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电凝电切胃肠道息肉220例临床分析
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效果分析
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镜下,予以胃结肠息肉者,电凝切除的效果。
方法于2017年1月-8月,取胃结肠息肉者 62例,依据入院顺序,均分传统开腹C组、胃肠镜下电凝切除W组,各31例,对比效果。
结果 W组手术时间、初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长,术中失血量低于C组,差异大,(P<0.05)。
W组、C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93.55%(29/31)VS74.19%(23/31)、3.23%(1/31)VS19.35%(6/31),差异均大,(P<0.05)。
结论胃结肠息肉,行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手术指标改善,效果确切,安全性好,普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胃结肠息肉;胃肠镜;电凝切除胃结肠息肉[1],多见胃肠病类型。
任何部位可发,可见明显肿物。
息肉性质,有肿瘤、肺肿瘤之分,良性息肉,也有癌变风险。
胃结肠息肉,可干扰生活,病者情绪差,身体状况不佳。
尽早切除,为息肉治疗之本。
胃肠镜下,行电凝切除,可改善病情,效果确定。
笔者以62例患者为例,进行分析。
以期为推广运用,奠定理论基础。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62例胃结肠息肉者,均为2017年1月-8月入院,经胃肠镜确诊,明确胃结肠息。
依据入院顺序,均分C组、W组,各31例,C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57.19±5.23)岁。
W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57.25±5.03)岁。
基本资料,C组、W组差异小,(P >0.05),对比可行。
研究设计,符合医学伦理。
入选标准[2]:(1)症状、B超、胃肠镜检查,确诊病情;(2)可耐受手术;(3)无麻醉禁忌;(4)无器质性病变;(5)知情同意,阅读、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3]:(1)妊娠、哺乳女性;(2)绝对手术禁忌症;(3)病历不全;(4)排斥研究。
1.2方法1.2.1C组行传统开腹术。
取平卧位,行硬膜外麻醉,麻醉满意(无睫毛反射),以B超定位,明确手术位置,消毒、铺巾,于腹部入路,做手术切口。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60《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1年第19卷 第11期 •临床医学・表1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X ±s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组别例数术中的出血量(mL )手术的时间(min )术后住院的时间(d )观察组4110.23±1.2063.21±5.36 2.03±0.23对照组4010.01±1.1461.24±5.01 3.61±0.28r 值0.846 1.70910.173P 值0.4000.091V 0.001有统计学意义(P V0.05)。
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例(%)]组别例数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轻度疼痛观察组412(4.88)8(19.51)31(75.61)对照组406(15)14(35)20 (50)Z 值 2.091P 值0.0372.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术后,观察组患者中疼痛程度为轻度患者的占比高于 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其中疼痛程度为中度和重 度患者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内病情 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05)。
详见表 3。
表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组别例数血清肿[例(%)]慢性疼痛[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例)]术后6个月内病情的复发率[%(例)]观察组411(2.44)0(0) 2.44(1) 2.44(1)对照组405(12.5)3(7.5)20(8)20(8)X ,值 6.322 6.322P 值0.0120.0123 讨论TAPP 是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的经典术式。
对患者进行 TAPP 时需要放置补片,以防其术后病情复发。
以往,临床 上在进行TAPP 时多采用螺旋钉固定补片。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医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诊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中抽取85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42)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对照组(n=43)采取传统外科手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38%,复发率是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3.95%,复发率是11.90%。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上优势明显,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避免其复发。
标签: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消化道息肉;复发率;并发症胃肠道息肉,属于消化道常见病,目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
胃肠道息肉进展较快,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致癌。
近年来,内镜在外科领域上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展,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也日益成为消化道息肉首选诊断与治疗方法[1]。
本文探讨了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85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均为医院自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已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道息肉,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是42例与43例。
其中,观察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为23~68岁,平均年龄为(46.82±4.81)岁;息肉类型:食管息肉17例,胃息肉15例,大肠息肉1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24~68岁,平均年龄为(46.84±4.79)岁;息肉类型:食管息肉16例,胃息肉15例,大肠息肉12例;两组患者均就本次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且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观察组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手术治疗,其治疗过程如下:术前对患者凝血酶时间、血常规、心电图等予以常规检测,并完成了肠镜、胃镜检测、术前禁食以及肠道清洁等;术中指导患者保持截石位,插入结肠镜或胃镜以探查息肉位置,依据息肉大小、蒂和形态不同选取相应疗法。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良性病变,主要是由于胃黏膜上皮组织中的某些基因突变或者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
其主要表现为胃内出现多个或单个肉芽肿,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不适症状,甚至在长期的存在下容易变性,引发腹部出血和恶性变为胃癌,破坏人体的健康。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胃息肉的恶化,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胃镜检查已成为最为敏感的胃肠道疾病检查方法之一,在治疗胃息肉方面也有了更加高效的方法。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胃息肉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旨在对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进行探究和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简称“冷冻切断瘤柄”,该术采用的是高频电波,将特定频率下的电能传导到息肉的底部区域,使其组织凝固坏死,然后进行切断。
该方法具有无创、无痛、微创等优点,不仅可以有效地切除胃息肉,保护胃黏膜,还可以避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疼痛。
二、临床实践分析为了检验该方法的治疗效果,我们选择了100例患有胃息肉的患者,采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从37岁到65岁不等。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诊断,确认其患有胃息肉,且没有任何严重的胃肠道疾病。
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多种术前准备措施,包括清洁肠道、准备麻醉药物等。
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均无明显的出血和疼痛等不适症状,恢复较快,术后5天即可食用一些软和易消化的食物,7天后即可开始正常饮食。
其中,47例患者没有发现复发情况,11例患者在半年之内复发,2例患者在术后1年复发。
治疗失败的患者后来接受了手术治疗。
三、结论与展望通过对这一方法的应用和临床实践分析,可以看出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胃息肉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不仅能够快速有效地切除息肉,且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后的疼痛和恢复期间的不适症状,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病情的不良发展,对于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应用十分的可行。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胃息肉临床分析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胃息肉临床分析目的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方便选择该院自2012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胃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活检钳钳夹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6.92±4.92)mL、(21.02±3.87)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93±4.88)mL、(52.29±4.08)min,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53%明显高于观察组9.80%,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率 3.92%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行胃息肉切除者患者来说,要有效的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减少,将并发症、复发机率降低,可首先考虑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resection for treatment of gastric polyps.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s in this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Jul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were convenient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4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51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biopsy forceps clamp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ndoscopic 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treatment,and the therapy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bleeding amount and hospitalized time were (6.92±4.92)mL and (21.02±3.87)min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109.93±4.88)mL,(52.29±4.08)min,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6.5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9.80%(P<0.05).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the relapse rate was 3.9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4.29%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s resection,it i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surgery time,to reduce the risk of recurrence,and the endoscopic 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resection should be firstly considered.[Key words] Gastric polyps;Endoscopic;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Clinical efficacy胃息肉是指隆起于胃粘膜上皮的病變,胃窦、胃底为好发部位,且80%的息肉是单发的[1]。
综合护理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术中的效果分析
89现代养生 2021年7月第21卷第14期临床护理综合护理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术中的效果分析周剑 唐水金 郭丽 许夕蓉*【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术中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息肉类型均衡可比的原则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各45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息肉消失率和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息肉消失率分别为95.56%和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息肉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综合护理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术中可提升息肉消失率,缩短息肉消失时间,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同时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综合护理;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有效性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1)14-089-03作者单位: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胃肠息肉属于良性肿瘤,主要患病位置为胃部、结肠和直肠,患者中存在单发以及多发。
胃肠道息肉会引发消化道梗阻等,病情严重者会产生息肉癌变[1]。
临床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具有5%~40%的癌变率,同时息肉大小和癌变存在一定的关系。
为此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属于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此疗法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操作简单[2]。
为了提升手术疗效,需要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
本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术中的有效性,内容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息肉类型均衡可比的原则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结肠息肉患者共11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取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83%远高于对照组的68.97%,并发症发生率为8.62%远低于对照组的29.31%,数据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安全性也比较有保障。
关键词:胃肠镜;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胃结肠息肉是我国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具体是指患者胃部和结肠部的黏膜组织往内发生隆起变化,随着病情发展其很有可能转变为胃癌、肠癌,因此对这类疾病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1]。
本文通过对照性实验研究分析了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结肠息肉患者共116例,纳入标准:经CT、B超以及胃镜等方式检查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准,无麻醉药物禁忌且具备各项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器官性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或临床资料有缺失的患者。
在患者了解实验内容并自愿签署实验意见书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58)和对照组(n=58)两个小组。
实验组中有男性39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在32-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4.8)岁;病程在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1±1.8)年;单发性息肉患者43例,多发性息肉患者15例;息肉直径长度在0.4-3.1厘米之间,平均长度为(2.3±0.7)厘米。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胃息肉是胃黏膜突起的病变,临床上常见的良性病变,虽然大部分的息肉都是良性的,但也有一部分会发展成恶性病变,因此对胃息肉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目前治疗胃息肉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
本文将对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一、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原理及技术特点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通过胃镜检查,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技术,将电刀探头通过胃镜导入胃腔,对息肉进行热凝固和切割,达到切除病变、止血和消除病变组织的目的。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微创性强,对胃黏膜的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二是治疗效果好,能够全面清除息肉,并且能够在治疗的同时止血,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三是操作简单,对医生的要求不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时间。
二、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适应症1. 直径小于2cm的单个或多个小息肉。
2. 无症状的胃息肉,在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后息肉没有消失或增大者。
3. 有明显症状,如反复出现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三、临床分析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治疗效果得到了认可。
一项相关的临床研究对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患者临床资料该项研究纳入了100例胃息肉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为30-70岁。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2. 术后并发症经过手术治疗后,100例患者均得到了一定的疗效。
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仅有个别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等,但都能够自行缓解,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3. 治疗效果100例胃息肉患者经过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术后6个月内再次进行胃镜检查,治愈率为95%,有效率为5%。
治疗效果显著。
4. 术后随访对100例患者术后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价
胃肠道息肉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若未进行及时治疗,长此以往将会增加癌变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息肉的治疗,进而降低发生消化道癌变的概率,特别是对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愈加完善,内镜技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以及恢复快等优势,已经被临床所广泛应用和推广[2]。
本文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胃肠道息肉患者52例,通过给予内镜下高频高凝电切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胃肠道息肉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
试验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16~64岁,平均(26.54±6.42)岁。
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18~66岁,平均(26.87±6.66)岁。
每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治疗方法:试验组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治疗前接受肠镜、胃镜等常规检查,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以及凝血酶时间等相关检查,所有息肉患者接受病理检查并且排除病变后,于术前1d食用流质食物,晚饭后禁食,同时,服用聚乙二醇排空肠道。
手术当天,于术前5h再次服用聚乙二醇进行彻底清肠,术前10min注射间苯三酚溶液40mg。
术前调试高频电发生仪以及相关的医疗器械,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
手术过程中,取患者左侧位,并且缓慢插入胃镜,按照胃镜的常规检查方法准确定位息肉部位,并且全面探查息肉的实际大小和具体形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对于亚蒂息肉或者有蒂息肉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在内镜下于根部位置注射含有少量肾上腺素浓度为0.09%的氯化钠溶液,等到患者局部黏膜呈现发白或者肿胀状态时,使用圈套器将息肉底部套住后,逐渐收紧,等到呈现天幕状时,则可通电进行电凝电切治疗;对于无蒂息肉或者较小息肉的患者而言,则可以直接使用电凝头进行电凝治疗,确保内镜端部与息肉之间的距离,切除息肉食肉时避免接触到临近黏膜。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消化道息肉患者按照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以对比手术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病例50例,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接诊,取组中25例,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即对照组,余下25例则以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即观察组。
分析疗效。
结果结合对两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等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
结论按照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保障临床对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消化道息肉[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002-01在临床常见消化道病症中,消化道息肉一直保持有较高的发生率,存在有癌变的风险。
为有效保障对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更需要及时采取手术对息肉进行剔除。
在以往开腹手术中,虽然可保障息肉剔除的有效性,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整体治疗效果欠佳[1]。
而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逐步推行的情况下,以胃肠镜下展开手术逐步被临床所重视。
本研究就对该手术方案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对比手术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病例50例,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接诊,取组中25例,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即对照组,余下25例则以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即观察组。
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在34—56岁间,均值为(48.23±1.78)。
而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32—58岁间,均值为(49.81±1.88)。
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 方法对照组在研究中以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给与静脉全麻,结合患者息肉位置,选择切口,在对患者腹腔各方面情况准确探查后对息肉进行切除。
而观察组则以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通过肛门将结肠镜置入,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在内镜的帮助下,对息肉位置进行精准定位,随后将息肉临近水分进行处理。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摘要】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治疗方式有限。
胃镜检查在胃息肉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高频电凝电切技术切除息肉组织。
临床应用情况显示,该方法安全有效,疗效明显。
术后需进行细致的护理和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治疗方法有望成为常规手段,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为治疗胃息肉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选择。
【关键词】胃息肉、无痛胃镜、高频电凝电切、临床分析、疗效观察、并发症、术后护理、安全有效、未来发展、临床研究、长期疗效、安全性验证1. 引言1.1 胃息肉概述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突出形成的肿块,常见于胃体和胃窦部位。
胃息肉的形成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胃息肉多为良性病变,但有时也可能发展为恶性病变。
胃息肉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胃息肉的大小、数量、形状各异,有些甚至只有几毫米大小,不易被肉眼观察到。
对于发现的胃息肉,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其发展为恶性病变。
治疗胃息肉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胃镜下治疗等。
胃镜下治疗是目前治疗胃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通过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可以直接作用于胃息肉,将其迅速切除,同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恢复较快。
了解胃息肉的相关知识,了解胃镜下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胃息肉具有重要意义。
1.2 胃息肉的治疗现状胃息肉是胃粘膜上长出的小结节状病变,多数为良性,但有发生恶变的潜在风险。
目前,胃息肉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减少症状或抑制息肉生长,但疗效有限且容易复发。
内镜治疗是目前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包括内镜下切除、内镜下黏膜下剥除等,但存在操作风险和长期疗效不确定性的问题。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朱双庆【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6月2000例医院收治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使患者早日出院.【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05【总页数】2页(P119-120)【关键词】消化道息肉;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临床疗效【作者】朱双庆【作者单位】当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当阳 44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其属于一种癌前病变,且不同类型的消化道息肉癌变率都不相同,为了避免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尽早进行治疗[1]。
过去临床对于胃息肉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虽然能够有效清除患者的息肉组织,但是由于切口大,容易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情况[2]。
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微创、预后好、费用低、操作简单的特点[3]。
因此,文章主要针对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7年6月2 000例医院收治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 000例。
观察组中,男性554例,女性446例;年龄为26~72岁,平均为(46.8±8.3)岁;其中,胃镜下手术500例,结肠镜手术500例。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8-08-24T16:24:57.41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作者:田佳范[导读] 分析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田佳范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500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胃肠结息肉患者共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肠镜;电凝切除;开腹手术结肠息肉是临床中引起结肠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结肠癌变的发生,以往在临床中基本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随着目前临床医学技术和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中开始对患者进行胃肠镜下切除胃结息肉的治疗,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患者中具有较好的评价[1]。
本次研究就对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胃肠结息肉患者共80例,所以患者均临床检查后均确诊为胃肠结息肉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为(53.69±2.1)岁;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25±3.36)岁。
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进行常规的检查工作,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术后四小时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水溶液。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研究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研究胃肠道息肉是胃肠道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息肉本身是良性的,但如果息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增加恶变的风险,甚至可能发展成恶性肿瘤。
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原理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能够准确定位和切除消化道息肉。
该技术利用胃肠镜置入高频电刀,电刀通过高频电流来达到电凝和电切的效果,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切除息肉,同时减少出血和组织损伤。
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1. 临床试验对象本研究选取了100例患有消化道息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在30~70岁之间。
患者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后,均符合接受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指征。
2. 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具体步骤如下:患者服用泻药清肠,然后行胃肠道准备,置入胃肠镜,定位息肉部位,使用高频电刀进行电凝电切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切除方式,确保完全切除息肉,并尽可能保留周围正常组织。
3. 治疗效果评价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进行了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息肉复发情况等。
根据随访结果,我们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10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了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具有较好的疗效。
三、结论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低风险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该方法能够准确切除息肉,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
我们认为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一种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明显的疗效和优势,为治疗消化道息肉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发表时间:2019-06-17T10:50:32.9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作者:谢莹莹[导读]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能够保障对胃结肠息肉进行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南衡阳 421002【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4例患有胃结肠息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给予观察组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能够保障对胃结肠息肉进行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胃肠镜;电凝切除术;胃结肠息肉胃结肠息肉是临床学科上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病症,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会是其发病的部位,常发生于结肠位置,属于非肿瘤性病变[1]。
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才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
目前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在治疗胃结肠息肉得到了临床医学的广泛应用。
本次研究将以传统治疗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4例患有胃结肠息肉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3.4±3.1)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3.8±3.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相关方面检查,在手术结束后4h均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水溶液。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222例体会
14 方法 .
常规内镜检查 , 吸尽消化道 内容物 , 尽
量调节镜身使 息 肉在视野 的下 方 ( 在屏幕 5 7点 —
维普资讯
浙江实用 医学 20 年 2 O7 月第 l 卷第 l 2 期
2 3
下移 , 发生肠梗阻;2 内镜确诊 时个别 胃石 已移至 () 十二指肠或上段空肠 , 内镜长度有 限;3 胃石体积 () 巨大且多发 , 延长治疗操作时间 , 增加难度 , 患者配
消化 道息 肉是 消化 道 疾 病 的 常见 病 , 以出血 可
及癌 变, 时诊 治至关重要 。随着 内镜检查 的普 及
及,使 胃十二 指肠及 大肠息病变 的最好 方法 , 同时可 以 取材送病理检查 ,明确病变性质。 ( 下转第 2 3页)
例。结肠息肉 1 3 3例( 回盲部 4例, 升结肠 4 , 例 结 肠肝曲 3 , 例 横结肠 5 , 例 降结肠 1 例 , 5 乙结肠 5 7
例 , 乙结肠 交 界处 4例 , 肠 4 例 ) 直 直 1 。回肠 末 端 1
切或混合电流 , 对于细蒂或较小的息肉, 则直接使
用电凝切除。息肉摘除后均送病理检查 。
钛夹
本 院 自 20 03年 1 月至 20 04年 1 , 2月 采用 内镜
钟位置) 。插入高频 电圈套器 , 如为有蒂息肉, 则套 于蒂部, 留少许残蒂, 以免发生穿孔。无蒂息 肉则 套于基底部稍上方 , 电摘除时稍提起 息肉, 但注意 避免息肉顶端与对侧消化管壁接触 , 而产生异常电 流。如为广基大息 肉, 则用注射器分点注射生理盐 水于息 肉基底部使其隆起后再作套扎。电凝电切 功率均为 2w左右, 5 根据息肉基底大小先 电凝后电
2 结 果
21 疗效 .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接收的胃肠息肉患者128例,我们使用抛硬币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4例,研究组使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而参照组则是使用常规手术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则要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来治疗胃肠息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关键词:胃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胃肠息肉胃肠息肉属于一类典型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胃肠黏膜的上皮隆起并且会向着胃肠腔内部突出。
该疾病的病灶区域不定、大小不等,可单发或多发。
之前,治疗胃肠息肉的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
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发现,使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来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创伤面积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出血量也比较少。
对此,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接收的胃肠息肉患者128例,对其应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接收的胃肠息肉患者128例,我们使用抛硬币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4例。
患者的入选标准为:具备手术/内镜治疗的基本指征;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患者未患有恶性肿瘤或者精神类异常。
研究组64例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为(44.5±3.9)岁。
无痛胃镜下上消化道息肉电切术22例
2 、仪器 :Olmp s G F 10 型 电子 胃镜 ,Olmp s S2 y u I 一6 y uUE 一
型 高 频 电凝 器 ,圈 套 器 及 剪 式 钳 。
3 、方法:开放静 脉通道 ,常规吸痰 ,无创监护 ,然后 由麻 醉师先静注 2 %利多卡因 1 ,以减轻麻醉药对静脉壁的刺激而 ml 致的疼痛, 再静注丙 泊酚 1  ̄2 /g至患者意识消失后行 胃镜 . mgk 5 下息 肉高频 电切术 ,直径<05m 的息肉,用活检钳 即可切除。 .c 直径>05c 的息肉,采用 电凝电切术,根据检 查情况 需追加 . m 丙泊酚每次 2  ̄3 mg来维持麻醉深度 ,手术完毕后 5 n左右 0 0 mi
中合并有 高血压 3例,糖尿病 1例。 11l床表现:便血 4例;腹泻或便秘 l ;腹痛 2例 ; .临 2例 肛 门坠胀感 2例 ;其它 2例 。有 的兼有 以上两种表现 。 1 . 肉部位 与大小 以胃息 肉为最多 ,2 2息 O例 。单发息 肉 1 ,多发者 3例 。直径<10m 者 2 9例 .c 1例,直径 大于 1 c . m者 0
曼 喜 篡; 墨 Ht i0S N 妻; ; tdge1e ; : 罂 em rM 2 teo a e a b l l s z 至: . u a a 0l h曩 n e 9 m
无痛 胃镜 下上消化道息 肉电切 术 2 例 2
李延 军
【 中图分类号 】R 5 文献标识码 】A 【 4 6【 文章编号 】17 - 7 3( 0 0 9 0 3 — 1 6 2 3 8 2 1 )0 — 18 0 目前 ,胃镜 下息 肉高频 电切术 已广泛应用于食 管、 胃、十 二指肠息 肉的治疗,具有创伤 小,恢复快 ,可 以门诊手术的特 点 。但部分 患者难以承受 胃镜对 咽喉、 胃肠 的刺激 导致 胃肠蠕 动加快 ,躁 动不安影响手术 的精确 性,增加手术 的风险及出现
无痛胃镜下胃息肉电凝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无痛胃镜下胃息肉电凝切除术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胃息肉患者行无痛胃镜下胃息肉电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2020.1~2021.1期间从我院选取胃息肉患者共计92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n=46,行无痛胃镜下胃息肉电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82.50%,观察组治愈率为9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胃息肉患者行无痛胃镜下胃息肉电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且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痛胃镜;胃息肉;电凝切除术;并发症胃息肉属于发生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类型,主要以胃粘膜产生突起状组织和乳头状组织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可分为多种,比如呕吐、恶心、上腹隐痛、腹胀以及厌食等。
由于胃息肉属于癌前病变之一,所以受到了临床诊治的高度关注,需在清除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研究于2020.1~2021.1期间从我院选取一共92例行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无痛胃镜下胃息肉电凝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0.1~2021.1期间从我院选取胃息肉患者共计92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n=46,行无痛胃镜下胃息肉电凝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有20/16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38.51±6.51)岁;观察组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有21/15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38.12±6.73)岁。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即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研究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研究胃肠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通过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内窥镜切除或者黏膜下剥离的方式。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手术时间长、出血风险高和术后并发症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频电凝电切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究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
一、治疗方法胃肠道息肉内窥镜治疗一般分为切除和黏膜下剥离两种方式。
而高频电凝电切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通过高频电流将肉芽组织电凝固化,并利用高频电刀将其割除,同时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可能存在的出血问题。
具体的治疗流程如下:1、患者进入胃镜室前,应进行胃肠准备,保证胃肠道清洁。
2、通过内窥镜找到息肉所在的位置,确定治疗范围。
3、根据需要,使用麻醉或局部麻醉。
4、经内窥镜缓慢靠近息肉,将高频电流发生器与内窥镜的活门相连。
5、通过内窥镜将电凝头插入到息肉的基底处,施加高频电流固化肉芽组织。
6、使用高频电切刀将固化后的肉芽组织割离,直至完全切除。
7、根据需要进行止血、消炎等处理。
二、疗效评估高频电凝电切技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手术时间短。
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而高频电凝电切能够快速、准确地切除息肉,因此手术时间短,治疗效率高。
2、出血风险低。
传统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出血等并发症,而高频电凝电切技术能够通过电凝固化、高频电切等手段来避免这种并发症。
3、术后恢复快。
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后,患者可以快速恢复,几乎无需住院观察,大大缩短了康复时间。
4、切除效果好。
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切除效果好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切除息肉,并避免术后复发的问题。
三、注意事项1、患者需在治疗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准确掌握电凝头的深度和时间,以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调整,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