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
脑梗死
脑梗死一、概述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明显减少或停止,无充分的侧支循环或侧支循环未能有效建立而出现脑组织缺血、水肿、坏死的疾病。
包括脑血栓形成(又称动脑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原则脑梗死以不可逆的神经组织损害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类似于TIA。
由于局部脑组织神经元死亡,出现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
脑梗死包括三种类型:稳定型,缓解型和进展型。
稳定型脑梗死为恒定的神经功能障碍,既不改善也不恶化。
缓解型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在几天或几周后逐渐恢复,而进展型脑梗死最初发作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呈持续性恶化。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常用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加重或呈阶段性进展,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可不作,疑有出血性转化者可作。
2.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栓子的来源或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可不作。
疑有出血性转化者可作。
3.腔隙性梗死(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脑深部小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缺血性微梗死,由吞噬细胞将梗死后的坏死组织清除后形成腔隙。
(2)多无意识障碍。
(3)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卒中、纯运动性偏瘫、共济失调性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症或感觉运动卒中等。
(4)多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5)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脑梗死ppt课件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脑血管 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 等。此外,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也 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梗死部位和范围。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感觉障 碍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脑梗死需要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鉴
别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02
与非血管性头痛的鉴别
部分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症状,需要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非血
管性头痛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括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03
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脑梗死有时需要与颅内肿瘤、脓肿等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
抗凝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种类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血液凝固过程,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
抗凝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2)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3)密切观察患者出血倾向等副作用;(4)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5)避 免与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同时使用。
VS
诊断流程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危 险因素。其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 生会初步判断是否为脑梗死,并安排相应 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诊 断。最后,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会 给出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脑梗死
中 脑 综 合 征
Benedikt综合征
Claude综合征
Parinaud综合征垂ຫໍສະໝຸດ 注视麻痹。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Foville综合征 1.同侧周围性面瘫 2.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3.对侧肢体瘫痪。 1.同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 2.对侧偏瘫。 1.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2.对侧肢体及躯干深浅感觉障 碍 3.同侧三叉神经感觉和运动障 碍 4.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Millard-Gubler综合征
CT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出全身各脏器的血管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不合宜人群: (1) 对对比剂过敏的患者。 (2) 颅内椎管内肿瘤,动脉瘤, 血管畸形及感染者。 (3) 有癫痫病史者。 (4) 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5) 恶性肿瘤所致饿消耗状态,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失衡者。 (6) 婴幼儿 及60岁以上老年患者。 (7) 糖尿病、甲亢、嗜酸细胞瘤患者。 (8) 某些特 殊扫描者(如各部位动态扫描,肝双期/三期扫描、CT血管成像等)。 检查前禁忌:做CT检查的患者,应取下检查区域金属类物品,以减少伪影。
大脑中与大脑后动脉,或大脑前、 位于顶、枕、颞交界处 中、后动脉皮质支间的分水岭区 以偏盲最常见,可伴有情感 淡漠,记忆力减退和 Gerstmann综合征 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与深 穿支或大脑前动脉回返支 (Heubner动脉)与大脑中动脉 的豆纹动脉间的分水岭区梗死 纯运动性轻偏瘫和(或)感觉障 碍、不自主运动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分水岭脑梗死
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病灶侧单眼黑蒙,或病灶侧Horner征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 优势半球受累还可有失语,非优势半球受 累可出现体像障碍等。 急性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可产生明显的意识 障碍。
脑梗死健康科普
脑梗死健康 科普
23护理9
-
1 什么是脑梗死? 2 脑梗死的症状 3 脑梗死的预防
LOGO
1
什么是脑梗死?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部组织坏死的
1
情况
通常是由于血管堵塞或血栓形成,使得脑部得不到足
2
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也可以发生在年
3轻人身上LOGO2脑梗死的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可能 因人而异,但通常
包括以下几种
脑梗死的症状
Stage 1 突然出现的面瘫、 手臂无力、麻木 或走路不稳等症 状
Stage 3
说话困难或理解 语言困难
Stage 5 意识模糊或昏迷
Stage 2 视力模糊或失明
Stage 4
突然出现的头晕、 头痛或恶心
脑梗死的症状
如果您的家人或朋友出现了 这些症状,请立即就医
LOGO
3
脑梗死的预防
脑梗死的预防
脑梗死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风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饮食要健康,多运动,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 控制血脂:高血脂是导致血管堵塞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措施 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不动:定期活动身体,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睡眠充足: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脏病风险增加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度的劳累和精神压力可能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如果有家族遗传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请咨询医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脑梗死的预防
最后,请记住,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 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保持健康
脑梗死
临床表现
•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塞,主要供应眼部和大脑半 球的前3/5的部分(额叶、颞叶、顶叶和基底节)的血液。 • 常见症状:偏身麻木、偏瘫、中枢性面舌瘫、构音障碍。 额叶梗塞可有精神症状,优势半球的颞叶梗死可出现失语, 大面积梗塞可有意识障碍。
•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供应大脑半球的后2/5(小脑、 脑干、丘脑) • 常见症状:头晕、走路不稳、共济失调、复视、视力下降、 吞咽困难、交叉瘫
护理
• 1.一般护理 • 2.饮食:对于饮水呛咳患者注意半流食或全流食,防治 患者误吸而窒息。 • 3.患肢的良肢位摆放,早期按摩瘫痪下肢预防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 4.心理护理:防治卒中后抑郁。
脑卒中的预防
一级预防(发病前的预防) 干预危险因素
• 健康的生活方式
– – – – 合理饮食 戒烟限酒 保持乐观的心态 经常锻炼身体 防治心脏病 防治高血压 防治糖尿病 防治血脂异常 控制体重 其他
辅助检查
• 最重要的是影像学检查,首选头CT。 • 在CT上,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梗塞表现为低密度影。 • 患者发病后几小时之内查头CT,有的时候会回报:未见异 常。是因为脑梗塞的责任病灶需要24小时以后才能显像。
而出血发病后立即显影, 呈现高密度影;所以对 于CT回报未见异常的患 者需要24小时以后复查 头CT。
康复
•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超早期溶栓治疗、卒中单元和康 复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在脑卒中治疗方面有循证医学证据的 四种治疗方法。近些年来康复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 康复: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各种积极的手段,对残疾者进行 训练和再训练,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 发挥,来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 二级预防(发病后的预防)
脑梗死
充血容量和增加心输出量 急性期过后(4周),如患者可耐受,尽可能控制在
140/90mmHg以下
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 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
(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 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
无创,检查费用低,可以到床边检查 对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痉挛、侧支循
环建立程度有帮助 应用于溶栓治疗监测,对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 卵园孔未闭的诊断
超声心动图
可发现心脏附壁血栓、心房黏液瘤和二尖瓣脱垂 经食道超声有助于卵园孔未闭的诊断
诊断
中年以上的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静息状态下或 睡眠中急性起病,一至数日内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的 症状和体征,并能用某一动脉供血区功能损伤来解 释,考虑急性脑梗死可能;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 灶可明确诊断
(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 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3) 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
血糖
糖尿病和应激均可升高血糖,当超过11.1mmol/L时 应立即予以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8.3mmol/L 以下
开始使用胰岛素时应1~2小进监测血糖一次,防止 低血糖发生
再灌注时间窗:6小时
Diffusion in yellow. Perfusion in red. Mismatch in blue is penumbra.
临床类型
完全性卒中: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重较完 全,常于数小时内(<6h)达高峰
脑梗死教学ppt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视觉障碍
言语表达障碍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随意运动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为瘫痪,是脑梗死最常见症状。
➢ 中枢性面瘫:嘴角歪斜,鼻唇沟变浅,流涎。 ➢ 中枢性舌瘫:伸舌偏斜。 ➢ 肢体瘫:偏身或单侧,不能抬腿,手不能高举,握物不稳等。 ➢ 其他瘫痪。
➢ 智能障碍 ➢ 眩晕 ➢ 延髓麻痹 ➢ 共济失调 ➢ And so on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2.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脑梗死 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 椎动脉血栓形成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皮层支闭塞
头颅CT平扫 脑梗死
脑梗死发病后的24小时内,一般无影像学改变。这 个时候,需要头颅MRI检查协助明确诊断。
头颅MRI:可以显示发病数小时后脑梗死病灶。
DSA检查 明确脑梗死的责任血管
脑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梗死的诊断
脑梗死的鉴别诊断
➢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栓塞 ➢颅内占位性病变
2.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积极处理各项可进行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低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 对脑卒中后抑郁、认知障碍的干预。
小结
➢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 ➢ 临床表现与梗死部位直接相关 ➢ 头颅CT及MRI可明确诊断 ➢ 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康复期治疗。
思考题
• 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 脑梗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最迅速的影像学检查是什么?
偏身运动障碍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视觉障碍
脑梗死名词解释护理学
脑梗死名词解释护理学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疾病。
脑梗死通常是由于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导致脑血管狭窄或堵塞所致。
在护理学中,脑梗死的护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临床护理,包括协助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协助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工作。
3. 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抚慰,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轻其心理负担。
5.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康复。
6. 安全护理,防止患者发生意外伤害,包括跌倒、误吞误食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之,脑梗死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全面关注患者的生理和
心理健康,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和康复工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
到正常生活中。
脑梗死
疾病名:脑梗死英文名:cerebral infarction缩写:CI别名:脑梗塞ICD号:I63.9分类:神经内科概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
流行病学: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3∶1~1.7∶1。
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
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1990年张葆樽等进行的580多万人口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重症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15.61/10万,患病率为256.94/10万,死亡率为81.33/10万,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150万人,年死亡数近100万人。
脑梗死病人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病因:脑血管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根据常规把脑血管病按病因分类分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另外,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却未发生脑血管病,而一些不具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发生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和不良嗜好等。
脑梗死ppt课件
病史:高血压、高血脂
病例一: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成功案例
01
症状
突发性言语不清、右侧肢体乏 力
02
诊断
急性脑梗死
03
04
治疗
溶栓治疗,恢复良好
总结
急性脑梗死患者要尽早诊断和 治疗,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治疗
方法。
病例二
患者年龄:70岁 性别:女
病史:糖尿病、高血脂
病例二
症状
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
康复目标
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 、言语疗法等技术,帮助 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 括治疗时间、治疗项目、 家庭康复等。
康复设备
使用康复设备,如助行器 、轮椅、假肢等,辅助患 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护理原则
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 压疮等。
溶栓治疗
总结词
溶栓治疗是一种紧急治疗手段,用于在脑梗死发病早期,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损伤 。
详细描述
溶栓治疗通常在发病3小时内进行,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将血栓溶解,恢复 脑部血流。但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院进行,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神经保护治疗
总结词
神经保护治疗旨在保护脑细胞,防止缺 血缺氧导致的细胞死亡,促进脑功能恢 复。
VS
详细描述
神经保护治疗包括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 如钙离子拮抗剂、谷氨酸拮抗剂、抗氧化 剂等,以及高压氧治疗、经颅磁刺激等非 药物治疗手段。这些方法可以减轻脑细胞 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
外科治疗
总结词
2024版年度脑梗死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管痉 挛等,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 而发生坏死。
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 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全部 脑卒中的70%~80%。
2024/2/3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 症、心脏病、吸烟、饮酒 等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地域与季节分布
2024/2/3
脑梗死
1
目录
2024/2/3
• 脑梗死概述 • 影像学检查与评估 • 急性期治疗与干预措施 • 康复期管理与康复训练 • 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 总结与展望
2
01
脑梗死概述
Chapter
2024/2/3
3
定义与发病机制
2024/2/3
定义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 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 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或软化。
健康教育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 教育,提高他们对脑梗死康复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2
05
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Chapter
2024/2/3
23
高危人群筛查和管理
确定高危人群
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或有脑梗死家族史 的人群。
定期进行筛查
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定期脑血管筛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TCD、 MRI等。
护剂的治疗效果。
2024/2/3
1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2024/2/3
并发症种类
01
脑梗死急性期常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深静脉
血栓等。
预防措施
02
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合理饮食,预防
脑梗死
脑梗死的概念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 临床上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性 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 栓塞、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等。 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较为常见者。
脑血栓形成的病因
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 尿病、高脂血症可加速脑动脉硬化的进展。 少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炎、结缔组织病、肿 瘤、血液高凝状态等。
糖。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的变 化、水电解质平衡。 4.改善微循环: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5.抗凝治疗; 6.脑保护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钙拮抗剂, 如尼莫地平;脑代谢复活剂,如包磷胆碱、 吡拉西坦等。 7.中药治疗:可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治疗 原则,可用丹参、红花等。 8.高压氧舱治疗:能提高氧的供应,促进侧支 循环形成:使正常血管收缩,增加病变部位
的生活方式,忌烟酒,饮食宜清淡,以低脂、 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食物为宜。对缺血性脑 血管病发作应积极治疗,以减少脑血栓形成。 老年人晨起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在床边静 坐10分钟后缓慢站起;参加适当的运动,以 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谢谢!
能的训练和康复。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动态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生 命体征、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能力。 2.早期康复活动 帮助病人早期进行活动, 保持瘫痪肢体各关节和功能位置,并告知病 人及家属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教会病人及家 属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肢体的方法,以及翻 身技巧,帮助病人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 3.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进食低盐低脂食物、饮
脑血液灌注:增强脑组织有氧代谢,减少无 氧代谢,加速酸性代谢产物的清除,为神经 组织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 物质基础。
恢复期治疗
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神经症状和体征不再加 重,并发症得以控制,生命体征平稳,表示 病人已进入恢复期,此时的治疗主要是促进 神经功能的恢复,要让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和 锻炼。目前的观念是康复治疗应与疾病治疗 同时进行,既贯穿于起病到恢复期的整个阶 段。要求医护人员、病人和家属积极而系统 地进行患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及语言功
脑梗死名词解释
脑梗死名词解释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脑血供不足,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细胞坏死的疾病。
下面详细解释脑梗死相关的一些名词。
1.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指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在血管损伤的情况下发生聚集并沉积,形成血块(血栓)。
血栓可以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梗死发生。
2. 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是指包括动脉硬化、血管炎症、动脉瘤等在内的各种病理改变,使得脑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增加了脑梗死的风险。
3. 缺血:缺血是指脑组织因为血流供应不足导致缺少氧气和营养物质。
在脑梗死中,由于脑血管受阻,血流无法到达受影响的区域,从而引起缺血现象。
4. 缺氧:缺氧是指由于血流供应不足或呼吸衰竭等原因导致机体组织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
脑梗死时,由于脑血管堵塞,被堵塞的供血区域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
5. 脑细胞坏死:脑细胞坏死是指脑细胞因为长时间的缺血和缺氧而死亡。
脑梗死时,受影响的脑区域由于血液无法供应,脑细胞很快发生坏死,丧失其功能。
6. 症状:脑梗死的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丧失意识、偏瘫(一侧肢体无力)、言语困难、面部表情不自然等。
症状表现的具体情况取决于梗死发生的脑部区域。
7. 早期治疗:脑梗死的早期治疗是指当发生脑梗死症状时,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早期治疗可以帮助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流供应,减少脑损伤,并能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8. 血管内溶栓治疗:血管内溶栓治疗是指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送到脑血管堵塞部位,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可以迅速恢复血流供应,减少脑细胞坏死。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脑血管状况,并及时治疗相关的病变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脑梗死的科普知识
何时就医?
早期识别
使用FAST法则(面部歪斜、手臂无力、言语不清 、时间至关重要)来识别症状。
及时识别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 心血管健康。
早期发现和管理潜在问题可以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
如何预防脑梗死?
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吸烟、缺乏锻炼)也会 增加风险。
谁会得脑梗死?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也更容易罹患脑梗死。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
谁会得脑梗死? 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男性的脑梗死发病率通常高于女 性。
但绝经后的女性风险逐渐增加。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紧急情况
如果发现突发的中风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尽快就医。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脑梗死的主要可控风险因 素。
如何治疗脑梗死?
如何治疗脑梗死? 急救治疗
对于缺血性脑梗死,常用的急救药物包括溶栓药 物,可以在发病后的“黄金时间”内使用。
溶栓治疗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脑梗死? 康复治疗
脑梗死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运动 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脑梗死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脑梗死? 2. 谁会得脑梗死?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脑梗死? 5. 如何治疗脑梗死?
什么是脑梗死?
什么是脑梗死?
定义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流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 缺氧和营养不足,从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血块或动脉狭窄引起的。
什么是脑梗死?
如何预防脑梗死?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减饮食被认为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
关于脑梗死的问题及解答
关于脑梗死的问题及解答一、脑梗死的定义脑梗死(Ischemic stroke)是指由于脑部血流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的病理过程。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占脑卒中的80%以上。
二、脑梗死的病因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主要表现为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粥样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2. 血栓形成:血液中的凝血成分在血管内壁上形成血栓,可导致血管完全或部分闭塞。
3. 栓塞:通常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心脏内的血栓脱落,经血流到达脑部血管并阻塞。
4. 血管痉挛:血管内壁的肌肉收缩,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部血流供应。
5. 微栓子:小血管内的血栓或血小板聚集,可导致脑部小血管阻塞。
三、脑梗死的临床表现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梗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关,常见症状包括:1. 突然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视觉障碍等。
2. 症状发生迅速,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高峰。
3. 部分患者可伴有意识障碍。
4. 症状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
四、脑梗死的诊断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1. 临床表现:典型的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 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等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五、脑梗死的治疗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恢复脑部血流供应,防止脑组织进一步损伤,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1. 溶栓治疗:对于发病4.5小时以内的患者,可采用溶栓治疗,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供应。
2.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3. 抗凝治疗:对于不能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可采用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4. 扩容治疗:通过增加血容量,提高脑部血流供应。
5. 神经保护治疗:采用神经保护剂,减轻脑组织损伤。
6. 康复治疗:在急性期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神经功能。
脑梗死健康教育
脑梗死健康教育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公众对脑梗死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关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文本,旨在详细介绍脑梗死的定义、症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一、脑梗死的定义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脑梗死可分为大脑梗死和小脑梗死两种类型,根据不同的脑血管受损程度,病情也会有所不同。
二、脑梗死的症状1. 急性脑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意识丧失、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等。
2. 慢性脑梗死的症状可能较为隐匿,常表现为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 高血压: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脑血管受损的风险。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患脑血管疾病,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3. 高血脂: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4. 吸烟和饮酒: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5. 缺乏体育锻炼: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血管功能下降,增加脑梗死风险。
四、脑梗死的预防措施1. 控制血压:定期测量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2.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3. 控制血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限制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摄入。
4.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如已形成习惯,应寻求戒烟和限制饮酒的方法。
5. 积极锻炼:每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血管弹性。
五、脑梗死的应急处理方法1. 发现症状:如突然出现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2. 急救措施:在等待医疗救助期间,可以让患者平躺,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紧身衣物,不要给患者进食或饮水。
3. 医疗救助: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急诊科,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六、结语脑梗死是一种危险且常见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应急处理,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脑梗死课件
脑梗死课件一、脑梗死概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本课件旨在提高大家对脑梗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二、脑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脑梗死的病因包括血管内因素和血管外因素。
血管内因素主要有血栓形成和栓塞,血管外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2.发病机制(1)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血管壁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血液成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形成血栓。
同时,心脏疾病、动脉瘤等可导致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至脑部,形成脑栓塞。
(3)神经细胞损伤:脑梗死发生时,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自由基产生过多,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等,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死亡。
三、脑梗死的临床表现1.症状脑梗死的症状取决于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积。
常见症状包括:(1)偏瘫:一侧肢体无力、麻木。
(2)偏盲:一侧视野缺失。
(3)偏身感觉障碍:一侧身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4)失语:语言表达或理解障碍。
(5)眩晕、恶心、呕吐等。
2.体征脑梗死的体征包括:(1)肌力减退:梗死侧肢体肌力下降。
(2)肌张力增高:梗死侧肢体肌张力增高。
(3)腱反射亢进:梗死侧肢体腱反射亢进。
(4)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
(5)眼球震颤、眼肌麻痹等。
四、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确梗死部位、范围和程度。
2.鉴别诊断脑梗死需要与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
还需与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非血管性疾病进行鉴别。
五、脑梗死的治疗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脑部血液供应,减轻神经细胞损伤,防治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9/20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2. 动 脉 炎 : 结缔组织病、感染等 3. 其他少见原因:血液系统疾病、脑 淀 粉样变性、 烟雾病等
10/19/2014
病理及病理生理
闭塞好发血管依次为: 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 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 白色梗死; 红色梗死。
10/19/2014
(1)颈内动脉闭塞 • 可无症状 • 单眼黑蒙 • 同侧Horner征 • 对侧三偏征 • 失语、体象障碍 • 颈动脉血管杂音
10/19/2014
(2)大脑中动脉闭塞 • 主干闭塞: 三偏、凝视、失语、意识障碍 • 皮层支闭塞: ①上部分支闭塞:下肢瘫痪较上肢轻 ②下部分支闭塞:Wernicke失语 • 深穿支闭塞: 三偏(均等性瘫)、底节性失语
抢救缺血半暗带 关键是超早期溶栓
减轻再灌注损伤 应积极进行脑保护
缺血半暗带&再灌注损伤概念提出 更新了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观念
10/19/2014
临床表现
• • • • •
10/19/2014
1. 一般特点: 发病年龄:中老年多见 可有前驱症状 静态发病 急性起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2. 不同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 (1)颈内动脉闭塞 (2)大脑中动脉闭塞 (3)大脑前动脉闭塞 (4)大脑后动脉闭塞 (5)椎-基底动脉闭塞
10/19/2014
临床表现
1. • • • • •
10/19/2014
一般特点: 发病年龄:青壮年多见 无前驱症状 动态急骤发病、达峰时间快 多有栓子来源病史 可伴有其他脏器栓塞
2. 血管栓塞的临床表现
• 血管栓塞综合症:同脑血栓形成 • 脑栓塞的特殊性(与脑血栓形成相比) ① 容易导致多发性梗死 ② 容易复发和出血 ③ 容易症状波动
适应症
• (A)年 龄 18 -- 80 岁 • (B)发 病 4.5 h 或 6 h 内 • (C)脑 功 能 损 害 的 体 征 持 续 超 过1h, 且比 较严重 • (D)脑 CT 除 外 颅 内 出 血,且 无 早 起大 面积脑梗死影象学改变 • (E)签署知情同意书
10/19/2014
10/19/2014
OSCP分型(英国牛津郡卒中研究分型) • 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 • 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 后循环梗死(POCI) • 腔隙性梗死(LACI)
10/19/2014
OCSP分型
TACI
PACI
POCI
LACI
10/19/2014
一、脑血栓形成
是在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 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 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 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 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0/19/2014
临床表现
1. • • • • •
10/19/2014
一般特点: 发病年龄:中老年 多有高血压病史 突然或逐渐起病 局灶性神经症状 症状轻,预后好
2. 常见的腔隙综合症: • 纯运动性轻偏瘫 • 纯感觉性卒中 •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症 • 感觉运动性卒中 • 腔隙状态
10/19/20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
•
•
高血压导致(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 性,管腔闭塞,产生腔隙性病变 深穿支多为终末动脉,侧支循环差 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引起管腔狭窄,继 发血栓形成或脱落的栓子阻断血流
10/19/2014
病理
• 病灶呈不规则圆形、卵圆形或狭长形 • 直径0.2~20mm,多为3~4mm • 常位于脑深部核团(壳核、丘脑、尾状 核)、脑桥和内囊后肢 • 腔隙为含液体小腔洞样软化灶
中心坏死区--完全缺血→脑细胞死亡 周围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
存在侧支循环&部分血供 有大量可存活神经元 如血流恢复\脑代谢改善 神经细胞仍可恢复功能
保护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
10/19/2014
治疗时间窗 与 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free radical)“瀑布式”连锁反应 神经细胞内钙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酸中毒等
10/19/2014
治疗
1. 五大治疗原则 2. 人与自然统一 3.机体内部统一
10/19/2014
五大治疗原则
• • • • • 争分夺秒 神经保护 整体考虑 个体化的 综合治疗
10/19/2014
人与自然统一
• • • • • • • 适宜的温度环境 适宜的湿度环境 适宜的声波环境 整洁的休息环境 适宜的光线环境 舒适的修养环境 贴心的心理安慰
10/19/20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心源性:占60%~75% ① 心房颤动 ② 心脏瓣膜病 ③ 心肌梗死 ④ 其他 2. 非心源性: 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性栓塞 ② 脂肪栓塞 ③ 空气栓塞 ④ 癌栓塞 ⑤ 其他 3. 来源不明
10/19/2014
病理
• 栓塞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尤以大脑中动 脉最多见),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少见 • 病理改变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 • 脑栓塞的特殊性(与脑血栓形成相比): ① 梗死更明显,范围大 ② 出血性梗死更常见 ③ 多发性梗死
3. 特殊类型的脑梗死: (1)大面积脑梗死 (2)分水岭脑梗死 (3)出血性脑梗死 (4)多发性脑梗死
10/19/2014
辅助检查:
1. 血液化验和心电图检查 2. 神经影像学检查 CT:低密度 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 DWI(弥散加权)、PWI(灌注加权)、 FLAIR(水抑制成像)、 DSA、CTA、MRA、弥散灌注不匹配等。 3. 腰穿检查 4. TCD 5. 超声心动图检查
10/19/2014
辅助检查
1. CT:低密度 圆形、卵圆形 或长方形 2. MRI显示更清晰: T1低信号 T2高信号
10/19/2014
诊断及鉴别诊断
• • • • • • 中老年发病 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急性起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头颅CT或MRI检查 鉴别:小量脑出血、感染等
10/19/2014
10/19/2014
机体内部统一
1.呼吸为先 2补足水分 3头部降温 4溶栓时机 5外科治疗 6适当脱水 7通畅二便 8平衡血糖
10/19/2014
机体内部统一
• • • • • • • • 9调位调压 10及时降纤 11准确抗凝? 12降低血脂 13神经保护 14预防感染 15镇静镇痛 16酸碱平衡
10/19/2014
病理分期:
超早期(1~6小时):部分细胞肿胀 急性期(6~24小时):细胞明显缺血 坏死期(24~48小时):神经细胞脱失、 胶质细胞坏变、脑组织水肿明显 软化期(3日~3周):脑组织液化变软 恢复期(3~4周后):形成胶质瘢痕、中风囊
10/19/2014
急性脑梗死病灶: 中心坏死区+周围缺血半暗 带 急性脑梗死病灶
10/19/2014
辅助检查 1. CT和MRI检查 2. 脑脊液检查 3. 心电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 颈动脉超声检查
10/19/2014
诊断及鉴别诊断
• • • • • • 青壮年 有栓子来源病史 急骤起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 头颅CT或MRI检查 鉴别:脑血栓形成、脑出血
10/19/2014
单侧皮层支闭塞: 同向偏盲、失读、失认、命名性失语 双侧皮层支闭塞: 皮层盲、视幻觉、面容失认症 脚间支闭塞: 中脑受损表现 深穿支闭塞: 红核、丘脑受损表现
10/19/2014
(5)椎-基底动脉闭塞 • 脑干梗死: 眩晕、呕吐、四肢瘫痪、共济失调、 昏迷等 • 闭锁综合症 •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双侧丘脑、枕叶、颞叶、中脑
10/19/2014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10/19/2014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Wallenberg syndrome) 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 • 眩晕、呕吐、眼震 • 球麻痹 • 共济失调 • Horner征 • 交叉性感觉障碍
10/19/2014
10/19/2014
(3)大脑前动脉闭塞 主干闭塞(分出前交通动脉前): 可无症状;或额叶受损表现 远端闭塞(分出前交通动脉后): 下肢瘫较上肢重、尿失禁、精 症状、强握反射 皮层支闭塞: 下肢单瘫、共济失调、强握反 精神症状 深穿支闭塞: 面舌瘫、上肢近端轻瘫
10/19/2014
神 射、
(4)大脑后动脉闭塞
10/19/2014
机体内部统一
• • • • • • • • 17充足睡眠 18心脏因数 19应缴性溃疡 20重视呃逆 21防治癫痫 22营养均衡 23输液原则 24康复治疗
10/19/2014
静脉溶栓
药物:尿激酶≦6h、rt-PA≦3 适应症: • 禁忌症: • 并发症:
10/19/2014
静脉溶栓的监护与处理
• A尽可能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 元进行监护;B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 1个小时内30min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 至24h;C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 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 查;D定期监测血压,最初2h内5min1次, 随后6h内30min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 24h;E如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 >100mm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 降压药物;F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 管应延迟安置;G给予抗凝药、抗血小板药 物前应复查颅脑CT。
10/19/2014
头颅CT检查
10/19/2014
头颅MRI检查
10/19/2014
头颅MRI检查
10/19/2014
DSA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