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课件(共52张PPT)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 有所收敛;
汉代讲学图
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 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 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
——《汉书·董仲舒传》
(三)重儒——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回忆上册)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确立 ——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3、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影响:
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 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 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 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 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 段是利禄的诱引。
沉重打击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兴起 ,成正统
创建太学郡国学
科举制
正统地位强化
……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法义家而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 张?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孙子
当今的思想观点
思想渊源
尊敬师长,公民都有享 礼治文明、有教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无类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28ppt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28ppt
愿同学们: 用快乐的心情学习, 并体会学习的快乐。
❖欢迎各位领导同仁指导 ❖请多提宝贵意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课 汉代儒学
汉武帝
董仲舒
自学要求
1、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 和 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 其目的和影响。
自学指导
❖ 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及资料和 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 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 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 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 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 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公正原则; ❖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比较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 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政策
秦始皇 排斥、打击
汉武帝 尊崇

秦刚刚统一,需要巩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政
同 原因 固君主专制;
治需要;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董仲舒发Hale Waihona Puke Baidu儒学,适应了统
❖ (1)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成为现实的
需要。(当时面临许多问题) ❖ (2)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的需要
❖思考
❖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哪些社会问题? 后来又是怎么解决的?

人民版高中必修3历史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共35张PPT)精选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3历史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共35张PPT)精选课件
2)儒生和游生引用儒学经典,借用古代 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
焚书? 坑儒?
①焚书的范围: 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
+严禁私藏禁书。
②不焚的书: 《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 籍(医药、卜筮、种树)。
课堂探究1: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汉因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献策?
1)现实需要: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 个 权,鼎维盛护时国期家,的但统也一面。临许多问题,需什要么加问强题中?央集
2)用人政策:
3)个人发挥: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汉书•董仲舒传》
合作探究: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 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了解)
加强君权的需要—— 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稳定统治秩序——
复习导入:
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 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1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17张PPT)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中国古代的三种选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2、科举制度:
(1)特点:
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
(2)影响:
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 成为执政者奴化 臣民的工具;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主张
评价
认识
大一统,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 合一,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
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 (1)董仲舒适应时
秩序,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尤其是 代要求,采众家之
当时祖国统一的需要;但扼杀其他 长,对儒家思想加
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
以创新,体现了与
归纳漫画信息,并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的思想。
漫画信息: 图1: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图2:孔子的“仁”是有局限的。 图3:“克己复礼”是实现“仁”的途径。 图4:“仁”具有复杂性,包含仁爱、关怀、体谅、
包容等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评价:“仁”有利于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有 进步性;但仁爱有等差,是其局限性。
)B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1 2 汉代儒学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1 2 汉代儒学
——顾颉刚
史料三 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③秦始皇 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 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 的作用最大,④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解读] (1)史料一①说明汉武帝时期国力空前强盛。 (2)史料二②说明汉武帝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 (3)史料三③指焚书坑儒。④说明“罢黜百家”对中国文化具有 严重的破坏性,应当辩证地看待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
2.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 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3.影响 (1)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 文化和教育 的重视,有利于民 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 想的自由发展。
[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
地位不断提高,故选A项。]
1 234 5 67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反映出( ) A.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 B.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 C.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社会暴力革命是对材料言论的错误理解,故A项错误;材 料阐述的是社会制度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而非促进了社会知识进 步,故B项错误;对政治学科的重视缺乏材料支持,故C项错误;材 料说明社会各阶层人员因科举制而流动,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7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7ppt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4)影响:积极作用:经济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消极作用: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匈奴为患
汉武帝怎样解决?
汉武帝时的社会危机
——无为?有为?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
3.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二者 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4.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 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 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 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 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 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2)儒学之士在中国政治和文化舞台上逐渐成 为主角。
(3)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多民族的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4)思想文化专制导致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 无闻。
从汉武帝的“贤良对策”到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 提出,再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反映了新儒学在西 汉被重视、推崇并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这期间董仲 舒起到巨大的作用,他为了适应封建政治的需要,借用 阴阳家的思想,兼采其他各家学说,重新解释儒家思想, 并把它形成一套完整的神学化的思想体系,使封建专制 主义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他的著作有《天人三策》 《春秋繁露》。董仲舒把儒家思想神学化,使儒学逐渐 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 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而且对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伦理 观念、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课件
(2)天人观:
传统儒学对天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 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3)政治主张:
先秦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新儒学“仁政”建立在 “天人感应”学说上,认为“君权神授”,并以天来限制君主的 权力过度膨胀。
(4)地位:
先秦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而新儒学成为了正统思想。
黄老思想
二、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
黄老之学
• “黄”:黄帝的学说: 修身,养生。
• “老”:老子的学说, 治国,无为。
• 对外 与匈奴“和亲”; 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 • 对内 轻徭 薄赋 ;
2021
文景之治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 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黄老思想适应汉初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一直是政 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2上021居于支配地位。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 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 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 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2汉代儒学(共34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2汉代儒学(共34张PPT)

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正统思想) (一)“儒学”独尊的原因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 (三)汉武帝是怎样独“尊”儒学的?
(三)汉武帝是怎样独“尊”儒学的? 政治--- 起用儒士担任官吏
措施: 思想--- 全面肯定新儒学 教育—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中央:创建太学
地方:建立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教材:儒家经典“五经”
材料六:
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名和诸侯应该
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限田、薄敛、
省役。
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目的:缓和矛盾,稳定统治秩序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
试试看:品儒学思想,探帝王心声
主要内容
“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帝王心声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在叔孙通的指挥下,来朝庆贺的群臣都排着整齐的队伍鱼 贯而入。刘邦赐酒,大臣齐刷刷地作揖谢恩,然后端起酒杯, 分批向刘邦敬酒。整个典礼从早到晚,没有一个人喧哗。
刘邦: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儒学有什么作用?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思想)
(一)“儒学”独尊的原因
1、时代特征:走向大一统 2、儒学作用:规范社会秩序
链接高考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 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 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

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 “焚书坑儒”的比较
秦始皇 政策 不 同 点 原因 排斥、打击 汉武帝
影响 目的
相 同 点
秦刚刚统一,需要 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击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尊崇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 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实质 作用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⑵坑儒: 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
①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 ②目的:警告文化人
(3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
积极:
⑴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 消极:
⑵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⑶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 ⑷文化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区别与联系?
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 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 “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 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 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 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 为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课件 (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课件 (共25张PPT)

教 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以仕途为唯一理想归宿,人人追 师 讲 求功名利禄,使得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知识分子稀少。 中国古代士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人才流向的这一特征, 解
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严谨完备以及科学的相对落
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内容为西汉时期儒学的兴起。具体表现为 以下几点:
推进新课
问 题 情 景
这些选官制度对儒学的影响?
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推举儒生做官,进一步提高和
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教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 师 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 讲 解 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
活。儒生的地位得以提升,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也成为 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问 题 情 境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教 师 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 讲 解 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推进新课
推进新课 二、“罢黜百家”
问 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帝王。在我们以前 题 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你能够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 情 境 历史成就吗? ①政治方面:存在王国问题和相国权重问题——实
教 师 讲 解
③经济方面: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盐铁官营, 行“推恩令”和设立中朝; 铸“五铢钱”,统一货币; ②民族关系方面:匈奴问题和越族问题——抗击匈 ④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奴和设立三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共40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共40张PPT)
3)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 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1.秦朝实行“焚书坑 儒”,西汉实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
转变体现了什么?怎么来①评中价央它集/权的强化 ②
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 一统局面的形成
二、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立太学
(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 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是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了地 方思教考育:系汉统代太学规模的不段扩大,
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
思想、文化和教育 越来越受到重视
2、太学的影响 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1)秦朝统一后,需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中,李斯建议焚书。
3、目的: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4、实质: 文化专制
5、评价: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课堂探究4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
(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董仲舒像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pptPPT优秀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pptPPT优秀课件

的“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名校课堂)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 :汉代 儒学pp t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名校课堂)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 :汉代 儒学pp t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科举制的实行,是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 (C)
A. B. C. D.
三 年


3、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汉书 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臣、父子、夫妻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
董仲舒的思想
2、董仲舒的新儒学 “天人感应”——加强君权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
2.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对文化的影 响。
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有早期的“世官制”汉代的察举 制 (近代历史上的“公车上书”即源于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九品中正制(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的主要基础),隋
(1)科举制出现的社会背景:士族制度的腐朽与衰落,士族 地主与庶族地主间的裂痕严重地威胁着地主阶级的统治,隋唐 时期的大统一局面为弥合地主阶级间的裂痕提供了社会基础。
(2)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 打击。秦朝利用法家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由于实行严刑峻法,剥削沉重,仅存二世,就被农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
推恩令,打击封国势力
建立内朝外朝制度
实行察举制 盐铁官营,发展经济 打匈奴,通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2、董仲舒的理论
8
依据以下各段材料,归纳董仲舒 的主张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 命于天子” , “受命之君,天意之 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 君权神授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 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 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三纲五常
你认为的董仲舒的“儒学”与春秋 战国时的“儒学”相比,有怎样的 变化?
从理论来源看:董氏儒学糅合儒、道等 家学说 从内容上看:董氏儒学偏重政治教化, 且将儒学神秘化、宗教化 从地位上看:董氏儒学得到统治者推崇, 成为官方学说
3、独尊儒术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 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 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公元 公元 8年 25年
公元 220年
一、秦朝焚书坑儒
“博士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 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 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 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 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李斯说:“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 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 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 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人民版高二必修三历史专题一汉代儒学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三历史专题一汉代儒学ppt


西汉④:提出公“元三前纲2五0常2”~,公提倡元孝8道年。
为 正
东汉背:景:公在元秦2汉5大~一2统2国0家年建立及中
央集权需要加强。
统 思 想
儒学成 汉武帝 肯定新儒学思想。 为正统 尊儒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措施 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结果: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儒 学 的 兴起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这两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 它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能够因学得仕,并不受家族 等级的严格限制,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而考试内 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 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 政治和文化生活。
1、秦朝实行“焚书坑 儒”,西汉实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D)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
转变体现了 D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3、评价:
(1)、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2)、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赋;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惠帝
汉文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时 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 居于支配地位。
想一想,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以黄老思想治理国家呢?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 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 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wenku.baidu.com
史料二:李斯建议,始皇采纳 丞相李斯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 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制曰:“可。”
“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 皆坑于咸阳。” ——以上均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3、过程
焚书坑儒发生秦朝。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 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
引入新课
设问: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有哪些?其主张各有 哪些? 2、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位如何? 3、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青睐的治国思想是哪种思想, 其代表人物是谁?其主要主张有哪些?
讲授新课
第二讲 汉代儒学
汉武帝
董仲舒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考纲要求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积极:有利于汉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促进了西汉社会的稳定
消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政治手段、思想手段等)
二、儒学兴起、发展的表现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原因:
①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②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③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想一想,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 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 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腐朽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影响:
4 、评价:“焚书坑儒”(★重点)
A、积极: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和维护秦朝的统一;
B、消极:
a、实质: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b、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
c、文化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 沉,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d、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进步 和发展;
2、汉武帝改变策略,董仲舒改造儒学
史料一 秦朝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 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 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 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1、背景: 1)、政治制度:秦朝采用法家思想,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 制——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2)、思想领域:一些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言论以 古非今,批评时政。——威胁秦的专制统治。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4)、李斯建议:提出焚书建议得到秦始皇采纳。
2、目的:遏制思想文化泛滥,维护专制统治。
1、背景
⑴历史原因:秦朝儒学受到打击,汉代主流文化对 “焚书坑儒”的批判,
为儒学复兴提供了机遇
⑵社会背景:
①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经济基础。 ②政治:王国问题、边境问题等突出,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现实需要。 ③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 的需求——思想发展,顺应需要。 ④文化: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了——现实需要。 ⑤时代特征: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大体定型——现实需要。
课堂思考1: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答案: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 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 国家直接有益。 课堂思考2: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围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案:(1)变化:战国:百家争鸣,思想纷呈;
秦朝:焚书坑儒, 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 秦朝巩固统一,思想走向专制。
解读: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
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
学兴起及科举制度形成进行客观评价。
讲授新课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一)、秦朝儒学的地位:焚书坑儒”使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
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
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
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 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 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 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过渡: 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国,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
而亡。汉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进行了大力批判。秦灭汉兴,面对严峻
的社会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
(二)、汉初恢复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
——汉武帝迫切需要加强专制集权
1、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黄老之学
A、概念——“黄”:黄帝的学说,主张修身,养生。 “老”:老子的学说,无为而治。 B、具体措施:休养生息政策——对外:与匈奴“和亲”;②对内:轻徭 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