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材料解析练习 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①词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风俗画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详解】2.《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草书、山水画、唐诗3.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
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可知明朝初年官方干预杂剧演出,在这样的限制之下,明朝初年的杂剧几乎只能是以正统的忠孝节义的教化戏、正统的历史戏以及空洞无物的神仙戏为主,并且是在当时政治允许的范围之中进行,这体现了文化政策为政治服务,故B项正确,D项错误;秦始皇时期即有文化专制,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故C项排除。
4.(题文)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唐朝学者吕总在《续书评》中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说:“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则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该书法家是()A.钟繇B.怀素C.欧阳询D.苏轼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判断该书法家是唐代或其以前的草书大家,只有B符合题意;钟繇、欧阳询擅楷书,苏轼是北宋人且擅行书,排除A、C、D。
2.据《书林藻鉴》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下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达了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答案:B解析:“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故B项符合题意;从题干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故排除A、C两项;《兰亭序》不仅代表了魂晋时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与题干时间宋朝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3.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了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
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答案:D4.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唐楷”之说C.柳公权的《祭姪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D.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答案:C解析:《祭姪文稿》是颜真卿的作品。
5.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济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B.佛教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答案:A解析: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的“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济”,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A.甲骨文的形成B.秦始皇统一文字C.楷书的形成D.汉字演变为书法2.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3.下图是山东临沂的洗砚池文化遗址。
传说,东晋时期的“书圣”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致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其曰“洗砚池”。
这位“书圣”是()A.钟繇B.顾恺之C.王羲之D.柳公权4.下图汉字字体分别是()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5.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A.风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山水画6.下列图片反映市民生活的是()7.下列对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表明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B.隋唐时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C.两宋时期文人画成就最高D.元明清时期绘画更强调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8.京剧的形成得益于兼收并蓄,其来源包括()①徽剧②汉剧③昆曲④部分地方戏曲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能力提升9.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元代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D.明初的南京10.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发展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以发展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什么现象?文字的出现有何意义?(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即《兰亭序》。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同步训练) 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2。
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主要是因为( )A、陶钵口沿的符号B、殷墟的甲骨文C、手戴手梏的陶俑D、日月食的记录3. (2016•新课标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
(2016·江苏)《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5。
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
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6.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A、文人画B、山水画C、花鸟画D、风俗画7. 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
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 )A、原始岩画B、山水画C、文人画D、风俗画8。
(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随堂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2019·哈尔滨高二期末)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D )A.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解析]小篆富于图案美,属于题干中所说的人工刻意造作,A项错误;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具有实用性、装饰性,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是心之画,C项错误;由“自然成文”“心之画”可知此书法艺术从心出发,草书最能表达这一情感,D项正确。
2.(2019·太原高二期末)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B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解析]“(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故B项符合题意;从作品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故排除A、C两项;《兰亭序》不仅代表了魏晋时代书法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故排除D项。
3.元代赵孟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大篆),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画师、书法兼诗人,一身三任焉。
”下列与文中风格相吻合的是( D ) A.《游春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牡丹蕉石图》[解析]据题干中“画师、书法兼诗人,一身三任焉”可知融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与元明清时期盛行的文人画的特征相吻合。
《游春图》是隋代展子虔的山水画,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人物画,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牡丹蕉石图》是明代徐渭的文人画,与题意相符,D项正确。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第3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含解析)
课后牢固训练: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 ,到笔画详细的楷书 ,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表,能够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俊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能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拥有现在文字的某些特点剖析 :依照所学知识 ,可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 ,A 项错误 ;B 项反响的是草书的特点,消除 ;从表格内容中的甲骨文和楷体汉字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够判断 C 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 :D2、以下列图为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其中为小篆的是 ()剖析 :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 A 项为甲骨文、 B 项为小篆、 C 项为隶书、 D 项为楷书。
答案 :B3、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 ,唐人颂扬其“画如铁石 ,字若飞动”“节气丰匀 ,方圆绝妙”。
据此推断 ,该刻石使用的是 ()A. 篆书B.草书C.楷书D.隶书剖析:秦一致全国后,将小篆作为标准字体推行全国。
题干中的“骨气丰匀 ,方圆绝妙”表现了小篆的特点。
答案: A4、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众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 (即胥吏 )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剖析:解答本题的要点是提取资料要点信息“篆字难成”“隶人佐书”,并联系文字的演变历程,可知资料描述的是小篆书写不便,因此推行书写更为简略的隶书。
答案: B5.以下列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宦途受挫的 1082 年。
《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隆重,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这一作品( )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尽兴B.笔画详细,气象隆重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叉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隆重剖析:“工笔重彩”是对中国画的表述,图片可是黑色墨水写的字,何来“工笔重彩”,故A 项错误;由图片可知,有些字借鉴了行书的写法,不见得“笔画详细”,故 B 项错误;“字形斜正交叉”是对行书特点的表述,与资料书法字体吻合,故 C 项正确;“结构严整,笔画平直隆重”是对楷书的表述,与资料中书法字体不符,故 D 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书画和戏曲艺术习题
第 9 课灿烂灿烂的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世俗化完好部是一个值得必然的积极趋向,世俗化必然现世生活,必然官能享受,必然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出以详尽功利为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文化表现世俗化趋向的最主要原因是A.文化逐渐普及B.印刷技术实行C.市民阶层壮大D.商品经济繁荣【答案】 D2.《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痛惜” ;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 、有酒名为“万艳同杯” ,其谐音为“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这反响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 C3.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
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但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
这种变化可以反响出A.专制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市民价值看法变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答案】 C4.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种笑话文学发展的现象。
冯梦龙曾笑尧舜汤武是“十字街口小经纪” ,笑佛道经典是“干屎橛的渣儿”,笑孔子的道学文章“平白地把好些人都弄死”。
这种现象A.表现了文学创作高雅化倾向B.代表了失意文人的感情诉求C.反响了自然经济发展的要求D.摇动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 B5.汤显祖的作品重申“情”字,他曾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以与死,死而不可以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说明他A.崇尚阳明心学B.嘲讽丑陋世风C.倡议精神自由D.追求现世功利【答案】 C6.中国诗词学会史文山说“它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是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绝唱,拥有明快显豁自然愉快的审美取向,是真切意义上的大众文学、大众文学。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随堂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十课一、选择题1.(2019·哈尔滨高二期末)书法家张成功以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地是流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故意做作、雕痕显然的书法,即是合用性、装修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测,他以为真实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D)A .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分析]小篆富于图案美,属于题干中所说的人工故意做作, A 项错误;隶书均衡对称,齐整平定,拥有适用性、装修性,不切合题意, B 项错误;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是心之画, C 项错误;由“自然成文”“心之画”可知此书法艺术从心出发,草书最能表达这一感情, D 项正确。
2. (2019·原高二期末太)据《书林藻鉴》卷九记录:“(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以下对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B)A .反应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表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激烈的爱国情怀D.标记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分析 ]“ (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表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故 B 项切合题意;从作品中没法直接反应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故清除 A 、 C 两项;《兰亭序》不单代表了魏晋时代书法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故清除 D 项。
3.元朝赵孟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大篆 ),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原来同。
”“画师、书法兼诗人,一身三任焉。
”以下与文中风格相符合的是(D)A .《游春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牡丹蕉石图》[ 分析 ]据题干中“ 画师、书法兼诗人,一身三任焉” 可知融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与元明清期间流行的文人画的特色相符合。
《游春图》是隋代展子虔的山川画,与题意不符,A 项错误;《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人物画,与题意不符,B 项错误;《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民俗画,与题意不符,C 项错误;《牡丹蕉石图》是明朝徐渭的文人画,与意符合, D 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题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基础巩固1.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由图片中汉字发展可知①正确。
图片反映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故③正确。
②表述不正确。
图片无法体现汉字的古老,故④不正确。
2.欧阳修《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写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文人画,重视写意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D.人物画,形神俱备『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盘车图》诗画结合,重视写意,因此符合文人画写意的特点。
3.右图为宋代《货郎图》,下列作品与其题材类似的是()A.展子虔《游春图》B.阎立本《步辇图》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王冕《墨梅图》『答案』C『解析』《货郎图》体现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描绘了北宋都城商业繁荣的情景,都属于风俗画。
A项属于人物山水画;B项属于人物画;D项属于文人画。
4.惠州艺术馆举办了中国传统书画展,某中学有四位同学参观了画展,并对下幅中国名画作了评论,其中错误的评论是()吴道子《送子天王图》A.该作品展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B.该作品的作者被称为“画圣”,其作品有“吴带当风”之誉C.该作品反映了唐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状况,属民间风俗画D.该作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答案』C『解析』唐代绘画讲究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反映上层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情趣,不反映市民、市井生活。
5.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在中国众多戏曲剧种中被称为“国粹”的是()A.徽剧B.越剧C.京剧D.昆曲『答案』C『解析』根据“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被称为‘国粹’”等信息判断,C项符合题意。
能力提升6.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学思之窗】
提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域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 1)书法:魏晋以来,中国书法艺术臻于成熟。
楷书方面,魏晋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
草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及唐朝的怀素、张旭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
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唐代颜真卿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来源:] (2)绘画:战国时期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理论,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
隋唐时期,注重吸收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活跃阶段,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二、学习延伸
提示阅读感悟题目中所提供的两首诗,印证体味文人画的精髓:强调讲究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高中历史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市担婴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风俗画在宋朝得到充分发展②绘画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③宫廷画的创作题材十分狭窄④画风忽略写实注重传情写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04年1月,湖南长沙走马楼发现1 万余枚汉代的简牍。
“经初步考证,这些简牍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其性质大部分属于司法文书,涉及到汉代的诉讼制度、法制改革、统计制度、交通邮驿制度及汉长沙国的历史、法律、职官、郡县、疆域等诸多方面”。
由以上材料可以推断()①简牍文字应是使用楷书书写②汉武帝时期湖南仍存在封国③考古资料可弥补史籍的不足④完整的司法制度形成于汉朝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3.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4.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D.书法艺术5.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1~3)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造型写实”B.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C.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立体派D.作者:宋朝法国西班牙6.下图是某电影的宣传海报,它再次引发了世人对国粹京剧的关注。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这部电影,可以作为研究京剧艺术的可靠史料B.京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C.在乾隆年间,徽剧与汉剧合流,京剧出现D.通过该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京剧“旦角”的知识7.下图中的“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为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亲书。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2015·贵州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其中为小篆的是()【解析】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A项为甲骨文、B项为小篆、C项为隶书、D项为楷书。
【答案】 B2.(2015·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面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被誉为“书圣”。
该作品的作者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欧阳询D.怀素【解析】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3.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
《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这一作品()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解析】“工笔重彩”是对中国画的表述,图片只是黑色墨水写的字,何来“工笔重彩”,故A项错误;由图片可知,有些字借鉴了行书的写法,不见得“笔画详备”,故B项错误;“字形斜正交错”是对行书特点的表述,与材料书法字体相符,故C项正确;“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是对楷书的表述,与材料中书法字体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4.(2015·天津学业水平测试)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其代表作品是()A.《墨梅图》B.《清明上河图》(局部)C.《夫妇宴饮图》D.《步辇图》【解析】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其代表作品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墨梅图》是元代王冕的文人画;《夫妇宴饮图》是东汉时期的人物画;《步辇图》是唐代阎立本的人物画。
【答案】 B5.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注重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并加以创新。
下图为齐白石的作品,最能体现作者继承与发扬的中国画传统是()A.风俗画B.工笔画C.文人画D.花鸟画【解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 )A.甲骨文B.楷书C.小篆D.隶书[解析]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故选A项。
2.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具有一种抽象之美。
右图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 B )A.笔画详备,结构严整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C.法度森严,清峻刚健D.横平竖直,规矩整齐[解析]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此帖是草书,而A、C、D三项都是楷书的特点,只有B项是草书的特点。
3.(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李白的上述诗句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应是( B )A.柳公权B.怀素C.欧阳询D.颜真卿[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草书的书写特点,故选B项。
4.(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A.楷书→篆书→隶书 B隶书→篆书→楷书C.篆书→隶书→楷书D.篆书→楷书→隶书[解析]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历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故选C项。
5.苏轼是文学、艺术大家,他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揭示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之一为( A )A.注重诗意B.强调法度C.重视技法D.追求个性[解析]据材料“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可知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之一为注重诗意,故A项正确。
6.……其全景式地构图,散点透视,充满了细而巧的市井情节。
货柜上的交易,街边桥头摊点的叫卖,载运米粮漕运的货船,纤夫、屠户、小贩、商人、官宦、酒保、食客、船工、挑夫、货郎、游人、行者、铁匠、脚夫,凡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类人等,尽皆被表现出来。
人教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三单元第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同步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三单元第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中国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不息,具有极强的内聚性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早在商代就已经产生的书面语。
这里的书面语是指()A.汉语B.金文C.甲骨文D.先秦时的俗语答案:C解析:分析: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故选C。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演变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2.结合下图信息,“图画文字”的准确含义是()A.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B.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C.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D.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画文字”的概念。
中国的原始文字都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也说明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C正确。
A、B不正确,D是指“图画文字”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演变的发展,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
3.(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书肇于画,象形之书,书即是画也……楷、真、草、行之变,书离于画也。
昆虫、草木、山水、人物、黼黻藻绘、博采饰色,画异于书矣。
”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A.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B.书法和绘画在本质上具有很大不同C.书法艺术自由多样的线条具有特殊美感D.绘画艺术注重景物的逼真摹写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
其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思潮变化C.传统文化影响D.社会上层倡导答案:A解析:分析:宋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2018年4月)汉字与书法艺术1.仓颉造字〔材料一〕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①,百工以②,万品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叙》〔材料二〕古文者,仓颉所造也,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赞曰:邈邈仓山,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
灿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
生人感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张怀瓘《书断》【解读】许慎(58—147)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流传以后,战国以来直至秦汉的文字形体混杂的现象逐渐得到了克服和纠正。
因此,《说文解字》对后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说文解字·叙》则是一篇研究先秦两汉文字学和书法史的珍贵文献。
这条材料记叙了仓颉造字的过程:黄帝的史官仓颉旁观鸟兽鱼虫之迹,恍然悟出这不是花纹,而是文字,有意义可通,于是创造了文字,从此,万事万物有了名称,有了符号,文明大大向前迈进。
《书断》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品评,是最有名的品藻书论。
作者张怀瓘是唐开元年间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该书分三卷,把始自黄帝终于唐代卢藏用这三千两百余年的书法发展,进行书体源流上的分析与书品优劣上的评价。
《书断》影响深远,成了后代书法家、鉴赏家、书论家案头之书。
这段材料高度赞扬了仓颉造字的功绩。
仓颉仰视天上奎星圆曲的形状,低头旁观鸟兽虫鱼的踪迹,把它们的长处结合起来创作了文字,仓颉造字的功绩,可以说是与日月同辉。
古文字起源于图画,象形的图画实际上就是文字图画。
【注释】①书契:文字;②乂:治也。
2.甲骨文【解读】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荣认识并高价购藏。
1903年刘鹗拓印《铁云藏龟》。
早期的研究者有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
罗振玉又搜集实物拓印为《殷虚书契》等,并作考释。
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始于1928年,连续八九年,最大的收获是1936年夏发掘的第127号坑,得甲骨文1.7万多片。
综合先后所得加以拼缀挑选,编印为《殷虚文字·甲编》和《殷虚文字·乙编》,共收甲骨13 047号。
董作宾根据发掘材料作《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分甲骨文为5期,对文字的文法、字形、书体等的演变有所阐述,其后时有修正。
陈梦家在所作《殷虚卜辞综述》中慎审总结,断代说遂基本可信。
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
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大约有4500个单字,可识者约1/3。
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
用许慎六书来检查,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在字形结构方面指事、象形、形声、会意皆已齐备;在文义使用上转注(互训,即义近通用)、假借(音近通用)也都很清楚。
甲骨文可以断代,早晚分明,从某些常用字的变化可以领会许多中国文字发展的知识。
例如:①简化,形体复杂的字,日趋简单,笔画减少。
②形声化,象形字增加声符,假借字增加形符,变成形声字。
甲骨文是占卜者写刻的,有它的局限性,不一定包括商代的所有文字。
而有些占卜术语,一般人也未必通用。
又由于是用刀刻成,不免变形,骤见不易理解。
中国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发展,从草创到甲骨文,已成为初步系统化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的创造过程是形成美的思想和情感,进行美的思维和创造的过程。
甲骨卜辞与伏羲画卦是渊源深远的,汉字到甲骨文不是源,已是确确实实的流。
从甲骨文纯熟的书写风格和造字原则来看,没有数百上千年以上的历史不能发展到这种水平。
郭沫若曾惊叹道:“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殷契粹编·自序》)。
3.金文铭文“司母戊”【解读】出土的商代金文,呈现两种艺术风貌,一种近似契刻甲骨文的瘦细劲韧风格;一种笔势雄健奇伟,结构阔大开张,尖起尖收,相交处铸痕很重,如图“司母戊”三字。
布白朴拙,神趣精合,方寸之间,有不尽气象。
雄健的线条,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重、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铖,如火烈烈”(《诗·商颂》)的殷商血与火的年代。
4.蔡邕的书法理论〔材料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蔡邕《笔论》〔材料二〕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材料三〕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蔡邕《九势》【解读】蔡邕(132—192),字伯喈,为汉末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书法与书法理论家。
蔡邕是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理论家,著有《笔赋》《笔论》《篆势》《九势》等。
《笔论》仅一百五十余字,主要是论述书者在作书时应有的情感与精神状态,提出了既要合乎自然又要合乎人性的两点论。
《九势》的基本内容是论述用笔规则,论述深入到作书原理,其意义远远超出了用笔的范畴。
材料一中说,书法首先有人的心情怀抱的散发,然后才落笔形成书法的线条形式,为后代“意在笔先”书法理论的前奏。
材料二用一种朴素的自然观来说明书法艺术,自然的美同社会的和谐不可分,自然形式的美同道德精神的美不可分。
蔡邕从书法艺术角度论证和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共同精神。
材料三中,蔡邕第一次提出了书法艺术美的力度问题,十分难能可贵。
“力”的表现之所以能成为美,在于美作为人的自我创造或自我实现是同生命的运动及其力量的表现分不开的,书法艺术借用线条来区别于色彩等其他艺术因素,就因为线条能充分显示运动及其力量的美,从而才获得了表达情感的极大的可能性。
5.钟繇与《宣示表》《宣示表》【解读】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时代颖长社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
钟繇从小在书法上师从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书法家,博采众长,兼善各体。
钟繇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主要是创立了真书、楷书。
钟繇楷书遗世墨宝至今尚未发现,传世刻本有《贺捷表》《宣示表》《荐季直表》《墓田丙舍贴》等。
《宣示表》为钟繇诸帖之冠,真书小谐。
《贺捷表》为正书开创第一表,《荐季直表》为钟繇留下的唯一响拓墨迹,《宣示表》则是钟繇直接影响王羲之,开南派书风的奠基之作。
钟繇初创楷书,虽然仍存隶意,但的确从笔法到结字都突破了隶书的藩篱,钟书《宣示表》时,诚如蔡邕所谓“默生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严谨之处,不失隶书的工整,而“解散”约束又综合篆法,这是对当时“隶书天下”的一种叛离。
《宣示表》徐缓的韵律,给人一种沉着谨严、从容不迫的艺术感受。
6.王羲之与《乐毅论》《兰亭序》《乐毅论》《兰亭序》【解读】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人。
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传说他先拜师于卫夫人,十二岁时,他从父亲的枕中得到古人的笔记,于是“书法因而大进”。
从此年少的王羲之就以书法知名于世。
《晋书》卷八十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王羲之的成就主要在楷书、行草,传世作品很多,据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其帖目就有四百六十五种。
朱杰勤《王羲之评传》中所列的也在二百种以上。
由于齐梁至隋末战火,几乎损失殆尽,现在所能见到的多为传摹响拓本已非真迹。
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孔侍中帖》《奉橘帖》《十七贴》《姨母帖》《袁生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寒切帖》《行穰帖》《孝女曹娥碑》《黄庭经》《此事帖》《长风帖》《东方朔画赞》《游目帖》《告誓文》集字《圣教序》等。
书论有《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笔势论》《用笔赋》《记白云先生书诀》等。
《乐毅论》是王羲之的小楷代表作,为四十六岁时书。
晋永和四年,殷诰为江州刺史,羲之为护第,十二月写《乐毅论》。
按《书断》记载,子敬五六岁时学书,右军潜于后掣其笔不脱,乃叹曰:‘此儿当有大名!’遂书《乐毅论》与之。
王羲之亲书于石,末刻有“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日书付官奴”,“官奴”是王献之字,大概是作为家传范碑,给儿子王献之传习之用。
此单帖刻石,字四十四行,书法开阖纵横,柔中寓刚,唐褚遂良谓其“笔势精妙,备尽谐则,列为羲之正书第一”。
《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上己日(三月三日),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又一次与同志好友爱子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这一次共四十二人,有谢安、谢万、孙绰、孙统、徐澧之、华茂、庚蕴、桓伟、郗昙和王羲之之子凝之、徽之、肃之、献之等,规模之盛是罕见的。
王羲之等人时值良辰佳节,面对山水美景,尽情欢娱,饮酒赋诗。
你一首我一首,大家把自己写的诗都汇集到一起,公推王羲之为诗集作序。
王羲之乘兴挥毫,“思逸神超”,“殆有神助”,蚕茧纸、鼠须笔,一气呵成,写下了文书俱绝的《兰亭序》。
《兰亭序》写好后,王羲之自己十分得意,以后又写十余遍都不及原作,因为艺术是不能重复的。
《兰亭序》作为王氏的家传法书,后代极为珍爱。
传到七世孙智永禅师后,其弟子辩才终使其落入唐太宗李世民手中,太宗死后,《兰亭序》真迹殉葬昭陵。
唐人《兰亭序》摹本传世者有三:一、虞世南临本。
帖末有“臣张金界奴上进”字样,又称“张金界奴本”。
明董其昌认为“似永兴(世南字)所临。
清乾隆御刻《兰亭八柱帖》,列此本为“八柱第一”。
二、褚遂良临本。
后有宋米芾题跋,乾隆列为“八柱第二”。
三、冯承素摹本,即响拓本,钤有唐中宗“神龙”小印,又称“神龙本”,乾隆列为“八柱第三”。
石刻拓本以定武本最早。
据传唐末有欧阳询临本刻石《兰亭序》,辽太宗得到后运至北方,后被弃真定中山,为宋祁所获。
宋薛饷为定武太守时,另刻一石,此为“定武兰亭”。
今“定武兰亭”与褚遂良本,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7.王献之与《中秋帖》《秋中帖》【解读】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官中书令,又称“大令”。
献之七岁学书“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晋书》卷八十)王献之书法艺术成就,不仅继承父风,而且能超越创新,别树一帜,他创产“破体”为其在书法史上的一大贡献。
所谓“破体”(大令体)就是打破楷书、草书界限,但又不是正统的行书,偏于楷的为“行楷”,偏于草的为“行草”。
这种行草或行楷的字体,既有楷书的工稳,又有草书的流畅,书写者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亦可以挥自己的特长,给书者留有极大的回旋余地。
王献之为书法史的又一贡献是创草书“一笔书”。
“一笔书”,宛如滔滔之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风华朴茂之姿,令人耳目一新。
其代表作为上图提到的《中秋帖》。
《中秋帖》,长28厘米,宽12厘米,为王献之尺牍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