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20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共23张ppt)
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
光《书仪》
1、门第观念淡化
二、社会变化显著
史料三:“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 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史料四:“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 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 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宴 饮 图
一、经济繁荣发展
(一)农业领域成就突出 1. 耕 种 制 度 : 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 已经相当普及(一年三熟) 2.经济结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棉花的种植与推广: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 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 织业的发展。
3
一、经济繁荣发展
(二)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制瓷业
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 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为代表、 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 感浑厚。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 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 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4
一、经济繁荣发展
元朝时期 (南北经济差距
扩大)
一、经济繁荣发展
❶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 大大缩短了航程。
刘
家
港
❷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
是运输南方粮食
3. (2022.广西百色期末)据北宋初年乐史所纂
《太平寰字记》所载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
的户数占全国的59. 1%,以北仅有40.9%。到
北宋后期,南方户数在全国所占比例,已经超过
三、文化科技繁荣发展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课标要求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二、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第三单元展现了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辽宋夏金元时期。
共包含三课(9课、10课、11课)内容,共同体现的时代特征为:民族大交融、政权大交流、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化、思想大繁荣。
2、本课地位分析首先,在“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方面,本课上承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下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辽宋夏金元这一特定时段”方面,本课内容对理解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本课主题分析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繁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方面,而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的变化、文化的发展。
根据单元引言以及课标要求,本课教学主旨是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4、本课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从内容上看,本课上承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的政治与民族状况,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
本课通过四个子目(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讲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概况,从而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变化特征。
本课每一子目内容包含一个学习聚焦,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每一子目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内容的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关于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史料中大致了解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但高一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系统思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21张ppt)
农业的发展
耕作制度 经济结构
农业发展表现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 当普及,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粮食产量提高。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棉花、茶叶、蚕桑等)。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种植 与推广
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 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 棉纺织业的发展。
印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象 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
前绝后的。”
——邓广铭
农业的发展
材料1:(北宋开封)“人口逾百万, 富丽甲天下”。 ——刘春迎《北宋开封城史话》
材料2:若以每户五口计算(北宋末年)人口当在1亿以上。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 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 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门第观念淡化
原因 表现
商业、科举制 “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
社
会 之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衡
表现
贱民、服役、农民人身束缚
变
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原因 表现
社会经济变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壹】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叁】 经济重心南移 【肆】 社会的变化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
代。”
宋
朝 ——范文澜
商业的繁荣
商业繁荣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30张ppt)
济
五、经济重心南移:原因、过程、影响
一、农业的发展
作物的农户 元朝
稻麦复种制经济来自棉花北宋自越南引进良 种——占城稻(高 产、早熟、耐旱)
二、手工业的发展 五大名窑
青花瓷和釉里红 瓷器大量出口
丝绸
你哥一定当军官 汝哥一定当钧官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
知识补充:制瓷业的发展
行业
制 瓷 业
时期 商朝 东汉 北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公正平等
门第观念淡化 贱民阶层减少, 社会成员趋于平等 科举制度完善
宽松和谐
人身束缚减少 国家控制松弛
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P64-P65 问题探究
答:糊名:又称“弥封”。科举考试时将考卷上的考生姓 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以保证阅卷公 平。誊录:科举考试中“糊名”的后续措施。将原卷封存, 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
元朝时的“世界第一大港”
设市舶司管理海上对 外贸易
三、商业的繁荣
“交子”
纸币
P65 学习拓展
元朝铜钱:种类多,数量少
大朝通宝
元贞通宝
蒙文大元通宝
四、城市的繁荣
北宋东京 元朝:杭州
元大都
南宋临安。
瓦子 勾栏
说书
猴戏
木偶戏
五、经济重心南移
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安定。 ③南方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五、经济重心南移
朝代
表现
特征
规律
江南得到开发 魏晋南北朝 ,开始发展。 (永嘉南渡)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宋代重文轻武,一批儒者入仕为官;同时宽松的文化政策也推动儒学复兴。
宋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进
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三、儒学的复兴与文化科技的繁荣
(2)程朱理学:一套包括
朱
熹
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
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
话本 元盛行
实际上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三、儒学的复兴与文化科技的繁荣
(2)发展趋势:平民化、世俗化 (3)发展原因:
①宋元以来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
宋代文人大多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 性自由的整合。他们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 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 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诗文和词
②市民阶层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清明上河图》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化
1.农业
(1)轮作复种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2)经济作物:棉花在内地开始栽培,到 了元朝得到大力推广。
(3)边疆地区的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 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西夏犁耕图
元·耕种的农夫
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 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为了解决钱荒问题,不断扩大铜钱铸造额。
宝 铜
②北宋交子出现
钱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 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入。……戊 午,诏从其请,始置益州交子务。
——《续资治通鉴》卷36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纳地租,服劳役,任杂务,战时 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只
则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 要和地主结算清楚,就可自由流
,单而附于击主家此户籍处。 编辑母版动,标另找题主人样。 式
——张帆《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
——马克垚《世界文明
经济依附+人身依附
租赁关系
2023/11/13 主奴关系
20
信心单和民族自击豪感。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编点:辑母版文本样式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 难点: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出现新变化的原因与影响。
2023/11/13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
宋编朝辑母版文本样式
隋唐
儒学独尊 魏晋南北朝
韩愈
2023/1儒1/1学3 复兴运动
“三教合一”
12 佛道冲击
三、儒学的复兴
1、代表人物及目的:
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的思 想主张有哪些?
张 口号:“横渠四句”: 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
目的:为现实服务—发挥 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
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商业发展
任务三:阅读第三子目,
思想文化之变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认识、提炼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2023/11/13
11
三、儒学的复兴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春秋
回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
战国
孟
荀
子
子
秦朝
西汉武帝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孔子创立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夏宋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20张ppt)
问题:材料中宫崎市定解释了宋代社会哪些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由 此,你认为导致“唐宋变革”的根源是什么?
社会经济的进步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促进国际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2.交子初流,纸币先天下
材料 10: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 子,以便贸 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问题:交子创制于何地?因何创造?
材料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 不便贸易,设 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
“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 天下 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
——《宋史·河渠志》
中外历史纲要(上上)
“流动”的王朝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壹 暗尘随风去,明月逐人来 ——宋代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才华流动—宋—以前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宋以后
第一组
王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 名臣家。 ——《新唐书》
1.城市风流,汴杭富天下
材料5: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 640 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 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 72 家……酒楼、 茶坊适应商业大 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清明上河图》孙羊正店
《清明上河图》瓦肆
《清明上河图》斗茶
1.城市风流,汴杭富天下
材料7 :(宋太祖)曰:“五代之际,生灵凋丧……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 天之贶(赏 赐),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 “乘舆所在,士庶走 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 及远,苍生之幸也。”上变色不言。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共27张ppt)
(2)影响(人口、交通、文化)
经济重心南移带来哪些影响?
人口分布: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定型
交通: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航程; 开辟长途海运航线。
文化:带动文化重心的南移,推动南方 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取士南北分科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人数统计情况
前期 中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北方 278人 84.5% 274人
2、手工业的进步
②自主总结宋元时期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及作用。
行业
概况
意义
纺织业 制瓷业
棉纺织业发展
① 宋朝制瓷技术改进,出现五大名窑 ② 元朝烧出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推动棉纺技术革新;棉布逐 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 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 印刷业
矿冶业在手工业中找有重要地位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居民普 遍使用煤作燃料。
丝织品、瓷器 香料、珠宝
4、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及表现 时期: 魏晋南北朝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表现。
唐安南移
表现: 江南地区得到 开发,南北经 济差距缩小
南方经济实 力逐渐超过
北方
南移继续
完成南移
在经济上对 南方依赖明 显。
南方成为经 济重心。 “苏湖熟, 天下足“
肉店或酒楼
各时期世界大城市排名
时间 第一名 (公元)
1000年 科多巴
第二名 开封
客栈
1200年 杭州 菲兹
1350年 杭州 北京
——威廉·麦戈伊《文明的 五个纪元》
美容店
和商品集散地。
香料铺 算命、占卜 修车店
(5)海外贸易繁荣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2、边境贸易: 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3、海外贸易: 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 外贸收入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
4、货币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
纸币交子的发行
根据纸币的面值770陌=77000文,武
5、城市:商业城市众多,
大郎卖炊饼,每个才卖3文钱。如果用此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纸币买炊饼可行么?这么大面额纸币是
——《朱子语类》
三、思想文化的变革
6、影响
积极 ①重建儒学信仰体系;注重气节、品德,有利于构建理想人格。 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崖山海战 南宋十万军民殉国
贞节牌坊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三、思想文化的变革 (二)文学艺术
用来干什么的?
一、经济的繁荣
(三)商业
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草市)
2、边境贸易: 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3、海外贸易: 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 外贸收入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
4、货币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 纸币交子的发行
5、城市:商业城市众多,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茶坊每五更点灯,至晓即散,谓之 “鬼市子”。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文学体现两宋商品经济 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三、思想文化的变革 (二)文学艺术
2、艺术
戏曲艺术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书法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绘画
注重意境、笔墨
宋
宋
米
徽
芾
宗
|
|
适
瘦
意
金
帖
体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共56张ppt)
一,经济发展
(一)迅速发展的农业(自主学习)
①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大面积种植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
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
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三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
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百科② 经济作物: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对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D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解析题干信息:南宋绍兴赈灾被人举报,朱熹调查出的确存在问题,但是由于 已经种麦,没有稻根来核查受灾面积。“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是地方官员落 实政策不到位,不能说明是行政效率低下,A项错误;朱熹在绍兴调查出赈灾的 问题,是一个合格官员的应有行为,和理学关系不大。另外理学强调格物致 知,致知是明理,不一定和实事求是有关,B项错误;宋代的赈灾与前代相比是 有较大发展的,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制度。不能仅从绍兴赈灾出现问题,来 推断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属于以偏概全,C项错误;宋代推广农作物的种植 范围,北方推广种植水稻,南方推广种植粟、麦等,既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 率,也有助于防备水旱灾害,材料中种植水稻后种麦(麦稻两作制),正体现 了农业的精耕细作,D项正确。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繁荣的表现
桥上的商业区 突破空间上的限制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繁荣的表现
酒楼 修车店
外卖 美容店
茶坊 饮料店
唐都城长安
宋代的“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 。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34张ppt)
3.采煤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4.印刷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 普及。
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聚于仓库,而流通之以钱, ……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 有余,则百货无所乏。……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 百物,以养乡村。”
四、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重心南移
(1)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 (2)南方经济发展,江浙地区成为农业中心 (苏湖熟,天下足) (3)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 财赋北运,元朝重开大运河以及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粮食 (4)南方文化影响力上升,教育发展:江浙地区人才集中,科举 南北分卷;
五、社会变化
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 获得了进一步开发,漠北、 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 经济都有显著进步。
思考: 几个并立政权之间的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是均衡的吗?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原因: (1)北方三次战乱,西晋灭亡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北宋灭亡 (2)北方人口南迁,充实南方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3)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鼓励生产发展。 (4)南方地理环境优越,长期经济发展的积累。
客邸
冠梳、领抹、头面、衣着、动使(日用器具)、铜铁、
器皿、衣箱、磁器之类”——《东京梦华录》
外卖
冷饮
客栈
2、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 勃涌现。
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
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 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
3、各民族政权经济往来频繁,互市贸 易促进了各族间交往交流交融。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四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共18张ppt)
思考:结合图文史料,指出宋代商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结合 教材加以说明,这些变化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农商社会的初步成型”:市场的扩大(基层市场、边境榷场、市镇贸易、 海外市场);商业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种市场和交换活动增加、交换手段 出现了纸币。 商业繁荣带来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的流动
材料2: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 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旱稻也。” ———《宋史》卷173《食货上一》 种植技术的巨大进步.....复种指数显著提高,从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发展到
比较普遍的一年两熟——二作制,宋代“稻麦复种”有明显的发展.....另外,棉花 农业栽耕培作技水术平在提宋高金,时高期产从作岭物南的、引新入疆促扩使展—粮到—食长—产江姜量流锡大域东幅和:提黄《升河宋,流代对域生农。产村力经的济发结展构水变平动》带来影响; 诗文中出福现建的路茶植、棉吉,贝宋布人等记可载以得说最明多,..北..宋彭时乘期指农出村:经“济闽中岭的以非南农多产木业棉已,有土明人显竞增植长之,,随着 种茶有、至养数蚕千、株缫者丝,、采棉其纺花等为生布产,项号目吉的贝扩布展。,”此时的农村经济已包括种植业、手工业、商业 等,与单一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结构相区别—。——漆侠:《宋代经济史》
【读图释史】:宋代商业的新变化 汴京城布局图
宋代的榷场分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宋:基层市场活跃。
展示图片:选自《清明上河图》设问:从图中,同学们能看出有哪些店铺和商业活动?师生互动: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店铺和商贸活动?从左往右看,首先来看这家招牌,这是什么店?——①香料店,叫刘家上色沉檀拣香。
香料是哪里来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朝啊有了新的发展,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源之一。
当时运往海外的船只上会装载什么商品呢?——瓷器、茶叶、丝绸。
商业交流,讲求的是有来有往,国外除了香料还有什么商品可以运输到中国?——珠宝。
可以运输到哪些港口?——广州、泉州和明州(p62页)。
好,回到我们的《清明上河图》。
再来看这个地方。
同学们能看到什么?——②孙羊正店。
这是一家高档酒楼。
他们为招揽客户,在楼外挂满了装饰品,叫“彩楼欢门”。
同学们要注意,“孙羊”,“正店”是写在什么上面的?——灯笼。
灯笼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因为出现了夜市)夜市在唐朝是没有的,因为唐朝实行了宵禁制度,太晚了是不可以出门的,否则会被抓起来。
因此我们说,夜市的出现打破了原先对时间的限制。
正店门前的几个人在干什么?——买卖花枝。
还有一处。
同学们能看出什么呢?——久住王员外家和香饮子。
久住王员外家是王员外开的一家旅店,从大图我们可以看到,这家旅店的对面就是商业街。
其实,在这些商业街中,也有很多住宅,这反映了住宅区和商业区连在一起的现象,唐朝的时候,住宅区和商业区是严格分离的。
宋朝打破了原先这种对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更为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方便。
这些店铺和活动反映了宋朝基层市场的活跃!(2)官方设置榷场与辽夏金各政权进行贸易。
展示图片:过渡:再来看看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骆驼口述:可以看到,有骆驼正驮着货物出城门,做生意。
边境贸易有专门的场所叫榷场。
设问:我们可以看出榷场主要分布在各个民族政权的交界处,并且数量很多。
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交易已经十分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融洽的民族关系。
频繁的商业活动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理学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心学集大成者
理在身外 (北宋)程颢 (北宋)程颐 (南宋)朱熹
(南宋)陆九渊 (明)王守仁
理存心中
三、文化繁荣
(一)儒学的复兴 ——理学 程朱理学
(1)“理”是什么?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 原则,也称“天理”,即理是 世界万物的本源。世界观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
四民皆本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宋朝政府要求地主与佃
户必须要订立契约……家仆与主人的关系也不再
是奴婢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
系。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自由契约
二、社会变化
表现
思考:宋朝社会有何新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平民社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
伦理道德
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
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4)传统儒学日益僵化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三、文化繁荣
(一)儒学的复兴 ——理学
目的
道、佛
1.含义: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
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
儒
2.流派: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三、文化繁荣
(一)儒学的复兴 ——理学
程朱理学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3)如何获取“理”?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
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
“格 物 致 知”方法论
——《朱子语
探究 万物 得到 对天理的认知 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安史之乱后,中原人口大量向南方迁徙,南方已是朝廷 的主要赋税来源。南方经济发展取得进一步的成果,有些方面 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
北宋时,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经定型。至靖康之变, 北方再遭战火,大批人口南渡,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 语,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据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探讨:
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原因。
(提示:可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观念和政策、人口、交通等角度分析)
①环境:相对和平稳定 ②经济、社会:农业和手工业的显著发展;人口增加 ③观念、政策:统治者重视经济事务(重视理财);
调整管理政策(放宽限制) ④地理、交通: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水陆运输的发展 ⑤其他答案: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皆可。
新型士人群体出现
本课知识小结
化变新的会社与济经朝宋
一、经济的 新变化
(一)重心 大转移
(二)发展 新高度
1.基本过程 2.主要原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3.影响:南方文化发展等
1.农业、手工业显著发展
(1)主要表现 2.商品经济发展高峰
(2)城市商业繁荣及其原因
二、社会的 1.社会横向流动加强 新变化 2.社会阶层流动加强与门第观念的淡化
聚焦:宋朝城市商业繁荣及其原因
材料 宋朝城市繁华,开封和临安(杭州)盛时人口均超过百万。
北宋中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增至46处。宋朝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城市工商业者的人口比 以 前有较大规模的增加。城市居民被国家户籍列为坊郭户。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等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等
人口增长实现了“一个亿小目标”
二、经济发展新高度
1、农业、手工业的显著发展
①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 ② 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的出现 ③棉花开始在内地种植
①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 ②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 ③印刷业迅速发展
二、经济发展新高度
2、商品经济发展高峰
①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② 各政权之间贸易的发展 ③铸币剧增和纸币出现 ④海外贸易繁荣 ⑤城市 兴盛
根据材料,简要指出宋朝城市兴盛的表现。
①大城市数量增加; ②城市人口增长,工商业者队伍壮大(市民阶层)。
图1 唐朝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图2 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
观察图1和图2,与唐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的商业活动有什么重要突破? ①空间上,打破了坊和市的限制,形成街市,更为开放; ②时间上,突破经营时间的限制,更为自由。
二、经济发展新高度
1、农业、手工业的显著发展
①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 ② 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的出现 ③棉花开始在内地种植
唐朝与宋朝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亩产量对比 据学者
估算,唐朝耕地面积最多时约为5至6.6亿亩,北宋则达 到7至7.5亿亩。(按今亩制计算)
唐代粮食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约合今每亩51.5公斤)。 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高至六、七石, 这个水平在当时世界居于绝对领先地位。
商业街、夜市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 的
经济与社会
重庆 西南大学附中 杨泽新
“唐宋八大家”
韩 愈,河南人
柳 宗元,山西 人
欧 阳修 江西人
苏洵 四川人
苏轼 四川人
苏辙 四川人
王 安石 江西人
曾巩 江西人
一、经济重心大转移
材料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大批中原人口南渡,推动了南方的
宗曾下诏“令两制议致丰盈之术以闻”,让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术。宋神 宗也下达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
——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朝政府取消了汉唐以来的很多禁令,比较重要的有:商品与店铺商号 不再集中于政府指定的官市,居民区与商业区可以混杂,居民被允许自由地 向街开店;取消了宵禁制度,百姓可以在夜间出游、做生意等。
商业经营特点 ①经营方式:有多种形式的商业广告。 ②内容和服务对象:服务业和文化娱乐发展;面向社会大众。
楼彩门欢
箱灯 店“羊孙 ”
汤“香 ”
书说听
病“胃肠医丸出医太 ”
探讨:
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原因。
(提示:可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观念和政策、人口、交通等角度分析)
材料一 宋朝立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初,宋太祖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宋太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等
根据材料,指出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
开始南移 完成南移
用作重双的素因然自和素因会社
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
①政治因素:战乱及其破环,南方相对安定。 ②移民因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知识、技术和劳动力)。 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2页)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着来自内 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 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 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
欢迎您! 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
“划粥断齑”
范仲淹(989—1052), 苏州吴县人。宋代名臣, 谥号“文正”。
材料二 据宋朝《宝祐四年登科录》记载,当年(1256年)录取
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417人。
材料二反映出宋朝社会的什么重要变化?
变化之二: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强
门第观念的淡化
材料三 北宋中期“精英”阶层的领军人物如范仲淹、欧阳修等,是一
批新型的士人。 这些起自清贫、没有家世背景的知识分子(“寒俊”),其政
治态度、理念追求、文化品格与一般思想倾向,与六朝隋唐士族知 识分子具有明显的不同。他们意气风发,以天下为己任,是一批具 有“综合型”特征,兼擅文章、经术与吏干,且活跃于政治舞台之 上的新型士人。
——引自邓小南《开放与严密:科举制度的完善》
三、社会新变化
材料一 释其耒耜(指农具)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三》
阅读教材第63页最后一段和64页第一段,指出宋朝百姓能够相对自由迁移的原因。
①人身束缚削弱;
②官府放松限制。
变化之一:社会横向流动的加强
从“长白一寒儒”到“大宋第一人物”
寄乡人 长白一寒儒,登荣三纪馀。 百花春满地,二麦雨随车。 鼓吹前迎道,烟霞指旧庐。 乡人莫相羡,教子读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