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黑膏药制作方法所需工具及膏药制作流程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中药外用贴剂,常用于缓解肌肉酸痛、风湿痛、关节炎等症状。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黑膏药制作方法:
材料:
- 乳香、没药、白花油、麝香、黄芪、狗脊、川芎、当归、桂枝等中草药(根据个人需要可适当调整材料组合)
- 肤色短效漆、膏药布、棉纱布、药杵、药篦等药具
- 大纸包纸或锡纸
步骤:
1. 将所有中药材料按比例取出,并将粉状材料研磨成细粉。
2. 将粉末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白花油搅拌均匀,使其形成糊状物质。
3. 将药糊均匀地涂抹在膏药布上,并在上面铺一层棉纱布进行加固。
4. 将制作好的黑膏药包裹在大纸包纸或锡纸中,确保密封。
5. 将包好的黑膏药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静置一段时间,以使其成熟。
6. 成熟后的黑膏药即可使用。
将其直接贴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如肩部、颈部、腰部等。
注意保持愈贴处皮肤清洁干燥,贴敷时间通常为12-24小时。
需要提醒的是,制作黑膏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如果不熟悉中草药的使用,请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或药师进行指导。
此外,在使用黑膏药之前,还应充
分了解其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黑膏药生产工艺
黑膏药生产工艺黑膏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很好的温敷和驱风除湿的功效。
下面我将介绍一种黑膏药的生产工艺。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原材料,包括小米、红糖、海蜇皮、土槿根和肉苁蓉等。
这些原材料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清洗后使用,确保质量。
接下来,将小米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其放入锅中煮熟。
煮熟后将其捞出,将水滤掉。
然后,将土槿根、肉苁蓉和海蜇皮等原材料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粉末状。
研磨好的粉末需要经过筛选,去除杂质。
接下来,将煮熟的小米和红糖放入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根据配方,适量加入之前研磨好的草药粉末。
混合的时间需要掌握得当,以确保每个颗粒都能够均匀地吸附红糖和草药粉末。
然后,将混合后的草药糊状物放入真空混合机中进行真空混合。
真空混合的目的是将草药糊状物中的空气排出,使其更加紧密和坚固。
最后,将混合好的草药糊状物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小块状。
待其冷却固化后,取出晾干。
整个黑膏药的生产过程需要非常严谨和细致,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
尤其是在混合草药糊状物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草药的配比和混合的时间,以保证草药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吸附和释放。
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每个原材料都需要经过质检部门的检验,确保其质量合格。
而成品也需要经过质检部门的检测,确保其成分和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注重卫生和安全。
工作人员需要佩戴好工作服和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与安全。
总结起来,黑膏药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的处理、煮熟、研磨、混合、真空混合和压制等步骤。
在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操作,保证质量和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黑膏药,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有效的温敷助力。
传统黑膏药制作方法所需工具及膏药制作流程
传统黑膏药制作方法所需工具及膏药制作流程所需工具:1.研钵和研臼:用于研磨草药和混合药材的工具。
2.炒锅:用于炒草药和其他配料。
3.木杵和木棍:用于混合和搅拌药料。
4.药锉和刮板:用于切割和调剂药料。
5.秤:用于称量草药和其他原料。
膏药制作流程:1.准备草药:选择高质量的草药,并将其清洗干净,去除杂质。
然后将草药晾干,以保持其完整性和草药的活性成分。
2.研磨草药:将晾干的草药放入研钵中,并用研臼或其他工具将其研磨成粉末。
研磨时需要保持力度均匀,以确保草药的质地和大小均匀。
3.炒草药:将研磨好的草药放入炒锅中,加热炒熟。
炒草药的目的是激活草药的药性,并提高膏药的疗效。
在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翻炒,以防止草药糊底或炒散。
4.准备脂肪:选择适合的脂肪配方,常用的有植物油、动物脂肪和蜂蜡等。
将脂肪融化并加热至适当的温度,以便与炒好的草药混合。
5.混合草药和脂肪:将炒好的草药倒入融化的脂肪中,不断搅拌均匀。
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温度,使草药和脂肪能够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糊状。
6.加入其他草药:根据需要,可以加入其他草药和草药提取物,以增加膏药的疗效。
这些额外的草药可以根据具体的治疗目的选择。
7.放凉和固化:将混合好的草药和脂肪倒入容器中,然后静置放凉。
膏药会逐渐固化,形成坚实的黑色膏状。
在放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通风和卫生,避免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8.切割和包装:待膏药完全固化后,将其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包装起来。
包装时可以选择透明的草纸、膜或其他适当材料,以防止膏药的污染和损坏。
传统黑膏药制作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以确保草药的质量和疗效。
此外,还需要严格遵守草药的鉴别、炒制、混合和固化等环节,以保证膏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干净,工具要经过彻底清洗,以避免细菌、霉菌的污染。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外用制剂,常用于治疗风湿痛、骨折、软组织损伤等问题。
民间熬制黑膏药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介绍其中一种常见的民间熬制方法。
材料准备:
1.天南星:透风干燥的天南星鲜草根(取其根茎部分),切碎备用;
2.麝香:麝香碎末,有助于药性渗透和祛风活络;
3.磁石:研磨成磁石末,具有消肿止痛的功能;
4.琵琶生石膏:取其透风干燥的石膏,捣碎备用;
5.地龙:透风干燥的地龙鲜草,研磨成粉末备用;
6.丁香:透风干燥的丁香鲜花,研磨成末;
7.龙骨、牛黄:透风干燥的龙骨、牛黄碎末备用;
8.紫草:透风干燥的紫草鲜草,研磨成粉末备用;
9.温水:用于熬制药膏。
制作步骤:
1.取一锅清水烧沸,将天南星的根茎部分放入锅中,加热2-3分钟;
2.关火后,将麝香、磁石、琵琶生石膏、地龙、丁香、龙骨、牛黄、紫草分别加入锅中,搅拌均匀;
3.再次加热锅中的药材,煮沸5-1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注意火候不能过大,以免煮沸过度;
4.关火后,待药液稍凉时,取出药渣,只保留药液;
5.将药液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搅拌均匀,同时不断加入温水,搅拌
至药液变得比较稠密;
6.最后将药液倒入一个浅盘中(最好凹底的盘子),放置于通风处晾干,晾干后即可用于外用。
注意事项:
1.在熬制黑膏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免糊底或糊锅;
2.熬制药液时,火候要适中,以免过度煮沸导致药性损失或药液变质;
3.熬制黑膏药的器皿要清洁干净,以免杂质污染药液;
4.药液晾干后,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总结:。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本贴收到2朵鲜花这三年中,膏药老师拜了三位,膏药熬坏了十几锅,积累了这一点点经验,请大家指正第一步.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 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至于加药既用法.可参照 ['银针草药不唯利,内外合治解民忧']诸君可自行拟方.外治之法,既内治之理.本人观点;遇疑难陈疾,虚实寒热夹杂之证,外用寒热毒药以去邪内服温凉平药以扶正个人浅见,请指正.......再補充一點過去有一斤香油四至五兩丹的說法冬嫩些夏老些吾今不用一次加黃丹法易老易嫩只需把黃丹慢慢試著加入可為适中文中有不對之處請指正诸君中有好方法者,请赐教。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制作方法:
1. 准备材料:
- 熟地黄500克
- 当归500克
- 川芎500克
- 白芷500克
- 川牛膝500克
- 红花500克
- 黄柏500克
- 桃仁500克
- 精盐适量
- 水适量
2. 将材料清洗干净,晾干水分。
3. 将每种药材分别研磨成细末。
4. 将所有药材混合在一起,并加入适量的精盐。
5. 将混合好的药材用水调成糊状,搅拌均匀。
6. 将药糊均匀地涂敷在一块净布上,厚度约为0.5厘米。
7. 将涂满药糊的布卷起,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好。
8. 将药囊晾干,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发霉。
9. 等药囊完全干燥后,可以切割成合适大小的膏药片使用。
注意事项:
- 制作黑膏药时,每种药材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
- 使用黑膏药前,要将皮肤清洁干净,以免影响药效。
- 若出现过敏或皮肤不适等情况,应停止使用黑膏药并咨询医生。
- 黑膏药的保存时间一般为1年左右,请在有效期内使用。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如下:
1.准备器具和材料。
包括炉灶、铁锅(2个)、搅拌棍、称量工具、
450℃温度计、小铁勺、筷子、过滤器、盛药油的细瓷盆、浸膏
药用的水缸、磨碎机(或碾子、药碾槽)以及膏药被子等。
2.准备药品。
包括植物油(如香油、桐油等)、铅丹(又称红丹、
广丹、黄丹、朱粉、丹粉、陶丹、章丹)、药材等。
3.炸料。
将植物油炸至枯黄,炸至一定程度后,将质地轻泡不耐
油炸的(花、草、叶、皮)等药材放入锅中炸至枯黄后加入。
4.炼油。
将油加热至300℃,炼到滴水成珠的状态,过“老”或太“嫩”
都会影响膏药的质感和效果。
5.下丹成膏。
将油加热到270℃,油丹的比例为500:150~200,
根据实际情况可适量增减。
下丹后不断搅拌,直到膏药变得嫩
滑。
6.去“火毒”。
这一步主要是为了去除膏药的火毒,需要将膏药静
置一段时间,使火毒自然挥发。
7.摊涂。
将膏药均匀地涂抹在膏药被子上,然后进行摊涂,一般
需要等待膏药冷却后才能进行这一步。
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
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一、概述黑膏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以其独特的制备工艺和临床疗效在中医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黑膏药具有贴敷便利、药效持久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各种痹症、痛症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以期为相关制药企业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原材料准备1. 中药材:根据处方要求,选取地道、优质的药材。
去除杂质、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 基质:主要包括植物油、黄丹粉、松香等。
植物油具有润燥、解毒等功效;黄丹粉具有收敛、生肌等作用;松香具有祛风、止痛等作用。
三、炮制1. 炸药:将药材放入植物油中,加热至适宜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于油中。
2. 去渣:将炸药后的药渣去除,使油更加清澈。
四、炼油1. 将去渣后的油加热至适宜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油中的水分充分蒸发。
2. 炼油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使油受热均匀,防止焦糊。
五、下丹成膏1. 将黄丹粉缓慢加入炼好的油中,同时不断搅拌,使黄丹粉充分溶解于油中。
2. 待黄丹粉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至膏体呈现黑色。
六、收膏1. 将膏体加热至适宜温度,加入适量的松香,搅拌均匀。
2. 待膏体冷却至适宜温度,即可进行收膏操作。
将膏体倒入模具中,整理平整,放置一定时间,待膏体凝固后取出。
七、后期处理1. 对取出的膏药进行修边、切割等处理,使其符合标准尺寸。
2. 将处理后的膏药晾干,包装入库。
总结: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对最终的产品质量和临床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环节的操作条件和工艺参数,确保膏药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应注重原材料的质量和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以提高黑膏药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黑膏药的制备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未来会有更加科学、高效的黑膏药制备方法问世,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2012-05-20 10:06:53)转载▼标签:杂谈第一步.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黑膏药制作心得先说炒丹:炒丹的目的不是改变药性,主要是去除丹里的潮气,便于过细.把炒好的丹放于地面的纸上,待冷却后用细箩过一遍,过细以后的丹就不要再动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避免再次形成结块.2.用油,很多人的介绍中,包括过去的书籍记载都是用麻油,即小磨香油.实际上用现在的桶装油,如花生油,调和油.大豆油均可.但土法轧的油不行,否则入药或入丹即溢.3炸药:我一般是油热后再入药,个人觉得先下后下关系不大.4.关于滴水成珠.:初学者很容易理解为油到水里成为圆珠样,其实不然,是将熬成的油取一点滴到水面上,油聚成一个点,久久不散,是为成珠.初学者可在熬油的不同阶段滴水试验,体会一下.5.下丹:我一般捞出药物以后,再加热一段时间,保持较高的油温是离火下丹,比较安全,最好是两人操作,一人下丹,一人不断搅动.防止结底,同时备一点冷水,如果油锅将溢即用口喷水成雾状,可消除油沫.黑膏药的老嫩问题黑膏药的过老过嫩,是我们在制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与气候,地域,人为等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和使用,如何有效预防呢?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一点经验:其一,黑膏药过老其主要原因是药油熬的太过,比如熬油时火太大或时间太长,一般情况下本人用小火熬三个半小时,要随时调整火的大小,要使油温稳定上升.再一个原因就是油丹比例不对,我用的比例是1:0.38~0.45,油是熬完以后的重量,我们不能忽视了麻油的消耗,比如10斤麻油经过泡药炸药后约消耗1~1.5斤,再经过长达3.5小时的高温熬制还会消耗1.5~2斤,最后还剩约6.5~7斤左右的药油,这时候的油丹比例是比较精确的.膏药过嫩一个是油丹比例不对,再一个是药油熬的太嫩,熬的时间不够油温太低,没有达到滴水成珠的最高境界.其二,如何补救呢?我建议在下完丹后(丹油反应完毕锅面平静后)即进行老嫩试验,用汤勺取少许膏药入冷水中反复揉捏,不粘手,一拉有丝,再拉就断,手上无油,贴在纸上纸背面不能滋油为老嫩合适,如果粘手,太粘,拔丝太长不易断为太嫩,揉捏费力,太硬,一拉即断为太老.太老应加入1/10(总量)的麻油继续熬炼,过嫩应直接加热继续熬炼直至老嫩合适.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这样会越熬越粘,总之,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补救也较为困难,本人的做法是再熬一锅老的掺一下,虽麻烦但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因此要宁老勿嫩.结合霍氏膏药熬制方法谈下膏药老嫩问题。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1.准备药材:
2.炮制药材:
将白花蛇舌草、桑叶洗净后晾干,然后炒至稍微变色,使其具备一定的火候;将狗脊和蜡质研磨成细末。
3.调配药材:
将炒后的白花蛇舌草、桑叶与狗脊和蜡质的细末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和麝香,搅拌均匀,使其成为均匀的糊状物。
4.加热熔化:
将调配好的药材糊放入锅中加热,用中小火熔化药材中的蜡质,同时不断搅拌,直至药材完全熔化,成为黑色糊状物。
5.过滤制剂:
用纱布将熔化好的药材糊过滤一次,去掉其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使药膏质地更加细腻。
6.灌装保存:
将过滤好的药膏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可以用小木棍或刮板帮助将药膏填充入容器,填充至容器的四分之三即可。
盖好容器,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注意事项:
1.制作黑膏药时要注意熔化的温度,过高会使药材变质,过低则无法熔化蜡质。
一般建议保持在适度的温度,不要过高或过低。
2.制作黑膏药时要注意搅拌的力度和频率,保持均匀搅拌,以免出现结块和不均匀的情况。
3.加入蜂蜜和麝香时,需要注意加入适量,不要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药膏的效果。
4.制作黑膏药需要使用干净的容器,并保持容器的密封性,以免药膏受潮变质。
以上是传统黑膏药的简要制作方法,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生可能有着不同的传统制作技巧和经验,因此,在制作黑膏药时,还应根据实践经验和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另外,黑膏药虽然是一种传统草药制剂,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法,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转帖)(麻油冰片)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转帖)(麻油冰片)材料准备:1.中草药:当归、白芷、白芍、川芎、狼牙藤、白胡椒、干姜、细辛、大蒜头、鸡蛋清。
2.其他辅助材料:蜂蜜、酱油、醋、食盐、红花油。
3.工具:砂锅、搅拌勺、纱布、纸巾。
制作步骤:1.将以上中草药按各自重量的比例混合,大概为20g当归、10g白芷、15g白芍、10g川芎、15g狼牙藤、3g白胡椒、3g干姜、3g细辛、5个大蒜头。
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
2. 将砂锅放在火上,烧热后加入麻油(适量,大约为100ml),用搅拌勺搅拌均匀。
麻油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增加草药的渗透力。
3.将草药粉末加入砂锅中,继续用搅拌勺搅拌均匀,保持火力中等。
4.等草药粉末与麻油充分混合后,倒入适量的蜂蜜(大约为30ml),调味品如酱油、醋、食盐也可根据个人需求适量加入。
5.继续炒煮麻油以及草药粉末混合物,直至混合物开始变黑,发出香味。
大约需要持续炒煮约15~20分钟。
6.在炒煮的同时,将鸡蛋清打散,用纱布包裹,挤出蛋清水分。
将蛋清水分加入砂锅中,继续搅拌均匀。
7.当草药粉末变得浓稠时,关火,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可以使用纸巾擦拭锅底,保证最后的黑膏药完全倒入容器中。
8.等黑膏药冷却后,可以加入适量的红花油,增加药物的局部温热感。
使用方法:1.用温水将患处擦拭干净,然后将黑膏药涂在患处,并轻轻按摩。
按摩可促进药物吸收。
2.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覆盖在涂抹了黑膏药的部位上,以加强药物渗透和疗效。
每次涂抹时间为15~30分钟。
注意事项:1.使用黑膏药时,避免接触眼睛、嘴巴等黏膜部位,以免引起不适。
2.熬制黑膏药时,火候要适中,以免过度炒煮导致草药成分失效。
3.个别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黑膏药。
4.没有特殊需求时,不建议频繁使用黑膏药,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
总结:。
黑膏药的制备方法
黑膏药的制备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由草药、植物油和基础软膏等材料制备而成。
以下是黑膏药的一种制备方法,仅供参考:
材料:
- 黄柏、威灵仙、香薷、川芎、薄荷等中药材
- 植物油(如花生油、橄榄油等)
- 基础软膏(可购买市售的药用软膏,或自制)
步骤:
1. 将黄柏、威灵仙、香薷等草药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粉末备用。
2. 取适量的植物油放入锅中加热,然后加入上一步中研磨的草药粉末。
3. 将草药粉末与油均匀混合,继续加热搅拌,直至油温达到适宜的范围(一般不超过150℃)。
4. 关火后,继续搅拌至草药渣与油充分混合并均匀,形成草药油液。
5. 将基础软膏先加热至软化状态,然后加入草药油液,充分搅拌均匀。
6. 将草药软膏倒入容器中,待冷却凝固后,即可得到黑膏药。
这只是一种制备黑膏药的方法,由于不同地区和个人的习惯不同,制备方法可能会有所差异。
建议按照具体配方和制剂要求进行操作,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备。
另外,请谨慎使用和购买黑膏药,以确保安全和质量。
中药熬黑膏药制作方法
中药熬黑膏药制作方法
中药熬制黑膏药的步骤如下:
1. 药材处理:首先,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药材,清洗干净,然后加热油料,倒入药材,慢火煎煮,不断搅拌,使药材均匀受热。
煎煮至药材颜色焦黄、枯黑等,表明药材已经达到所需的煎煮程度。
除渣过滤后,得到膏油。
2. 炼油:将药油倒入锅中,大火加热至浓烟起后改用小火。
此时,需一手拿木棍不停搅拌,另一手拿勺下丹。
每次少量分多次下丹,丹遇油变紫赫色并沉底起泡沫。
要快速搅拌使气泡充分溢出,观察锅内药油颜色变化,由紫褐变成灰黑色、泡沫由大变小。
持续搅拌至泡沫细小颜色变黑,取少许滴入凉水中,如成珠且不黏手即成。
这时的膏药应柔软拉丝。
3. 去火毒:完成膏药的熬制后,需要去除火毒。
去火毒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待膏药冷却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昼夜,然后取出晾干存放。
另一种方法是待膏药冷却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夜,然后取出晾干存放。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师以获取准确信息。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如下:
材料:黑膏30克、制附子0.5克、生地黄30克、白芷30克、当归30克、川芎20克、桂枝20克、甘草15克、生姜适量、大蒜适量。
制备:
1.将生姜和大蒜剁碎,加入清水中煮沸。
2.将其他草药除川芎外,先加水煎煮,煮至浓缩3倍左右。
3.捞出草药渣,加入黑膏和川芎,继续加水煮沸。
4.对较多出水的膏药在低温下反复浓缩,最后得到一定浓度的膏药。
5.将最终膏药倒入容器中,放置自然冷却成型,即可使用。
注:此方法是传统方法,只供参考,患者在使用草药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是常见的中药外用制剂,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疼痛、跌打损伤等症状。
无铅膏药基于传统型黑膏药进行改进,无铅膏药主要去除了铅制品,以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以下是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传统型黑膏药制作方法:材料:1.中药:川乌、地龙、没药、天南星、紫花地丁、乳香、鸡血藤、白芷、丁香。
2.植物油:花椒油、薄荷油、人参油。
步骤:1.将川乌、地龙等材料用搅拌机打成粉末,或者用研磨器研磨成粉末。
2.将打成粉末的中药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植物油,搅拌均匀,直到形成糊状。
3.将糊状物放入铁锅中,用文火慢慢熬煮。
注意,火力不可过大,以免中药糊状物糊底或煮糊。
4.煮煮约1个小时,时而搅拌,以防煮糊。
5.观察油状物的颜色,当呈现深黑色时,即可将铁锅从火上取下。
6.过滤药液,将药渣和药液分离。
可使用纱布或滤纸进行过滤,保留纯净的药液。
7.将药液冷却后,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即可。
无铅膏药制作方法:无铅膏药主要在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上进行改进,主要在材料选择上进行调整。
材料:1.中药:红花、广木香、当归、川芎、没药、龙脑、白芷、丁香、桃仁。
2.植物油:花椒油、薄荷油、人参油。
步骤:1.将红花、广木香等材料用搅拌机打成粉末,或者用研磨器研磨成粉末。
2.将打成粉末的中药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植物油,搅拌均匀,直到形成糊状。
3.将糊状物放入铁锅中,用文火慢慢熬煮。
注意,火力不可过大,以免中药糊状物糊底或煮糊。
4.煮煮约1个小时,时而搅拌,以防煮糊。
5.观察油状物的颜色,当呈现深黑色时,即可将铁锅从火上取下。
6.过滤药液,将药渣和药液分离。
可使用纱布或滤纸进行过滤,保留纯净的药液。
7.将药液冷却后,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即可。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制作方法的核心是通过煮煮中药和植物油的混合物来提取有效成分。
选择的中药材料根据个人需求可进行调整,但需要确保材料的纯度和质量。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1.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
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
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
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
(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3.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
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
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
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
(细粉要过120目筛)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
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
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
(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
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
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无铅膏药的做法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无铅膏药的做法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材料:
1.无铅石膏粉:60克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0克
3.水:适量
步骤:
1.将无铅石膏粉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在干净的容器中,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2.慢慢加入适量的水,不断搅拌。
水的量应该足够将石膏粉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完全湿透,但不至于过于稀薄。
3.继续搅拌至混合物成为均匀的糊状。
确保没有团块或干粉。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材料:
1.白芷:60克
2.川芎:40克
3.巴豆:30克
4.枯矾:10克
5.姜黄:10克
6.炮姜:10克
7.炒黄芪:10克
8.陈皮:10克
9.白蔹:10克
10.蜡炙地龙:10克
11.薄荷脑:5克
12.羚羊角粉:5克
13.蜂蜡:适量
步骤:
1.将以上草药材料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细末。
2.在炒锅中加热适量的蜂蜡,待蜂蜡融化后加入草药粉末,用小火搅拌均匀,熬煮20分钟至浓稠状态。
3.将草药糊倒入干净的药膏管中或纸张上,用刮刀刮平,待凉后切割成所需大小的膏药片。
4.冷却凝固后的膏药片可以用来贴敷患处。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首先,制作黑膏药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大黄、甘遂、没药、
乳香、樟脑、蜂蜡等。
这些材料都是中药材,可以在药店或中药材
市场购买到。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具体的制作步骤。
首先,将大黄、甘遂分
别研磨成细末,然后将没药、乳香研磨成粉末状,再将这些粉末混
合均匀。
接着,将樟脑和蜂蜡加热融化,倒入粉末中,搅拌均匀,
直至形成糊状。
然后,将制作好的黑膏药糊倒入纱布袋中,用绳子扎紧口,制
成黑膏药团。
注意要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
最后,将黑膏药团放置阴凉通风处,晾干后即可使用。
使用时,将黑膏药敷于患处,用纱布固定,一般每次敷贴12小时左右,连续
使用3-5天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黑膏药时要注意卫生,避免污染。
另外,
使用黑膏药时,要避免敷贴在伤口感染、破溃的皮肤上,以免加重
感染。
总的来说,制作黑膏药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中药制作知识和经验。
希望大家在使用黑膏药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制作和使用,达到更好的疗效。
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在药店购买现成的黑膏药。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传统黑膏药制作方法所需工具及膏药制作流程
膏药是祖国医学地外治疗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在辨证用药地原则下,往往获得令人吃惊地神奇效果.根据本人多年学习收集膏药治病地经验加以整理成为此文,凡医学爱好者认真领会勤以习练会很快应用于临床地.(一)黑膏药地制法此为纯手工制作方法,综合了诸家手工操作方法,所用之法制出地膏药质量很好.一、器材、天平一台(称药配料用).、℃温度计一支.、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用).、过滤器—具,消毒纱布数块.、细铁筛子和铁漏勺各一个(捞油渣和过滤药油用).、铁锅二个,并带盖(口径一尺左右).、盛药地细瓷盆—个,水缸—个.、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子一个.、搅膏药用地桑、柳、槐、木棍数根,要二、三尺、粗约八、九分.、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二)药品、植物油:香油最好,或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腊与黄丹混合制膏地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地应用.、黄丹:又名东丹、漳丹、红丹、铝丹、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是,以红色为最好.、用药分群药和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地事项:(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完备,便于操作顺手.(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地质料和性质地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牯焦,坚硬地未透,不能充分发挥药物应有地效能,以致影响膏药地疗效.原则上,硬质药物如硬壳地、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芳香类易挥发地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否则,前者将受高温而大量挥发,后者易着火而致燃烧.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掺入.另外,加工后为防止药物有效成分发挥或失效,应妥善保存.制作细料和过滤树脂时有残渣要除掉.细料越细越好,上述二类药物处理不好对膏药地韧性和粘性有很大影响,贴于患部起不到应有地作用.(三)、膏药地质量好坏与油和漳丹有直接关系,不好地油熬成地膏药呈红色,如油中含有高分子地脂肪酸,像菜籽油熬出地膏药,表面易手干裂,故应采用低分子脂肪酸地油如香油、花生油等.这样地油,沸点较低不易破坏药物地有效成分,同时可缩短下丹地时间,加热和下丹时泡沫较少,便于观察锅内地变化,并可避免发生意外.胡麻油虽不如香油好,但价格低廉又没有多大地不良现象,也常使用,如果漳丹不好,熬膏药时很费时间,不易熬成,熬成地膏药呈灰白色而无光泽.漳丹太差可用水飞法除去杂质.方法是先将漳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然后倾去,再把漳丹晒干,炒至焦黑,用细筛筛过待用.如果是黄丹太粗或含水分也可炒后细筛,或在熬膏时酌情增加用量.(四)、熬成地膏药,黑而有光泽者佳.除必须注意油、丹及火候外,不可复火再熬.临时使用膏药,下丹多少要注意季节,二般春夏季节应当增加丹地用量,因天气热膏药易软化,冬秋季节可酌情减少用量.下丹地火候各不相同,大体可分为两种:、大火:因下丹是油与丹地化学变化过程,是含有脂肪酸地油和四氧化三铅发生复杂反应后变为高级脂肪酸铅盐地过程.因此,大火(武火)能力顺这一变化地进行,相应地使下丹地时间缩短.、小火(文火):因下丹时,油地沸腾会高出原来地油面,如果锅小火大,则油沸溢锅外,会造成浪费或引起意外.所以小锅下丹时要小火,徐徐撒匀,充分搅拌,以保证油和丹地化合作用.这两种火候各有所长和不足之处,采用时可按需要条件及操作者习惯选用,如果当锅内油外溢时,可用少量冷水喷之,则沸涨自落(喷洒少量冷水对膏药质量并无影响,因锅内温度达―℃左右,水会很快蒸发),下丹时要不住手搅,这可防止油沸外溢,也可防止窝烟,影响膏药地质量和色泽,故有“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地说法.下丹时锅内温度很高,木棍搅动很快,棍头因高温摩擦容易着火引起锅内燃烧,故需小心操作,万一发生着火,千万不可惊慌失措用水去灭火,应速加盖以隔绝空气,则火自息.(五)、膏药熬制中地“老”与“嫩”是很重要地一环,熬地“太老’’则脆而硬,没有粘性,“太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易固定贴于患处,容易移动,而且难揭下.所以膏药地:老嫩”一定要适中,火候适中制成膏药贴之易粘,揭之易落.如果膏药熬得“太嫩”,可加火再熬,“太老”可酌加“嫩油”,但万不可加生油,如加入生油则会使膏药粘性减弱,不堪使用. (六)、熬膏药在房内要有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等.(七)、熬膏药处要注意通风,以防烟毒.操作时,操作者要戴石棉手套和口罩,防止膏药放出烟毒刺激人体,造成伤害.熬制膏药地程序和操作方法:(一)用油煎取药物有效成分..将油按配料量(一般一料用油毫升),入锅内加热熬至―℃后,按处方要求将应入地药物陆续下锅,也有先将药物完全浸泡油内,以不同季节分别时间多少,然后加火熬药.但后者不如前者,因为药物各有不同地耐热力,同时煎熬很难掌握火候,细小地药易于枯焦而变性..根据处方要求,将用药秤准,配齐,分批入油中煎(漳丹和细料除外),先将大根、茎、骨肉、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种子等,最后下细小籽种、花叶之类.有些树脂和松香、乳香、没药等因在高温下易着火燃烧,所以常在膏药将成时,熄火等油微凉时才下锅,以免发生意外.香窜药及珍贵细料如麝香、冰片、珍珠、藏红花不能同油共熬,必须碾成细粉在膏成摊贴时掺入膏药内,或在膏成冷后掺入揉匀备用..下药后,如有漂浮在油面地药物,需用漏勺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翻搅一次再压沉,如此后复数次,即“三上三下”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地撮取药物有效成分.这—操作熬至诸药焦枯(但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这时用漏勺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尽.这一过程一般约用―分钟,去药渣时油地温度约在―℃左右.但也可根据药料地不同、煎透地难易,灵活掌握温度地时间,总之,火力不宜太大,以防药料焦枯变质,所以历来常以“微火”煎炸.去渣后,将药油继续煎熬约分钟..将熬成地药油倾人瓷盆内,等沉淀后再进行过滤,以保证膏药质量柔细.将滤过地药油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地火力,不停地搅动.这一过程约需―小时,这一操作是熬制膏药地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地质量,如油熬得不到火候则膏药质软松,贴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太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地是使膏药质硬,粘着力小,容易脱落或者造成废品.熬油恰到好处地标志是所谓“滴水成珠”,即以搅棒蘸油滴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散开并凝聚成一团呈饼状.如油滴散开,说明油还未煎好即“太嫩”,须再熬,再试至油熬成时要举大火.炼油约―分钟(此时地温度一般在―℃上下).立即将锅离火,趁热下漳丹,不停地搅动.熬油时,还可以以发生地烟色来判断成否.油熬至沸,发青色烟,但烟很淡,当青烟由淡变浓并发灰白色时再熬,则烟又渐渐由青烟变白色并还有清香药味,此时表示油快要熬成.时间约―分钟,须精心操作,并要不停地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下丹时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丹与药油充分产生作用,勿使丹浮油面或结粒沉于锅底.下丹时间,一般约―分钟,用丹地标准,因膏药种类、季节不同而不同.但一般夏季每毫升油用漳丹克,冬季用克,秋春两季用克为宜,如因丹不纯可酌情增加、夏季用至克.下丹后,丹与药油在高温下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油立刻起沫沸腾.此时必须不住地搅动或酌情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否则会使药油外溢,发生火患,造成浪费,甚至造成灾害.由于丹与油发生化学变化,使油由黄褐色稀浆变成黑褐色地稠膏,并逐渐变成黑亮地膏药,在这一系列地变化中,放出大量具有刺激性地浓烟(青烟).此时应迅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不然会发火燃烧,使膏药变质.当烟由青色变成白色时,并有膏药地香味放出,表示膏药已成.这时倒入少量冷水入膏药中激之,则发生爆响声,烟大出,更须加强搅动―分钟,以除去烟毒,然后离火..检查膏药“老嫩”适中地方法:()滴水成珠:将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表示火候适中;灰色表示未成需再熬.()滴冷水中,冷后粘手发软拉不成丝者,表示太嫩,如象豆腐渣似地则为太老,火候适中,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而有光泽..膏药熬成后,倾人备好地冷水盆中,倾倒时将水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倾入后,集聚成整团,浸泡―天,并每日换新水以除去火毒,这是制作膏药地最后环节、不拔火毒会对患者地皮肤造成伤害或造成疾病更加严重..拔过火毒地膏药不能放潮湿或太阳下曝晒,应放人敷有滑石粉地瓷罐中,用盐泥密封,可很长时间不会变质.膏药地摊涂(一)膏药地被子有方形与长方形两种.摊涂地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直径为一寸到七寸.(二)摊涂膏药被子地材料现在最为常用地是布纸被子,在布面上糊一至两层有韧性地柔纸,以防止渗漏弄脏衣服.(三)摊涂膏药方法把膏药被子准备好,把拔过火毒地膏药加热熔化,用蒸气加热,以防止火大使膏药变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勤搅动,受热均匀,温度为―℃之间,待膏药完全熔化后再加入细料,涂膏药时要由中央慢慢向四周摊涂为好,最后对折即可.(四)用时可将膏药在小火上烘软,敷于患处即可.。
简述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
简述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
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1. 药料提取:除芳香挥发性、树脂类及贵重药材外,将剩余药料研成细粉或采用油炸提取。
2. 炼油:将去渣后的药油在高温(300℃左右)下加热熬炼,使油脂氧化、聚合、增稠,直至“滴水成珠”。
3. 下丹成膏:在炼成的油液中加入红丹,使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铅盐,并促进油脂进一步氧化、聚合、增稠,直至成膏状。
油丹用量比一般为
500∶150~200(冬少夏多)。
4. 去“火毒”:将制成的膏药徐徐倾入冷水中浸渍,以去除具有刺激性的低分子产物,如醛、酮、脂肪酸等。
5. 加细料:在融化的膏药中加入贵细药,如麝香、冰片等。
6. 摊涂:取膏药团块置适宜的容器中,加热熔化(60℃~70℃保温),加
入细料药搅匀,用竹签蘸取规定量,摊涂于纸或布等裱褙材料上,折合包装,置阴凉处贮藏。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如需更多黑膏药制备的信息,建议查阅医学书籍或咨询中医药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黑膏药制作方法所需工具及膏药制作流程膏药是祖国医学的外治疗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在辨证用药的原则下,往往获得令人吃惊的神奇效果。
根据本人多年学习收集膏药治病的经验加以整理成为此文,凡医学爱好者认真领会勤以习练会很快应用于临床的。
(一)黑膏药的制法此为纯手工制作方法,综合了诸家手工操作方法,所用之法制出的膏药质量很好。
一、器材1、天平一台(称药配料用)。
2、450℃温度计一支。
3、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用)。
4、过滤器—具,消毒纱布数块。
5、细铁筛子和铁漏勺各一个(捞油渣和过滤药油用)。
6、铁锅二个,并带盖(口径一尺左右)。
7、盛药的细瓷盆—个,水缸—个。
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子一个。
9、搅膏药用的桑、柳、槐、木棍数根,要二、三尺、粗约八、九分。
10、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
11、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
(二)药品1、植物油:香油最好,或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
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腊与黄丹混合制膏的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的应用。
2、黄丹:又名东丹、漳丹、红丹、铝丹、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是Pb304,以红色为最好。
3、用药分群药和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
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完备,便于操作顺手。
(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的质料和性质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
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牯焦,坚硬的未透,不能充分发挥药物应有的效能,以致影响膏药的疗效。
原则上,硬质药物如硬壳的、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
芳香类易挥发的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
否则,前者将受高温而大量挥发,后者易着火而致燃烧。
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掺入。
另外,加工后为防止药物有效成分发挥或失效,应妥善保存。
制作细料和过滤树脂时有残渣要除掉。
细料越细越好,上述二类药物处理不好对膏药的韧性和粘性有很大影响,贴于患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膏药的质量好坏与油和漳丹有直接关系,不好的油熬成的膏药呈红色,如油中含有高分子的脂肪酸,像菜籽油熬出的膏药,表面易手干裂,故应采用低分子脂肪酸的油如香油、花生油等。
这样的油,沸点较低不易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可缩短下丹的时间,加热和下丹时泡沫较少,便于观察锅内的变化,并可避免发生意外。
胡麻油虽不如香油好,但价格低廉又没有多大的不良现象,也常使用,如果漳丹不好,熬膏药时很费时间,不易熬成,熬成的膏药呈灰白色而无光泽。
漳丹太差可用水飞法除去杂质。
方法是先将漳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然后倾去,再把漳丹晒干,炒至焦黑,用细筛筛过待用。
如果是黄丹太粗或含水分也可炒后细筛,或在熬膏时酌情增加用量。
(四)、熬成的膏药,黑而有光泽者佳。
除必须注意油、丹及火候外,不可复火再熬。
临时使用膏药,下丹多少要注意季节,二般春夏季节应当增加丹的用量,因天气热膏药易软化,冬秋季节可酌情减少用量。
下丹的火候各不相同,大体可分为两种:1、大火:因下丹是油与丹的化学变化过程,是含有脂肪酸的油和四氧化三铅发生复杂反应后变为高级脂肪酸铅盐的过程。
因此,大火(武火)能力顺这一变化的进行,相应的使下丹的时间缩短。
2、小火(文火):因下丹时,油的沸腾会高出原来的油面,如果锅小火大,则油沸溢锅外,会造成浪费或引起意外。
所以小锅下丹时要小火,徐徐撒匀,充分搅拌,以保证油和丹的化合作用。
这两种火候各有所长和不足之处,采用时可按需要条件及操作者习惯选用,如果当锅内油外溢时,可用少量冷水喷之,则沸涨自落(喷洒少量冷水对膏药质量并无影响,因锅内温度达300―360℃左右,水会很快蒸发),下丹时要不住手搅,这可防止油沸外溢,也可防止窝烟,影响膏药的质量和色泽,故有“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的说法。
下丹时锅内温度很高,木棍搅动很快,棍头因高温摩擦容易着火引起锅内燃烧,故需小心操作,万一发生着火,千万不可惊慌失措用水去灭火,应速加盖以隔绝空气,则火自息。
(五)、膏药熬制中的“老”与“嫩”是很重要的一环,熬的“太老’’则脆而硬,没有粘性,“太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易固定贴于患处,容易移动,而且难揭下。
所以膏药的:老嫩”一定要适中,火候适中制成膏药贴之易粘,揭之易落。
如果膏药熬得“太嫩”,可加火再熬,“太老”可酌加“嫩油”,但万不可加生油,如加入生油则会使膏药粘性减弱,不堪使用。
(六)、熬膏药在房内要有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等。
(七)、熬膏药处要注意通风,以防烟毒。
操作时,操作者要戴石棉手套和口罩,防止膏药放出烟毒刺激人体,造成伤害。
熬制膏药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一)用油煎取药物有效成分。
1.将油按配料量(一般一料用油7500毫升),入锅内加热熬至40―80℃后,按处方要求将应入的药物陆续下锅,也有先将药物完全浸泡油内,以不同季节分别时间多少,然后加火熬药。
但后者不如前者,因为药物各有不同的耐热力,同时煎熬很难掌握火候,细小的药易于枯焦而变性。
2.根据处方要求,将用药秤准,配齐,分批入油中煎(漳丹和细料除外),先将大根、茎、骨肉、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种子等,最后下细小籽种、花叶之类。
有些树脂和松香、乳香、没药等因在高温下易着火燃烧,所以常在膏药将成时,熄火等油微凉时才下锅,以免发生意外。
香窜药及珍贵细料如麝香、冰片、珍珠、藏红花不能同油共熬,必须碾成细粉在膏成摊贴时掺入膏药内,或在膏成冷后掺入揉匀备用。
3.下药后,如有漂浮在油面的药物,需用漏勺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翻搅一次再压沉,如此后复数次,即“三上三下”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地撮取药物有效成分。
这—操作熬至诸药焦枯(但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
这时用漏勺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尽。
这一过程一般约用20―30分钟,去药渣时油的温度约在200―250℃左右。
但也可根据药料的不同、煎透的难易,灵活掌握温度的时间,总之,火力不宜太大,以防药料焦枯变质,所以历来常以“微火”煎炸。
去渣后,将药油继续煎熬约10分钟。
4.将熬成的药油倾人瓷盆内,等沉淀后再进行过滤,以保证膏药质量柔细。
将滤过的药油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的火力,不停地搅动。
这一过程约需5―6小时,这一操作是熬制膏药的关键。
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得不到火候则膏药质软松,贴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太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粘着力小,容易脱落或者造成废品。
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所谓“滴水成珠”,即以搅棒蘸油滴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散开并凝聚成一团呈饼状。
如油滴散开,说明油还未煎好即“太嫩”,须再熬,再试至油熬成时要举大火。
炼油约3―5分钟(此时的温度一般在300―360℃上下)。
立即将锅离火,趁热下漳丹,不停地搅动。
熬油时,还可以以发生的烟色来判断成否。
油熬至沸,发青色烟,但烟很淡,当青烟由淡变浓并发灰白色时再熬,则烟又渐渐由青烟变白色并还有清香药味,此时表示油快要熬成。
时间约1―2分钟,须精心操作,并要不停地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
5.下丹时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丹与药油充分产生作用,勿使丹浮油面或结粒沉于锅底。
下丹时间,一般约5―10分钟,用丹的标准,因膏药种类、季节不同而不同。
但一般夏季每500毫升油用漳丹240克,冬季用120克,秋春两季用210克为宜,如因丹不纯可酌情增加、夏季用至300克。
下丹后,丹与药油在高温下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油立刻起沫沸腾。
此时必须不住地搅动或酌情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
否则会使药油外溢,发生火患,造成浪费,甚至造成灾害。
由于丹与油发生化学变化,使油由黄褐色稀浆变成黑褐色的稠膏,并逐渐变成黑亮的膏药,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放出大量具有刺激性的浓烟(青烟)。
此时应迅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不然会发火燃烧,使膏药变质。
当烟由青色变成白色时,并有膏药的香味放出,表示膏药已成。
这时倒入少量冷水入膏药中激之,则发生爆响声,烟大出,更须加强搅动3―5分钟,以除去烟毒,然后离火。
6.检查膏药“老嫩”适中的方法:(1)滴水成珠:将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表示火候适中;灰色表示未成需再熬。
(2)滴冷水中,冷后粘手发软拉不成丝者,表示太嫩,如象豆腐渣似的则为太老,火候适中,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而有光泽。
7.膏药熬成后,倾人备好的冷水盆中,倾倒时将水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倾入后,集聚成整团,浸泡3―7天,并每日换新水以除去火毒,这是制作膏药的最后环节、不拔火毒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伤害或造成疾病更加严重。
8.拔过火毒的膏药不能放潮湿或太阳下曝晒,应放人敷有滑石粉的瓷罐中,用盐泥密封,可很长时间不会变质。
膏药的摊涂(一)膏药的被子有方形与长方形两种。
摊涂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直径为一寸到七寸。
(二)摊涂膏药被子的材料现在最为常用的是布纸被子,在布面上糊一至两层有韧性的柔纸,以防止渗漏弄脏衣服。
(三)摊涂膏药方法把膏药被子准备好,把拔过火毒的膏药加热熔化,用蒸气加热,以防止火大使膏药变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勤搅动,受热均匀,温度为70―90℃之间,待膏药完全熔化后再加入细料,涂膏药时要由中央慢慢向四周摊涂为好,最后对折即可。
(四)用时可将膏药在小火上烘软,敷于患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