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论语〉十则》优秀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1小时15分)执教:广州外国语学校熊芳芳学生:成都市温江中学初一(9)班一、两个话题:1、为人、为学与为政2、自我、他者与社会二、两种方法:1、以意逆志2、以经解经三、两个视野:1、生命视野2、文化视野师:同学们好!刚刚有同学告诉我,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了,是吗?生(齐):是的!师:那么,谁能告诉我孔子是怎样出生的?(生齐摇头,无人能答)师:好,有一个问题你们一定能够回答:孔子名什么?字什么?生(齐):孔子名丘,字仲尼。

师:很好,孔子的名和字合起来,就是一座山的名字:尼丘山。

“仲”是指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孔子的出生,就与尼丘山有关。

孔子的父亲和母亲年龄相差五十岁左右,他父亲七十岁的时候娶了他母亲,但是很久没有生育。

于是两人到尼丘山上去祷告,回来后就有了孔子。

所以孔子的名和字就跟尼丘山有关。

这个传说意味着什么呢?孔子跟一般人怎么样啊?生(齐):不一样。

师:他似乎是谁派来的?生(齐):上帝派来的。

师:嗯,这个传说好像在告诉我们,他不是一般的凡人。

人类有一个轴心时代,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年300年之间,北纬30度左右,人类涌现出很多了不起的思想家。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印度有谁?生:释迦牟尼。

师:对,中国呢?生:孔子。

师:对,还有老子。

在人类的轴心时代,有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出现,他们的思想影响至今。

《论语》是一部记录什么的书?生: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师:嗯,是记录这个不平凡的人的思想的书。

人们怎样评价这部书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点击PPT)赵普:《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所以我们常有一个说法,叫什么?生(齐):“半部论语治天下”!师:很好,都知道这个说法。

那么下面一种说法知道不知道呢?(点击PPT)梁漱溟: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

大家喜欢这个评论吗?生:喜欢。

因为孔子的思想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而且它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

论语十则·学习教案设计

论语十则·学习教案设计

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我们每个人终身展的必修课,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保持竞争力。

而学习这门课程并非只有在校时期才学习,工作后同样需要学习,也许学习的方式不同,但学习的正确方法是不变的。

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创立的儒家经典《论语》便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正确方法。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论语》中的十则学习教案设计。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中最初始的一条格言,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意指只有不断重复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习者应该通过反复学习、思考和实践这门课程才能真正理解,从而在实践中迅速地找到正确答案。

教案设计中也应注重在复习时加强重点内容的复习,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

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先了解已经学过的知识。

对于学习者而言,通过温故而知新,可以巩固原有知识,在新知识上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相融合,从而为以后学习提供自信。

像这种情况下,教案中应该注重回顾旧知识,并在授课中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在新知识中寻找旧知识的联系。

三、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乐,无以居。

礼乐为古代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如今,学习也是人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健康、快乐、负责任、有创造力的未来公民,而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应加强礼仪、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质。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经常和不同的人交流,就一定会有可以学习的新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在巨大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寻找和选择优秀的人成为我们的导师。

教师应该主动与同行交流,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

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共同进步,对于整个学校的发展和提高至关重要。

五、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让我们明白,我们需要不时地回顾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改进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长。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讲小故事、并交流展示查寻成果篇一每组派一名代表讲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限时一分钟。

其他组点评后教师定分。

出示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画面,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自主介绍查阅的资料,展示搜寻的成果;教师予以鼓励,给每组打分,最后出示须重点掌握的文学常识。

以讲小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评以促提高,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创设一种学习情境,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

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9篇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9篇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9篇《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一第一则讲的学习,不限于书本。

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

诗、书是学习书本知识,礼、乐、射、御都不限于书本知识,要求实习。

孔子讲学习,不是学过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实习。

像礼、乐、射、御,不是学一下就会,要多次实习,所以需要一定时间去实习,在学习中还要有体会,有心得,所以说不也喜悦吗?正因为学了有体会,所以感到喜悦。

学习时有朋友来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学习是自求长进,所以人家不了解我,也不必怨恨。

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是这样的,所以称“不亦君子乎?”这样,孔子讲的学习,不光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提高品德教育。

第二则讲温习,温习旧的知识,却有新的体会,新的认识,可以做老师了。

老师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得到启发,老师要自己“温故而知新”,自己温习旧的知识,有新的体会,才能使学生得到启发,所以要“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有的在新的社会里还有借鉴作用。

那需要对新的社会有所了解,知道新社会里需要什么,才能分别哪些旧知识还有借鉴作用。

第三则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

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

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

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

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第四则孔子讲对于“文”的要求,要聪明灵活,爱好学问,不耻下问。

下问有两方面,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有学问的人向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所谓有学问,可能指很有文化知识,但对于某一行专业知识,他还不如从事专业的人知道得多,所以有关专业知识,还得向从事专业的人请教。

第五则讲学和教,学习的知识要记住,对学习要不厌倦,教人也要不厌倦。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_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2、第二则:吾:日:三:省:为:谋:忠:交:信:传:习:翻译本则()3、第三则:故:知:可:以:为: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翻译本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论语十则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2)能力目标: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3)德育目标: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教学方法1.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篇一」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论语》教案2一.复习:背诵前两则以及课下实词。

二.新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四,五则1.朗读,翻译这三则,教师在黑板上归纳重要实词。

2.老师:何为“温故”,何为“知新”请同学们举出例子。

复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新知识的呢?3.学生:反复阅读,反复练习。

4.老师:在复习的时候要动脑思考,有触类旁通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融会贯通,迁移的能力。

提问:那为什么说温故知新之后就可以成为老师了呢?如果只是一味的传授,而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归纳总结提炼的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由此,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思考的重要性)提问:如果一味的思考是否可以呢?我们来看下一则5. 老师:“学而不思”在学习生活中指什么样的人,“思而不学”指的又是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举例子学生:前一种是书呆子,不会动脑思考;后一种是梦想家,没有行动。

学生:一种是非常用功的学生,一种是不努力,不用心的.学生。

6.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你平时学习时有没有这两种状况呢?你觉得这两种情况哪种更有害呢?(后一种更有害)为什么“思而不学”更有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如果一味的空想,等着天上掉馅饼,就会一事无成。

学生:如果只想不做,总是异想天开,就会一无所得。

7. 老师: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思考什么问题呢?这两则强调的是学习方法,我们要反思自己,平时是否做到了这两点。

8. 朗读背诵三,四则。

9. 齐读第五则,考虑一下,这一则写了什么内容?是否有不懂的问题。

10. 学生:我想到了两小儿辩日,孔子也有不知道的时候。

学生:圣人也不是什么都懂,我们平常人就不用装懂了。

11. 老师:说的很好,由此我们能想到什么呢,做人要具备什么品质?(谦虚,虚心,谦逊)一个人,总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强不知以为知,要实事求是。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录像与讲解和电影《孔子》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知()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则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教案篇1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论语》教案篇2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

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对。

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

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二、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愠曾子三省罔殆女凋2、朗读成诵: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

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第—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文言兴趣师:苏东坡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朱熹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是你我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会读书。

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有很多。

你在平常累积中了解哪些呢?生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师:一代诗圣的经验之谈。

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生1:要多读才能写出佳作。

师:这是语文学习的秘诀之一。

生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朱熹生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这里为什么要读“〞而不读“〞呢?生3:因为这里的“见〞是“显现〞的意思,所以读“xi&224;n〞。

师:看来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好。

还有吗?生4:学而不厌。

师:这是一个成语。

用现代汉语说,是什么意思呢?生4:学习不能满足,要活到老,学到老。

师:哪种表达更精练?生齐答:成语。

师:这个成语X于哪里?有谁了解?生5:(论语),是孔子的一句话。

师:好,今天我们要阅读的就是从这本书中选取的十则。

不知大家意识到没有,刚刚大家所说的名句均是文言古诗,还有不少成语直接取典于古诗文或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

这些文言古诗和成语都具有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

平常我们说话作文能运用成语或引用诗句可谓是一件快事。

信任我们能学好古诗及成语就肯定能学好文言文。

那么如何学好文言文呢?生6:要多读。

师:正如刚刚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根本的方法。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

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累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请对比注释朗读((论语)十则)。

点评:围绕读书,由学生所熟悉的成语及古诗词导入,将学生的累积带进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同时也由学生总结出了学习文言文的根本方法。

《论语》语文教案

《论语》语文教案

《论语》语文教案《论语》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 1.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2.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课堂核心核心知识《论语》中包含的道理。

核心能力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核心方法 1.知人论世。

2. 反复诵读。

《论语》十则复习《论语》四则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⑨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án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2)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论语》十则复习试题《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教案一:《论语》中的“为政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中的“为政篇”的内容和主要思想;2. 掌握《论语》中的相关名句和典故;3.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为政才能。

二、教学重点:1. 《论语》中的“为政篇”的内容和主要思想;2. 相关名句和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 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名句和典故,阐述“为政才能”的重要性;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典故,并探究其含义和启示,例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

2. 讲授:教师简要介绍《论语》中的“为政篇”的背景和内容,并解读其中的名句和典故,例如:“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名句和典故对于“为政才能”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论语》中的“为政篇”的主要思想和对于自己的启示,然后由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讨论,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根据《论语》中的名句和典故,设计情景模拟活动。

例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各种不同的政治情境,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为政才能”的重要性,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为政才能”来解决问题。

五、巩固与拓展: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论语》中“为政篇”的读后感;2. 探究拓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史书和其他哲学著作,深化对“为政才能”的理解,并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名句和典故,引导学生探究“为政才能”的重要性。

通过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幼儿园优质课-论语十则教案(精选3篇)

幼儿园优质课-论语十则教案(精选3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2)、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论语十则》的内容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自学内容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本课的字词障碍。

3、熟读文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划出自己最难理解的地方。

二、教学内容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活动形式:请一生讲台为大家介绍。

2、初读——读准字音、停顿恰当指名学生朗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活动形式:男女生擂台赛。

全班齐读3、翻译①提问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解决。

②翻译。

活动形式:擂台赛:由男生讲解第一则大意,男生听完补充,女生听完质疑。

4、整理文言知识:通假字;虚词“而”的用法;成语。

第二课时一、自学内容1、熟读并背诵后五则,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思考哪些内容是探求知态度的,哪些内容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内容是谈修身做人的。

二、教学内容1、你认为哪些语句是谈求知态度的,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谈修身做人的?归纳明确。

引导学生明确每则的道理。

2、谈感受。

哪则对你启发最大?请说说你的感受。

3、明确整理的文言知识。

背诵并默写《论语十则》。

教学反思:学生对擂台赛的兴趣比较大,在男女生分别朗读比赛和翻译比赛时,学生听的特别认真专心,全班学生都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论语》及孔子,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点:课文的背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找出生字词并注音2、反复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新课导入:《论语》与孔子《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三、朗读1.教师范读或者听读朗读录音,扫清语言障碍。

愠(yùn) 罔(wǎng) 殆(dài) 不亦说(yuâ)乎三省(xǐng) 传(chuán)不习乎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ãi)不知是知(zhì)也 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他的课件显示)四、理解与感悟(讲前二则)1.教师指导翻译(1)教师指导文言文翻译技巧:一留二对三拆四增五删六调。

(2)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试译,教师指导第一则:时习:时常地复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教师编号
七年级学生是刚刚迈进中学的青少年。 这一时期, 学生的感知觉能力增强了, 学习者分析 特别是知觉的有意性提高了。学生注意力比较稳定和集中,记忆力也显著提高。 这时候学生们都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新鲜有趣,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 起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到《论语》里哲理,更有助于今后的学习生活。
《 〈论语〉十则》教学方案设计
学 课 课 科 题 时 语文 《 〈论语〉 十则》 一课时 七年级学生 卿莉丽 20130532521 《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 5 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 典著作《论语》 ,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 《论语》是我国古 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 学习内容分析 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所效法。课文 中所选的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 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 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读 4. 学 生 讨 论交流
节奏
1、翻译:教师将全篇进行翻译,并强 调重点字词用法 2、概括:文中涉及学习的方法、学习 的乐趣、个人的修养 三、精读课文 3、成语: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任重 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详见多媒体课件) 4.体验情感 21 分钟
1.教师根据 PPT 讲诉翻 译 2. 教 师 提 问:文中哪 些语句是讲 学习方法 的?哪些语 句是讲学习 态度的?哪 些是讲个人 修养的? 3.教师板书 并指导感情
1. 学 生 认 真 听 范 读,感受 其节奏 2. 学 生 注 音 3. 划 分 出 节奏并根 据节奏诵

论语十则课件(通用7篇)

论语十则课件(通用7篇)

论语十则课件(通用7篇)论语十则课件1【教学内容】《论语》十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设计理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

学习活动中的质疑问难、探究拓展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延伸反思,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何乐而不为呢?【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自主介绍查阅的资料、展示搜寻的成果,在积累词汇、疏通文意中各组自主抢答、讨论质疑,在交流体验、归纳拓展中联系自身的学习实践、修身做人进行自我对照,反省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还有欠缺,今后有何打算。

学生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探究反思,所有学习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最后学生自主发言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做到当堂成诵,学会整体感知浅易文言文。

2、了解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课文意思,学会质疑问难。

3、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究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品德修养。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诸子百家及其著作名称;查阅孔子、《论语》及儒家学说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整理一些成语、格言;借助工具书,诵读课文。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请同学们说说他们的名字和著作。

让学生课外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先秦文化对我国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现在我们共同学习探究《〈论语〉十则》,一起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出示课题。

)二、课前激励全班同学按座位分为四组,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比一比、赛一赛,最终名次记入每个人的平时分,每一组表现突出者酌情加分,“笑到最后”的一组奖励上阅览室或电脑室。

论语十则·仁爱教案设计

论语十则·仁爱教案设计

本文要介绍的是关于《论语》十则之一的“仁爱”这一主题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师在授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并把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作出安排,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和掌握知识。

教案设计对课程的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教学目标1、了解“仁爱”这一主题的含义并明确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了解儒家思想中“仁”、“爱”的概念及其内涵;3、掌握“仁爱”这一主题在《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并进行深入分析;4、运用“仁爱”这一主题所涉及的道德思想辨析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导入让学生回忆和整理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一些人或事,那些身边的陌生人或朋友帮助他们,那些自己主动去帮助他人的经历等等。

引导主动参与者回忆自己对别人的“仁爱”行为,并展开讨论,把学生带入“仁爱”这一主题的学习。

2、知识讲授(1)儒家思想中“仁”、“爱”的概念及其内涵;(2)《论语》中“仁爱”这一主题的相关内容: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敬神、勤于礼、义、廉、耻”等;(3)《论语》中“仁爱”这一主题如何体现和应用在生活中。

3、思考探究以一些本领域的现实问题例子进行讨论和思辨,如“如何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问题?”、“爱他不如爱自己”等问题都可以带入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4、小结复盘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中“仁”、“爱”的概念及其内涵,并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敬神、勤于礼、义、廉、耻”等思想在《论语》中的具体体现。

学生们还可以运用“仁爱”这一主题所涉及的道德思想来辨析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本次教学也引导学生发掘和体验“仁爱”这一主题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以“仁爱”主题为切入点,通过例子、讨论、思考和复盘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和掌握儒家思想中“仁”、“爱”以及在《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并运用这些思想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感受中国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
⑵ 逐步完善自我,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掌握并运用其中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
一、由疑激趣
1、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举几个例子:
现代气象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代气象记录最多也只有100多年,但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却写出了专著《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在国际上引起震动。他从哪里找来到资料?从古代各种书籍中寻觅的。别国气象资料只有100多年,我国的却有几千年。
古籍中有治疗癌症的方法。
3、古今不同的常用词:日、省、信、传、习、弘毅、已
4、三个通假字:说通悦,女同汝,知通智
5、出了哪些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岁寒知松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作业
反复诵读,直到成诵。
收集整理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
介绍孔子,突出三个最: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教育家,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展示多媒体资料:孔庙中孔子的塑像、孔庙中孔子讲学的杏坛、山东曲阜孔府大门、孔子墓(山东曲阜)、然后是两段简介孔子的视频。
2、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可以了解我国5000年的历史,知道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
课外阅读《论语》。
《梦溪笔谈》中有UFO的记载。
还有关于地震、洪水、日食、月蚀、彗星。
3、给学生一把钥匙,自己打开文言知识之门。对这一课来说,最重要的是指导怎样学习文言文。
读懂──能见言而知意;
读熟背诵──熟悉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形成语感;
积累词句──特别是古今不同的词语和句式。
五、释疑多练
学生解释疑难,教师分析总结。
学生练读:自由朗读,分段齐读,接力赛读,分段背诵,全文齐背。
知识点的巩固练习:
1、语文常识: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论语》是一部什么书?
2、读准字音: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能停顿正确、字音准确、语速流畅、语调从容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⑵ 了解孔子及《论语》;整理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语言材料,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⑴ 初步学会借助注解、工具书、用换字法增字法等疏通文言文。
⑵ 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文章丰富的思想内容。
文言是现代汉语之源,现代汉语的许多词语出于文言,文言的许多句子成为现代汉语的成语,学文言能大大促进现代汉语学习。
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提升人生价值。
文言文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有很大的美感。
我国古代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大量资料可供现代研究之用,但如果不懂文言文,则无法利用。
二、自学存疑
放范读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学生在自我阅读时作如下要求: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学会查工具书;标出疑难字句。
三、质疑答难
为了有效地组织这一环节,可将以下三种方式交替运用,互为补充,以此调节课堂教训的放与收:
集合式──先集中让学生发问,教Fra bibliotek汇总后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让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四、设疑引议
疑问探究:
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上,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