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谈写作
周国平散文灵魂的在场
周国平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闻名于文坛。
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随笔等多个领域,其中的散文作品更是被广大读者称为“灵魂的在场”。
本文将以“周国平散文灵魂的在场”为题,探讨周国平散文作品中所体现的灵魂在场的特点和魅力。
周国平的散文作品以纤细的情感、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为主要特色。
他善于以纯净而细致的笔触勾勒出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灵魂存在的力量。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是通过对生活琐碎的观察和感悟,揭示出其中蕴含的人性、情感和智慧。
一方面,周国平的散文作品展现了对人生的深思熟虑和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描绘。
他通过对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对他人生活经历的观察,将个体所面对的痛苦、困惑和渴望等情感转化为深入人心的文字,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他对人生各个层面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让作品具备了广泛的普世性和人文关怀。
另一方面,周国平的散文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琐碎细节的观察和描绘,延伸出深远的思考和哲学意义。
他关注生命的脉搏,捕捉到细微之处蕴含的真相和哲学思考,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示了灵魂深处的存在。
他以一种细腻而深刻的方式,解读了生命的奥秘,让读者感受到灵魂在现实中的跃动和存在。
此外,周国平的散文作品还展现了对自然和人性的独特洞察。
他热爱自然,善于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他对人性的洞察也是他散文作品的重要魅力之一。
他以很高的情感智慧和人生智慧,洞察到了人性的种种复杂和矛盾,使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总而言之,周国平的散文作品具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灵魂的存在和力量。
他的作品不仅通过对个人情感和生活琐碎的描绘,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也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的观察,揭示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周国平的散文作品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精华之一,对于人类情感和生命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国平与中学生谈写作
周国平与中学生谈写作写作本来是最自由的行为,如果你自己不想写,世上没有人能够强迫你非写不可。
对于为什么要写作这个问题,我最满意的回答是:因为我喜欢。
或者: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写。
所有的文学大师,所有的优秀作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都表达了这样两个意思:第一,写作是他们内心的需要;第二,写作本身使他们感到莫大的愉快。
通俗地说,就是不写就难受,写了就舒服。
如果你对写作有这样的感觉,你就不会太在乎能不能当上作家了,当得上固然好,当不上也没关系,反正你总是要写的。
事实上,你越是抱这样的态度,你就越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不过对你来说那只是一个副产品罢了。
所以,我建议你们先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我是不是真的喜欢写作?第二,如果当不上作家,我还愿意写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就具备了进入写作的最基本条件。
如果是否定的,我奉劝你趁早放弃,在别的领域求发展。
我敢肯定,写作这种事情,如果不是真正喜欢,花多少功夫也是练不出来的。
二、用写作留住逝水年华有人问我:你是怎样走上写作的路的?我自己回想,我什么时候算走上了呢?我发表作品很晚。
不过,我不从发表作品算起,我认为应该从我开始自发地写日记算起。
那是读小学的时候,只有八九岁吧,有一天我忽然觉得,让每一天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太可惜了。
于是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每天到哪儿去玩了、吃了什么好东西等等都记下来,潜意识里是想留住人生中的一切好滋味。
现在我认为,这就是写作意识最早的觉醒。
人生的基本境况是时间性,我们生命中的一切精力都无可避免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生最宝贵的是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活生生的经历,这些所带来的欢乐和苦恼、心情和感受,才是一个人生命中拥有的东西。
但是,这一切仍然无可避免地会失去。
总得想个办法留住啊,写作就是办法之一。
通过写作,我们把易逝的生活变成永存,就可以以某种方式继续拥有它们了。
这样写下的东西,你会觉得对于你自己的意义是至上的,发表与否只有很次要的意义。
周国平:无时无刻不在写作
周国平:无时无刻不在写作
周国平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学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许多人誉为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
他的作品包括小说、随笔和散文等,而他的写作也被称为达到了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上的高度。
周国平的写作从他年轻时就开始了。
他的第一篇作品是在学校报纸上发表的,接下来他开始写小说并在文艺报刊上发表。
他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并且不断地练习写作。
他始终坚信,在写作中通过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动。
他常常说:“我是一个作家,一刻也没有停止写作。
”他写作的频率非常高,每当他有灵感的时候,他就会开始写作。
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随笔、杂文等。
他的写作充满了哲学和人文思想,他经常思考人性和生命的意义,将这些思考融于作品之中。
周国平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敬重,他的作品渗透着上进心和社会责任感,深受许多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不单单是写出了他个人的思考,更是文化的传承和人类智慧的表达。
总之,周国平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作品和他的写作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周国平一样,始终保持灵感和创造力,将生命的热爱和责任融入到我们的作品和生活之中。
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深刻,并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原创作文写作指导:人与自然话题(附立意角度及佳作精评)
原创作文写作指导:人与自然话题(附立意角度及佳作精评)原创文题材料一:周国平说: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上帝一直在通过它向人类传递丰富的信息。
我们祖先中心智敏锐的人,是善于接收这些信息的,于是人类才有了宗教、哲学、文学。
可是,自从人类的互联网兴旺发达后,人们就很少去上上帝的互联网了。
材料二:滇池清,昆明兴。
守着“五百里滇池”,只能“望湖兴叹”,这是很多昆明人的心头之痛。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摸虾做菜,70年代游泳痛快,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风光不再,现今时代依然受害。
”这首打油诗形象地讲述了滇池的生态环境蜕变之路。
请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角度①从“物质”上切入。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生物链的组成部分),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应当和谐相处,共荣共生。
人类也只有亲近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才能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家园。
②从“情感”上切入。
可以对大自然表达自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也可以借自然万物寄托自己的深情厚意,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
“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文章,人心之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
③从“态度”上切入。
人类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自然的态度也在发生着改变,由史前文明的崇拜自然,到农业文明的改造自然,到工业文明的征服自然,又到目前后工业文明的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从“思想”上切入。
爱默生认为“自然是精神之象征”,他说:“在丛林中,我们重新找回了理智与信仰”,自然界中有很多朴素的道理,道法自然,于自然中可以悟道。
佳作展示大河之舞王禹童我明了,那条在遥远酷寒的冰原上奔走的长河,仍用它那追求早春的奔走腾飞的水浪,震裂我们固执封冻的僵死的心,挣开我们蒙上了阴翳的探索历史的眼睛,召唤着,召唤着我们的目光,向那天地去。
辽河,是我在颠簸的火车上,无数次从母亲口中听说过的,背负着对生我的土地至高敬仰的名字。
周国平优秀文章
周国平优秀文章周国平算是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学者,这位学者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
其中不少的优秀文章非常受读者欢迎。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周国平优秀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周国平优秀文章篇1:父亲的死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
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
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
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
我的这个感觉,是在父亲死后忽然产生的。
我说忽然,因为父亲活着时,我丝毫没有意识到父亲的存在对于我有什么重要。
从少年时代起,我和父亲的关系就有点疏远。
那时候家里子女多,负担重,父亲心情不好,常发脾气。
每逢这种情形,我就当他面抄起一本书,头不回地跨出家门,久久躲在外面看书,表示对他的抗议。
后来我到北京上学,第一封家信洋洋洒洒数千言,对父亲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全面批判。
听说父亲看了后,只是笑一笑,对弟妹们说:"你们的哥哥是个理论家。
"年纪渐大,子女们也都成了人,父亲的脾气是愈来愈温和了。
然而,每次去上海,我总是忙于会朋友,很少在家。
就是在家,和父亲好像也没有话可说,仍然有一种疏远感。
有一年他来北京,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他突然提议和我一起去游香山。
我有点惶恐,怕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言,彼此尴尬,就特意把一个小侄子也带了去。
我实在是个不孝之子,最近十余年里,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
那是在妻子怀孕以后,我知道父母一直盼我有个孩子,便把这件事当作好消息报告了他们。
我在信中说,我和妻子都希望生个女儿。
父亲立刻给我回了信,说无论生男生女,他都喜欢。
他的信确实洋溢着欢喜之情,我心里明白,他也是在为好不容易收到我的信而高兴。
谁能想到,仅仅几天之后,就接到了父亲的死讯。
父亲死得很突然。
他身体一向很好,谁都断言他能长寿。
那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到菜场取奶和买菜。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周国平谈自传:“我喜欢活得明白一些”
周国平谈自传:“我喜欢活得明白一些〞“我把自己作为案例进行剖析〞记者:您的新作?岁月与性情?(长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7月版)被出版方称为是您继?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之后的第二部纪实文学作品。
我记得您曾说过,写作?妞妞?是想“与生命中一段心碎的日子辞别〞,对于您来说,“它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座坟,垒筑它是为了离开它,从那里出发走向新的生活。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妞妞?的写作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
那么,这第二部纪实文学作品的写作动因是什么?周国平:事实上,在我迄今为止的生命历程中,我经常有为自己写自传的念头。
我喜欢活得明白一些,不是糊里糊涂地活着,而写自传就是一种让自己活得明白一些的方法。
通过写自传,我可以比拟系统地回忆和反思自己走过的路。
之所以现在拿起笔来写,那么和年龄有关。
明年我六十岁了,所谓花甲之年,虽然我完全不感到自己竟这么老了,但遗憾的是我无法否认年龄。
我想,我与其自欺欺人地回避它,不如坦然面对它。
有了这样一个健康的心态,我便发现年龄成了一个契机,现在正是认真总结自己的大半生的适宜时机。
记者:您新作的副标题叫“我的心灵自传〞,很耐人寻味。
它让人意识到,这本书与常见的追忆往事的传记一定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周国平:你把?妞妞?称作“为了忘却的纪念〞,那么,这本书也许可以称作“为了反思的回忆〞。
作为自传,当然离不开对往事的追忆,但是,我希望得到更多。
我的目的是自我认识,往事只是藉以自我认识的材料。
之所以称为心灵自传,我在序言中作了说明:“我想要着重描述的是我的心灵历程,即构成我的心灵品质的那些主要因素在何时初步成形,在何时根本定型,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上以何种方式显现。
〞我的心灵历程包括两条主线,一是智性生活,一是情感生活,二者构成了我最看重的人生价值,也大致表达了我的个性面貌。
这两条主线贯穿于全书的四部中,即儿时记忆、北大岁月、农村十年、走在路上,依次写了童年和少年时期、大学时期、毕业后在农村锻炼和工作的时期、回到北京读研究生和从事哲学研究工作的时期。
《周国平自选集》的作文
《周国平自选集》的作文近年来,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想家之一,周国平先生的著作《周国平自选集》备受广大读者的关注。
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探究周国平先生的思想观点、作品特点以及对读者的启迪与影响。
一、周国平先生的思想观点周国平先生的思想观点不仅深刻而且独特,他以独到的哲学思辨和人文关怀,对当代社会、人际关系、文学艺术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在《周国平自选集》中,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真实性。
他呼吁人们要珍惜生活,对人性进行审视,并以平和的态度面对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作品特点《周国平自选集》集结了周国平先生多年来的笔记、随想和杂文,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多重学科领域。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化素养,更凝聚着他对人性、生活、历史的思考和感受。
周国平先生的作品风格简练明快,他以质朴的文字表达着复杂的思想,给读者以深思和启迪。
三、对读者的启迪与影响《周国平自选集》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观点,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深入剖析,周国平先生引导读者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审视生活,学会关爱他人,感受人性的美好与复杂。
他的作品引发了读者对于自身与社会关系的思考,激发了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丰富了人们的心灵世界。
四、结语《周国平自选集》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作品集。
周国平先生独到而深刻的思想观点,与他独特的写作风格相得益彰,给予了读者深层次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人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感受生活的美好,并积极面对自身与社会面临的问题。
总的来说,《周国平自选集》的出版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不仅让读者更加了解周国平先生的思想和作品,更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国平自选集》将继续对广大读者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成为人们思考人性、生活和社会的重要参考。
周国平关于日记的论述
周国平关于日记的论述在《如果我是语文老师》一文中周国平说真正提高了他的语文水平在后来的写作生涯受益无穷的有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他说,写日记第一贵在坚持,养成习惯;第二贵在真实,有内容。
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在《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文中,对日记的好处他作了如下的总结:第一,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日记使人拥有了一个更丰富的人生。
第二,日记是灵魂的密室。
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过内心生活。
第三,日记是忠实的朋友。
第四,日记是作家的摇篮。
日记要求要坚持、认真和私密。
写日记的习惯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是面对着青年学生,我经常提的一个建议就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中学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
有两种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就终身受益。
我只说一说写日记的好处。
第一,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
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人生,而人生是由每天、每年、每个阶段活生生的经历组成。
如果你热爱人生,就一定会无比珍惜自己的经历,珍惜其中的欢乐和痛苦,心情和感受,因为它们是你真正拥有的东西。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
为了留住它们,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例如用摄影和录像保存生活中的若干场景。
但我认为写日记是更好的办法,与图像相比,文字的容量要大得多。
通过写日记,我们仿佛把逝去的一个个日子放进了保险柜,有一天打开这个保险柜,这些日子便会历历在目地重现在眼前。
记忆是不可靠的,对于一个不写日记的人来说,除了某些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外,多数往事会渐渐模糊,甚至永远沉入遗忘的深渊。
相反,如果有日记作为依凭,即使许多年前的细节,也比较容易在记忆中唤醒。
在这个意义上,日记使人拥有了一个更丰富的人生。
第二,日记是灵魂的密室。
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周国平
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周国平谈养成写日志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把一件事情做到底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是面对着中学生,我最经常提的一个建议就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中学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在这个时期里养成的。
有两种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就终身受益。
我指的是阅读的习惯和写日记的习惯。
这里我只说一说写日记的好处。
第一,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
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人生,而人生是由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活生生的经历组成的。
如果你热爱人生,你就一定会无比珍惜自己的经历,珍惜其中的欢乐和痛苦,心情和感受,因为它们是你真正拥有的东西。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
为了留住它们,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例如用摄影和录像保存生活中的若干场景。
但是,我认为写日记是更好的办法,与图像想比,文字的容量要大得多。
通过写日记,我们仿佛把逝去的一个个日子放进了保险柜,有一天打开这个保险柜,这些日子便会历历在目地重现在眼前。
记忆是不可靠的,对于一个不写日记的人来说,除了某些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外,多数往事会模糊,甚至永远深入遗忘的深渊。
相反,如果有日记作为依凭,即使许多年前的细节,也比较容易在记忆中唤醒。
在这个意义上,日记使人拥有一个更丰富的人生。
第二,日记是灵魂的密室。
人活在世上,不但要过外部生活,比如,上学,和同学交往,而且要过内心生活。
内心生活并不神秘,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自己与自己进行交谈,你读到了一本使你感动的书,你看到了一片使你陶醉的风景,你见到了一个使你心仪的人,你遇到了一件使你高兴或伤心的事,在这些时候,你心中也许有一些不愿或者不能对别人说的感受,你就用笔对自己说。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在写日记,同时也就是在过内心生活了。
有的人只习惯于与别人共处,和别人说话,自己对自己无话可说,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这样的人终究是肤浅的,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而写日记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周国平:无时无刻不在写作
龙源期刊网 周国平:无时无刻不在写作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2019年第34期好的作品必须有两样东西,一是好的内容,二是好的文字表达。
这两样东西不是在写作时突然产生的,而是靠平时下功夫。
当然,写作时会有文思泉涌的时刻,绝妙的构思和表达仿佛自己来到了你面前,但这也是以平时做的工作为基础的。
作家是世界上最勤快的人,他总是处在工作状态,不停地做着两件事——积累素材和锤炼文字。
严格地说,作家并非仅仅在写一个具体的作品时才在写作,其实他无时无刻不在写作。
灵感闪现不是作家的特权,而是人的思维的最一般特征。
当我们刻意去思考什么的时候,我们未必得到好的思想。
可是,在我们似乎什么也不想的时候,脑子并没有闲着,往往会有稍纵即逝的感受、思绪、记忆、意象等在脑中闪现。
一般人对此并不在意,他们往往听任这些东西流失掉了。
作家不一样,他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会抓住时机,及时把它们记下来。
为了及时记下,必须克服懒惰(有时是疲劳)、害羞(例如在众目睽睽的場合)和世俗的礼貌(必须停止与人周旋)。
作家和一般人在此开始分野。
写作者是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辛勤的搜集者。
许多作家都有专门的笔记本,用于随时记录素材。
写小说的人都有一个体会,就是故事情节可以虚构,细节却几乎是无法虚构,它们只能来自平时的观察和积累。
作家的另一项日常工作是锤炼文字。
他不只是在写作品时做这件事,平时记录思想和文学的素材时,他就已经在文字表达上下功夫了。
事实上,内容是依赖于表达的,你要真正留住一个好的意思,就必須找到准确的表达;否则即使记录了下来,也是打了折扣的……好的文字风格如同好的仪态风度,来自日常一丝不苟的积累。
无论写什么,包括信、日记、笔记,甚至一张便笺,下笔决不马虎,不肯留下一行不修边幅的文字,如果你这样做,日久必会写出一手好文章。
(选自《名家谈写作》)灵光一闪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有丝毫马虎,都不能带着不修边幅的态度。
只有严格地约束自己,才能写出有思想内涵的文字,也才有可能采撷自己的梦想之花!。
摘抄周国平金句四则:1、写作也是在苦难中自救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
摘抄周国平金句四则:1、写作也是在苦难中自救的一种方式通
过写作
摘抄周国平金句四则:
1、写作也是在苦难中自救的一种方式。
通过写作,我们把自己与苦难拉开一个距离,把它作为对象,对它进行审视、描述、理解,以这种方式超越了苦难。
2、对于一个精神探索者来说,学科类别和文学体裁的划分都是极其次要的,他有权打破由逻辑和社会分工所规定的所有这些界限,为自己的精神探索寻找和创造最恰当的表达形式。
3、一切伟大的作品在本质上是永远未完成的,它们的诞生仅是它们生命的开始,在今后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仍在世世代代读者心中和在文化史上继续生长,不断被重新解释,成为人类永久的精神财富。
4、有人写作是以文字表达真实的感觉,有人写作是以文字掩盖感觉的贫乏。
依我看,作品首先由此分出优劣。
细致描绘好文章 ——谈《谈文学》中的写作与运思
细致描绘好文章——谈《谈文学》中的写作与运思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中详细叙述了他“写作与运思的甘苦之言”,其作文之道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有很多有意义的启示,对如何引导学生走入文学的殿堂,感悟写作的种种妙处,提供了许多可以学习参考的地方。
一、体验铸就写作之妙朱光潜认为生活中有许多人终身在研读文学,却始终不动笔写一点东西,这是“只读不作”的缘故,也就是没有亲身体会写作的缘故。
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朱光潜认为关键问题是要敢于“练习写作”,要亲自体验写作的苦和乐,尤其应该注重写作体验,这一点已被我们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这不由让我想到了我们作文教学中现在常用的体验式作文模式,它正是建立在实践或亲身经历之后进行习作的一种作文样式。
它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可以说,作文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
周国平在谈到写作时这样说道:“对于我来说,唯有我自己的易朽的作品才与我终生相伴,在我有生之年,我的文字陪伴着我,唤回我的记忆,沟通我的岁月,这就够了,这就是我唯一可以把握的永恒。
”的确,习作就是生命本真体验的一种自然流露。
学生在写作时体验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体验,往往写不出好作文,即便是写了作文,也不是表达不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因此注重写作体验就是让学生回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提升,努力实现了学生的自主作文,催化个体言语生命的成长,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如果有相当的敏感,到处留心,一日之内值得记的见闻感想决不会缺乏。
一番家常的谈话,一个新来的客,街头一阵喧嚷,花木风云的一种新变化,读书看报得到的一阵感想,听来的一件故事,总之,一切动静所生的印象,都可以供你细心描绘,成为好文章。
”可见,生活是写作体验的源头活水。
让我们的学生置身于细雨下,微风里,蓝天里寻觅诗的踪迹,学生静坐冥想,是想不出好诗来的。
想要获得体验,学生必须参与生活,主动经历和体验,才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做生活的有心人。
周国平散文精选三篇
周国平散文精选三篇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在尼采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但他成名则因为他的散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精选的周国平散文三篇,供大家欣赏。
周国平散文精选一:寻求智慧的人生在现代哲学家中,罗素是个精神出奇地健全平衡的人。
他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开山鼻祖,却不像别的分析哲学家那样偏于学术的一隅,活得枯燥乏味。
他喜欢沉思人生问题,却又不像存在哲学家那样陷于绝望的深渊,活得痛苦不堪。
他的一生足以令人羡慕,可说应有尽有:一流的学问,卓越的社会活动和声誉,丰富的爱情经历,最后再加上长寿。
命运居然选中这位现代逻辑宗师充当西方"性革命"的首席辩护人,让他在大英帝国的保守法庭上经受了一番戏剧性的折磨,也算是一奇。
科学理性与情欲冲动在他身上并行不悖,以致我的一位专门研究罗素的朋友揶揄地说:罗素精彩的哲学思想一定是在他五个情人的怀里孕育的。
上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大哲内心多半充斥一种紧张的危机感,这原是时代危机的反映。
罗素对这类哲人不抱好感,例如,对于尼采、弗洛伊德均有微词。
一个哲学家在病态的时代居然能保持心理平衡,我就不免要怀疑他的真诚。
不过,罗素也许是个例外。
罗素对于时代的病患并不麻木,他知道现代西方人最大的病痛来自基督教信仰的崩溃,使终有一死的生命失去了根基。
在无神的荒原上,现代神学家们凭吊着也呼唤着上帝的亡灵,存在哲学家们诅咒着也讴歌着人生的荒诞。
但罗素一面坚定地宣告他不信上帝,一面却并不因此堕入病态的悲观或亢奋。
他相信人生一切美好的东西不会因为其短暂性而失去价值。
对于死亡,他"以-种坚忍的观点,从容而又冷静地去思考它,并不有意缩小它的重要性,相反地对于能超越它感到一种骄傲"。
罗素极其珍视爱在人生中的价值。
他所说的爱,不是柏拉图式的抽象的爱,而是"以动物的活力与本能为基础"的爱,尤其是性爱。
不过,他主张爱要受理性调节。
他的信念归纳在这句话里:"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
周国平: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周国平: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周国平:养成写日记的习气——《在日记中生长》序文不管在什么场合,只需是面临着中学生,我最常常提的一个主张便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气。
中学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好习气和坏习气都是在这个时期里养成的。
有两种好习气,一旦养成了,就终身获益。
我指的是阅览的习气和写日记的习气。
这儿我只说一说写日记的优点。
榜首,日记是年月的保险柜。
每个人都只具有一次人生,而人生是由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活生生的阅历组成的。
假如你酷爱人生,你就必定会无比爱惜自己的阅历,爱惜其间的欢乐和苦楚,心境和感触,由于它们是你真实具有的东西。
令人遗憾的是,这全部不行避免地会跟着时刻的消逝而失掉。
为了留住它们,人们想出了种种方法,例如用拍摄和录像保存日子中的若干场景。
可是,我以为写日记是更好的方法,与图画比较,文字的容量要大得多。
经过写日记,咱们似乎把逝去的一个个日子放进了保险柜,有一天翻开这个保险柜,这些日子便会回忆犹新地重现在眼前。
回忆是不行靠的,关于一个不写日记的人来说,除了某些形象特别深入的阅历外,大都往事会逐步含糊,乃至永久沉入忘掉的深渊。
相反,假如有日记作为依凭,即便许多年前的细节,也比较简单在回忆中唤醒。
在这个意义上,日记使人具有了一个更丰厚的人生。
第二,日记是魂灵的密室。
人活在世上,不但要过外部日子,比方上学,和同学往来,并且要过心里日子。
心里日子并不奥秘,它实际上便是一个人自己与自己进行攀谈。
你读到了一本使你感动的书,你看到了一片使你沉醉的景色,你见到了一个使你心仪的人,你遇到了一件使你快乐或悲伤的事,在这些时分,你心中或许有一些不肯或许不能对别人说的感触,你就用笔对自己说。
当你这样做的时分,你是在写日记,一起也便是在过心里日子了。
有的人只习气于与别人同处,和别人说话,自己对自己无话可说,一旦独处就难过得要命,这样的人终究是浅薄的。
人有必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沟通,这样才干逐步构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心里世界,而写日记正是协助咱们到达这一意图的有用手法。
周国平:无时无刻不在写作
周国平:无时无刻不在写作周国平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和教育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童话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佼佼者”。
同时,他还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多个职务的担任者。
周国平坦言,无时无刻不在写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周国平从小就喜欢写作。
他曾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说他成长的那个年代,没有电视、电子游戏的娱乐方式,孩子们的玩具只有自己制作的橡皮球、木枪等简单东西。
周国平说,“在那样的环境下,想要得到快乐,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写一些东西。
我常常用自己编的故事娱乐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国平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
他的第一部作品是在1969年所写的小说《独脚戏》。
在文革的动荡岁月里,有很多作家为了不被打压,都不得不妥协,写一些符合时代主流思潮的作品。
但周国平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他说,“我要写的是人类内在生命的基础和存在的意义,而不是政治。
”周国平的创作风格非常深刻。
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他表达出来的都是那些普通人生活中的微小感动和真情实感。
他常常用寥寥数语,就能让读者在那个瞬间领略到深情的内涵。
他的作品充满了爱、亲情、友情、家庭感情等人间真情。
他认为,这些感情是人们生命中最重要、最珍贵的部分,因此他把这些感情放在自己的创作中。
周国平所处的时代背景很特殊,他在文革期间创作的小说、散文,没有经过官方的审定和认可,甚至还被批判和打压。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写作,反而更加努力地探索自己的创作之路。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的作品被出版,广受好评,使他名扬文坛。
周国平的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积累的漫长过程。
他认为,写作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的创作过程中,除了日常的生活经验之外,还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究工作,这是他不断提升自己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周国平认为,无时无刻都在写作,是因为写作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和进食一样自然。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周国平:老上海的印记,童年岁月的恩赐
「美文选粹」周国平:老上海的印记,童年岁月的恩赐编者寄语:冰心老人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先生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写下了这篇文章。
伴随着警报和炸弹声出生,儿时房子失火,被迫迁居到上海的侯家路。
窄小的街道,低矮的房屋,雨季踩着阴沟里翻出的臭水,晨起闻着粪车扑鼻的味道,听着收垃圾车的铃铛声……这一切是“梦中的真”,但这些苦难经历了时间的淘漉,已经蒙上了一层如“梦”的轻纱,回忆时可以含着泪微笑。
所有的过往都是岁月的恩赐,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了解他的童年,了解老上海的往事。
披文入情我的童年①从记事起,我家就住在侯家路120号。
不过,那不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出生在虹口区的一所房子里。
开头段简单交代出生地和成长地,为下文展开叙事张本。
②母亲说,怀我的时候,抗战临近结束,飞机频繁轰炸上海,虹口是重点目标,窗外警报声和炸弹声不绝,使她处在极度的惊慌之中。
寥寥数语,虽是母亲转述,却尽显“我”童年的不太平。
③我生下后不久,一家姓毛的邻居不慎失火,把整幢房子烧了。
其后这个邻居投靠他的哥哥,把我家也介绍过去,于是我家搬到了侯家路,住进了他哥哥当二房东的住宅里。
事过十多年后,母亲还常常不胜怀念地说起虹口住宅的舒适,而对毛家的闯祸耿耿于怀。
战乱是国恨,屋子失火被迫迁居是家愁,作者的童年生活在动荡中。
④我是丝毫不记得我的诞生屋的情形了,受母亲情绪的感染,我总把它想象成一幢明亮宽敞的楼房,总之世上没有比它更美丽的房屋了。
②—④段通过母亲转述略写“我”的出生地——虹口区的房子,从而引出下文对“我”童年的成长地——侯家路生活的详细叙述。
⑤侯家路位于上海东南角,属于邑庙区,后改称南市区。
那里是上海的老城,窄小的街道纵横交错,路面用不规则的蜡黄色或青灰色大卵石铺成,街道两旁是低矮陈旧的砖房和木板房,紧紧地挤挨在一起。
街道、路面、房屋,如镜头般切换,展示出侯家路的概貌。
⑥邑庙区靠近黄浦江,由于排水设施落后,每年暴雨季节,当黄浦江涨水的时候,那一带的街道上便会积起齐膝深的水,我们称作发大水。
周国平散文随笔:自然和生命
周国平散文随笔:自然和生命周国平散文随笔:自然和生命我无意像培根那样,一生中时时把自己的格言集带在身边,不断精雕细刻。
原因很简单:我不是一个格言家,这本书也不是一部格言集,它不过是我平时随手记下的小感想的一个汇编罢了。
此次再版,只作了若干删节和较多增补,章目有所添加,篇幅有所扩充,因为从初版至今,毕竟四年过去了,手头又有了一些积累。
十年的积累仅成这么一本小书,我发现自己实在算不上一个勤快的人。
--周国平每年开春,仿佛无意中突然发现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树木抽出了小小的绿芽,那时候会有一种多么纯净的喜悦心情。
记得小时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几粒黄豆或牵牛花籽,当看到小小的绿芽破土而出时,感觉到的也是这种心情。
也许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许我曾经是这么一棵树,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欢欣越过漫长的进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复苏了?唉,人的心,进化的最高产物,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在这小小的绿芽面前,才恢复了片刻的纯净。
现在,我们与土地的接触愈来愈少了。
砖、水泥、钢铁、塑料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把我们包围了起来。
我们把自己关在宿舍或办公室的四壁之内。
走在街上,我们同样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围着。
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
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无限。
我们已经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赏土地的悲壮和美丽。
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实。
我思念被这一切覆盖着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乡。
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渺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
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
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人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来了,这是一种寂寞。
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来了,这是又一种寂寞。
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
那种两相权衡终于承受不了前一种寂寞的人,最后会选择归隐。
高考作文材料:周国平(很好的写作角度)
作文材料:周国平选辑1、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1、“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
”这是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
我要补充说:在乡村中,时间保持着上帝创造时的形态,它是岁月和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却被抽象成了日历和数字。
在城市里,光阴是停滞的。
城市没有季节,它的春天没有融雪和归来的候鸟,秋天没有落叶和收割的庄稼。
只有敏感到时光流逝的人才有往事,可是,城里人整年被各种建筑物包围着,他对季节变化和岁月交替会有什么敏锐的感觉呢?何况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人们活得愈来愈匆忙,哪里有工夫去注意草木发芽、树叶飘落这种小事!哪里有闲心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灵感受!时间就是金钱,生活被简化为尽快地赚钱和花钱。
沉思未免奢侈,回味往事简直是浪费。
一个古怪的矛盾: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没有生活。
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
怎么会不短呢?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头。
2、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
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
上帝对亚当说:“你是用尘土造的,你还要归于尘土。
”在乡村,那刚来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贴近土地,从土地汲取营养。
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
农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它有许多同伴,它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单,远离了土地和土地上丰富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断了联系。
在一定意义上,城里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3、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
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
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
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
周国平:无时无刻不在写作
周国平:无时无刻不在写作【摘要】周国平是一位热爱写作的作家,他无时无刻不在笔耕不辍。
本文从周国平写作的原因、写作风格、写作成就、对写作的态度和写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周国平的写作风格清新简洁,作品广泛传播,颇受读者喜爱。
他对写作充满热情,认为写作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周国平的作品影响力深远,激励了无数人追求梦想。
作为作家,周国平的价值在于引领思想潮流,传播正能量,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给人启示,更蕴含着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周国平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独特的见解,为社会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当代文学界的一颗闪亮星辰。
【关键词】周国平、无时无刻不在写作、写作原因、写作风格、写作成就、写作态度、写作影响、写作热爱、作家价值、社会贡献1. 引言1.1 周国平:无时无刻不在写作周国平,中国当代作家、作家协会会员,无时无刻不在写作。
他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内心世界,深受读者喜爱。
周国平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写作的执着让他成为当代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无论是在行驶的列车上,还是在繁忙的城市街道中,周国平总是凭借着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着生活中的点滴,用文字将其凝固成永恒。
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对时代、人性、社会等问题进行探讨,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力。
周国平的写作如鱼得水,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式,更是他对生命的诠释和对世界的回应。
他通过文字传递情感,通过句子呈现生活,通过小说展示人性,从而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复杂。
周国平,一个永远在写作的作家,一个用心书写每一个故事的人。
2. 正文2.1 周国平:无时无刻不在写作的原因周国平之所以无时无刻不在写作,主要源自他对文字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他认为写作是一个能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通过文字可以传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写作对他而言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表达的方式,通过不断地写作,他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自己的创作目标和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作?
勤于积累素材和锤炼文字
好的作品必须有两样东西,一是好的内容,二是好的文 字表达。这两样东西不是在写作时突然产生的,而是靠平时 下功夫。当然,写作时会有文思泉涌的时刻,绝妙的构思和 表达仿佛自己来到了你面前,但这也是以平时做的工作为基 础的。作家是世界上最勤快的人,他总是处在工作状态,不 停地做着两件事,便是积累素材和锤炼文字。严格地说,作 家并非仅仅在写一个具体的作品时才在写作,其实他无时无 刻不在写作。 作家的另一项日常工作是锤炼文字。事实上,内容是依 赖于表达的,你要真正留住一个好的意思,就必须找到准确 的表达,否则即使记录了下来,也是打了折扣的。
质朴是大家风度,贵在简洁 质朴是写作上的大家风度,表现为心态上的平 淡,内容上的真实,文字上的朴素。相反,浮夸是 小家子气,表现为心态上的卖弄,内容上的虚假, 文字上的雕琢。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节省语言是基本美德。文 字功夫基本上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列那尔 说:风格就是仅仅使用必不可少的词,绝对不写长 句子,最好只用主语、动词和谓语。要惜墨如金, 养成一种洁癖,看见一个多余的字就觉得难受。
写作不只是精神的自我攫取,更是创造
写作不是简单地把外在世界的东西搬到了内在世界中,他 更是在创造不同于外在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外在自我会有种种经历,其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有顺境也 有逆境。通过写作,可以把外在自我的经历,不论快乐和痛苦, 都转化成了内在自我的财富。 我的体会是,写作能够练就一种内在视觉,使我留心并善 于捕捉住生活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总是 听任好的东西流失,时间一久,以后再有好的东西,你也不会 珍惜,日子就会过得浑浑噩噩。写作使人更敏锐也更清醒,对 生活更投入也更超脱,既贴近又保持距离。
考试作文——宋昊龙
人为什么要写作呢?用写来自留住逝水年华有人问我:你是怎样走上写作的路的?我自己回想,我 什么时候算走上了呢?我发表作品很晚。不过,我不从发表 作品算起,我认为应该从我开始自发地写日记算起。那是读 小学的时候,只有八九岁吧,有一天我忽然觉得,让每一天 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太可惜了。于是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 把每天到哪儿去玩了、吃了什么好东西等等都记下来,潜意 识里是想留住人生中的一切好滋味。现在我认为,这就是写 作意识最早的觉醒。 写作是留住快乐的一种方式。同时,人生中不可避免地 有苦难,当我们身处其中时,写作又是在苦难中自救的一种 方式。
读书应该激发创造力
我提倡你们读书,但许多思想家对书籍怀有警惕,例 如蒙田、叔本华、尼采。开卷有益,但也可能无益,甚至 有害,就看它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对于一 个写作者来说,读书应该起到一种作用,就是刺激自己的 一种写作欲望。 为了使读书有助于写作,最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包 括:一、摘录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二、读书的体会,特 别是读书时浮现的感触、随想、联想,哪怕他们似乎与正 在读的书完全无关,愈是这样它们也许对你就愈有价值, 是你的沉睡着的宝藏被唤醒了。
人生中那么多美好,那么多快乐,如果不通 过写作留下来,就让他如流水般逝去,那该多可 惜啊。
什么是真正的写作?
真正的写作从写日记开始,为自己写作 所谓为自己写作,主要就是指排除功利的考虑, 之所以写,只是因为自己想写、喜欢写。 真正的写作,即完全为自己的写作,是从写日记 开始的。我相信,每一个好作家都有长久的纯粹私 人写作的前史,这个前史决定了他后来成为作家不 是仅仅为了谋生,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因为写作 是他的心灵需要。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是改不掉写日 记的习惯的,全部作品都是变相的日记。
养成读书的爱好,读最好的书
写作者的精神世界与读书有密切关系。许多大作家同时是大学者或 酷爱读书的人,例如歌德、席勒、加缪、罗曼罗兰、毛姆、博尔赫斯等。 要养成读书的爱好,使读书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感到欠缺 和不安,三日不读书,自惭形秽,觉得没脸见人,要有这样的感觉。读书 的面可以广泛一些,不要只限于读文学书,琢磨写作技巧。读书的收获是 精神世界的拓展,而这对写作的助益是整体性的。 读书的面可以广,但档次一定要高。我一直提倡读经典名著,即人类 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古今中外有过多少书,唯有这些书得到长久 和广泛的流传,绝大多数书被淘汰,绝非偶然。 千万不要跟着媒体跑,把时间浪费在流行读物上。天下好书之多,一 辈子读不完,岂能把生命浪费在这种东西上。我不是故作清高,我有许多 赠送的报刊,不读觉得对不起人家,可是读了总后悔不已,头脑里乱糟糟 又空洞洞,不只是浪费了时间,最糟的是败坏了精神胃口。歌德做过一个 试验,半年不读报纸,结果发现和以前天天读报比,没有任何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