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优质教案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优质教案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3.1变异的概念与类型,3.2遗传与变异的关系,3.3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3.4变异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类型,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学会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认识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

难点: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变异现象的图片。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种子、植物、昆虫等),记录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变异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第一环节:变异的概念与类型(1)教师讲解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分析变异的类型。

3. 第二环节:遗传与变异的关系(1)教师讲解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4. 第三环节: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1)教师讲解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

5. 第四环节:变异的应用(1)教师讲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如人工选择、杂交育种等。

(2)学生思考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与类型2.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3. 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4. 变异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分析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举例说明。

(3)简述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

7.2.5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

7.2.5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生物变异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4.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物变异的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生活中的生物变异现象,分析其类型、原因及可能的应用,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引入遗传疾病、生物进化等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例:展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变异类型。
3.实践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人类疾病等方面的意义。
3.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
7.2.5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及区别。
2.了解生物变异的类型,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并能够举例说明。
3.学会运用生物变异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遗传疾病、生物进化等。
4.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生物变异现象,如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8.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设计
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究生物变异的奥秘。同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1.必做题:
a.完成教材第十五章后的练习题,巩固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b.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c.自选一种生物变异现象,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下周课堂上进行分享。
2.选做题:
a.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等现象,并撰写实验报告。
4.学会使用生物学工具书、网络资源等查找与生物变异相关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4.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及时反馈和引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针对生物变异知识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生物变异概念、类型、原因等的掌握。
3.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4.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生物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生物变异这一章节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7.2.5生物的变异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7.2.5生物的变异
-选择一个生物变异应用领域,如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等,进行资料搜集、分析、总结。
-撰写研究报告,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变异相关的新闻、科技动态,了解生物变异研究的前沿进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搜集相关新闻、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生物变异在科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
(二)教学难点
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以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生物变异为人类和社会发展服务。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生物变异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章节主题。
5.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介绍生物变异在生物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强化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生物变异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7.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提供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图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3.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验和调查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不足,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变异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具体章节为第六章第三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分类、原因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变异的概念、分类和原因,了解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及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分类和原因。

难点:理解不可遗传变异与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及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动植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变异的概念、分类和原因,结合PPT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高产杂交水稻、抗病新品种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判断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的分类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的原因4. 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及分类。

(2)举例说明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

(2)如:杂交水稻的培育,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变异个体进行杂交,产生更高产、抗病性更强的新品种。

(3)图片中的变异类型及原因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异的概念、分类和原因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案例分析。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年级:初中
课题: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变异概念。

2. 掌握生物变异的种类和原因。

3.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变异的种类和原因。

难点:理解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生物书籍和图片资料。

3. 实验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实例引出生物的变异概念,并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疑问。

二、讲解生物的变异(15分钟)
1. 讲解生物的变异概念和种类。

2. 解释生物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

3. 通过案例分析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物变异现象,如果蝇的眼色变异等,了解生物变异的具体情况。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教师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生物变异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生物变异的案例,并做简要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变异对物种进化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变异。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不同品种的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狗的品种会有如此多的差异。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物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吗?今天我们将学习生物的变异现象。

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展示变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变异的含义。

举例说明变异的类型,如遗传变异、环境变异等。

3. 变异的原因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变异的原因,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分析变异原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如基因多样性的增加、物种的分化和新物种的形成等。

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强调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分析实例,如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说明变异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变异现象。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实例分析: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区别。

举例说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分析为什么生物会产生变异。

2. 答案:遗传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环境变异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改变。

初中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初中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掌握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分辨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基本概念,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生物的生长发育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发现,这有利于激发他们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然而,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基本类型;(3)学会运用所学的变异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4)能够运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生物学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使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探究兴趣;(2)通过学习生物变异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学生对生物圈的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4)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通过学习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不断演化的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

八年级生物下册7.2.5生物的变异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7.2.5生物的变异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725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难点:
1.举例说出引起变异的原因
2.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图片、花生、尺子、适当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1.概念:
2.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
三•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七、课下作业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正确的解释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进一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可以更好的利用教学课件让课堂更充实,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这节课我也明白,学生讨论,动手动脑能打开智慧之门•。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

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发展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态度。

强化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具体影响。

如何将生物变异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变异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花朵、不同形态的果实)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变异的原因和意义。

2. 探究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点突变、插入或删除突变等)。

通过动画或图解展示基因突变的过程及其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变异类型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3. 探究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述自然选择和生物变异的关系,解释变异如何影响物种的适应和演化。

利用案例分析,探讨生物变异如何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自然选择过程,体验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

4. 联系现实生活,拓展应用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等领域应用生物变异原理的实例。

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生物变异调控方面的潜力和争议。

开展小组活动,设计一项基于生物变异的创新项目,如环保型农作物育种方案。

5. 课堂总结与反思总结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生物变异的例子。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变异的小论文或报告。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说明变异的意义。

(4).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校”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的影响。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优质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优质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与类型、变异的原因、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掌握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物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难点: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 变异类型: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变异原因:讲解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强调二者共同影响生物的变异。

5. 变异与生物进化: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解释自然选择与变异的关系。

7.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变异概念、类型及原因的理解。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3. 变异原因遗传环境4. 变异与生物进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三种生物变异的类型,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需加强学生对变异与生物进化关系的认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定义、分类(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变异的原因,能分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3. 帮助学生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分。

2. 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生物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生物变异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变异的定义,讲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

3. 知识拓展: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每组汇报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3. 不可遗传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变异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请列举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例。

3. 请谈谈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课堂讲解、分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变异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但在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结合更多实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邀请生物科研人员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变异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实验,亲身体验生物变异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的变异教案初中

生物的变异教案初中

生物的变异教案初中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种类和原因,掌握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2.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种类;
2. 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1. 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种类:
1)变异的概念;
2)生物的突变变异;
3)生物的性状变异;
4)生物的数量变异;
5)生物的时空变异。

2. 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1)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2)变异促进了生物的适应;
3)变异导致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
1. 概念讲解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2. 小组讨论与展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变异图片,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

2. 探究:分组讨论生物的变异种类和原因,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变异的特点。

3.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生物变异的影响,并讨论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拓展发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使生物进化的多样性。

六、作业布置:设计一个生物变异的实验方案,展示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变异有了深入的认识,并明白了变异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规律。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分类、原因以及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能够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 让学生掌握变异的类型和原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难点: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及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生物学现象。

2. 概念讲解:介绍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变异的含义。

3. 类型讲解:讲解变异的类型,包括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4. 原因讲解:讲解变异的原因,包括遗传物质改变和环境因素影响。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类型: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

(2)举例说明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2. 答案:(1)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2)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有利的变异。

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不利的变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实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2.5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7.2.5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后代,C正确。

D.突变体的优良性状是可遗传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
3.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下面是小丽家庭成员的关系图谱,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性状,是由相应的控制的。

(2)从家庭成员的关系图谱可知,(填“双眼皮”或“单眼皮”)属于显性性状,如果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那么,小丽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小丽的基因组成是。

(3)如果小丽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单眼皮。

(4)小丽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丽却是单眼皮,这是一种变异现象,这种变异是的变异。

【答案】(1)基因
(2) 双眼皮Aa aa
(3)不一定。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生物的变异》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生物的变异》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后,对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的延伸。

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并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啊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探究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

二、学情分析(心里方面)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探索精神。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

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

结合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变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普遍性。

2. 以花生果实大小变异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答案、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的变异及原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我选择下面的教法学法。

四、教法学法本着《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等方面得到提高”的要求,以及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采用了:1.多媒体教学法。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设计
2.归纳总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农业生产和人类疾病等方面的重要性。
3.拓展延伸: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变异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生物变异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如植物的不同花色、动物的不同体型等,并记录下来,尝试分析其可能的遗传性质和影响因素。
2.变异类型:教师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变异的特点。
3.变异原因:教师讲解引起生物变异的因素,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变异的意义:教师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农业生产和人类疾病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变异的重要意义。
(3)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新闻事件,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识:详细讲解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农业生产和人类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使其在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物的变异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提交形式:以观察日记或观察报告的形式提交,字数不限,要求真实、准确、有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出示收获园地
课件出示达标反馈题目。
公布答案,组织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解惑,适时补充。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产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大量举例和展示图片,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回顾旧知,为本节课做理论铺垫。
大胆放开学生,体现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二:新疆的哈密瓜以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山东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
(1)材料一中,涉及小麦的的性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叫__________;杂交后代中出现了两种与亲本不一样性状的小麦这在生物学上叫做__________。
多媒体展示“祖孙四代”照片
实物展示鲤鱼“姐妹花”““红娘子”和“黑美人”
一、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
T: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有关变异的例子?
展示图片:四世同堂、猫姐妹和狗兄弟以及春天的油菜花。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二、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
T:你探究过一种生物的变异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大花生种子和小花生种子长度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大花生种子和小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主要是由什么引起?
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出示案例分析
组织落实变异的类型
三、生物性状的表现,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节课应充分考虑到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活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观看图片
观察实物,总结:生物的变异是指间及的差异。
举例变异现象
观看图片,得出结论: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比较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大小,需要测量获得数据来表示。
浏览活动目的
回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大小存在变异吗?
分析探究结果,总结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进一步落实变异的类型
体现灵活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梳理本节知识点。
及时检测巩固,争取做到知识点当堂清。
达标检测
必做题
1、一只雌猫一次产了3只小猫,这3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
A.遗传性B.变异性C.进化性D.适应性
2、下列各项不属于能遗传的变异的是()。
A.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B.豌豆有高茎、矮茎
C.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儿子
D.干旱环境中水稻结的种子比较小
3、一对同卵双生的兄弟俩胖瘦相差很大,其
原因是()。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B.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C.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D.隐性基因发生了变化
4、北京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叶球可重达7kg。但是,重新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kg左右。从甘蓝的引种过程可以看出()。
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大小存在变异
同位两人结合课本P42完成学案制定计划1、2、3中的内容。
学生了解实验步骤
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汇报小组数据
将活动分析落实在学境因素
判断变异是否能够遗传
将变异的类型落实在学案上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积极发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完成达标反馈练习。
手段
多媒体
板书
生物的变异
普遍存在
生物的变异
类型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反思
“生物的变异”一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让学生探究一种变异现象,我选择的是“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通过举例学生很容易明确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这一任务很简单的就过去了。
在学生自主进行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时,先由学生结合课本提出自己小组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测量两种不同的花生品种的长度时,让学生自己考虑选择方法,但要求是测量误差要小,学生积极活跃。在探究结束后应注重数据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时教学案
姓名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7-2-5生物的变异(第一课时)
课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一、认知性: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影响。
二、技能性: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三、体验性: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


重点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影响。
难点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方法
直观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析整合法
进一步思考:1.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你作出推测的依据是什么?环境因素导致生物的变异,也就是说影响了生物的?性状。2.从大花生的种子选择出一粒大的、饱满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得出:生物性状的表现,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①环境因素能引起变异②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③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
④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不是普遍存在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选做题
5、材料一:科学工作者将一种矮秆(抗倒伏)但不抗锈病的小麦与另一种高秆(不抗倒伏)但抗锈病的小麦做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了矮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高秆康锈病和高秆不抗锈病四种类型,选矮秆抗锈病类型进行繁殖培育,经若干代后便获得了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
(2)哈密瓜在山东种植甜度降低的变异类型相比,前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异类型,其根本原因是未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
实物投影大小不同品种的花生种子。
课件出示探究活动的目的
提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T:针对这个探究活动,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组织全班交流制定的计划
实施计划
出示具体的实验步骤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统计全班数据,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
组织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出示分析结果
思考:大小不同品种的花生种子,种子大和小的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