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礼看早期城市规划思想的礼制特征
周礼考工记与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的规划中国城市不仅起源早,而且大都经过了一批能工巧匠的精心规划设计,然后才施工建成的。
也就是说,从城址的选择、划定围到平面布局,都是经过事先精密安排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城市的起源与规划是同步的,中国城市起源于西周,西周的城市就进行过整体规划,而且最早使用平面设计图。
平面设计图也就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框定城市的围,划定不同分区,使城市整体布局井井有序。
中国城市从一开始就比较整齐,显然同进行过规划和使用平面图有密切关系。
当然,也有人把中国都城规划划分为几个阶段,认为商和西周为初期形态,东周至两汉为密封式形态,邺城到隋唐长安为棋盘式封闭形态,北宋到元明清为开放式街道布局形态。
这种观点只能视作是对中国古都规划模式的概括,并不反映整个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
因为唐代的城已成为开放式城市,“十里长街市井连”,而西周的城市也并非看不到整齐规划布局的影子。
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和东周王城的考古发掘,都可以证明西周的城市已进行过规划,而且最早使用了城市平面图。
事实证明,中国城市的绝大多数都受规划思想的指导,有自己的规划原则和城市平面图。
1.规划思想中国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在一定的规划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由于城市是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处的地理位置千差万别,各种地理条件各不相同,规划者必须依据地理条件、城市性质和可能,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规划,尽可能满足各个城市的不同需要,使城市能发挥它的不同作用,并显得庄严、大方、坚固、壮丽,一切都井井有序。
当然,中国城市中从未经过规划而杂乱无章的也不乏其例,但对多数城市来说还是布局井然,应该说都是经过周密规划后才建成的。
关于中国城市的规划思想,直到目前尚无系统的理论研究,仅有一些零散的、互不关联的说法。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所研究的城市,目前主要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城市,应该从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时期的主要思想体系,来探讨中国城市的规划思想,才能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有利于进一步解剖中国城市的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元大都
背后
中国的封建概念基本上是中央集权分 层次的完整统一着。在这样的封建社 会结构中它的社会特征必然在文化上 反映出来其一是以礼立纲建立封建统 一的秩序这是文化上的伦理性;其二 是以雄健为艺术特征反映出封建大国 的风度如果站在故宫的午门前会使人 感受到咄咄逼人的崇高。
结语
周礼《考工记》作为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与规划专著 一直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都城建设并发展为我国 城市规划的传统观念和方法。因此城市本身不仅仅 是一个工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城市已成为一种符号 它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人们生活其中日复 一日的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社 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正好符合了统治的需要所以《周礼考工记》的影 响是非常深渊甚至当代的很多城市规划中仍可见到 它的影子。
你对周礼有什么了解?
周礼与中国古代城市 规划
考 工 记 《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
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 响力的一部著作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 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周礼》是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一部着作,是 古代儒家主要经典之一。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 秋官、冬官等六篇
西 周 时 期
从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显著的规划特征?
规划思想
对后世的影响
而是 宫 朝 中了 和 的 街 明 和 例 其 实按 的 的 礼《 城 街 坊 清 北 是 中 施照 规 北 的周 门 道 结 时 京 唐 最 的《 划 京 思礼 无 以 构 期 城 朝 典 。考 建 城 想考 不 及 和 清 元 的 型 工 设 和 。工 反 城 笔 晰 代 长 的 记 就 皇 明记 映 墙 直 的 和 安 案 》 》
主讲人:徐娇 材料收集:杨莹莹、陈景平 PPT制作者:黄秋月、葛晓雪 课堂问答客串演员:耿晓媛、赵静、周杭、赵 湘玉
周礼规划思想总结
周礼规划思想总结周礼是古代中国儒家经典《周礼》中的一篇,是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与社会规范。
周礼的规划思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周礼着重强调了君臣之道。
周礼将君主与臣下之间的关系视为国家治理的核心。
在周礼中,君主被视为天人之间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臣下则应尽忠职守,效命于君主。
周礼规定了君臣之间的权责关系,以及君主与臣下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依赖的道德规范。
其次,周礼重视了家族和亲属关系。
在周礼中,家族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周礼规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行为和责任,强调了亲情和亲属之间的义务和责任。
周礼规定了婚嫁礼仪、丧葬仪式等家族活动的规范,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关怀。
这种强调家族与亲属关系的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家族观念和孝道伦理。
第三,周礼注重了人与地的关系。
在周礼中,土地被视为神圣的存在,人们应该尊重自然,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周礼规范了耕种的方式和时间,鼓励人们进行农业生产,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周礼还规定了土地的分配和农田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土地的公平分配,并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财富和地位。
第四,周礼强调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在周礼中,人们被分类为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周礼规定了各个阶层之间的行为规范和互动方式,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同时,周礼也规定了贵族阶层和平民百姓之间的权益和义务,以确保社会的公平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
最后,周礼注重了教育和学问的重要性。
在周礼中,教育被视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它为人们提供了知识和技能。
周礼规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鼓励人们向德才兼备的人学习,并强调了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同时,周礼中还涵盖了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的学问,强调了文化教养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周礼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规范礼仪制度和社会规范,力图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周礼的规划思想体现了君臣、家族、人与地、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强调了人们对各种关系的尊重和责任,以及礼仪和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周礼》中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
【 关键词】城市规 划制度 ;周礼 ;古代 中国
ABS l RAC :Ba e n t e r v e o i e e I s d o h e i w f Ch n s ca sc Zh u Lia d r o g n z to f t e o c a l s i o n e r a i a i n o f i l h i p sto s a d t e rr s o sb l i sr l v n o ct o i n n i e p n i ii e ee a tt i i h t y plnn n e o d d i t h a e n e p e s t e a i g r c r e n i,t e p p r i t r r t h f n a n a r m e r f c t l n n y t m u d me t l fa wo k o iy p a ni g s se i n in i a a d i d c t s i o l x t . e n a c e tCh n n n ia e t c mp e i Th s y p p ras u sf r r a n t e h n s l s i a e l o p t o wa d t t o h rC i e e ca sc h a
营国 等 内容 出于 其中的 《 匠人》节 .而 ” 匠
人 则 是 《 工 记 》 中 描述 的 3 种 人 之 中的 考 O
~
种 。既然这些 内容 归在了统一 的章节中 可以
设想 的是 ,这是有关于最终产 品应该是怎样的规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同样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主思 想
受古罗马建筑风格、城市规划的影响
(三)中国几个典型的古代城市
(一)有影响的论著
《周礼.考工记》:春秋,按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不 同级别的城市,是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
《管子》:战国,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布局模式,从 城市功能出发,确立了理性思维和以自然规律和谐 的准则。
《商君书》:战国,论述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 城市发展规模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 系研究的先例。
4、封建制度的影响
以礼制为核心的封建制度表现在城市的规 划布局中,特别强调“辩正方位”,以界 定礼制的等级位序
“择中而立宫”号“王城居中”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文左武右”
5、社会经济形态
城市功能分区,“仕者近宫,耕者近门,工 商者近市”
(三)中国几个典型的古代城市
周王城(P14 图2-1-1) 唐长安城(P16 图2-1-3) 宋东京(宋城) 清北京(北京)
(二)影响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的几个方面
1、早期的耕作制度——以井田制为代表 2、传统的营建技法——院墙 3、特有的文化观念 4、封建制度的影响 5、社会经济形态
1、井田制的影响
百百百 亩亩亩
百公百 亩亩亩
百百百 亩亩亩
民居 市 民居 民居 王宫 民居 民居 朝 民居
3、特有的文化观念
A:天圆地方说和天人感应的思想 B:阴阳、五行和易学说
C:相土、形胜与风水说
B:阴阳、五行和易学说
对古代中国城规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 (1)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布局中极有
特色的“象天法地”的思想 (2)形成了古代中国城市布局讲求数的
_周礼_中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_孙施文
9【摘要】通过对《周礼》文本的解读,在对其记载的与城市规划过程相关的官职及其职责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周礼》所记载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的基本架构并展示了其中的复杂性。
论文提出,要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不能仅局限于《考工记》的记载,需要有更为广泛的研究,《周礼》提供了其中更为本质性的一部分。
【关键词】城市规划制度;周礼;古代中国ABSTRACT: Based on the review of Chineseclassic Zhou Li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 officialpositions and their responsibilities relevant to cityplanning recorded in it,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fundamental framework of city planning systemin ancient China and indicates its complexity. The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at another Chinese classicKao Gong Ji, which was a supplement of Zhou Liand wa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fountainhead ofcity planning in ancient China, just recorded thenorm of city form and imposed restrictions on citybuilders. The study on city planning institution inancient China needs more adequate research, and thecontents in Zhou Li have provided an essential part.KEYWORDS: city planning system; Zhou Li;ancient China 1 《周礼》是理解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的一把钥匙说到《周礼》与城市规划时,首先浮现出来的肯定是其中《考工记》篇章中有关“匠人”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从周礼看中国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
从《周礼》看中国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李欣霖任彬彬赵晓峰摘要:本文以《周礼》为基本素材,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辨方正位的整体观、体国经野的区域观,以及皇权至上的礼制观四个层面深入探析了中国先秦时期城乡整体规划思想的核心理念、规划方法及其深层文化内涵,旨在从比较整全的视角透视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国野关系、君民关系在城乡整体规划中的体现与应用,并为当今的城乡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城乡整体规划,自然观,整体观,区域观,礼制观《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
《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
《周礼》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记录。
全书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各篇分为上下卷,共12卷。
这6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汉时补以《考工记》。
《周礼》一书与《仪礼》、《礼记》并列,统称为“三礼”,而且《周礼》还被推为“三礼”之首;它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都城规划的论述甚多,其中以《周礼》中的一些原则最为完整也最重要,影响后世达二千多年之久。
1《周礼》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西周的统治阶级把“天命”作为统治其他部族和广大人民的手段,其最高统治者以天的代言人自居,称为“天子”。
因此,“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1.1象天法地,融合自然都城的整体规划布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与文化传统的产物,其核心就是“天人合一”,即用都城的物质形态和布局来体现天上人间的一种礼制秩序,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
“象天法地”,主要是以天、地、人为一个宇宙大系统,追求天地人宇宙万物的和谐合一。
《周礼•春官宗伯》云: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在政治、伦理和经史书籍中。
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几经演变。
西周是我们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式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则。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图2-1-1)。
因此,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及文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时期。
各种学术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传承后世。
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商业的发达,战争的频繁以及筑城与攻守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当时城市建设的高潮。
因此,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既有与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在城市建设上提出:“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自然至上理念,从思想上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正是礼制思想的体现。
从此,封建礼制思想开始了对中国长达3000年左右的统治。
从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完整的体现。
与此同时,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城市形制的影响也是长期并存的。
《周礼》之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管窥
髓弛礁鲢目髓精致键髓碗硅魄《舱壮l醛赫l璺《缝e女蔬盼ti瑟t}托蚴姚缱盼纽童虫姥}2_每E娩撼i如》l锄糠t镌黜掀穗E赫q龆镑强e缱秘姆珏糕魏始缝耪§i滥撼耱&≈臻i靛撩女矬缀
Hale Waihona Puke 《周礼》之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管窥
口赵晓峰潘莹
张 慧
<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的早期经典之 一.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而成的汇编, 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本文从其城乡整体规 划思想出发.对古代城市规划制度进行了新的透视。
四、结论
;烈
{芝《
蘸秀
‰簇
醋
芜萧全曩蠢擎趱
名物…一
可知周代就有售 工作,使用平面图设 的整体规划。辨方正 地、规划布局到建毋 要的一步。其方法女【 深。正日景(影),以求 地中。天地之所合也 之所和也。然则百勒 封树之。 可见.周代的城 以测日影(景),将四 国,使城市整体布局 王坐北朝南治理天] 之正位。 二、体国经野一
一.辨方正位——城乡整体格局及其定位原则
<周礼>开篇在谈到立国之本时,明确提出:。惟王建 国.辩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意思是天 予建立都城,要辨别方向,确定位置,划分王城与郊野的 绺锄 疆域,然后分议冒职, 礼>中比较辩证地阐f 市与区域的关系等等 中国古代都城往 后才建设的,而且很。 局井然有序,美观大: 经济、交通等诸要素f <周礼・大司徒》
周代城乡有国、
嚣
甚
§
暮
刍
佘
基
弋
琵
意
撮
鑫
《周礼》将国野体系、城乡规划、设立官职及分职管理 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重视建设而且重视管理, 追求着人与天地、建筑之间的高度和谐,体现着“天人合 一”的规划理想。并以突出中心。强调中轴,面南为尊等一 系列的“礼”序和习俗的布局程式清晰地勾勒了“辩方正 位”、“择中而立”、“五方为体”的都城礼制布局。同时,《周 礼》还阐扬了“方位在天、礼序在人”和“以礼为本、以为民 极”的规划准则.这些宝贵思想对当今城市及乡村建设中 。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仍旧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E2007000034)。1 赵晓峰、张慧、潘莹:河北工业大学。
城市规划——周礼考工记
《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科学设计艺术的珍贵文献。
其中涉及宫城设计的《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节,是现存最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独具一格的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考工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正因为此,历代有关《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成绩卓著的学者,早期有汉代的郑玄,中期有唐代的贾公彦,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瑶田、孙诒让等。
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考古的开展,使对《考工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研究者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思维方法,利用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资料,对《考工记》所涉及的古代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在整体上把《考工记》研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中国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
作者不详。
据传西汉时《周官》(即《周礼》)缺《冬官》篇而以此补入,得以流传至今。
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
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清代学者戴震著有《考工记图》、程瑶田著有《考工创物小记》等有关研究著作。
《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很早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它提出:“方九里,旁三门。
”;“经涂九轨,九经九纬。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的理解
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的理解
周礼考工记中的营国制度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政治理念和文化传统。
营国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以礼制为纲”,即在城市规划中遵循礼制的等级思想和尊卑有序的原则。
根据这一制度,城市的规模、布局、道路设置、建筑风格等方面都要符合礼制的要求,以体现君主的权威和尊严,以及社会的等级秩序。
具体来说,营国制度规定了王城、诸侯城和都城三级城邑的建置数以及分布等,各级城邑的规模、城门道路的等级等也有明确规定。
例如,王城的规模最大,道路最宽,建筑最宏伟;诸侯城次之;都城则更小。
这种等级分明的城市规划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
此外,营国制度还注重城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需要,如市场、手工作坊、居民区等要合理分布。
同时,城市的防御功能也是营国制度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墙、护城河等防御设施的建设都有严格规定。
周礼考工记中的营国制度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成果,它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尊卑观念和实用性原则,对后世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现代城市规划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营国制度所蕴含的思想和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城市规划设计之比较分析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中西方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
本文从文化方面比较了中西古代规划思想和当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形态比较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图1)。
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
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
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
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图2)等),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
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图1 明代北京城复原图图2 中国传统四合院“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
周礼考工记与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的规划中国城市不仅起源早,而且大都经过了一批能工巧匠的精心规划设计,然后才施工建成的。
也就是说,从城址的选择、划定围到平面布局,都是经过事先精密安排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城市的起源与规划是同步的,中国城市起源于西周,西周的城市就进行过整体规划,而且最早使用平面设计图。
平面设计图也就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框定城市的围,划定不同分区,使城市整体布局井井有序。
中国城市从一开始就比较整齐,显然同进行过规划和使用平面图有密切关系。
当然,也有人把中国都城规划划分为几个阶段,认为商和西周为初期形态,东周至两汉为密封式形态,邺城到隋唐长安为棋盘式封闭形态,北宋到元明清为开放式街道布局形态。
这种观点只能视作是对中国古都规划模式的概括,并不反映整个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
因为唐代的城已成为开放式城市,“十里长街市井连”,而西周的城市也并非看不到整齐规划布局的影子。
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和东周王城的考古发掘,都可以证明西周的城市已进行过规划,而且最早使用了城市平面图。
事实证明,中国城市的绝大多数都受规划思想的指导,有自己的规划原则和城市平面图。
1.规划思想中国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在一定的规划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由于城市是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处的地理位置千差万别,各种地理条件各不相同,规划者必须依据地理条件、城市性质和可能,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规划,尽可能满足各个城市的不同需要,使城市能发挥它的不同作用,并显得庄严、大方、坚固、壮丽,一切都井井有序。
当然,中国城市中从未经过规划而杂乱无章的也不乏其例,但对多数城市来说还是布局井然,应该说都是经过周密规划后才建成的。
关于中国城市的规划思想,直到目前尚无系统的理论研究,仅有一些零散的、互不关联的说法。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所研究的城市,目前主要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城市,应该从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时期的主要思想体系,来探讨中国城市的规划思想,才能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有利于进一步解剖中国城市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出现《管子》(城市选址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孙子兵法》和《商君书》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图题:周王城平面想象图,曹魏邺城(实现了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平面图,唐长安复原图,元大都复原图。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存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
4.博立叶“法郎吉”
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都把“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的城市规划,所制定了的个《城市规划大纲》叫《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城市
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邻里单位: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为“小区规划”的理论。
周礼考工记和管子营建思想的特征和不同专业知识讲座
?管子的核心是自然至上,因天才,就地利。根据自然的条 件来修筑国都,才能实现投入小而效 率高的目的。
Page ?9
9
请在此添加公司的署名信息
Page ?1
1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考工记现仿。状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考古的开展使对《考 工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者利用科学的手段 和思维方法利用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资料对《考工记》所 涉及的古代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行专 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在整体上把《考工记》研究提升到 一个新水平。
?一方面连接系水、淄水,可以在洪水 季节快速排涝,
?一方面又可以把运河作为护城河,成 为南北方向上的军事屏障。
?可见,“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 必中準繩”的理论得到了完美的实践。
Page ?8
8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考工记与仿。管文子档如营有建不当思之想处,的请对联系比本人或网站删除。
Page ?2
2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考工记内仿。容文要档如点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全文约7000多字记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 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
?提出“方九里旁三门。”“经涂九轨九经九纬。”“左祖 右社面朝后市。”等一系列理论。
Page ?5
5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从《周礼》看中国古代城乡规划的土地管理制度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周礼》作为“三礼”的经典著作之一,对我国上古时期的礼法、礼义作了权威性的记载和解释,对后世历代的礼制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也是是中国早期城市规划思想的渊源。
本文试图对《周礼》中有关土地的划分、城市规划、营建制度方面所反映的礼制文化内涵进行初步探讨,期望对早期城市规划思想中礼制特征的研究有帮助。
1《周礼》中国土规划的总原则《周礼》开篇即开门见山地阐明了周王朝国土规划的总原则:“为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也就是说天子建都,就要首先分析周围的关系,摆正应处的位置,并安排城廓的档次和大小,同时开发处理好城乡关系,设置官吏分配职责,用以为其子民树立标准。
由此确立了天子隆重的威仪,以及“王权至上”、“唯我独尊”的奴隶制社会礼仪和制度。
围绕着如何突出天子中心地位的礼制思想,《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详细描述了辨别土地等级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按照宗法分封的礼制制度对土地级别、规模、人口数量及野外道路的等级进行了详细划分。
2土地规划的礼制特征2.1农田规划的礼制体系周代城邑规划思想由古老的井田制概念转化而来,其对“野”即农田的规划布局进行了细密而整齐的等级分配。
《地官·小司徒》记载的“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描述了“夫-井-邑-丘-甸-县-都”的“井邑制度”,即七级社会组织机构和与之相应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农田地块的规模组织形式作明确的数量等级划分。
同时,《地官·遂人》中的“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则述及“遂-沟-洫-浍-川”的“沟洫制度”。
农田以“夫”为基本单位,一夫受田百亩。
《周礼》中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
《周礼》中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
孙施文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2(036)008
【摘要】通过对《周礼》文本的解读,在对其记载的与城市规划过程相关的官职及其职责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周礼》所记载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的基本架构并展示了其中的复杂性.论文提出,要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不能仅局限于《考工记》的记载,需要有更为广泛的研究,《周礼》提供了其中更为本质性的一部分.
【总页数】6页(P9-13,31)
【作者】孙施文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国土规划思想、理论、方法的辉煌篇章——《周礼》建国制度探析 [J], 张慧;王其亨
2.《尚书》、《周礼》——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风水理论的坟典 [J], 王其亨;张慧
3.从《周礼》看中国古代城乡规划的土地管理制度 [J], 潘莹;任国锋
4.从《周礼·春官宗伯第三》探析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建立 [J], 杨阳
5.从《周礼》看中国古代的医事制度 [J], 何敏;曹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发展史资料00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一、西周、《周礼·考工记》二、主要内容:1.营国制度《周礼·考工记》中曾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2.道路制度:“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卿大夫的采邑)经涂”。
三、意义《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如整体规划结构: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主轴线,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围绕宫城对称布置。
体现了以礼治国的规划秩序。
还提出了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内容,即王城——都城——诸侯城建设的差异。
反映了礼制营建建筑制度,依据爵位、尊卑而定。
简述周代城郭制度?周代都城以天子为中心设计思想,都城平面规划是严整的,秩序井然,街坊整齐划一,帝王的宫室位居中央,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解释“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意思。
匠人营造的王城(都城),呈方形,每边长九里,各开三座城门。
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是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的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每街宽都可容九辆车子并行;(城中央是宫城)左设宗庙,右设祭坛,前临外廷,后面是商业市场(宫市);市场与外廷的面积各占地一百亩(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
《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答:《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
如西汉长安平面近方形,旁三门,北魏洛阳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的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特点 -----城规081班王少朋 082866 古文: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又射,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翻译: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
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
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
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
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
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通过一个学期对中国历代城市规划的学习,我受益良多,中国作为世界上城市规划科学和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我们祖先创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层次分明、风貌独特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杰作。
不过古代城市虽然有劳动人民建造,但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则主要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图。
在一些完全新建的都城,如隋唐长安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明中都城等,这种意识形态的体现尤为明显。
我国的有些规划思想与周代的一些关于城市建设制度的记载有关,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代城市是否严格按照这种布局,尚未能证实。
但有一点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越到后代,城市总体布局中这些规划思想的体现也越显著。
唐长安城中只有局部的体现,元大都则更全面的体现,到明清北京城可以说是严格的按照这种规划思想布局。
这套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数千年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这显然与《周礼》等儒家思想受统治阶级推崇的程度有关。
儒家提倡“居中不偏”,“不正不威”。
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城市规划布局的“宫城居中”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儒家提倡的尊卑、伦理、秩序也影响到城市及建筑群的严整、方正的布局。
中国传统的规划思想不仅在城市规划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同时还融入了道家文化队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市规划 , 城 土地规 划, 邑建设 , 城 宗法礼制 中图分类号: U94 T 8 文献标 识码 : A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 说到 中国的礼仪 文化 , 能不提到《 不 周 的统 治 。那 么 所 建 的城 邑必 然 是 为 这 一 政 治 目 的服 务 的 。 因 而 , 礼》 《 ,周礼》 是儒家经典 , 对礼法 、 礼仪作了权威 的记 载和解释 , 对 城 邑规划 中的礼制重在 体现宗 法分封 政体 的性 质。春秋时 楚人 历代 礼 制 的影 响 最 为 深 远 , 认 为 是 中 国早 期 城 市 规 划 思 想 的 渊 范无 宇曾借人首领 、 被 股肱 乃至手 拇毛 脉的关 系, 比喻大小 城邑 来 源。长期以来 , 人们过多 的关 注《 周礼 ・ 考工记》 中早期城 市规划 之问的等级关系 。所以 , 在王 国的城 邑建 设 中, 域大小 的划分、 地
19 9 9.
安 . 育建 筑 [ . 汉 : 汉
招生人数 , 对于保护校 园文化这 方面力 度不够 ; 型院校 条件更 [ ] 陈熠 曼. 小 4 谈新 中式大学规划设 计【] 山西建筑,09 3 (5 : J. 2 0 ,5 1 ) 差, 有的高校连教学 用房 、 行政 用房 和生活用 房等基 本校舍 问题
建设 的模式及 思想理论 的研究 , 忽略 了其 中记 载的与当时社会 紧 各级别所处位置的选择 、 城市规模的等级 划分 、 建筑形式规模等方 密相连的礼制文化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方 面所 反 映 的 礼 制 文 化 内 涵进 行初 步 探 讨 , 望 对 早 期 城 市 规 划 期
面, 都有具体的礼制特征和方法与其相应 , 各就其位 , 不得谮越。
都解决不 了 , 难顾及学校 的精神文 明建设 。 更
2 — 9 82 .
[] 杨 5
新, 万美容 . 新世纪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论 [ . M]武汉 : 武汉
3 未来 发展趋 势
历史文化的重视 , 校史馆 在高校 中的发 展空 间还很 大 , 内容会 更 加完善和全面。对校史和教育更加深入 的研究 , 高校和社会 发 对
从 周 礼 看 早 期 城 市 规 划 思 想 的 礼 制 特 征
赵 四 化
摘 要 : 深入分析 中国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的基础 上 , 出了古代 礼制制度 在城市规 划上 的应用 特征 , 在 提 详细论证 了《 周 礼》 中国早期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礼制文化内涵, 在 期望有助 于对 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的礼制特征进行全 面地
理 工 大 学 出版 社 ,0 1 20 .
・
38 ・
第3 6卷 第 1 7期 20 10 年 6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r URI
Vrl3 0 _ 6No. 7 1
J n. 2 1 u 00
文 章 编 号 :0 962 (0 0 1~080 10 .8 52 1 )70 3 .2
1《 周礼》 反映在城市规划上的礼制特征
的依据 。《 地官 - 大司徒》 中谈 到 , 土地 的辨别 可采用 “ 土会 之法”
《 周礼》 出现在西周 , 我国奴隶制度繁盛 的时期。为了巩 固 “ 是 土宜之法” 土均之法 ” 土圭之法” “ “ 。本人 认为“ 土会之法 ” 土 和“ 庞大的奴隶制王 国, 西周统 治者 根据宗法 血缘 和政治 要求 , 大肆 宜之法 ” 是用来辨别 规划 土地 的土质质量 和所适合 种植 的物种 , 推行宗法分封 , 用宗法与政治相结合 的办法来强化 大宗子周王 为将来划分土地作现状基础情况的分析调查 ; 运 同时, 根据前两种方
—
体 。从统计资 料和 调查 情况 看 , 总体 现状 与 使用 要求 相差 甚 展 的推动作用 也就 越 大。今后 , 高校校 史馆 的建 设会 更加 人性
远, 其中存 在的问题 可以归纳为 以下几个方 面: ) 1 数量严重不足 : 化 、 现代化 , 人性化 主要是指在设计和使用时更加注重如何 全面地 国家大力扶持的历史悠久类 院校一般都设有 收集 、 整理 、 分类 、 展 体现校园文化 , 参观的师生 和社会 大众 自然而然 的感受到校 园 使 示校园历史文化 的建 筑 , 是新 兴院校 、 但 民办院校 或发展相 对 比 的历史文化氛 围; 现代化主要是指更好 的利用各种现代 化的工具 较缓慢的院校就不是很注重校园历史文化 的保 护与收集 , 更没有 为校 史 馆 的展 示 和 研究 服 务 。
本文试 图对 《 周礼》 中有 关土地 的划分 、 城市规划 、 营建 制度 2 礼 制特征在 土地 规划 布局 中的具体 表现
思想 中礼制特征的研究有 帮助。
2 1 土地 等级 的辨 别方 法及 划分礼制 的方 法和依据 .
首先 , 采用合理 的方 法辨别 土地 的等级 , 作为确定 天子位 置
版 社 .o 0 2o.
至在 平 时 都 处 于 关 闭状 态 , 有 当 贵 宾 来 访 时才 打 开 一 年 难 得 一 [] 王冀生. 只 2 现代大学文化学[ . M]北京: 北京 大学出版社,0 2 20.
见 的校史馆。3 各种规模学校之 间发展 不平衡 : ) 大型院校或重点 [] 龚 兆先 , 3 潘 院校 , 实力雄厚 , 情况一般 较好 ; 中型学校 , 于扩大校 园规模和 忙
校史馆的存在 。2 质量较差 : ) 基本上大 型和重点院校都 设有校史 参考 文 献 : 馆或与校史馆有相似功能的校 园历 史文化展示建 筑 , 但是 大部分 [] 万新恒 . 息化校 园—— 大学的革命 [ . 1 信 M]北京 : 北京大学 出
未得到很好的开放性利用 , 能实 现校史 馆的价值 , 的院校 甚 未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