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血液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的 Ø室内压逐渐下降,房内压<室内压已略<主动
脉压;
泵 Ø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
Ø血液靠惯性、逆压力差由心室缓慢射入动脉,
血 约占总射血量的30%,心室容积继续缩小。
功
能
.
16
心
脏
心室射血期的特点
①因室内压↑>主动脉压,主动脉瓣打开,开始射血;
的
(高血压时,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
泵
②心室容积由最大 → 最小; ③射血速度由快 → 慢。
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舒张末期容积 125ml 之差:搏出量 70ml
收缩末期容积 55ml
搏出量 射血分数= 舒张末期容积
× 100%
健康成年人:55%~60%
.
29
2 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 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
积。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
.
53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
54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1、工作细胞:无自律性 心房肌、心室肌
2、特殊分化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 、 结
希区) 房室束及左右分支、浦肯
野纤维
非自律细胞:结区
.
55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u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心室肌)
动脉血压↑→后负荷↑→搏出量↓→余血量↑
静脉回流不变
长期血压高
心舒末期容积↑ 继发异长调节机制
搏出量维持正常
心肌肥厚,发. 生病理改变 心力衰3竭8
.
39
心 (三)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和药物】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蛙心夹;铁支柱、双凹活动夹、线、小烧杯、滴管、胶泥;任氏液。
【实验其仰卧在蛙板上,约在肩带下方1~2厘米处用镊子夹起腹部皮肤,用粗剪刀将皮肤剪出一块呈顶端向下的等边三角形。用镊子夹住胸骨下端,剪去同样大小的一块肌肉组织(连同胸骨、上喙骨、喙状骨、前喙骨和锁骨在内),暴露心脏。在心舒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约1毫米。
【注意事项】
1.剪胸骨和胸壁时,伸入胸腔的剪刀要紧贴胸壁,以免损伤心脏和血管。
2.提起和剪开心包膜时要细心,避免损伤心脏。
3.在改变心脏某局部温度操作中,所接触的局部位置要准确,可暂不滴任氏液,尽量减少该局部温度过快波及其他部位而影响结果。
4.如果斯氏第一结扎后房室迟迟不能恢复跳动,可做斯氏第二结扎加速其恢复。而每次结扎不宜扎得过紧过死,以能刚阻断兴奋传导为合适。
心肌的自律性------------------6.2:蛙心起搏点
心肌的兴奋性------------------6.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心血管反射---------------------6.4:减压神经的传入放电
心电图---------------------------6.5:容积导体在心电图描记中的作用
第六章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构成。
心脏具有泵血功能,泵血过程中产生心音。心音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可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心肌细胞发生一次扩布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心脏的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或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化。心电图是按一定的方法在体表记录的反映心脏活动的电位变化曲线。
第六章 血液循环的力学基础
• 3.血管横截面积的变化
血管横截面积的变化将导致血管特性阻抗的 变化。在血管弹性模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血管 半径增大将使特性阻抗减小,
第四节 脉搏波
• 一.血管壁的弹性模量
• 二. 脉搏波的传播速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弹性模量
• 定义: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 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 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弹性模量” 是描述物质弹性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总 称,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 “体积模量”等。
vr Re
其中: -流体的密度 r -流管的半径 v -流体的平均流速 -流体的黏度 Re-雷诺数(无单位)
在刚性管道中流动,雷诺数的临界范围:
0 < Re < 2300 层流 Re > 2300 湍流
雷诺数和流动状态
• 流体流动时的惯性力Fg和粘性力(内摩擦力)Fm之 比称为雷诺数。用符号Re表示。Re是一个无因次 量。 • 雷诺数小,意味着流体流动时各质点间的粘 性力占主要地位,流体各质点平行于管路内壁有 规则地流动,呈层流流动状态。雷诺数大,意味 着惯性力占主要地位,流体呈紊流(也称湍流) 流动状态,因此雷诺数的大小决定了粘性流体的 流动特性。
P Q Rf
其中
8 L Rf 4 πR
称为流阻
流阻的大小反映了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受阻 力的大小. 流阻R与流量Q和压力差无关的参数,它取决于流 体本身的粘度、管长L和管径。
血管流阻
其中管径的影响最大, 当血管长L一定时,粘度 不变,
dR dr -4 R r
表明若管径增加1%,则流阻R减少4%,而流 阻R的减少会导致流量Q的增加或压差下降。
血液循环主要功能及重要性
医学专题健康评估之第六章血液检查
胞大量增生,如白血病
N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 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等
16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COMPANY LOGO
❖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甚或出现杆
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 ❖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 WBC↑伴明显核左移:感染严重
COMPANY LOGO
❖4. 淋巴细胞(L)
生理性增多:出生后4~6天的婴儿至6~7岁的儿童
L 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
病理性增多 ②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③其他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L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
20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COMPANY LOGO
❖5. 单核细胞(M)
2.观察贫血治疗的效果 3.骨髓移植效果观察
29
(八)红细胞沉降率
COMPANY LOGO
❖ 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将抗凝 的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红细胞在 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
❖参考值 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0~15mm/1h 成年女性0~20mm/1h
WBC↓伴核左移:感染极为严重
核右移: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
细胞超过3%。 ❖ 巨幼细胞贫血及应用抗肿瘤代谢的药物后
17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COMPANY LOGO
❖2. 嗜酸性粒细胞(E)
寄生虫病:最常见的因素,如蛔虫病、钩虫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 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 E
22
(四)血小板计数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复习题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选择题1.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贫血的分类下列哪项正确A.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造血功能障碍两大类B.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红细胞破坏过多两大类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大类D.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破坏过多三大类E.红细胞生成减少、失血、溶血三大类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是A.全血细胞减少B.网织红细胞减少C.骨髓检查D.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E.无肝脾、淋巴结肿大3.血液病病人白细胞低于多少时应实行保护性隔离A.1×109/L B.2×109/L C.2.5×109/L D.3×109/L E.1.5×109/L解析:当白细胞<1×109/L时,病人易发生感染,应实行保护性隔离。
答案:A4.下列较少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是()A.月经过多 B.妊娠 C.胃切除术后 D.急性病毒性肝炎E.萎缩性胃炎解析: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其次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所致,如妊娠;此外铁的吸收不良,如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胃病等。
答案:D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A.长春新碱静脉滴注 B.脾切除 C.输浓缩血小板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E.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6.肌内注射铁剂时,其用药护理哪项不妥A.深部肌内注射 B.剂量要准确 C.不适注射者可静注D.避免硬结发生 E.严密观察有无副反应解析: 注射铁剂时应做臀部深层肌肉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剂量准,以免剂量过大致铁中毒;避免硬结形成,必要时行局部热敷;观察处理注射铁剂的不良反应;铁剂不能静注。
答案:C 7.哪项不符合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A.多见于儿童 B.多有畏寒、发热C.多见于四肢、粘膜出血 D.内脏出血 E.脾肿大和贫血8.血液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是A.贫血 B.出血 C.感染 D.肝脾淋巴结肿大 E.胸骨压痛9.正常细胞性贫血见于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D.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10.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恶心E.腹痛1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脾切除治疗的作用机制是A.降低血管壁通透性 B.刺激骨髓使血小板增生C.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 D.抑制血小板破坏及抗体产生E.阻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小板12.急性白血病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白血病细胞代谢率增高 B.白细胞数量增加 C.成熟粒细胞缺乏D.肝、脾、淋巴结大,致免疫力低下 E.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13. 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常用药物是A.长春新碱 B.泼尼松 C.柔红霉素 D.甲氨蝶呤E.环磷酰胺14. 预防和减少皮肤、黏膜出血的护理措施,错误的一项是A.剪短指甲,避免搔抓皮肤 B.软毛牙刷刷牙,不用牙签剔牙C.鼻腔血痂要及时挖出 D.药物一般口服,尽量减少注射E.发生牙龈出血和鼻出血时,局部用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15.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一般不出现A.进行性贫血 B.出血 C.感染D.全血细胞减少 E.肝、脾淋巴结肿大16.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是A.感染贫血出血 B.全血细胞减少 C.肝脾淋巴结肿大D.恶病质 E.发热、贫血、出血、白血病细胞浸润17.成人男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是A. 100~140g/LB. 140~170g/LC. 110~150g/LD. 170~200g/LE. 120~160g/L18.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19.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20.血友病发生的原因是A.血小板数量减少B.血小板功能异常C.血管壁异常D.凝血因子缺乏 E.免疫反应21.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A.铁剂治疗 B.病因治疗 C.少量输血D.增加营养 E.补充维生素22.关于贫血的概念主要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最低值B.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最低值C.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最低值 D.网织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最低值E.骨髓造血细胞生成量少23.贫血病人的护理评估,其伴随身心状况下列哪项除外A.消化系统症状 B.低热 C.呼吸困难D.注意力不集中 E.单位时间内心排出量减少24.重度贫血是血红蛋白小于A.120g/L B.110g/L C.90g/L D.60g/L E.30g/L 9.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A.肝 B.脾和淋巴结 C.卵黄囊D.骨髓 E.肾2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伴高热,不适合的降温措施是A.温水擦浴 B.冰水灌肠 C.头部放冰袋 D.口服退热药 E.酒精擦浴26.缺铁性贫血患者当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时会出现A.面色苍白B.疲乏C.头晕D.耳鸣E.异食癖2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防A.胃肠道出血 B.脑出血 C.鼻出血D.血管神经性水肿 E.感染28.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多见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保泰松C.氯霉素D.磺胺药E.异烟肼29.引起急性白血病贫血的最主要原因是A.肝、脾、淋巴结大,致免疫力低下 B.白血病细胞代谢率增高C.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和出血 D.成熟粒细胞缺乏E.血小板减少30.关于雄激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B.对骨髓有直接刺激红细胞生成作用C.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药D.需治疗3~6个月才能判断疗效E.该药吸收快,需要深部肌内注射31.急性白血病化疗诱导缓解后患者发生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肢体瘫痪,最可能是发生了A.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脑出血C.脑血栓形成D.脑膜炎 E.蛛网膜下腔出血32.体内铁吸收的部位是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C.空场下段 D.结肠 E.直肠3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最突出的体征是A.贫血 B.出血 C.感染 D.胸骨压痛 E.巨脾34.目前干细胞缺陷引起再障的最佳治疗方法是A.碳酸锂注射B.造血干细胞移植 C.输血D.中医补肾疗法 E.雄激素21.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抗生素药物是A.红霉素 B.链霉素C.氯霉素 D.青霉素 E.土霉素3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A.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血管壁异常D.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E.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36. 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要保护静脉,其主要原因是A.避免败血症 B.避免出血 C.防止血管充盈不佳D.利于长期静脉注射 E.避免静脉炎3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时应慎用的是A.抗生素B.糖皮质激素C.脾切除D.输血E.免疫抑制剂38.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发和主要的表现是A.贫血 B.出血 C.感染 D.肝脾淋巴结肿大E.胸骨压痛39.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给A.输新鲜血 B.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C.血浆置换术D.免疫抑制剂E.脾切除术40.关于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护理评估,叙述正确的是A.病程呈自限性 B.好发于儿童 C.皮下血肿多见D.血小板常<20×109/L E.骨髓巨核细胞增多41.不属于白血病发病原因的是A.病毒感染B.放射C.化学因素D.遗传因素E.免疫功能亢进4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A.3型B.4型C.5型D.6型E.7型43.目前已经肯定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病因是A.放射B.苯C.氯霉素D.T淋巴细胞病毒E.遗传44. 目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首选的化疗药物是A.白消安 B.羟基脲 C.靛玉红 D.干扰素E.骨髓移植45.粒细胞缺乏症属于A.红细胞疾病B.白细胞疾病C.出血性疾病D.造血干细胞疾病E.遗传性疾病46. 患者女性,45岁。
第6章血液流变性检测
奥氏粘度计
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 (电子-压力传感式粘度仪)
二、检测仪器(血液流变仪, 粘度仪/计)
(二)旋转式粘度计 ①圆筒式: 设计上存在误差,随两筒间距缩小、 转数增高(剪变流场相对较均匀)而降低。 ②锥板式:理论上无误差,剪切率范围较宽,可 以精确地测量全血和血浆粘度。
三、常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 及临床意义
贫血 一些出血性疾病(尿毒症、肝硬化、
晚期肿瘤、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
2.血浆粘度(ηp)
主要是血浆的蛋白成分所形成
影响最大的依次是:纤维蛋白原、球蛋 白、脂类
无需采用不同切变率测定(牛顿流体) 参考值约为:男 0.85~1.99 mpa.s
女 0.82~1.84 mpa.s
【临床意义】
指红细胞之间形成聚集体的能力 对低切下的血液粘度、流动性影响很大
红细胞缗钱排列
正常红细胞
1.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即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 胞由于比重较大而下沉 以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
参考范围:男<15mm/h 女 <20mm/h
血沉增快的直接原因: ①HCT降低 ②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增高的原因依次是:RBC浓度增加,血 浆粘度增加,RBC聚集性增加。来自(2)全血粘度(高切)
参考范围:4~6 mPa.s
RBC在高切变力作用下主要发生变形。 RBC变形性差,可使高切粘度增高
增高的原因依次是:RBC浓度增加;血 浆粘度增加;RBC变形性降低
(3)全血粘度(中切)
参考范围:6~8 mPa.s 反映的是红细胞既已明显变形又无明
同时测定血沉方程K值更有价值
2.血沉方程K值
由ESR换算的一个不依赖于HCT的指标
第6章 血液、淋巴与血细胞发生
第6章血液、淋巴与血细胞发生一.单项选择题1.在采取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沉淀后,血液分出三层,从上至下为:A.血清,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B.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D.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E.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2.血液涂片以煌焦油蓝染色,可显示网织红细胞中的:A.残留的核糖体 B.残留的核染色质C.残留的内质网 D.残留的溶酶体E.残留的微体3.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分别是:A.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D.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4.白细胞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及其嗜色性B.细胞核形态C.有无嗜天青颗粒D 颗粒的数量E.有无吞噬功能5.观察各种血细胞形态常用的染色方法是:A.HE染色 B.甲苯胺蓝染色26C.镀银染色 D.Wright或Giemsa染色E.PAS染色6.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的主要成分是:A.核蛋白 B.血影蛋白C.肌动蛋白 D.血红蛋白E.肌球蛋白7.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胞质内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B.扫描电镜下表面光滑呈双凸圆盘状C.未染色的单个红细胞光镜下呈黄绿色D 直径约为7-8.5umE.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8.有关单核细胞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血细胞中体积最大B.胞质内无颗粒C.胞质染色呈灰蓝色D.核呈肾形、马蹄形等E.核染色质颗粒松散着色浅9.吞噬能力强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 E.肥大细胞10.下列哪种细胞体积最大: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11. 离开血管可分化为巨噬细胞的是: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12. 与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物质基本相同的是:A.巨噬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27D.单核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13.胞质颗粒内含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的血细胞是:A.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D.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E.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14. 吞噬细菌死亡后变成脓细胞的是: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15. 正常情况下,下列何种细胞可见于循环血中:A.原红细胞 B.中幼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D.晚幼红细胞 E.早幼红细胞16.构成造血组织支架的是:A.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B.网状细胞和胶原纤维C.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D.血窦或淋巴窦E.网状纤维和巨噬细胞17.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A.胚胎羊膜血管 B.胚胎卵黄囊血岛C.胎儿脾脏 D.胎儿肝脏E.胎儿淋巴结18.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B.直径为10 ~ 12umC.核呈杆状或分叶状D.胞质充满大量的粗大颗粒E.具有吞噬功能2819.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B.直径为10~15um、C.核多为2叶D.电镜下颗粒电子密度高E.具有减轻过敏反应的功能20.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少的一种B.直径为10-12umC.核呈“八”字形D.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E.参与过敏反应并有抗凝血作用21.关于单核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B.核形态多样,染色质细而分散C.胞质含有许多细小的特殊颗粒D.颗粒含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E.颗粒具有溶酶体样结构22.关于血小板描述错误的是:A.是骨髓中单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B.有完整的细胞膜C.无细胞核D.血涂片中呈不规则形,聚集成群E.周边称透明区,中央为颗粒区23.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描述错误的是:A.胞体由大→小B.胞核由大→小,染色质由稀疏→粗密C.核仁从有→无29D.胞质由少→多E.胞质嗜碱性由弱→强二.填空题1.血液是由和所组成,属于的一种,细胞成分是,是细胞间质。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体(血液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体(血液与运动)碱储备:血浆中的NaHCO2(碳酸氢钠)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Hb(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或HCT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暂时性现象低血糖休克:当血糖的水平过低时就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
血液的组成⑴血浆⑵血细胞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血液的功能⑴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承担着运输物质和沟通各部分组织液的作用,并通过呼吸、消化、排泄等器官保持整个机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其功能主要运输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防御功能和生理止血。
①运输作用,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其他物质的运输,从消化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肺部吸入的氧气都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供其利用。
各组织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及二氧化碳等也需要通过血液运送到肾脏、肺脏、皮肤及肠道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②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内环境稳态、调节温度,血液作为一个缓冲系统,不但可以维持血浆与血细胞之间的酸碱平衡,而且在血管内外体液平衡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③防御作用,白细胞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生理止血功能,在生理性止血的过程中,受损血管局部及附近的小血管收缩后,有利于受损血管的修复。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⑴对血浆:增加循环血量,增加血浆容量,同时,降低血液的黏滞性,减少外周阻力,有利于体温调节和物质运输。
长时间耐力运动,长时间的运动训练能够增加血浆容量,是因为机体适应性反应的表现。
⑵对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因运动而变化,其数量变化与运动的种类、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有关。
进行短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越明显。
在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越大,红细胞增加越多。
经过长期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尤其是耐力性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
第六章 血液
二.ABO血型 血液的免疫反应
三.Rh血型
四.白细胞血型 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HC)又称为人类 白细胞抗原(HLA)。它在同种器官移植或 输血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五.输血的意义及输血原则
第六章 血 液
一.体液与内环境
二.血量: 机体中血液的总量,是血浆量和血细 胞量的总和。约占体重7-8%。 循环血量: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的 血量。 贮备血量: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及 皮下静脉丛等处的血量,流 动较慢。
三.血液的主要生理机能 (一)运输机能 (二)防御机能 (三)止血机能 (四)维持稳态
三.血小板 (一)血小板的形态、数量 正常值:15万-45万/mm3,寿命5-10天
(三)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管内皮 的完整和发挥生理止血作用。 1.血小板有助于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2.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 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 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它包括以下三 个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物理特性 (一)颜色:不透明、粘稠的液体,颜色取决 于红细胞及其所携带氧的多少。 (二)粘滞性:取决于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的 成分。
三.血浆渗透压
(三)血浆的酸碱平衡 1.正常PH值7.35-7.45 2.血浆中主要缓冲对 H2CO3/NaH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HPO4/NaH2PO4 K2HPO4/KH2PO4 KHCO3/H2CO3 3.血浆缓冲对调节酸碱平衡必须在呼吸系统和排 泄系统的配合下才能顺利进行,否则易发生“呼 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
三.纤维蛋白溶解 (一)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
血液循环
❖ 若静脉回流量过大,收缩力反而减弱。
(二)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后负荷:是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阻力。 心肌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 动脉血压增大,搏出量减少。
❖(三)心肌的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 影响----等长自身调节: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 (1)结构因素:细胞直径与细胞内电阻呈反 变关系,直径小,电阻大,传导速度慢。
❖ (2)生理因素:
❖
①已兴奋部位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
度和幅度:速度越快,传导越快;幅度越大,
传导越快;
❖
②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三、正常体表心电图
心电图(ECG):用心电图机,在体表 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的波 形。 心电图纸横的1小格为0.04s,1大格为 0.2s,竖的1小格为0.1mv
我国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标准: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 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舒张压<60mmHg
介于正常值和高血压之间的称为“临界 高血压”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前提条件:心血管中有足够的循环血 量充盈
②根本因素:心脏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液 流动遇到的外周阻力,两者相互作用。
心动周期中压力、 容积等变化
1=主A内压 2=左心室内压 3=左心房内压 4=心音 5=心室容积 ⑦=心房收缩期 ①=等容收缩期 ②=快速射血期 ③=缓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 ⑤=快速充盈期 ⑥=减慢充盈期
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脏的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 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内科三基考试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血液
精品文档第六章血液内科一、填空题1、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相鉴别的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药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诊断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总铁结合力>_________,转铁蛋白饱和度<_________。
6、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细胞的发生很早,由受精卵经数次分裂产生的胚胎干细胞在分化为胚胎和胚外结构的同时就开始向血液干细胞分化。
在胚外结构中,血液干细胞首先见于胚外的_________。
7、造血干细胞移植植活的间接证据为出现_________。
8、根据HSC的来源HSCT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干细胞(stem cell)是人体的起源细胞,其特点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潜能。
10、血细胞的生成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动力过程。
整个血细胞的生成过程,是造血实质细胞在形态上经历不同阶段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是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经多种调节因子的作用逐渐完成的,最终增殖分化为红细胞、血小板、各种粒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
11、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_________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12、血小板无力症是_________的质和(或)量缺陷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的出血性疾病。
1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_________。
14、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可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_________型和_________型。
动物生理学 第6章:血液
血液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题)1.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A 铁的吸收B VitB12的吸收C 雄激素的释放D 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正确答案】 D2. 用罗马数字Ⅰ-XⅢ表示凝血因子,其中因属于V因子活化而来,从而已经被取消因子命名的是()×A 因子ⅥB 因子ⅢC 因子ⅣD 因子ⅤE 因子XⅢ【正确答案】 A3. 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A 氯离子偏高B 钙离子偏高C 钾离子偏高D 钠离子偏高【正确答案】 C4.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注:选项中Na+、Cl-=Na+、Cl-)()×A 各种正离子B 各种负离子C Na+和Cl-D 氨基酸和尿素E 葡萄糖和氨基酸【正确答案】 C5. 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注:选项中Na+、K+、Ca2+、Cl-、HCO3-=Na+、K+、Ca2+、Cl-、HCO3-)()×A Na+B Ca2+C K+D Cl-E HCO3-【正确答案】 C6. 红细胞膜上钠泵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葡萄糖通过哪条途径产生()×A 糖原分解和有氧氧化B 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C 糖原分解和无氧氧化D 糖原异生和磷酸戊糖旁路E 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正确答案】 E7. 成年人骨髓中储存的中性粒细胞约为血液中的()×A 1-5倍B 10-20倍C 50-150倍D 500-1000倍E 5000-10000倍【正确答案】 C8.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A 缺铁性贫血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失血性贫血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 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 D9. 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含有()×A 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B 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C 过氧化物酶和溶酶体酶D 前列腺素E和多集落刺激因子E 组胺酶,碱性蛋白溶酶体酶【正确答案】 A10. 红细胞发生叠连后,红细胞()×A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加快B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减慢C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增大,使血沉减慢D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加,于血浆的摩擦增大,使血沉加快E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加,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加快【正确答案】 A11. 正常情况下出血时间为()×A 0-0.5minB 1-3minC 5minD 6minE 10min【正确答案】 B12.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现象称为血小板()×A 粘附B 聚集C 释放D 凝集E 激活【正确答案】 A13. 目前认为致聚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是(注:选项中Ca2+=Ca2+)()×A 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磷脂酶A2使血小板内血栓烷A2合成减少B 通过血小板膜上相应受体使cAMP减少,IP3 ,Ca2+,cGMP增加C 抑制血小板的磷酸二脂酶(PDE),使cGMP增加D 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E 与ADP代谢产物有关【正确答案】 B14. ABO血型系统凝集原特异性的决定簇是()×A 脂蛋白B 寡糖链C 糖原D 糖蛋白E 磷脂【正确答案】 B15. 大细胞贫血是由于()×A 缺少铁B 缺少铁和蛋白质C 缺少维生素B12和叶酸D 缺少促红细胞生成素【正确答案】 C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1.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A 缺乏纤维蛋白原B 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C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 含有大量的白蛋白E 含大量的球蛋白【正确答案】 A, B, C2. 如果某男是B型血()×A 他的基因型可以是AB型B 他的父亲可以是O型血C 他的孩子不是B型血就是O型血D 如果他的妻子是B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型或O型E 如果他的妻子是O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型或O型【正确答案】 B, D, E3. 生理型止血过程包括()×A 血小板粘着于受损伤血管B 血液凝固,血块回缩C 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使小血管收缩D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止血栓E 纤溶系统激活【正确答案】 A, B, C, D, E4. 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A 血流速度变慢B 受损小血管收缩C 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D 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E 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正确答案】 B, C, D5. 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有()×A 血液流动快B 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 有抗凝血物质存在E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正确答案】 A, B, C, D6. 血浆蛋白主要生理功能有()×A 多种代谢物的运输载体B 缓冲血浆pH变化C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D 参与生理性止血E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 A, B, C, D, E7. 引起血沉加快的因素有()×A 白细胞增多B 血浆球蛋白增多C 血浆白蛋白减少D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E 血浆磷脂增多【正确答案】 B, C, D8. 下列哪些情况使血沉加快()×A 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B 正常红细胞加入血沉加快的血浆C 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D 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E 血浆中的球蛋白减少【正确答案】 B, D9. 凝血酶的直接作用是()×A 激活因子XIIIB 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单体C 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D 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E 抑制纤溶酶活性【正确答案】 A, B10. 下列可延缓或防止凝血的有()×A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 血液中加入肝素D 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E 将血液置于冰水混合物中【正确答案】 A, C, E三.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题)1. 人体安静状态下,其贮备血量相对较多。
医学基础总论 第六章血液
第六章血液识:全血: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血浆:将新鲜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离心,使血细胞沉降,上层淡黄色清液即是血浆。
血清:指血液凝固后,有清澈淡黄色透明、不凝固液体析出。
血量:是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
正常值;正常成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即70-80ml/kg。
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领: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1.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2.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3.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无机盐和葡萄糖等小颗粒晶体物质形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细胞内外的平衡、电解质的平衡及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大小和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血浆中的水过多进入细胞,使细胞发生膨胀,严重时可使细胞破裂。
特别是红细胞破裂,释放红血蛋白发生溶血现象,而使红细胞功能丧失。
相反,则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
4.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形成,白蛋白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正常值约1.5mOsm/L(25mmHg或3.3kPa)。
其余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维持血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视毛细血管壁为分隔血浆和组织液的半透膜,血管壁对水和各种晶体物质通透,而对血浆蛋白基本不通透。
因而,若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就容易透入组织间隙,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出现水肿现象。
血液的基本功能。
1)运输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同时将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有害物质等输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2)维持内环境稳态:各种物质的运输可以使新陈代谢正常顺利进行;血液本身可以缓冲某些理化因素的变化;通过血液运输为机体调节系统提供必须的反馈信息。
3)参与体液调节:通过运输体液调节物质到达作用部位而完成。
如:激素的全身性体灌调节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防御保护功能:各类白细胞的作用,血浆球蛋白的作用,生理止血、凝血过程的发生,扩凝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存在等均可以体现出血液的防御保护功能。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C2、E3、C4、E5、A6、C7、C 8、A 9、E 10、C 11、D 12、C13、D 14、E 15、C 16、E 17、B 18、D19、D 20、B 21、D 22、E 23、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2、 ABCDE 3 AC 4、AC 5、ABDE 6、AE7、BCD 8、ABDE 9、AD 10、ABC 11、ACD 12、AD13、ABDE 14、ABCDE 15、ABCE 16、ABCDE 17、ABCDE 18、ABCD19、ABE 20、ABCE 21、ABCDE 22、ABCDE 23、ABCD三、问答题1、简述缺铁性贫血病人口服铁剂治疗的配合和护理措施答:1、应饭后或餐中服用1、可服用维生素C、乳酸等酸性药物促进铁剂吸收。
2、避免与牛奶、咖啡、茶、抗酸药及H2受体拮抗剂等同时服用。
3、口服铁剂时使用吸管,避免染黑牙齿。
4、定期检查,保证治疗效果;防止药物过量而引起中毒或相关病变的发生。
2、静脉注射长春新碱发生药液外渗应如何处理答:1、立即停止注射,不要拔针2、由原部位抽取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
3、局部滴入生理盐水稀释药液,或用碳酸氢钠溶液拮抗。
4、局部冷敷后再用25%硫酸镁湿敷。
3、简述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分类答: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细胞(HC)经血管输注给患者,造血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HSC)和祖细胞,造血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为各系成熟血细胞的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分为异体HSCT和自体HSCT。
四、分析题患者,男性,20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入院。
曾用青霉素治疗,体温下降后又回升,最高达40℃。
查体:T39℃、P100次/分、R25次/分,精神萎靡,贫血貌,未见皮下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下端明显压痛,心肺(-),肝脾均肋下2cm,无压痛,余(-)。
内护题库(血液)
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难度系数)人出生后,主要造血器官是A.骨髓B.肝C.脾D.淋巴结E.网状内皮组织成熟白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输送氧和二氧化碳B.免疫作用C.止血、凝血D.分化增殖E.参与物质代谢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头晕B.心悸C.食欲减退D.气短E.乏力评估贫血首选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A.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B.血涂片染色C.网织红细胞计数D.血白细胞计数E.骨髓检查严重贫血时血红蛋白量低于L B. 110g/L C. 90g/L D. 60g/L E. 30g/L提示有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是A.皮肤血肿B.鼻衄C.大咯血D.突然呕血与便血E.剧烈头痛、呕吐对血液病病人最应警惕发生的情况是A. 皮肤粘膜血肿B.呼吸道出血C.消化道出血D.泌尿生殖道出血E.颅内出血血液病病人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在A.皮肤粘膜B.呼吸道C.消化道D.泌尿生殖道E.颅脑检测血管异常和血小板异常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不包括A.出血时间测定B.凝血时间测定C.血小板计数D.血块退缩试验E.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预防和减少皮肤粘膜出血的护理措施,错误的一项是A.剪短指甲,避免搔抓皮肤B.软毛牙刷刷牙,不用牙签剔牙C.鼻腔血痂要及时挖出D. 药物一般口服,尽量减少注射E.发生牙龈出血和鼻出血时,局部用肾上腺素棉球贴敷和填塞(难度系数)潘女士,长期月经过多,临床表现软弱无力、头晕、心慌、记忆力减退。
最重要的提示贫血的体征是A.皮肤粘膜苍白B.低热C.脉搏加快D.呼吸急促E.心尖部收缩期杂音邵先生,突然呕血与便血,出血量约1500ml,伴烦躁不安。
与出血仍在继续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一项是A.意识障碍加重B.血压下降C.呼吸加快D.脉率增加E.肠鸣音减弱第二节贫血(难度系数)最常见的贫血是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贫血E.急性失血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类型是A. 再生障碍性贫血B. 溶血性贫血C. 缺铁性贫血D. 急性失血性贫血E.巨幼细胞贫血治愈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措施是A.去除病因B.给含铁丰富的食物C.口服铁剂D.使用激素E.输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铁吸收不良B.铁补充不足C.需铁量增加D.慢性失血E.慢性溶血因慢性失血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疾病不包括A.消化性溃疡B.慢性胃肠炎C.钩虫病D.痔出血E.月经过多有利于口服铁剂吸收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B1 B. 维生素B12C. 维生素CD. 维生素AE. 维生素K能与铁剂同服或同饮的食品是A.肉类B.牛奶C.咖啡D.浓茶E.植物纤维含铁丰富的食物不包括A.牛奶B.蛋黄C.瘦肉D.动物血E.动物肝口服铁剂易引起的副反应是A.胃肠道反应B.铁中毒C.过敏反应D.肝损害E.继发感染琥珀酸亚铁的口服方法是A.每6小时1次B.睡前1次C.晨间1次D.三餐饭后各1次E.三餐饭前各1次引起再障最常见的药物是A.磺胺药B.氯霉素C.保泰松D.苯巴比妥E.抗癌药与再障不符合的检查结果是A.红细胞减少B.粒细胞减少C.淋巴细胞减少D.血小板减少E.网织红细胞减少再障病人一般不会出现A.贫血B.出血C.发热D.肝脾淋巴结大E.全血细胞减少慢性再障最早出现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贫血B.出血C.感染D.黄疸E.消瘦治疗慢性再障首选的药物是A.雄激素B.雌激素C.糖皮质激素D.马利兰E.环磷酰胺丙酸睾丸酮肌内注射时,不正确的方法是A.深部注射B.缓慢注射C.分层注射D.轮替注射E.局部冷敷注射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类型是A.单纯皮肤型B.腹型C.关节型D.肾型E.混合型(难度系数)沈女士,患“缺铁性贫血”,去除病因及经口服铁剂治疗后,血红蛋白已恢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趋化作用
变形运动
吞噬异物
巨噬C释放 颗粒内 物质
消灭病原微生物
消灭衰老病变C
四、血小板 (blood platelete)
骨髓巨核 C 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
LM:双凸圆盘状,直径2~4 µ m ; 分为中央颗粒区与周边透明区 EM 透明区含有微管和微丝; 颗粒区 特殊颗粒--血小板因子Ⅳ等
致密颗粒--5-羟色胺、钙离子等
特殊颗粒 嗜天青颗粒
功能: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趋化作用 变形运动 吞噬细菌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 溶菌酶
脓C
杀死细菌
(2)嗜酸性粒C ( Eosinophils)
数量:0.5-3%. 结构:C核- “八”字形核. C质- 粗大嗜酸性颗粒(溶酶体). EM:颗粒中有长方形晶体内含组胺酶、阳离子Pr.
嗜酸性粒C(EM)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致密结晶体
嗜酸性粒C
(LM)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功能:
组胺酶分解组胺
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
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抑制过敏反应
(3)嗜碱性粒C
数量:最少,0-1%. 结构:C 核--不规则,多呈“S”形. C质--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 分布不均.
3.术语 ⑴ 血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观察血细胞形态最常用的方法
⑵血浆(plasma):水、血浆蛋白、脂蛋 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 代谢产物
⑶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 黄色、清亮液体 ⑷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 红蛋白含量
二、红C
大小:直径为7.5-8.5 um。 形状:双凹圆盘状。 结构特点:无核,无C器, RBC膜上有ABO抗原,决定血型。 内含物:充满血红蛋白(Hb)。 ♂120-150g/L; ♀110-140g/L 平均寿命约 120 天
→ 淋巴性造血干细胞 定向干细胞(造血祖细胞) 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 成熟阶段
早幼 → 中幼→ 晚幼
2.形态演变规律
胞体:大→小,巨核细胞反之 胞核:大→小,红细胞核最后消失,
粒细胞核由圆形变成杆状、分叶, 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着色由浅变深
胞质:少→多,嗜碱性渐弱(单核和淋巴C除外) 特殊结构从无到有,逐渐增多 分裂能力:从有到无,淋巴细胞除外
数量:50-70 %) 核左移:1-2叶核增多-细菌感染 核右移:4-5叶核增多--衰老。
中性粒C (EM)
中性粒C(LM)
EM—胞质颗粒 嗜天青颗粒:浅紫色,20%, 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等酸性水解酶类 特殊颗粒:浅红色,80%, 分泌颗粒,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第六章
血
液
一、概述
1.血液的组成
水(90%)
血浆
其它
血液 血C
血浆
白C 血小板
红C、白C 血小板
红C
2.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
红细胞 白细胞 男:(4.0~5.5)×1012/ L 女:(3.5~5.0)×1012/ L (4.0~10)×109/L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5%~30% 血小板 (100~300)×109/ L
淋巴C(EM)
淋巴C(LM)
(1)单核C (Monocytes)
数量:3-8%. 大小:血液中最大的C,直径14 ~ 20µ m
结构:C核-肾形,马蹄形,着色较浅.
C质-丰富,弱嗜碱性,灰兰色.
含许多嗜天青颗粒
单核C(EM)
单核C (LM)
微绒毛
功能 (Monocytes)
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
老化的红细胞被脾和肝脏的巨噬细胞清除
网织红C
新生红C内残留的核糖体经煌焦 油蓝染成细网状,称之为网织红C。
占红C总数的0.5%-1.5%。 与成熟 RBC 对比:网织红C仍具 有合成 Hb 的能力。
人血涂片示网织红细胞
(煌焦油蓝染色)
三、白C (leukocytes, white blood cell)
血细胞发生示意图
本章重点
1. 红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网织红细胞的 概念 2. 白细胞分类及其的结构特点。
3. 血小板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4. 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
寿命:7~14天
血小板(EM)
特殊颗粒
血小板(LM)
功能:止血和凝血 血管受损 血小板黏附
释放活性物质
血栓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血块
纤维蛋白
五.血C发生
造血器官:
(Haemopoiesis)
胚胎:卵黄囊壁的血岛、 肝脏、脾、胸腺、 红骨髓。 成人:红骨髓
1.基本过程
多能造血干细胞→髓性造血干细胞
嗜碱性粒C (EM)
嗜碱性粒C(LM)
功能
颗粒内含物:*肝素,组胺,白三烯.
气管平滑肌收缩 血管通透性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
(4)淋巴C (Lymphocytes)
数量:25-30%.大小不一,以小C为 主 结构:C核--大,圆形,常有浅凹, 染色质浓密呈粗块状. C质--少,嗜碱性. 产生:骨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功能:参与免疫,为主要免疫C。
**无色、有核、球状
中性粒C (6-8h/血,1-4d) 嗜酸性粒C(6-8h/血,8-12d) 嗜碱性粒C (12h/血,12-15d)
(数周-数年) 单核C (1-5d/血) 淋巴C
有粒C
WBC
无粒C
分类依据: 根据C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和颗粒的嗜色性。
(1)中性粒C ( neutroph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