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案

合集下载

化石吟的教案

化石吟的教案

《化石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形象地展示化石的形成和分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化石吟》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化石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3.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和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

(2)提问:你们对化石有什么了解?化石是什么?2. 诗歌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化石吟》。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

3. 化石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讲解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4.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诗歌《化石吟》。

(2)课后调查化石分布的地理环境,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或地质公园,亲身感受化石的魅力。

2. 邀请地质专家或科学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挖掘过程。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掌握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了解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化石吟》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掌握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了解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朗读与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讲解与讨论:教师对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以及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资料查阅、讨论参与、问题解决等方面。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以及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化石的图片、视频等。

(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化石吟》,熟悉诗歌内容。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共7节,可分3层。

第1、2诗节是第一层,诗人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4、5、6诗节是第2层,也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写遐思的内容;最后第7诗节回应第1、2诗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首尾圆合。

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仿佛与它面对面地对话一样,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3、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初一学生对化石的了解较少,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学生在展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2、教师收集化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吴__,来自__中学。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韩城,也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节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在我家附近,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微型公园。

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一只威猛无比的霸王龙,带着一只呆萌无比的小恐龙,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昂首站立。

它们,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有时还引颈长吼。

这奇特的景观引来许多行从驻足观赏,那令人恐惧的嘶鸣,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那奇特的远古,令人遐思,令人留连忘返。

尤其是一些小朋友,简直将这里当成乐园,乐不思蜀。

同学们都知道,恐龙是大约亿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现代是怎样知道恐龙样子的呢?对,是化石!科学家通过研究恐龙留下的化石,复原了恐龙的形象,也再现了恐龙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得以欣赏到一个像神话一样的奇幻世界。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篇一《化石吟》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这篇课文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

化石功不可没,科学真是神奇,科学家更是伟大。

2、解析:为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本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

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及意图1、教学目标:(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2、解析: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深入领会。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学情分析:本文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篇二《在山的那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石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新鲜词语: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

2.了解化石展现的奇幻生物世界。

(二)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课文类型:讲读课文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2.朗读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化石吟》的基本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培养语感和记忆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对化石的敬畏之情,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歌《化石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的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诗歌《化石吟》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2.3 化石知识讲解讲解化石的形成、种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背景、内容和化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2 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化石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2 朗读诗歌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3 解析诗歌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讲解化石知识。

4.4 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讨论成果。

4.6 背诵诗歌学生背诵诗歌,培养语感和记忆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化石吟》的内容,观察身边的化石,下周上课时分享观察心得。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化石知识的理解程度。

6.2 小组讨论反馈教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6.3 诗歌背诵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参观化石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化石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化石的魅力,加深对化石知识的理解。

7.2 开展化石采集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化石采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的寻找和挖掘过程,增强对化石的认知。

化石吟教案教案范文

化石吟教案教案范文

化石吟教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导入,学生了解贝壳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学习化石吟这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学会朗读古诗并能够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以及实物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通过分组朗读、合唱、师生共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诗歌鉴赏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抒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对历史、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并理解时间的流转与传承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贝壳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抒发。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与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诗中理解时间的流转与传承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1)PPT、图片、视频等(2)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实物(3)化石吟古诗文本2.学生准备:(1)课前了解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的基本知识(2)积极参与讨论和朗读的准备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贝壳化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贝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步骤二:呈现(15分钟)1.展示一段关于化石形成过程的视频,并让学生观看。

2.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讲解化石形成过程的基本知识。

3.通过展示一些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探究不同化石的形态和特点。

步骤三:欣赏(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化石吟》古诗的文本,带领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步骤四:练习与表演(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四人,让他们合作朗读《化石吟》。

2.引导学生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每个小组选出两名代表,用合唱的方式朗读《化石吟》。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石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石吟》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

3、熟练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诗歌的阅读与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用朗读促进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力,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爱文学爱科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理解这首诗第二人称写法和比喻修辞的妙处。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让学生观看化石实物,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再接着介绍: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朗读诗歌;2、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3、整体感知诗歌结构及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遇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向同学请教、查找工具书或举手问老师。

(三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朗读。

)1、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提问的字词或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板书于黑板。

2、三分钟后,①教师指名会读或理解黑板上字词的同学来读、解释或用词语造句,教师借此强调学习词语的方法;②学生轮流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更正;③指名会读全诗的学生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声音洪亮;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⑤同桌合作朗读,相互检查纠错;⑥全班齐读课文;⑦男女分组读:齐读第1、2、7自然段,男生读第3、5自然段,女生读4、6自然段。

《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叹服、海枯石烂”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探究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揣摩品味语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或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设疑探究,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教学过程一、导课、解题(导语)同学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他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当我们面对这些化石,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它们似乎在向我们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板题,放投影理解化石意思。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guǒ()藏骸()骨潜()行躯壳()猛犸()(2)根据释义说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①称赞而且佩服。

()②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关于《化石吟》的教学设计(5篇)

关于《化石吟》的教学设计(5篇)

关于《化石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关于《化石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防止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案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的关于《化石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构造特点。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1.朗读法。

2.联想想像法。

3.讨论点拨法。

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拟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诗人是怎样翻开读者思维闸门的?(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详细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4.学生集体诵读全诗,读出对自然高妙的赞叹。

《化石吟》教案(15篇)

《化石吟》教案(15篇)

《化石吟》教案《化石吟》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石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石吟》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学习朗读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参观调查有关自然、有关化石的内容,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文章做铺垫。

【教学步骤】一、精心导入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象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万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出示并板书课题。

课题:《化石吟》张峰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二、感知内容1、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葱茏〔cōng lóng〕奇幻〔huàn〕潜行〔qián〕裹〔guǒ〕雅幽〔yōu yǎ〕藏〔cáng〕海枯石烂〔kū〕骸骨〔hái〕猛犸〔měng mǎ〕引颈长吼〔jǐng〕月转星移2、(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教案:
课时数:1课时
教材内容:《化石吟》诗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化石吟》。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和寓意。

3.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1. 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2. 诗歌中的意义和寓意的把握。

教学准备:
1. 课本或黑板上写出诗歌《化石吟》的内容。

2. 图片或实物化石。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课题
1. 教师呈现图片或实物化石,引发学生对化石的认识和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对化石有什么了解?化石有什么特点?
步骤二:朗读诗歌
1. 教师朗读诗歌《化石吟》,并让学生跟读。

2. 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

步骤三:分析诗歌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2. 学生讨论:诗中的化石是什么意思?它们代表了什么?
3. 引导学生理解“化石吟”的意义和诗歌中的寓意。

步骤四:诗歌表达
1.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下自己的诗歌,或者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五:小结和延伸
1. 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总结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

2. 提出延伸问题:你认为诗人通过《化石吟》所表达的是什么?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朗读效果,能否正确表达诗歌的语气和情感。

2. 学生的诗歌分析能力,能否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和寓意。

3. 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能否用适当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吟》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3.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通过朗读和赏析《化石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化石吟》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2.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化石吟》的原文。

2.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呈现诗歌内容和相关的图画。

4.准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思考。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课题:请学生回顾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引发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协助学生观赏一幅展现大自然或石化物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对于图片中的细节的感受和联想,引导他们对于化石和石化的思考。

提示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形状、颜色、纹路等信息。

1.向学生介绍《化石吟》的背景,哥特学派对于死亡和自然的独特审美观。

步骤三:理解《化石吟》的内容和中心思想(15分钟)1.分段展示《化石吟》的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中表达的意思。

可以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解释诗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吟》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是什么。

步骤四: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0分钟)1.分段分析《化石吟》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分析《化石吟》中所使用的意象,如生命和死亡的象征、大自然的表现等。

可以通过对具体诗句的解读和讨论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意象。

步骤五:朗读和赏析(15分钟)1.邀请学生轮流朗读《化石吟》的诗句,锻炼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向学生提问诗歌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汇或句子,共同解决疑惑。

3.引导学生就诗歌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评价。

步骤六:拓展与深化(1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享自己对于《化石吟》的感悟和理解,以及对于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步骤七:课堂小结(5分钟)1.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点评。

化石吟课文优秀教案

化石吟课文优秀教案

化石吟课文优秀教案化石吟课文优秀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化石吟课文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石吟课文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教学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激趣:利用电教媒体放映多种恐龙的图片,并配以恐龙的模拟声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质疑:距今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恐龙早已灭绝,我们看到的恐龙模样是怎样再现出来的?3.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猜测,保留同学们的奇思妙想。

4.阅读:网上搜索猛犸冰封3万年遗体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组图)。

5.小结:正是这些沉睡亿年的化石裹藏着昨天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套珍贵的密码,人类才得以把思绪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板书课题:16.化石吟6.解题:(1)理解吟的意思。

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就知道了。

①欣赏化石图片(网上搜索)。

②说说化石是什么③定义化石: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有机体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积岩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时留下的痕迹,漫长时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这就是化石。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石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石吟》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是用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

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以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在文中有“赞颂”的意思。

教学这首诗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理解诗的内容,二是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兴趣,进而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好教材。

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

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得益于自然知识。

教学中采用“朗读法”和“联想想象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联系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象远古生物那神奇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有关化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导入。

1、出示始祖鸟化石及其复原图。

(第一张幻灯片)2、师述:一块坚硬冰冷的石头,因保留了动植物的遗体、遗迹而成为化石。

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的推测、大胆地想象,复原出远古生物原本美好的形态。

看来,地下宝藏不仅指金银珠宝,还指这各形各色的化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化石吟》。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在这里有“赞颂”、“咏叹”的意思。

二、读课文,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读后的感悟。

以“这是一首……的诗”说话。

2、指导朗读。

①教师出示一二节的诗文,示范朗读。

(第二张幻灯片)②学生仿读其他各节。

③展示朗读效果。

3、比较朗读,体会开头的好处。

比较原诗和改动的诗,看有什么不同?(第三张幻灯片)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没有腿/最早的树儿不开花明确:用一系列的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也能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还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感染读者,让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一万年前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的奇妙的故事。

《化石吟》教案(通用15篇)

《化石吟》教案(通用15篇)

《化石吟》教案(通用15篇)《化石吟》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石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石吟》教案1【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关于科学方面的诗歌,对于文本的内容,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对于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

所以,学习时应让学生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的生字。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2、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呼应。

3、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1、指名朗读3~6节,思考问题:(投影显示)⑴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⑵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⑶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教案《化石吟》

教案《化石吟》

教案《化石吟》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种类;2.学习化石在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掌握创作诗歌的方法并能够尝试撰写一首与化石有关的诗歌。

二、学习内容1. 化石的定义化石是指保存下来的古生物遗体或生物活动痕迹,在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2. 化石的种类化石分为遗体化石和活动痕迹化石两种:1.遗体化石:包括全身化石、骨骼化石、鳞甲化石、牙齿化石等,主要是保存下了生物的实体部分。

2.活动痕迹化石:包括化石化木、足迹化石、痕迹化石等,主要保存下了生物的活动痕迹。

3. 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死亡:生物死后体内的有机物质开始分解,只有硬组织如骨骼等才能保存下来。

2.埋葬:生物遗体被沉积物掩埋,防止外界因素的破坏。

3.矿物化:沉积物中的矿物质溶液渗透到遗体中,取代掉原本的有机物,使之成为矿物质组成的化石。

4.地质过程:化石随着地质作用被改造和移位,有的被埋藏到深处,有的则被隆起到地表。

4. 化石在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化石是了解生命演化和地球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通过化石,可以了解现在已经灭绝的动物和植物,重建生命演化的历程,研究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等。

5. 诗歌创作通过学习关于化石的知识,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撰写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三、课堂活动1.课前活动:老师为学生带来几件真正的化石样品,让学生观察和猜测化石的种类和形成过程。

2.学习活动:老师通过PPT或教材讲解化石的基础知识,学生跟随老师完成相关笔记。

3.练习活动:老师给学生阅读一首本课题的诗歌《化石吟》,让学生分析诗歌中描述的关于化石的内容。

4.创作活动: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一首与化石有关的诗歌,可以在课后提交作业或在下一堂课上分享。

四、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化石的定义、种类和形成过程,以及化石在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尝试用创作诗歌的方式表达对化石的理解。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认识地球的发展历程都有积极意义。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优秀六篇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优秀六篇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优秀六篇《化石吟》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利用正确的诵读方法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精练性、音乐性的特点。

2.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4.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音乐美,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了解这首诗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诗歌,整体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本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我们来探讨一下,到底介绍了哪些知识?二.检查预习:a)检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b)检查朗读情况。

三.老师朗诵,要求学生注意音节的停顿,语调的转变。

四.学生朗读诗歌,探讨问题:a)诗歌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b)诗歌的主体部分是哪几节?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c)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演变过程中,化石起着什么样的作用?d)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五.抽学生朗读,教师作适当指导。

六.组织学生探讨问题,明确答案。

a)这首诗主要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b)诗歌的主体部分是3—6节。

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化石重现了一个逝去万载的令人神往而奇幻的生物进化世界。

c)化石起到了保存物种生命信息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a)抄写课后词语。

b)朗读诗歌。

《化石吟》教案篇2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②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

③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课《化石吟》教案
执教者:黄璐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节奏韵律美。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化石吟》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诗歌节奏鲜明,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发赞叹之情。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化石所展现出的一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3,讨论点拨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恐龙、始祖鸟、鱼等),并解说(化石的概念及其作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听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并掌握以下字词:
奇幻、裹藏、葱茏、卓越、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悄然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集体朗读。

(2)老师点评,师范朗读。

学生再读。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并划分层次。

明确:主要内容是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景象。

层次划分:1、2节(总领);3--6节(主体);7节(总结)(板书)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
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还运用排比、设问、比喻等。

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

全诗共5个“你”字,其中4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再读课文,思考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描绘一下画面。

明确:诗歌的第6节就是都是一组画面。

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挑战思维极限,科学地猜想人类可能会进化成什么。

明确:学生自由发挥,言之合理即可。

五、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诗人张锋以一首抒情诗,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一词两遍,并注音。

2、课后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500字以上。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