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协议总结
LTE无线接口协议
LTE无线接口协议篇一:LTE培训材料-7 LTE接口协议分析一、LTE接口概述——LTE系统总体架构EPS通过IP连接是用户通过公共数据网(PDN)接入互联网,以及提供诸如VoIP等业务。
一个EPS承载通常具有一定的QoS。
一个用户可建立多个EPS承载,从而具有不同的QoS等级或连接到不同的PDN。
通过几个承担不同角色的EPS网元可以实现用户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保护。
整体网络架构如图所示,其包括网元和标准化的接口。
在高层,该网络是由核心网(EPC)和接入网(E-UTRAN)组成的。
核心网由许多逻辑节点组成,而接入网基本上只有一个节点,即与用户终端(UE)相连的eNode B。
所有网元都通过接口相互连接。
通过对接口的标准化可满足众多供应商产品间的互操作性,从而使运营商可以从不同的供应商获取不同的网元产品。
事实上,运营商可以根据商业考虑在他们的物理实现上选择对逻辑网元进行分裂或合并。
——EPC和E-UTRAN间的功能分布如图所示。
下面对EPC和E-UTRAN的网元进行详细描述——eNode B实现的功能——MME实现的功能——S-GW实现的功能——P-GW实现的功能——E-UTRAN地面接口通用协议模型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如图所示,适用于E-UTRAN相关的所有接口,即S1和X2接口。
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继承了UMTS系统中UTRAN接口的定义原则,即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相分离,无线网络层与传输层相分离。
除了能够保持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无线网络层与传输层技术的独立演进之外,由于具有良好的继承性,这种定义方法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减少LTE系统接口标准化工作的代价。
——控制面协议栈结构——用户面协议栈结构二、空中接口协议栈分析无线接口是指终端和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简称Uu接口,通常我们也称之为空中接口。
无线接口协议主要是用来建立、重配置和释放各种无线承载业务的。
LTE技术中,无线接口是终端和eNode B之间的接口。
lte rlc协议总结解读
lte rlc协议总结解读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使用了一系列协议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其中,RLC(RadioLink Control)协议是在LTE中负责无线链路传输控制的协议。
下面对RLC协议进行总结解读:RLC协议位于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以下功能:1. 分段和重组:RLC协议将较大的数据块分成较小的段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将这些段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块。
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2. 自动重传请求(ARQ):当有丢失或损坏的数据段时,RLC协议会自动请求发送端重新发送该数据段,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3. 有序交付:RLC协议根据数据段的顺序号将它们进行排序,确保接收端按正确的顺序收到数据。
4. 错误检测和纠正:RLC协议使用一系列的校验码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例如使用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来检查数据段的完整性。
5. 基于状态的传输:RLC协议会根据信道的条件和网络的拥塞情况动态调整传输的方式,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效率。
纵观RLC协议的功能和特点,可以看出它在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有了RLC协议的支持,LTE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对RLC协议的参考内容,供读者进一步学习和了解:1. 3GPP TS 36.322 V15.4.0:“Radio Link Control (RLC) protocolspecification”,此文档是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发布的RLC协议规范,包含了RLC协议的详细技术细节和操作流程。
2. 《LTE小区与网络规划: 原理与实践》(作者: 陈正毅、文校、黄中浩),该书是针对LTE网络规划的实践指南,其中包含了对RLC协议的解读和应用案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RLC协议。
3. 《LTE系统与技术》(作者: 闵柯、王文娟、张志杰),该书是对LTE系统和技术的全面介绍,其中包含了对RLC协议的详细解读和性能分析,对于想深入了解LTE和RLC协议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籍。
LTE帧结构和协议讲解
LTE帧结构和协议讲解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为了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好的系统能力而发展起来的。
LTE通过改进帧结构和引入新的协议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LTE的帧结构主要由基本帧和无线帧的形成方式组成。
在LTE中,基本帧是和无线帧对称的,对称的结构可以简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基本帧由10个子帧组成,每个子帧的持续时间为1ms。
每个子帧可以分为两个时隙,每个时隙的持续时间为0.5ms。
基本帧中的第0个子帧(SF)被用于广播或下行控制信令,而其他9个子帧(S1~S9)用于传输用户数据。
无线帧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和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两种。
在FDD模式下,上行和下行数据在频域上互不干扰,通过频域上的分离来实现双工通信。
而在TDD模式下,上行和下行数据共享相同的频谱,在时间上交替进行传输。
FDD和TDD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使用,TDD模式具有更快的部署速度和更灵活的频谱分配,但FDD模式可以提供更好的容量和覆盖性能。
LTE的协议主要由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组成。
控制平面负责处理系统控制信令,如寻呼、鉴权和移动性管理等;用户平面负责处理用户数据的传输。
LTE的协议是基于分组交换的IP网络,通过优化分组交换的性能和效率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容量。
LTE的控制平面使用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协议进行系统控制和管理。
RRC协议负责系统的连接建立、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和系统的切换等功能。
RRC协议通过不同的消息和过程来实现这些功能,如RRC连接建立过程、RRC连接重建过程和RRC连接释放过程等。
RRC协议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系统控制信令的传输,减少信令的时延和系统开销。
LTE的用户平面使用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协议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
lte知识总结(共7篇)
lte知识总结(共7篇):知识lte lte网络优化基础知识lte题库l te上行视频教程篇一:LTE基础知识汇总及说明总结一、协议知识1. LTE帧结构及物理资源基本概念RE/RB/CCE/REG/RBG帧结构Type1:FDD(全双工和半双工)(FDD上下行数据在不同的频带里传输;使用成对频谱) 每一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由20个时隙构成,每一个时隙长度为Tslot = 15630 x Ts = 0.5ms。
对于FDD,在每一个10ms中,有10个子帧可以用于下行传输,并且有10个子帧可以用于上行传输。
上下行传输在频域上进行分开。
帧结构Type2:TDD (TDD上下行数据可以在同一频带内传输;可使用非成对频谱)一个无线帧10ms,每个无线帧由两个半帧构成,每个半帧长度为5ms。
每一个半帧由8个常规时隙和DwPTS、GP和UpPTS三个特殊时隙构成,DwPTS和UpPTS的长度可配置,要求DwPTS、GP以及UpPTS的总长度为1ms。
DwPTS: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 GP: Guard Period (GP越大说明小区覆盖半径越大) UpPTS: Uplink Pilot SlotTs = 1 / (15000x2048) sFrame 帧的长度:Tf = 307200 x Ts = 10msSubframe 子帧的长度:Tsubframe = 30720 x Ts = 1ms Slot 时隙的长度:Tslot = 15360 x Ts = 0.5ms1 Sub-Carrier = 15 kHz;1 TTI = 1 ms = 1 sub-frame =2 slots (0.5 ms *2)# for one user, min2 RB allocation.1 RB = 12 sub-carriers during 1 slot (0.5 ms) =12 * 15kHz = 180kHz (Bandwidth); = 12 * 7 symbols= 84 REs 1 RE = 1 sub-carrier x 1 symbol period (Each symbol is QPSK, 16QAM or 64QAM modulated.) LTE支持可变带宽:1.4MHz, 3, 5, 10, 15 和20MHz一个小区最少使用6个RB, 即最少包含72个sub-carriers: 6 RB * 12 sub-carriers = 72 sub-carriers特殊帧格式7:DwPTS:GP:UpPTS = (21952Ts-32Ts) : 4384Ts : 4384Ts= 10:2:2 最小分配单位为: 2192?TsConfigure TDD: 上下行配置(下图)+ 特殊帧格式(上图)(e.g.: 2:7 1:7)= 5ms转换周期:一个帧的上下半帧的特殊帧格式配置相同,= 10ms转换周期:一个帧分成上下半帧,下半帧的特殊帧为DwPTS=1ms,用于DL传输(如上图3,4,5所示)RE:Resource Element,称为资源粒子,是上下行传输使用的最小资源单位。
lte协议
lte协议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意为长期演进技术,是一种4G无线通信标准,也是目前全球广泛应用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
下面将对LTE协议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LTE协议是一种基于IP的全新通信协议,它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MIMO(多天线)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无线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
相比于之前的3G技术,LTE可以实现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频谱效率。
其次,LTE协议采用了分层的体系结构,包括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
无线接入网主要由基站和用户终端组成,通过天线和射频信号实现无线通信。
核心网则是提供丰富的网络和业务支持,包括控制面和用户面。
控制面主要负责网络调度和管理,包括寻呼、鉴权、移动性管理等功能,而用户面则负责传输用户数据,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
此外,LTE协议还引入了无缝漫游和跨层协同技术,使用户可以在不同网络之间平滑切换,提供无线宽带覆盖的连续服务。
同时,LTE协议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包括CDMA、Wi-Fi和WiMAX等,可以实现多模终端的互联互通。
随着LTE技术的不断发展,LTE-Advanced(LTE-A)和LTE-Advanced Pro(LTE-A Pro)技术也相继发布。
LTE-A在LTE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网络容量和速率,实现了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低的延迟。
而LTE-A Pro则实现了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低的功耗,为提供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奠定了基础。
总结来说,LTE协议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4G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频谱效率。
它的引入使得移动通信从简单语音通话向多媒体数据和高速宽带传输转变,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便利。
未来LTE技术还将不断演进,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通信的需求,为智能城市、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lte 协议
lte 协议LTE(Long-Term Evolution)是一种4G无线通信技术,为当前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频谱效率。
LTE协议是建立在全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上的一套通信规范,包括网络架构、传输协议、调度算法等。
首先,LTE协议的网络架构包括用户平面(User Plane)和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实现了对流量的快速处理和控制指令的高效传输。
在网络架构中,有多个主要的组件,包括基站(eNodeB)、移动核心网(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服务网关(SGW,Serving Gateway)和数据网关(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这些组件通过高速的IP连接进行通信,确保用户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
其次,LTE协议采用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多址技术,提高了频谱效率。
通过将频谱划分为不同的子载波,可以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确保了高速率和低延迟的通信。
同时,LTE还引入了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进一步提高了传输速率和信号质量。
另外,LTE协议中的调度算法对网络资源进行动态分配,确保不同用户之间的公平性和资源的最大利用。
调度算法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网络状况,对各个用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使得网络资源被有效地利用,同时保证用户的通信质量。
此外,LTE协议还支持移动性管理和移动性控制,当用户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时,可以无缝地进行切换,保持通信的连续性。
最后,LTE协议还支持多种业务的传输,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
LTE常见信令流程总结
LTE常见信令流程总结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它使用了全新的LTE协议来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无线通信。
LTE中的信令流程是指在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控制与管理的通信过程。
下面是LTE常见信令流程的总结。
第一步:附着过程(Attach Procedure)附着过程是终端设备和LTE网络之间建立连接的第一步。
终端设备通过发起附着请求向网络注册自己,并提供诸如设备的标识、能力信息等。
LTE网络接收并处理附着请求,然后为终端设备分配唯一的标识符(EPS (Evolved Packet System)标识符)以及一些参数。
第二步:鉴权和加密过程(Authentication and Encryption Procedure)终端设备在完成附着过程后,需要与LTE网络进行鉴权和加密过程。
在这个流程中,终端设备和LTE网络之间进行身份验证和密钥协商。
终端设备提供鉴权向量进行鉴权,并使用鉴权向量中的信息生成加密密钥和完整性密钥。
完成鉴权和加密后,终端设备可以开始与网络进行通信。
第三步:PDP(Packet Data Protocol)激活过程(PDP Activation Procedure)PDP激活过程是为了开启终端设备在数据通信中使用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的能力。
终端设备通过IPv4或IPv6地址请求逻辑通道,以便在终端设备和LTE网络之间传输数据。
网络为终端设备分配地址和QoS(Quality of Service)参数等,并且建立了数据传输所需的电路。
第四步:无线承载资源分配(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无线承载资源分配是为终端设备建立与LTE网络之间的物理通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这个流程中,网络为终端设备分配物理资源,例如频段、时隙等。
终端设备和网络之间的无线链路建立后,数据传输可以开始。
第五步:UE Context释放过程(UE Context Release Procedure)UE Context释放过程是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断开连接的过程。
LTE理论知识总结
LTE原理知识总结零散点总结:一、概念类1、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一个REG包括4个连续未被占用的RE。
REG主要针对PCFICH和PHICH速率很小的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分配灵活性2、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每个CCE由9个REG组成,之所以定义相对于REG较大的CCE,是为了用于数据量相对较大的PDCCH的资源分配。
每个用户的PDCCH只能占用1,2,4,8个CCE,称为聚合级别3、RB(Resource Block):频率上连续12个子载波,时域上一个slot,称为1个RB。
4、RE(Resource Element):频率上一个子载波及时域上一个symbol,称为一个RE。
5、下行RS(Reference Signal)参考信号,通常也称为导频信号。
如下作用:1)下行信道质量测量;2)下行信道估计,用于UE端的相干检测和解调;3)小区搜索;三种类型1)小区专用的参考信号。
一般不特别说明,参考信号指的都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2) 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参考信号。
仅用于扩展CP的情况。
3)终端专用参考信号。
只针对特定UE有效6、PCFICH: 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用于动态的指示在一个子帧中有几个OFDM符号(取值范围1,2,3)用于PDCCH 信道传输。
PCFICH 信息放置在第一个OFDM符号,为了对抗干扰,这些符号被分散到整个系统带宽进行传输,在每一个子帧的第一个符号上的4个REG (Resource ElementGroup)中传输7、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主要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LTE协议学习总结2 - 物理层
物理信道的功率加权
物理信道的调制与解调 频率与时间的同步 无线特性测量并指示给高层
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处理
传输分集(TX diversity) 波束赋型 射频处理 (注:射频处理部分在TS 36.100系列规范中有定义)
物理层概述_总体描述
LTE物理层搜索
功率控制
上行同步和上行定时控制 随机接入相关过程 HARQ相关过程 通过在频域,时域和功率域进行物理资源控制,LTE隐式地支持干扰协调。
物理层测量
UE和eNode-B对无线特性进行测量,并且上报网络中的高层。这些包括,例如用于同频和异 频切换的测量,不同无线接入技术间(RAT)切换的测量,定时测量和无线资源管理(RRM) 的测量并且支持定位。 不同RAT切换的测量用于支持GSM,UTRA FDD,UTRA TDD,CDMA2000 1x RTT 和 CDMA2000 HRPD的系统间切换。
DwPTS 和 UpPTS的长度是可配置的。
支持5ms和10ms上下行切换点,如果和TD同一个频点,就用5ms,避免干扰
帧结构_上下行配比方式
“D”代表此子帧用于下行传输,“U” 代表此子帧用于上行传输,“S”是由DwPTS、 GP和UpPTS组成的特殊子帧。
物理层概述_文档结构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36.212 复用及信道编码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36.211 物理信道及调制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36.213 物理层过程
Physical layer – Measurements
LTE协议总结
总体方面和原理
主要是对接口的总体描述,包括接口协议和功能划分,接口协议结构,接口的技术规范
36.411
接口层
主要描述支持接口的物理层功能
36.412
信令传输
定义了在接口使用的信令传输的标准
36.413
应用协议()
主要描述应用协议,是接口最主要的协议,包括接口信令过程,功能,过程,消息
36.414
规范编号
规范名称
内容
更新时间
射频系列规范
无线发送和接收
描述和的最小射频()特性
36.104
无线发送与接收
描述在成对频谱和非成对频谱的最小特性
36.106
直放站无线发送与接收
描述直放站的射频要求和基本测试条件
36.113
与直放站的电磁兼容
包含对基站、直放站和补充设备的电磁兼容()评估
36.124
移动终端和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求
36.212
复用和信道编码
主要描述了传输信道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复用技术,信道编码方案,第一层第二层控制信息的编码、交织和速率匹配过程
36.213
物理信道过程
定义了和系统的物理过程的特性,主要包括:同步过程(包括小区搜索和定时同步);功率控制过程;随机接入过程;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相关过程(报告和反馈);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相关过程(探测和检测);物理下行共享控制信道过程(包括共享信道分配);物理多点传送相关过程
终端一致性系列规范
36.508
一致性测试的通用测试环境
主要描述终端一致性测试公共测试环境的配置,包含小区参数配置以及基本空口消息定义等
36.509
的特殊一致性测试功能
LTE关键知识点总结
LTE关键知识点总结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4G网络技术,提供了高速、低延迟的无线通信服务。
下面是关于LTE的一些关键知识点总结:1.网络架构:LTE采用了分布式的网络架构,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eNodeB(Evolved NodeB):eNodeB是无线基站的新一代,负责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 EPC(Evolved Packet Core):EPC是LTE网络的核心部分,包括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Serving Gateway)和PGW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等组件,负责用户鉴权、移动性管理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2. 多址技术:LTE采用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将无线频谱分为多个子载波,在同一时间和频段上可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
3.频段和带宽:LTE可在多个频段上运行,常见的频段包括700MHz、800MHz、1800MHz、2100MHz和2600MHz等。
每个频段的带宽可以是1.4MHz、3MHz、5MHz、10MHz、15MHz或20MHz等不同大小。
4.MIMO技术:LTE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多个天线上的信号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6. QoS(Quality of Service):LTE支持多种QoS类别,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的需求提供不同的网络资源。
通过定义不同的QoS类别,可以满足语音、视频、数据等不同应用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7.LTE高级功能:- Voice over LTE(VoLTE):VoLTE是LTE网络上的语音通话服务,可以实现高质量的语音通话。
- LTE-Advanced:LTE-Advanced是对LTE的改进和扩展,引入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网络容量管理能力。
LTE互操作参数总结
LTE互操作参数总结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传输、低延迟和高容量等特点。
为了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LTE引入了一系列互操作参数。
本文将对LTE互操作参数进行总结。
一、频段互操作参数1.E-UTRA频段:LTE系统的频段范围是从频率带1(2100MHz)到频率带41(2500MHz)。
不同地区的运营商可能会使用不同的频段,因此设备需要支持不同的频段以实现全球范围的互操作。
2. GERAN频段:GERAN(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LTE系统可以利用GERAN频段进行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和SRVCC(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等功能。
设备需要支持不同的GERAN频段,以便在LTE系统下提供较低的语音服务。
3. UTRAN频段: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LTE系统可以利用UTRAN频段进行CSFB和SRVCC等功能。
设备需要支持不同的UTRAN频段,以实现与3G网络间的平滑过渡。
二、系统选定互操作参数1. PLMN选择: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是为移动通信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运营商。
设备需要选择正确的PLMN进行注册,以便与合适的网络进行连接。
2. TAC选择:TAC(Tracking Area Code)用于识别设备所在的跟踪区域。
设备需要选择正确的TAC以获取正确的服务。
三、小区互操作参数1. RSRP门限: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是测量LTE信号接收功率的指标,设备需要设置RSRP的门限值,以确定是否一些小区。
2. RSRQ门限: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是测量LTE信号接收质量的指标,设备需要设置RSRQ的门限值,以确定是否一些小区。
LTE重要知识点总结
L T E重要知识点总结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LTE总结1.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位长为10bit,也就是取值从0-1023循环。
在PBCH的MIB广播中只广播前8位,剩下的两位根据该帧在PBCH 40ms周期窗口的位置确定,第一个10ms帧为00,第二帧为01,第三帧为10,第四帧为11。
PBCH的40ms窗口手机可以通过盲检确定。
portcodeword 是经过信道编码和速率适配以后的数据码流。
在MIMO系统中,可以同时发送多个码流,所以可以有1,2甚至更多的codewords。
但是在现在LTE系统中,一个TTI最多只能同时接收与发送2个TB,所以最多2个codewords;layer和信道矩阵的“秩”(rank)是一一对应的,信道矩阵的秩是由收发天线数量的最小值决定的。
例如4发2收天线,那么layer/rank = 2;4发4收天线,layer/rank=4;codeword的数量和layer的数量可能不相等,所以需要一个layer mapper把codeword流转换到layer上(串并转换);一根天线对应一个layer,经过layer mapper的数据再经过precoding矩阵对应到不同的antenna port发送。
3.层映射(layer mapping)和预编码(precoding)层映射(layer mapping)和预编码(precoding)共同组成了LTE的MIMO部分。
其中层映射是把码字(codeword)映射到层(layer),预编码是把数据由层映射到天线端口,所以预编码又可以看做是天线端口映射。
码字可以有1路也可以有两路,层可以有1,2,3,4层,天线端口可以有1个,2个和4个。
当层数是3的时候,映射到4个天线端口,不存在3个天线端口的情况。
LTE-RLC协议总结
RLC的位置
RLC的作用
RLC提供分段/串接服务(UM/AM):当MAC层指示的 RLC PDU小于RLC SDU时,RLC实体对RLC SDU进 行分段操作,当大于RLC SDU时则进行串联操作。
RLC提供重传服务(AM):MAC层的HARQ只能做到 一定级别的BLER(误块率),对应PER(误包率)为10^4,但是TCP业务的PER要求为10^-6,否则会引起上 层TCP的拥塞避免机制,从而导致数据发送速率降低 。此时仅靠HARQ机制可能不满足要求,需要通过 RLC的ARQ机制来保证业务QoS。
RLC UM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t-Reordering:配置范围0~200,单位ms。值过小 会使VR(UR)更新过快,在丢包未收到的情况下就重 组成RLC SDU递交到上层,上层进行TCP业务时会因 为丢包过多导致断流。
VR(UH):记录紧接着接收到的最高SN号UMD PDU的下一个 SN号,初始值为0,作为接收窗口的上边界。
t-Reordering:用于UM接收实体检查从下层收到的RLC PDU 是否丢失,配置范围0~200,单位ms
UM模式接收流程1
UM模式接收流程2
UM接收窗口滑动
UM接收窗口滑动 — T-REORDERING超时
三种工作模式的比较
工作模式 逻辑信道
RLC头 PDU排序 重复检测 SDU分段、 出错处理 业务 SDU丢弃 串接、重组
TM
BCCH
不添加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处理 广播系统消息,寻
PCCH
呼消息,在CCCH上
DL/UL CCCH
发送的RRC消息
UM
DL/UL DTCH 添加 支持 支持
支持
TM模式不能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提供任何保证,用 户面数据传输不能使用TM模式
LTE帧结构和协议10512
LTE帧结构和协议10512LTE(Long 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帧结构和协议是保证数据传输效率和可靠性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LTE的帧结构和协议,涵盖以下内容:1.帧结构2.物理层协议3.链路层协议4.网络层协议1.帧结构:在LTE中,常用的帧结构有1毫秒(ms)和0.5毫秒(ms)两种。
1毫秒帧结构通常用于下行链路,0.5毫秒帧结构通常用于上行链路。
每个子帧内部的OFDM符号,则是由12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2个导频符号组成。
2.物理层协议:2.1小区搜寻过程LTE终端设备在连入网络之前,需要执行小区搜寻过程。
该过程包括寻找小区、同步小区、测量与探测等步骤。
2.2建立连接在建立连接过程中,LTE终端设备需要与基站进行初始接入,共享小区信息并进行系统分配。
2.3传输信道LTE中的传输信道分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其中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信息,数据信道用于传输用户数据。
常用的控制信道有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常用的数据信道有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3.链路层协议:3.1链路建立链路建立过程中,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与eNodeB (Evolved Node B,演进基站)进行协商,建立信道的分配与配置。
3.2链路保持链路保持过程中,UE与eNodeB之间的数据传输保持稳定。
3.3链路释放链路释放过程中,UE与eNodeB之间的连接被终止。
4.网络层协议:4.1 移动接入层协议(Mobile Access Layer Protocol,MAP)MAP协议用于LTE终端设备与核心网络之间进行通信,包括位置管理、移动性管理和呼叫控制等功能。
4.2 会话管理协议(Session Management Protocol,SMP)SMP协议用于建立和维护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包括会话建立、会话维持和会话释放等功能。
LTE常见信令流程总结
LTE常见信令流程总结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为提供高速、高质量移动通信而设计。
在LTE网络中,信令流程是移动设备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的关键过程。
下面是LTE常见信令流程的总结:1.基站和选择:移动设备首先进行基站和选择,以确定最适合的基站进行连接。
移动设备通过采样和测量周围的信号强度、质量和延迟等参数,选择最强的信号基站。
2.同步和认证:一旦选择了要连接的基站,移动设备需要与基站进行同步和认证。
移动设备发送同步请求,基站回应同步确认,然后移动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并提供其身份信息,基站验证这些信息来确保移动设备的合法性。
3.配置连接:在认证通过之后,基站将配置连接参数并发送给移动设备。
这些参数包括数据传输的带宽、传输格式以及其他网络设置等。
4.随机接入:在连接建立之后,移动设备可能需要发送小数据量的随机接入请求,以便在网络中获得一个可用的资源。
5. RRC连接建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是LTE中用于控制和管理无线资源的协议。
一旦移动设备成功发送了随机接入请求,基站会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给移动设备,用于RRC连接建立。
6.小区重选:在RRC连接建立之后,移动设备会不断进行小区重选,以便找到更适合的基站进行重连。
这是为了确保无线连接的稳定性和质量。
7.数据传输:一旦信道建立并完成小区重选,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移动设备通过调度算法发送和接收数据,以满足用户需求。
8.切换:在移动设备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需要进行切换操作。
这是为了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并提供移动性支持。
9.呼叫释放:当通信结束或移动设备主动断开连接时,进行呼叫释放流程。
基站释放无线资源,并将移动设备返回到初始状态。
以上是LTE常见信令流程的总结。
这些信令流程是实现高效、稳定和高速移动通信的基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LTE信令流程也在不断演进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网络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S36.307
UE支持零散频段的要求
定义了终端支持与版本无关频段时所要满足的要求。
04-Oct-2010
物理层系列规范
TS36.201
LTE物理层——总体描述
物理层综述协议,主要包括物理层在协议结构中的位置和功能,包括物理层4个规范36.211、36.212、36.213、36.214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等
规范编号
规范名称
内容
更新时间
射频系列规范
TS 36.101
UE无线发送和接收
描述FDD和TDD E-UTRA UE的最小射频(RF)特性
08-Oct-2010
TS36.104
BS无线发送与接收
描述E-UTRA BS在成对频谱和非成对频谱的最小RF特性
30-Sep-2010
TS36.106
FDD直放站无线发送与接收
TS36.571-1
最低性能的一致性
TS36.571-2
协议一致性
TS36.571-3
实现一致性声明
TS36.571-4
测试套件
TS36.571-5
UE的定位测试场景和辅助数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主要是对S1接口的总体描述,包括S1接口协议和功能划分,S1接口协议结构,S1接口的3GPP TS36.41X技术规范
15-Jun-2010
TS36.411
S1接口层1
主要描述支持S1接口的物理层功能
17-Dec-2009
TS36.412
S1信令传输
定义了在S1接口使用的信令传输的标准
06-Apr-2010
07-Oct-2010
TS36.523-1
协议一致性声明
描述了终端一致性信令测试的测试流程
27-Sep-2010
TS36.523-2
实现一致性声明形式规范
描述了终端一致性信令测试中终端为支持测试而满足的特性条件
21-Sep-2010
TS36.523-3
测试套件
描述了终端一致性信令测试TTCN代码
28-Sep-2010
27-Sep-2010
终端一致性系列规范
TS36.508
UE一致性测试的通用测试环境
主要描述终端一致性测试公共测试环境的配置,包含小区参数配置以及基本空口消息定义等
23-Sep-2010
TS36.509
UE的特殊一致性测试功能
主要描述了终端为满足一致性测试而支持的特殊功能定义,包括数据回环测试功能等
07-Oct-2010
TS36.314
层2——测量
主要针对所有空口高层测量的描述和定义,这些测量用于E-UTRA的无线链路操作,RRM,OAM和SON等
17-Jun-2010
TS36.321
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规范
主要是对MAC层的描述,包括:MAC层框架,MAC实体功能,MAC过程,MAC PDU格式和定义等
30-Mar-2010
TS36.211
物理信道和调制
主要描述物理层信道和调制方法。包括物理资源的定义和结构,物理信号的产生方法,上行和下行物理层信道的定义、结构、帧格式,参考符号的定义和结构,下行OFDM和上行SC-FDMA调制方法描述,预编码设计,定时关系和层映射等内容
21-Mar-2010
TS36.212
支持E-UTRAN中MBMS的接口的信令传输
主要是M2接口的M2应用协议栈及功能,M3接口的M3应用协议栈及功能
31-Mar-2010
TS36.443
M2应用协议(M2AP)
主要是M2接口的M2应用协议控制平面信令,包括M2AP业务、功能、过程以及消息描述
27-Sep-2010
TS36.444
M3应用协议(M3AP)
17-Jun-2010
TS36.322
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规范
主要是对RLC层的描述,包括:RLC层框架,RLC实体功能,RLC过程,RLC PDU格式和参数等
05-Oct-2010
TS36.323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规范
描述了PDCP层协议,主要包括:PDCP层框架,PDCP结构和实体,PDCP过程,PDCP PDU格式和参数等
27-Sep-2010
TS36.521-1
一致性测试
描述了终端一致性射频测试中对于终端收发信号能力等的测试
22-Sep-2010
TS36.521-2
实现一致性声明
描述了终端一致性射频测试中终端为支持测试而需满足的特性条件
21-Sep-2010
TS36.521-3
无线资源管理一致性测试
主要描述了终端一致性射频测试中对无线资源管理能力的测试
主要是对MBMS的框架的总体情况介绍,包括MBMS的总体架构,用于支持MBMS业务的M1、M2、M3接口功能,以及MBMS相关协议的介绍
06-Apr-2010
TS36.441
支持E-UTRAN中MBMS的接口的层1
描述支持MBMS M1,M2,M3接口的物理层功能
18-Dec-2009
TS36.442
TS36.423
X2应用协议
主要描述X2应用协议,是X2接口最主要的协议,包括X2接口信令过程,X2AP功能,X2AP过程。X2AP消息
27-Sep-2010
TS36.424
X2数据传输
主要描述X2接口用户平面协议栈及功能
17-Dec-2009
TS36.440
支持E-UTRAN中MBMS的接口的总体方面和原理
30-Sep-2010
TS36.302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主要描述了E-UTRA物理层向高层提供的功能,主要包括:物理层的服务和功能,共享信道,广播信道,寻呼信道和多播信道传输的物理层模型,物理信道传输组合,物理层可以提供的测量等内容
15-Jun-2010
TS36.304
Idle状态的UE过程
主要描述了UE空闲模式下的过程,主要包括:空闲模式的功能以及空闲模式下的PLMN选择,小区选择和重选,小区登记和接入限制,广播信息接收和寻呼
高层系列规范
TS36.300
E-UTRA和E-UTRAN的总体描述
提供了E-UTRAN无线接口协议框架的总体描述,主要包括:E-UTRAN协议框架,E-UTRAN各功能实体功能划分,无线接口协议栈,物理层框架描述,空口高层协议栈框架描述,RRC服务和功能,HARQ功能,移动性管理,随机接入过程,调度,QoS,安全,MBMS,RRM,S1接口,X2接口,自优化的功能等内容
01-Oct-2010
TS36.133
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的要求
描述支持FDD和TDD E-UTRA的无线资源管理需求,包括对E-UTRAN和UE测量的要求,以及针对延迟和反馈特性的点对点动态性和互动的要求
08-Oct-2010
TS36.141
BS一致性测试
描述对FDD/TDD E-UTRA 基站的射频测试方法和一致性要求
主要是M3接口的M3应用协议控制平面信令,包括M3AP业务、功能、过程以及消息描述
27-Sep-2010
TS36.445
M1数据传输
主要是M1接口的用户平面传输承载,用户平面协议栈及功能
14-Jun-2010
TS36.446
M1用户平面协议
TS36.455
LTE定位协议A(LPPa)
主要描述LTE定位协议A,包括:定位辅助信息的获取和传输,定位相关测量信息和位置信息的交互等
复用和信道编码
主要描述了传输信道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复用技术,信道编码方案,第一层/第二层控制信息的编码、交织和速率匹配过程
17-Sep-2010
TS36.213
物理信道过程过程(包括小区搜索和定时同步);功率控制过程;随机接入过程;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相关过程(CQI报告和MIMO反馈);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相关过程(UE探测和HARQ ACK/NACK检测);物理下行共享控制信道过程(包括共享信道分配);物理多点传送相关过程
X2总体方面和原理
主要是对X2接口的总体描述,包括X2接口协议结构,X2接口功能,X2接口的3GPP TS36.42X技术规范
17-Dec-2009
TS36.421
X2接口层1
描述了X2接口层1
09-Feb-2010
TS36.422
X2信令传输
主要描述X2信令承载协议栈承载能力
06-Apr-2010
描述FDD直放站的射频要求和基本测试条件
30-Sep-2010
TS36.113
BS与直放站的电磁兼容
包含对E-UTRA基站、直放站和补充设备的电磁兼容(EMC)评估
01-Oct-2010
TS36.124
移动终端和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的要求
建立了对于E-UTRA终端和附属设备的主要EMC要求,保证不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并保证自身对电磁干扰有一定的免疫性。定义了EMC测试方法、频率范围、最小性能要求等
17-Sep-2010
TS36.214
物理层——测量
主要描述物理层测量的特性,主要包括:UE和E-UTRAN中的物理层测量;向高层和网络报告测量结果;切换测量,空闲模式测量等
14-Jun-2010
TS36.216
物理层的中继操作
描述了物理信道和调制;复用和信道编码;中继节点程序
08-Oct-2010
21-Dec-2009
TS36.331
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
主要是对对RRC层的描述,包括:RRC层框架,RRC层对上下层提供的服务,RRC功能,RRC过程,UE使用的变量和计数器,RRC信息编码,特定和非特定的无线框架,通过网络节点转移RRC信息,UE的能力相关的制约和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