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活动探究学案剖析.

合集下载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 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气候
位置
深居内陆 水汽难 远离海洋 以到达
干 旱
阻隔水 高山环绕盆地 汽进入 青藏高原隆起
地形
中 国 降 水 量 分 布 图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位置和范围: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
包括新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 宁夏、甘肃、陕西部分地区。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位置和范围: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
包括新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 宁夏、甘肃、陕西部分地区。
地形
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是辽阔坦 荡的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塔里木盆地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位置和范围: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
包括新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 宁夏、甘肃、陕西部分地区。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 地表多疏松的 大风日数多,且 力作用强盛 沙质沉积物 集中在干旱季节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包含着漠荒化 的潜在威胁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
A.自然原因 动力条件 大风频繁
物质基础 地表物质疏松,植
被覆盖率低
过 度 樵 采
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
在鄂缺尔乏多斯能沙源区的,地每区年每户大约防要风挖固6沙7平的方植米被沙遭蒿到作破为坏烧
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 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 在50%~150%,少数地区高达300%。
过度开垦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四个环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材的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西北荒漠化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成功经验。

2、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了解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整治模式。

(2)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从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中,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但目前我国的荒漠化仍是总体扩张的趋势,因而防治荒漠化又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动植物的变化对荒漠化的指示作用为本节的难点。

4、教材的处理荒漠化的成因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图入手,推理分析。

在自然因素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为因素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人为因素是影响荒漠化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解人类因素影响的不同表现,帮助学生认识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采取正确的措施,荒漠化是完全可以逆转的,为荒漠化的治理讲述作好准备。

荒漠化的防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这部分是本节,也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在于协调人地关系,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科学的管理,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学案)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学案)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难点】1. 能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自主学习】一、荒漠化的含义1. 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草原和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 荒漠化本质是土地退化。

3. 类型:荒漠化按其成因、分布和特点可分为几种类型:(1)沙漠化:指在风力侵蚀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

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如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

(2)红色荒漠化:南方丘陵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

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

(3)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地坡地开垦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的现象,在云贵高原地区表现明显。

(4)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的现象。

多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活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二、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脉,阻挡水汽进入,地形复杂,起伏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

)河流:多为内流河,流量少。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2.西北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动力条件:大风频繁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4.红色荒漠和西北荒漠成因的异同点:共同点:滥伐森林、过渡开垦不同点:自然原因(水蚀/风蚀)人为原因(开山取石/过度放牧、过度樵采)5.盐碱化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势低洼,频繁的旱涝灾害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三、荒漠化的危害①经济损失巨大②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③生物的生产能力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在西北地区荒漠形成过程中,有没有其 它原因造成土地退化进而沙化的情况呢? 展示几幅西北地区人类活动的图片。 •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人类活动,进 而过渡到另外一个原因。
(二)西北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
让学生阅读课本38页,结合图2-3 、2-4 ,引导学生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 设计意图:逐一引出知识点,培养学生由 “现象”到“本质”的探索方法,以及分 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 近几十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面积 不断扩大。例如,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每
年5~100米的速度扩展。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由于
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通过打机井抽取地 下水.引河水灌溉等方式,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过 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胡杨林枯死在干涸 的土地上。
请归纳总结荒漠化有哪几方面的危害? 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一 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三、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 治理”
二、荒漠化的危害
交河古城位于吐鲁番市西郊外,是世界上现存最大. 最古老的生土建筑城市。站在交河古城观景台,你可以体 会到什么是博大,什么是沧桑...
消失的楼兰古国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 的罗布泊畔,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的文明古国——楼兰。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 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楼兰作为 亚洲中部的“十字路口”,来往于这里的各国使臣、商贾、 游客络绎不绝。公元 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 河下游被流沙淤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被迫 外迁。后来,楼兰国都逐渐变成了废墟,绿洲、良田变成 了荒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4、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断变化的原因。

5、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能力要求:利用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包括人类生产生活的类型和特点、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的影响、以及受此影响环境和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的综合观念与能力,结合读图分析突出现代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荒漠化的含义①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②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自然因素:⑴基本条件——;⑵物质基础——;⑶动力条件——。

人为原因:⑴;⑵;⑶;⑷。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

自然因素形成的荒漠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人为因素在加速荒漠化进程,加重了荒漠化的严重程度,并且人类活动在其发生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分布和形成原因分布:等省区。

成因:⑴;⑵;⑶;⑷;⑸。

2、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摧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给社会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3、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对策与可行性措施对策:。

措施:。

[拓展提示]探究沙尘暴问题:危害——沙尘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大气污染。

成因——自然原因:⑴气候:。

⑵地表:。

人为原因:。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境进一步恶化。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 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 牧——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 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 的措施。 我们现在治沙,首先要减少或禁止垦殖, 要退耕还牧、还林、还草,并做到无论是耕 地、林地还是草地,都能因地制宜,用养结 合,不再犯古人的错误。
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
思考
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狭义:土地沙漠化(沙漠的
形成和扩张过程)
荒漠化的含义
包括风蚀和水蚀 等外力作用造成 的土地退化,也 广义: 涉及人类滥垦滥 牧所导致的水土 流失和生态环境 破坏。
全球: 40%的陆地表面已经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每年: 成为荒漠的耕地>1000万公顷 成为沙化土壤的陆地>5万~7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420亿美元 我国: 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27.3% 荒漠化已涉及1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 因荒漠化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
天山北部水汽主要 来源于北冰洋,北 坡属于迎风坡,随 着高度升高降水增加。 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 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
思考题2:
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 呈串珠分布。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 雪补给和盆地地形
黄沙漫漫裹风寒, 绿水蒙尘又起澜。 何事天公常作怒, 敲窗扑面动铃銮。
内蒙古草原由于长年干旱,沙尘暴肆虐 把地表土壤吹走,使草根裹露,大面 积沙化。
胡杨林
干枯的胡杨林
滥牧
垦荒 耕地扩大
1、塔里木盆地 荒漠化土地面积 水源减少 用水量加大 为什么会扩大? 河流水量减少

高中地理_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Ⅰ-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结合具体区域图,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具体原因。

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4.掌握分析土地荒漠化问题一般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术语,学会迁移运用知识。

以此案例分析方法为模式,学会分析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等)的成因。

【学习重点】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学习过程】导入:视频导入观看土地荒漠化公益宣传视频,感受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

【前置补偿】生态脆弱区概念: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

【动手画图】PPT展示非洲大陆轮廓,学生上台圈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加深对生态脆弱区的理解)教师展示中国地图,讲述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以及其对应的荒漠化形式。

教师讲述有关生态问题的解决思路。

区域自然特征存在问题解决措施【预习反馈】学生核对预习部分内容,2分钟熟悉记忆。

【概念区分】荒漠与荒漠化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二者区别。

【活动探究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根据手中的地图册以及课本P16-P17页内容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与土壤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要求:①2分钟自己思考完成学案中“你的思考”部分②1分钟小组交流完成“你听到的观点”部分③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

【归纳总结】【深入思考】干旱的自然环境与荒漠化之间有什么联系?器材准备:同规格吹风机两只、干沙盘两只、水、与沙盘同样大小草皮一块。

实验步骤:A.准备干沙盘及与沙盘同样大小草皮,两只吹风机调到同等风力,保持相同角度分别对应干沙与草皮,吹半分钟。

(模拟砂质土壤与长满植被的非沙质土壤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B.准备两个干沙沙盘,一只吹风机调大风,另一只调小风,对应沙盘吹半分钟。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设计 湘教版必修3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设计 湘教版必修3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荒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我国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指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本文中的教学设计及板书为第1课时内容。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图片、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

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对阅读材料和图片的分析,和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全面素质。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反思)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2)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1)举例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3)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4)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等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

【教学难点】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一个清晰的综合分析思维。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教具】课本、黑板【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视频播放]《星际穿越》预告片[教师提问] 根据影片设置的大背景,地球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不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科学家们派出宇航员们去寻找新的家园。

我想知道,是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人类舍弃了地球,进入到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宇宙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述]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一课题就是有关生态破坏的一个方面-荒漠化二、讲授新课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师讲述] 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首先,我要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荒漠化,有谁能告诉我,在你们的印象中什么是荒漠化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所以说,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

[板书]荒漠化的概念[教师讲述]但是土地退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具有一定过程演化而来的。

高中地理_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二、教材分析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课标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需要结合必修一的整体性和必修二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分析,综合性较强。

学生学完必修一和必修二,已经具备运用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具备了从材料中提取整合信息知识的能力。

因此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难度较小,但综合分析能力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本节课的指导上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区域的分析,把握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

四、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存在的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3.人地协调观: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五、教学目标1.了解荒漠化,能够区分荒漠、荒漠化、沙漠化三个概念2.能够结合资料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总结荒漠化的成因及措施3.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六、教学重难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归纳荒漠化防治的方法体系七、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归纳法合作探究法八、设计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探究、理解地理事物,紧扣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

九、课时安排1课时《荒漠化的治理-我国以西北地区为例》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需要结合必修一的整体性和必修二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分析,综合性较强。

学生学完必修一和必修二,已经具备运用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_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课标分析】: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教材分析】人类活动导致了植被破坏,破坏了植被也就破坏了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就地起沙和外来沙丘前移使得原来的沙漠得以扩张,从而形成荒漠化的土地。

荒漠化的扩展和延续,使大片良田被毁,土地自然生产力逐渐丧失,沙尘暴盛行,生态环境恶化,这一切都在制约着西北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刻不容缓。

【学情分析】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

自然因素形成的荒漠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人为因素在加速着荒漠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在其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学设计】【评测练习】1、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2、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A全球变暖 B森林破坏C土地生产能力日益丧失 D臭氧层破坏3、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4、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认为因素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5、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6、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7、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气候异常B、人类活动C、雨量的变化D、干旱环境8、2000年春天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长、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_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教学设计_湘教版_黄文秀

_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教学设计_湘教版_黄文秀

学 生回答后 由其他 同学或 小组进 行补充点评 评 通过案例创设 为学生主动 学习提供锻 炼的机会 , 可以摆脱教 师讲 、 学生 听的模 式 提 高学 生从 案例 中获取信 息的能力 力
设 计动机 机
动 态调整 整
给 师要对 教 予那 些有独特见解 学生的成果 予以适 的学生发 当点评 表意见的机会 评 会 不 要给 学生以 “标准答案 ”, 只需给 出一个思 维的方向或 角度 , 留一个更广 阔的思维空间 , 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 神
以任务 引导学生思 考 , 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 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 小组 合作 、 讨论 , 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 锻 炼学生的读 图 、 析 图能力 , 掌握基本的地 理学 习方法
设计 动机
培养 学生合理推测 的能力
课前布 置的 内容要更 广泛一 些 , 如世 界其 它地 方的荒漠化情 况 , 我 国的 西北地 区之 外其它地 方的 荒漠化 情 况 , 这样 , 使 学生的 思维更
视 频播 放之前 , 应先提 醒学 生要 注意视频 中的解说 说
模块 二 指定 任务 见表 模块 三 案例 分析 见表
。 。
学 生 探 究 地理 问题 的兴 趣 ,树 立 学 生 正确 的人 地观 、 科学的
环 境观 , 激发 学生 的爱 国之情 。
专 家点 评 教 师对 该 节教 材 分析 和 教 学 定位 准 确 , 对学
务 ” 驱 动 学生 一步 步深 入探 讨 荒 漠化 的成 因与 治理措 施 , 整 节课 的 “任 务 布 置 ”条理 清 晰 、结 构 明确 , 能有 效促 进 学生积 极 思考 , 符 合 学生认知 规律 。 同时运 用小组 合作 与 自主 学 习 、 探 究发 现相 结合 的教 学 策略 , 鼓励 学生积 极参 与课 堂学 习活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导学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导学案

导学案课题: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编制人:宁树珍审核人:宁树珍教科室盖章:【学习目标】1.了解荒漠化造成的危害。

2.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课前预习案:问题导学、预习自测、我的疑惑【问题导学】荒漠化有何危害?该如何防治?【预习自测】一、荒漠化的危害1.全球上亿人面临①____________的危险,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造成表土裸露,为②________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破坏,使得生物的④________持续下降,⑤____________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⑥________,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二、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实施“⑦________”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防治方针:“⑧__________,⑨________,综合治理”。

4.防治措施(1)营造⑩______________建设工程;(2)采取⑪____________、⑫____________、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

5.目的:实现⑬________、⑭________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的疑惑】课内探究案:质疑探究、拓展提升、当堂检测【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危害【探究材料】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特征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原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措施与实践五、学生实践活动与反思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特征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2. 教学内容: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的类型(包括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荒漠化的特征(如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减少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植被破坏、土壤流失等)、荒漠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农业生产下降、水资源减少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

三、荒漠化的原因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2. 教学内容: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和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对荒漠化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四、荒漠化治理的措施与实践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及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应用。

2. 教学内容: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实践案例(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五、学生实践活动与反思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荒漠化治理的实践活动(如种植树木、宣传环保等),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

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六、荒漠化监测与评估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荒漠化监测的方法(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荒漠化评估指标体系、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四个环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材的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西北荒漠化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成功经验。

2、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了解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整治模式。

(2)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从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中,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但目前我国的荒漠化仍是总体扩张的趋势,因而防治荒漠化又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动植物的变化对荒漠化的指示作用为本节的难点。

4、教材的处理荒漠化的成因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图入手,推理分析。

在自然因素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为因素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人为因素是影响荒漠化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解人类因素影响的不同表现,帮助学生认识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采取正确的措施,荒漠化是完全可以逆转的,为荒漠化的治理讲述作好准备。

荒漠化的防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这部分是本节,也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在于协调人地关系,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科学的管理,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反思1、落实案例教学的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时,采用的是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就教材选取的区域案例深挖知识点,而是要利用这些最经典的区域案例来分析理解该条标准涉及的内容,强调地理原理的迁移再现使用能力。

据此,本节课依据学生分析荒漠化形成原因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先让学生掌握形成荒漠化的概念和表现,然后以西北地区为案例,详细讲解其基本地理原理,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荒漠化形成原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并通过板书环节和课堂总结环节,加深学生对分析荒漠化成因的一般过程的理解,最后配合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原理的掌握和使用,强化学生对方法的迁移运用。

这样,既符合案例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2、关注课程资源的整合。

人教版教材在本节上精心设计了活动、思考题,提供了充分的案例材料。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人教版教材这一优势,着眼于如何整合好教材中的图文、活动题、思考题、案例材料等。

对活动题、思考题中的问题设计进行了整合。

这样处理,充分考虑到了所教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人教版教材的优点,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3、运用联系框图进行教学。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运用联系框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恰当的方式运用联系框图进行教学:教师提供联系框图让学生根据联系框图解释地理现象。

教师提供联系框图的内容让学生使用简头等符号进行连结,完成联系框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联系框图。

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强化了教学效果。

4、强化与必修1与必修2模块有关知识的联系。

必修3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教学中与必修1及必修2有关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有密联系密切,教学设计时要有机渗透。

如必修1中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办调发展》有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活动探究学案[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荒漠化的原因。

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可行性措施。

自主学习区一、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1)荒漠化:指由于气候变化和①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指由于②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③生产能力下降。

2.类型⎩⎨⎧ ④风蚀和⑤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人类⑥滥垦滥牧导致的⑦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2.人为原因⎩⎪⎨⎪⎧ 人口:⑮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的生态压力生产活动:不合理⎩⎨⎧ 过度⑯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 思维活动 1.我国新疆的荒漠化与云贵高原的石漠化在成因上有何不同?答案 我国新疆的荒漠化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即风力侵蚀、沉积作用形成的;云贵高原的石漠化主要是由水土流失引起的,即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三、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造成⑰表土裸露,为⑱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2.荒漠化导致了⑲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⑳生产力持续下降,○21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四、荒漠化的防治22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防治荒漠化已1.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2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荒漠化的防治方针:○3.防治措施24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1)营造○25封沙禁牧、禁樵禁采、○26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2)采取○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

思维活动2.怎么理解“生态移民”?生态移民就是逃避自然吗?答案由于原居住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继续生存,或者在当地继续生存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而自发的或由政府组织的人口迁移叫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不是“迁移农业”,不是逃避自然,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更好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及成因探究活动读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沙漠化快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导致我国图示地区沙漠化发展快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3)图中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4)导致塔里木盆地南缘荒漠化向河流上游发展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答案(1)我国沙漠化快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

(2)自然原因:干旱、多大风、地表有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垦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古绿洲因为人口的增加和上游盲目开荒、用水不当,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

荒漠地区一旦失去水源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绿洲失去水源就会逐渐荒漠化,人们不得不溯水而上,重建家园。

反思归纳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思维拓展] 荒漠化的几个概念区分(1)土地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3)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

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

(4)“石漠化”:全称是“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区域岩溶发育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如云贵高原地区。

(5)“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另一种迹象,也是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所带来的后果。

如我国的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次生盐渍化问题。

探究点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探究活动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

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3)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反思归纳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遵守一个方针,避免一种现象,采取四个措施,具体图示如下:[思维拓展] 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是防治荒漠化行之有效的方法。

渣等自我检测区对点训练一 荒漠化的成因 2013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旨在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胡杨精神,积极投身荒漠化防治的伟大事业,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 )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③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受到山岭重重阻挡,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程度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之最。

第2题,分析思路展示如下:对点训练二荒漠化的防治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3~5题。

3.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②河流上游源头地区③盆地中央④绿洲地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5.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③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④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A.①②⑤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 3.D 4.C 5.B解析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边缘的河流下游绿洲地区荒漠化严重,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例如过量引水、不合理灌溉等。

该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需水量大的林木种植和水田生产。

综合提升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沙尘暴常有发生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A周边地区出现的沙尘暴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4)图中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华北地区的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答案(1)气候干旱多风,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气候干旱,春季风力强(3)退耕还牧、还草;植树种草,建防护林;合理放牧;制定法律、法规等。

(4)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5)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解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方面回答,人为原因主要是一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发生沙尘暴的条件:一是要有沙源,二是要有动力——风,三是气候干旱才能风起沙扬。

荒漠化的扩展方向与其动力——风向有关,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沙源。

40分钟课时训练[基础过关]土地荒漠化是指因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丧失。

据此完成1~2题。

1.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包括( )①干旱地区②半干旱地区③半湿润地区④热带地区⑤草原牧区⑥高山地区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平面上升④酸雨影响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⑦过度开发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答案 1.D 2.A解析本题组考查荒漠化的含义、分类及成因。

第1题,结合题干中对土地荒漠化概念的分析可以作出判断,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主要类型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都有分布。

第2题,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酸雨会使江河湖水及土壤酸化,除此以外的其他各项都可能导致荒漠化。

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据此完成3~4题。

3.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C.干旱为主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4.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由于干旱,形成了其整体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4题,本区景观由草原和荒漠构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的变化,而水分条件变化的根源在于距海遥远,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

读“我国部分省(区)盐碱地统计图”,完成5~6题。

5.M省(区)可能为( )A.四川B.安徽C.黑龙江D.内蒙古6.宁夏盐碱地形成的原因为( )①耕地总面积较大②地势低洼③降水量小、蒸发旺盛④地下水埋藏浅、矿化度高⑤引黄灌溉面积大,排水不畅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③④⑤答案 5.D 6.D解析第5题,盐碱地面积的大小与省(区)面积、气候等因素相关。

M省(区)盐碱地面积在示意图中最大,表明该省区面积较大,且气候干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