间顺 序来刷新 ●缓存会存储列表集合和对象(无论查询方法返回什么)的1024个引用 ●缓存会被视为read/write(可读/可写)的缓存,意味着对象检索不是共 享的,而且可以安全的被调用者修改,而不干扰其他调用者或者线程所 做的潜在修改 所有这些属性都可以通过缓存元素的属性来修改,比如: 这个更高级的配置创建了一个FIFO缓存,并每隔3个小时刷新缓存,储存结果对象或列表的512个引用,而且返回的对象被认为是只读的,因此在不同线程

中的调用者之间修改他们会导致冲突。 可用的收回策略有: ●【默认】LRU——最近最少使用的:移除最长时间不被使用的对象 ●FIFO——先进先出的:按对象进入缓存的顺序来移除他们 ●SOFT——软引用: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的对象 ●WEAK——弱引用:更积极地移除基于垃圾收集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的 对象。 flushInterval(刷新间隔)可以被设置为任意的正整数(60*60*1000这种形式是不允许的),而且它们代表一个合理的毫秒形式的时间段。默认情况是不设置,也就是没有刷新间隔,缓存仅仅调用语句时刷新。 size(引用数目)可以被设置为任意正整数,要记住你缓存的对象数目和你运行环境的可用内存资源数目。默认值是1024. readOnly(只读)属性可以被设置为true或false。只读的缓存会给所有调用者返回缓存对象的相同实例,因此这些对象不能被修改,这提供了很重要的性能优势。可读写的缓存会返回缓存对象的拷贝(通过发序列化)。这会慢一些,但是安全,因此默认是false。 配置完表示该mapper映射文件中,所有的select语句都将被缓存,所有的insert、update和delete语句都将刷新缓存。但是实际中,我们并是希望这样,有些select不想被缓存时,可以添加select的属性useCache=“false”;有些insert、update和delete不想让他刷新缓存时,添加属性 flushCache=”false ”。

JAVA复试问题答案

(一) JAVA复试的问题整理 1 Hibernate 的优化流程是如何实现的,流程是怎么样? 1.尽量使用many-to-one,避免使用单向one-to-many 2.灵活使用单向one-to-many 3.不用一对一,使用多对一代替一对一 4.配置对象缓存,不使用集合缓存 5.一对多使用Bag 多对一使用Set 6.继承使用显示多态 HQL:from object polymorphism="exlicit" 避免查处所有对象 7.消除大表,使用二级缓存 2 Struts1与Struts2的区别? 在Action 实现类方面的对比:Struts 1 要求Action 类继承一个抽象基类;Struts 1 的一个具体问题是使用抽象类编程而不是接口。Struts 2 Action 类可以实现一个Action 接口,也可以实现其他接口,使可选和定制的服务成为可能。Struts2 提供一ActionSupport 基类去实现常用的接口。即使 Action 接口不是必须实现的,只有一个包含execute 方法的POJO 类都可以用作 Struts 2 的Action 。 线程模式方面的对比:Struts 1 Action 是单例模式并且必须是线程安全的,因为仅有Action 的一个实例来处理所有的请求。单例策略限制了Struts 1 Action 能做的事,并且要在开发时特别小心。Action 资源必须是线程安全的或同步的;Struts 2 Action对象为每一个请求产生一个实例,因此没有线程安全问题。 Servlet 依赖方面的对比:Struts 1 Action 依赖于 Servlet API,因为Struts 1 Action 的execute 方法中有HttpServletRequest 和HttpServletResponse 方法。Struts 2 Action 不再依赖于 Servlet API,从而允许Action 脱离Web 容器运行,从而降低了测试Action 的难度。当然,如果Action 需要直接访问HttpServletRequest 和HttpServletResponse 参数,Struts 2 Action 仍然可以访问它们。但是,大部分时候,Action 都无需直接访问HttpServetRequest 和HttpServletResponse,从而给开发者更多灵活的选择。 可测性方面的对比:测试Struts 1 Action 的一个主要问题是execute 方法依赖于Servlet API,这使得Action 的测试要依赖于Web 容器。为了脱离Web 容器测试 Struts1

各类型网站-缓存解决方案

门户类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和飞速成长,门户网站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每天大量网民点击访问,网站速度和网络稳定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 1、网站运维技术复杂 2、网站影响力大,对网络灾备要求高 3、网络服务众多,传输机制复杂 4、用户众多,分布广泛,网络情况复杂,响应速度要求高 5、易遭受攻击,网站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高 某门户网站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以新闻、信息、下载内容为主,文字、图片与视频、音频结合,目前拥有30 多个频道和子网站。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网站也面临了性能和可用性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一旦IDC 内的服务器停止工作或ISP 服务中断,如何保证网站始终在线?必须通过更快的响应速度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为客户提供最及时的响应?应用服务器由于服务器硬件的稳定性、流量压力超载、网络攻击等情况,经常会意外宕机,如何保证网络应用的7 ×24 小时持续性服务? 为解决以上问题,该门户网站使用了PowerCDN服务,确保了关键任务应用的快速、安全和容错性运行。无论该网站的客户所处全球位置如何,PowerCDN的Smart DNS都可将他们引导到具有最佳性能的可用PowerCDN节点,页面响应速度明显提升;同时源站隐藏在CDN节点后,大大减少来自互联网上的直接安全威胁;遇到热点事件的突发流量也不必为此单独购置专门的设备。 sns社区类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参与到互联网内容的管理、维护、存储、上传、分发等价值链条中,互联网逐渐转变成一个分散存储、读与写并存的多中心交互式平台,社会网络(sns)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之一更是遍地开花。由于内容的生产者和组织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分散,内容的多节点上传几乎与自上而下的下发变得一样普遍,于是本已拥塞不堪的网络带宽更显拥挤,在现有带宽条件下,如何提高网站接入速度和响应速度,进而改善用户体验,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这是所有sns社区类网站都必须面对并给出满意解答的一道课题。 1、网站交互性超强 2、文件种类和数量多而且复杂 3、安全保密性要求高

CPU-Z 参数解读

CPU-Z怎么看参数利用CPU-Z检测电脑CPU型号方法全面图解 16-07-18 16:28作者:脚本之家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很简单,教大家怎么看CPU-Z软件的显示结果,鉴于不少电脑爱好者新人朋友对CPU-Z检测出来的结果不太了解或者存在一些疑问,比如CPU-Z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能否作为鉴别真假处理器的依据等等,下面本文将统一解答。 CPU-Z的处理器选项卡下显示的参数就是处理器的核心参数知识,下面我们具体来解读看。

图为Intel六代I5-6600K的CPU-Z检测结果 ①名字 CPU-Z检测结果出来之后,第一栏叫“名字”,但是这个“名字”只具有参考价值,如果你看CPU-Z检测的处理器型号是看“名字”这一栏,只能说明你并不会用这款软件。

CPU-Z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检测结果,名字和规格显示的结果并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我之前已经说了,名字栏可以理解为这是CPU-Z拿到处理器后与自身数据库比对后第一反应的结果,这个结果对检测ES型号不显的处理器有一定的帮助,而对于我们正式版或者正显型号的产品,只会多几分误导,所以小白们,千万不要去看【名字】这一栏参数! ②代号 即为核心代号,用于区分处理的核心架构,比如Skylake就是我们常说的进入酷睿I时代的第六代处理器核心代号,第五代是Broadwell,而第四代则是Haswell。 ③TDP热设计功耗 这个参数非常难解释!绝大部分人都不懂什么是TDP,小白们以为TDP越大功耗越大,但并非如此!现阶段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同一系列处理器,TDP越大,性能越强。TDP是一个可以修改的参数,并不是实际功耗,而至于怎么修改,英特尔以及OEM制造商可以根据

J2EE期末复习(含答案)

1、ORM 有什么好处?A A).能进行关系对象的映射 B).具有控制器功能 C).能在服务器端保存客户端状态 D).向DTO传递数据 2、在使用property标签时,如果要显示标签的代码,需要设置下面哪个属性的属性值? C A).default B).value C).escape D).id 3、以下哪一种检索策略利用了外连结查询?C A).立即检索 B).延迟检索 C).迫切左外连结检索 D).迫切右外连结检索 4、如果你不能确定你要寻找的对象的持久化标识符,那么你需要使用查询,使用Session 的什么方法? A A).createQuery() B).query() C).queryAll() D).queryObject() 5、HQL查询语句from Cat as cat,不仅仅返回Cat的实例,而且还返回____的实例。B A).Cat 父类 B).Cat 子类 C).Cat 实现接口 D).Cat 兄弟类 6、下面哪些子句不支持算数表达式?C A).compute by 和order by B).compute by 和insert by C).order by 和group by D).insert by 和group by 7、使用Hibernate 的QBC 查询,要使用SQL 中的类似select count(*) from tablename 方法求出记录数,必须使用哪一个类?B A).Restrictions B).Projections C).Criteria D).Criteron 8、Struts2中默认的主题是哪一种?B A).simple B).xhtml C).css_xhtml D).ajax

清理迅雷缓存文件办法

清理迅雷缓存文件办法 批处理脚本如下: @echo off echo 正在清除迅雷缓存文件,请稍等...... del /f /s /q D:\\vod_cache_data\\*.* rd /s /q D:\\vod_cache_data & md D:\\vod_cache_data\\ attrib +h D:\\vod_cache_data echo 清除迅雷缓存文件完成! echo. & pause 将上面这段代码复制下来,到桌面上新建一个“文本文档”,把复制的代码粘贴上去,保存并退出,再将建好的文本文档重命名,把文件的扩展名改成“.bat”(别告诉我这个都有难度),双击运行就OK啦!!! 注:为了防止迅雷看看影视缓存文件占用占用硬盘、频繁读取硬盘避免对硬盘造成不必要的 消耗磨损,以及避免文件后台上传影响网络流畅度,所以推出以下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方法如下: 将下列代码用记事本保存为bat文件,也就是将其后缀名改为.bat 后双击运行即可!运行后询问是否确认时输入Y并且回车完成免疫。 @echo 正在结束迅雷进程... @taskkill /im Thunder5.exe /f @echo 结速迅雷进程结束... @ping -n 2 127.1>nul @echo ------------D盘------------- @echo 开始删除D盘迅雷看看缓存目录... @D: @echo 切换到D盘根目录... @echo 切换到迅雷看看缓存目录所有文件夹... @echo 开始删除缓存目录... @RMDIR /S/Q vod_cache_data @echo 删除完成.... @echo ------------在E盘请继续------------- @pause @echo 开始删除E盘迅雷看看缓存目录... @E: @echo 切换到E盘根目录... @echo 切换到迅雷看看缓存目录所有文件夹... @echo 开始删除缓存目录... @RMDIR /S/Q vod_cache_data @echo 删除完成.... @echo ------------在F盘请继续------------- @pause

CPU实用缓存知识

CPU实用缓存知识 CPU缓存是什么? CPU缓存是CPU和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虽然缓存的容量不能与内存和硬盘相比,但是交换速度却比它们快得多了,CPU缓存就是为了更快的连接CPU与内存而存储在中间媒介。简单来说,因为CPU 的速度快,而内存的速度较慢,这时CPU缓存来解决这个问题,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变相的提高了CPU的性能。 举个例子,比如CPU需要做一个加法运算,需要-2个时钟周期,如果从内存中读取数据需要100-300个周期,而CPU是不可能等待那么长的时间,即使是高端CPU也变成龟速,因此通过高速缓存来减少了CPU等待时间。 在主流的CPU中,一般缓存分为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而它们之间的速度呈递减,容量呈递增,读取一级缓存中的信息需要3个周期,与CPU处理运算的速度无限接近了,读取二级缓存的周期大约10-15个周期,而三级缓存所需时间为50个周期左右。 之所以CPU需要采用这种层级结构,主要就是是从成本、性能、容量还有面积上来平衡的,对于CPU缓存来说,下面几点是它们提升的目前,也就所谓的CPU缓存的作用。 1、缩短延迟 访问缓存的时间应该尽可能缩短,可以通过多种的方式缩短这个时间,比如能够通过减小缓存的大小或关联性来降低缓存的延迟,还有方式

预测、增加带宽等方法。 2、提升命中率 所谓的命中率是在高速缓存中找到内存引用的速率,我们希望能够首先通过缓存中获得信息,以得到速度优势,所以缓存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单个高速缓存,大小、关联性和块大小决定命中率。 3、降低更低级别内存下的开销 高速缓存是内存层次结构的一部分,其性能会影响其它性能,处理其它内存花费的时间越长,意味着系统性能越低,也就是说尽可能让处理在缓存中完成。 4、减少错失惩罚 缓存中不能命中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减少处理未命中所需的时间以获得更好的处理器性能,通过提升命中率并通过应用不同的优化,能够降低错失惩罚。 高速缓存是CPU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开销和成本,如果您看过CPU架构图的话,您就会发现缓存占据了至少50%的面积,绝对至关重要。 总结: CPU缓存的作用说白了就是提高命中率、降低延迟、降低内存开销、减少错失惩罚等,对于一般用户你只需了解CPU缓存能够提升CPU 的工作效率即可,缓存在cpu参数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数据库多级缓存架构设计

数据库多级缓存架构设计巧妙设计多级缓存,为数据库减负

自古兵家多谋,《谋攻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可见攻城之计有很多种,而爬墙攻城是最不明智的做法,军队疲惫受损、钱粮损耗、百姓遭殃。故而我们有很多迂回之策,谋略、外交、军事手段等等,每一种都比攻城的代价小,更轻量级,缓存设计亦是如此。 一、缓存设计的重要性 其实高并发应对的解决方案不是互联网独创的,计算机先祖们很早就对类似的场景做了方案。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样提到的CPU缓存概念:它是一种高速缓存,容量比内存小但是速度却快很多,这种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远大于内存读写速度,甚至达到千万倍的问题。 传统的CPU通过fsb直连内存的方式显然就会因为内存访问的等待,导致CPU吞吐量下降,内存成为性能瓶颈。同时又由于内存访问的热点数据集中性,所以需要在CPU与内存之间做一层临时的存储器作为高速缓存。 随着系统复杂性的提升,这种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速度进一步拉开,由于技术难度和成本等原因,所以有了更大的二级、三级缓存。根据读取顺序,绝大多数的请求首先落在一级缓存上,其次二级...

故而应用于SOA甚至微服务的场景,内存相当于存储业务数据的持久化数据库,其吞吐量肯定是远远小于缓存的,而对于java程序来讲,本地的JVM缓存优于集中式的Redis缓存。 关系型数据库操作方便、易于维护且访问数据灵活,但是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其检索、更新的效率会越来越低。所以在高并发低延迟要求复杂的场景,要给数据库减负,减少其压力。 二、给数据库减负 1缓存分布式,做多级缓存

Java三大框架(ssh)总结

Hibernate框架 第一章数据结构 1.1认识数据结构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计算的符号集合是计算机处理的对象的总称; 数据元素:也称为结点,是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 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特征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它是数据的子集; 数据结构: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 ●逻辑结构:指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与数据的存储无关,且独立于语言; ?线性结构: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一个终端结点,所有结点最多只有一个前驱 结点和一个直接后继结点; ?非线性结构:指一个结点可能有多个直接前驱和直接后继结点。 ●存储结构:指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存储时如何表示,依赖于语言; ●数据运算:通茶昂贵定义在数据的逻辑结构上。 1.2算法 是为求解一个问题需要遵循的,被清晰的制定的简单指令的集合;正确的算法有如下特点: ●用待处理问题的相关信息作为输入数据 ●对一个既定的合法输入,多次执行同一算法,总返回同一个结果(随机算法除外) ●算法中的指令是可行的,即每个指令都可以实现 ●算法中指令的数量是有限的 ●算法执行完毕后,能够输出正确的数据集合 1.3算法分析 目的在于选择合适的算法,算法分析是从复杂度来考虑的。复杂度:衡量一个算法好坏的重要手段; ●时间复杂度:以算法执行时间长短来衡量 ●空间复杂度:以算法执行占用的存储空间来衡量

第二章算法 第三章设计模式 3.1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要求每个对象应该只有一种责任; 开闭原则:设计程序时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里氏替换原则:任何情况下,子类替换父类,不会影响程序运行; 依赖倒置原则:提倡高层不依赖底层,二者都依赖抽象; 接口隔离原则:把多个功能分开声明,不强迫客户实现不需要的功能; 迪米特原则:最少只是原则尽可能的降低访问级别; 组合/聚合复用原则:尽量不用继承达到复用类的目的,而是使用组合和聚合。 3.2设计模式分类 创建型模式:如何创建对象以及何时创建对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 结构型模式:对象该如何组织以及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更合理 行为型模式:规定了各个对象应该具备的职责以及对象间的通信模式 3.3什么是框架 应用程序骨架;框架技术的优势在于: ●不用再考虑公共问题,框架已经帮我们做好了 ●可以专心在业务逻辑上,保证核心业务逻辑的开发质量 ●结构统一,便于学习、维护 ●框架集成的前人的经验有助于写出稳健、性能优良并且结构优良的高质量程序 3.4主流框架 3.4.1 Struts框架 最早的Java开源框架之一,定义了通用的Controller(控制器),通过配置文件(一般是struts-config.xml)隔离了Model(模型)和View(视图),以Action的概念对用户请求进行了封装,是代码更清晰易读。 3.4.2 Struts2框架 新的框架特性: ●从逻辑中分离出横切关注点的拦截器 ●减少或者消除配置文件 ●贯穿整个框架的强大表达式语言 ●支持可变更和可重用的基于MVC模式的标签API

Hibernate性能调优

Hibernate性能调优 关键字: hibernate性能调优 一、inverse = ? inverse=false(default) 用于单向one-to-many关联 parent.getChildren().add(child) // insert child parent.getChildren().delete(child) // delete child inverse=true 用于双向one-to-many关联 child.setParent(parent); session.save(child) // insert child session.delete(child) 在分层结构的体系中 parentDao, childDao对于CRUD的封装导致往往直接通过session接口持久化对象,而很少通过关联对象可达性 二、one-to-many关系 单向关系还是双向关系? parent.getChildren().add(child)对集合的触及操作会导致lazy的集合初始化,在没有对集合配置二级缓存的情况下,应避免此类操作 select * from child where parent_id = xxx; 性能口诀: 1. 一般情况下避免使用单向关联,尽量使用双向关联

2. 使用双向关联,inverse=“true” 3. 在分层结构中通过DAO接口用session直接持久化对象,避免通过关联关系进行可达性持久化 三、many-to-one关系 单向many-to-one表达了外键存储方 灵活运用many-to-one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性能问题 many-to-one表达的含义是:0..n : 1,many可以是0,可以是1,也可以是n,也就是说many-to-one可以表达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关系 因此可以配置双向many-to-one关系,例如: 1. 一桌四人打麻将,麻将席位和打麻将的人是什么关系?是双向many-to-one的关系 四、one-to-one 通过主键进行关联 相当于把大表拆分为多个小表 例如把大字段单独拆分出来,以提高数据库操作的性能 Hibernate的one-to-one似乎无法lazy,必须通过bytecode enhancement 五、集合List/Bag/Se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