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探究教案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究学习和问题引导,加强师生、生生交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的能力。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本节教学设计中为学生量身设置“情境”、“协作”和“会话”,引入自然界中鲜活的事例,学生用发现法和探究法去“意义建构”,学习环境中具有完整的建构主义学习的四要素。
二、课标解读利用教材中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主体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目标。
三、教材分析前面学生对《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学习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又为后一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了铺垫,所以本节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教材重点介绍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在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的内容并不多,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全过程,所以说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四、学情分析从认知特点上讲,学生对身边的生命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盼望能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但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未能较好掌握,如知道向光性的现象,但是却不明白为什么植物会出现向光生长等。
从知识结构上讲,已经学过人体的稳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初中也接触过植物的向光性现象。
高中生物高中 稳态与环境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
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节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必修3第3章第1节,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
通过学习本节,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之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学习任务分析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目标六、教学方法教的方法:教师引领,步步为营,寻根问底,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训练为基准,以科学史为背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逻辑推理为手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案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案例一、授课背景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讲述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活动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等内容。
以生长素的发现为主线,引道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节与第2章内容进行对比,反映出动物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但又都是属于个体层次生命系统调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学习做了铺垫和衔接,故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动物的调节方式过程,对植物的调节有着很大的疑问和兴趣,在加上对于自然界植物的向光性、顶端优势的现象,学生经常能观察到,对此也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农业生产的知识也有一定的接触,因此本节课授课过程中可以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方便学生理解知识。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能力目标: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方法。
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③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情景再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问题导入:师:取办公室已表现出向光性的盆景,学生观察,让学生猜该盆景在办公室的位置。
提出问题:这些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长的这么有美感呢?生:弯曲生长!向光生长了!……因为它要获得更多的阳光!师:这种现象叫做向光性。
讲解向光性的概念,并强调单侧光这一外在因素。
师: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向光性的例子?生:红杏出墙!马路两旁的树像阳光多的一侧生长旺盛……师:同学们可知道,对于这些常见的现象,我们不足为奇,可是达尔文却进行了实验探究,最终导致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在众多科学家们的探索下,植物生长素发现了!2.新课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通过设置问题串,指导学生思考讨论,自主探究学习。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设计西湖一中张捷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本章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本节内容则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
(2)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提供了基础。
并且,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有许多新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科学的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生长素发现的过程。
②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有关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①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②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生活中现象展示→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的发现→引导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实验一:黑暗和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具有向光性,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实验二:有无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实验三:有无锡箔帽的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实验四:詹森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刺激传递给下方↓实验五: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分布不均造成的↓实验六:温特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化学物质传递给下方促进生长↓分离、鉴定并命名→(科学的发展新观点)→小结→技能训练→练习巩固2七、教学评价本案例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力和态度观念方面教学目标的达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这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的教学,主要是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像当年科学家那样亲自参与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观察,从中去主动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假设,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出验证假设的实验,并提出预期,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相关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从而对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相应结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过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詹森的有关研究教师:达尔文提出的实验结论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植物的向光性,但达尔文的结论其实只是分析实验现象后作出的假定性的解释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阅读教材47页3-8自然段。
讨论导学案上詹森,拜尔,温特的实验的相关问题。
下面请看詹森是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屏幕上呈现出詹森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请学生分析詹森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讨论回答下列思考题:1.詹森的实验有何巧妙之处?(选用了透水的琼脂片作实验材料)2.实验有何不严谨的地方?(缺少排除琼脂片的影响的对照)3.若果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玻璃片会怎样?(不生长,不弯曲)4.分析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把握各个实验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对发现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进行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3.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二章学习了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机理,对激素调节有一定的了解,且在必修一的学习过程中零散的学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能力基础:我所任教的学生是我校一、二层次学生,虽然获取直接知识的能力较好,但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欠缺,课堂发言积极性较差。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的抓住学生“好奇心”,利用生物史发展脉络,创设情境,层层设疑,诱发思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主动建构知识。
目标:1.独立分析达尔文实验,描绘胚芽鞘感光部位和弯曲部位。
2. 观察詹森和拜尔的实验,独立思考后与他人讨论,得出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弯曲生长是由于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小组尝试模仿前人设计实验,进一步阐明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生长素。
4.通过自主阅读,准确说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植物激素的念。
5.通过自主阅读,能准确的写出生长素的产生场所,运输方式和分布部位。
评价任务1.分别写出A、B和A、C、D对照的实验结论。
2.分析两组实验,能独立回答或与他人交流教师设置的问题。
3.用文字或示意图表示实验方案,进一步证明生长素的存在。
4.阅读后可准确回答相应问题。
5.准确写出生长素的产生场所,运输方式和分布部位。
教学过程结论。
温特的实验教师进一步引导:无论是詹森或拜尔的实验,都没有将尖端和尖端下部完全分开,也就不能完全排除尖端是通过非物质的其它“影响”作用到尖端下部的。
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本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运用图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图解法的妙用。
【教学准备】1.课前培养发芽的小麦、玉米或大豆种子。
(可以选择培养其中之一,常用的是玉米)2.课件制作:制作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幻灯片。
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教学适宜采用发现法,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整理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提高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在能力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
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环境与稳态》第3章第1节。
本节知识是植物激素调节的主要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在实验设计中所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在整个必修课中处于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对本考点的考查,更多的是将试题置于实验探究的背景条件下,运用读图分析等形式,考查学生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
三维教学目标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的部位和运输的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1、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设计: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初步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培养的植物胚芽鞘(课前6-7天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学教方法自主探究、讨论问题引导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培养的胚芽鞘,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胚芽鞘学生有了表观的认知,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让同学们自己当回科学家,追随着前人的脚步,探究生长素的发现的历程,在实验的讲授过程中,有教师展示实验,在有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有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实验设计的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学科:高中生物年级:高二年级册别:第3册《稳态与环境》教材内容: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教材第3章第1节《生长素的发现》课堂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生长素的发现制作成动态过程,使重、难点知识化静为动、化抽像为形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识。
同时,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实验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植物生长素产生、运输和分布。
(二)能力训练1. 理解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2.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1.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3.解决方法(1)利用现代教学传媒,形象、直观地再现历代科学家、学者的实验,化解重点和难点。
(2)结合相关试验设计题,精讲试验设计的一般方法、过程,突破重点、难点。
四、教学思路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本节内容中体现的尤其明显。
教学过程中,通过生长素发现的一些经典试验,引导学生学会借鉴经典实验的方法运用于试验设计题中,并掌握一般的实验设计步骤。
五、教学方法讲述、谈话、对比分析、探究的方法。
六、教学步骤[导课]教师以观察活动引入: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它的方向并不是固定的。
让我们看一看种子的方向对它萌发出的根和芽的生长方向有什么影响。
组织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及课文中的彩图。
学生观察发现:根向下,芽向上、向光生长。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教师提出向性运动的概念,同时强调此概念中的关键词:单一方向、定向运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
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向性运动的概念。
通过探究活动弄清生长素发现过程及其作用。
重点介绍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呈现科学知识的部分并不多。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就是其中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本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对理解适应性等有重要意义。
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向性运动的概念。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科王(3)理解植物向光性原因,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2)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观察、假说、实验验证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使一个继承、修正、补充、创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校绝大多数学生生长在农村,对于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教学设计
I 教材分析
“ 植物生长 素 的发现” 人 教版高 中生物 学教 材 是 必修 3 稳态与环境》 3 “ 《 第 章 植物 的激 素调节” 的第 1 节 , 内容包括生 长素的发现过 程 , 其 生长素 的产生 、 运
输 和分布两部分 。其 中 , 生长素 的发 现过程是 教学 的
3 教学 目标 ‘
重点和难点 , 它承载着学生科学思维 、 方法 的训练 以及 科学探究能力等科学素质 的培养。
教材从 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植物 向光性人 手 , 引导 学生揭示植物生命 活动调节的秘密 。本节教材 以生长
素发现 的历史为线索 , 选取关键科学史实进行组织 , 以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 的过
2 2 课程标准 、 . 教材、 考纲三者统一 实现《 标准》 教 、 材、 考纲间三位一体 的统一 , 《 是 标准 》 实施 中的关键 。
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 、 能力 的形成与发展 , 也注 重学生学 习中过程 和方法 的体 验 , 及正确 的情 感态度
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应对照《 标准》 正确把握 三维 目 , 标, 重新审视高 中生命科学教材内容 ( 包括与教材 内容 相配套的作业) 教学形式 和教学过程 。同时 , 、 相关部 门应组织专家在充分 理解课程标 准、 习高 中生命科 研
改实验方案。⑤ 能否对 实验 现象 进行仔 细的观察 , 并
实事求是做好记 录 , 特别 是能发现一些 异 常现 象。⑥ 能否按规范要 求写 出实验报 告 根据实验 的结果得 出 结论 。对评价指标 、 评价 过程 、 价方法 等不断完善 , 评 为教师提供真实 的反馈 信息 , 高教师进行新课 程教 提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就是整理的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步骤〖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
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能利用实验设计思路解决问题。
2.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重难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运输。
【学习过程】一、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实验探究向光性与尖端有关:(1)、(2)对照。
探究感光部位在尖端:(3)、(4)对照。
假说: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的下部生长产生某种影响。
2.詹森的实验: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弯曲部位在尖端的下方)4.温特的实验:温特的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进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根据实验设计原则,你能对温特的实验进行改进吗)结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单侧光的照射(刺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速度不同)。
植物激素的概念:(1)植物体一定部位合成的(内生性)。
(2)运输到一定部位(可移动性)。
(3)少量、高效。
二、产生、运输、分布(一个小挑战:生长素最早提取自人类尿液,你能据此推断出植物生长素的分子组成吗?)1.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均为幼嫩且生长旺盛的部位。
根尖和成熟叶片合成生长素极少。
色氨酸——生长素。
2.分布:生长旺盛的部位,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极少。
幼叶>老叶。
顶芽<侧芽。
3.运输:A.极性运输: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向运输。
B.横向运输:单侧光及地心引力等刺激C.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三、典型例题知识点一: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设计思路的应用例1:用琼脂块收集燕麦胚芽鞘中的生长素,下列方法收集生长素最多的是(图中长方形代表琼脂块)。
思路分析:A项无顶端,C项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块向下运输,D项虽然有单侧光,但没有顶端,不能产生生长素。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由前两章人体内环境稳态转为对植物激素调节的学习,从动物到植物,符合学生的好奇心联想。
首先,学生通过前两章已经对动物激素的本质及作用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学习植物激素调节时可以类比分析,帮助学习。
其次《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第三章第一节内容,以探究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本质,对于后面生长素生理作用和其他植物激素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生长素发现过程,了解课本实验的过程并理解实验原理;能够对植物的向光现象做出解释。
2.能力目标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利用知识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探究,让学生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的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的基本流程为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整节课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教师的讲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观察现象、比较总结、创新批判等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单元导入]单元导入:春天里,万物复苏,幼苗破土而出,植物的生命历程开始;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激素。
本章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探索植物的生命奥秘吧。
[本节内容导入]环节一通过图片展示和生活实例说明植物的向光性现象[教师展示图片]这幅图描述的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美好春景,墙外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红杏枝头呢?[学生回答]光[教师继续展示图片]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放在窗台久不移动的植株会朝向窗外生长,这是因为植物界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向光性。
[教师提问]植物为何会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原因。
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一、引言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第二章《生物稳态调控》,主要内容是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学生们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机制,更好地理解植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二、知识点概述2.1 植物生长素的定义•植物生长素是一种植物内源的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2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19世纪末,德国植物生理学家卡尔·沃尔斯在研究光感植物的弯曲现象时,发现了植物生长素的存在。
•20世纪初,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弗朗西斯·达尔文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植物生长素的存在和功能。
2.3 植物生长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素主要有IAA(吲哚-3-乙酸)、IBA(吲哚-3-丁酸)、NAA(萘乙酸)、GA(赤霉素)、ABA(脱落酸)等多种形式,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植物生长素能够调节植物细胞的伸长、分化、分裂和组织发育,并对植物的开花、开果、开花时间等产生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生长素的定义和种类;2.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3.掌握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定义和种类;•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4.2 教学难点•学生对植物生长素概念的理解;•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提问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 - 你有没有见过植物的生长曲线?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形状? - 你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和发育的吗?5.2 知识讲解5.2.1 植物生长素的定义和发现历史•讲解植物生长素的定义和科学家对其发现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5.2.2 植物生长素的种类和作用•介绍植物生长素的种类和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通过具体的例子或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素的调节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探究教案
一、知识结构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经典实验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实验探究思路、原则及基本步骤。
二、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思路、变量、步骤、结论等。
[解决方法]
动画展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引领,步步为营,寻根问底。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解决方法]
⑴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动画,叙述实验设计方案,分析讨论实验变量、对照处理,实验步骤的实施,依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得出对应的实验结论。
⑵结合实验评价加深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理解,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合作探究式,分析讨论。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导学案篇子。
七、学生活动
⑴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温特的实验思路、步骤、现象和结论。
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试验设计练习。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激趣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组植物向光性图片,引出向光性的概念,植物本身没有神经系统,但对外界刺激仍能发生反应,即具有应激性。
植物对单向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向性运动。
如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向光性。
从而引出问题: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重温一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首先阅读教材80页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结合教材,解决一个问题:胚芽鞘是什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状物。
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然后多媒体动画显示达尔文的实验,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内因。
设置下列问题:
1.结合实验一,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2. 结合实验二,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3. 结合实验三,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教材与多媒体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
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实验1的分析单一变量:有无单侧光的照射——单一变量,对照组直立生长;实验组向光生长。
有无胚芽鞘尖端——单一变量实验组不生长;对照组向光弯曲生长。
结论: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尖端有关。
实验二的分析两实验差异:现象:锡箔套或罩遮光部位不同——单一变量,实验组1直立生长;实验组2向光生长。
结论:胚芽鞘的生长与弯曲与尖端有关,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通过上述实验,达尔文得出什么结论? 两实验差异:现象:实验三的分析总结上述三个实验,达尔文提出: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结论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琼脂片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三)拜尔的实验由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如何证明?即:尖端是通过产生的某种物质影响下部生长初步证明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1、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呢?
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
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部分?
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5、达尔文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教师总结归纳。
顶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动画显示詹森、拜尔的实验。
詹森选择实验材料“琼脂片”证明“刺激”向下传递;拜尔选择黑暗环境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刺激”向下传递分布不均匀所致。
“刺激”是什么?科学家推测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动画显示温特的实验。
设问:
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什么?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P47—48相关内容。
整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如下:
[技能训练]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题目。
2、假设。
即对可见现象提出的一种可检测的解释。
符合事实——假设成立
提出假设——寻找证据
不符合事实——假设不成立
3、预期。
即在检测一个假设之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
如果预期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如果预期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
4、实验。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具体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
在实验的方法步骤设计中,必须遵循对照的原则。
对照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条件对照: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在实验中要注意“变量”的控制,一般只确认一个变量,即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
5、观察和收集数据。
在实验方案中要事先设计定时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次数,同时应按要求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
有的实验还需要收集数据。
6、分析。
对记录下来的现象、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的可以用图表表示出来。
7、推论。
即根据实验事实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8、交流。
即写出书面实验报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49实验设计。
(三)总结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四)作业布置
教材P49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向光性
2、生长素的经典探究实验
3、生长素的提取
4、植物激素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1、生长素的产生
2、生长素的运输
极性运输
非极性运输
横向运输
主动运输
3、生长素的分布
三、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和实验设计评价
1、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
实验题目
假设
预期
实验(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观察和收集数据
分析
推论
交流
2、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评价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