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走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误区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走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误区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走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误区_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走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误区人教版新课标文言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育中,一直是个难点。

现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材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章,例如:《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奕》、《两小儿辩日》等,对于小学生而言,文言文是一个新名词,是学习上的“拦路虎”,对它的起步学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热情,故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而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往往出现了一些误区,现就文言文教学的出现的误区谈谈对策和方法:误区一:强化字词句解释,淡化篇章教学。

文言文在字词的运用和句子的结构方面,与今天使用的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时普遍比较吃力,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意思,有些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比较偏重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有时会逐字逐句为学生讲解,力求学生能够吃透、记牢,这样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扎实地掌握文言文字词句的意义与用法,但是往往忽略对文言文整体篇章的感受与把握。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髓的文言篇章艺术,恰恰被一些教师视之糟粕,不予理睬。

如果走进这一误区,一片完整的文言美文就会被教师分割得支离破碎,教学过程也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单调的文言文知识学习便失去兴趣。

【对策】激发兴趣,降低陌生感新课标中,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毕竟是一种陌生的课文,“之、乎、者、也”晦涩难懂,又不好读,所以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时,教师要营造学习古文的氛围。

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就这样导入课文:“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含有“日”字的诗句吗?”学生们纷纷回答“白日依山尽”“千里黄云白日曛”“早辞白帝彩云间”等等,既回忆复习了以前所学的诗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文言文的学习之中,缓解畏难情绪。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教作文的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教作文的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教作文的人教版新课标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质量还不令人满意,在作文教学中师生付出的心血与取得的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对于作文教学的研究,还存在着这样一些偏差:从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说:对学生作文表达功能的意义研究得多,而对作文在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研究得少;对学生作文应具备的语言方面的训练研究得多,而对学生写好作文应具备的各项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研究得少。

从作文教学方法说:教师教的方面研究得比较多,学生写的方面研究比较少;学生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方面研究比较多,而对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心理过程研究较少,有些有关作文教学的争论仅仅停留在方法、技巧上,就事论事,而未深入到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中进行探讨,针对这些现象,我谈些平时教学中的做法,求教于同仁。

一、利用多种途径,培养习作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地超出责任感。

”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培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名师出高徒”,教师要有一定的底蕴,有指导习作的激情才能培养出能写好作文的人才来。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是激发写作兴趣的高手。

教师要不断告诉学生,作文并不困难,无非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作文不过是在纸上用笔说话而已。

激发习作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说话氛围,千方百计让学生想说敢说,教师相继帮扶,力求把想说的说得具体、说得有道理,习作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教师还应是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有心人,要有感召力,能当伯乐,识贤才,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学生进入习作状态。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还得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首先在选材上尽量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并进行精心指导,告诫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浅谈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浅谈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目。如 : 《 校园一角 》 、 《 记我熟悉的一个 加强实践 、 学会立意 。作 文的立意力求 文 的 教 学 上 , 要打破 常规 , 以 反 过 来 想 人》 、 《 我的 同桌》 、 《 我的父亲》 等等。有 正确 、 鲜 明、 集中、 新颖。比如说 同学们 想 的思想方法 , 反映综合素质。这样 位 学生在 自己的作文 《 我的母亲》 中 有了“ 野欢 ” 的经历 , 如果学生对事件从 就 能 使 学 生 用 一 种 崭 新 的 眼 光 去 看 待
二、 走 出创 造 性 与 随心 所 欲 的 误 区 魂 , 其立意就高 , 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
写作本质上是创造 , 是一种独创性很强
把创造性作文视作可以随心 所欲 、 再次 , 引导学生训练能力 , 学会用语 , 高
的精神劳动 , 是训练 和培养学生创造思 信笔涂写 , 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早 尔基说 : “ 文学 的第一要务是语言。” 语
浅 谈走 出作文教学 的误 区
江 西省进 贤县 实验 学校
作文教学是评议教学的一个 重点 ,
陈雅 琴

的“ 虚构 ” , 是合情合 理 的, 这是学 生在 锅香喷喷的饭之手 , 把 自己最动情的 也是一个难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 就 其 生 活 的 基 础 上 的 一 种 创造 。 “ 野 炊 ”写 下 来 ,就是 抓 住 了文 章 的灵 要求学生写成整篇作文了。我们知道 ,
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探索中认 为 , 作 础之上的。 因此 , 教师必须在要求学生
文教学应走 出以下几个误区 :

三、 走 出孤立训练的误区 创造性作文训 练如果孤立进 研 , 郴
掌握更 多的知识 积累更 多的生活 经验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唱响优化教法之歌论文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唱响优化教法之歌论文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唱响优化教法之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个顽症。

学生的作文认识肤浅,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文理不通等问题随处可见。

许多人甚至认为作文教学已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主要存在“重课内,轻课外”“重书面,轻口头”“重整篇,轻片段”“重作文,轻改文”的几个误区。

针对上面的四个误区,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一、开启思路,从“内容”入手平时上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作者的写作及观察方法。

《济南的冬天》就是很好的范文。

作者老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细致的观察,写出了济南这个特定地点的冬天的特点;通过课堂上的反复诵读和学法的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了“发现美”和“表现美”之间的关系。

在“走进秋天”的写景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发现美景。

我让学生带来了在秋天拍摄的照片,以及秋为主题的明信片、挂历、图片等,我把一盆菊花也带进了教室。

这样,就把秋天带到了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与描写、记叙对象的零距离“互动”,进行了一堂精彩的《走进秋天》的作文指导课。

学生也写出了很多精彩的文句。

让学生贴近生活,也顺应了“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的说法,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开启思路,从“内容”入手,能有效克服重课内轻课外的弊端。

二、以说促写,抓“材料”储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

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在学生观察、思维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说话,实现了三个目标:一是在说话中,切实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写出事物的特点,是作文写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二是学生相互说自己的生活,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说自己的感受,在无形中储备了材料。

你说,我说,他说,从不同的角度说,一个火花点燃另一个火花,学生的思路就在这相互的点燃中燃烧,形成一种良好的集体思维、集体创作的氛围。

2018年小学语文案例反思走出“美文不美”的尴尬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2018年小学语文案例反思走出“美文不美”的尴尬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走出“美文不美”的尴尬人教版新课标美文难教!这是语文老师们共同的感受。

美文何以难教?说到底是因为美文太美了。

乍听似乎不合情理,其实细想就是那么回事:美文多为经典之作,语言美之极,以小学生的文字积累,很难超越文本,于是越说越不美;情感美之极,以小学生的人生经历去体验和表达,往往是隔靴挠痒,于是真真切切、催人泪下变成了空洞肤浅、索然无味;意境美之极,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试图“言传”其“意会”之境,“境”便破坏殆尽,美也就荡然无存。

就这样,美文在“研读”中变得不美了。

无奈,以读代讲吧,个人读、齐读、比赛读,这样读那样读,尽管绞尽脑汁变换方式,依然是浮光掠影,学生越读越没了兴趣,老师越听越没了感觉。

美文到底该怎样教?围绕着这一难题,笔者组织了县乡级三所学校的老师进行了两轮专题研讨,上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下面就以这课为例,对美文如何教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教薄《槐乡五月》一文写花也写人,极力渲染槐花的美、槐花的香以及槐花给人带来的乐,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饱含浓浓的乡土气息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

细细读来,会觉得文中的每一个语段都是一幅画,每一个句子都洋溢着浓浓的田园诗情。

就这么一篇唯美的文章,在第一轮研讨中,12位教师的教学全陷入了“美文不美”的尴尬境地。

问题出在哪儿?我们先来看一位老师的课堂片段: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二句话:“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师:用心去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生:我知道槐花很白。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白茫茫师:从这个词还能读出什么生:槐花很多师:还有两个词也写出了槐花得多,找出来生: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师:继续往下读,看看你还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同样的方法教学课文下面一句)12位教师大同小异,都是这样带领学生去“品美”,其中有一位教师几乎是一句一句品下来的,问其这样教的理由,很简单:每一句话都美,每一句话都值得品味。

小学语文论文-走出四大误区 提高教学质量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走出四大误区 提高教学质量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走出四大误区提高教学质量人教版新课标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和深入关注的热点。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现阶段在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还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走出误区,顺应形势,提高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教”而不“学””教”而不“学”是指教师只顾传授知识而置自己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于不顾。

教学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在教学的同时从事学习会使自己紧跟时代,提高修养,开阔视野,拓宽知识,能有效促进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事教学会使自己明确形势,顺应潮流,驾驭理论,完善技能,可高效地推动教学。

倘若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愿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就会与知识经济时代与教育形势对教师的较高要求不相适应。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教师应自觉加强政治学习,顺应时代。

倘若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想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学习,就会因为自己理论的贫乏、观念的陈旧和思想的滞后而致使教学疲软而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这不仅有损于教师形象而且有害于学生成长;倘若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能随时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就会由于自身知识领域的狭窄、知识更新的停滞和知识结构的老套而不能在较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达到较高的境界,这样就会有愧于为人师表,甚至会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

“教”而不“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思进取,缺乏一种激流勇进、顺应趋势、迎头超越的进取精神,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教”而不“育”“教”而不“育”是指教师只顾传授知识而置自己神圣的育人职责于不顾。

教书育人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在授业的基础上传道会增强教学的效果,在传道的前提下授业会取得质的突破。

只授业而不传道尽管有时也会取得一些成效,但那种成效是不持久的,也是脆弱的。

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充分利用各自学科的特点,结合现行教育形势和时代特色不失时机地认真对学生进行社会观、人生观、理想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精神观的教育,促进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修养、增强责任,从而使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与能动性真正得到开发。

走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误区

走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误区

走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误区作者:段艳红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年第07期[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标将写作教学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但是有的语文教师却使写作教学改革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了范文引路、成人化趋势,以及放任自流、毫无要求等现象。

为此,教师要及时对写作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其走出误区,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走出误区;方法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要积极探索和研究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真正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避免其走入误区,影响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转变陈旧的写作教学理念以往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者,没有对学生已有的写作水平做全面的了解,一味地向他们灌输写作要求、写作方向、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雷同情况较为普遍。

学生的作文显得比较苍白,缺乏真情实感。

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以往的写作教学理念,使自己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要遵循新课标规定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要求和原则,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他们,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发散思维,给予他们充分的写的自由。

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完全放手,不做要求、不做规划地让学生随便写,这样就会使写作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此,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进行必要的引导,在学生缺乏写作素材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给他们写作方法和技巧。

总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往以自己为主、大包大揽的理念和做法,要采取“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摆脱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若有些问题学生可自行解决的话,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完成,如搜集写作素材,同时,教师应当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沟通指导学生积极交换写作思路、想法,进而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如何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浅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摘要:要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必须转变观念,把学生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使作文与生活密切联系,让作文因生活而精彩关键词:作文教学误区引导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许多学生谈文色变,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无话可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观察我们近几年来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作文教学工夫没少下,可收效甚微,原因何在?原来我们的老师早已进入作文教学的误区。

误区之一:应付考试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的作文指导仍然坚定不移地冲着考试而来。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写作文成了为老师而写,为应试而作.,对写作毫无兴趣。

误区之二:要求过高教师对学生写作要求过高,硬要加进”题材新颖,描写生动,结构巧妙”等过高要求,不注重联系生活,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误区之三:限制过多作文教学中,用固定模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戴着镣铐跳舞.这样看来,学生说假话套话,写出无病呻吟的文章来,就不足为奇了。

纵观这几种现象,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舍本求末。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心里没有生活素材的积累,即使掌握再好的方法也写不出优秀的作文。

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若切断了生活之源,学生的笔端怎会流淌出作文的清泉?要想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活水”引进来,浇灌即将枯竭的作文之花。

仔细想想其实写作文并不难,就是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那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多少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歌颂.然而由于学生缺乏体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些正确的指导。

如何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如何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如何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太谷县贝露文武学校杨建花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高年级段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小学生作文质量仍不尽人意,特别是高年级,高耗低效的现象仍很突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有一种惧怕的心理。

主要表现在:一、缺少创作兴趣,写作被动。

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语文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厌恶作文,而有些教师对学生作文过多的要求、束缚、限制,更增长了其对作文的厌恶情绪。

在作文教学中,仿袭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

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种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

二、缺少写作素材,内容空洞。

学生大部分时间和课本打交道,生活面狭窄,很多学生更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加上年龄偏小,对社会缺乏深入的认识,对生活缺少真切的体验,因而许多学生对周围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缺乏基本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也没有形成反省自己、记录自我感受的习惯,学生作文素材缺少来自生活的真实内容,文章必然缺乏生活的真实感受。

三、习作叙多感少, 缺乏生动。

很多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只能将过程说清楚,让人读起来味如嚼蜡,缺乏生动。

学生呆板地将自己所听、所见搬到纸上,呈现出来的完全是死板的片段和场景。

这与高年级“内容具体,情感真实”的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

以上是当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在这些困惑面前,我们深感忧虑,但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为此,我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作文教学,以及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精髓,认为以下几点做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途径,能够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一、留心生活,培养兴趣。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期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是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进行的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较好的成效。

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对它的认识和操作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反思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误区一:淡化审题与立意意识我们都知道,开放式作文遵循着让考生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的“三自”原则,其初衷是淡化审题意识,减少对学生的限制,给考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写作空间,让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写作才能。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许多都采用了开放作文的形式。

不少人认为,开放式作文没有审题障碍,几乎无需审题,认为所写只要在一定的话题之内就算切题,其实不然。

虽然,开放式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小,学生作文偏题的情况是减少了许多。

但是,难度较小,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了。

其实,审题解决的不仅仅是切题的问题,它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

文要载道,须先考虑立意,清人王夫之认为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①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正因为意为笔帅,立意是文章“道”的依托,是文章的灵魂、核心,所以,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立意的情感价值的取向如何,常常决定着一篇文章的品质,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读懂材料之后,对自己日常学习中掌握的材料进行选择,然后再去立意,再去谋篇布局,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符合命题的要求。

而要避免作文出现立意失误,就应该引导学生努力克服自己写作上的思维惰性,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不断超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格修养。

如此,才能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和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从而获得新颖独到的思想见解,实现文章立意的真正创新。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出口成章、妙笔生花,是一个人才华横溢、综合素质高的重要表现,也是许多老师和学生的梦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长期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关。

许多学生谈文色变,甚至还得了作文恐惧症。

一些语文教师也觉得教作文没什么兴趣,鼓励学生死记硬背、照抄照搬、盲目模仿。

其实,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能体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也能反映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能看出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和认知。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能反映他们综合素质的状况。

古代的科举考试,就是以一篇文章定考生的前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作文教学有许多错误认识,设置了许多人为障碍,影响了师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很快提高。

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尽快走出作文的误区。

首先,不能把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学割裂开来。

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修辞等教学是为作文打基础的,阅读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成功范例,老师指导他们阅读经典文章,帮助他们分析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刻画人物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技巧。

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模仿、加工、创新,就能逐步写出好的文章来。

同时,学生通过作文又能检验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能促进语文基础知识的提升。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

其次,作文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把作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割裂开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作文,离不开学生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离不开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否则,作文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当然,作文是一门艺术,它必须要高于生活。

它不是对自然、对生活的如实记录、简单描述,必须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独特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灵魂、有血肉,才会打动人心。

再次,作文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作文和其他学科割裂开来。

我们要树立“大作文观”的思想,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也能看出他们对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论文走出作文教学误区例说

语文论文走出作文教学误区例说
2、自激式逆向求异思维
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因主体意识逆向转变,从而导致主体思维改变惯常的活动方向的一种思维方式。
比如,可以从“艺高人胆大”的名言,反思到俗话说的“大意失荆州”,“河里淹死会水的”,以及体操王子李宁汉城失利,而自觉的逆为“艺高也须谨慎”;可以从“有理走遍天下”,反思到生活中那些不正常的“理直气壮”现象,而自觉逆为“有理也要讲礼”;可以从“荷花的出于污泥而不染”,反思到有些人只在口头上讲廉洁,而自觉地逆为“荷花----暗地里接受污泥的贿路,阳光下炫耀自己的清白”。可以从“天平是公正无私的楷模”,而自觉逆为“天平最没立场,谁多给一点就倾向谁”;可从月亮历尽千山万水,想方设法给黑暗带来光明,而自觉逆为月亮借太阳光辉炫耀自己”;可以从“镜子,人们欣赏你,因为你正直、公允、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而自觉逆为镜子啊,你以为少女很欣赏你吗?其实她是在欣赏自己”;可以从“园规,你的天性是循规蹈距,以自我为圆心,总也走不出那小小的圈子,所以你的价值等于零”,而自觉逆为“园规,你从不计较天地的狭小,总是自觉地约束自己,只知道默默地追求,从不背离自己的方向,终于有一个圆满的成功。”等等。
思维对象的两面性,在客观上为逆向求异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关键在于主体思维者追求的是什么?是追求步人后尘,还是追求创新?如果追求的是后者,那么就会你赞美春花,我就赞美秋实;你赞美红花的美丽,我就赞美绿叶的奉献;你赞美绿叶对红花的深情,我就赞美树根对绿叶的厚意;你赞美大海的波澜壮阔,我就赞美小溪的默默无闻,你赞美高山的伟岸,我就赞美小草的平凡……关键要有创新求异的意识,要有敢于逆向求异的胆量,要有石破天开的气魄,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如此,就能冲出人云亦云的低谷,而进入创造性求异思维的芳草地。超凡脱俗之作将会从你笔下涌出,创造的灵光将会辉映你的笑靥!�

作文教学论文:走出作文教学的怪圈

作文教学论文:走出作文教学的怪圈

作文教学论文:走出作文教学的怪圈近来,作文教学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就是不少语文教师总是违背写作的规律,一味地围绕高考讲作文,钻研一些所谓“套路”,传授一些得分的“诀窍”。

学生为考试对此视若至宝,所写文章循规蹈矩,很难有创新之举。

长此以往,这将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在教学过程中,为突破这个怪圈,笔者顺从写作的规律,多方面积极培养学生作文的内在素质,下面将做具体阐释。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一篇学生作文有没有积极的思想是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人文思想是文章以情感人的基础,是学生进步思想的根源。

语文课文大多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有着深刻的思想性,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人文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娓娓道来,以美育美,让我们的学生树立起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尊老爱幼、热爱人民、勇于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文观念。

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同时,还应建议他们把这种思想积极地体现到作文中去。

二、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长期以来,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在作文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讲评。

学生即使对要写的题目没有真情实感,但为应付考试,也要“为文而造情”,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味同嚼蜡。

试想,情感的荒漠怎么可能长出动人的花朵呢?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要帮助学生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

平时同学们在一起,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可是提起笔来就觉得没什么可写。

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对作文有神秘感,认为作文是非同一般的事情,一作文就端起架子,“我要写作文了”。

我们要帮助学生消除这个障碍,让学生懂得作文不是堆砌词语,不是搜集或编造重大的或离奇的事件,而是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只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罢了。

其实学生的材料并不少,小至学校和家庭,大至社会和世界,其中很多事情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思想,有很多可以拿来当材料,只要他们能细致入微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库存,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有话要说、有事要写了。

走出作文范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范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范文教学的误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作文显得越来越重要,高考、中考语文试卷的作文分数比重在不断加大,阅读题目中同样也越来越多地涉及表达能力的考查,这就促使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加深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思考。

但在应试教育多年来的影响下,作文教学打上了深深的应试教育的烙印。

很多语文教师觉得作文教学不知从何抓起,抓了效果也不明显,还不如抓阅读和基础见效快。

《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做到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但是,实际的作文教学情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学生一上作文课便无精打彩、哀声叹气,对作文充满了恐惧心理。

因此,很多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想方设法,费尽心思,却不想将作文教学引入了误区。

误区一:应付考试,教给学生固定模式、“经典材料”。

误区二:增加学生的写作数量,加大了学生负担。

误区三:要求严格,精批细改,扼杀学生想象力。

误区四:学生“做作文”,内容假、大、空,失去了真情实感。

教师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脱离现实空洞无物,感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让师生都能从繁重的“教”和“写”中解放出来呢?笔者从多年作文教学实践出发,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

这是作文教学走出误区的前提。

分析一篇佳作,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它无非是由语言表达、材料事实、情感思想、写作规则等几方面构成。

前三者仅靠教师的教学怕是难以得到提高的,作文教学唯一能教的就只有写作规则了。

写作规则怎么教,又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大讲特讲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特点是什么,何为六要素,何为思路线索等理论性知识。

其实,这些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作文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作品,但学生的作文我们要求各具特色,最忌千篇一律。

因此学生的佳作并非完全是教师教出来的,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我们应从全面入手。

刍议如何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刍议如何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刍议如何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摘要:自从新课标的改革开始之后,教学就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教学方式层出不穷,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生机,但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文依旧是教师、学生都十分头疼的难点,尽管作文教学的改革也有了很长时间,但是学生依旧写不好作文、不会写作文,本质上并没有任何改变,而这固然有学生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因为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导致作文教学始终没有进展,学生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误区作文是学生在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体现,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这一点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最好是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培养。

但是对大多数教师而言,他们总是认为作文应该是中高年级的事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需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让低年级语文的教学始终存在着限制,等到了中高年级的时候,教师又更加注重作文的意义和结构,忽略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所以才让作文教学迟迟没有进展,学生也对作文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开始害怕作文,所以教师需要及时的改变作文教学的策略,从误区中走出来。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以“说话”、“听话”两个部分组成,通过这两个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进而养成一个良好的语言习惯。

而听话、说话和阅读、作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写作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都是比较强的,如果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一篇文章,那么他所掌握的语文综合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脑力活动,写作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完善、修改,这样还会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组织能力,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1]。

2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误区2.1作文教学的内容、过程十分乏味作文应该是一种思维形式、兴趣、习惯的训练,所写作的主题也应该跟着学生的年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等递加,可是对大多数教师而言,他们在选择作文教学的内容时都是十分随意、盲目的。

小学语文课中如何走出写作教学的误区

小学语文课中如何走出写作教学的误区
的教育理念 . 摆脱 以往 “ 满堂灌” 的教 学方式 , 例如 : 若有些问题 教师可将这一 日记写作 要求 调整 为“ 每周不定时写作 1 - 2 篇” . 学生可 自行解决的话 . 教师可指 导其 在课 下时间 自己完成学 习 任务 。 科学 、 高效地利用珍贵的课堂时间 , 并加强师生间 的互动
◆阅读 与 写作 OS A N WE N B A I J I A
小学语文课中如何走出写作教学的误区
周 爱 兰
江西省赣 州市定南县 第六 小学 摘 要: 写作教 学是现阶段我 国小学语 文课程教 育教学 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 良好 、 高效 的写作教 学对增加 学生学科 知识
积 累, 培 养其 写作 能力, 提 高学生文学素养及 其学 习水平等 均具有重要作用 但 现阶段 , 我 国大 多数小学语 文写作教 学中尚存在许
写作教学 中需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 . 指 导其平 时多阅读课外读
学生 的实际学 习状况 . 单单 只为完成教授任 务 , 且教学措 施不
具备科学性与针对 陛. 教学效果不佳 。
物或养成写 日记的习惯 . 以帮助其拓宽知识面 。 丰富写作素材 .
面对这种情况 . 教师在小学语文 写作 教学 中需及时转变教
有效措施 改进和革新教 学模 式 , 以增强课 堂教学效率 , 帮助师
离. 教师也需尽 可能找到其 中写 得较 好的部分 。 适 当对其进行 合班级 学生的实 际学 习情 况 . 采 用灵活性 的教 学方法 . 通过巧 妙设 计课 堂问题 , 为学生创 设 问题 情境 , 以激 发其 写作兴趣 , 培养其 独立思考 和积极探 究精神 ; 或可通过开 展“ 成 语接龙 ” 、 “ 故事 比赛 ” 等多种游 戏教学活动 , 丰富学生学 科知识 . 增强其 联想能力 与反应能力 , 以调动学 生的学习动力 . 提 高课堂教学

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作者:张黎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8年第4期【摘要】本文尝试提出了以下改进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主动权,如教师注重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独立寻求疑问的能力;教师课堂注意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种作文方法,注重作文教学中写的技巧,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领悟能力;教师要关注细节,给予学生在作文时足够时间思考等。

本文主要是对小学作文教学误区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误区对策一、小学作文教学误区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老师上的语文作文课还是很满意的,认为内容新颖和生动有趣的人不在少数。

只有16.41%的学生认为枯燥无味,6.94%的学生绝的课堂无聊,46.53%的学生认为理想的作文课不仅需要教科书知识,还需要一些课外知识来调味。

然而仅有37.23%的学生在自己主动下进行作文,这说明学生对于作文的认识能力有待提高。

对于作文的目的,51.95%的认为作文是为了增长知识,16.07%的选择应对考试,21.83%的选择为了得到赞美,还有10.15%的为了个人兴趣。

透过数据,我们发现大部分高年级学生对作文的目的是相当明确的,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如32.66%选择情感体验,33.16%选择提升作文能力,8.29%的学生认为获得了做人的道理。

但也有16.07%的学生认为语文作文是为了应对考试。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依然枷锁着学生的成长,这是个值得教育者反思的问题与现象。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知识的丰富与匮乏,智力水平的高与低,学习能力的强与差,都是决定作文能力高低的因素。

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

纵观我国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作文教学的展开和施行状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研究者试图从现阶段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的现状实践入手,采用的是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记录法,对盐城市S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人教版新课标
“作文难,难作文”,自我开始接触作文,这句话就一直牢刻脑海。

中师毕业后,我走上了教师岗位,才发现作文不仅难在写,更难在教。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在教学这块领地,老师似乎已经谈作文色变了。

也许正是因为一个“怕”字,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就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老师定框框,学生永远只能在这个框框里面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好按照老师的要求硬着头皮去应付。

空洞,不真实,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作文在学生中常常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不单这样,很多学生视作文如“虎”,遇“虎”头痛,也有些同学因害怕作文,只好东抄西凑,请人代写等等。

老实说,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老师,也曾经因为怕学生不会写而牵着学生走,从定题目到如何开头,再到文章重点内容的表述,最后到如何结尾。

在这样的作文指导下,学生是会写作文了,但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优生除了篇幅长一点,语句通顺一些外,几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再看看别班孩子的作文,虽然篇幅上可能不如我班,有些孩子的作文甚至句子极不通顺,但那作文中透出的纯真却是我班孩子没有的,从他们的作文中,我看到了孩子们那五彩纷呈的世界,看到了真正的个性。

再来反思自已的教学,牵着学生走,逼着学生写已经严重地抹杀了孩子的作文兴趣,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被我的牵引所扼杀。

如何从作文框框中走出来,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已是我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了。

静下心来思考,解铃还需系铃人,是我把孩子带进了框框中,我就一定要带着他们走出这个框框,看看外面的世界。

趁着今年学校重点研究作文教学的契机,再翻阅一些资料,我决定从学生好奇和爱凑热闹的特点入手,改革自已的作文教学,寻找作文的源泉和乐趣。

心理学和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特别爱猎奇和凑热闹。

如马路边耍猴的,讨钱要饭的,市场边打桌球的、吵架的……他们都爱凑过去看热闹;又如,小河的水干了,树上的知了叫了,小黄狗生崽了……一切一切,小学生都觉得有趣,觉得有意思。

遗憾的是,小学生对这些人和事,只是临时“兴”起,事后往往只是“过眼云烟”。

而这些生活中的人和事,正是我们写作的源泉。

如何让这些“兴起”成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呢,我开始要求学生写周记。

我永远忘不了我在班级宣布这一要求时的情境。

那是一节班会课,我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看,是什么?”
“棒棒糖!”这是贪吃鬼周义山的声音。

“是玩具。


“是影碟。

”王昊天还不忘记我答应给他们看电影的承诺。

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争论中,我示意庞显弘打开了投影,把一篇学生作文放在了展示台上:今天一天早,我就和妈妈来到了公园里。

可能是太早的缘故吧,公园里的人并不多。

走到水池旁,我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忙碌着搬运什么。

那些东西白白的,很小。

我觉得很好奇,就跑去问妈妈。

妈妈告诉我,那些白白的东西是面包屑,小蚂蚁正要把这些面包屑运回家呢。

我这才明白,原来小蚂蚁也有家呀!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作文怎么样?”“老师,这也是作文吗?”一贯循规蹈矩的麦晓枫问到。

“当然,不然你认为这是什么?”“怎么没有开头,没有结尾呀?而且只有一段话。

”“老师,他还没有写时间,结尾也没有写心情呢!”情况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们在我的“牵引”中,已经不接受这种所谓的无头无尾的作文了。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好惭愧。

接下来,我坦诚地告诉孩子们作文并不一定要像老师平常要求的一样,开头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结尾小结心情,重要的是要有自已的特点,能写出自已的独特感受。

“那怎样才能写出自已的特点,写出自已的独特感受呢?”班长吴颖茵说出了所有孩子的疑惑。

我顺势利导,告诉孩子们:“要做到这一点很简单,那就是多写,写真话,写自已真实的感受,简单地说就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

”孩子们面面相觑,似乎不大相信我刚才讲过的话,更确切地说是他们不相信作文还可以这么随心所欲。

然后我又告诉他们,作文的特点从眼睛中来,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事物不一样,同样的事物不同的眼睛来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想写出自已的特点,还得认真观察和记忆。

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神态、语言或事物的外形、大小、颜色、状态等都是我们应该留意的。

在观察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思考,透过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一堂课结束了,孩子们交上了第一篇周记,这是我班作文在规定时间内交得最全的一次。

课后,我细细品读孩子们的大作,虽然有些还很粗
糙,有些甚至只是几句话,但一改往日千篇一律的特点,大部分孩子的作文有了自已的语言,作文内容也是百花齐放。

为了尽快带着孩子们走出原有作文的现状,我又把小组合作学习搬到了我的作文教学中,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在命题上,我采取“独立命题——小组交流——集体评议——小组复议”的程序,而作文内容则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经历去立意并作文,写完后,小组之间互相修改。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课外在小组内,或是好朋友之间把每天喜闻乐见的人和事讲述出来。

这样一来,优生在为差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已的品析能力,开拓了写作思路。

而差生则在阅读优生的作文中积累到了许多优美的词句,学会了一些好的写作方法。

在讲听故事的过程中,既丰富了知识,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口语交际能力均得到了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

现在我已经不再害怕作文课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大多数孩子对作文不再感到困难,并且乐意去写,自主作文的能力真正提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