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3. 密度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体积、质量的概念,然后引入密度概念。
2. 讲解密度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强调密度的物理意义,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密度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质量、体积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密度公式。
4. 密度计算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密度实例,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5. 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讲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质量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密度计算和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讲解密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能部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初中物理 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3. 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2. 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2.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天平、砝码、体积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书本、桌子、椅子等,思考这些物体的质量是否一样。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密度”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公式为ρ=m/V。
2. 讲解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kg/m³,还有g/cm³等。
3. 讲解密度的特性: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4. 讲解如何查找密度表和使用密度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砝码和体积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2. 教师讲解答案,解析难题。
五、生活中的密度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鉴别物质、设计建筑物等。
2. 学生举例说明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特性及实际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基本知识,能够计算不同物体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密度
大班科学教案密度密度是一个物体或物质的重量与其体积之间的关系。
在大班科学教案中,引入密度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学生可以掌握密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推断出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一、引入概念引入密度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或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船只如何能够浮在水上,以及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够沉入水中。
通过这个例子,引出密度的概念: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沉入水中,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在水上。
二、实验探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可以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实验活动。
1. 相同体积不同质量:准备一些相同大小但质量不同的物体,如棉花、铅块和塑料球。
学生将这些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进而分析物体的密度之间的差异。
2. 相同质量不同体积:准备一些相同质量但体积不同的物体,如一些相同重量的块状物体和小球状物体。
学生将这些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形状物体在水中的表现,进而推断出密度与物体的形状之间的关系。
3. 溶解物质的密度:准备一些不同溶解物质的溶液,如糖水、盐水和蜂蜜水。
学生可以将这些溶液分别倒入相同大小的容器中,并观察不同溶液的现象。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不同溶液的密度差异,推断出溶解物质对密度的影响。
三、讨论与总结在实验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总结性的报告。
1. 密度与物质的性质: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密度特点。
比如,金属的密度较大,不易浮在水上;木材的密度较小,容易浮在水上。
2. 密度与形状的关系: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的结果,探讨不同形状物体的密度差异。
比如,球状物体相对来说较容易浮在水上,而块状物体相对来说较容易沉入水中。
3. 密度与溶解物质: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的结果,讨论不同溶解物质的密度变化。
密度应用教案:教你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密度应用教案:教你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密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制造工业产品、医学诊断、环境管理等。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密度的知识,但是对于如何运用密度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却了解得不够深入。
本文将介绍几个密度应用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了解密度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案例一:汽车制造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而汽车零部件中的密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比如,汽车发动机中的气缸壁和气缸头都是由铝合金制造,而铝合金的密度为2.7 g/cm³。
如果制造过程中使用的铝合金密度低于2.7 g/cm³,则会导致发动机气缸壁和气缸头脆弱、易损坏,严重影响汽车性能和寿命。
因此,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过程中,精确测量材料密度及掌握材料密度变化规律,是保证汽车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案例二:酒精浓度检测在生活中,酒后驾车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而酒精浓度检测仪器的密度计原理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手段。
酒精密度为0.79 g/cm³,而人类血液的密度约为1.05 g/cm³,因此人喝了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密度会变化,可以通过密度计原理进行测量,进而计算出酒精浓度。
这种酒精浓度检测方式直观可靠,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安全行业中。
案例三:环境污染监测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密度计原理在环境污染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大气污染监测中,根据大气中各种气体分子的密度不同,可以使用密度计原理进行空气质量监测,从而得出各种气体分子浓度的数据,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案例展示了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如何更好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以下提供几个注意事项供读者参考:1.选择合适的密度计原理。
不同行业和不同问题,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密度计原理,选择合适的密度计原理至关重要。
2.注意样品大小和形状。
密度计原理在测量物品密度时,通常需要考虑样品的大小和形状,因此要将样品制备到合适的形状和大小,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密度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密度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物理意义。
2. 密度的影响因素。
3. 密度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密度的引入1. 密度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密度的应用,如我们开车的轮胎、楼房、钢筋混凝土、气球、飞机等等都与密度相关。
2.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读作“rho”)表示。
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可表示为ρ = m/V。
(二)密度的计算1. 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V。
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教师可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密度的计算实验教师可准备不同质量、大小、形状的两个物体,如两个不同重量的球和两个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测量质量、体积,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三)密度的影响因素1. 密度的影响因素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温度、压强、状态等因素有关。
教师可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2. 密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教师可准备不同温度、压强、状态下的物质,例如热胀冷缩的物质、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在不同压强下气体的压缩率等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进一步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四)密度的应用1. 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可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船如何测量载重量、岛屿的升降、水银计等等。
2. 密度的应用实验教师可设计测量不同物质密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进一步应用密度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四、教学方法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举例说明概念。
2. 实验教学,让学生感受密度的计算方法,探究密度的影响因素。
八年级物理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9篇密度知识的应用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密度知识的应用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4(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学高康宁)(一)教学目的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具运动会奖牌1枚,形状不规则的铁或铝制机器小零件1个,铝电线1卷,小黑板(抄有2个例题).(三)教学过程一、由提问引入课题教师分别出示:运动会奖牌及1卷铝电线.提问:(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2)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电线的长度?请学生观察课本图7—8,教师提问:该纪念碑上长方形的花岗岩石碑很大,怎样能知道它的质量呢?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板书:7.5密度的应用)二、进行新课1.密度表讲解:由于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为了便于大家查各种物质的密度,科学家们测出了各种物质的密度.课本上列出了“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1)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密度表.从表中查出待查物质的密度,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请两位学生用“千克/米3”为单位,分别查出铜和水的密度并读数和说明它的物理意义.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得出:一般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是同一数量级,气体的密度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质量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提问:(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三、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铁块、铝块、铜块、一杯水、一杯糖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学生回答出颜色。
(还有其他答案)继续引导两杯透明液体,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学生回答出味道。
继续提问:除了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分辨物质的方法?2. 探究密度概念(1)实验一: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体积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的质量,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实验二: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如木块、铁块、铝块、铜块)的质量,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3. 密度概念的引入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引入密度概念: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密度公式、单位及换算(1)密度公式:ρ = m/V(2)密度单位:kg/m³(3)密度换算:1g/cm³ = 10³kg/m³5. 密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课件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由已做实验引入新课1、请学生交流做“热牛奶与冷牛奶哪个先结冻”的实验经过与结果。
2、师:有一个叫“姆潘巴”的男孩也做了同样的实验,但他所得出的结果却一次次遭到否定与讥讽,在这样的情况下,姆潘巴是怎样做的呢?3、引出课题,齐读二、阅读感受(一)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思考:姆潘巴是个怎样的学生?2、全班交流对姆潘巴的看法。
(二)朗读感受自由读课文,思考: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了几个他意想不到的问题?交流(根据学生的讨论,随机组织教学):1、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让他惊愕不已1)朗读体会,姆潘巴为什么“惊愕不已”?(从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这一反常的现象)2)齐读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发现)2、初中、高中的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否定和讥讽,让他想不通1)默读想象:当老师相继否定和讥讽他的发现时,姆潘巴的表现如何?2)交流3、大学教授虽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但肯定了他的提问,并以实验证实了姆潘巴问题的确存在。
1)朗读,理解什么是“鼓足勇气”?姆潘巴为什么“鼓足勇气”?他在博士提问时会想些什么?2)当证明姆潘巴的现象属实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3)交流师:从一次意想不到的.实验中看出姆潘巴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又从他的问题一次次遭到否定和讥讽时,你又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学生?(勇于提问努力探索)4、最后,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姆潘巴问题”还真是个世界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复述课文根据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的出乎意料的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四)质疑问难小组选择方式读课文,还有哪些问题你想提出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三、拓展延伸1、谈谈生活中“我的发现”和“我知道”2、颁发“小博士”奖章3、学生推荐有关方面的书籍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并复习巩固已识的生字。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密度》,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密度演示仪、实验器材(量筒、天平、不同物质的样品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比较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的质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会不同?2. 教学新课(1)密度的定义: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g/cm3)。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物体的密度,以及如何根据密度公式进行变形求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几个实际物体的密度,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演示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6.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 测量密度的实验步骤。
3.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给定物体密度。
(2)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题目给定的质量和体积,代入密度公式计算。
(2)实验题答案: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测量方法?实验操作是否规范?2. 拓展延伸(1)了解密度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质量等。
(2)探索其他物理量与密度的关系,如压力、浮力等。
密度初中教案
密度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密度在不同物质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天平、量筒、水、不同密度物质(如盐、糖、沙子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举例说明密度的应用,如鉴别物质、测量体积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
2. 强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密度概念,避免混淆。
同时,加强对密度在不同物质中变化规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密度
中班科学教案密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密度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独立探究的欲望,培养其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密度的认知兴趣,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水、沙子、石子、塑料球等,以及用来测量体积的容器。
2.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体的密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物品(分别是水、沙子、石子、塑料球),询问学生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密度概念的引入(15分钟)a. 引导学生观察,看到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处。
指导他们从外观、质量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帮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
b. 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不同物体的密度大小。
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尝试给出合理的答案。
c. 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的概念,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3. 密度测量实验(25分钟)a.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些不同物体(如石子、塑料球等),并测量它们的质量。
同时,使用容器测量物体的体积。
b. 让学生自行计算出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将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中。
c. 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质量相同的物体,有些会比较大,有些会比较小。
4. 密度应用问题解决(30分钟)a. 设计一些简单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00克,体积为100立方厘米,求它的密度是多少?b.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求解这些问题,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答案的意义。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密度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观察、实验和思考。
八年级《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6.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改进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冰块浮在水面上、油水分离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密度这一物理概念。
(二)教学难点
1.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是解决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容易混淆质量和体积的概念。
2.实验操作中,学生可能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对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其与实际情境有效结合。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生活现象的看法,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释这些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导入新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正式引入密度概念,强调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密度定义:详细讲解密度的定义,即单位体积的质量,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1.注重概念巩固:通过复习质量、体积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3.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验操作: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密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初中科学密度教案
初中科学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学会测量物质的密度,并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2)测量物质的密度。
(3)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的理解。
(2)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这些物体的质量是否相同?体积是否相同?(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质量、体积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密度是否相同?2. 探究密度概念(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定义密度?(2)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观察质量、体积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3)学生实验操作,记录数据。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1)教师介绍密度公式:ρ = m/V。
(2)学生理解并掌握密度公式。
(3)教师提问: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学生回答后,教师举例讲解:如已知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如何计算密度?如何判断物体是否漂浮?4. 测量物质的密度(1)教师提出任务:测量一块铁的密度。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实验操作,测量铁的质量和体积。
(4)学生计算铁的密度,并与教材中的密度数据进行比较。
5.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提问: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学生回答:如鉴别物质、设计容器、航海等。
初中物理物质密度总结教案
初中物理物质密度总结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
2. 能够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分析物体的密度特性。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回顾2. 密度公式的运用3. 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分析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密度的概念和公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密度概念的回顾(10分钟)1. 复习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
2. 解释密度单位:千克/立方米(kg/m³)。
3. 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三、密度公式的运用(10分钟)1. 讲解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 举例说明:已知物体的密度和体积,如何计算物体的质量;已知物体的密度和质量,如何计算物体的体积。
四、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2. 日常生活实例: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解释现象等。
五、实际问题解决(10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密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的运用。
2. 强调密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和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对密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密度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在实际问题解决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二物理教师密度教案4篇.doc
初二物理教师密度教案4篇初二物理密度教案1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试验……进行试验……数据记录: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2、熔化和凝固: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初二物理密度教案2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密度知识的应用(zenme)
查密度表
计算石碑质量
计算铝线的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4.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公式:由 ,只要用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利用这个公式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然后查密度表就可知道这物体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
例: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请观察课本图7-8,怎样知道石碑的质量呢?
用前面学过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密度表
(1)查密度表,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规律
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质量。
课题
第五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执教
教学
目标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
演示
运动会奖牌、1卷铝线、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出示:运动会奖牌、1卷铝线,问怎样知道这块金牌是不是纯金的?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线的长度?
公式:由 得 可算出质量。其中物质的密度可以查密度表,而体积如果没有直接给出,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出,如果是规则的物体,可用体积公式求出来。
让学生据P108的数据求出石碑的质量。
1.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体积
公式:由 得 可算出物体的体积。
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知识的应用篇一: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课标要求】: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情分析】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秋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物理计算题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解题的规范性较差,需要反复强调。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石块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1、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2、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石块、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活动1:如何鉴别戒指是否是纯金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引人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中。
(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实验讨论设计:(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2)、怎样才能测出石块的密度?依据什么原理?(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设计并进行实验,归纳实验步骤:(1).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3).用细线悬吊着石块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石块的密度mV2V1(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戒指的密度对照密度表,是否是纯金的。
)活动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盐水总质量m;(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烧杯和剩余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mm1V想一想:(1)、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2)、如果测体积后侧质量测量结果又会偏大还是偏小呢?让学生讨论分别回答,让学生学好分析误差。
密度知识在中学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教案分享
密度知识在中学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教案分享。
一、密度知识的重要性1、理论意义密度是描述物体内部分子排列和相对距离的一个指标。
它可作为衡量物体形状变化影响的因素之一。
在物理学中,密度是应用最广泛的物理量之一,几乎所有的物理学问题都涉及到它。
2、实践意义密度常被用于各种实际问题中,如计算物体的质量、浮力、比重等。
在化学、工程和建筑等领域也经常用到密度概念,例如:计算材料用量,控制相对密度等。
因此,从实践角度讲,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密度知识,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能为未来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密度应用的例子1、浮力密度概念在浮力问题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那么它就会沉入水中,如果物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则会漂浮在水面上。
2、比重比重就是物体的密度与其他物体的密度之比。
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密度越大的物体就越重,密度越小的物体就越轻。
三、教案分享我们将分享一份在线学习教案,它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中学生物学科中的密度概念。
教案包括以下内容:1、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应用密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学习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包括物理学中的密度和四种物质状态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介绍实例认识密度的现实应用。
2)知识点普及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来了解密度的定义和公式,并学会如何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
学生还将学习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物理定律和规律。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物体的密度、木块的体积等,并通过各个步骤逐步获得计算结果。
4)概括总结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并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论通过深入了解密度概念,在中学物理学科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应用密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因此,让学生掌握密度知识是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设计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教学难点(1)密度概念的建立。
(2)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不同物质的图片,如铁块、木块、水、酒精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这些物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新课讲授(1)密度的概念①提出问题: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哪个质量大?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哪个体积大?②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的质量,以及不同质量的水和酒精的体积。
③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④得出概念: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公式为:ρ = m / V,其中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有千克/立方米(kg/m³)和克/立方厘米(g/cm³),1g/cm³= 1000 kg/m³。
(4)密度表展示常见物质的密度表,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并引导学生思考密度表的用途。
(5)密度知识的应用①鉴别物质:通过比较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
海水密度的常识教案
海水密度的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海水密度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3.了解海水密度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二、教学过程1.概述海水是地球表面覆盖面积最广泛的一种物质,其密度对于海洋科学是十分重要的参数之一。
本教案将为大家介绍海水密度的相关知识。
2.定义和计算方法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在海水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的海水中所含的质量就是海水的密度。
一般来说,海水的密度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海水温度为0℃时的密度。
该数值为1.025g/cm³。
但是随着温度和盐度的变化,海水的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确定海水的密度需要用到一个叫做密度计的工具。
密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海水的浮力来测量其密度的。
浮力是指物体浮在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密度计通过测量不同密度的海水在液压真空管中能够上浮的高度来测量其密度。
3.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海水密度的变化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盐度有关。
当海水中的盐度增加时,密度也会相应的增加。
这是因为在海水中加入盐分后,盐分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会出现静电吸引,导致盐分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距离缩短,进而增加海水的密度。
除此之外,海水的压强也会影响其密度。
在深海中,由于水压大,海水的密度会比在浅海中大。
4.应用海水密度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海水密度来计算海水的盐度,掌握海水中盐分的浓度变化情况。
在海洋资源开发中,海水密度可以用来测定海水中的营养素和溶解氧含量等。
此外,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也需要了解海水密度的变化情况。
三、教学评估1.请问海水密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海水温度为0℃时的密度为多少?2.请问海水密度的计算方法是什么?3.请问海水密度的变化因素有哪些?4.请问海水密度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有哪些?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对海水密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知道了海水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了海水密度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且掌握了海水密度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度知识的应用
执教:上海市西延安中学段玉燕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六章第一节《密度》的第三课时,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密度是第六章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与第五章已经学过的比热容概念相类似,也是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密度是学习压强、浮力知识的基础,是重要的物理基础知识。
完成本节内容需要有质量、体积、密度等知识基础,同时还需要有质量测量和体积测量等实验技能。
本节课所执教的班级通过《密度》前两课时的学习,已经知道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本节课首先课前通过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讨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的应用,通过课堂交流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密度知识是有用的。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小组互助和互质,体验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密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设计实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自主设计,经历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主题活动的开展与交流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与交流分享的团队意识。
(2)通过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介绍,感悟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间的紧密联系,领略科学与人文的不凡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密度公式的运用。
难点:运用密度知识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
自制PPT、学生活动卡、测密度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为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即运用密度鉴别物质种类, 运用密度测量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运用密度测量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运用密度鉴别物体是否空心,以及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先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讲解中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利用视频和探究实验来,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探索、研究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注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物理知识与生活、其他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
六、教学流程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活动I 学生小组汇报活动1
由鉴别真金引入,运用密度知识鉴定物质种类。
活动II 学生小组汇报活动2
运用密度知识可以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活动Ⅲ学生小组汇报活动3
运用密度知识可以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长度、厚度等)。
活动IV学生小组汇报活动4
交流讨论,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体是否空心。
活动V学生小组汇报活动5
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的主要内容为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活动:鉴别首饰是否为真金
(二)新课
2、运用密度知识鉴定物质种类。
3、运用密度知识求比较难以直接测得物体的质量。
4、运用密度知识求比较难以直接测得物体的体积(厚度)等。
5、运动密度知识判断物体实心、空心。
(1)、密度比较法
(2)、体积比较法
(3)、质量比较法
6、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用密度的知识可以为工程选择合适的材料
八、作业
§6.1密度(3)
6.1.3密度知识的应用
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
6.1.3.1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C)
6.1.3.2会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B)
【学习检测】
1.三个实心的铜球、铁球、铝球(ρ铜>ρ铁>ρ铝),当它们体积相等时,_______球的质量最大;当它们质量相等时,_______球的体积最大。
【6.1.3.1A】
2.质量为0.5千克的冰完全熔化成水,质量为__________千克,体积为__________米3。
(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6.1.3.1A】
3.如图1所示,小敏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
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
由此可知,甲、乙两种
物质密度之比为_______,用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质量
相同的实心物体,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
【6.1.3.1B】
图1 4.对于公式ρ= 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6.1.3.1A】
A.物体的质量增大,密度也增大
B.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物体的体积增大,密度会减小
5.一个容器最多能装1千克的水,这个容器一定也能装下质量为1千克的()【6.1.3.2B】
A.汽油B.柴油C.硫酸D.酒精6.现有实心铁球和实心铜球各一个(ρ铁<ρ铜),则下列情况中不可能的是()【6.1.3.2B】
A.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大而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小
B.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小而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大
C.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小
D.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大
7.煤油可以用油罐车来运输,若每节油罐车的容量为50米3,求运输1000吨煤油需要是油罐车的节数。
(煤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6.1.3.2B】
(1)求一块体积为4×10—6米3的玻璃镜片的质量;
(2)如图2所示的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10—2千克,若以钛合
金代替铜合金,求一副镜架的质量。
【6.1.3.1B】
图2
★9.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求:(1)玻璃瓶的容积;(2)金属颗粒的质量;(3)金属颗粒的密度。
【6.1.3.1C】
★★10.现有一金铜合金工艺品,售货员说其含金量为60%,现小红测得其质量为500g,体积为40cm3,(1)请根据小红测得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2)请根据售货员的说法,计算工艺品的密度,并说明售货员的话是否可信;(3)请计算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
【6.1.3.2B】
说明:
作业A:无★标识的题目,完成时间约为15分钟;
作业B:作业A+标注★的题目),完成时间约为20分钟;
作业C:标注★★的题目,建议部分学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