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分享
教育新理念分享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所了解的教育新理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我们来谈谈个性化教育。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学生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
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
个性化教育则强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专属的教育计划。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因材施教。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多提供图片、图表等视觉资料;对于听觉型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个性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其次,跨学科教育也是当下备受关注的一个理念。
在过去,学科之间往往界限分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而跨学科教育则打破了这种界限,鼓励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比如,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课题,可以涉及到科学、地理、历史、政治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视野,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此外,跨学科教育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不同学科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再者,体验式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新理念。
它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学习,而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社会实践等活动。
在这些体验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应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体验式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比传统的理论教学,体验式教育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另外,教育游戏化也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理念。
将游戏的元素和机制引入教育中,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教 育 教 学 新 理 念 的 阐 释
教育教学新理念的阐释一、教育教学新理念产生的理论支柱“理念”的涵义:理,指理性、理论、思想;念,指观念、信念、目标。
合起来意思是指富于创新的观念、应追求实现的目标。
教育教学新理念则是指教师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履行的教学观念和追求的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新理念吸收了中外有影响的社会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如人本主义理论、互动理论、交往理论、学习型理论),教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的发展观”,中国当代的教育理论思想(如: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多元智能的理论等)。
二、教育教学新理念(一)新的课程观——“三级课程”的多元性课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意识;而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
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而不仅仅是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
课程也是可以改造的。
对于课程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班情等特点进行选择、删除、添加、更换课程。
提倡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三级课程)。
淡化国家课程,强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的主体职能,实施学校主体、学年主体、班级主体、学生主体的发展。
课程资源很多,有: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室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实践基地和校园文化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农村、部队,小到科研所、街道社区、大到国际社会等广泛的社会资源,旅游景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乡风民俗、民族文化、烈士陵园等人文资源);还有信息化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更广意义上的课程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如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专家资源等)。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消费者,同时也是教材的开发者、研究者、参与者。
(二)新课程目标观——“三维”目标的立体性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九年一贯制教学新理念
九年一贯制教学新理念一、全程质量观九年一贯制教学新理念强调全程质量观,即从小学到初中的教育过程都要关注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
这一理念强调教师、学校和家长都要全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果,通过全程管理和教育,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全面衔接观九年一贯制教学新理念强调全面衔接观,即小学和初中之间的教育衔接要全面、系统。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学校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衔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
同时,这一理念也要求教师和学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个性发展观九年一贯制教学新理念强调个性发展观,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同时,这一理念也要求教师和学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多元评价观九年一贯制教学新理念强调多元评价观,即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如自我评价、互评、实践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
同时,这一理念也要求教师和学校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和方法。
五、实践育人观九年一贯制教学新理念强调实践育人观,即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如社会实践、科学实验、艺术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这一理念也要求教师和学校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九年一贯制教学新理念包括全程质量观、全面衔接观、个性发展观、多元评价观和实践育人观等多个方面。
2024年教育新理念——以智慧校园为平台,推动智慧教育
2024年教育新理念——以智慧校园为平台,推动智慧教育1. 引言在2024年的今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智慧教育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智慧校园作为智慧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其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等特点,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2.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具体来说,智慧校园应具备以下特点:1. 信息化:构建全面的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
2. 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智能化。
3. 网络化:搭建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传输。
4. 绿色环保: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建设绿色校园。
5. 人性化:关注师生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3. 智慧教育的推进策略以智慧校园为平台,推动智慧教育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教育提供硬件支持。
2. 丰富智慧教育资源,包括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教育应用等。
3.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具备智慧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
4. 创育教学方法,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5. 加强智慧教育研究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教育改革。
4. 智慧教育的应用场景在智慧校园环境下,智慧教育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1. 个性化研究:通过智能推荐、自适应研究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研究资源和服务。
2. 智能教学: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技术,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4. 协同创新:搭建校内外合作平台,促进教育、科研、产业等方面的协同创新。
5. 素质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身心健康。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新理念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新理念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新理念包括:
1. 学生中心:强调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中心进行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3. 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同时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
4. 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思考问题、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变化。
5. 可持续发展:强调教育的可持续性,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问题解决和公共事务。
6. 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电子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能力。
7. 全人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现代教师应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注重全人教育,运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新理念演讲稿
教育教学新理念演讲稿敬爱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而教学则是教育实践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我们也需要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一、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与过去单一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不同,新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个性化定制教学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兴趣、优势和需求。
因此,个性化定制教学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通过了解每个孩子的优势和需求,教师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每个学生发挥其潜能。
2.培养创新能力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教育理念强调通过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学习历史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举办模拟法庭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二、新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新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师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贯彻新理念,提升教学效果。
1.个性化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他们进行个性化辅导。
例如,对于喜欢文学创作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写作,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和指导;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数学题目和挑战,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运用互动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是一种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和交流。
课堂育人新理念
课堂育人新理念
新的教育理念包含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等。
1、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
2、全面发展的理念。
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3、素质教育的理念。
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
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
4、创造性理念。
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教育理念简介: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育教学新理念一、教育教学新理念产生的理论支柱“理念”的涵义:理,指理性、理论、思想;念,指观念、信念、目标。
合起来意思是指富于创新的观念、应追求实现的目标。
教育教学新理念则是指教师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履行的教学观念和追求的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新理念吸收了中外有影响的社会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如人本主义理论、互动理论、交往理论、学习型理论,教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的发展观”,中国当代的教育理论思想(如: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多元智能的理论等。
二、教育教学新理念举隅(一新的课程观——“三级课程”的多元性课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意识;而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
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而不仅仅是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
课程也是可以改造的。
对于课程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班情等特点进行选择、删除、添加、更换课程。
提倡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三级课程。
淡化国家课程,强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的主体职能,实施学校主体、学年主体、班级主体、学生主体的发展。
课程资源很多,有: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室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实践基地和校园文化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农村、部队,小到科研所、街道社区、大到国际社会等广泛的社会资源,旅游景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乡风民俗、民族文化、烈士陵园等人文资源;还有信息化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更广意义上的课程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如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专家资源等。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消费者,同时也是教材的开发者、研究者、参与者。
(二新课程目标观——“三维”目标的立体性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教育创新的新理念和方法
教育创新的新理念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教育创新是指通过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拥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一、教育创新的新理念教育创新的新理念是指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理念和思路,为教育创新提供动力。
1.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指将教育从传统的“大班教学”转变为注重个性化差异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个性化教育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教育不再是“一刀切”的,而是注重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跨学科教育跨学科教育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串联,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机整合以及横向扩展。
跨学科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交叉知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相结合。
通过信息化教育,能够拓展教学资源和教育渠道,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育创新的新方法教育创新的新方法是指通过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育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1.游戏化教育游戏化教育是将游戏元素运用于教育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游戏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并且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社交化教育社交化教育是指利用社交网络等手段,将学习与社交相结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加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社交化教育,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交流意见和思想,借鉴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反转课堂反转课堂是指将课堂上的讲授环节搬到课后完成,然后将课堂上的互动环节放到课前,课堂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场所。
2024年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2024年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变革,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断涌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2024年教育教学新理念的研究和实践,深有体会。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感悟,就2024年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行一些探讨和总结。
首先,2024年教育教学新理念强调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潜能进行针对性培养的教育模式。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往往面临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考试标准,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容易忽略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在2024年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中,教育者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人发展目标等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其次,2024年教育教学新理念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综合素养是指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和品质,包括学科知识、思维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创新与实践以及社交与沟通等方面。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往往只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
而在2024年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中,教育者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这种综合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再次,2024年教育教学新理念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实施者和推动者,他们的专业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往往只强调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忽视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理念。
而在2024年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中,教师将被视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他们需要具备更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同时也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探索的精神。
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最新教师教学新理念
教师教学新理念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
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
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
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
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
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思想
教师不能不知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模式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模式你知多少?(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是指——1、教育终身化。
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 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
”日本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
1991 年 4 月 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 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
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
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
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
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
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
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
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 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
据美国教育部2000 年 2 月 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 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
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
教学设计新理念
教学设计新理念导语: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需要与时俱进,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应对现代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一、个性化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也各异,传统的教学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个性化教学设计应运而生。
个性化教学设计意味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和个别辅导。
例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探究式学习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师的角色,侧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和灌输。
而探究式学习设计则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在探究式学习设计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这种设计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跨学科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按学科划分,课程之间缺乏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边界日益模糊,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跨学科教学设计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跨学科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强调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四、数字化教学设计在信息时代,数字化教学设计成为一种新的理念和趋势。
数字化教学设计借助现代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通过使用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互动机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数字化教学设计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项目化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注重的是课堂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精品】四个教育新理念:以人为本、学习之邦、教育关怀和教育品质。81
关于“语言是什么”这个问题,《标准》 侧重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本身 的构成。强调语言的功能,有利于我们 更好地理解语言教育的一些关键问题。
但这里的功能并不只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交际功能。
2.外语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学习外语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语 言既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 要交流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学 习母语以外的语言,不仅能够拓宽交流 渠道,而且有利于心智的发展,特别是 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2.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相结合
英语课程目标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 面。显然,《标准》除了设置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等语言目标以外,还设置了一些 非语言目标,即语言学习过程产生的非语 言结果,如情感态度目标和学习策略目标。 文化意识界于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之间。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 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 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 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 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 需要,
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 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 要。
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巩固发展基本语言应用能力,着重提高 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 养思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 和发展。
提升教育品质:包括体系品质、 组织品质、内容品质和方法品 质。如灵活而有弹性的学习制 度、充满合作和乐群精神的学 习型社区,内容丰富而有趣的 学习材料,生动而涌动创造激 情的教学活动,以个性发展为 导向的评价系统等。
当前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 发正在努力实现从学历到能 力的战略转移。
能力建设战略的关键是全面 提升各级人才所应有的素养。
选修课程系列 I (顺序选修)
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育教学新理念教育教学新理念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
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
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
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
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教育新理念荟萃教育新理念的内容较多,主要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模式下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自有教不好的老师,取消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
具体归纳如下(3类75条):一、教育思想类1、我们把人忘了。
我们说,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是全球竞争化的世纪,却忘了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我们教学生学语文、数学,却忘了首先教他们学会做人。
2、教育是人的教育。
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
3、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4、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5、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6、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
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7、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8、我们的教育成了模具,不管你多角多棱,都被熔化,铸成一种模型;我们的教师成了“园丁”,为了整齐划一,不管你多绿、多嫩,都叫你在“咔嚓”中、铁剪下平静丧生。
“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不值得称道。
教师应该是火柴、打火机,主要职能不是自己燃烧,而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激情。
9、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我就是太阳,我就是上帝,我就是爱迪生,我就是总统;我一思考,就会灿烂。
从《深度教学》看教育新理念
从《深度教学》看教育新理念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教育
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
《深度教学》一书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教育新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
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估,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深度教学》则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学
习的深度和广度。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另外,教育新理念强调了跨学科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学科分割
往往导致知识的碎片化和学习的孤立性,而《深度教学》则提倡将
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
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深度教学》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评判者,而教育新理念中的教师则更像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总之,《深度教学》提出的教育新理念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跨学科教学和教师角色转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借鉴和应用这一理念,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为培养具有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字数:238)。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正在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词。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的话题。
新课程,是指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构建和实施的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
新课程不是简单的课程调整和修订,而是对传统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彻底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倡导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参与,体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实践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理念,是指在新课程框架下,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新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破和超越,是对教育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新理念强调育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全面发展和多元智能,提倡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
新理念追求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倡导教育的整体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的提出和实践,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提升。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倡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强调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质量。
这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强调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和多元化发展,倡导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这有利于促进教育的综合发展,关注教育的公平和效益,推动教育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从《深度教学》看教育新理念
从《深度教学》看教育新理念深度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深度思维。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深度教学,并探讨其对教育的影响。
1. 深度教学的定义和特点深度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思维深度发展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与传统的教育相比,深度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2. 深度教学的实施方法深度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研究、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深度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深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深度思维。
它能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深度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自我成长。
4. 深度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深度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研究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实施深度教学。
5. 深度教学的局限性和挑战深度教学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深度教学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深度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对一些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6. 总结深度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深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深度教学也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素养和能力,并面临一些挑战。
因此,在实施深度教学时,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新理念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始建于1955年,原是市委、市政府子弟学校。
46年来,东交民巷小学始终以教书育人、教育兴国为己任,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
如今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着知识经济的大潮,东交民巷小学迈进了新的世纪,正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孕育人才的摇篮——学校,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面对机遇和挑战,东交民巷小学始终坚持办学依法化、管理科学化、设施现代化、环境花园化,以特色教学带动常规教学,以科学管理提高师资水平,坚持以德育人,以改促教,以特兴校,扎扎实实地进行素质教育。
他们依据现代心理学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以及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总书记有关教育的论述,明确了“全面发展有特色,知识能力并进有创新,开放闭合相得益彰”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推进课堂教学主课题改革为主线,以“办有特色”为重点的长期工作思路。
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认真贯彻,具体落实。
一、编织德育网络实施立体育人一撇一捺构成一个“人”字,然而在这简简单单的一撇一捺的相互支撑的结构中,又蕴藏着怎样的一种意味悠长的深刻哲理?学校在对“人”字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育人的原则和方法:认为对“人”字内涵与外延的领悟,关系到育人的方向和未来人才的定义。
一个真正能够立得住的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充满智慧的头脑,更要有健全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是构成“人”的那一撇,那么以品德养成为主的德育就应是支撑那一撇的一捺。
以德育人成为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
正是基于对德育的这种深刻认识,我们始终将“以德育人”作为学校的核心决策加以贯彻实施。
在确立“以德育人”这一办学原则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以往那种只注重背记道德知识、说教和千篇一律的成人化的传统德育方式,不仅不能起到德育应有的作用,而且还损害了学校德育的正常发展和德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我们认为:“小学德育的对象是尚未定型定性的孩子,这些孩子之间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没有孰优孰劣的。
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张喷上了各种色彩的规则各异的彩纸,它需要教师根据每一张纸上的喷涂规则和色彩的搭配,将之完善成一幅理想的图画。
所以,要改变德育实效性差的状况,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差异,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特长、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就要帮助孩子们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她)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就要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加强对孩子们道德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或者看的袄自己的优势所在的基础上,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带动其它不足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使孩子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同时,将道德他律内化为道德自律。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创建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化的德育网络。
这张德育网,以每个孩子自身的自我进步、自我发展为“经”、以孩子之间、集体之间的发展为“纬”,寓德育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之中,在活动中进行有意、有序、有机、有效的德育渗透,建构多角度、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几乎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主题。
近年来,学校已相继开展了美术节、书法节、合唱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艺术节、读书节、巧手节等名目众多的主题月兴趣活动。
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消除兴趣发现的盲点;而且也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自我的舞台。
由于主题月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因此,不拖集体后腿、为集体增光成为了每一个孩子的自觉行为。
从前那些对个人行为造成的得失不以为意的孩子,在集体这个具有强大张力和凝聚力的影响下,不仅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而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集体献计献策。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众人一心、其力断金”的奇妙效果以及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的自尊、自强、自信,让每一位老师和家长无不为之惊讶、为之动容。
把阳光雨露撒给每个孩子,是每个教师的美好愿望。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很难实现这个愿望。
偏爱优等生,是教师们容易做到的,而要厚爱学困生,却是许多教师不易做到的。
但是,在学校,这种每月一主题,多角度挖掘孩子兴趣和长处的做法,却为教师们把阳光雨露撒给每个孩子提供了契机和可能。
在这些活动中,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众,这些学生在平日里因为学习不好而被遮蔽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
随着这些学困生不同侧面的展示,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现孩子们可爱的另一面,从而真正从心里去关爱他们,从情感上去亲近他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个过失,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饱满的热情去肯定他们的每一点成功。
教师对学困生的种种关爱,反过来会激发孩子们对教师的尊重和热爱,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又会把对老师的爱转化为对老师所教学科的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提高。
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成为勾连师生、融洽关系的有益桥梁。
为了稳固立体网络教育模式,我们还对一些活动统计进行了适度量化。
如同每一片树叶都有它与众不同的纹路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他人的人性特长。
社会也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独立的人,才显得五彩缤纷。
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在衡量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时,我们以为: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个性专长,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界定、规划孩子们的未来。
而应考察孩子能够向哪方面发展,并给予引导和帮助,同时给予他们向前发展的动力基础知识,这才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观。
因此在开办主题活动月的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电脑、无线电、航模、篮球、铜管乐队、音像合成、国画、篆刻、围棋等二十余类、四十多个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如果说月主题活动是重在让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话,那么这些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则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又学会了自我继承和自我充实。
这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更唤醒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
这种蕴藏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教育效果是其他任何成长教育和外在强制教育所不能及的。
站在德育网络中,向四周展望,每一个连接点都各具特色,而这些不同连接点的不同风景却同样的精彩,最终使得每一个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改革评价体制激发创新意识评价具有改善和发展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功能,因此,将评价引入学习过程之中,已经成为现代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
评价可以使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对自己的查阅,教师只有将评价臵于教学的整体活动之中,才能使有效的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灵魂,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评价更多地是以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出现的。
这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仅以期中或期末的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以偏概全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完整、不科学,而且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损害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真正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将评价机制纳入课堂教学的过程,学校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定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的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分阶段、定期、不定期、随机等多种定量评价方式,同时融入描述性的积极的定性评价因素,使形成性评价走向多元、系统、科学和完善。
在这一新型的评价体系中,学生作业、考试、评价手册都一律实行等级制,从而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变分数衡量为科学评价,变单纯分数为多元测定,变强迫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同时,在这种新型的评价体系中,每学科采用分散时间、分项、考核的方法,教师每个月给每位学生单项采二至四个学业成绩,综合四次等级填入学生综合评价手册。
这就实现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上的四个形成性评价等级和若干个单项学业等级,这些形成性评价背后是强有力的过程支持,其过程评价的权重是0.6,终结评价的权重是0.4。
教育说到底是对人的教育,每个人既是独立的又是唯一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有先天的,而且有后天的;不仅是相貌与性格方面的,而且也是认知与思维方面的。
成功和进步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范畴,因此,在评价他们成功与否、进步与否时,就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而应该兼顾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
学校所建立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仅在日常的单项采分中,教师采取分层教学形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臵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发言机会,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准则,在横向比较的同时更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就给予高度的评价,只要是学生尽最大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就给予A级奖励,以此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不断追求进步的上进心。
宽泛的等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另外,学生对于自己平时获得的评价,如果认为不够理想的,还有权随时提出重试的要求,而且只要学生进行了这种补救,就可能得到满意的等级评价。
这一措施在实行之前是教师追着学生,督促其补习、纠错;实行这一措施以后,学生不再被动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弥补学习中的不足,而是追着老师补读书、改错题。
这种弥补型的评价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不断追求完美,不断超越自我。
一个孩子一天4次追着老师背书,非得一个A不可,这是怎样一种学习的热情,又是怎样一个曾经让老师和家长期待已久的场面?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以往过多的听话教育、成人思维规范学生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为此,我们在进行评价机制改革的同时,努力开展创新教育,积极探索各学科的创新教育模式。
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在语文教学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尊重学生奇思妙想,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实现个性化开放式教学”的基本构想;在数学教学方面初步形成了:“夯实基本概念,实践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共识;在科任学科方面初步形成了:“触摸周围世界,感受身边科学生活,实施情趣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以语文教学为例,无论是在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是在课堂问题的设臵上,都力求鼓励学生各有其新、各有其异,并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鼓励学生对自己瞬间所萌发的奇思妙想进行大胆表述、认真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