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语文练习三12月
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上期十二月语文月考试题考试分数: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缜.(shèn)密感喟.(kuì) 紫蔷薇.(wēi) 暗香盈.(yínɡ)袖B 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 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 热忱.(chén) 别.(bié)扭康乃馨.(xīn) 积微成著.(zhù)D 菜肴.(yáo) 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精典烦燥黏滑按部就班 B.亵渎誉写慷慨鞠躬尽悴C.惬意狰狞恩慧骇人听闻 D.笨绌裨益浪废歪门斜道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
(2)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A.筹划启迪虽然 B.策划启迪但是C.筹划启发但是 D.策划启发虽然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在美国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已成为年轻人的美谈,大家弹冠..相庆..,希望他能继续努力。
B.“非典”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难。
C.当前,各大院校自主招生如火如荼....,吸引着无数学生。
为了能到心仪学校的青睐,不少学生在自荐表中写有溢美之词。
D.这个平日不多说话,近一段时间却变了样,到处散布一些谣言,做一些坏事,真是危言危行....,叫人鄙弃。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距,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和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④伴随着战争剧《铁血红安》在央视的热播,针对观众们的猜想,该剧的编剧朱苏进表示,主人公刘铜锣没有特定的人物_________,在他身上可以找到很多将军的共同点。
A. 遏制只有信手拈来原型B.遏止于是游刃有余原形C.遏制甚至信手拈来原型D.遏止以致游刃有余原形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 “雅” “颂” “赋” “比” “兴”。
《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
B.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和《汉书》《后汉书》《左传》合称“前四史”C.《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随想录》。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巴金晚年写的《随感录》被誉为一部“讲真话的书”。
D.“新格律诗派”亦称“新月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闻一多、徐志摩。
新格律诗最突出的特征是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千秋文化诗意解张同吾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诞生了许多才情卓绝的诗人,他们创作出的想象神奇、构思灵妙、语言精湛、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的诗篇不胜枚举。
这些作品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都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江河,它们像熏风细雨一般,浸润着世代中国人的心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文化性格、哲学理念和审美心理。
我们把当代人按照古典诗词的艺术法则、美学范式和表现程式创作的诗词,称为旧体诗词。
当下旧体诗词创作呈繁盛态势,作者之众铺天盖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尽管其中多有平泛概念之作,却也不乏显现诗人禀赋和诗艺才华的诗篇。
名山含古寺,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浸染其中,如披神秘的面纱,含蕴氤氲的气氛。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NT20名校联合体高一年级12月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其中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
”“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辛弃疾《贺新郎》:文“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
“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
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其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且以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体现。
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
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
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作用。
阅读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诗人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云南省大理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大理州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凭借着科幻场景的震撼力、科幻想象的创造力、科幻人文的认知力,《流浪地球2》完成了中国式情感、中国式精神的多重表达,创造了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中,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始终坚持以中国情感创新中国科幻叙事。
“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流浪地球》科幻想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也是中国价值融汇世界话语的创新视角。
在《流浪地球2》中,“中国视角”的叙事核心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以此锚定了中国式科幻叙事价值立场。
置于未来世界中央的中国,在不可预知的生存危机面前,为拯救世界提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展示了承载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
同时,释放出以“家”“亲情”为标识的中国式情感。
当妻儿抽签无果无法进入地下城避险时,刘培强选择了再次面试航天领航员为家人获取名额;为了给予已经去世女儿完整的生命,图恒宇不惜以身试险,将女儿的数字生命储存卡接入超级电脑。
一个甘愿牺牲,一个敢于冒险,爱情与亲情迸发出中国式情感的光辉,呈现出中国式情感中具实质朴的底色。
《流浪地球2》以中国精神升格中国科幻文化。
如果说“中国叙事”与“中国情感”是在科幻类型的故事层面建构中表达,那么《流浪地球2》更深层次的主题与思考,则是在营造十足科幻视听魅力的同时,将中国价值更具哲理思辨性地呈现出来。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孕育了“协和万邦”的和平发展愿景,催生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智慧,成就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包容性治理理念。
影片将这些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哲学与人文思想,注入科学精神、科幻想象,通过片中人物的关键抉择予以表达。
面对末日危机,身处看似不可逆转的困境,人类如何选择?在一系列基于科学认知的拯救地球群体行为中,影片凸显了“责任”二字的千钧之力。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第19届杭州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
从清洁能源,到节能建筑,杭州亚运会践行“绿色”办会理念。
随着赛事的开启,零碳工程师也活跃起来。
他们的任务是降碳——为赛事的交通配套、智能场馆、绿电交易提供专业服务。
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赛活动多,人员流动大,空调是能耗大户。
如何制定一套“清凉”方案,既降温又节能?各位工程师们自有妙招:在场馆的第四和五层区域安装能够感应湿度、光照、人群密度的特殊装备,获取相关变量,进而调控温度,减少每一度电的损耗,达到精准降碳的目的。
提起用电,新疆的风电、甘肃的光伏,这些来自大西北的“风光”被输送到西子湖畔,点亮了亚运的灯火。
据悉,本次亚运赛事全部场馆常规用电使用绿色电力,在亚运史上还是首次。
“绿”意盎然的不仅是用电,各大场馆中的“亚运绿”更为亮眼。
踱步到一片“奇山异水”间,《富春山居图》中的飘逸灵动,让人生发“天下独绝”的感慨。
富阳水上运动中心跃入眼帘,与之相伴的,是大片大片的绿:空中俯瞰,屋顶犹如铺上了一层绿毯;场馆外,欧石竹、百日草、月季等绿植郁郁葱葱;弯腰细看,鹅卵石径中隐藏着一条条地下“毛细血管”——雨水循环系统,收集雨水、过滤杂质再用于喷泉、灌溉,预计每月节水约1000吨。
在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场馆屋顶设有绿化植被,与周边山水融为一体,契合亚运会“绿色”办赛理念。
场馆屋顶屋面覆土面积约2.4万平方米,多种绿植让场馆的绿化率达到45%,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空中花园”。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1. (3分) (2016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
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
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
卫国的哀骀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
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
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
“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
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
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
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
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尊,酹,鬓,臾,谀。
选择题。(3分)
2.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下面各项中哪一项不能作为其论据( )
A.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B.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
A.“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强调的是为学者要谦虚好学,可以作为论据。
B.强调的是修养不能停止,与“学不可以已”有一致性,可以作为论据。
C.强调的是“阅读”“知识”“教养”对性灵的重要性,不能作为论据。
D.强调“终点”“途径”都是无止境的,与“学不可以已”有一致性,可以作为比喻论据。
C.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D.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证明这一观点,可以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途径、学习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证明。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乡村振兴是一项巨型社会工程。
乡村振兴背景下参与制造亮点的主体及其行动逻辑显然是多元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建构一个涵盖多元行动主体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制造亮点的内在逻辑。
换言之,如果仅仅关注单一治理层级在制造亮点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那么对于制造亮点这一重大实践问题也就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也不能深挖这一病态现象背后的根源所在。
多层级理论是研究在多行为体、多中心、多部门条件下如何开展治理行动的重要理论框架。
从多层级治理理论视角看,乡村振兴背景下制造亮点的过程是嵌入在一个多层级的行动网络之中的。
多层级治理理论最初是用以解释欧洲一体化现象的。
一直以来,关于欧洲一体化现象的解释路径主要有两种:新功能主义和政府间主义。
在新功能主义看来,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的超国家行为体主导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国家这类行为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大。
政府间主义认为欧洲一体化能够实现关键在于国家这类行为体的积极行动。
与上述两种传统解释路径不同,马科斯认为,欧洲一体化是超国家行为体、国家行为体以及次国家行为体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此外,他提出了“多层级治理”这一概念来说明多个维度上的政治或行政行为体的持续互动的现象。
根据马科斯的观点,多层级治理是一种在超国家、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几个疆域层级上的既定政府之间进行持续协商的制度。
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建筑是有形的视觉艺术,音乐是无形的听觉艺术,二者似乎是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
但近年来,无形的音乐与有形的古建筑,从相交到相拥再到相融,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也开辟出古建筑活化利用的新路径。
音乐和建筑之间存在着共通的美学信息和美学法则。
建筑艺术塑形于空间之内,音乐艺术流淌于时间之中,一个表“象”,一个展“意”,看似不同形态的艺术呈现,却在形式上有着相同的节奏韵律感——它们都是在空间与时间的扩展中形成的艺术。
在我国,建筑的“筑”字,最早指一种古老的乐器。
在我们先人眼中,建筑如同巨大的乐器,能巧妙演绎自然的声音,让人们产生奇妙的听觉体验。
其实,将声学原理引入建筑设计中,整个建筑的确就能变成一个巨大的乐器。
比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在建造中巧妙采用了声学中的传音原理,会产生“回音”效果,而且声音悠长,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回音壁俨然成为一个“大乐器”或者一个音乐建筑。
在国外,黑格尔曾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歌德也曾说:“建筑所引起的心情接近音乐的效果。
”这说明,音乐和建筑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密切关联以及共通的美学信息和美学法则。
如果音乐的时间流动全都凝固下来,我们便可从音乐中或者从乐谱中看到对称、均衡等造型特点以及乐曲形式同建筑结构的相似之处。
建筑虽然是静止的,但它有高低、起伏、疏密、间隔等变化,这种变化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强烈的旋律感。
古建筑不仅是砖、瓦、木、石等材料的物理组合体,还是一种历史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能够为音乐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古建筑背后的文化通过音乐作品得到阐释和传播。
音乐作为一种抽象艺术,可以较好地表现古建筑背后的思想、文化与历史,带领人们通过音乐语言感受古建筑的魅力。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夏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023年12月23日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通才、全才。
无论诗词文赋,还是书法绘画,苏轼都造诣极高。
他的成就与他勤于读书、善于读书有很大关系,他所倡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的治学理念,对于今天读书治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有感于当时士大夫中滋长的急功近利和浅薄轻率的风气,苏轼在《稼说送张琥》中巧用庄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的道理来阐述治学之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即在博览群书时要汲取书中的要领和精髓,从大量的知识或材料积累中,提炼出精华部分再著书立说。
所谓“厚积”“博观”,是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丰厚地积累学养。
所谓“约取”,就是慎取、精取,是在博观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谓“薄发”,是在“厚积”的基础上,进行严谨阐释。
在《与张嘉父七首》其七中,苏轼以富人之筑大第须储材充足为喻,对“博观而约取”进行详细阐释,指出只有广博地积累学养,才能著成“不容有所悔”的“一家之言”。
苏轼主张在治学过程中要熟读深思,对事理或学习对象进行研究式学习,即“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一生治学遵循此法,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三点,即“一生日课”“一书数过”“一意求之”。
“一生日课”是指每日必定完成抄书这项必修课,以每天抄书为读书治学筑牢根基。
宋人陈鹄讲过苏轼抄《汉书》时采用不同的方式,连抄三遍,直至全部背诵,无一字差错。
苏轼直到晚年,仍乐于此法,用以教子。
跟随苏轼贬谪儋州的苏过,以父为师,将一部《唐书》抄完,而且接着又抄《汉书》。
苏轼视之为“穷儿暴富”,认为儿子通过抄书必将迅速地增长学识、深厚地积淀学养。
“一书数过”是指读书要坚持反复阅读和揣摩,不能浅尝辄止。
在治学实践中,苏轼也是这样做的。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蓝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秋高一年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
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业态,促使广播电视受众群体观影习惯发生变化。
新媒体为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多元的平台、多样的传播渠道,使传统纪录片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衍生出了微纪录片。
微纪录片以短小精悍而著称,在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叙事特征。
微纪录片在5~25分钟内,以微观视角,采用小切口阐述单一的主题,简化了微纪录片的内容,精简事件发生的过程,完成对主题的完整叙事。
主题是微纪录片制作的核心所在,是微纪录片的思想与灵魂,负责传递微纪录片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等。
在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主题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新媒体语境、群体审美特性、受众阅读消费习惯,以及微纪录片本身的轻体量、风格纪实、诉求单一等特点,进而使叙事主题选择呈现出了以下特征。
第一,主题单一。
微纪录片不仅仅是单集只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整部微纪录片也是一个主题。
其主要原因是微纪录片的单集时长较短,形成多线性表达的制约,无法良好地承载多主题及多内容,且在新媒体语境下受众阅读时间较短,阅读碎片化,不适合大体量与多主题内容的传播。
第二,符合主题审美特性。
微纪录片的制作是为了呈现给观众,以获取文化的传播价值与制作的经济价值。
在主题选择时应基于当下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并对消费群体进行全面、深度的市场调研,获取消费群体的审美特性、阅读习惯、阅读消费需求等,迎合市场需求,制定微纪录片的主题,围绕主题精心策划内容,使目标消费群体在观看微纪录片后可有所得、有所悟,产生满足感和获得感,以实现微纪录片的传播价值。
第三,微中见大。
基于微纪录片的平民化、真实化的本质,叙事主题选择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真人真事入手,尽可能贴合受众的生活实际,使微纪录片微中见大,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引发受众的深度思考。
镜头是微纪录片叙事的基本要素,镜头语言的运用直接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直击受众的心理与情感。
高一语文资料:高一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
高一语文资料:高一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高一语文资料:高一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高一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校对人:高一语文组注意事项:1.第Ⅰ卷答案,考生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不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语言知识:(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 )A、敛裾jū 一椽chuán 猗郁yī 黑魆魆xūB、蓊郁wěng 独处chǔ 纤细xiān 瞥见piēC、剑鞘qiào 瞠目chēng 创伤chuàng 变徵zhǐD、目眦尽裂zì刀俎zǔ 参乘shèng 衣冠g uān2、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垝(wēi)垣汤(shāng)汤颤(chàn)动黝(yǒu)黑B、袅娜(nuó) 占(zhān)卜渐(jiàn)车薄(bó)雾C、乘(chéng)凉脉(mò)脉溘(kè)死汆(cuān)水D、愆(qiān)期曲(qǔ)折吞噬(shì) 蕈(xùn)菌3、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气概袅娜斑驳没精打采B、编纂厮杀蜷缩山清水秀C、彗星汇编收讫彪炳千古D、潦倒谰珊缈茫人才辈出4、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笼着拉拢倩影靓装长春藤B、宛然婉转嬉游嘻笑媒界物C、幽僻癖好嘶叫撕打氢气球D、寂寞漠然惦着掂量葡萄藤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些青年不懂得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只知在文章里_________中国地大物博。
②沈万福_________单位名义,对外自称是公司的全权代表,骗取用户的信任。
③作为一名干部,绝对不能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群众的疾苦_________④登陆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的姚明,现已成为国内________的新闻人物。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题(原卷版)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3. 根据诗意,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诗标题的是( )。
A. 感遇B. 感旧C. 梦回D. 记梦
14. 以下评价最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凄恻哀婉B. 雄奇豪迈C. 苍凉悲壮D. 刚劲凝练
4. 第⑥段加点词“人格市场”在文中指______。
5. 分析第④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6.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根据赖特·米尔斯的说法,人的一切都可成为“人格市场”里批量生成的商品。
B. 美国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提出了情感劳动的概念,并批评其在空乘业中的存在。
C. 白领们借“被迫营业”一词形容自身的工作状态并表达了内心对该状态的无奈。
⑦从空乘人员训练有素的微笑中,美国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确认了这一趋势,她称其为情感劳动。在入职培训中,空乘人员不仅要学习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感。如何感受和如何表达感受的规则,都由公司设定。受训者被反复规训,她们工作的稳定性与公司的营利都有赖于她们的笑脸。“笑容是你最大的资产,用好它。”因此,即便是面对乘客无理的要求、甚至是冒犯,她们也被迫要保持耐心和微笑。依靠情感劳动为生的人,他们的个人人格被公司征用,被程式化、标准化,且难以逃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语文练习三12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儿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
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
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
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
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
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
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汉斯•特贝和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新假说﹣﹣“学习说”。
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
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
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
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
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
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
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
赖特发现,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
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这时,食物来源丰富了,它们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
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
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
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选自《动物游戏之谜》,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有关于动物游戏的四种假说,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演习说”认为动物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获取食物的“技能”,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
B.“自娱说”认为动物游戏行为,使幼小动物在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C.“学习说”认为动物游戏行为,使动物从小学习使用工具去取挂着的食物,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实践性强。
D.“锻炼说”认为动物游戏行为,不仅是动物学习和掌握未来生存、生活的各种本领,而且是实战“锻炼”,为了保持身体的灵活和力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使它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
从而彻底否定了“演习说”。
B.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申的水,幼小的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见证了“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C.约翰•贝叶和珍妮•古多尔同为黑猩猩的研究者,他们研究的目的和结论都十分迥异:前者为“演习说”,后者为“学习说”。
D.贝叶主张动物游戏为“锻炼”,因为他注意到,西伯利亚塬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否定了斯塔•阿特曼的假说。
(3)根据文章内容。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动物通过各种游戏熟悉和掌握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B.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的天性越强。
C.成年动物才能把各种天赋技能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D.为了提高逃避敌害的能力,动物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过着悠闲的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
初为桓伟辅国主簿。
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
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
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
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谓宜从旧,于义为允。
”从之。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
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十二年,武帝北伐。
以为右长史。
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
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
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
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
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
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
尤为武帝所狎。
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
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
”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
景平中,徐、傅当权。
出为豫章太守。
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
”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
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景平,年号。
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
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
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
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隐厚笃实,赡恤亲故。
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②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三、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氓》中“,。
”两句用比兴手法,生动地展现女主人公随岁月流逝而容颜老去的形象。
(3)《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坚持真理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4)《归园田居(其一)》中“,。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自己辞官归隐的原因。
(5)《短歌行》中表现诗人“沉吟至今”的原因的两句是“,。
”四、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转基因技术对世界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不过眼下,①。
一部分专家和民众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为转基因农作的安全问题尚无定论,应该严禁使用转基因原料生产食品,但也有一部分专家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一些自然作物和杂交水稻都存在基因转移情形,②,转基因农作物只是进行了基因的人工精准转移,为什么就被视为洪水猛兽呢?争议的背后是强烈的关注,毕竞,食品的安全事关公众的健康,是一个极为严肃的科学问题。
因此,将转基因技术用于主粮生产③,而不能有半点急躁和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