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15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15篇)《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源记》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 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本文编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桃花源记》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
叙述了理想社会的模式,表达了一种憧憬。
语言凝练又隽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篇课文还是比较浅显易懂,文意理解相对简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
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
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
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定位为“美文美教”,把本文的目标定为以下的几点: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
3、品味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4、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感受桃花源美境,品味优美语言。
2、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的要求,将朗读,背诵课文结合到对文章的赏析当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达到感知知识的目的。
具体采用如下方法:1、朗读法;2、想象法;3、自主和作探究法;4、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三、说学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并能翻译全文。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桃花源记》说课稿《桃花源记》说课稿1一、说教材《桃花源记》是课程标准人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课文。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这类文体。
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学法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教师应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
这一课在本册中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教师应引起足够重视,尽力引导学生对古代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了解,更增加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从而做到文道统一,这也是教材设计本课的意图所在。
二.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并背诵一些篇目。
根据这些要求,再联系当今素质教育在语文教改中的体现以及学生实际。
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①能顺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
②疏通词句,积累文言词汇。
③根据书上对挑花美景的描写,结合平时学习的描写方法,说(写)一段话。
由于是八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古文的基础又薄,从而对文言文的认知基础及理解迁徒能力较差,所以我确定①②为重点目标,第③为难点目标。
三、教法俗话说。
“教无定法”,但是又“贵在得法”。
无论任何方法的使用都应面对学生在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运用,不能死搬公式,从而不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实施。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1.点拨质疑法:这是我采用的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法。
通过教师的点拨,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讨论,从而避免过多过杂的讲解。
2.讲读法:包括词汇、解说,课文讲解,朗读训练,简述大意,背诵等。
3.电化教学法:根据教学需要,适时使用录音机、投影仪,直观形象而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c四、教学程序:在整个教学中,应以优化课堂过程为指导,贯穿素质教育,结合我区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着重于“双基”落实,充分体现“四个意识”。
《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3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记》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桃花源记》说课稿1(一 )、教材的地位、作用。
《桃花源记》是初中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的是文人墨客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
五篇文章的体裁不同,有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
《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作者自己对黑暗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
教学目的: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积累文言词语对照课文注解独立完成课文翻译;诵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重点: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并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课文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启发、欣赏、探究。
(二)、说教法。
1、主要运用诵读、启发、读书指导及欣赏、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2、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启发,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
3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4、文中的一些探讨性题目,可运用探究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小组合作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导入——朗读感知——理清全文思路——文章赏析、研读——知识拓展延伸——教师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
1、导入并题解。
在中国,素有“山川以人而胜”的传统。
所谓“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惟人则名”。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
我曾在一公开课上讲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本文编在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桃花源记》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
叙述了理想社会的模式,表达了一种憧憬。
语言凝练又隽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说教学目标的设置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篇课文还是比较浅显易懂,文意理解相对简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
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
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
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定位为“美文美教”,把本文的目标定为以下的几点: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语文:第课《桃花源记》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级上)
《桃花源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案目标,语文书上已明确指出: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
《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陶渊明之所以能在文中写出这样一个美好社会,同他本人的经历也有密切关系。
陶渊明平生厌恶晋朝朝廷上下统治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讨厌官场上的舞弊营私的行为,他曾经三次因此辞去官职,隐居起来。
陶渊明在农村过了几十年的隐居生活,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和农民交朋友,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淳朴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比在官场和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人相处,心情要愉快得多。
这些都说明了陶渊明对当时政治黑暗的社会极为不满,对广大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它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
本课的教案重点:1. 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 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案难点: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教案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精选7篇)
《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首先,我说说教材,《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由不同体裁的文言文组成,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寄托了作者的情怀,使人深思。
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以精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和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
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注意文中古今异义现象。
2、理解背诵全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3、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及目标的分析,并且依据学生现在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初二的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不仅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因此,我将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课堂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为了尽可能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这样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首先是)激情导入在课堂的开始,我将展示以前学习过的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学生回答: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表达了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10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通用10篇)《桃花源记》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2、学情分析3、学习目标的确定4、重点难点的确定确立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桃花源记》是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记述性散文,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
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翻译全文。
2)、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3、说教学重点、难点虽然是初三学生年级学生,同样需要积累文言实词,另外对于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二、说教学方法1、赏读结合法朗读是学生获得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
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读课,以“赏”为突破口,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获得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体会作者渴望的理想社会。
2、创设情景、想象法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
3、讨论探究法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是: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桃花源记》,选自人教版的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一、教学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特点和作用2、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1)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美境,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2)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3、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的内容。
(这是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特点确立的。
)能力目标:品味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这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特点。
)4、讲课前准备学生:①课前预习,根据注释及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把疑难之处勾画出来。
②查找作者资料。
教师(我):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过程分析(结合多媒体)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桃源‘美’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赏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进行美文美教。
我的教学基本流程如下:教师导:诵读感知——分步品读——积累迁移学生学: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具体操作如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好奇心是想象的起点。
这一环节我先口述桃花源的故事,创设情感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从认识的心理过程来说,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
《桃花源记》教案优秀6篇
【课时布置】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能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古今异义、省略成分等复杂的语言现象。
〖教学设想〗通过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同学间互相进行试讲的方法,学生基本在指导下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教师介绍:今天咱们来认识中国古代东晋时一位杰出的诗人,陶渊明。
他生于东晋后期,经历了晋宋易代的变化,当时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少年起就经历了许多政治上的纷扰,出仕到辞官归隐更是遇到了晋宋易代的变化,他对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丑恶的和不满的。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归隐后,安贫乐道,乐天知命,清高自赏,消极遁世,多写田园风光,文风清新质朴,恬淡自然,简洁含蓄而又富有韵味。
历代都有很多人为陶渊明的诗文作注,其人数仅次于杜甫。
二、解题三、朗读课文朗读要求:1、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
2、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四、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强调局部字词的读音生字:俨然、阡陌、垂髫、怡然、邑人、郡下、诣、骥、津多音字:豁然、衣着、间隔、舍、语、属答还遂通假字:要—邀一词多义:志、寻、遂一义多词:悉、并、具、咸、皆古今异义:妻子、无论、交通、绝境、间隔五、学生两人一组,参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之后请几位学生起立说课文大意,老师和其他学生倾听并纠正他们翻译得不够准确的地方六、作业1、读课文三遍;2、整理课堂上找出的几种文言文的语言现象,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以渔人的行踪为顺序,详略得当地叙述他的所见所闻的记叙方法。
2、学习巩固关于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异义的区别以和一词多义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重点〗2、巩固古汉语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源这一社会理想的实际意义。
〖教学设想〗用指导自学、学生试讲、启发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范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1一、说教材1、《大纲》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桃花源记》是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
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
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初一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二、教学设想1、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
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
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2、为突破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桃花源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桃花源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桃花源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桃花源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是唐代诗人陶渊明所著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人们所建的幸福乐土,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不满现实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古文,配合此文,本单元还包括了字音字义词形、古汉语、文言文翻译等语文知识点的学习。
本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分析本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形式,加深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2)学习古汉语和文言文翻译相关知识点;(3)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课前组织学生自主预习、讨论,为教学展开做好准备;(2)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导入、自主探究、板书演示、小组合作等,实现教学过程的活跃;(3)通过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想法和问题,并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本文,让学生了解“桃花源”的含义,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2)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性,尊重历史和文化,并学会欣赏和鉴赏文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内容,并掌握古汉语和文言文翻译相关知识点;(2)通过语言形式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鉴赏能力;(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斗理想同时尊重历史和文化。
2. 教学难点:(1)古汉语和文言文翻译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2)结合文本,透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有没有听说过“桃花源”这个词?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词呢?通过让学生自由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桃花源”认知情况。
2. 自主探究(20分钟)(1)让学生阅读《桃花源记》,并在阅读过程中,合作讨论,找出文中表达的主题。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说课稿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说课稿新人教版一、说教材1.《大纲》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桃花源记》是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
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
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初一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二、教学设想1.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
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
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2.为突破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4、课时安排:2课时三、学法指导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陶渊明《桃花源记》优质说课稿(精选6篇)
陶渊明《桃花源记》优质说课稿(精选6篇)陶渊明《桃花源记》优质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优质说课稿(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渊明《桃花源记》优质说课稿1一、说教材1、《大纲》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桃花源记》是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
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
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初一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二、教学设想1、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
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
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2、为突破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桃花源记》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是讲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本单元通过对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诗的鉴赏,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2、教学背景分析《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名篇,作者生活的朝代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作者因不满现实的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景美人乐,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气息,作品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二、教材处理1、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门课程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整体感知,把握课文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文的主题(2)能力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4)创新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2、课程资源的重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在相关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为了加深对作者寄情山水一类诗文的印象,补充分析了陶渊明另一篇作品《饮洒之二》同时介绍到另一位田园诗人孟浩然及他的作品《过故人庄》。
3、学情分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主要是进行第二课时阅读分析,基于学生从小就对古诗文有较好的基础和兴趣这一点,采用研究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桃花源记》讲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剖析:《桃花源记》是课程标准人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课文。
学生在此从前已经接触过这种文体。
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学法已经有所认识和认识,教师应在这基础长进一步培育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累积一些文言词语,为此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
这一课在本册中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教师应惹起足够重视,全力指引学生对古代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认识,更增添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进而做到文道一致,这也是教材设计本课的企图所在。
2.课文内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脸炙人口的佳作,大家所熟习的成语一一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皆出自于此,诗人所描述的“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 ,没有阶级,没有盘剥,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白手起家,自给自足,和平安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更是那个战乱屡次,民不聊生的时代的人民所追求与想象的。
文章中的理想桃源是虚假的,但它却拥有激烈的现实意义。
这也正是本文能向来为人所传诵的重要原由。
3.教课目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读文言文要认识内容,能顺畅的朗诵,并背诵一些篇目。
依据这些要求,再联系现在素质教育在语文教改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实质。
我拟订了以下三个目标:①能顺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 1 段。
②疏导词句,累积文言词汇。
③依据书上对挑花美景的描绘,联合平常学习的描绘方法,说(写)一段话。
因为是八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别较大,古文的基础又薄,进而对文言文的认知基础及理解迁徒能力较差,所以我确立①②为要点目标,第③犯难点目标。
二、学情剖析:初一学生知识面窄,没有预习的习惯,可是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较易接受,进而很简单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也拥有必定的形象思想和模拟能力。
而八年级这个班比起其余班来,在这方面更是错落不齐,进而给教课带来了必定的难度。
也简单所以出现冷场的场面,关于这一点,教师应满怀激情地充足调换学生的踊跃性。
《桃花源记》的说课稿(通用5篇)
《桃花源记》的说课稿(通用5篇)《桃花源记》的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的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的说课稿1一、说教学分析《桃花源记》是一篇脸炙人口的佳作,文章故事性很强,虚构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美图,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憧憬,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其语言凝练又隽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散文。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这类文体。
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学法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应引起足够重视,尽力引导学生对美景美情的感知。
二、说教材定位1、说《课标》的要求:《课标》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说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
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的内容。
能力目标:分步品析,培养想象能力、整体感知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知文中的美景及美好的人情。
4、说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文言常识有了一些积累,借助于工具书和语境学生完全可以疏通文意。
但因文章与现在生活相隔甚远,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教师:
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中。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展开竞赛,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
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3、感知课文,展开竞赛
按课文四个版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
(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
⑴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
问: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
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
作者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
⑵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请二组同学准备,其他同学发掘问题。
)
问: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1979年克隆鲫鱼、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
问: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
问: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
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问: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如果其他学生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引导。
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低级到高级。
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
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
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
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锲而不舍、求真创新)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⑶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读,最后一组同学做好准备。
)
问: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
问: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子。
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
问: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问: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略)
对竞赛优胜小组以肯定后,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
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请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我看克隆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总结前课内容,展开辩论。
二、教学步骤
1、投影幻灯片,复习课文内容。
《奇妙的克隆》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实验对象研究成果时间说明方法
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克隆含义——
克隆实验和发
展(按生物进
化,由底到高)
——克隆造福
人类
鱼类
鲫鱼1979
下定义
作诠释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鲤鲫鱼
两栖类
爪蟾蜍1962
黑斑蛙1978
哺乳类
鼠
多利羊1996
2、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投影幻灯片,指出辩论要求:
⑴语言清晰、流畅,有条理性,声音洪亮。
⑵观点明确,论据充足。
⑶在驳斥对方观点时应该有“理”,更应该有“礼”。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结。
3、布置作业
⑴把文中好的词、句抄在资料册里,增加知识的积累。
⑵回家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它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