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奇远石瓢壶”的创作主题分析
浅谈壶中君子《石飘壶》的艺术特色
如今袁石瓢仍然长盛不衰遥 新老艺人都在重新演绎这 款雅俗共赏的经典遥 其中最有名的当推中国工艺美术大 师尧景舟嫡传弟子徐汉棠袁他的石瓢尽显景舟石瓢的神韵袁 又大胆创新袁在许多细节上作了优化袁它的壶底圆角由两 条抛物线结合而成遥 一条从口到底的转身处袁一条是底中 心至底的转角处袁 抛物线的过渡连接使壶型刚中有柔袁和 顺有劲遥 他的平盖袁中高周低袁其间有一毫米的差距曰甚至 一个桥梁钮袁他也要精心处理:桥中央最狭袁慢慢向两边延 伸袁与盖的结合处似明似暗曰桥孔是三分之二的椭圆遥 壶嘴 是直筒暗嘴袁壶把与嘴对称袁壶底三足形如围棋子袁呈等边 三角形袁称为野围棋足冶袁真是精雕细作袁工艺精湛遥
在构思一件全新的作品时袁必须抓住题材的中心点遥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用在紫砂壶上袁 而做壶也 不是单纯地模仿象形的器皿袁它必须有自己的思想内涵袁 这样的壶做出来才可以说是野活冶的遥 一件成功的紫砂创 作袁是离不开大家的接受和认可的遥
石瓢壶的艺术特色在于它合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易简 之道遥 其壶身大尺度地把三角形的下底袁连同壶盖尧壶钮 作了最小角度的夸大与收窄袁 在视觉上形成很强的冲击 力袁壶把犹如一人一手叉腰袁正气凛然曰壶嘴则如另一只 手臂袁指点江山袁果断决绝遥 但通过对壶身中的三角形两 条腰线的圆润过渡袁把两个底角柔化处理袁则把三角形的 尖锐冷漠转化为稳重端庄袁使柔绵中透出刚强袁强硬中显 出圆融袁所谓刚中有柔尧刚柔相济遥
60 FOSHAN CERAMICS Vol.25 No.6 渊Serial No.227冤
李彬
渊宜兴 214221冤
石瓢壶的艺术特色在于它合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易简之道遥 其壶身大尺度地把三角 形的下底袁连同壶盖尧壶钮作了最小角度的夸大与收窄袁在视觉上形成很强的冲击力袁壶把 犹如一人一手叉腰袁正气凛然曰壶嘴则如另一只手臂袁指点江山袁果断决绝遥
论紫砂壶石瓢的陶刻艺术和金石韵味
论紫砂壶"石瓢"的陶刻艺术和金石韵味候品【摘要】从紫砂的文化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许多的元 素可以融入其中,比如紫砂陶刻,融合了书法、绘画等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让紫砂从过去常见的实用器型成为了文人 雅士把玩赏茗的精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金石味道,- 股书卷之风扑面而来,让我们在喝茶的时候还能够体会到其 中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 《石瓢壶>,作者把非常具有代表性和传奇色彩的石瓢演绎 得生动传神,从架子的成型磅礴有力到明针工艺的一丝不 苟,都把石瓢的特点呈现出来,同时最主要的还是表现了陶 刻艺术的精髓,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味只有靠我们在后期的 品茶和养壶之中慢慢地体会。
【关键词】紫砂陶刻;石瓢:陶刻艺术;金石韵味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紫砂艺术可以说是非常值得 我们关注的一种形式表现。
从紫砂的稀缺性来看,只有 在江南宜兴才能够寻觅到它的踪迹,其他地方都没有紫 砂矿料,这就决定了紫砂原矿的唯一性。
从技艺手法的 制作来看,紫砂全手工的成型工艺具有并不低的门槛,普通的陶手必须经过经年累月的训练才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准,所以从小耳濡目染的宜兴紫砂艺人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他们把世世代代的紫砂技艺传承下来,直到今天 依然饱有顽强的生命力。
从紫砂的文化来看,中国传统 文化之中许多的元素可以融入其中,比如紫砂陶刻,融 合了书法、绘画等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让紫砂从过去 常见的实用器型成为了文人雅士把玩赏茗的精品,具有 浓郁的人文气息、金石味道,一股书卷之风扑面而来,让我们在喝茶的时候还能够体会到其中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我的这件紫砂陶刻作品《石瓢壶》和传统的子冶石 瓢相比较,骨架更加的丰腴,器型更加的饱满,敞口的 设计更加适合投放茶叶和清理茶渣,非常的实用大气,是根据布衣壶宗、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的景舟石瓢延续而来。
此壶壶身呈现三角形姿态,线条流畅简洁,壶底 置小足,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视觉体验,层次感+足,壶嘴直流,收放自如,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 的壶把也是三角形态,自然舒适,和壶身完美组合而成 梯形,宽大的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桥型壶钮看起来比较简单,其中的高低宽厚具有很微妙 的讲究,在和谐融洽之中,把江南小桥流水的味道也彰显出来。
浅谈紫砂“石瓢壶”的自然艺术
浅谈紫砂“石瓢壶”的自然艺术作者:陈俊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5期摘要紫砂壶的造型变化多端,其中不乏创意新颖、风格独特的传世佳作,体现了历代紫砂艺人的匠心独运。
紫砂壶能从茫茫壶海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传神的内涵。
现以“石瓢壶”为例,再现紫砂壶的艺术经典,谈谈该壶器的自然艺术魅力。
关键词石瓢壶;陶刻;自然艺术“石瓢壶”是由四个三角形构成,角度基本一致,和谐美观、落落大方。
不同的制壶艺人,对壶体边缘处理也不同,有的棱角分明,有的圆润平滑。
好的“石瓢壶”于棱角分明之中体现出柔美,就像这款紫砂“石瓢壶”(见图1),它以圆润的边沿线、雕刻大自然的优美画幅和刚劲的三角壶型相结合,展现了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型器特色。
1 紫砂“石瓢壶”的工艺造型紫砂“石瓢壶”精选原矿紫泥制成,色泽内敛。
此壶源于清中期的经典作品“子冶石瓢壶”,并在点、线、面比率上做了巧妙的处理变动,把原作每处的“锋角”演变成“圆角”,作品更显刚中有柔,线条流畅,搭配更加完美,冲泡把玩更加得心应手。
“石瓢壶”的整个壶身呈“金字塔”形,丰润饱满,由于壶器的重心下垂,壶体更稳当;壶嘴短小有力,为直筒形,出水更加有力顺畅;壶把呈圆润的三角状,提拿得心应手;壶钮采用常见的拱桥造型,在简单中多了一份活力;壶盖与壶身严丝密缝,提高了实用性。
宜兴紫砂陶在成型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装饰,而装饰形式中文人气息最重的则是陶刻,“石瓢壶”壶腹陶刻的自然风景极具观赏性,整器获得了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
2 紫砂“石瓢壶”刻绘的自然风景紫砂陶刻装饰工艺是文人书画和篆刻相互融合的结果,优秀的陶刻作品刀法老练而具有变化,且刻绘的风格多样。
紫砂陶刻是一种多元化的构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的演绎和发展,达到艺术香火的代代相传。
此款紫砂“石瓢壶”浑然大气,有雅俗共赏、典雅高贵、朴实无华的特性。
壶器上自然景观的美表现在形式上,包括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味觉美等: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自然景观的形体、色彩能令人产生视觉美;风声、雨声、涛声、瀑布声、流泉声、鸟鸣声等大自然发出的各种自然声响,听之能令人产生听觉美;植物、花卉散发出的各种气味,嗅之能令人感到嗅觉美;对植物果实或某些山林特产,尝之能令人感到味觉美;对自然景观,触之能令人产生十分惬意的触觉美。
浅谈《石瓢壶》的创作
适 当的装饰 不仅能 为紫砂壶 增加美 感 ,也 能让 使用 者在 品茗 的 同时欣 赏到紫砂 壶 的文化美 .况且 在紫砂 壶 创始
之 初 就 与 文 人 墨 客 结 下 了不 解 之 缘 。紫 砂 器 上 镌 刻 的 诗
词 书画不但使 作 品增 添 了美 感 . 从 另一方 面看 , 字 画上 画 的题 材 、 款识 、 年月 , 都能 为后人研 究 当时的人 文风貌 、 社
有 张力 , 兼具 古 朴 、 现 代 之美感 , 是一 件赏 用俱 佳 的紫 砂
特色, 朴素 的 日用艺术 和审美艺术 。它 的古朴 之美经过 人
们 的 日久 长期 使用 , 更 能加深人 与壶 的情 感 ( 下转第7 2页)
通体 内外如一 , 协调大度 。整体造型 阳刚大气 , 端庄 方, 有 棱有 廓 , 权衡 比例 , 嘴作 八方 , 曲 向的形 式 , 寓 曲于 艺卓绝 , 刚柔相济恰 到好处 , 予人气势 感人之感 , 流露紫砂天然 方中, 很有 特 色 . 壶 把巍 然大 观 , 嘴、 把造 型 皆简 约 丰润 。 肃穆 , 器形宏伟 大气 , 端凝 大方 , 线条 明朗 。 此壶敦厚 朴实 , 造 型独特 , 沉着稳 重 的色泽使 得作 品 更 具厚 重感 , 棱角 分 明 , 比例匀 称健 美 , 以简洁 的线 条 构 3 结 语 成 淳朴 凝重 的形 体 , 深厚且 具 有神 韵 , 设 计 上 空 间明快 , 虚实和谐 , 提携 舒适 , 有端 庄古朴之 意境 。此壶之 理和趣 ,
致 而 古韵 十 足 。
关键词 : 石瓢壶 ; 创作 ; 素面素心 ; 紫 砂 陶艺
1 前 言
茗壶 ,壶 身既有 圆器 的饱 满柔 和 ,同时又兼 有方 器 的挺 括, 棱 角转 折有 力 , 线条 能屈 能 伸 。 凸显 了制作 者 的高 超
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浅谈“石瓢提梁壶”的创作思路
2 紫砂“ 石瓢提梁壶 ” 的创作 体会
紫砂“ 石 瓢 提梁 壶 ” ( 见图 1 ) 是对经典“ 石瓢壶”
构成 一 个 圆锥 体 . 整 体 中心 却是 下 降 的 . 落 于 中轴 线
( 下转 第 7 2页 )
略小 . 壶 腹 向外 凸 出 . 壶 底 略
思灵巧 . 既 传 承 了 中 国 的传 统
文 化 .又融 合 了时代 元 素 , 在 中 国陶艺 史 上 占有 重 要 地 位 宜 兴 紫 砂 壶 虽 然 只 有 六 百 多
收。 侧 面呈一个 三角形 . 重 心
年 的 发 展 历 史 .但 生 命 力 极 强, 供春 、 陈 鸣远 、 瞿 子 冶 等及
一
壶 冲 古 意, 千 秋 有 同心
— —
浅谈 “ 石瓢 提梁壶 ” 的创 作 思 路
王 云 云
( 宜兴 2 1 4 2 2 1 )
宜兴 紫 砂 壶 为 煮 茶上 品 . 造 型 别致 新 颖 、技 艺 精 湛 、 构
的传 承 . 制 作 过 程 中又 融 人 艺
人对 “ 石瓢壶” 的独 特 见解 . 成 就 了其 生 动 的造 型 艺术 从 上 至 下欣 赏 “ 石 瓢提 梁 壶 ” . 壶口
铫。 并诗云: “ 且 学公 家 作名 钦 , 砖炉 石铫 行相 随 。” 苏 轼 仿 照 金 属铫 制 作 的紫 砂 “ 石铫壶” 被后人称为 “ 东 坡提梁壶” 。 随后 .陈 曼 生 受 其 启 发 制 作 了 “ 石 瓢
3 紫砂“ 石瓢提梁壶” 的造型特 点
“ 石瓢壶” 造 型 设 计 与 美学 理 念 相 符 . 外 观 为 三 角形状 , 三角形 是 最为 稳定 的结 构 . 增 加 了整 把壶 的 稳 定感 。 壶身 线条 明快 、 灵动 自然 , 动静 相辅 相成 , 气 韵悠长 , 深 人人 心 : 直 筒 壶 嘴与 拱 形 壶 钮 对 比鲜 明 ,
探索紫砂“石瓢壶”的人生启迪
探索紫砂“石瓢壶”的人生启迪作者:周旭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6期摘要紫砂壶的造型、装饰、工艺、材质和艺术品位优异,以秀丽多姿的形象而傲视群雄,在陶瓷器品中独领风骚。
数百年来,年轻而古老的紫砂工艺呈现满园春色的绮丽景象,紫砂的魅力一再被提升。
在紫砂的装饰手法中,紫砂壶将自然界、动物界的自然形态,运用了篆刻、贴花、刻绘等工艺造型设计,作品的传神和作者赋予的完美形象都反映了作者内在的精神世界,洋溢着自然美。
关键词石瓢壶:紫砂:禅意溯源历史.有相关资料和实物佐证,以“石瓢”为名的紫砂茗壶多不胜数,但每款作品风格各异,如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弧曲面的“曼生石瓢壶”等。
各家“石瓢”尽管面貌皆有差别,但其壶身呈梯形、底有三足、桥形钮却是构成“石瓢壶”的基本要素,现以这款紫砂“石瓢壶”为例(见图1),谈谈它的造型特点以及内涵神韵。
1 紫砂“石瓢壶”的造型工艺特点紫砂“石瓢壶”的造型简练、古朴大方、端庄稳重、刚中有劲、敦实调和,壶器以多个三角形构成,边角转折锋芒毕露,给人一种犀利畅快之感。
壶的体形是以二条抛物线结合而成,一条从口到底的转角处.一条从底部中心到转角处。
二条抛物线略有不同,但运用得当,结合得恰到好处,刚中有柔、和顺有劲。
壶盖为平盖,但实质上中高周低,中间各边沿泥片有Imm 的差距,盖板线厚薄正好:壶盖的下边与壶口严丝合缝,壶盖的上部与盖面的交接处柔和,而且突出盖板线的圆整有劲:壶盖的桥形钮高矮跨度比例合适,桥中央为最狭处,慢慢向两边延伸至盖面,结合处形成椭圆形,桥形钮与盖交接处似明似暗,其内孔与盖的结合处缓转匀称,内孔是三分之二的椭圆,与桥形钮形成呼应,两侧对称:紫砂“石瓢壶”的直筒暗嘴长短适中,粗细比例恰当、出水自然,从嘴头至壶身呈现出逐渐加粗的趋势,壶嘴的角度也恰到好处,面平整,内孔圆,壶嘴的内径是出水口最小,越往里越大,这样出水有力,而且不易涎水:壶把内外都是和顺流利的三角形线条,把、嘴对称,自然流畅,虚实的三角形空间对比显示出该壶的神韵齐全、风度大气、实用大方:壶底三足称之为围棋足,三足位置呈等边三角形,匀称不偏,与壶的整体统一。
万种风情终归一式———从“石瓢壶”之中看紫砂艺术的发展和流变
万种风情终归一式从 石瓢壶 之中看紫砂艺术的发展和流变*高文萍(高文萍紫砂工作室江苏宜兴214221)摘要在紫砂艺术造型中,石瓢可谓是从古至今风头很盛的那一把,无论是在传统技法的抟制方面,还是陶刻装饰的手法,石瓢都占据着主角的位置㊂从整体上来看紫砂艺术作品 石瓢壶 ,人们能够感受到创作者对于紫砂传统器型石瓢的独到理解,尤其是在进行抟制的过程中,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尽量地保留了自己的特点,在直的线条和柔的线条之间过渡游刃有余,更好地展示出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㊂这样的一把紫砂器,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茶座之上的焦点,从形态的挺立到后来装饰的演绎,让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之倾倒,愿意在上面进行陶刻装饰和铭文寄托,也让后来的紫砂艺人们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无数的改良和演绎,最终成就了更多的经典,也让今天的人们在使用这样一种器型的时候,除了得心应手的体验感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对蕴藏于紫砂艺术中的人文内涵的理解和期待,向往一种宛如古代君子之风的品格特征和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㊂关键词紫砂艺术石瓢壶发展历史演变过程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4)03-0117-02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这是清代文人汪文柏在记录紫砂巨匠陈鸣远时的描述,其意为人间的珠宝玉石都没有宜兴紫砂那么珍贵,尽管有一些文学性的夸张描述手法,但也能反映出古人在那时就已经对紫砂高度的认可,因为紫砂矿料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㊂在天目山余脉和太湖之水的交汇下,矿料中蕴藏着丰富的石英㊁云母和铁质,经过1180ħ的高温烧制以后,形成了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茶汤的香味,受到了广大壶友们的喜欢和亲睐㊂与此同时,宜兴的紫砂匠人们用自己的妙手天工和天马行空的相信,创造出一种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展示出无穷的艺术魅力㊂1 石瓢壶 的形态特征紫砂艺术作品 石瓢壶 (见图1)采用了人们常见的子冶石瓢的形态特征,笔挺的三角形架子能够很好地展示出其中蕴藏的文人风骨,也正是这样的特征,几百年来依然能够方兴未艾,葆有旺盛的生命力㊂如果人们的茶座之上只能选择一把紫砂的话,那么许多朋友会把石瓢壶作为第一首选,因为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艺术价值和人文审美,成为了紫砂艺术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图1石瓢壶此壶壶身的线条刚劲有力,特别是在全手工的抟制过程中,能够感觉到一种傲立向上的气魄和宁折不曲的品格,在转角的过渡之间也是游刃有余,壶底置三小足,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㊂壶嘴钢管直流,出水爽利,如果把紫砂壶视作一把实用器的话,那么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参考,所以在许多石瓢器型的演变过程中,直流壶嘴一直保存下来㊂与之相匹配的壶把则是三角形的姿态,和壶身组合成为平行四边形的视觉画面,端握舒适,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特别是壶盖饱满,线条柔和,上面的壶钮则是经典的桥梁设计,把江南水乡的人文特点和刚柔并济展示得淋漓尽致㊂㊃711㊃(紫砂文化)2024年03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高文萍(1968-),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紫砂壶制作工作㊂与此同时,此壶壶身还有陶刻的装饰,上面的铭文 宽仁厚德 所要表达的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搭配石瓢壶可谓是相得益彰㊂从整体上来看紫砂艺术作品‘石瓢壶“,人们能够感受到创作者对于紫砂传统器型石瓢的独到理解,尤其是在进行抟制的过程中,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尽量地保留了自己的特点,在直的线条和柔的线条之间过渡游刃有余,更好地去展示出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㊂这样的一把紫砂器,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茶座之上的焦点,从形态的挺立到后来装饰的演绎,让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之倾倒,愿意在上面进行陶刻装饰和铭文寄托,也让后来的紫砂艺人们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无数的改良和演绎,最终成就了更多的经典,也让今天的人们在使用这样一种器型的时候,除了得心应手的体验感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对蕴藏于紫砂艺术中的人文内涵的理解和期待,向往一种宛如古代君子之风的品格特征和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㊂2 石瓢壶 的文化内涵石瓢壶,在今天紫砂界响亮的器型,它最初的由来却是一把石铫,用于煮水烹饪,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成为了今天人们所熟悉的模样㊂石瓢的历史,要追溯到陈曼生,正是在这位西泠大家㊁书画奇才的紫砂爱好者的参与设计之下,曼生石瓢的横空出世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秉持的一种人文操守和人生理想,恰如石瓢矍铄的姿态一般,成为了人们心目之中的文人形象㊂经过岁月的流逝后,瞿子冶用梅花㊁竹子等赋予了石瓢壶新的灵魂,在形态的特征上,子冶石瓢达到了三角形笔挺架子的最高度,让人们能够一眼就记住它的样子,而且在诗文画面的装饰下,那种浓郁的金石味道和人文气息彰显着石瓢壶的风情万种,后来梅调鼎等文人在此基础之上也做了大量地改良和装饰,使其流传得更加广泛㊂传及今天,一代紫砂巨匠顾景舟创制了属于自己的景舟石瓢,尽管形态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加的丰腴低矮,但是壶口更加的开阔,投茶倒茶也比较方便㊂后来的汉棠石瓢㊁平盖石瓢等诸多的石瓢演变而来的器型,都基本保持了此形态的三角形设计,所以在紫砂圈里面有着 跌不破的型 ㊂石瓢作为一个传统的紫砂器型,在无数的匠人手中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作品 石瓢壶 也是力求保持子冶石瓢那种完美的骨架和姿态,全手工的抟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身筒的挺立和倒角的过渡自然,同时还有铭文的装饰,把人们生活中能经常看到并且运用其中的 宽仁厚德 的理念,这是儒家经典中极力宣扬的观点,也是我们国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后所秉持的行为处事方式㊂一把小小的紫砂石瓢壶中,能够容纳阡陌尘埃,也能够容纳山川万物,让人们在一壶壶的香茗之中,感悟紫砂艺术的历史渊源㊂3结语瓢非一式,造化天工㊂经过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更迭,紫砂艺术的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㊂当一把把关于石瓢的紫砂壶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不得不佩服紫砂匠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全手工成形的技艺水准,能够让广大的壶友在饮茶的过程中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寄托以及人文内涵,折射在紫砂器上面,石瓢壶的创作理念就是希望把紫砂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衍生,提高广大壶友的审美,也在无形之中为紫砂艺术的发展和弘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㊂参考文献[1]苗聪.论紫砂壶 石瓢 的经典造型和历史传承[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55(3):66.[2]张辉.壶中君子 浅谈紫砂壶 石瓢 的文化意境[J].江苏陶瓷,2019,52(6):67+70.[3]施昌.力拔山兮气盖世,梅花香自苦寒来 浅谈紫砂壶 八方提梁 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10):83-85.[4]刘锡芬.星韵提梁,素雅端庄 谈紫砂壶 素雅端庄 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9):90-92.[5]蔡利平.田园逸趣,返璞归真 浅谈紫砂 七彩南瓜壶 的造型特征以及意蕴内涵[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7):73-75.[6]倪顺金.吉祥文化与紫砂文化的结合 浅谈紫砂壶 祝寿 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7):85-87.[7]夏立.佛心犹在紫韵传情 论紫砂雕塑 静思罗汉 的造型艺术和佛教文化[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 2022(5):73-75.㊃81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紫砂文化)2024年03月。
浅谈紫砂壶“祥云石瓢”的造型设计和美好寓意
PURPLE C L A Y^a^i l浅谈紫砂壶"祥云石瓢的造型设计和美好寓意蒋宗敏【摘要】紫砂技艺的传承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积累和代代传承与进步,才有了现在紫砂艺术完备的市场环境和系统的理论总结,在延续传统技艺的同时还不断进行创新,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石瓢壶作为经典的传统紫砂器型,是极受手工艺人和收藏家喜爱的一种壶型,能这么受到喜爱必然是有它的过人之处。
这把"祥云石瓢"把祥云和石瓢相结合,展现了这把壶的"清、雅、俊、精"造型特点和人文气质表达得恰到好处,祥云的点缀布局合理,线条柔美有力,把祥云的 祥瑞之气,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紫砂壶;祥云石瓢;造型设计;美好寓意紫砂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品中非常重要的传统艺术之一。
在款式多种多样的陶艺艺术品之中,不 论是实用性、艺术性还是传播性来说,紫砂艺术品都是数一数二的排名。
五百多年前的明朝正德年间,供春就翻幵了紫砂艺术制作技艺的新篇章,直到现在一直都是不愠不火地发展着,这种传承与发展绝对离不幵传统壶型,作为其中代表之一的“石瓢”一直都是人气很高的一种传统经典壶型。
一种艺术形式想要在艺术领域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经典的款式壶型来支撑它,这种经典款式至少需要三方面的条件:第一,需要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第二,一定是需要有基础的文化背景;第三,也 是比较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定或广泛的受众基础。
会有人喜爱和模仿就已经成功了一大步,所以石瓢壶的经典性是通过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社会多方面成就的。
这把“祥云石瓢”在这位手工匠人手中进行了线条的改变,把已往石瓢那种骨肉云亭弱化,增强了挺拔感和圆润感,有意识地弱化模糊棱角,缩小了壶的容量,整体壶型变得更加小巧,有一种活泼可爱的视觉感受。
整体形态还是延用了石瓢壶的三脚重心,下宽上窄,重 心下沉,壶底三足鼎立,依旧用了石瓢壶的壶脚,在壶身平稳的同时又不会让壶底紧贴平面,这样也增加了活泼感,给人轻巧灵活的灵动感,再结合壶身相对流畅饱满的线条,就更加有了灵动的活泼感。
浅谈“石瓢壶”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创作
更 全 面成 熟 地 设 计 创 新 . 给 现代 的 “ 石瓢壶 ” 赋 予 更 多 的艺术 内涵 . 方 可不 辜负 千年 石瓢 饮一 瓢之 名 。 “ 石瓢 壶 ” 的造 型 . 在传 统 工艺 中“ 身 作 梯形 底 三 足 ”可 谓 影 响深 远 .然 而数 百 年 的艺 术 发展 . “ 石 瓢 壶” 造 型早 已多元 化 在现 今很 多 “ 石瓢壶” 艺 术创 作 中. “ 扁大” 的“ 石瓢壶” 屡 见不 鲜 . 这类 类 似 “ 扁 石 瓢 壶” 的创作 早 已不是 新 鲜事 . 而“ 扁 石瓢 壶 ” 的造 型 内 容 就更 可 称 得上 五 花八 门 从 传 统 “ 石 瓢壶 ” 造 型上
其 中一种 说 法是 “ 石瓢壶” 由古 代 金属 器 皿 “ 铫” 的形 态 变 化 而来 。在 《 辞海》 中“ 铫” 的解 释为 “ 吊子 , 一 种 有 柄 有 流 的金 属 小 烹器 ” . 可 见这 种说 法 是 有一 定 可
有“ 元 人 邵 氏制瓢 器 ” 字样 . 遂 如 获至 宝 . 以为 原形 绘
观 而形 象 的表 述 。 无 论是 “ 高 石瓢 ” 、 “ 矮石 瓢 ” 、 “ 扁 石 瓢” 等. 诸如此类“ 石瓢壶” 造型的创作变化 。 它 的原
生 形 态 就 是 如此 . 这 一 点 可 以从 “ 石瓢壶” 的诞 生 历 史 说起 。
就 有很 多传 闻。翻开 “ 曼 生 十八式 ” 的艺 术造 型历 史 .
深 厚 . 因此 它 的造 型发 展 艺
的创 作也 不 能一 概 地 “ 只取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7 — 0 9
2 2
一
p u r p l e c e r a
从《石瓢壶》中发现紫砂陶刻艺术的美
1.丽 日 存 我 围 陶 瓷 文 化 中 , 陶 器 厚 实 而 质 朴 , 瓷 器 丰 富 而
多 彩 ,唯 紫 砂 器 清 高 儒 雅 、 文 质 彬 彬 。 宜 兴 紫 砂 是 独 具 特 色 、独 具 风 格 、独 树 一 帜 的 。 清 代 陈 曼 生 的 茶 壶 气 韵 足 、 造 型 美 ,壶 型 与 外 存 的 一 切 神 气 贯 通 , 每 款 壶 身 上 透 射 出 一 种 令 人 难 以 抗 拒 的 力 量 .使 人 爱 不 释 手 。 一 件 好 的 工 艺 品 的 创 作 ,需 要 淡 定 从 容 的 心 态 、波 澜 不 惊 的 心 境 、 闲 云 野 鹤 的 兴 致 和 尽 蔷 尽 美 的 信 念 。 从 清 代 陈 曼 生 创 作 的 紫 砂 壶 以 来 , 每 一 把 都 力 求 完 美 , 从 构 材 、构 思 到 成 型 尤 一 例 外 。 以 紫 砂 《石 瓢 壶 》为 例 ,这 是 书 法 艺 术 和 紫 砂 艺 术 相 结 合 而 取 得 卓 越 成 就 的 例 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荼道 的 钟 情 、砂 壶 的 珍 爱 及 陶 刻 艺 术 的 颂 赞 。 紫 砂 装 饰 耍 “因 壶 而 制 ” ,耍 根 据 紫 砂 的 材 质 特 色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浅析作品《石瓢》的紫砂工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浅析作品《石瓢》的紫砂工艺
吴曙明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23(57)1
【摘要】紫砂壶的受众十分广泛,从平民百姓,到文人雅士都对紫砂壶有着青睐之情。
最初,紫砂壶以使用价值为主,作为一件实用的茶具,其泡茶味香,隔夜不馊,并且使用
起来十分趁手。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紫砂艺术的价值也成为了实用与艺
术的统一体。
人们开始注重紫砂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载体。
从整体上看作品《石瓢》,其在造型设计与装饰上都做了些许的创新。
本文将从紫砂工艺的角度来分析作品《石瓢》的艺术美感。
【总页数】1页(P140-140)
【作者】吴曙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
【相关文献】
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取“活水”突破写作瓶颈
2.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紫
砂“石瓢壶”美感赏析3.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小议紫砂茗器传统经典款“石
瓢壶”之艺术4.弱水三千,仅取一瓢——紫砂《石瓢壶》美感赏析5.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观沧海》"圈点批注"法教学叙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石瓢壶》的创作
浅谈《石瓢壶》的创作作者:温彩兰来源:《佛山陶瓷》2014年第10期摘要:壶嘴短小耐看,壶把圆润有力,浑若天成,各部分之间配合默契,搭配合理,不管是拆开来看,还是整体观摩,都极具美感。
壶盖厚薄适宜,与桥形的壶钮融合在一起,自然之间又别有风味,雅致而古韵十足。
关键词:石瓢壶;创作;素面素心;紫砂陶艺1 前言紫砂文化以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推崇。
宜兴紫砂工艺除了它的历史悠久、艺术上繁荣的茶文化历史之外,它的历代传世佳作更体现了紫砂工艺的光辉艺术特性。
2 《石瓢壶》的创作紫砂壶的造型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是存世陶器器件中造型最为繁多的物品了。
根据其形态结构,将其归类,大致可分为:“光素器”、“筋纹器”、“花塑器”三大类。
其中光素器又有方器、圆器和几何体之分,强调感官优美,点、线、面自然流畅,方壶规整挺直,圆壶圆润饱满,筋纹器以瓜棱、花瓣、云纹等图案为素材加以等分变化制成,要求分割规范、比例均衡,视觉美和工艺美高度统一。
而以肖形状物为主的花塑器多取材于自然界花果、植物、动物等形态立意为壶型,自由空间大,器形要形象逼真,装饰灵动活现,细致入微。
该壶制作,线条自然和顺,泥色质朴清晰,轮廓饱满有张力,兼具古朴、现代之美感,是一件赏用俱佳的紫砂茗壶,壶身既有圆器的饱满柔和,同时又兼有方器的挺括,棱角转折有力,线条能屈能伸,凸显了制作者的高超工艺。
壶嘴短小耐看,壶把圆润有力,浑若天成,各部分之间配合默契,搭配合理,不管是拆开来看,还是整体观摩,都极具美感。
壶盖厚薄适宜,与桥形的壶钮融合在一起,自然之间又别有风味,雅致而古韵十足。
该壶虽为光器,却也不是任何装饰都没有,所谓:“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适当的装饰不仅能为紫砂壶增加美感,也能让使用者在品茗的同时欣赏到紫砂壶的文化美,况且在紫砂壶创始之初就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紫砂器上镌刻的诗词书画不但使作品增添了美感,从另一方面看,字画上画的题材、款识、年月,都能为后人研究当时的人文风貌、社会背景、民风民俗等提供许多信息。
浅谈《石瓢壶》的创作
茗壶袁 壶身既有圆器的饱满柔和袁 同时又兼有方器的挺 括袁棱角转折有力袁线条能屈能伸袁凸显了制作者的高超 工艺遥 壶嘴短小耐看袁壶把圆润有力袁浑若天成袁各部分之 间配合默契袁搭配合理袁不管是拆开来看袁还是整体观摩袁 都极具美感遥 壶盖厚薄适宜袁与桥形的壶钮融合在一起袁 自然之间又别有风味袁雅致而古韵十足遥 该壶虽为光器袁 却也不是任何装饰都没有袁所谓:野佛靠金装袁人靠衣装遥 冶 适当的装饰不仅能为紫砂壶增加美感袁 也能让使用者在 品茗的同时欣赏到紫砂壶的文化美袁 况且在紫砂壶创始 之初就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袁 紫砂器上镌刻的诗 词书画不但使作品增添了美感袁从另一方面看袁字画上画 的题材尧款识尧年月袁都能为后人研究当时的人文风貌尧社 会背景尧民风民俗等提供许多信息遥 该壶的壶身运用陶刻 的装饰手法在壶身上饰有花鸟图案袁 布局合理袁 构思清 晰袁呦呦鸣叫的画眉鸟袁昂首挺胸袁仿佛在预示着春天的 到来袁万物复苏袁百花吐蕊袁充满了一股生机勃勃的生命 力袁从而也揭示了紫砂壶创作的美好野春天冶遥
渊上接第 70 页冤
交流袁丰富人们的生活袁陶冶人们的情操袁给人们增添无 比的雅兴袁一直延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遥
紫砂壶艺是陶瓷艺术设计层面的袁它的制作原则 是适用尧经济尧美观袁是物质性的产物;紫砂陶艺是纯 艺术层面的袁它的创作原则是作者精神愉悦情感表达 和发现材质美感袁超脱于物质性袁是精神性的产物遥紫 砂的魅力是文化内涵的结晶袁 紫砂陶的生命在于文 化遥 紫砂陶的发展开拓更有待于文化和文人的参与袁 特别是现代科学的提高袁 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追求袁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饮料之一袁 器具也是最受关注袁紫 砂具已被人们认为是饮茶的最佳器具袁紫砂因为有独 特的功能和特殊性能遥在科学进步袁社会发展袁现代生
浅谈紫砂三弯嘴石瓢壶的创作
浅谈紫砂三弯嘴石瓢壶的创作作者:杨琴来源:《佛山陶瓷》2013年第04期摘要:在石瓢的大多数器形中,就有几款经典的样式,如:曼生石瓢、子冶石瓢、景舟石瓢、三弯嘴石瓢等。
尽管样式稍有差别,但其身三角、梯形、底三足、盖作桥钮却仍是构成“石瓢”的基本要素,壶身稳重,气质典雅。
石瓢壶看似简单,但要制作出一把包含三要素,又立意新远的石瓢壶并非易事。
关键词:石瓢;紫砂壶;三弯嘴;壶流1 前言石瓢是紫砂器形中既传统又经典的器形之一,很多紫砂工艺师都反复的实践过,在其创作上也非常丰富。
石瓢是以三角形几何体为基础,按照黄金比例分割,在整体设计上还是不会有太大的偏离,只是创作者理解上的不同,加上自己的构想,融合实际探索后反复推敲,造型区别传统石瓢。
在石瓢的大多数器形中,就有那么几款经典的样式,曼生石瓢、子冶石瓢、景舟石瓢、三弯嘴石瓢,尽管样式稍有差别。
但其身三角、梯形、底三足、盖作桥钮却仍是构成石瓢壶的基本要素,壶身稳重,气质典雅。
石瓢壶看似简单,但要制作出一把包含三要素又立意新远的石瓢壶并非易事。
2 浅谈三弯嘴石瓢壶的创作从不同部分来看石瓢壶,其艺术特点都有它特定的规则。
石瓢传承数百年,其中曼生石瓢的由来,是源于一日曼生路上偶遇一乞丐,见他面前有一石器。
于是近前细看,只见此器形状似瓜非瓜,古朴雅致又略显陈旧,形状很怪。
底端刻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八个字样,曼生得了此物欣喜异常,果然此器是元代瓢,于是依这个石器造型改良制作成了石瓢壶。
“曼生石瓢”,壶身呈梯形塔式,形制上上小下大,壶嘴呈直筒形,整个壶重心在下,端正稳妥,丰润饱满。
子冶石瓢壶古朴拙然,壶身是较为明确硬朗的三角形形体,线条挺秀,力度张扬。
在如此之多的紫砂形制中,石瓢以其典重端庄的形制在紫砂的众多形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弯嘴石瓢,顾名思义壶嘴是属三弯形,源于铜锡壶造型,早期壶式使用较多。
壶流的形制在曲线与弧线的把握和比例上,自然过渡,微微弯曲,从壶身上再延伸出去,壶嘴微翘。
壶中君子--浅谈紫砂壶“石瓢”的文化意境
-2019年12月第52卷第6期67壶中君子浅谈紫砂壶“石瓢”的文化意境张辉(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本色文化的代表,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始终长盛不衰,雅俗共赏。
玩一把壶,如同交一位好友,与之交流的过程中感悟其人格魅力,又如同品一杯醇厚的酒,领略时间沉淀的芬芳。
本文以紫砂壶“石瓢”为例,浅谈其造型创新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石瓢;造型设计;文化意境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创新,表现出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逐渐超越传统实用器的局限,成为闻名于当代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紫砂壶材质独特的双气孔结构使其泡茶隔夜不馒、香不涣散,且久用而越显温润油亮,给人以极好的泡茶体验,让人领略到原矿紫砂的魅力。
玩一把壶,如同交一位好友,与之交流的过程中感悟其人格魅力,又如同品一杯醇厚的酒,领略时间沉淀的芬芳。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本色文化的代表,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始终长盛不衰,雅俗共赏。
“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器型,从清代陈曼生起就备受人们喜爱,贯穿了紫砂壶艺发展史,堪称“壶中王者”。
“石瓢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考验,始终长盛不衰,业内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之称,“石瓢壶”以独特的三角形架构著称,三角结构被誉为几何形体中最稳定的结构,是“跌不破的形”,一直以来,从“东坡石瓢壶”、“曼生石瓢壶”、“心舟石瓢壶”到“子冶石瓢壶”、“景舟石瓢壶”等,各种“石瓢壶”器型层出不穷,在不失传统三角结构的特色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体现了不同时代下人们的审美和思想。
纵观此壶(见图1),此壶依然继承了传统“石瓢壶”的三角结构,为典型的光素器,给人以简约大方、图1石瓢壶质朴素雅之感。
“石瓢壶”底部平足,稳定地立于平面,身筒的正面呈等腰三角形状,线条简明利落、_气呵成,底足呈上托之势,稍显饱满、富有张力,如同屈曲的手掌;壶盖为平盖、采用压盖形式,与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平盖与壶身比例协调,显得平稳周正;壶钮横跨盖面中央,壶钮采用桥梁钮的形式,两侧弧线与身筒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中间平直略带弧度,钮孔成椭圆状,整个桥钮显得刚柔并济。
浅析紫砂石瓢壶
浅析紫砂石瓢壶作者:陈水仙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瓢,自然葫芦的人工制成品,这种将自然物高度概括,便化,经大胆的抽象想象构思制成壶,已超出了瓢之物的理念,由瓢制成壶,这个过程已成为了高水准的设计艺术了。
关键词:紫砂;造型;艺术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032-01石瓢壶是紫砂传统经典造型。
溯源历史,有相关资料和实物佐证,历代名家制作较多,但每人风格各异,如: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弧曲面的“曼生石瓢”,与瞿应绍合作直坡面的“子冶石瓢”与朱坚合作虚盖的“石梅石瓢”。
顾景舟与吴湖帆、江寒汀合作的“景舟石瓢”,以及徐汉棠先生在以上形式上制作开片石瓢等等。
石瓢壶是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因为时代的变迁经多人改良,按类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
石瓢壶身,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但不同于石碓掘地半埋,石瓢壶以三足立身;旧时为避尘秽,农家借用锅盖遮挡,故此锅盖拎手演进为石瓢独有之过梁。
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
石瓢起源之另一说,应自顾景舟引用古文“落水三千,仅饮一瓢”,而将“石铫”改称为“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铫”《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一种有口、有柄、有流的烹煮器”。
相传在宋代与苏轼同朝为官的周禾童赠送苏轼一把金属“石铫壶”。
后被清代乾隆年间文人尤荫获得,尤荫嫌其铜腥铁涩之味,请紫砂艺人仿制东坡石铫壶,所以应以尤荫为创制紫砂石铫壶的始作者。
因尤荫之《石铫图》流传甚广,清末紫砂名家王东石仿制紫砂石铫壶并题“石”二字。
后陈曼生受其启发也作“石壶”并题名云:“ 之制,抟之己,自我作,非周禾童。
”特意说明该石壶并非周禾童之石壶,而是我用紫砂抟制的,并由我曼生设计。
陈曼生与朱石梅分别在其参与的石铫壶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梅花一瓢,东阁招邀”,想来这也是顾老为之更名的直接依据。
俯仰天地,豁然大气——论紫砂作品“高石瓢壶”的创作
742019年06月第52卷第3期丄俯仰天地,豁然大气——论紫砂作品“高石瓢壶”的创作 陈卫明(宜兴 214221)摘要宜兴紫砂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展现出 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紫砂壶创作贴近人们生活,富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时代特色,是人们精神与情感的载体,彰显着精美绝伦又不失个性的艺术魅力。
本文以紫砂壶“高石瓢”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高石瓢;文化意境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经过几百年 的发展,凝聚了历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和匠心,又在文 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下,集金、石、书、画于一体,融入 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造型是一把壶的基础,只有形神兼备的造型,才 能让人在无形中领略到精神文化的力量,给人以超越器皿本身之外的文化外延。
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 “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按照不同的形态特点,紫砂壶造型大致可分为光素器、花器和筋纹器,三大类型 各有千秋,共同构成了紫 砂壶的造型艺术体系。
“高 石瓢”(见图1)是经典的光器,它由传统“石瓢壶” 发展演变而来,经过几百 年的发展,始终长盛不衰,为人喜爱。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
“石瓢”可谓紫砂器中的 “王者”,“石瓢”最早称为“石銚”,由北宋苏东坡所制,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石瓢壶”有了更大的变 化,趋向于文人化、艺术化。
“石瓢壶”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其身筒、流、把都呈显著的三角形结构。
三角 结构被认为是所有几何形体中最为稳定的结构,具有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在历史演变中,“石瓢”经由人 们的创新,发展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高石瓢”、“汉棠石瓢”等,各有特色,又始终不脱离三角结 构的本质。
“高石瓢”相对传统“石瓢壶”,壶身更为高 挺,壶口较宽,身筒上窄下宽,自然过渡,变化匀称和谐,线条柔和而有张力,身筒近似梯形结构,刚柔并图1高石瓢壶济;三足匀称地分布于壶底,稳稳地撑起壶身,给人以轻灵而稳重的感觉,使整壶更显挺拔之气;壶流为 暗接,与壶身自然而然地融合成整体,壶嘴直长,出水顺畅,爽快利落;圈把呈三角形比例,刚柔并济,与壶流相互呼应,和壶身整体协调有力;平盖彰显稳定 庄重之感,自然而然地压于壶身,壶盖与壶口严丝合 缝地契合,通转流畅;拱桥钮立于盖面中央,起过渡协调作用,其柔和的弧度恰到好处地承接流、把。
紫砂“石瓢壶”的设计风格探析
紫砂“石瓢壶”的设计风格探析作者:邹洁云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7期摘要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
评价一把紫砂壶除了看其制作技巧以外,还要审视造型的优劣、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
一件较完美的紫砂壶作品,既要能够抒发艺术的语言,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人的心灵,令人油然而生一种艺术享受。
关键词紫砂;石瓢壶;设计风格紫砂壶除了有经济价值、艺术价值。
实则还是一种怡情之物。
人们在收藏把玩紫砂壶的过程中,陶冶了自身的情操,增添了人生的意趣,积累了传统文化知识,丰富了社会阅历。
紫砂壶的材质来源于大地深处的泥土,其造型追求和谐自然之美,外合人的肌肤,内合人的品行,倘若与紫砂壶日日相伴,品茶悟道,心灵便会得到如自然山水般的滋养,浮躁忙乱的心情便会随着紫砂壶的古雅内敛而沉静下来。
现以紫砂“石瓢壶”(见图1)为例。
探析此壶的古拙俊逸、灵巧清雅之美。
1 紫砂“石瓢壶”的造型特点紫砂“石瓢壶”的壶体由曲面组合而成,线面简洁、韵味十足。
壶身截面呈梯形。
造型浑厚朴拙。
智欲其刚,行欲其方,刚柔兼施;平盖纤秀轻盈,暗接桥形钮古雅精致;直流嘴胥出利落自然,出水流畅大气;三角把经典气势,三只乳丁足抬高壶身,更显威严。
此壶通体流畅、曲线优美、古朴大方。
紫砂“石瓢壶”的壶腹刻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出自鲁迅的一首《自嘲》诗,诗句含义深刻,直指人心。
表现了鲁迅坚决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斗志,后人则将这两句比喻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
并广为传颂。
紫砂“石瓢壶”在兼顾实用性的同时,还折射出了一种崇高的服务大众精神。
2 紫砂“石瓢壶”的几何美紫砂“石瓢壶”呈三角形、梯形、平行线等几何形组合构造,稳固而不呆板,体现了设计者对几何图形的运用能力和东方人在审美上的造诣。
从几何造型上看,此壶的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
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亦曲亦直,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有力,为暗接处理,融于壶身整体;壶把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
弱水三千仅取一瓢——紫砂《石瓢壶》美感赏析
紫 砂 陶 艺 不 足 一 句 空 泛 的 言 词 , 而 是 有 非 常 具 体 的
形 式 和 内 涵 ,其 中 包 含 着 一 种 精 神 品 质 和 艺 术 风 格 。紫 砂 陶 艺 的 传 统 是 在 长 期 生 活 中 ,也 工 艺 制 作 中 形 成 , 审 美 经 验 和 爱 好 的 积 累 ,都 同 时 延 续 和 沉 积 蓿 , 成 为 人 们 观 念 上 自觉 或 不 自 觉 地 遵 循 着 的 一 种 原 则 。 宜 兴 紫 砂
落 存 了 后 边 .只 能 做 些 民 间 的 应 用 杂 器 ,所 谓 “ 不 释 大 雅 之 堂 ” 了 。 自 从紫 砂 用 作 茶 壶 ,明显 改 变 了这 种地
心 F垂 , 使 用 稳 当 ,壶 嘴 为 矮 而 有 力 的 直筒 彤 , 出 水 畅
顺 ,壶 身呈 “ 金字 塔” 式 ,观赏端 庄 。
限 。 自 古 以 柴 , 与 方 随『 文 化 相 关 的 艺术 形 式 和 艺 术 作 品
不 胜 枚 举 , 紫 砂 矗 艺 亦 不 例 外 ,这 些 作 品 以 不 同 的 风 格 特 征 诠 释 着 方 圆 之道 ,流 姑 出 方 圆 之美 。紫 砂 《
人们 酱遍 市美 的情 趣和 规律 。有 些形存 生 中往 会破
人们 所忽 略 ,但它 一 出现人们 就会 感 叹它的 美 、向往它 的 美 ,产 生 收 藏 、 把 玩 的 愿 望 。像 《 瓤 》这 一 炎 的 作 品 ,是 会 产 生 这 样 的 效 果 的 。
瓢 》便 是 深 刻 地 融 入 了 方 圆 文 化 的 一 件 作 品 , 该 壶 仵 肜 镲 和 内 涵 方 而 吸 取 了 诸 多 文 化 和 艺 术 元 素 , 尽 显 方 恻 之
石瓢壶(紫砂壶赏析001)
石瓢壶(紫砂壶赏析001)石瓢壶,是紫砂传统经典造型,以智欲其刚,行欲其方,刚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精髓,蕴精气神韵于一身,历来被视为壶之智者。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古代是一种有柄、有流的金属小烹器,俗称吊子。
相传北宋时期,苏东坡被贬到了宜兴蜀山,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嘴,又有提梁的砂“铫”用来煮茶,这“铫”就是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到了清嘉庆年间,“石铫”壶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经过“陈曼生和杨彭年”的再创作,“石铫”壶名列曼生十八式。
“曼生”“石铫”的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端庄大方,饱满丰润。
“石铫”何时改称“石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石铫”壶正式定名“石瓢”壶。
“石瓢”壶经多人改良,现在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此外“冰纹石瓢、大矮石瓢、六方石瓢、锦囊石瓢、高石瓢”皆发轫于此,但最终万海归宗,同出一源,即为《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
清道光时期,上海文人《瞿应绍》,晚年改号瞿甫、老冶,室名“毓秀堂”。
清道光贡生,官至同知,为上海名士,书画家,擅长画竹,喜紫砂壶。
常将自画竹悔图及铭款刻壶上,时人称‘三绝壶”。
曾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壶柄上有“彭年”印记。
有的作品请邓奎(符生)代笔书款。
著有《月壶题画》、《月壶草》。
“瞿应绍”字子冶,故其壶被称为“子冶石瓢”。
近代壶艺泰斗《顾景舟》所作“石瓢”,把现代美学思维融入于壶中,他的“石瓢”身、盖、把、滴之比例无一不恰到好处,多一点则显臃肿,少一点则有失落之感,且工艺精到、枝法老辣,成为一代“石瓢"之楷模。
而当代制壶大师《吕尧臣》所制“石瓢”壶又是一种特色,他所创作的“容天壶”一改“曼生石铫”壶无颈之习俗,在夸张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成为当代“石瓢”又一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 物而 高度 兴奋 . 并 从 中得 到最 大 限度 的艺术 享 受 ,
这款紫砂 “ 奇 远 石 瓢壶 ” f 见图 1 1 就 是 比较 典 型 地 应 用 现
2 紫砂 “ 奇远 石瓢壶” 的设计主 题
紫砂 “ 奇 远 石瓢壶 ” 的设计 主题 要 从壶 腹 刻绘 的
之后 。 以佛 教 文化 为 内容 的紫砂 壶 比比 皆是 。“ 莲 韵
立. 出泥 不 染 净 尘缘 ” 的诗情 画意 , 在 审 美情 致 的外 化 中. 内在 的 “ 莲韵 禅 心 ” 得 到 了充 分 的释 放 。这 种 “ 禅莲 一 味 ” 的艺 术 构思 , 让 紫砂 壶展 示 出典 雅 、 澄 明
得 了新 的艺 术高度 。 关键 词 紫砂 ; 奇远 石 瓢 壶 : 创 作 索。 壶钮 采用 中国式 的皇冠形 体设 计 , 壶 器 的底部用 圆柱 支撑 。壶 盖设 计也 放弃 传 统 “ 石瓢壶” 的倒 角过
开 拓与 创新 .这 是 各行各 业 在 人类 社会 发 展过 程 中的源泉 和动力 。 随着 科学 技术 日新 月异地 发展 , 人 类社 会 也进 入 了飞 速 的发 展 阶段 .归 根 结底 是 源 于人类 的创造 和创 新 。 因此 , 创 造 和创 新 成为 “ 现 代
壶把 过于 生硬 。同时 . 壶把下 端 直接连 接到 壶器 底部
的穿透 力 , 代 表 着 一 个人 的志 向远 大 。故 此 , 将“ 明
志” 融 进 了壶器 的造 型设 计 中 . 这 种 比较 含蓄 的 主题
风格正 好成 就 了紫砂 “ 奇 远石 瓢壶 ” 的艺 术价值 。
3 小
结
代 艺 术 设 计 创作 理 念 .具 有 新 颖 独 特 艺 术 创 意 的原 创 作
品 图 1 奇远 石瓢 壶
“ 明志 ” 说起 , 人 贵有 志气 。 壶 器也 如此 。年轻 人 只要 有志向, 成就 不可 限量 。 年 纪大 了, 只要有 志 向 。 也可
以干 出一 番事业 。紫砂 “ 奇 远石瓢 壶 ” 的每一 个 部位 都 经过 细致 深 入地研 究 . 在 掌握好 局 部后 。 再 考 虑作 品整 体 的协调 和 呼应 。壶 嘴似炮 管 , 力度 非 常强 , 而
渡 .而是 直接 的直角使 得 壶盖 与壶 身存 在 一个 很 明
显 的夹 角 .由此 呈现 出来 的转 折在 配 合壶 身 力度 的 同时 . 让壶 盖整 体能 够 “ 镇” 住壶身, 也 使整 个 壶器 具
人” 的一 种能 力 . 这种 能 力反 映到 现代 紫砂 壶 的艺 术
创作 之 中 . 推 动 了现代 艺 术理 念 的形成 . 也 创 造 了与
不移 。 同时 与壶 身的过 渡也 非常 自然 , 代表人 有 志气
的同时 , 也 需要 具备 柔和 的性情 。 壶盖 采用 的 中国式 皇 冠形 体 设 计是 “ 奇 远石 瓢 壶 ” 的精 华 . 它有 着 很 强
力, 也 使得 壶器 倾 倒茶 叶渣 的时候更 加 方便 与 快捷 。
俯 视 此 壶 的壶 把 . 它 是一 个 平 面 . 而正视壶把 。 它 却 是 一 个 圆角 面 .这样 的壶 把设 计使 得 拿捏 的时候 倍 感舒适。 壶 把 的设 计方 中带 圆 . 通 过增 加壶 把侧 面 的 弧度 , 使 得使 用 者在 方便 拿捏 此壶 的 同 时 . 又 不显 得
有 了一 种沉 稳 之感 紫 砂 “ 奇远石 瓢 壶 ” 采用 了立体
几 何 原理进 行 设计 .并 且在 多处 尺 寸取 舍 的 时候运 用 了数学 的黄 金分 割法 . 使 得壶 器 比例 和谐 . 视 觉效
果 极佳
传统 截然 不 同 的造 型 、 结 构和 艺术形 象 。 这 种艺 术形
且 口的处 理锋 利 、 果 断、 干 净利 落 , 代 表着 志 气 坚 定
1 紫砂“ 奇远石瓢壶” 的造型
紫砂 “ 奇远 石瓢 壶 ” 是在 传 统 “ 石瓢壶” 型 的基 础 上创 作 而 成 的 , 此 壶加 大 了壶身 与壶 底 的夹 角 , 使得 壶 身 的仰 角变 大 .从而 让 壶器 整体 显得 更 加挺 拔 有
5 8
2 0 1 7
紫砂 “ 奇远石 瓢壶" 的创作 主题 分析
丁 海 荣 ( 宜兴 2 1 4 2 2 1 )
摘 要 紫砂 壶 的设 计 . 首 先 追 求 的是 一种 形 式 美 , 然 后 其创 作 理 念 所具 有 的感 性 形象 与人 的 内心 形 成高 度 的统 一 。设 计 理念 在 人 的心 理世 界 中体 现 出来 的是 一种 美 的形 象 . 而设 计 壶器 的 艺人 们 又 将 美 学 的 要 求 悄 悄地 蕴含 在 壶 器 的结 构 中, 进 而 创 造 出丰 富多 彩 的、 令 人 赏 心悦 目的 紫砂 壶 , 同 时产 生 了新 的 审美 形 式 。 紫砂 “ 奇远 石 瓢 壶” 以“ 石瓢 壶” 型 为基 础 。 融 入 了陶 刻 的装 饰 。 产 生 了一 种 新 的 审美 形 式 , 并且 获
款使用 后 就舍 不得 放手 的紫 砂 壶 2
弹
“
一
嘲囫圈匠圆
据 考证 .最早 将 佛教 元 素引 入 紫砂 壶 造型 的是
方 水池 一 心莲 , 半 似 开敷 半是 眠 。不 蔓 不枝 亭 亭
明代万 历 年 间 的制壶 高 手李 茂林 所 制 的 “ 僧 帽壶 ” 。
紫砂 “ 奇 远石 瓢 壶 ” 获得 了 国家设 计 专 利 . 并被
不 再 是一 个 三角 形 的弯折 。这 样设 计 的好 处 是使 壶
把具 有 流线 之美 , 同时和 挺拔 的壶 身 相 匹配 干净 利
收稿 1 3 期: 2 0 1 7 — 1 0 — 0 4
宜 兴 陶瓷博 物 馆永 久 收藏 此壶 被 壶友 们称 赞 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