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运会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有关运动学参数的分析

合集下载

影响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效果主要因素的研究

影响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效果主要因素的研究

的相关 技术 参数 进 行 研究 发 现 事 实并 非 如 此。起 跳水平 速度 是影 响跳 远成 绩 的 首要 因素 , 质上 本
取决于 助跑速度 和起跳 技术 。因此 , 起跳 技术是 跳
术参数 的对 比分 析 , 求 我 国运 动员 在 起 跳 技 术 探
上 与国外优 秀选 手 的差距 所 在 , 实施 科 学 训 练 为
1 研 究 对 象及 研 究方 法
研 究对象 为 中外优 秀跳远运动员 若干名 。
研 究方法采 用文献 资料法 、 数理 统计法 、 比 对 分析法 ,收集 国内外 优秀 跳远运 动员 的技 术 参数 ,
并进 行统计 学 处理 , 中外 优 秀跳 远 运 动员 的有 对 关 技术参数进行 对 比分 析。
起垂 直初速度 和腾 起初 速度 是我 国女子 优 秀跳 远
2 讨 论 与 分 析
近年来 , 多教 练 员 和运 动 学专 家 都 注 意 到 很 积极 踏板 动作 在 跳 跃 中 的重要 作 用 , 认 为 脚 在 并 与踏板接 触的过程 是决定速 度损失 的最 主要 因素 。 然而 , 积极 踏板 动 作 在跳 跃 中的作 用 还 未 进行 对 深入研究 。积极踏板 动作 常被 定义为 : 在与踏板 接 触 中,脚获 得 一个 与身 体 质 心相 反 的速 度 [ 。积 1 ] 极 踏板动作 对减 少 制 动 冲力 的影 响是大 家 所 共识
征 的对 比分 析 , 导致 中外运动 员起 跳 效果 的原 因进行 了探 讨 。认 为我 国运动 员起 跳 腾起 对
垂 直初速 度 小 、腾起 角小是 主要 致 因。同时对我 国高水平跳 远 运动 员的训 练提 出 了一 点 建 议 , 供跳 远教 练 员、运 动 员借 鉴 。 仅

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后技术的...

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后技术的...
表 1 我国优 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 单足跳技术的相关参数 姓名 李延熙 朱书靖 曹硕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成绩 (m) 17. 59 17. 41 16. 90 17. 11 0. 215 17. 56 0. 231 着地速度 离地速度 ( m /s) 9. 87 9. 66 9. 54 9. 69 0. 05 9. 77 0. 05 ( m / s) 9 . 58 9 . 27 9 . 16 9 . 34 0 . 04 9 . 51 0 . 05 0. 12 15. 5 时间 ( s) 0. 12 0. 10 0. 10 0. 11 重心腾 起角 ( &) 16 16 17 16. 3
作者简介 : 张珂 ( 1973 收稿日期 : 2010 0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参加第 11 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男子三级跳远 决赛的 前 3 名 运 动 员 , 李 延 熙 ( 17 . 59m ) 、 朱书靖 ( 17 . 41m )、 曹硕 ( 16 . 90m ), 平均成绩 17. 20 m。世界 优秀男子三级 跳远运动员爱 德华兹 ( 18 . 29m ) 、 沃曼 ( 17 . 26m )、 洛马斯 ( 17 . 59m ) 、 坤隆达 ( 17. 59m )、 加西 亚 ( 17 . 16m ) 、 本奇富德 ( 17 . 13m ), 平均成绩 17 . 56m ( 世界 男 子 三 级 跳 远 运 动 员 的 数 据 引 自 Reg io na l Developm ent C entre- beijin g! ) 。 I AAF
第 36 卷 2010 年第 9 期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 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g a i a o rh rz n a p e ,wh c s o l . m/,v r i i c n l i ee tfo wo l . 3 m/ s e d y ih wa n y 87 s e y sg f a t d f rn r m rd 9 3 s 1 n i y
Nai n l a e to a m s G
L U S eg i,WA G G oxag I hn  ̄e N u —i n
( c o l f h sc l u ain S a x iesy, T iu n0 0 0 , Chn ) S h o P y ia c t , h n i o Ed o Unv ri t ay a 3 0 6 ia
刘 生 杰 ,王 国祥
( 山西大学 体育学院, 山西 太 原
000 ) 3 0 6

要: 对参加 第 1 届全运会 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 决赛前 8名运动 员三跳技 术的相 关运动 1
学参数进行研究 ,结果表 明:我 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 员助跑绝对速度和起跳速度利 用率较差 ,只 有 8 6 ns 9 . 与世界女 子三级跳运动 员的94 /和 9 .%相比 , . /和 55 9r %, .1 s 8 m 2 差异具有显著性( 0 1; .) 0
Abtat T eatos tde i mai prme r rligt pe u pt h iuso p8tpe u p r pr s c: h u r s i kn t aa t s e t t l jm cnqe fo iljm es a r h u d e c e an o r i e t r — t ia n o ntpe u p f a i t c n e o et ni e1 N t n l a s adrv a dte ip t gi w me iljm nln r kadf l cmpti t ai a G me, n el c i n r i a id io n h 1 o e e h

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参数研究

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参数研究

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参数研究樊云庆【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远远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具有较好的弹性,而且起跳瞬间的着地角度、离地瞬间的蹬伸角度都比较理想.但是,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扇面角度不够理想.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垂直速度与腾起角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与腾起初速度不十分匹配.【期刊名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8)009【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作者】樊云庆【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23.3跳远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与落地四个环节,其中起跳技术是跳远技术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其目的就是使运动员在助跑阶段所获得的最高速度尽可能地保持,减少速度损失,以便获得合理的垂直速度,形成理想的腾起初速度与腾起角度,跳出更远的距离。

因此,如何解决好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使运动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广大教练员与运动员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此,本研究通过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旨在更好地探讨影响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参数,以便对中国跳远运动员技术训练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使中国女子跳远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第11届全运会女子跳远决赛前6名运动员,最好成绩6.74m,最差成绩6.37m,平均成绩 6.48m,运动等级均为健将级。

为此,研究样本代表了当今中国女子跳远运动员的最高水平。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镜像和外文数据库相关文献,以获取第11届全运会女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基本信息以及跳远起跳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资料文献,为本研究的顺利完成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倒二步及起跳技术运动学分析

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倒二步及起跳技术运动学分析
Ab s t r a c t : T hi s r e s e a r c h t a ke s t h e t o p f i v e me n’ s t e c h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l a s t bu t o n e s t e p s a n d t a k e -o f f s t a g e i n 1 l t h Na t i o n a l
Ga me s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 An d t he n f i n d t h a t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a n e w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e x c e l l e n t l o n g j u mp a t h l e t e s i n
博硕论 坛
2 01 4年 ( 第 4卷 ) 第 1 1期
第 十 一 届 全 运 会 男子 跳 远 倒 二步及起 跳技 术运 动学分析 ①
王国杰 谭天 雨 陈 志婷’ ( 1 . 上海体 育学 院体 育教育 训练学 院 上 海 2 0 0 4 3 8 ;2 . 南京体育学 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1 4 )
1 . 2. 1文 献 资料 法
o u r c o u nt r y c o r r e s p o n d s t o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d e ve l o p me n t t r e n d. B u t i t ha s s o me d r a wb a c ks . s u c h a s s l o w a b s o l u t e s p e e d。

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直速度是 3 . 2 5 m / s 。其中 , 刘飞亮 的水平速度最大为 8 . 0 2 m / S , 垂直速度为 3 . 0 6 m / s , 但其腾起角最小 为 2 O . 4 。 ; 李康的垂 直 速度最 大为 3 . 4 7 m / s , 但其水平速度最小为 7 . 3 9 m / s , 腾起 角 最大为 2 4 . 1 。 。这些数 据变化 说 明, 运 动员保持 合理 的水平 、 垂直速度就可达到适合的腾起角 。另外 , 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 的平均腾起角为 1 8 . 5 0 。 , 而我国优 秀运 动员平均腾起 角为 2 2 . 1 。 , 这可能是影响我 国撑杆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表 2 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时的
腾 起 角及 水 平 、 垂 直 速 度
我国男子撑杆跳高纪 录是 由山东 队选手杨雁盛在 2 0 1 0年全 国 田径锦标赛上创造的, 成绩为 5 . 7 5 m, 这 个成绩与 当今世界纪 录6 . 1 4 m相 比相差 3 9 c m。本文从运动学角度来探讨第 十一届 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 , 找出其在动作技术方 面的不足 , 为提 高 我 国男 子撑 杆 跳 高成 绩提 供 一定 的参考 依据 。
员的动作技术特征 , 为我 国撑杆跳 高运动的发展提 出建议 。
关键词 : 男子 ; 撑杆跳 高; 起跳 技 术 ; 运动 学
Ab s t r a c t :C h i n a me n’ s p o l e v a u l t p e r f o r ma n c e h a s a b i g g a p wi t h t h e wo r l d ,ma i n l y l i e s i n t h e p o l e v a u l t t e c h —

第11届全运会跳高冠军张树峰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第11届全运会跳高冠军张树峰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第11届全运会跳高冠军张树峰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张军霞;张珍珠【摘要】张树峰是我国在本世纪第一个越过2.30m的跳高运动员,蝉联了第10、第11届全运会男子跳高冠军,通过对他在第11届全运会越过2.28m的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张树峰的摆动腿着地点到身体重心的水平距离相对较大;起跳开始阶段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有所下降;起跳开始瞬间身体重心高度低于摆动腿最大缓冲瞬间的身体重心高度;在起跳过程中起跳腿在最大缓冲瞬间膝角在背越式跳高膝关节缓冲最佳角度范围之内;起跳阶段的蹬伸距离较小,缓冲时间相对较长,腾起角度比较合理.【期刊名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8)002【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第11届全运会;跳高冠军;张树峰;起跳技术【作者】张军霞;张珍珠【作者单位】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1;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23.1男子跳高曾是我国田径运动中的优势项目。

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较大的滑坡,甚至后退的现象,在国内越过2.25m的运动员屈指可数,在亚洲也被日本、哈萨克斯坦等选手超越。

2004年随着张树峰、黄海强等一批年轻运动员的出现,沉寂了20多年的男子跳高运动重现曙光。

本研究通过对张树峰在第11届全运会越过2.28m的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研究,以获得在跳高起跳过程中各项运动学参数,旨在分析其动作技术的特征,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量化指标并为训练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1.1 研究对象张树峰,生于1984年11月24日,身高1.85m,体重63kg,黑龙江运动员,最好成绩2.30m,第10、第11届全运会男子跳高冠军获得者。

1.2 研究方法运用两台SONY-120X摄像机对运动员比赛中的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进行现场拍摄,拍摄时采用PEAK摄像系统(包括两台摄像机,一个三维标定框架),拍摄频率为50fps。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马勇占;方爱莲
【期刊名称】《中国体育科技》
【年(卷),期】2001(037)002
【摘要】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

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马勇占;方爱莲
【作者单位】台州师范专科学院体育系,浙江临海 317000;台州师范专科学院体育系,浙江临海 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23.314.6
【相关文献】
1.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J], 刘正泉;苏文革
2.第十一届全运会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J], 巩磊
3.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技术三维运动学分析 [J], 田昌瑞
4.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J], 徐建宏;周继和
5.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J], 贾谊;刘占锋;严波涛;刘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秀运动员跳远助跑与起跳技术分析

优秀运动员跳远助跑与起跳技术分析

优秀运动员跳远助跑与起跳技术分析[摘要] 本文对跳远运动中助跑与起跳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剖析,认为助跑中适宜的助跑距离、适合自己的启动方式、合理的步长和步频、固定的助跑节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踏跳中快速上板、合理缓冲、有利的蹬伸时机是起跳的关键;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的有力结合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优秀运动员跳远助跑与起跳技术在跳远运动训练中,跳远成绩取决于起跳离地瞬间人体重心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助跑和起跳是跳远技术的关键,也是跳远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如果助跑的速度与起跳的技术不能合理的结合,就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虽然运动员在跳远助跑过程中获得的水平位移速度是跳得更远的主要动力来源,但并不是助跑的速度越快越好,助跑的速度只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基础,但不能直接决定跳远的远度。

只有在跳远训练中要求运动员的助跑与起跳技术、助跑速度与起跳力量协调发展,才能在起跳过程中实现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合理匹配,实现最佳的腾起效果。

跳远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就是助跑速度与起跳能力两者平衡的不断打破,不断适应,继而在更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中外部分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跳远中的助跑与起跳技术。

1.2 研究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的技术参数;对所查阅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助跑与起跳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共性。

2 结果与讨论2. 1助跑技术2. 1. 1助跑速度运动员高速助跑的目的就是在起跳时获得最大的起跳速度。

大量研究表明,助跑速度在决定跳成绩的所有因素中所占的作用大于70%,它与跳远成绩的相关系数男运动员高达0.943,美国人认为:提高0.1m/s的腾起速度时,跳远成绩将增加9.5cm,所以现代跳远技术提倡在高速助跑下迅速完成起跳,如世界部分优秀跳远运动员最后10m的助跑速度可达10m/s以上,见表1。

浅谈我国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起跳摆动、助跑动作技术的分析

浅谈我国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起跳摆动、助跑动作技术的分析

浅谈我国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起跳摆动、助跑动作技术的分析摘要跳远是典型的速度和爆发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数秒钟内完成从助跑至落地等几个紧密相连的技术环节,具有较为复杂的技术要求。

多年来,国内外广大学者对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因素——起跳技术作了大量的分析、研究,资料表明,摆动腿的摆动时机晚、速度慢、幅度小已成为影响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起跳;摆动;助跑动作;技术与方法起跳作为跳远运动各项技术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人体腾空瞬间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进而决定了跳远成绩的好坏。

所以长期以来,跳远起跳技术一直都是人们研究的焦点。

跳远起跳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那么在0.1s 左右的时间内蹬伸技术与摆动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摆动动作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完成的呢?现在大多数教练员都已经认识到了摆动动作的作用,可对于摆动动作对起跳整个系统影响的机制还不能深入的认识。

虽然在教学与训练中教练员们也知道经常的提醒运动员在起跳时注意“快速摆动”,“积极摆动”。

1助跑的长度助跑的长度应为12-19步。

助跑的距离要尽可能长些,这取决于运动员的经验,快跑技术和适应能力。

助跑的长度将决定助跑的速度发挥的程度,助跑距离过长,越难控制助跑步点的稳定性。

因此,初学者的助跑距离应为12步。

然而,经过良好的训练,随着运动员经验的丰富,快跑技术的改进和力量的增长。

助跑距离可增至14步,最终可达到18步。

助跑的准确性取决于助跑头2-3步的稳定性,如果助跑不稳定,通常起因于头2-3步不够稳定,因而助跑的节奏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助跑的稳定性,应在倒数第四步设置检查标记,检查标记应距起跳板7.9-9.4米。

这倒数第四步的检查标记根据运动员的身高,助跑速度和助跑距离而定,个子高,速度快,有经验,跑18-19步的运动员,其检查标记距起跳板接近9.4米。

相反速度慢,个子小,没有经验,助跑12或13步的运动员,其检查标记距起跳板约7.9米。

跳远运动员的力学行为与起跳速度分析

跳远运动员的力学行为与起跳速度分析

跳远运动员的力学行为与起跳速度分析跳远作为田径项目之一,是一项要求运动员在起跳时尽可能达到最大速度的技术性运动。

在跳远过程中,运动员的力学行为和起跳速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跳远运动员的力学行为和起跳速度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这一运动的关键要素。

一、力学行为1. 动作分析跳远包括起跑、加速、起跳、飞跃、着地等动作。

在起跑阶段,运动员需要以低位启动,通过快速蹬地和使用腰、臀、大腿等肌肉群的力量,迅速加速。

加速阶段则需要保持速度的增长和动作的协调,以便顺利进行起跳。

2. 起跳时机起跳时机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员需要在速度最大的瞬间进行起跳,以充分利用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并通过合理的腿部伸展和动作推动身体向前。

3. 姿势调整在空中飞跃阶段,运动员需要通过身体的姿势调整来控制身体的稳定性和进一步延长飞行距离。

这包括腿部的打开、臂膀的伸展等动作,以减少空气阻力和提高空中稳定性。

二、起跳速度分析1. 起跳速度意义起跳速度是跳远运动员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高起跳速度可以使运动员充分利用身体的动能,并在空中保持较长的滞空时间,有利于飞跃距离的增长。

2. 提高起跳速度的方法(1)力量训练:通过坚持进行力量训练,特别是针对下肢肌肉的锻炼,可以增加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蹬地力量,从而提高起跳速度。

(2)技术训练:通过规范的起跳姿势和动作训练,使运动员在起跳时能够做到最快速和最高效的转化动能,从而达到较高的起跳速度。

(3)灵活性训练: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对于能够以较大的速度做出起跳行动非常关键。

因此,训练中应加入适量的柔韧性训练,以提高起跳速度。

三、结论跳远运动员的力学行为和起跳速度对于跳远成绩的达成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力学行为以及提高起跳速度的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好地理解并有效地改进训练方法。

不仅如此,了解跳远运动的力学行为和起跳速度也有助于普及科学训练的理念,提高训练的效果和运动员的整体水平。

总之,跳远运动员的力学行为和起跳速度是跳远成绩的关键要素。

第十一届全运会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第十一届全运会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第十一届全运会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巩磊【期刊名称】《齐鲁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7)001【摘要】Four elite male long jumper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11 th China Games ,2 - D capture was used to monitor their motion, APAS softwares were used to d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rough the motion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op athletes home and aboard, in aspects of instantaneous vertical speed jumping from the ground, degree of speed loss, angle of prance ( P = 0.013, P = 0.013, P = 0.001 ). The instantaneous vertical speed jumping from the ground is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long jump scores,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9.959( P =0.041 ) ~ Meanwhile, the buffer range of take - off leg knee in the take - off phase is in evide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ngle of prance,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 - 0.977(P=0.023).%选取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前4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使用二维高速摄像的研究方法,采用APAS动作解析软件对跳远起跳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_女子三级跳加油稿100字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_女子三级跳加油稿100字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_女子三级跳加油稿100字》摘要:说明我国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都能较好地利用助跑速度,保持助跑速度的能力较强,但是,从起跳瞬间开始到起跳离地瞬间水平速度的损失量反映了运动员保持速度的能力,它是评判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标志,起跳速度利用率就是反映运动员在起跳离地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变化情况,它与三级跳远成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摘要: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三跳技术的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和起跳速度利用率较差,只有8.96 m/s和95.5%,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运动员的9.41 m/s和98.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说明我国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都能较好地利用助跑速度,保持助跑速度的能力较强。

但是,从起跳瞬间开始到起跳离地瞬间水平速度的损失量反映了运动员保持速度的能力,它是评判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标志。

起跳速度利用率就是反映运动员在起跳离地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变化情况,它与三级跳远成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国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利用率分别为95.5%、98.2%,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

说明单足跳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损失是必然的,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腾起垂直速度与适宜的腾起角度;同时,由于支撑缓冲的作用,也必然会造成一定水平速度的损失。

而如何把握好水平速度损失,以获得更适宜的腾起垂直速度与适宜的腾起角度,为快速连续的后续技术动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从跨步跳阶段来看,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平均值为7.46 m/s)与世界选手(8.66 m/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在单足跳阶段,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世界选手的蹬伸时间相差不大(0.061、0.059 s),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蹬伸阶段所产生的蹬伸效果比较好。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分析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分析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分析
刘亚
【期刊名称】《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7)003
【摘要】在跳远运动中,起跳是最关键的环节,它的技术优劣对跳远成绩影响很大.同时起跳技术也是衡量跳远技术的主要指标.从跳远的起跳技术特点出发,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时间参数、速度参数和角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前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进行比较,旨在寻找现阶段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此技术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起跳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刘亚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体育部,广东珠海51908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23.3
【相关文献】
1.对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起跳腿关节角度的分析 [J], 郑朝沙
2.中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J], 蒋云飞;杨明;程亮;吴新华
3.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分析与探讨 [J], 白继森
4.十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运动学分析 [J], 张军霞;刘生杰
5.十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的参数分析 [J], 马莉芳;汪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一届全运会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第十一届全运会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踏板 瞬 间身体 重 心水 平 速 度 参 数 是判 断 运 动 员最 后几 步 助 跑 技 术 和 速 度 的 重 要 指 标 之 一 _ 。 l J 跳 远起 跳 的 任 务 是 在 保 证 水 平 速 度 的前 提 下 , 尽 可能 地增 大 垂 直 速 度 , 运 动 员 获 得 较 大 的 腾 起 使 初 速度 和适 宜 的腾起 角 。
注: 所有 数据采用单样本 T检 验 , O 0 P< .1视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 异 , 用
表示 。
表示 ; O 0 视 为具有显 著性差异 , P< . 5 用
由表 2可知 , 国优 秀运 动员 踏板 瞬 间重心 水 我 平速 度 、 跳 离 地 瞬 间 水 平 速 度 与 世 界 优 秀 运 动 踏 员都 不具 有 差 异 性 , 踏 板 瞬 间重 心 水 平 速 度 平 但 均值 小于 世 界 运 动员 , 明我 国运 动 员 的助 跑 速 说 度与 世界 优 秀运 动员 还 存 在 一定 的差 距 。踏 跳 离
总第 19 4 期
齐鲁师范学 院学报
起 跳 脚着 地 至 起 跳 脚 蹬 离起 跳 板 全 过 程 , 有 效 取 最 好成 绩 的动作 进行 分 析 。
4 数 据 分析 .
准差 ( ±S , 单 样 本 T检 验 ( n X D) 用 O e—Smp a lT e T s) 检测 我 国优秀 跳远 运 动员 与世 界 优 秀运 动 et来 员 的运 动学参 数有 无差 异 , 0 0 P< .1视 为具 有非 常 显著 性差 异 , 0 0 为具 有显 著性 差异 。 P< .5视
巩 磊
( 齐鲁师范学院 化 学系, 山东 济南 20 1) 503
摘要 : 选取 第十一届全运会 男子跳远 前 4名运动 员为研究对 象, 用二维高速摄 像的研究方法 , 使 采用 A A PS 动作解析软件对跳远起跳技 术进行 了定量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 : 国优 秀跳远运动 员踏跳 离地 瞬间垂直速度 、 我 速度损 失量和腾起 角与世 界优 秀运动 员都有显著性差异 。由此提 出指导跳远运动 员实际训练的建议 。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重心水平速度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重心水平速度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重心水平速度的运动学特征分析作者:徐振会屈跃林来源:《教师·中》2011年第06期三级跳远是历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

本研究根据比赛现场实测指标,对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及格赛的前8名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的某些速度指标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用以指导和改进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的技术训练,并为今后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及格赛前8名运动员。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查阅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三级跳远相关文献资料。

(2)影片解析法。

采用APAS录像解析仪进行解析处理,选用日本松秀治人体模型,各关节点的原始坐标数据和各参量的原始数据均采用低通数字滤波的平滑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1.助跑最后两步重心水平速度特征分析在水平跳跃中,助跑速度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表1反映了6名研究对象在助跑最后两步三个时相内身体重心平均水平速度,最后两步都表现出最大缓冲瞬间的重心水平速度均值最低,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均值呈递减趋势。

这些说明我国运动员最后两步步长不稳定,有提前准备起跳意识。

2.助跑最后两步重心水平速度变化及其特征分析表1和表2反映了6名研究对象在助跑最后两步速度变化情况特征。

当水平速度为负值时,即水平速度降低;水平速度为正值时,即水平速度增加。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在缓冲时段水平速度降低,而在蹬伸时段,水平速度增加。

结合助跑最后两步总支撑过程来看,助跑倒数第二步水平速度增加,值为0.108±0.270 m/s;助跑最后一步水平速度又降低,值为0.015±0.194 m/s。

从蹬伸时段的水平速度变化量来看, 助跑最后第二步蹬伸时段的重心水平速度增量大于助跑最后一步蹬伸时段重心水平速度增量。

这说明,在助跑最后两步离地瞬间,我国运动员重心水平速度均值呈递减趋势,这是由于我国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的蹬伸时段,地面的反作用力较大,加大着地时的制动作用,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使得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过多。

跳远运动中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运动训练学论文-体育论文

跳远运动中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运动训练学论文-体育论文

跳远运动中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运动训练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跳远运动是田径运动正式比赛项目中发展最早的项目之一.跳远是人体通过快速的助跑和积极的起跳,采用合理的姿势和动作,使身体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1].长期以来,体育科研人员对跳远的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美国着名的短跑、跳远生物力学专家James G Hay 对当前美国跳远生物力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起跳是跳远中一个中心环节,但研究者还是没有把足够的注意力集中在起跳中所运用的技术上,未来10 年这个领域可能有重大的进展.后20 年的时间里跳远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将向着起跳技术转移[2].起跳技术在完整的跳远技术当中有着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起跳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跳远运动员的成绩.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实验选取在石家庄站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比赛中成绩前8 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平均身高182.13 cm,平均体重73.38 kg,平均成绩7.80 m.选取运动员成绩的一次试跳时的摄像资料.在所有被研究的对象中有国际级健将 1 名,国家级健将2 名,国家一级运动员5 名.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见表1.1.2 实验仪器实验采用两台JVC9800 高速摄相机,Ariel 图像解析系统,PEAK 三维立体坐标辐射框架,比例尺,SPSS18.0 统计软件.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SCI 等数据库和搜索引擎搜索国内外关于跳远运动及其起跳技术的文献,并收集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相关参数,以与其比较.1.3.2 测量法。

高速摄影法:使用2 台JVC9800 高速摄影机进行正面和侧面平面定点拍摄,1 号摄影机与踏板中线相距13 m,2 号摄影机距起跳板15 m.1 号机与2 号机主光轴夹角约为90,拍摄频率校正后为50 fps.图像解析法:对拍摄录像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和图像采集卡进行剪辑,并采用Ariel 图像解析系统进行起跳动作的三维分析.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输入和统计处理[3],得出起跳阶段相关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对其进行T 检验.2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11届全运会跳高冠军张树峰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第11届全运会跳高冠军张树峰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第3 7卷 21 0 2年 第 2期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n lo h n d p n U iest o r a fC e g u S o nv ri y
Vo . 8 13 NO 2. 01 . 2 2
第1 1届全 运 会跳 高冠 军 张树 峰 起 跳技 术 的运 动 学 研 究
lwe h n t a f h w n i g lg a eb g e t u fr n t e p o e s f a e—o , h ge o e tk o g i i i o rt a h to e s i gn e tt i g s b f ;i r c s k t h e h o t f t e a l ft e f l w t n n h a e s h h a g ft e t n l f e n e b g e t u e F s u f p;t e ai itn e o t e tk f i t e r n e o e b s a ge o n e p i t t h i g s b f ri o b r o h e p d l g d sa c fa h a eo h k o a t n y l n t s s l w i e b f rt sln e n r n i g a ge i r a o a l . mal h l t u e i i o g ra d p a c n n l s e s n b e eh me
A src : hn S u e gi tefs C ieehg mprw ocn urd2 3 m o r nti cnuya dw nte bta t Z ag h F n r hn s i j e h o q ee .0 u s etr n o sh i t u h ih h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刘生杰;王国祥【摘要】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三跳技术的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和起跳速度利用率较差,只有8.96 m/s和95.5%,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运动员的9.41m/s和98.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起跳脚着地与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较差,只有8.71 m/s,与世界选手的9.33 m/s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足跳与跨步跳时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适宜,分别为(17.19±4.37)°、(15.07±4.12)°,但最后跳跃的身体重心腾起角过大(23.57±4.12)°,超过世界运动员的16°~20°;三跳的支撑总时间较长,起跳效果不理想.【期刊名称】《体育学刊》【年(卷),期】2011(018)002【总页数】6页(P106-111)【关键词】运动学;女子三级跳远;三跳技术;第11届全运会【作者】刘生杰;王国祥【作者单位】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23.4女子三级跳远是一个较新的运动项目,1990年国际田联才确定其为正式比赛项目。

女子三级跳远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第一个女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就是由我国运动员李惠荣创造的14.54 m。

然而,随着世界女子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水平逐渐落后于世界水平。

如何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是我们每个教练员和体育科技人员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以参加2009年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三跳技术的相关运动学参数作为研究内容,试图找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基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为教练员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便寻求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技术问题所在,实施科学的运动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届全运会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有关运动学参数的分析摘要:目的利用影像分析技术对十一届全运会我国优秀运动员起跳技术有关运动学参数的分析,发现我国运动员技术特点。

方法在运动员矢状面使用摄像机对十一届全运会中我国10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进行现场录像,取2次成绩有效的动作进行研究,对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进行运动学分析。

结果通过对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进行运动学分析,认为起跳时各时段的合理分配是保障起跳效果的关键所在;增强摆动腿跟摆意识,加强膝关节快速用力时的肌肉肌肉离心收缩能力至关重要;增大助跑速度的利用量、适当增加垂直速度、增大腾起角度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途径;结论我国运动员起跳技术某些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差不大,但总体还存在差距,以应利用有效手段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我国跳远水平。

关键词: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跳远;起跳;运动学分析前言起跳是跳远技术中复杂而且关键的环节,是运动员从水平运动变为抛射运动的转折点,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1]。

起跳中运动员应尽量快速摆腿,缩短起跳时间、增加垂直速度、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量、选择合适的腾起角度。

对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大多从身体前旋的角速度、躯干扭转、摆动技术、步长、环节及关节角度、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文对十一届全运会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技术相关参数的运动学分析,旨在找出我国现阶段男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的技术特征,以便为今后对我国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我国跳远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和仪器摆放选取十一届全运会中进入决赛的10名男子跳远运动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在运动员矢状面(正右侧)12米处放置SONY摄像机(SONY-1000e)一台,摄像机主光轴对准起跳板后1.5米处,摄像机高度距离地面高度为1. 2米,镜头焦距50mm,快门时间为1/250秒,拍摄频率为50赫兹。

所有的录制均为现场拍摄。

1.2实验步骤在摄像机放置好后,先拍摄一段时间的预赛视频,检查摄像机拍摄的效果并及时调节,最终确摄像机的摆放,确保拍摄视频的准确性。

拍摄范围为从助跑的倒数二步至完成起跳后蹬离起跳板全过程,取2次成绩有效的动作进行分析。

1.3研究指标踏板瞬间着板膝角:着板脚刚触起跳板时着板腿膝关节的角度。

踏板瞬间两腿夹角:着板脚刚触起跳板时两腿各自膝髋连线之间的夹角。

起跳时间:禹小明设计的起跳跳时间=转化时间+缓冲时间+登伸时间[2]。

腾起角:人体腾起时与地面构成的角度,腾起角的大小取决于助跑速度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踏跳时获得的垂直速度[3]。

1.4数据分析采用Ariel APAS XP影像分析系统对所采集到研究对象的起跳阶段高速影像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并用数字滤波法对获得数据进行平滑,延缓频率为20,得到相关运动参数。

对所得数据使用Microsoft Office 2003 Excel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运用相关数理公式对所得各运动参数进行计算并进行统计与分析,P<0.01视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视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2.1踏板瞬间着板膝角、两腿夹角、起跳时间阮棉芳、魏文仪[4]从膝关节最大缓冲能力看,在足落地初始阶段,膝关节伸肌群离心离心收缩能力至关重要。

踏板瞬间膝关节减小有利于膝关节肌肉在缓冲阶段的离心收缩,为支撑腿迅速地完成缓冲阶段,形成快速起跳创造前提条件。

在整个起跳技术环节中着板膝角具有一定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合理范围内着板膝角减小有助于在损失较小助跑水平速度。

表1中庄海涛在踏板瞬间着板膝角为168.78°,而缓冲阶段的时间为0.06秒,在10名运动员中缓冲时间最大,说明在踏板瞬间,运动员的垂直方向的力增大,适当的减小膝关节角度有助于起跳阻力减小,有助身体重心向前移动,从而利于运动员在踏跳时发挥和利用其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减小起跳时间、降低速度损失率。

造成着地膝角过大的原因可能是身体与起跳板的距离判断不够。

着板瞬间两腿夹角通常是通过摆动腿与起跳腿的位置关系,根据夹角大小来评价:运动员着板瞬间摆动腿跟摆意识强弱[5]。

苏联跳远专家波波夫认为两大腿间的夹角减小到38°-32°,有助于提高攻板的积极性[6]。

两腿夹角越小表明:摆动腿摆得越早、越积极,跟摆意识就越强,就会有助于着板瞬间起跳腿的快速下压、有利于身体重心的快速前移、迅速完成将助跑所获取速度、能量转化,为最后的蹬伸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最大限度的缩短起跳时间,形成起跳阶段积极着板、迅速缓冲、快速蹬伸的技术特点[7];摆动腿快速的前摆动作可以加快起跳腿上板,降低水平速度的损耗[8],并且增加摆动腿的速度对提高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也有重要的作用[9]。

表1 10名运动员踏板瞬间有关运动学参数统计踏跳膝角(°)两腿夹角(°)起跳时间(s)转化阶段(T1)缓冲阶段(T2)蹬伸阶段(T3)合计蔡鹏163.03534.6650.04 0.04 0.04 0.12 丁杰161.5533.1160.02 0.04 0.04 0.10李金哲151.16523.5320.02 0.04 0.04 0.10李润润157.727.1480.02 0.04 0.04 0.10 区黎149.5431.26450.04 0.04 0.04 0.12王敏生161.20524.73550.04 0.04 0.04 0.12王知名162.6629.25550.02 0.04 0.06 0.12于震威162.9623.76550.04 0.06 0.04 0.14 张岩155.30528.49750.02 0.04 0.04 0.10庄海涛168.7826.81950.04 0.06 0.04 0.14平均值159.39 28.28 0.03 0.044 0.042 0.116标准差±5.94 ±3.84 ±0.011 ±0.008 ±0.006 ±0.016 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李金哲的两腿夹角在合理范围内相对其他运动员较小,说明其踏板积极,摆动腿的跟随意识强,结合其膝关节技术的合理利用,减少了助跑速度的损失和起跳时的阻力。

表现出其良好的踏板技术和踏板意识。

蔡鹏在跳板瞬间的两腿夹角最大,并且其踏跳膝角较大,其踏跳技术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会对其整个踏板技术造成不良效果。

运动员要合理利用摆动腿和踏板膝关节技术,可以适当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跳远技术。

2.2踏板落地水平速度、踏跳离地速度、腾起角2.2.1踏板落地水平速度、踏跳离地速度跳远的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已被多年的运动实践和科学研究结果所证明。

跳远起跳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助跑所获得的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人体获得腾起的垂直速度合适宜的腾起角度。

据有关研究材料显示,运动员跳远成绩的70%的助跑速度与腾空高度有关(r=0.96)。

还有,以上取决于助跑速度[10]。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的10名运动员踏板落地的水平速度相差不大,但是在踏跳离地时的水平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

表2 运动员起跳阶段速度统计表踏板落地平均水平速度(m/s)踏跳离地平均速度(m/s)速度损失量(m/s)水平垂直蔡鹏9.398.03 2.89 1.36丁杰9.967.32 2.77 2.64李金哲10.619.12 3.26 1.49李润润10.129.03 3.22 1.09区黎9.497.81 2.88 1.67王敏生8.427.50 2.790.93王知名9.858.47 3.15 1.38于震威9.488.68 3.190.80张岩10.719.21 2.78 1.50庄海涛9.428.53 3.060.89平均值9.75 8.37 3.10 1.38标准差±0.67 ±0.68 ±0.20 ±0.53 彭金洲、孙思哲[11]研究结果表明:起跳腾起初速度的垂直速度分量与助跑速度的损失率相关系数为r=0.607(p=0.013);起跳腾起初速度垂直速度分量与助跑速度损失量的相关系数r=0.629(p=0.009),说明助跑速度损失量和助跑速度损失率能有效的解释起跳垂直速度分量形成的部分原因,同时也表明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助跑速度损失量更能说明垂直速度的形成的运动学原理。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损失量的合理范围1.65±0.42m/s,该10名运动员大部分在这范围内,但丁杰的速度损失量是2.64m/s,远远大于该值,可能是因为其在快速助跑接快速起跳的能力还没与助跑速度能力同步。

蔡军[12]的研究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支撑能力和快速蹬伸能力较差。

本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的起跳垂直速度较理想,但水平速度损失过大,因此,在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水平的同时,要加大对提高支撑能力的训练方法的创新。

2.2.2踏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垂直速度、腾起角表3 十一届全运会运动员和世界选手踏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垂直速度、腾起角差异检验离地水平速度(m/s)离地垂直速度(m/s)腾起角(°)十一运运动员8.37±0.68 3.10±0.20 19.76±1.10 *世界优秀运动员9.06±0.39 3.67±0.31 22.82±2.74平均值差-0.69 -0.57 -3.06(所有数据采用独立T检验,P<0.05视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用*表示,世界优秀运动员数据来自[1]) 研究表明,我国运动员的踏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不具有差异性,但平均值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这可能与助跑速度有关,通过阅读研究成果发现,我国跳远选手助跑速度与世界选手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是提高我国运动员跳远成绩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表3中我国运动员腾起离地时的垂直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没有显著性差异,该指标前人研究有差异,可能是与本次研究的运动员与前人研究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同有关。

有研究结果显示:水平速度的损失与垂直速度的获得相关,起跳垂直速度的大小有赖于水平速度损失的大小,即水平速度损失量越大,则用于转化成垂直速度的能量也越多[2]。

在十一届全运会中,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垂直速度没有差异性,还可能与他们过度追求垂直速度,而忽略水平速度的利用量有关。

我国运动员的力量缺乏,特别是下肢力量不足,也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腾起角的大小取决于腾起初速度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