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来风急”“晚来风急”辨
李清照 如梦令
李清照如梦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声声慢李清照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
《声声慢》的赏析
《声声慢》的赏析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声声慢》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词句注释⑴寻寻觅觅:意思是想把失去的一切都要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与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李清照经典诗词及赏析《声声慢》精选
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单独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突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李清照对亡夫赵明诚的思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李清照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李清照的忧伤,而等李清照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
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翻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年代: 宋作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集评】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
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
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意思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意思“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OrG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翻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鉴赏】“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
”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
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
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
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
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声声慢原文加拼音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加拼音及赏析声声慢原文加拼音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词吧,诗词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声声慢原文加拼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带拼音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xúnxún—mìmì,lěnglěng—qīngqīng,qīqī—cǎncǎn—qīqī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zhà—nuǎn—huán—hán—shíhòu,zuì—nán—jiāng—xī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sān—bēi—liǎng—zhǎn—dàn—jiǔ ,zěn—dí—tā、wǎn—lái—fēng—j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yàn—guò—yě ,zhèng—shāng—xīn,què—shì—jiù—shí—xiāng—shí满地黄花堆积。
mǎn—dì—huáng—huā—duī—jī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qiáo—cuì—sǔn,rú—jīn—yǒu—shuí—kān—zhāi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shǒu—zhe—chuāng—ér,dú—zì—zěn—shēng—dé—hēi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wú—tóng—gèng—jiān—xì—yǔ,dào—huáng—hūn,diǎn—diǎn—dī—dī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zhè—cì—dì,zěn—yí—gè—chóu—zì—liǎo—de翻译:我到处寻寻找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无处可寻、无处不在、无可奈何的忧愁
无处可寻、无处不在、无可奈何的忧愁作者:孙绍振来源:《语文建设》2008年第02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词,从当时到当今,大多词评家都集中赞赏它的十四个叠字。
张端义《贵耳集》说:“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
”“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回顾了诗中用叠字的历史,列举了诗中有一句叠三字者,有一句连三字者,有两句连三字者,有三联叠字者,有七联叠字者,只有李清照,“起头连叠十四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还有人指出:元朝著名曲人乔吉的《天净沙》词中,有“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之句,是“从李易安‘寻寻觅觅’得来”。
叠字的使用,千年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原因固然在于韵律的特殊,因为叠字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汉语的特点;其次,在诗歌中如此大规模地运用叠字,确系空前绝后。
但是,从修辞技巧来说,这样叠字并不是越多越妙。
太多,也可能给人以文字游戏的感觉,如刘驾的“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每句前的叠字完全是多余的;又可能造成单调繁冗之病,像韩愈的《南山》“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一口气连用了许多对仗的叠字,给人以佶屈聱牙之感。
而李清照用叠字却用得轻松自如。
这当然与她用的都是常用字有关,但是还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内容上、情感上的深沉。
对于李清照这首词,近千年来,词评家们往往被她叠字的韵律迷了心窍,大都忘记了她叠字的成功在于与表达的情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一开头就是“寻寻觅觅”,这是没有来由的。
寻觅什么?自己也不清楚。
寻到了没有呢?没有下文。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翻译与全词欣赏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翻译与全词欣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③乍暖还xuan旋寒:指秋天的天气..乍暖乍寒;忽冷忽热..④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⑤怎敌地:对付;抵挡..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⑦损:表示程度极高..⑧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⑨堪摘:可;可摘⑩次第:光景、情境..⑾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调养休息..喝三杯二杯淡酒;怎能抵得住晚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憔悴;如今还有谁采摘冷清清守着窗儿;独自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能用一“愁”字了结评点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创作的作品再不复当年的清新可人;风格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这首词就是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抒写了词人在漂流境遇中无限伤感、落寞的情怀.. 上片以景写情;境界凄凉..起首开篇起句便不寻常;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中评道:“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这七组叠词中;不见一个“愁”字;却让人读来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之感;余味无穷..“寻寻觅觅”;词人好像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她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十四个字一气而下;笼罩全篇;定下了凄苦的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乍暖”二句;写天气冷暖不定;让人难以调养..这是从外部的天气以及身体的感觉来暗示词人内心的愁苦..“三杯”两句紧接上文;写词人以酒驱寒;但这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淡”;怎能抵挡得了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更别提为她排遣心中烦忧了..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因词人心中忧愁太深;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以致酒力难压愁情;因而会觉得酒淡无味..“雁过也”三句;写天上飞过的大雁惹起了词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词人颠沛流离之苦;借雁得抒..就在词人举杯独伤之际;忽抬头看见天上有一行南来秋雁;细目一望;这不正是往昔在北方替自己和夫君传书寄情的翩翩飞鸿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词人与夫君却早已阴阳相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句写得有形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怨、凄苦的氛围;让人心痛;心酸;心碎下片承接上片;由秋日高空的远景描写转入对自家庭院的近景描绘;将词人的愁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上片以雁过长天的仰视镜头收尾;下片则以黄花满地的俯视镜头开篇;过渡巧妙、自然..“憔悴”二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这是词人从花的凋残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人的衰老..词人本是爱花之人;看着满地菊花;自然而然地回想起从前丈夫为她撷取暗香的那些甜蜜往事..只可惜故物虽依然;人面已全非;她怎能不心生酸楚;黯然泪下此刻;就算她惜花将谢;也怎能有那摘花、赏花的雅兴人不摘花;花当自萎;院中的那些菊花;就只能在萧瑟的秋风中日渐憔悴;殒化成泥了..这花儿的结局如此悲凉;不正是词人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吗这里既透露了词人惜花将谢的情怀;又写出了无心摘花的郁闷;笔意深远..“守着”两句;直白朴素;把自己的心事娓娓道出;极具感染力..词人独对寒窗;望着那“旧识”的大雁残菊;不免感到这凄苦悲凉的漫漫白日实在难熬;她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这样就看不到窗外那些使人伤心的东西了..可老天偏偏与人作对;越发觉得时间漫长;真真是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等到黄昏;可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景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三句进一步烘托氛围;把梧桐、细雨、黄昏三个意象有机结合;视觉和听觉交映;尽显词人此时的无限感伤..虽然此处写景;但我们不难理解到词人写雨打梧桐叶的用意之所在..“细雨”的“点点滴滴”;是只有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到的..对一个伤心的人来说;它们不是滴在耳里;而是滴在心头..“秋风秋雨愁煞人”;更何况这如泣如诉的秋雨是打在梧桐叶上;又是“点点滴滴”一直到黄昏呢这就自然逼出结句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结尾妙就妙在通篇写愁;直到最后一句方才道出;这样的情景;岂是区区一个“愁”字所能道尽的至此;词人的情感达到高潮;词境陡升一步;孕育出无限广阔的空间;交给读者去想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总的看来;词人用直白的语言、铺陈的手法;融情于景;委婉含蓄地表现出了一种多侧面、多层次、深刻细腻的感情..前人评价这首词:“声声含泪;物物关情;一字一泪;满是悲愁..”非常有见地..词人不直接说愁;这愁情是在含蓄蕴和的表情方法和环境景物的烘托渲染下表现出来的;因而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赏析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守着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晓来风急”“晚来风急”辨
“晓来风急”“晚来风急”辨讲授易安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时,细心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教材上明明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但由诸多专家编写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却是“晓来风急”。
“晓来风急”、“晚来风急”哪个是李清照的本意?开始我认为“晓、晚”都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必细究,本想以“版本不同”来搪塞。
可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的教诲萦绕耳旁,所以,立即去查阅资料、搞清原因,给学生一个“说法”。
翻阅资料,观点不一。
胡云翼《词选》、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夏承焘《唐宋词选》皆作“晚”;《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史》(罗宗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陈强主编,高教出版社)等权威版本,皆是当今古代文学一流专家主编,也作“晚”。
当然《词综》和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作“晓”。
由此看来,教材持主流派观点,无可厚非。
最有意味的是,词学大师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作“晓”,所编《全宋词》却又作“晚”。
难道词学大师在“晓”、“晚”问题上亦举棋不定?我一定要讨个“说法”。
清朝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评价:“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斑。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调元对于李清照及其《漱玉词》的评价可谓切中腠理,但可惜的是《漱玉词》已经散佚,今本为后人所辑。
可李清照作词时准确的用字二者只能居其一,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要弄清“晚”、“晓”的来龙去脉必须从源头入手。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是最完备的笺注本,其注“晓”、“晚”二字之渊源最为可信。
《古今名媛汇诗》《古今女史》《草堂讨余别集》《诗余神髓》《古今诗余醉》《词菁》《词综》《古今别肠词选》《清绮轩词选》《诗词杂俎漱玉词》作“晓”,《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晚’。
”这清楚完整的记载,人们会认为“晓”是词人本意,“晚”是误传。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引导语: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下文就是有关《声声慢》的原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基础题(共16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二、课内阅读(共14分)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第6—9题(共16分)6.开头三句字是怎有层次地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的?(4分)7.“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2分)8.“满地黄花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的感情? (4分)9.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扩写成一个120字左右的想象片断,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
李清照的诗词《声声慢》注释及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宋词中屈指可数的最优秀的词篇之一。
起句大胆运用叠字,出奇制胜;接下来层层渲染悲凄之情,将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抒写得荡气回肠,令人心碎;遣词造句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以声摹情,展现了乐章之美;思想内容方面,宜看作是词人幽愁暗恨和破碎心声的真实抒发。
赏析:宋词,和唐诗一样,都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在现存二万首上下的宋词中,佳作无数,词人也不少,但出于社会等各方面原因,女词人却不多,能写出流芳之作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
无疑,李清照是杰出的。
她用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的感受,为后世留下不少传世名篇。
后世研究李清照的学者不少,从现存的一百多篇李清照研究论文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涉及《声声慢》;在现存二万首左右的宋词中,虽然不能说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最好,但可以说它是全宋词中屈指可数的最优秀的词篇之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所写的名篇之一。
(也有人说是她晚年的作品)南渡是她生活逆转的分水岭,靖康之变后,金兵南侵,她的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
因为祸不单行: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流丽,乐观活泼,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丈夫安葬以后,她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
此后的她成为一名寡妇,一直在孤苦零丁的日子里煎熬。
“晚来风急”与“晓来风急”辨析
“ 三杯 两盏淡酒 ,怎敌它 、晚来风 急” ,而 《 草堂诗余 》
别集 、 《 词综 》和 《 词选 》各本作 “ 杯两盏淡 酒 ,怎敌 是 “ 来 风 急 ” 。 词 人 所 言 的 “ ”与 “ ” ,恐 怕 不 单 三 晓 冷 寒
它 、 晓 来 风 急 ” 。 这 一 字 之 差 ,不 仅 是 争 论 的焦 点 ,也 是 单 是身体 的感觉 ,还有心境 的凄凉。身体 的寒冷好 调养 ,
梧 更漏 子 》 词 句 : “ 梧 定性和文本解读的个性化 ,正构成文学欣赏和文学教育的一 突 。 “ 桐 细 雨 ”词 意 脱 胎 温 庭 筠 《
个特征 。文学形象 ,不仅是美 的选择,更是读者各 自不 同的 桐 树 , 三 更 雨 , 不 道 离 情 正苦 。 一 叶 叶 ,一 声 声 , 空 阶 滴 自我塑造。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在不断地被理解和被误解 到 明 。 ”通 常 情 况 F “ 雨 ”、 “ 点滴 滴 ”的 背 景 不 可 细 点
备 貔
“ 晚来 风 急 ’ ’与 “ 晓来凤 急 ”辨析
◎于吉 东
《 声 慢 》 是 李清 照 后 期 的 著 名作 品 ,这位 杰 出 的女 词 肤 感 受 ,才 有 了 “ 凄 惨 惨 戚 戚 ” 的锥 心 悲 痛 。梦 中 的 一 声 凄 人 以放 纵 之 笔 写 悲怆 之 怀 ,满 纸 呜 咽 ,万 斛 愁 恨 ,把 国破 家 切一去 不返,梦后 身边 冷清空寂 ,女词人不禁悲从 中来 , 亡 之 后 的 丧 乱之 痛 、漂 泊 之感 写得 淋 漓 尽 致 ,感 人 至 深 ,情 欲 哭无 泪 。 景 婉 绝 , 真 是绝 唱 。全 词 既 不委 婉 ,也 不 隐 约 ,用 笔 直 率 真
使得 “ 寻寻觅觅 ”、 “ 乍暖还寒 ”无所依傍 ,解读 困难 。
《声声慢》 李清照
《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译文二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
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早起淡酒三杯,怎把寒风来抵挡?北雁南飞飞过楼,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人花共消瘦,有谁来怜赏?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
听见黄昏细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淋透我心上。
这一天桩桩件件怎么能一个愁字表明呢!译文三如同是丢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
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
忽冷忽热的气候,最难保养身体。
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
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
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
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户独坐,梧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了得?译文四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引导语: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下文就是有关《声声慢》的原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基础题(共16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二、课内阅读(共14分)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第6—9题(共16分)6.开头三句字是怎有层次地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的?(4分)7.”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2分)8.”满地黄花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的感情? (4分)想象片断,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
(6分)三、课外拓展(2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7分)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来风急”“晚来风急”辨
讲授易安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时,细心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教材上明明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但由诸多专家编写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却是“晓来风急”。
“晓来风急”、“晚来风急”哪个是李清照的本意?开始我认为“晓、晚”都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必细究,本想以“版本不同”来搪塞。
可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的教诲萦绕耳旁,所以,立即去查阅资料、搞清原因,给学生一个“说法”。
翻阅资料,观点不一。
胡云翼《词选》、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夏承焘《唐宋词选》皆作“晚”;《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史》(罗宗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陈强主编,高教出版社)等权威版本,皆是当今古代文学一流专家主编,也作“晚”。
当然《词综》和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作“晓”。
由此看来,教材持主流派观点,无可厚非。
最有意味的是,词学大师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作“晓”,所编《全宋词》却又作“晚”。
难道词学大师在“晓”、“晚”问题上亦举棋不定?我一定要讨个“说法”。
清朝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评价:“易安在宋诸媛中,
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斑。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调元对于李清照及其《漱玉词》的评价可谓切中腠理,但可惜的是《漱玉词》已经散佚,今本为后人所辑。
可李清照作词时准确的用字二者只能居其一,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要弄清“晚”、“晓”的来龙去脉必须从源头入手。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是最完备的笺注本,其注“晓”、“晚”二字之渊源最为可信。
《古今名媛汇诗》《古今女史》《草堂讨余别集》《诗余神髓》《古今诗余醉》《词菁》《词综》《古今别肠词选》《清绮轩词选》《诗词杂俎漱玉词》作“晓”,《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晚’。
”这清楚完整的记载,人们会认为“晓”是词人本意,“晚”是误传。
那么,权威大家主编的诸多今之注本作“晚来风急”原因何在呢?大概是因为“晓”与下片的“黄昏”句相抵牾。
词的下片是: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既有“黑”、“黄昏”字样,人们便以为是写作者“黄昏”时一段时间的感受,那“晚来风急”似乎顺理成章。
愈深入探讨愈觉得不能盲从,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也不能根据注本用“晓”、“晚”的数量决定。
所以要打开词人心扉,知人论
世,细审词作抒情技巧,再从词作的意境方面作一系统梳理。
首先,“晓来风急”可否讲通。
乍看难以讲通,有两点疑惑:秋季何时是“乍暖还寒时候”?早晨,词人是否可饮“三杯两盏淡酒”?
第一点疑惑,吴小如先生在《唐宋词鉴赏辞典》(第1213页)中解释道: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我认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吴先生认为“乍暖还寒时候”系“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极有见地,由此,“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吻合。
第二点疑惑,俞平伯《唐宋词选释》(第148页)诠释道:古人于卯时饮酒称“卯酒”,亦名“扶头酒”。
白居易《早饮湖州酒寄崔氏君》:“一?扶头酒,澄泓渴玉壶。
”贺铸《南乡子》:“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扶头”,原义当为醉头扶起。
“扶头酒”是一复合的名词。
宿酲未解,更饮早酒以投之,所以只是较淡的酒,以此种饮法能发生和解的作用,故亦以“扶头”称之。
“卯酒”表示饮酒时间在“卯时”,即早晨五时至七时之间。
“扶头”表示饮酒的目的是使头脑清醒。
昨夜饮酒致醉,晨起困乏如病谓之“酲”。
酒病以扶头淡酒解除,谓之
“解酲”。
“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白居易《卯饮》),可见卯饮扶头酒会生出暖融融、很舒畅的感觉。
李清照词有“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念奴娇?萧条庭院》)句,其“扶头酒”即为卯时所饮。
故晨饮“三杯两盏淡酒”符合宋人饮酒之习,于李词有证。
其次,《声声慢》写在丈夫去世前或后?词人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乍看容易,实需辨正。
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第三卷126页)这样阐述:该词作于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
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现今常见的多数版本对于作词的时间和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与上述观点大致相同。
90年代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一套大型丛书一《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其中词学专家陈祖美所著《李清照评传》的第二章,否定了以前有关《声声慢》系李清照晚年所作的说法,修正为《声声慢》作于赵明诚在世时,特意唱给丈夫听的。
“晓来风急”化用了《诗经?终风》篇的“终风且暴”,所谓卫庄姜被丈夫疏远甚至虐待之事。
从训诂学解释“暴”,疾也,“日出而风日暴”,“暴”自然就是“晓来风急”的意思。
再进一步挖掘,“怎敌他、晓来风急”更与《诗经?卫风?
硕人》有关。
《诗序》谓,庄公宠幸其妾,冷遇庄姜,故庄姜无子,国人闵之,为作此诗;朱自清则说“《硕人》篇要唱给庄公听”。
由此看来,这首《声声慢》的题旨当是从对《终风》和《硕人》篇的隐括中,表达作者“无嗣”和何以“无嗣”的“难言之隐”。
因此,李清照的《声声慢》很可能是唱给丈夫赵明诚听的。
第三,要探讨的问题是,“晓”、“晚”哪一种用法更能表现词作的意境。
“晓”、“晚”二字的根本区别何在?“晓来风急”乃写一整天事情,“晚来风急”则写一晚间的事情。
李清照用14个叠字,写怅惘若失心态。
先是“寻寻”,无获;复“觅觅”,无果。
寻来觅去,找到的却是“冷冷清清”a“冷清”之感蹙凝于心,故“凄凄”;“凄凄”之情不堪承受,故“惨惨”;“惨惨”之情无以寄托;方终之于“戚戚”。
所以,这泼墨狂写之“愁”,不是静态的、一时的,包含着动态过程,有时间跨度,不仅仅只限于“守著窗儿”的“黄昏”一刻。
李清照词给人的感觉是,一大早就百无聊赖、丧魂落魄,一整天的愁惨凄厉、魂不守舍。
《声声慢》所写的事情有:饮酒浇愁、秋风送雁、黄花堆积、雨打梧桐。
这些事,不太可能完全发生于“晚”、“黄昏”这同一时空条件之下。
例如,“雁过”和“细雨”不太可能同时:“雨”中飞雁毕竟少见。
而“风急”和“黄花”
存在因果联系:正因“晓来风急”,方才有“黄花堆积”。
《声声慢》的叙事,是按照拂晓、白天、黄昏、天黑的线索展开的。
值得一提的是《艺蘅馆词选》作“晓来风急”,并附有梁启超的一段眉批:“这首词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
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这几句话,对词旨阐释深入浅出,也解决了此词流传中的一大疑点,即“晓来风急”更加合理。
综上所述,唐圭璋先生的“竟日愁情,满纸呜咽”(《唐宋词简释》),是言简意赅且切中肯綮的评价。
比较权衡,还是“晓来风急”吻合词境,符合李清照本意。
翻阅资料、系统整理,了解词人心态、甄别用字优劣,如此梳理一番,将上述理由择要告诉学生,既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说法”,自己也有所进步,真是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