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运用农学和气象科学技术来不断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使农业发展的实用性学科。
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单指生物体及其生产过程,也不能单指生物体所处的气象环境,而是生物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一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另一方面也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主要内容: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的研究(二农业小气候研究(三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的研究(四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五因地制宜开展专业气象研究和服务(六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光在群体中垂直分布规律的数学描述I = Io exp(-kF)光合有效辐射(生理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即白天光照和夜晚黑暗的交替与它们的持续时间对植物开花有很大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光饱和点:光强增强时,光合量也增加。
光强达到一定强度时,光合量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如前所述,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补偿点,在这一光强下,光合作用制造的产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产物相等,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此时非但不能积累有机物质,反而要消耗贮存的有机物质,如长时期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将逐渐枯黄以至死亡。
对于水稻、小麦等C3植物,光饱和点为3-5万勒克斯,C4植物的光饱和点一般比C3植物高。
.作物群体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单叶为高。
农业气象学
大气物理过程:在地球大气中,始终进行着辐射能的吸收和放射这一特殊的主要矛盾运动,因而造成大气内部的增热和冷却、升压和降压、蒸发和凝结等矛盾运动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象要素:用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大气的状态和物理现象,所采用的特征量称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下,反映其一定的天气和气候特征。
天气学: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气候:是在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大气的多年综合状况。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气候有别于天气,天气是短时间尺度(一天或数天)高频的的大气现象和过程;气候则是长时间尺度(数年,30年)低频的的大气现象和过程,是多年天气的综合。
联系:气候是天气变化的背景,天气是气候背景上的振动;天气是气候观测的基础,气候是天气观测的概括总结。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平行观测(联合观测)法:对研究对象和气象要素同时观测同时记录。
干洁大气:将大气中的水汽和固态、液态微粒除去,这样的气体称为理想的干洁空气。
(永久的)二氧化碳集中于大气底部20km的气层内。
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同时又向外放射长波辐射。
紫外线波长为:100—400nm臭氧作用1、使得在40—50km高度上的气温显著增高;2、对在地面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在大气中的自然温度变化范围内可以进行相变,具有很强的吸收、放射长波辐射的能量,参与温室效应。
固态和液态微粒集中在低层大气中。
1、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但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阻挡地面辐射,减缓地面辐射冷却。
3、产生霞光的光学现象。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趋利避害以求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科学。
农业生产不仅取决于农业生产对象和过程本身的特性,而且与气象条件这个最活跃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光、热、水、气等气象条件及其不同的组合,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也构成了重要的外界条件,显著地影响着农业生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整个生产过程。
因而,农业气象学涉及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及它们的相关科学,是多学科交叉,互相渗透的边缘学科,属应用气象学中重要的分支。
1、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条件和农业气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A.太阳辐射指太阳发射的电磁波辐射。
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分为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和净辐射几种。
太阳辐射与热量、水分条件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农业气候类型,影响到农业生物的地域分布、农业结构、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
太阳辐射也是农业小气候形成的能量基础,光能和它的热效应直接影响动植物体的热量平衡及各种生理活动的进行,与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太阳光谱太阳辐射光谱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几个波谱范围,如图所示。
在地球大气上界,太阳总辐射能量中,波长小于400纳米的紫外辐射约占9%,波长在400~760纳米的可见光区的辐射约占45.5%,波长超过760纳米的红外辐射约占44.5%。
太阳光谱中能量密度最大值出现在475纳米处。
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而言,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波长范围在380~710纳米。
光合有效辐射对估算植物的生产潜力有重要意义。
2.感光性植物发育速度对光照长度反应的特性。
植物的发育,尤其是开花,受昼夜光照与黑暗交替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不同植物按光周期的类型分为三类:长日性植物,在一定发育时期,只有日照长度大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缩短日照长度,则可能延迟,甚至不开花;短日性植物情况相反;光期纯感植物,开花与否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
农学二级学科
农学二级学科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因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气象要素、气象变化规律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分析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农业气象学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业灾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象因素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气温、降水、光照、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土壤水分的蒸发与补给等农业生产过程。
例如,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降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了解气象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气候变化以及提前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成为农业气象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农业气象学主要包括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气象灾害的预测与防控、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温、光照、水分等的需求进行研究,可以制定出合理的种植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通过对气象灾害的研究,可以预测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减少农业损失。
此外,还需要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三、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通过气象预报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减少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气象灾害的预测与防控,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可以指导农民选择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品种,调整种植结构,以应对环境变化。
四、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前景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以及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农业气象学将进一步深化与气象学、农学、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模式。
同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也将更加多样化和精准化,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持。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学科(由农业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渗透形成)。
大气:包围地球的空气总称。
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和环境条件。
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现象、化学状态和现象的统称。
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值和天气现象表征的瞬时或较短时期的大气状况。
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状况。
地球表层有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组成。
地球大气是经过原生大气(地球凝聚诞生的早期)、次生大气(地球刚形成时)、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
大气的组成:1: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主要成分为氮气(78%)氧气(21%)氩气(0.9%)其他气体(二氧化碳)占0.1。
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温室气体有(CO2、CH4、CO、O3、水汽)2:大气中的水汽(水汽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3:气溶胶粒子(大气中处于悬浮状态的土壤、肥料、浓烟、盐等的小颗粒,以及火山和宇宙尘埃、微生物和植物孢子和花粉、小水滴和冰晶)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总质量约为5.3×1015t)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对流层的特点:1:含有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大气质量数:标况下,太阳垂直投射到地面所经路程中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气象要素(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分布不均匀平流层的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臭氧集中的地方)2: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下层温度低,上层温度高,空气没有受热膨胀上升的动力)3:水汽含量极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
中间层(高空对流层)的特点:1: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2:气流有强烈的垂直运动3:几乎不含臭氧。
热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因为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辐射都被该层大气(原子氧)吸收。
农学类《气象学》名词解释
绪论:气象学:专门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有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液体微粒= 大气干洁空气:除掉水汽、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的混合空气。
水汽:其来源于下垫面,因而越靠近地面水汽含量越多。
固杂:尘埃、尘土、污染粒子等。
液微:主要以云、雾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包括过冷却水滴、冰晶、云滴,对流层:为云、雾、雨、雪发生的主要层次,是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层次,但不足大气厚度的1%,平均厚度为十几km。
三大特征:①气温随Z升高而降低,气温直减率γ= -dT/dz;②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③对流运动强。
气象要素:是指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的物理量。
如: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云、能、天、降水、日照等。
温度: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气压:任一高度的气压就是在这个高度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大气柱重量:P=Mg/A=Mg。
大气静力学方程:条件是在铅直方向上大气无运动。
dP= -ρgdz湿度:表示空气潮湿程度或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所具有的压强。
单位同气压,mb、mmHg饱和水汽压E: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压强。
相对湿度f:f=e/E×100﹪,e与E要在同温下的比值才是f。
f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饱和差d:d=E – e 在温度相同时,E与e的差值。
d也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露点温度Td: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降低温度,使空气饱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就叫Td。
第二章:辐射:自然界所有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形式称为辐射,放射的能量称为辐射能,又称辐射。
黑体:能全部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的物体我们称之为黑体:辐射差额(R):在一定时段内,物体吸收的辐射能量与放出的辐射能量的差值。
R=收入-支出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一定波长的放射能力与吸收率之比为一常数。
农业气象学
绪论1 大气、大气科学的概念大气是包围在地球的空气的总称,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2 叙述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及大气圈与地球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其它圈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相互作用。
3叙述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气象监测(2)农业气象信息服务(3)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4)农业小气候、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手段的研究(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4 叙述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
5 叙述农业生产与气象学的关系(1)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2)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物质、能量基础(3)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全过程和农业设施等的影响(4)大气对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5)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第一章大气1 大气的组成包括悬浮集中的液体和固体质粒在内的气体混合物。
气体混合物干结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2 什么叫干结大气?干结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称为干结大气。
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氩气,但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
(1)氮是地球生命体的基本成分,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2)氧是维持人类及动物生命极为重要的气体,因为动植物都需要呼吸,并在氧化作用中获得能量,以维持生命。
氧还决定着有机质的燃烧、腐败及分解过程。
(3)臭氧可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总紫外C的全部和紫外B的绝大部分。
臭氧层因吸收紫外线而引起的增暖,可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4)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3叙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特点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不均匀的。
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将大气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农业气象学整理版
1、大气的热力学分层及依据。
2、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太阳高度角(h):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
(0°≤h≤90°)h的计算公式:sin h = sinφsinδ + cosφcosδcosω(式中:φ为观测点纬度,δ为赤纬,ω是时角。
)特殊日期δ的值:δ=23.5sinN°(N°以度为单位,是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
春分日至秋分日取正值,否则,取负值)春分日(21/3)或秋分日(23/9):δ=0°夏至日(22/ 6):δ=23.5°冬至日(22/12):δ=-23.5°(23.5°S)ω的确定:ω是用角度表示的时间,每15°为一小时. 正午:ω=0 上午ω<0 下午:ω>0。
3、北半球可照时间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4、地面有效辐射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
5、灌溉的表层温度效应及原因分析。
1.热容量:灌溉后土壤表层湿度较大,含水量较多,水的热容量较大,温度变化较慢。
2.导热率:土壤湿度增加,土壤的导热率也提高,其表面温度变化也越小。
3.潜热交换:温度升高,土壤表层水分会蒸发带走部分热量;温度降低,空气中水分会凝结吸收热量,从而减小土壤表层温度变化。
6、地面热量收支方程,并据此分析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
(R辐射热交换;B传导热交换;P流体运动热交换;LE潜热交换)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辐射,在土壤上盖上塑料大棚,白天通过棚膜和墙体的红外辐射、逆辐射,可以减少土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温室大棚内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减缓土壤温度的升高;夜晚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减缓土壤温度的降低,因此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7、大气稳定度的三种情况。
大气稳定度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
以大气的气温垂直加速度运动来判定。
大气中某一高度的一团空气,如受到某种外力的作用,产生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可以出现三种情况:1.稳定状态。
农业气象学——精选推荐
农业⽓象学农业⽓象学⾃学指导编写:普元春绪论第⼀节⽓象学与农业⽓象学⼀、⽓象学基本概念本节主要讲⽓象学与农业⽓象学的定义、⽓象学与农业⽓象学常⽤的⼀些基本概念。
譬如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压、蒸发、凝结、降⽔、风、云、⾬、雪、雾、雹、霜、露等定性的和定量的⽓象要素。
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的开始就遇到了这些⽓象学与农业⽓象学上常见的⼀些名词概念,这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通过学习⼀定要明确掌握并能正确地应⽤这些概念。
为了进⼀步更深⼊具体的学习本课程打好基础。
⼆、农业⽓象学在这个标题下,课本第2页和第3页分别讲述了农业⽓象学的概念;农业⽓象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农业⽓象学的研究⽅法。
三、中国农业⽓象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农业⽓象成就在采集和狩猎的古代农事活动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就意识到了⼈们采集和狩猎的对象与周围环境有随季节变化⽽变化的现象,从⽽产⽣了物候农时的概念并进⼀步明确了季节和节⽓的定义。
(⼆)中国近代农业⽓象科技的发展经历了1840年到1949年间⼀百多年很缓慢的发展时期。
(三)中国现代农业⽓象学的发展⼆⼗世纪五⼗年代以后的半个世纪,中国现代农业⽓象学开始建⽴,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80年代以来,电⼦计算机和遥感遥测技术在农业⽓象学中的应⽤,特别是微机在农业⽓象研究中的逐渐普及,给农业⽓象研究带来了新的活⼒。
学农业⽓象研究和业务服务提供了有⼒的⼿段。
第⼆节⼤⽓概论⼀、⼤⽓的组成(⼀)⼲洁空⽓⼤⽓由多种⽓体、⽔汽和悬浮在⼤⽓中的微粒杂质等混合组成。
⼤⽓中除去⽔汽和杂质外的整个混合⽓体称为⼲洁空⽓。
⼤⽓中与我们关系⽐较密切的成分主要有:氮、氧、臭氧、⼆氧化碳等。
(⼆)⽔汽地球表⾯江、河、湖、海等⽔⾯蒸发,⼟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中⽔汽的主要来源。
(三)杂质杂质是悬浮在⼤⽓中的各种固态或液态的微粒。
⼤⽓中的杂质也主要集中在3公⾥以下的⼤⽓中,并随⾼度的增加⽽减少。
空⽓中的杂质能削弱太阳辐射⼜能阻挡地⾯辐射;具有吸湿性的杂质可作为⽔汽凝结的核⼼物质,对成⽴致⾬起着重要的作⽤。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A) 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B) 气候与农作物产量关系研究(C) 农业灾害防治措施(D) 降雨的分布和降水量变化2.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和 ______两个学科的综合应用学科。
(A) 气候学(B) 生物学(C) 地理学(D) 生态学3. 以下哪项不是农作物适宜生长的气象要素?(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风速4.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______和气侯变化两类。
(A) 旱灾(B) 暴雨(C) 降温(D) 雾霾5. 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气象因素影响最为显著的生长期是______。
(A) 开花期(B) 结实期(C) 幼苗期(D) 成熟期6.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观测手段?(A) 地面观测(B) 卫星遥感(C) 摄影测量(D) 化学分析7. 农作物对光照需求程度与其生长阶段有关,一般来说,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对光照的需求______。
(A) 最高(B) 最低(C) 无要求(D) 无法确定8.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预测的常用手段是______。
(A) 天气预报(B) 雨量观测(C) 温度记录(D) 气象雷达9. 土壤湿度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以下哪个方法不适合用于测定土壤湿度?(A) 高频地感器(B) 湿度计(C) 刻度管(D) 遥感技术10.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应用领域?(A) 定量评估农作物产量(B) 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C) 帮助农民制定种植计划(D) 研究农作物的育种方法第二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解释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指的是由气象因素引发的对农业生产产生不良影响的天气事件。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等。
这些灾害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甚至完全灭亡,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和供应链的稳定。
2. 举例说明农业气象因子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气象学主要研究以下哪方面的内容?A. 植物生长B.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C. 土壤肥力D. 农业机械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学中常用的气象要素?A. 温度B. 降水C. 光照D. 风力答案:D3. 农业气象学中,下列哪个因素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A. 土壤湿度B. 光照时间C. 温度变化D. 空气湿度答案:B二、填空题1. 农业气象学中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______来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答案:叶绿素2. 农业气象学中,作物的“生长周期”通常包括______、开花、结果和成熟四个阶段。
答案:发芽3. 农业气象学中,作物的“抗旱性”是指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的______能力。
答案:生存三、简答题1. 简述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气象条件的研究,可以预测和评估不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从而为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农业气象学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比如播种、施肥、灌溉等,以适应气候变化。
再次,通过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最后,农业气象学还能为农业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2. 描述什么是“农业干旱”,并说明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农业干旱是指由于降水量不足或不均匀分布,导致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现象。
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降低产量;二是增加灌溉需求,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三是可能导致土壤退化,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可能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的病害风险。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利用农业气象学知识进行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答案:利用农业气象学知识进行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监测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可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从而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农业气象学实验心得
农业气象学实验心得作为农业气象学实验的参与者,我可以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影响机制。
以下是我对农业气象学实验的一些观察和总结:首先,实验设计非常重要。
在进行农业气象学实验时,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并根据实验目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合适的实验设计可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其次,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和方法。
在农业气象学实验中,我们通常会选择一种或多种农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以了解气象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和观测方法来监测和记录气象因素的变化。
第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至关重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各项数据,包括气象因素的观测数据和农作物的生长数据。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分析和结论提供依据。
在数据分析时,我们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比如方差分析等,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四,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分析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其中的机理和规律。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实验结果与现实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实验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最后,实验的总结和展望。
在完成实验后,我们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我们可以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执行过程,总结实验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同时,我们还可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探索更深入的农业气象学问题。
总之,农业气象学实验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性的工作。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方法、准确收集数据、科学分析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1.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2.农业气象的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研究a.农业气象监测及试验研究方法研究b.农业气象仪器研制c.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d.农业气象指标研究e.农业气象模式研究(2)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与服务(3)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4)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研究与服务(5)农业小气候研究与服务(6)开展专业气象研究和服务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有机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
一方面要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第二章1.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单个叶片的光学特性:反射率R、透射率T和吸收率A之间关系R + T + A = 1。
2、群体叶片的光学特性太阳辐射进入植被内部,经过植被中茎叶层层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当然还包括漏射,而被削弱,形成了一个较复杂的过程。
透光率:所测高度处的照度与农田上方照度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也称相对照度。
农田中透光率的分布曲线与光强的分布曲线完全一致,亦随深度迅速递减,其递减率与叶片的铅直分布关系密切。
农田中各高度透光率存在着相同的日变化,由于太阳高度角的改变,中午时透光率最大,早晚时透光率较小。
(1)光在群体内的吸收、反射和透射同一种农田的植被,对于不同波长的辐射,其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同一种波长的辐射,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状况(包括品种、密度、叶龄、叶形、叶片的颜色和含水量等等),其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2)反射、透射和吸收率不是一个常数,在任一光谱中有一定幅度。
(3)群体对日光的反射率和透射率要比单叶明显地小,而吸收率却明显地高于单叶。
2.生理辐射决定着最重要的植物生理过程(包括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它植物生理现象)的光谱区称之为辐射的生理有效区,或称为生理辐射。
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 《宋本太平寰宇记》(宋)
23
● 农田小气候利用与改良技术 “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
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 宜稼。”
—— 《氾胜之书》(西汉)
24
●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
复制
物
酶的作用
激素的作用
土热
水
气
壤
离子的运动
过程
辐射的吸收、 热量、水汽、 二氧化碳的 交换
பைடு நூலகம்生长发育形成产量
水分、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的摄取
状态
辐射体系 温度 湿度 风 二氧化碳浓度
系统的大小与形成 水分状况 色素、酶、激素代
谢等水平
温度 水量和水势 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微生物数量与活动 营养物质含量等
● 作物气象 ● 林业气象 ● 畜牧气象 ● 渔业气象
………
20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 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 未来农业气象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任务 ● 农业气象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1、记载中国古代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与 知识的古籍主要有:
《吕氏春秋》(战国) 《氾胜之书》(西汉) 《齐民要术》(北魏) 《农书》(宋、元) 《农政全书》(明) 《二十四节气》 • • • • • •
22
2、具体例子: ● 农时、节令、授时、农候占验 “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 情返道,劳而无获。”
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 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农业气象学》课件
探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抗逆品种、改进农业管理等。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开发与农业气象相关的保险产品,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收益。
农业气象保险产品创新
智能化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
气候定义与特征
天气系统类型
气候分类与区划
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根据气候特征,可将全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如温带、热带、亚热带等。
03
02
01
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影响,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总结词
分析该地区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的农业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如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病虫害加重等。为了应对这些影响,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农业气候区划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各地区的农业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气候区划的意义
农业气候区划有助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
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包括气象观测、气候分析和区划指标确定等步骤,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解读
绪论 第一章名词解释1农业气象学 : 概念: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2气象要素:表征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
如温、压、湿、风、降水等。
3温室效率: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生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4温度直减率:由于对流层与地面接触,空气从地面或的热量,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平均值为-0.65℃/100m辨析题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答:天气是短期的,气候是长期的。
所谓天气,只是短时间的天气现象。
气候是指长时间天气现象延续的一个平均状态,所以时间尺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天气具有易变性,气候具有稳定性。
2大气的组成答:大气组成:现代大气一般是由一些永久的水汽、气体、雾滴冰晶和尘埃等物质混合而成,这种混合物一般分为三类: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1.干洁大气对人类活动比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2.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主要集中在低层大气中,水汽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3气溶胶是有大气中的悬浮状态的土壤、肥料、浓烟、盐等小颗粒,火山和宇宙尘埃、微生物、植物孢子和花粉、小水滴、水晶等。
3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说出对流层的主要特征答:由下到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热层、散逸层、星际空间。
对流层特点1、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所有的水汽都集中在该层。
大气中主要的天气现象,云、雨、雾等都形成于该层。
是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Υ的平均值为0.65℃/100m。
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4、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简述农业气象学的含义答: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农业设施农业生物群体,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对周边气象和微气象环境环境的影响及调控途径等。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呀!就像我们每天看天气一样,对农业气象的观察那可是基础呢!比如说,每天记录气温、湿度、降水这些数据,这能让我们清楚了解气象的变化呀。
2. 实验呗!就好比做菜要尝试不同的调料组合,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索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呀。
像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种植同一种作物,看看结果有啥不同。
3. 模型建立呀!哎呀,这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各种气象数据和农业的相关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预测和分析的模型。
比如根据以往的数据来预测今年农作物可能的生长情况。
4. 数据分析很重要嘞!这就像是在一堆宝藏里找宝贝,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找到那些隐藏的规律和关系呀。
比如分析不同年份气象和农作物产量之间的关联。
5. 田野调查不能少哇!这就好像亲自去大自然中探秘一样。
到农田里去,实地感受气象条件和农作物的实际情况,那才真切呢!
6. 交流探讨呀!就如同大家一起聊天分享经验一样。
和其他研究人员交流,互相分享方法和发现,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哟!
7. 监测手段要多样呀!这就像有很多双眼睛在同时观察。
利用不同的仪器和技术来监测气象,让我们的研究更全面、更准确嘛。
我觉得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真的太重要啦,只有通过这些多样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气象和农业之间的奥秘,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气象学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晴天,到达某地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主要取决于和两个因子2、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使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
3、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是、4、沿海地区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与气温日变化,这主要与沿海地区的有关5、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6、云中水滴增大的途径主要有、两过程8、相同气象条件下,干燥土壤的日较差潮湿土壤,粗糙地面的最低温度平整地面。
9、海地区白天底层空气的流向是。
10、从季风形成的原因来看,东亚季风是原因形成的。
11、某地纬度为北纬36度,其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夏至日,赤道上的可照时数()A.、大于12小时B、等于12小时C、小于12小时D、等于零2、低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A 、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 、地面反射D、大气逆辐射3、土壤中热传播的主要方式是()A 、分子热传导B、辐射热交换 C 、潜热交换D、湍流热交换4、表示某地降水稳定程度的统计量是()A 、绝对变率B 、相对变率C 、平均绝对变率D 、平均相对对变率5、摩擦层平直等压线的情况下,空气质点运动受到几个力的影响()A 、1 B、2 C 、3 D 、46、对热带低压的命名是从风力大于级开始命名编号的()A 、7B 、8C 、9D 、107、下列那组气压系统是深厚的气压系统()A 、冷低压、冷高压B、冷低压、暖低压C、暖高压、暖低压D、冷低压、暖高压8、在反气旋中,其低层气流()A、辐散下沉B、湍流上升C、辐合上升D、乱流下沉9、生产上常用的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是()A、水汽压B、绝对湿度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0、夏季影响我国最主要的气团是()A、极地大陆气团B、热带海洋气团C、热带大陆气团D、赤道气团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可照时数2、霜冻3寒潮4、气温年较差5、饱和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影响地面有效辐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可分为几层,对流层的特点有那些。
3、试述影响辐射霜冻有利的天气、土壤及地形条件并简要说明原因?4、何谓干热风,干热风可分为哪几类我国干热风“三三制”的干热风指标是什么?5、试述地膜覆盖的主要气象效应。
6、试从气象学角度解释农谚“锄头底下有火”的原理。
五、论述、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已知某植物某生育阶段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2.3℃、13.5℃、15.6℃、15.9℃、9.8℃、9.4℃、10.6℃、11.2℃、12.5℃、13.3℃,求该阶段的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该阶段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5℃)。
简要说明积温学说的内容及其应用。
2、写出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式,注明各项的物理意义,分析生产中可能改变地面辐射平衡的技术措施。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使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
2、在等高面图上,等压线愈密集的地区,气压梯度愈,该地区的风速也愈。
3、低压对应的多为天气,其中心附近盛行气流。
4.晴天条件下,山顶的散射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直接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的,总辐射比山脚下的。
5、台风在水平方向上可分为,,三部分6、云中水滴增大的途径主要有、两过程7、某地经度为168。
纬度为35度其与北京时的时差是。
8、某地纬度我北纬36度其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从光温角度出发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应选择在原产地品10、地转风是在、作用下形成的风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夏半年,北半球的可照时数()A.、大于12小时B、等于12小时C、小于12小时D、等于零2、大气中产生大气逆辐射的最主要物质是()A、二氧化碳 B 、水汽 C 、固液态微粒 D 、氧气3、土壤中热传播的主要方式是()A 、分子热传导B、辐射热交换 C 、潜热交换D、湍流热交换4 、表示某地降水变动程度的统计量是( )A 、绝对变率B、相对变率C、平均绝对变率 D 、平均相对对变率5 、梯度风是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风()A 、1 B、2 C、3 D、46、相同土壤条件下下列那种状态土壤日较差最大()A、干燥平整B、潮湿平整 C 、干燥粗糙D、潮湿粗糙7、地面温度最高时()A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大于零B、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小于零C、地面热量收支差额等于零D、地面热量收支差额不等于零8、下列哪个力是影响空气运动的原动力()A、地转偏向力B、摩擦力C、惯性离心力D、气压梯度力9、下列那种地面状态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最大()A、平整干燥B、粗糙干燥C、潮湿平整D、潮湿粗糙10、沿海地区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A、空气温度B、太阳辐射C、海陆风D、地面温度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积温2、太阳常数3、大气活动中心4、干热风5、露点温度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影响地面反射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农田蒸散的主要因子有哪些?3、简述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4、试述影响地面温度日较差的因素有哪些?5、试分析灌溉的气象效应主要有哪些?6、简述海陆风的成因。
五、论述、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求算冬至日,100N、、300N、66.0N等地区正午的太阳高度角。
说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2、霜冻分为那几类?影响霜冻危害程度的因素有哪些?霜冻主要预防措施及其原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晴天条件下,山顶的散射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直接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的、总辐射比山脚。
2、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方式有、、。
3、沿海地区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与气温日变化,这主要与沿海地区的有关。
4、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是、。
5、晴天到达水平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主要决定与和两个因素。
6、一般而言,锋面附近的天气多为天气,暖锋的降水区域主要出在地面锋线的。
7、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
8、相同条件下,凹液面的蒸发速度比凸液面,溶液的蒸发速度比纯水,9、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是、.。
10、冷云中凝结增长的方式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一气团做湿绝热上升,环境空气的气温直减率r=0.9,该气团的大气稳定度应是()A、稳定B、不稳定C、中性D、条件不稳定2、冬季多云的夜间比晴天的夜间暖的原因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B、减小大气逆辐射C、增加地面辐射D、减少地面辐射3、低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最主要的物质是()A、水汽B、二氧化碳C、固、液态微粒D、空气分子4、晴天条件下地表最高温度出现在()A 、12 B、13 C、14 D、115、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其生育期将()A、延长B、缩短C、不变D、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6、灌溉后的土壤其温度变化规律是()A、白天升温快夜间降温慢B、白天升温慢夜间降温快C、白天升温慢夜间降温慢D、白天升温快夜间降快7、当相对湿度为100%时()A、气温高于露点温度饱和差等于零B、气温低于露点温度饱和差大于零C、气温等于露点温度饱和差等于零D、气温低于露点温度饱和差等于零8、形成辐射霜冻有利的天气条件是()A、晴朗、大风B、晴朗、微风C、晴朗、多云D、多云、微风9、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的主要特点是()A、变率大集中在春季B、变率大集中在夏季C、变率小集中在秋季D、变率大全年分布均匀10、夏季影响我国的最主要的大气活动中心是()A、副热带高压B、印度低压C、蒙古高压D、阿留神低于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地面有效辐射2、土壤导热率3、干燥度4、暖锋5、干热风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摩擦层中曲线等压线的情况下形成的风是在那几个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它们各自的方向如何?2、寒潮冷空气主要来源与那些地方?其关键区位置及移动路径有那几条。
3、简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方式及影响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因素。
4、何为气团?按地理分类法可分为哪几类?我国境内能否形成气团?,夏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有哪些。
5、试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主要特点。
6、简述影响土表温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从气象学角度分析松土、覆盖、灌溉的气象效应。
2、某气流翻过山高2000m,已知该气流在山脚迎风坡的温度为300c,凝结高度为800m,假设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成云致雨,到达山顶后气流下沉过程中未携带云块,试求该=10C/100m、气流在山顶时的温度、相对湿度及背风坡山脚处的温度?(rd =0.50C/100m)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