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萧引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必修一《诗经》两篇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1、考:指已故的父亲。
2、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
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
“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孔雀东南飞》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
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5、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8、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
人定:是亥时。
9、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0结发:束发。
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陈书·萧引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萧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
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
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
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
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
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
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
引性抗直,不事权贵,无所造请左右近臣,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
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
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
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
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B.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C.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D.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陈书·列传第四文言文阅读理解范文
陈书·列传第四文言文阅读理解范文第一篇:陈书·列传第四文言文阅读理解范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程灵洗,字玄涤,新安海宁人也。
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余里,便骑善游。
梁末,海宁、黟、歙等县及鄱阳、宣城郡界多盗贼,近县苦之。
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
侯景之乱,灵洗聚徒据黟、歙以拒景。
景军据有新安,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奔依灵洗,灵洗奉以主盟。
梁元帝于荆州承制,又遣使间道奉表。
刘神茂自东阳建义拒贼,灵洗攻下新安,与神茂相应。
神茂为景所破,景偏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灵洗退保黟、歙。
及景败,子荣退走,灵洗复据新安。
进军建德,擒贼帅赵桑乾。
仍令灵洗率所部下扬州,助王僧辩镇防。
迁吴兴太守,未行。
绍泰元年,授使持节、信武将军、兰陵太守,助防京口。
随周文育西讨王琳,于沌口败绩,为琳所拘。
明年,与侯安都等逃归。
高祖崩,王琳前军东下,灵洗于南陵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余乘。
侯瑱等败王琳于栅口,灵洗乘胜逐北,据有鲁山。
天嘉四年,周迪重寇临川,以灵洗为都督,自鄱阳别道击之,迪又走山谷间。
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
朝廷深嘉其忠,增其守备,给鼓吹一部,因推心待之,使其子文季领水军助防。
是时周遣其将长胡公拓跋定率步骑二万助皎攻围灵洗,灵洗婴城固守。
及皎退,乃出军蹑定,定不获济江,以其众降。
因进攻周沔州,克之,擒其刺史裴宽。
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光大二年,卒于州,时年五十五。
(选自《陈书·列传第四》,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县苦之苦,以为苦B.灵洗乘胜逐北北:向北C.周迪重寇临川寇:侵犯D.因进攻周沔州,克之克:战胜,攻破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程灵洗战功的一组是(3分)①刘神茂自东阳建义拒贼,灵洗攻下新安②景偏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灵洗退保黟、歙③增其守备,给鼓吹一部④灵洗于南陵破之,虏其兵士⑤进军建德,擒贼帅赵桑乾⑥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程灵洗年少时勇猛有力,闻名远近,擅长步走和骑术,后来当海宁、黟、歙等地出现盗贼之患时为官府重用。
《陈书—列传第十五》“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陈书—列传第十五》“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
允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酝藉,动合规矩。
梁时起家邵陵王法曹参军,转湘东王主簿,迁太子洗马。
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景军人敬而弗之逼也。
寻出居京口。
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独不行。
人问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方今百姓争欲奋臂而论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书生哉?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
”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于患。
侯景平后,高祖镇南徐州,以书召之,允辞疾。
永定中,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天嘉三年,征为太子庶子。
高宗即位,迁黄门侍郎..。
五年,出.为晋安王长史。
六年,晋安王为南豫州,允复为王长史。
时王尚少,未亲民务,故委允行州府事。
入为光禄卿。
允性敦重,未尝以荣利干怀。
及晋安出镇湘州,又苦携允,允少与蔡景历善,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其恬于荣势如此。
至德..三年,除中卫豫章王长史,累迁安德宫少府。
鄱阳王出镇会稽,允又为长史,兼会稽郡丞。
后主尝问蔡征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征曰:“其清虚玄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
”因诵允诗以对,后主嗟赏久之。
其年,拜光禄大夫。
及隋师济江,允迁于关右..。
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
隋文帝义之,并厚赐钱帛。
寻以疾卒于长安,时年八十四。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B.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C.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D.闻允将行/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
《陈书·列传十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陈书·列传十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陈书·列传十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
少慷慨,有志功名。
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
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
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
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
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
板为中兵参军。
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
天嘉元年,封益阳县子,邑三百户。
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
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
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
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
军至建安,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
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
华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
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
进爵为侯。
寻迁荆州刺史。
是时荆州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
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
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
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赠散骑常侍,谥曰威。
子之武嗣。
之武年十六,领其旧军。
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
明彻于吕梁败绩,之武逃归,为人所害,时年二十二。
子隆弟子才,亦有干略,从子隆征讨有功,除南平太守,封始兴县子,邑三百户。
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四十二。
(节选自《陈书·列传十六》,有删减)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B.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为表字。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2讲考点突破学案文言断句课件新人教版
7.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 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附【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朝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任正员外郎,
兼散骑常侍。谢贞幼年聪慧敏捷,性情纯厚。祖母阮氏起先苦于风眩病,每每发 作便一二天不能饮食。谢贞当时才七岁,祖母不食,他也不食,亲族都觉得他与众 不同。母亲王氏,给谢贞讲《论语》《孝经》,他读完便能背诵。八岁时,曾写 《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对他的诗赋有美好情趣感到惊奇,对亲近的 人说:“此儿将来可成大器,至于‘风定花犹落’一句,可以和谢惠连媲美了。” 十三岁时,(谢贞)略通《五经》大意,尤其熟悉《左氏传》,又擅长草书、隶书、 虫篆书。十四岁时,父亲离世,他顿首痛哭,数次哭得死去活来。父亲谢蔺遭逢
附【参考译文】 后世的学习,大概比先王那时候要更加兴盛。居处的安逸,饮食的丰盛,规矩约
束的严苛,先王那时候也不一定具备;但是学习就只为学习,施政者就只为施政。人 们聚集住在一起终年玩乐,有上进心的人只不过通晓经书,写写文章,以考取功名,已 经考取功名做了官,先前所学习的知识,很快就忘记并荒废了。一看文书记载的相 关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的事,就说:“我刚刚从政,哪里懂这些?”唉!后代说治理 国家的人常常赶不上先王的时代,就是治学与为政分开的缘故吧!
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 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提示】根据句意,“通经缉文”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应断开,且“既得之”“则 昔之所习者”各自独立,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该选项。 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 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提示】根据句意,结合前面选项的分析,应是“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则昔 之所习者”,选项所断皆不准确,排除该选项。 答案:B
《萧引字叔休》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萧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
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
时始兴人欧阳颜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颜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
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就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
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
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两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多生异议。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
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
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名师讲题】《陈书 欧阳頠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
为郡豪族。
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
父僧宝,屯骑校尉。
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年三十,其兄逼令从宦,起家信武府中兵参军,迁平西邵陵王中兵参军事。
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頠相善,故頠常随钦征讨。
钦为衡州,頠除清远太守。
钦南征夷獠,擒陈文彻,所获不可胜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頠预其功。
还为直阁将军,仍除天门太守,伐蛮左有功。
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
钦征交州,复启頠同行。
钦度岭以疾终,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
时湘衡之界五十馀洞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
侯景构逆,粲自解还都征景,以頠监衡州。
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其郡。
裕以兄钦与頠有旧,遣招之,頠不从。
乃谓使云:“高州昆季隆显,莫非国恩,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
”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
”群臣未有对者。
帝曰:“吾已得一人。
”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云:“欧阳頠公正有匡济之才,恐萧广州不肯致之。
”乃授武州刺史,寻授郢州刺史,欲令出岭,萧勃留之,不获拜命。
及勃度岭出南康,以頠为前军都督,顿豫章之苦竹滩,周文育击破之,擒送于高祖,高祖释之,深加接待。
萧勃死后,岭南扰乱,頠有声南土,且与高祖有旧,乃授頠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衡州刺史,始兴县侯。
——节选自《陈书·欧阳頠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B.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C.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D.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岭表,指岭外,即五岭以外的地方,其中岭南在今广东省一带。
《南史_萧憺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始兴忠戎王愴字僧达。
武帝是兵,惦为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伟留守。
天监元年,封始兴郡王。
时军旅之后,公私匮乏,惦厉精为政,广辟屯田,减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穷困,人甚安之。
愴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絆讼者皆立待符教,决于俄顷。
六年, 州大水,江溢堤坏,惦亲率将吏,冒雨賦丈尺筑之,而雨甚水壮,众皆恐,或请避焉。
惦曰:“王尊尚欲身塞河堤,我独何心以免.?”乃登堤叹息,终日较膳。
耶洲在南岸,数百家见水长惊走,登屋缘树。
愴募人救之,一口赏一万。
估客数十人应募,洲人皆以免,吏人叹服,咸.称神勇。
又分遗诸郡遭水死者给棺穆,失田者与粮种。
七年,慈母陈太妃薨,水浆不入口六日,居丧过礼,式帝优诏勉之,使摄州任。
隹冬迢徃必圭玄还勒△歌旦址兰厶主生赴△ 急如丈水傅吐夏丞嗔昱感艘煙救產墜廈援士筮亘宾妄逢搦坐吐產強之九年,拜豆州刺史。
旧守宰丞尉岁时乞丐,躬历村里,百姓苦之,习以为常。
惦至州,停斷严切,百姓以苏。
又兴学校,祭汉蜀郡太守文翁,由是人多向方者。
十四年,迁荆州刺史。
同母兄安成王秀将之雍州,薨于道。
愴闻丧自投于地,席稿哭泣,不饮不食者数日,倾财产膊送,部伍大小皆取足焉,天下称其悌。
十八年,征为侍中。
薨,二宫悲惜,舆驾临幸者七焉。
赠司徒,谥曰忠武。
惦有惠西土,荆州人闻薨,皆哭于巷,嫁娶有吉日,移以避哀。
(节选自《南史•萧愴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愴性好谦/降意接士 /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B.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愴性好谦/降意接士 /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C.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愴性好谦/降意接士 /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D.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愴性好谦/降意接士 /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留守,古代帝王离开京城时命太子或重臣代为守国,平时在陪都也有大臣留守。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选自2018年10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老学究年逾六甸,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观察,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非常深化,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今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重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恳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陈书姚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书姚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陈书姚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
察幼有至性,事亲以孝闻。
六岁,诵书万余言。
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
勤苦厉精,以夜继日。
年十二,便能属文。
父上升府僧垣,二宫礼遇优厚,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为游学之资,察并用聚蓄图书,由是闻见日博。
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盛修文义,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
及筒文嗣位,尤加礼接。
值梁室丧乱,于金陵随二亲还乡里。
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永定初,拜始兴王府功曹参军,寻补嘉德殿学士。
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
”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
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 察每言论制述,咸为诸人宗重。
储君深加礼异,情越群僚,宫内所须方幅手笔,皆付察立草,恒蒙赏激。
吏部尚书蔡徵移中书令,后主方择其人,尚书令江总等咸共荐察,敕答曰:“姚察非唯学艺优博,亦是操行清修,典选难才,今得之矣。
”乃神笔草诏,读以示察,察辞让甚切。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且廪锡以外,一不交通。
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束一匹。
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束,此物于吾无用。
既欲相款接,幸不烦尔。
”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
察性至孝,有人伦鉴识。
冲虚谦逊,不以所长矜人。
终日恬静,唯以书记为乐,于坟籍无所不睹。
每有制述,多用新奇,人所未见;咸重富博。
且专志著书,白首不倦,手自抄撰,无时暂辍。
徐陵名高一代,每见察制述,尤所推重。
尝谓子俭曰:“姚学士德学无前,汝可师之也。
”尚书令江总与察尤笃厚善,每有制作分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
(节选自《陈书·姚察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徐陵时领著作领:负责B.恒蒙赏激蒙:受到C.不以所长矜人矜:夸耀;D.必先以简察简:简要6。
高中文言文翻译与解析之陈书列传二十八
高中文言文翻译与解析之陈书列传二十八蔡凝,字子居,济阳考城人也。
祖撙,梁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
父彦高,梁给事黄门侍郎。
凝幼聪晤,美容止。
既长,博涉经传,有文辞,尤工草隶。
天嘉四年,释褐授秘书郎,转庐陵王文学。
光大元年,除太子洗马、司徒生簿。
太建元年,迁太子中舍人。
以名公子选尚信义公主,拜驸马都尉、中书侍郎。
迁晋陵太守。
及将之郡,更令左右缉治中书廨宇,谓宾友曰:“庶来者无劳,不亦可乎?”寻授宁远将军、尚书吏部侍郎。
凝年位未高,而才地为时所重,常端坐西斋,自非显贵名流,罕所交接,趣时者多讥焉。
高宗尝谓凝日:“我欲用义兴公主婿钱肃为黄门郎,卿意何如?”凝正色对曰:“帝乡旧戚,恩由圣旨,则无所复问。
若格以佥议,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惟陛下裁之。
”高宗默然而止。
肃闻而有憾,令义兴公主日谮之于高宗,寻免官,迁交阯。
顷之,追还。
后主嗣位,受晋安王咨议参军,转给事黄门侍郎。
后主尝置酒会,群臣欢甚,将移宴于弘范宫,众人咸从,唯凝与袁究不行。
后主曰:“卿何为者?”凝对曰:“长乐注尊严,非酒后所过,臣不敢奉诏。
”众人失色。
后主曰:“卿醉矣。
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礼部尚书蔡徴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长史郁郁不得志,乃喟然叹曰:“天道有废兴,夫子云‘乐天知命’,斯理庶几可达。
”因制《小室赋》以见志,甚有辞理。
陈亡入隋,道病卒,时年四十七。
(《陈书·列传二十八》,有删改)【注】长乐,天子母亲的代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日/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B.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日/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C.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日/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D. 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日/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文字,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传”相同。
《陈书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陈书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陈书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文言文,完成1-4题。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
祖辩,宋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
父略,梁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
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时人为之语曰:“宋称敷、演,梁则卷、充①。
清虚学尚,种有其风。
”仕梁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以父忧去职。
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
种时年四十余,家贫,求为始丰令,入除中卫西昌侯府西曹掾。
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
侯景之乱,种奉其母东奔,久之得达乡里。
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具葬礼,葬讫,种方即吉。
僧辩又以种年老,傍无胤嗣,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
贞阳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
敬帝即位,为散骑常侍,迁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
高祖受禅,为太府卿。
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
二年,权监吴郡,寻征复本职。
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
废帝即位,加领右军将军,未拜,改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二州大中正。
高宗即位,重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迁中书令,骁骑、中正并如故。
以疾授金紫光禄大夫。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
仆射徐陵尝抗表让位于种曰:“臣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庭亲贤,克壮其猷,宜居左执。
”其为时所推重如此。
太建五年卒,时年七十,赠特进,谥曰元子。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
太建初,女为始兴王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又累赐无锡、嘉兴县侯秩。
尝于无锡见有重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不深责。
有集十四卷。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注:①敷、演和卷、充均为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B.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C.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答案】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编文言文阅读绝招2踩准得分契合语境__翻译题学案20210303167
绝招2: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0分)①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②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③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④阉人X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⑤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X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
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⑥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⑦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⑧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⑨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⑩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本文选自《明史》,传主左光斗,涉及魏忠贤,应注意联系旧知,回忆明朝宦官专权、东林党人等史实。
①左光斗出身。
②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
③左光斗勤于政事,议兴水利。
④左光斗反对无理要求。
⑤左光斗揭露赃私,未能成功。
⑥左光斗受到小人陷害被捕。
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 复习任务群2 文言文语句翻译微任务 换一种角度学翻译
微任务换一种角度学翻译任务情境文言语句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题型。
应对此题,需要考生不断扩大积累、强化训练。
有时,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从命题者的角度,如果能熟悉试题命制的规律,进行命题训练,亲自体验题目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译句的选择、赋分点的设置、参考答案的拟写等,这对提升作答能力大有禆益。
再换一个角度,如果从批改者的角度,对一些现场答案批改、评分,从别人的问题答案中吸取丢分的教训,从别人的满分答案中学习增分的智慧,这何尝不是一条有益的途径呢?总之,多一两个观照的角度,知己知彼,眼界自然会高,思路也会更清晰。
下面就安排这两种活动,让我们换位体验吧!我来命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按照全国卷翻译题的命题特点命制两句翻译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
父廷玉徙巢。
元末,盗起汝、颍。
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
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
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
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
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
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
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
”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
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
由是一目遂眇。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
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 111(共27页)
宁阳一中2021-2021学年高二语文(yǔwén)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
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教育,也包括各种审美理论场景中艺术技巧提升、审美才能培养、审美价值观塑造等。
美育的整个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与现实中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交融在一起。
可以说,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
假如无视了文化精神的培养,美育就是不完好的。
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化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络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和障碍就会迎刃而解。
比方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必需要掌握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要联络HY精神来赏析;我们欣赏中国绘画,其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无不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境,假如不理解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就很难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
文学的鉴赏也是如此。
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场,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就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儒家诗教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诗歌的开展,阅读各个朝代的诗歌,都需充分考虑诗人一共同秉持的根本价值观念,才能体会诗中比兴寄托所表达的种种意味,才能明白诗句所传达的哀怨悲欢的情感。
在中国(zhōnɡɡuó)近代历史上,美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曾被作为一个启蒙郑重提出,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
从梁启超的“兴趣教育"理论、蔡元培的“美育代HY〞说、鲁迅文艺“拯救国民性〞的呼吁,到丰子恺、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提倡以艺术教育推进美育的观念,都深深地融入关注国家和民族开展将来的责任意识。
吴明彻传-陈书·列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吴明彻传|陈书·列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
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
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
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
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
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
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
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
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给:衣食充足,丰裕B.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寇:侵扰,劫掠C.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许:夸耀,自夸D.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笃:忠厚,诚实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明彻英雄本色的一项是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②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③计口平分,同其丰俭④躬擐甲胄,四面疾攻⑤兵贵在速,……吾知其不敢战明矣⑥知事不济,遂从之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明彻幼年成为孤儿,为尽孝心和解决家用不足,十四岁就勤力耕种,于秋天获得大丰收,最终“足充葬用”。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二 文言语句翻译+微任务+Word版含解析
微任务换一种角度学翻译任务情境文言语句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题型。
应对此题,需要考生不断扩大积累、强化训练。
有时,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从命题者的角度,如果能熟悉试题命制的规律,进行命题训练,亲自体验题目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译句的选择、赋分点的设置、参考答案的拟写等,这对提升作答能力大有禆益。
再换一个角度,如果从批改者的角度,对一些现场答案批改、评分,从别人的问题答案中吸取丢分的教训,从别人的满分答案中学习增分的智慧,这何尝不是一条有益的途径呢?总之,多一两个观照的角度,知己知彼,眼界自然会高,思路也会更清晰。
下面就安排这两种活动,让我们换位体验吧!我来命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按照全国卷翻译题的命题特点命制两句翻译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
父廷玉徙巢。
元末,盗起汝、颍。
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
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
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
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
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
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
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
”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
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
由是一目遂眇。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
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
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
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
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
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
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
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
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
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
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
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
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
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
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萧引不附权贵,受到陷害。
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5分)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5分)
【参考答案】
10.D(原文标点: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
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C(“崩”用以称帝王或王后的死,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称“薨”)
12.A(“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与原文不符,原文“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意思是现在还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而不是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
13.(1)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得分点:“以”“直”“亦……乎”各1分,大意2分)
(2)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
(得分点:“造请”“为……所”“用事者”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萧引字叔休。
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
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
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
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
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
”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
欧阳頠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
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
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
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
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
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
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
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
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
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
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
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
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
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
”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
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
”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