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小学 让思品课堂活动化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知”是基础,“行”是目的,而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是一个从“知”到“行”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把学习道德观念转化为行为准则,形成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拘一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的素质。
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的:“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有效地改造世界。
”从这一角度考察,我们都应当十分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应用,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角色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
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
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利用实践活动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利用实践活动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摘要:注意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思品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一、思想品德课堂一潭死水的现状分析思想品德课应该是初中所有科目中学生感觉最轻松、最有意思、最爱学的科目,可实际上初中思想品德课早已变成了让人感觉既枯燥又乏味的课程:上课时老师可以滔滔不绝地讲40分钟,学生则呼呼地睡40分钟;下课后老师夹起课本走人,学生抽空背背书应付考试。
这种教学模式下,思想品德课完全丧失了它的思想教育和知识能力培养功能,变成了考试的摆设。
这种最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现在学生教育的要求,也不符合课改的形势。
究其原因,教师在备课时把教材当成了教学的中心,忽视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有鲜明个性的正在发展中的人。
归根到底,就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忽视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我们只是把自己当成了教书匠,把学生当成了接纳知识的容器和应付考试的机器,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变味了。
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思品课堂活起来实践性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
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要从生活走进课堂,又要从课堂走向生活。
思想品德课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最终把道德规范转化为其自身的品质,这是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讲课时还要注意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如参加公益事业、法律宣传活动等,这些随时随地都可以监督学生实现的道德规范。
如果有条件,则可以参考思想品德课本上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接受道德规范的要求。
1.实践教学是最能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手段这里说的实践性教学不单单是指课堂外的教学,而是课堂内外的结合,是将课堂的知识通过牵引、连接与社会实践、热点等紧密联系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一、注重典型事例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将道德理念融入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比如通过故事教学,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爱护环境等。
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利用日常教学活动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语文课上讲述一些有关友情,诚信,勇敢等的故事,通过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
在数学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讲诚信,不作弊,勇于面对问题,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三、树立明确的榜样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教师要做一个正面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正能量人物,如消防员,医生,社会志愿者等,来学校做报告或者分享交流,让学生从生活中看到一些值得学习的榜样。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用他人的优点来激励自己,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吸收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组织情感体验活动通过一些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一些道德价值和情感体验。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孤儿院或者养老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感恩和关爱的力量。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做一些关爱他人的事情,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魅力。
通过这些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切身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五、家校合作共育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在学生的道德养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还可以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育人。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来学校参与一些道德教育活动,比如参观,座谈,家长会等,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化教学要带上一些“心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化教学要带上一些“心意”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化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带上一些“心意”到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的协调统一。
一、带给学生动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源泉。
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是最乐意接受的,反之,则会出现排斥、厌倦的心理。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活动化教学中,教师所选取的活动内容不仅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且还要有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动心。
如上《大家的“朋友”》这一课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到校园、附近的街道、小区等观察公共设施,了解各类设施对人们的需求和贡献。
然后再借助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各项设施被损坏的委屈。
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入情入境,情理交融,让学生知道这些公共设施“朋友”是为人类服务的,要善待它们、爱护它们,避免它们遭受损坏;再如《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我首先从情感入手,带给学生动心——课前故意请他们参加一些劳动,并事先关闭了水龙头。
当他们大汗淋漓、灰头土脸赶回教室要洗手喝水时,却发现饮水机、水龙头里没有一滴水!全班学生苦不堪言。
通过亲身的体验,学生深刻体会到水资源的珍贵,自然产生了珍惜、保护水资源的意愿和动机,从而使这节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达到入脑动心的效果。
二、带给学生信心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化教学不仅要顺应学生的知识需求,而且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内驱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要扩宽知识面,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那他必须先尊重学生,带给学生信心。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尝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注重灌输知识,缺乏亲身体验和实际应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德素养,我们学校积极探索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尝试,通过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道德,提升道德素养。
一、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友爱、正直诚实。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思想品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课堂教学结合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内容,设置有关思想品德的课程,通过课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诚实守信。
2. 校园生活学校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校园生活中,例如设立道德实践基地、举办道德故事大赛、组织才艺展示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身参与,感受道德的力量。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验并实践思想品德。
三、教学方法1. 体验式教学通过情景引导、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选择带来的结果,增强对道德行为的认识。
2. 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团体活动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3. 示范式教学学校通过树立好榜样、评选道德模范等方式,示范正确的思想品德行为,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四、实施效果1. 学生道德观念明确,行为规范学生在参与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待他人更加尊重、团结友爱,行为更加规范。
2. 学生自我意识和责任感增强通过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我意识和责任感得到增强。
3. 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增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何让小学生乐学思想品德课堂
如何让小学生乐学思想品德课堂
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如何让小学生乐学思想品德课堂是难题。
在下文中,我们将探讨三种方法。
第一,游戏化学习
游戏化学习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更加感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将课堂上的问题与游戏联系起来,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在游戏中完成任务和答案,并通过比赛获得奖励。
此外,游戏还可以让学生感到有趣和轻松,改善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情。
第二,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通过体验互动和实践探究的方式学习思想品德课程。
例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中。
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张贴社区公告等实践活动。
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品德课程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通过音频、视觉和交互方式使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这种教学方法以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教学。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
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并鼓励学生互动和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总之,让小学生乐学思想品德课堂是一项挑战,但是通过游戏化学习、体验式学习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我们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谈小学品德课中有效的活动化课堂教学
自然 ,相互讨论探究 总结 出秋 天是丰收 的季节 ,秋 天是 美好 、欢乐 、幸福 的季
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积累经验和智慧 ,
的认识和理解 ,发展各种能力 ,促进道 德 的生成和发展 。
切 。如教学 《 农产 品的家园 》一课 ,我
实 际选择 了十种农 产品的谜语 :玉米 、 花生 、萝 卜 、石榴 、橘子 、西红柿 、土
悟 ,儿 童的现实生活对其 品德 的形 成和
有规则 。教 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给
不 同层次 的学生 不同的任务 ,使每一个
学生在 活动 中都 有成功的机会 。
四、做 好活 动总 结 ,激 发 二 、丰 富活动 资源 ,优 化 探究热情 教学素材
做好活动总结 ,这是对整个活 动过 “ 道德是生活 中的道德 ,道德离 不 程 和活动效果的评价 ,其 目的是检查思
三 、 明 确 活 动 主 体 ,感 受 成功喜悦
在活动课教学 中,学生是活 动的主
识 水平 、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 素质都得
到了不 同程度 的提高 。在 品德 活动化课
课 堂的教学 中,我们要把 培养 学生的创 富多彩 的活动实践 、灵活 多变的教学方
式 ,提高学生学 习思 想品德的积极性 、
德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 经验来参 与新的学习 。 展 ,深 化了教学 内容 ,提高 了学生 的学 习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知
阻碍 了学生思维 的发展 和良好 品质 的形
成 。下 面 ,我将结合本人 品德课 堂教学
结主要通过对成果 的评价来 总结得 失 , 及时调整策略 ,采取补救措施 。学生在 总结时要从 自己的学 习体会 人手。如教 学二年级上册 品德 与生活《 秋天 的收获 》
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口头表达、小组讨论、作业、考试等
让学生参与评 价过程,提高 自我评价能力
制定明确的评 价标准,引导 学生正确评价
自己和他人
及时反馈评价 结果,帮助学 生发现问题并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 手段:教师可运用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如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增加课堂 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
围。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主体:教师、 学生、家长共同参 与
评价内容:知识、 能力、情感态度等 多方面
评价方式:笔试、 口试、观察、作品 等多种形式
评价标准:注重学 生的个性差异和进 步程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团 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注意事项:游戏内容要与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避免过度游戏化导致偏 离教学目标
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交流、探讨等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 式。
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会问题。
引入社会热点 话题,让学生 参与讨论,培 养他们的社会
责任感。
组织社会实践 活动,让学生 亲身体验生关注 社会热点问题 的解决,培养 他们的参与意 识和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培养社会 责任感
进行环保、公益等主题活动,强化 道德意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01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02 创 新 教 学 方 式 方 法
小学《品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动化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品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动化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项目背景品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课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学生动化的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目标与目的本研究课题的目标是设计和实施一种生动有趣的品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动化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积极研究态度。
具体目的包括:1. 提高学生对品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和理解;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3. 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知识掌握能力;4. 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氛围。
实施步骤1. 课程设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形式。
2. 资源准备: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如教学素材、视频资料、游戏道具等,以便于实施教学生动化方案。
3. 实施教学:在课堂中积极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学生演讲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4. 评估与反馈:定期进行学生综合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评估指标为了评估生动化教学方案的效果,可以考虑以下指标: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
2. 学生反馈: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生动化方案的看法和意见。
3. 研究成绩提升:比较学生在生动化教学方案实施前后的研究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
预期成果预期通过本研究课题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成果:1. 学生对品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
2. 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得到加强。
3. 学生在品德与法治方面的研究成绩和掌握能力有所提高。
4. 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时间计划本研究课题的实施计划如下:- XX日期至XX日期:课程设计和资源准备阶段- XX日期至XX日期:实施教学生动化方案- XX日期至XX日期:数据收集和评估分析阶段- XX日期至XX日期:撰写研究报告和总结风险与挑战在实施教学生动化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风险和挑战:1. 学生对生动化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不同。
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需要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下面是一些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具体主意。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道德品质的美好和重要性。
可以利用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以身作则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处事原则,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高尚道德品质的魅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和实际情境,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问题的发生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道德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四、参与实践活动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道德行为。
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帮助他人,或者开展一些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到道德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五、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
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教授道德课程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道德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道德困境。
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身作则、结合生活实际、参与实践活动以及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体验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和美好。
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
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现实中,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显得单调乏味,老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亦常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思想品德课堂更加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引入生活案例。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广泛,包括道德、法律、国情、文明习惯等。
这其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有趣的生活案例、故事,让学生通过这些案例来了解道德概念与实践,明白道德准则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讲述一些感人的事迹、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敬畏之心。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有更好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了解道德、法律等概念。
在讲授一些法律常识时,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深思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注重互动与实践。
思想品德课堂的鲜活,也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道德、法律的理解,增强道德实践的能力。
通过这些互动与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道德概念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注重启发思考,激发创新。
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和规定,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辩论,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道德、法律等概念。
积极塑造课堂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如放一些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或者通过一些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动起来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动起来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
只有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利用生动的教学实例和融洽的师生教学合作,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从而达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目的。
下面结合我近年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些简单体会,浅谈一下如何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真正体会教材设计的真正意图,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真正目的。
一、故事寓理,情境再现。
通过讲述故事、利用情境再现的方式传达教材体现的道德品格是使思想品德课生动的重要途径。
我们知道,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是非常着迷的,也是最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采取讲述故事的方式,将教材中需要阐述的道德观念和深刻哲理以生动的故事展开讲述,力争再现故事的历史背景,这样必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专心于故事的情节,为故事中的先进人物所感动,从而产生向优秀学习的潜意识。
例如在讲授《叔叔阿姨辛苦了》时,我就会向学生们讲述早上环卫工人清扫大街的故事、交警叔叔们顶着烈日指挥交通的事情,并因此引申到我们学校的保洁阿姨、生活老师和食堂厨师等,希望学生们明白在他们快乐生活的背后有一群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使他们明理懂事,知道珍惜光阴、珍惜生活。
二、巧用图画,善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使思想品德教学生动起来的有力手段。
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课堂教学生动化。
比如我在教学《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中,首先给大家观看了我在2008年5.12地震期间收集和拍摄的一组组体现父母关爱的照片。
接着创设问题,问学生:当天地震时是谁先接他们回家的?为什么父母如此担心?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激发了他们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接着我再进一步阐明学生能够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父母背后的辛劳付出是他们应当感激的,并放映一组具有普遍意义的视频,以此触动学生对父母的感情,适时地对其进行归纳。
思品课让小学生动起来
思品课让小学生动起来思品课是指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课程。
在小学生阶段,思品课应该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态度为目标,让小学生动起来。
思品课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需要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到思品课的乐趣。
在思品课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游戏、小组合作等,让小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情景中思考道德问题,通过实际参与感受到思品课的价值。
思品课可以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小学生有更多机会实践学到的道德观念。
思品课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做正确的选择。
为此,可以组织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参观寺庙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正确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对积极行为的追求。
思品课需要引入一些互动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让小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倾听他人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思品课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问题,让小学生从中学习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等方式,引导小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让他们理解传统文化对个人品德的塑造作用。
可以向小学生讲述孔子、孟子等伟人的故事,让他们了解儒家思想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思品课应该让小学生动起来,通过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态度,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在互动中培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
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思想品德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枯燥和缺乏吸引力。
为了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
针对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兴趣,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
思想品德课可以融入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经典名言、道德典故等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可视性。
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领悟道德知识。
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思想品德课可以融入一些当下社会热点事件,如环保问题、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也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开展一些主题分享或座谈,让学生通过与社会人士的交流感受道德魅力,增强对道德的认同感。
老师需要发挥示范作用,做好榜样引领。
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道德典范的展示者。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传递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让学生在观摩之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老师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慈善义卖等活动,号召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道德的崇高和快乐。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其自觉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其自觉性。
通过情感教育、情境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让道德观念内化为行为准则。
也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堂上的表扬激励、及时反馈等方式,让学生养成自觉思考、积极参与的习惯,从而真正将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
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关键在于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老师示范引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可以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在道德修养中茁壮成长。
浅谈小学品德课的活动教学
浅谈小学品德课的活动教学品德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品德修养,更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品德教育应该贯穿于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品德课作为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活动教学是品德课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品德课的活动教学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浅谈一下小学品德课的活动教学。
一、注重情感体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道德品质的认知、形成和培养都需要通过实际情境的体验来完成。
在小学品德课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的营造。
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小组互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品德行为的感受,让他们在情感上受到触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德教育的内容。
二、问题情境引导品德课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情境的讨论和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真实的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懂得取舍、学会尊重他人等品德行为。
三、游戏化教学小学生喜欢玩耍,因此将品德课的活动教学设计成游戏化的形式,将会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可以使用一些角色扮演游戏、团队合作游戏、智力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品德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等品德素养。
四、实践体验品德教育是需要实践的,因此品德课的活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体验的培养。
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出课堂,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去感受生活中的品德行为和社会责任。
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应用。
五、情境创设在品德课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锻炼品德行为。
可以利用学校或家庭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让学生进行情境创设和表演,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品德行为的重要性和实践应用。
六、榜样示范在品德课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榜样示范的培养。
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案例或者名人事迹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模范的事迹和行为,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借鉴这些榜样,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思想品德课的活动化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活动化教学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带有一定的规律性,采用活动化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成长的特点,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应用活动化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要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和开放性,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带有时代特点,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要认识到活动化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所发挥的价值,优化教学设计,保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发展活动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发挥主体教学作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过于被动。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主要教学场所,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兴趣低,进而教学质量差。
新课程下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课堂主动性,应用活动化教学理念,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保证目标的针对性,良好的活动化教学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了解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思维变化和行为表现,让目标具有实效性,真实反馈教学效果。
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理念,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但是这些活动存在于表面,缺少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活动的设立与教学目标无关。
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化”教学时,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兴奋点来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经验,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选择新颖教材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深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教材要不断地更新,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从而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教材中很多内容脱离实际,趣味性低,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妥善地处理教材问题,灵活调整教材,让枯燥的理论性内容更加有时代性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选取教学素材,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活动化的教材让学生易于理解,教材内容也更加充实。
例如,在课程《在读书中进步》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与好书交朋友能够增长教学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提出“如何选择一本好书?如何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书籍?如何下载名人名言?”等问题,将传统的封闭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活动化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到图书馆中进行书籍的认识和选择,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拓宽教学开展的模式,进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思品课堂活动化
学生不喜欢上思品课,可以说是当前思品教学面对的最大尴尬。
思品课的说教意味过浓、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形式过于呆板、单一,思品课中学生的言行表达过于理性甚至虚伪,都导致了这一尴尬的形成。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呢?经过调查,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最喜欢上体育课,因为体育课上总有层出不穷的各种游戏。
体育老师总是更善于把教学目标分散到不同的游戏中,学生在唱唱跳跳、跑跑闹闹的快乐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应学的技能。
所以,我觉得若能将思品课的课堂教学和体育课一样——活动化,让趣味盎然的活动取代充满说教的课堂教学,让严肃理性的教学目标“隐蔽”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并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润物细无声”地落实,一定也能赢得学生的心。
一、以教材为纲,灵活设计教学活动。
思品课的教材在经历了几次修改、调整后,有了一定进步。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也遵循了循序渐进、螺旋发展的规律。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以现有教材为纲,遵循教学目标在充分利用教材优势的基础上,大胆改进、整合教材,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形式丰富、内容活泼的教学活动,以取代现有的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模式。
如上《学习要动脑》可以组织一次“攻克难题大比拼”,让学生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体会动脑的必要性和乐趣。
上《勇敢的人》可以开一次故事会,让孩子们讲故事、听故事、甚至于看故事,让他们自己从故事曲折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中去感悟勇敢的真正涵义。
上《关心爱护小同学》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和低年级的小同学一起进行一次大扫除,当他们亲眼看到小同学扫地时笨拙的样子、擦窗户时总也够不着的无奈
时,他们怎能不产生怜惜关爱之心、不上前伸手相助呢?这种由然而生的情感和行为不比课堂上表决心似的理性分析更可贵吗?
我在教学《我爱家乡》和《为家乡作贡献》这两课时,认真分析了这两课的教学目标——“我爱家乡”属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的目标范畴,“为家乡作贡献”属道德行为的目标范畴,“为家乡作贡献”是“爱家乡”的行为表现,“爱家乡”是“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和认知基础,这两者本来就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不可割裂。
所以我大胆整合教材,把两课的内容揉合在一起,以办一期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手抄报的活动,代替了以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享受教学活动。
以活动作为思品课的主要教学形式,就要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活动的过程。
以组织学生喜爱的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真实,让学生充分享受活动的乐趣,力争一次思品课就是一次愉快的节日。
要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体味活动中的人和事,去感悟、去辨别,去积累道德情感、道德认知;要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眼、手、脑做出正确的选择——建立既属于自己、又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道德行为准则。
1、课前,要激励学生作好活动准备。
课前的充分准备,一方面是为教学作好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完成学生情感上的“热身”。
只有早早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前就争取到学生富有激情地投入,他们才会把尚未进行的课堂教学视为自己的期盼;只有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他们才会渴望自我展示的机会。
我在教学《我爱家乡——我为家乡作贡献》这一课前,我提前一周在学生当中发起了一个“巧手建成资料库”的准备活动。
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拓展视野,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独立进行)从各种渠道
搜集有关家乡的文字、图片,建立属于自己的家乡资料库;并告诉学生,下一节思品课上不仅要来个资料库的大比拼,还要利用这个资料库开展一项有趣的活动。
这样,既为学生道德情感、行为的修正、升华,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下节思品课的渴望。
2、课中,要让学生充分享受活动的乐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认知的建立总是要先于道德行为的控制。
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不得不承认,很多情况下,学生能辨别是非,但不一定会按正确的行为准则去控制自己的行为;许多课堂上口若悬河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道德实际。
对于小学生来说,“说”不如“做”。
所以,在活动的过程当中,不要用一些杂碎的问题、分析或是谈什么所谓的感受,这样扫兴的事破坏学生活动游戏的兴致。
要让学生沉浸于活动的乐趣之中,通过学生个体无意识地接触活动中的人和事,去体会、去感悟、去辨别,这不就是一个学生实践自己的思考、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的过程吗?
我在教学《我爱家乡——我为家乡作贡献》时,我大胆整合教材,把两课的内容揉合在一起,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全部交给学生,先评比“最佳资料库”,再让他们利用课前搜集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办一期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小报,要求至少有“家乡介绍”和“我为家乡献一计”两部分,多则不限。
孩子们或独立制作、或小组商议,忙得不亦乐乎。
一课时结束,孩子们纷纷交上自己的作品,看着那细致纷繁的家乡介绍,看着那充满童真和关切之情的建议,谁能不为这些孩子们纯真的情感所打动,谁能说这些孩子对自己的家乡不关注、不热爱呢?
3、课后,要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实践。
思品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延展性,要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留下投影,给学生留下继续思索的空间和继续实践的兴趣。
在上完《我爱家乡——我为家乡作贡献》》第一课时后,我要求学生用实际行动
去首先响应自己的建议。
认为我们的小公园卫生差的孩子们去了公园捡拾路人丢弃的垃圾;认为市民不爱护绿地的孩子站到车站绿化带边保护着小草;认为居民区的墙上有乱写乱画的孩子在下午放学后开展了一次义务擦洗……这种延伸到生活中的活动使学生在没有课堂、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能继续去感悟生活、去辨别是非、去自动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不正是思品教育的目的吗?
4、以学生的进步为目的,活动后要及时小结。
思品课上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明理导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所以,活动结束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思后谈,让学生充分展露自己的思想变化、改善、进步的轨迹。
教师再给予点拨、提出具有导向性的希望或要求,指引学生寻求道德内化后个人情操的升华。
教学《我爱家乡——我为家乡作贡献》的第二课时,我把它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汇报课。
学生们在课上大谈自己活动中的“不幸遭遇”:去了公园捡垃圾的孩子讲述了垃圾太多,无法全部清除的遗憾;到车站绿化带边保护着小草的孩子怒诉了挡也挡不住的人群;在居民区开展了义务擦洗的孩子讲述了过路人奇怪的议论……但在他们大
谈不幸的同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才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不是吗?他们已经认识到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我只顺势指点道:“为了实现大家的理想,我们现在要从哪些方面做出准备呢?”孩子们就立刻联想到了自己要练好本领,从自身做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乡的面貌。
这才是学生真正的感悟、真实的提高呀。
思品课活动化只是一个设想,但我坚信,只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勤于实践、及时改进,它一定会为孩子们的道德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道路。
让思品课堂活动化
李
新
丽
巩义市回郭镇卢医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