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上海城市社区游憩机会谱_CROS_构建_张杨
城市社区韧性评价指标研究
国家高度重视城市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并将其作为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部分。
1城市社区防灾韧性1.1城市社区防灾特点社区是社会安全的基石,城市社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宏观社会的缩影[2]。
当面临灾害时,社区是遭受侵害的第一线,在国家防灾减灾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应对突发事件的主战场。
1.1.1冗余性城市社区韧性中的冗余性[3]是指,城市社区具有一定的能力来应对外界的干扰和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许多城市社区的抗灾能力较差,当灾害等级过高并超过社区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容易造成社区基础设施瘫痪,无法保障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
但具有一定韧性能力的城市社区在受到外部的压力和灾害时可以有应对灾害的能力和保障措施,保障社区的正常运转及具备合理的管理能力,以避免社区陷入瘫痪。
1.1.2多样性城市社区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区自身的多样性,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有着相对城市而言较为简单的组成部分,但是依然拥有与其他空间相似的特点,如城市社区的社会多样性、人口组成部分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等。
二是城市社区中防灾规划的多样性。
虽然社区是城市中最小的组成单元,但是依然面临着多种灾害的冲击可能。
即使城市社区受到空间、环境上的影响,在社区的空间结构、功能、人员调度方面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社区的韧性不单单是简摘要 城市社区韧性是城市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从社区自身多角度出发分析其防灾韧性能力需要确定其评价指标。
通过对城市社区韧性减灾能力各要素的研究,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从定性角度出发把城市社区韧性指标分为社区结构韧性、社区制度韧性、社区经济韧性、社区生态韧性和社区设施韧性五个层面,为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建设工作评估指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防灾规划;韧性城市;城市社区中图分类号 TU984.2文献标识码 A基金项目 上海海派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协同访问基金DOI 10.19892/ki.csjz.2023.07.33Abstract The resilience of urban community is a kind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bility of urban community itself.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its evaluation index to analyze its disaster prevention resilience ability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of the community itself. Based on the study of various elements of urban community resilienc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capacity,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conducted with mathematical methods. From a qualitative point of view, the urban community resilience indexes are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community structure resilience, community institutional resilience, community economic resilience, community ecological resilience and community facility resilienc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urban communities .Key words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ning; resilient cities; urban community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导致多种环境、资源、生态压力加剧,城市灾害呈现出种类多、破坏力强等特点,使得城市社区的基础防护无法抵御城市所受到的冲击[1]。
城市公园游憩机会谱指标体系构建与适用性分析——以郑州市综合公园为例
Vol. 36 No. 2Apr 2021第36卷第2期2 0 2 1年4月林业与生态科学FORESTRY AND ECOLOGICAL SCIENCES文章编号:2096 - 4749(2021)02 - 0216 - 07DOI :10. 13320/j. cnki. hjfor. 2021. 0031引文格式:董思曼,刘艳红•城市公园游憩机会谱指标体系构建与适用性分析一一以郑州市综合公园为例林业与生态科学,2021,36(2):216 - 222.DONG Siman,LIU Yanhong.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bility analysis of urban park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index system : A cas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parks in Zhengzhou City "# Forestry and Ecological Sciences , 2021,36(2):216 - 222.城市公园游憩机会谱指 系构建与适用性分析----以郑州市综合公园为例,刘艳红(山西农业大学 城乡建设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摘要:为了探求城市公园游憩机会谱建立过程中游憩机会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为城市公园指标体系的优化提供方向,以郑州市综合公园为调查对象(其中的五一公园为个体研究对象),以游憩机会谱为理论依据,采用李克特量表因子分析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3个方面建立游憩机会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求权重、皮尔逊卡方检验、费希尔精确检验和似然比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性及原因分析。
得出城市综合公园游憩机会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初步优化设计的参考,但实际应用于个体公园优化时仍需进一步完善,以免忽略个体公园独特的游憩特征。
关键词:游憩机会谱;因子分析;城市公园;适用性分析;郑州中图分类号:TU986.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SID ):文献标志码:AConstruction and applicability analysis of urban park recreationopportunity spectrum index system—A cas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parks in Zhengzhou CityDONG Siman,LIU Yanhong{Colleg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China )Abstract : The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recreation opportunity index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of urban parks ,thus to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optimizing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 parks. Comprehensive parks were taken as the survey objects , in which Wuyi Park was taken as an individual re search object. Taking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as theoretical basis , Likert scale and factor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establish recreation opportunity index system from three as pects :physical environment , social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environment. The princi-收稿日期2021 - 02 - 20第一作者:董思曼(1995 -),女,河北涿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
杨浦区游憩空间系统开发初探
杨浦区游憩空间系统开发初探
刘颂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游憩活动成为市民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方式。
杨浦区要建设成“安居乐业”的新城区,迫切需要构建游憩系统,而上海市及杨浦区的总体规划为丰富区域游憩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该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杨浦区游憩空间系统的设想。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刘颂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3
【相关文献】
1.石家庄市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建设系统初探 [J], 张华;钱越;齐勇
2.基于需求的图书馆外围游憩空间设计初探——以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 [J], 王利君
3.商业步行街户外儿童游憩空间初探 [J], 张弛
4.太原市汾河湿地公园游憩空间设计初探 [J], 张晓玲
5.基于河流廊道肌理特征的城乡一体游憩空间初探 [J], 张伟;柯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园林游憩活动谱的建构——以绵阳市为例
以绵 阳 市 为 例
匡银娟 ,苏 军
( 西南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 院,四川 绵 阳 6 1 1 2 0 0)
摘
要 :提 出城 市 园林游 憩活动谱 的概念 ,运 用游 憩替代 性理 论 ,对绵 阳有代 表性 的城 市 园林进行 游憩 活
动参 与 频率 的 问卷调 查 。在 此基础 上 ,运 用 因子 分析 法对 游憩 活动 进行 归类 ,从 而构 建城 市 园林 游 憩 活动 谱 。 关键 词 :因子 分析 ;绵 阳 ;城 市 园林 ;游憩 活动谱
Absr c : t o wa dt ec n e t frc e to ci i pe tu fu b nln c p . s d o e r ai n s b ttto ta t Pu sf r r o c p r ai na tvt s cr m o r a a ds a e Ba e nr c e to u s u i n h o e y i t e r , o d c sas m p e u si n ar u v y o a t i ai nfe e c fr c e to ci iyi er p e e ttv u l h o y c n u t a ld q e to n ie s r e n p ri p to qu n y o r ai n a t t nt e r s n ai ep bi c r e v h c ln s a e in a g ct . i a i, p isf co a yi eh dt er c e t n a t i e ls fc t n a d s t p a d c p si M a y n iy Ont sb ss a pl a t ra l t m t o t e r ai ci t sc a s ai n e su n h e n c oh o vi i o r c e to ci iy s e tu o r a a d c p . e r ai n a t t p cr m fu b n ln s a e v
上海城市社区类型谱系划分及重点社区类型遴选的研究
上海城市社区类型谱系划分及重点社区类型遴选的研究王娟;杨贵庆【摘要】基于上海超大城市社区类型谱系划分理论和方法的思考,选择街道(镇、乡)这一空间层面,利用六普数据、GIS技术分析上海城市社区类型的空间类聚特征、社会属性,并着重选取空间区位属性、人口密度、户籍结构、年龄结构、收入水平等5项基本属性进行社区类型划分,建构了“理论值”谱系;在此基础上,对社区类型再进行分级赋值,通过对社区单一属性分析和叠加分析,遴选出重点社区类型,旨在为下一步开展上海市重点类型的社区规划提供选择依据。
%Based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division of urban community types in Shanghai, selecting street as spatial leve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clustering features and social attributes of urban community types by using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Data and GIS. And the paper constructs series of ‘theoretical value’ by focusing on ifve basic attributes such as spatial location, population density,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and income level. Then it selects the major community types by analyzing single attribute and multiple attributes of the community so as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arrying out community planning of major types.【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8页(P6-12,25)【关键词】社区;社区类型;社区规划;上海【作者】王娟;杨贵庆【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1 问题的提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实施评估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 347万人,中心城约1 140万人,上海已迈入超大城市时代。
社区居民参与的本土理论构建与实践发展动向
社区居民参与的本土理论构建与实践发展动向作者:俞祖成彭扬来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04期摘要:就城市治理场域而言,不管是“群众广泛参与”,还是“共建共治”,抑或“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等政策要求,都深刻揭示出社区居民参与的极端重要性。
社区居民参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实践的社会概念,应当置于具体的社会背景和制度前提下加以讨论。
就当下我国的现实国情而言,社区居民参与应遵循居民自治的理念,坚持居民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渠道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或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和运作。
截至目前,国内学界构建出“本土居民参与阶梯理论”“群众参与理论”“社区行动者理论”以及“居民社区责任理论”等本土理论,从近年来的实践发展动向来看,不少探索有力回应了其中的若干理论,但也有不少探索突破了已有理论的检视范畴。
未来,进一步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并打造城市治理共同体,应从物质基础、价值动力和实践场域三个维度加以展开。
关键词:社区居民参与;居民自治;理论本土化;实践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4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将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定位为“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
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据此不难看出,就城市治理场域而言,不管是“群众广泛参与”,还是“共建共治”,抑或“公众参与”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均深刻揭示出社区居民参与的极端重要性。
基于SPSS的上海城市研究
基于SPSS的上海城市研究作者:董毅铭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年第02期【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共产党代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也让上海得到巨大发展。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总结改革开放和总结上海是分不开的,论文运用统计分析手段对此作一定阐述。
【Abstract】Since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led China from standing up to becoming rich to becoming strong, and Shanghai has also made great progress. As a pacesetter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Shanghai has also made its own contribu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umming up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umming up Shanghai is inseparable, this paper use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ans to make a certain elaboration.【关键词】上海;改革开放;因子分析【Keywords】Shanghai; Reform and Opening Up; factor analysis【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2-0126-021 引言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历了四十周年,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408研究小组社区规划和营造书单
408研究小组社区规划和营造书单最近的社区规划火了,传说中的社区规划师制度真的来了。
上海市杨浦区在1月11日向同济大学12位教授颁发了社区规划师的聘书,杨浦区的书记区长,同济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参加了聘任仪式。
1月16日第二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闭幕仪式上,浦东新区的主管区长向36位规划、设计和艺术家颁发了“缤纷社区”规划导师的聘书。
徐磊青教授荣幸受聘杨浦区的社区规划师,也荣幸受聘浦东“缤纷社区”的规划导师。
值此重任在肩之时,408团队整理了最近几年在从事社区规划和城市微更新工作中的一些书,和大家简单聊一聊这些社区规划和营造的书。
徐磊青教授荣幸受聘杨浦区的社区规划师徐磊青教授荣幸受聘浦东“缤纷社区”的规划导师一理论《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与实践》上海规土局、上海规划编审中心和上海规划院联合编制的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是最近几年上海城市规划的创新之作。
它已经影响到全国各地的城市规划,也影响到了2017年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分级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和5分钟生活圈的分级。
这是社区规划的必读之作,它明确了社区15分钟生活圈规划工作中哪些是必选项,哪些是可选项。
《从物质更新走向社区发展——旧城社区更新中城市规划方法创新》这是本大书。
洪亮平和赵茜等在这本书里探讨了我国规划转型过程中旧城社区更新遇到的普遍困境,以及规划实践和方法的一些探索,包括立项、调查、三元互动的方法。
其中合作规划背景下“容积率”情景分析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方法。
《塑造邻里——为了地方健康与全球可持续性》这是一本关于健康和可持续性社区规划的最重要著作之一。
它不仅是一本理论书,更像是一本手册,书里所列的邻里清单可以为综合性社区规划提供可持续性的检查清单。
这本书是以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原则为基础,为创造满足日常生活的本地环境所提供的指南。
基于因子分析的国际人士眼中的上海城市印象满意度架构
2012年第1期第20卷(总83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SJTU(P hi l os ophy and Soc i al Sci en ces)N O.1.2012V o I_20F e h.,N O.83基于因子分析的国际人士眼中的上海城市印象满意度架构曹永荣1’2,韩瑞霞1’2,徐剑1,刘康1’3(1.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上海200240;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3.杜克大学,美国)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来沪的国际人士数量不断增加,并从过去多数来沪参观旅游,转变为来沪工作、学.-j和定居。
后世博期间如何推进上海城市文化形象的国际化进程是当前上海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经过多次的专家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新闻办联合设计出一套24指标涵盖多个领域、全面反映上海城市形象的问卷,采用以机场调研为基础的配额抽样法回收问卷。
经过探索性的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本文构建并确认了国际人士眼中上海总体印象满意度的结构。
研究结果不仅拟合度高,而且反应出国际人士的真实认知,同时为上海的|“十二五”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满意度架构;国际人士;因子分析;城市中图分类号:C9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095(2012)01—0051一07一、引言上海自从开埠通商以来外国人数量就逐年增加,曾一度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抗战胜利后,日本人被遣返回国。
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又有一批外国人离开上海。
解放前的政府当局放弃对外国人出入境应有的签证权利,那时的外国人鱼龙混杂,不乏鸦片贩子、流氓和杀人凶犯等,尽管当时上海已经相当国际化,但是它依然是一个畸形发展的国际都会,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1][2][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并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上海社会秩序和城市面貌得以快速地发展和建设。
“外国人”(f or ei gner)一词在国际上带有一定的政治和歧视色彩,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称他们为“外国人”一点都不为过。
2022年市级课题目大全
2022年市级课题目大全定向课题1.《破解生物医药数据交易瓶颈的路径研究》陶晔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科规划处处长2.《上海五大新城空间结构发展状况及完善城市功能的对策》顾高翔,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研究》彭德荣,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4.《高等教育科研评价机制转型困境及其突破路径》王学成,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系主任兼院长助理、副教授5.《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医学人才培养研究》徐珂,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重点课题1.《促进五个新城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研究》王红霞,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2.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背景下提升上海医疗器械产业链韧性的对策研究》俞彦,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3.《进一步完善创新药物政策支持体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马怡靖,艾博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执行总监自立课题1.《关于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商业保险报销范围的调研课题》陈军香,闵行区申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2.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处方开展情况问题研究》陈实,徐汇区天平(湖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3.《上海新城建设中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策略研究》殷方兰,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主任4.《关于推进青少年脊柱健康提升工程建设的探索》冯辉,光华医院副院长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智慧医院建设与运行现状调研》季玲,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主管药师6.《完善上海医疗机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保障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江群,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总经理7.《城市数字化建设背景下异地就医医保结算服务信息应用需求的调研》孔繁丽,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疗综合办科员8.《公立医疗机构医疗康复服务进社区的难点盲点瓶颈分析及对策》乐晓平,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主任护师9.《区域“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问题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周晶,上海市嘉定区卫生事务管理中心信息与统计管理科科长10.《关于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医疗联合体为例》孙万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院长11.《数字医疗及养老创新研发转化和智慧产业化平台建设及建议》张昊楠,绿地康养(科创)产业集团投资拓展总监12.《医疗数字化转型的社会影响研究》李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研究员13.《尽快补上上海实验动物种群和饲养上规模支持政策,建全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金伟丰,上海群超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4.《双碳经济下,企业搭建碳资产管理系统助力碳市场交易的健康发展》张婷,昇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5.《长江大保护形势下临港新片区海滩环境及安全评价研究》袁瑞,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系副主任16.《长江口新桥水道河势演化及水运资源调研分析》梅雪菲,华东师范大学副研究员17.大型医院通过创新技术建立虚拟电厂的节能减排综合治理方案》叶成荫,上海耀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18.《嘉昆太一体化核心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体制机制研究》杨雨,上海市嘉定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中队长19.《以科技与产业创新助力上海碳中和碳达峰达标的思考与建议》王君婷,上海吴淞口创业园有限公司副总裁20.《城市运行安全背景下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及消防安全综合管理研究》汤敏君,上海市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执法员21.《生态环境领域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研究》宋鹏程,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部门负责人22.《践行绿色低碳生活降低医疗系统“碳足迹”》沈宏华,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副主任医师23.《推进上海城市民宿准入模式创新与经营合法合规》符全胜,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24.《如何跳出周期律:后疫情时代特大城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维持及完善机制研究》赵文穗,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25.《关于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建议》杜井波,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门办主任26.《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对职业索赔联合规制的研究》陆永妹,上海市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27.《网络主播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潘令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28.《发挥世界城市日的效应推动韧性城市的建设》盛向红,第一财经城市化与乡村振兴事业部总监29.《打造数字版权交易综合平台,夯实文创产业数字化基础》詹宇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30.《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与创新》李玲芳,复旦大学教授31.《抢占元宇宙产业发展新机遇,打造上海数字经济新高地》柳林青,徐汇区政府采购中心二级主任科员32.《开辟“元宇宙”数字消费新赛道激发上海区块链产业新动能》姚耀,上海清昂实业有限公司副总33.《实物商品虚拟交易为方式的投资理财市场风险防范研究》赵明鸣,掌门集团上海盛付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大风控合规委秘书长、风控副总监34.《上海城镇失能老人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与对策研究》胡敏,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35.《社区独居老人轻度认知障碍(MCI)综合干预措施的相关建议——基于老年照护需求长期跟踪队列调查》张璟,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办主任36.《建立以智慧养老业务价值提升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为手段的全场景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赵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37.《上海城市致密化发展现状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与对策》王春兰,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38.《关于在崇明打造上海中央厨房片区推进上海现代农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茅哲诚,上海崇明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事业发展部主任39.《乡村治理需要更精准更务实的数字化赋能》姚耀,上海清昂实业有限公司副总40.《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背景下促进民宿发展策略研究》刘灵傲,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兼院长助理41.《以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陆伟群,宝山区农委执法大队副大队长42.《社区与家庭联动的0-3岁婴幼儿共享互助式托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张裕庆,上海市浦东医院医师43.《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上海模式”》姜秀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44.《对上海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政策与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及其关联性的调查研究》李传峰,上海市建平中学高级教师45.《关于落实“双减”政策还需从长计议的思考和对策》王彝伟,原黄浦区政协专职副秘书长46.《优化整合社区公共文化资源,深入对接课后服务,为“双减”提供体系化支持研究》倪杰,上海科技馆副研究馆员47.《新型政党制度下参政党能力建设研究》蓝纯杰,上海政法学院教师。
我国社区营造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5), 5754-576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rfhttps:///10.12677/orf.2023.135574我国社区营造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李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23年9月12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8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30日摘要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社区营造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逐渐兴起,并成为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
本文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从中国知网(CNKI)检索2013~2023年有关社区营造领域的相关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社区营造相关论文的发表年份、关键词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进而探究我国社区营造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沿演进的变化,分析发现:当前社区营造的相关文献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重点着眼于社区营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我国社区营造研究的进程呈现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探索阶段(2013~2015年)、发展阶段(2015~2020年)、深化阶段(2020~2023年)。
关键词社区营造,CiteSpace,可视化分析Research Hotspot and Development Trendof Community Building in China—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Yang Li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Received: Sep. 12th, 2023; accepted: Oct. 18th, 2023; published: Oct. 30th, 2023AbstractCommunity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Com-munity building, as a new governance model, has gradually emerged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innovate community social governance. In this paper, CiteSpace analysis software is used to李杨select relevant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from 2013 to 2023 from CNKI as data sources, and visual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the publication year, key-word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research and the evolution of its frontier in China, and finds that: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and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patial research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building research in China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exploration stage (2013~2015), development stage (2015~2020) and deepening stage (2020~2023).KeywordsCommunity Building,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阶段总结
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阶段总结Shanghai Basic Research Special Zone Program: A Phased SummaryThe Shanghai Basic Research Special Zone Program, launched with the aim of fostering 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in fundamental research, has reached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its development. This phased summary outlines the program's progress,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encountered during its initial stages.1. Program OverviewThe Shanghai Basic Research Special Zone Program was established to create a conducive environment for basic research, focusing on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The program aims to attract top talent, promote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foster collaborations between academic institutions,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 industries.2.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Talent Attraction: The program has successfully attracted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op-tier researchers and teams from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hese talents have brought a wealth of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greatly enhancing the research capabilities of the participating institutions.Innovative Research Projects: Multiple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projects have been initiated under the program, covering area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otechnolo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These projec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global scientific community.Collaborations and Partnerships: The program has facilitated numerous collaborations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ions,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es. These collaborations have led to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expertise, and knowledge, enabling faster and more effective research outcomes.3. Challenges and Future PlansFunding Constraints: While the program has been successful in attracting talent and projects, funding remains a challenge. Future plans include seeking additional funding sources, such as grants, donations, and industry sponsorships.Research Infrastructure: Improving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and facilities is crucial for attracting and retaining top talent. Plans are underway to upgrade existing facilities and invest in state-of-the-art equipment.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Encouraging and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is another focus area. This will involve establishing partnerships with leadi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abroad, facilitating knowledge exchange, and attract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unds.In conclusion, the Shanghai Basic Research Special Zone Program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its initial stages, achieving notable successes in talent attraction,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collaborations. However, challenges remain,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funding and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Withcontinued effort and strategic planning, the program is poised to make further advancements in basic research, driving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progress in Shanghai and beyond.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阶段总结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旨在促进创新,提升基础研究的卓越性,并已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
城市社区公园游憩感知评价研究——以上海九子公园为例
城市社区公园游憩感知评价研究——以上海九子公园为例杜雅丽;唐真;赵彦
【期刊名称】《湖南包装》
【年(卷),期】2024(39)1
【摘要】在“公园城市”背景下,上海提出“千座公园”计划,同时要求提升公园原有功能,拓展新功能,满足市民日常休憩以及日益增加的娱乐需求。
基于此,九子公园结合自身文化与空间场地条件开展拓展项目,深受市民喜爱。
从游客游憩感知角度切入,研究九子公园游客游憩行为与需求以及公园功能拓展活动的举办成效,运用TF-IDF算法、Python软件及Snow NLP情感分析模块分析网络文本,探索九子公园游憩感知要素构成与游客满意度,并提出优化策略。
【总页数】5页(P114-118)
【作者】杜雅丽;唐真;赵彦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规划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公园游憩设施适宜性评价r——以南京市南湖社区公园为例
2.上海城市社区公园居民游憩感知满意度与重要性的对应分析
3.社区公园环境设计对邻里交往的促进机制——以上海九子公园为例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湿
地公园游憩功能评价研究——以三明市如意湖湿地公园为例5.城市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评价研究——以海口主城区城市公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专家论坛·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张卿1 高源1 黄轶刚2 张长青2 张力1(1.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 上海 200065;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上海 200233)摘 要 我国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 IIT )数量持续增加,同时其研究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
如何建设和优化医疗卫生机构IIT 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研究质量,成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梳理国际/我国质量管理标准,结合IIT 质量管理实践,提出应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应用于医疗卫生机构IIT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须根据IIT 的特点建设与IIT 相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标准中图分类号:R197; R9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4)05-0009-05引用本文 张卿, 高源, 黄轶刚, 等.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 上海医药, 2024, 45(5): 9-13; 76.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sZHANG Qing 1, GAO Yuan 1, HUANG Yigang 2, ZHANG Changqing 2, ZHANG Li 1(1.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Tongji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5, China; 2.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233, China)ABSTRACT The number of 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 (IIT) has increased continuously in our country and meanwhile the quality of their studies is gradually becoming prominent. How to construct and optimiz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MS) of IIT and improve IIT qua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es of managers in the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sorts ou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s including principl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in the IIT-QMS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applicability,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specificity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s for IIT-QMS construction. These standards would guide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to construct the effective QM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ights and safety of subjects and the authenticity and reliability of research data.KEY WORDS 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s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2023HP40);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三年行动计划”项目(SHDC2022CRS048、SHDC2023CRS030);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管理研究项目(2023SKMR -3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23692113100)作者简介:张卿,博士,副研究员。
有机更新背景下城市公园游憩空间优化发展研究
212023.07 / Urban-Rural Spatial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城乡空间更新与优化recreation with different social attributes as the service objects, it emphasizes distribution, refinement and humanization, and shapes urban green spaces that can be enjoyed and experienc ed.Key words organic renewal; park city; urban repair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creation experience; landscape architectu re1城市公园游憩环境与空间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上海在2010年世博会前对80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老公园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反响,也在全国掀起了老公园改造的热潮。
而城市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有的建成环境和游憩空间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游憩空间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
城市公园自身也对其空间环境进行了更新改造,但传统公园的更新改造停留在物质空间的改造上,缺少对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深入渗透[1]。
有的更新改造表现为缺乏对城市公园整体和局部的把握,只是“小打小闹”,缺乏长远的更新规划,仅是“应急性更新”“表层性更新”,有的更新改造尽管注重了时代特性的变化,但丧失个性特色,丧失了公园原有的良好的自然基底和历史积淀,导致“盲目跟风”“万园一面”[2]。
同时,城市公园自身由于数量和分布的不均衡、不公平,或游憩环境空间品质参差不齐,不少城市公园受政府意志的影响,存在政府、公园管理者、规划设计者主观意志领导下的更新改造现象,往往出现“大”公园,过分重视景观形象,对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考虑不足,改造后的公园并没有切实满足居民的游憩需求。
基于SFIC模型的老旧小区微更新协同治理研究:以上海为例
基于SFIC模型的老旧小区微更新协同治理研究:以上海为例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二、相关理论基础 (4)2.1 老旧小区微更新概念及特点 (5)2.2 SFIC模型概述 (6)2.3 协同治理理论 (7)三、上海老旧小区微更新现状分析 (9)3.1 上海老旧小区基本情况 (10)3.2 上海老旧小区微更新实施情况 (11)3.3 上海老旧小区微更新存在的问题 (12)四、基于SFIC模型的老旧小区微更新协同治理研究 (13)4.1 SFIC模型构建 (14)4.2 老旧小区微更新协同治理策略 (15)五、案例分析 (17)5.1 上海某老旧小区微更新项目案例 (18)5.2 案例分析 (19)六、结论与建议 (20)6.1 研究结论 (21)6.2 政策建议 (22)一、内容概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治理课题。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拥有众多的老旧小区。
这些小区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不善,存在诸多问题,如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上海市政府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并提出了“微更新”协同治理模式。
本文基于SFIC模型(社会、功能、利益与参与)对上海老旧小区微更新协同治理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分析了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了当前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
从社会、功能、利益与参与四个维度构建了SFIC模型,以期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理论指导。
结合上海的实际案例,对SFIC模型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上海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老旧小区的更新与改造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
这些小区大多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记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Cite_Space的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分析
26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高俊龙,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参加江苏省首届安全韧性城市科研创新大赛并获二等奖,获上海师范大学2023年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引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长。
根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2年,我国年均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89.5亿元。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中人口和经济等要素的集聚效应愈加明显,城市系统更加复杂,城市各要素的脆弱性和暴露也随之在增加,较小的致灾因子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形成灾害链,对城市造成较大影响。
由此可见,灾害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也成为降低城市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成立了统筹防灾减灾工作的中央减灾委员会。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法治建设,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减灾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 2002年的“SARS”事件中,我国的防灾减灾体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此后不仅设置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等机构,还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0—2015年)》等,这些部门和法制法规的出现较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也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进入了“一案三制”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应急管理部的设立,以及《“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和《“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规划的出台更是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进入了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基于Cite Space 的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分析高俊龙 徐慧 王春阳 陈馨怡27在这一过程中,学者们围绕城市防灾减灾展开研究产出了丰富的成果。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创新型城市评价
h i rn ebt e i rn cisncnt cn oa v ie ,B in adS a ga aet fh s invt ec i o ted ee c e end eet ie os ut ginvt ecis e i n hnh i r oo emotn oa v ie nte f w f t i r i n i t jg w t i ts h i vl hnhn adG a ghu aeo eo dl e,Ta i ft ee,S e ze n un zo r ntescn vl i j , H nzo n te i c i r eti ee,S eyn , sl h e n n a ghu ado rs ie aet r l l h na g h x ts h hd v
W u ia d 2 t e i e r n t e f r e e , Xu h u a d Xi ig a e o h o s l v 1 x n 4 oh rc t s ae o ot lv l i h h z o n n n r n te lwe t e e .An n u e e e eo me tte d e it d f n v n d v lp n r n x ss i
b t e n w oe s c a &D c p b l is h r n i n n n o t e v r n n .T p e p t e c n t ci n o n o a ie c t e w e h l o il R a a i t , a d e vr me t a d s f n i me t o s e d u o sr t f i n v t i ie o o h u o v y, tc n l g n o aie f n v sme t u n r s u c ut rn , a d s f a d h r n o aie e v r n n s e i r v d e h o o y i n v t u d i e t n ,h ma e o r e c l i g v n u n o n a d i n v v n i me t t t o mu t mp o e . b Ke r s n o ai ect ;I n v t ni v sme t ywo d :I n v t i v y n o ai e t n ;Hu n c pt l o n ma a i ;En i n n o s u t n a vr me t n t ci o c r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海城市社区游憩机会谱(CROS)构建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CROS) in Shanghai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摘 要:鉴于游憩机会谱理论(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ROS)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户外游憩资源管理中的突出作用,尝试在上海社区游憩环境的研究中引入相关概念,并进行本土化的调整和完善。
研究选取上海3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为调查对象,以居民对环境变量的重要性评价为依据,建立了由10个环境因子共同组成的指标体系。
同时,基于游憩机会谱的“连续轴”思想将城市社区常见游憩环境类型划分为5个等级,进一步探索了社区游憩机会谱(Community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CROS)的体系构建。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因子分析;城市社区;游憩机会谱;上海文章编号:1000-6664(2016)06-0052-05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8-10; 修回日期:2015-09-21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长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关键技术综合示范”课题“乡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编号2015BAL02B01)资助Abstract: Given the functional role of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ROS) in recre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concepts were applied in community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in Shanghai. Taking three communities in Shanghai as the research areas,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such a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actor analysis based on residents' e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s importance, in order to build an index system made up of t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Furthermore, it confirms five types of common community recreation environment in city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ROS, and finally build the community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CROS).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actor analysis; community;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ROS ); Shanghai游憩机会谱(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ROS)框架的基本意图是,基于对环境本底的划分确定不同游憩环境类型。
人们为了获得满意的游憩体验,可以选择个人偏好的游憩环境,并参与喜爱的游憩活动[1]。
ROS体系最初被设计并推广,重点是为了解决美国西部大面积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问题,但其并不能完全适应地区性或者城市层面的一些面积较小的多样化区域[2]。
已有的文献研究也表明,ROS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域[3]、森林[4]、公园[5-6]、自然保护区[7]等场所的管理与规划中,对自然环境类的户外游憩资源研究较多,而在其他性质的游憩场地中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游憩区域的张 杨 / ZHANG Yang 于冰沁 / YU Bing-qin 谢长坤 / XIE Chang-kun 车生泉* / CHE Sheng-quan研究较少,缺乏对城市社区层面的游憩环境分类及评价的深入研究。
随着居民对社区户外游憩功能要求的逐渐提升,构建一个规范、成熟的管理工具,对社区游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通过引入相关概念和操作方法构建社区游憩机会谱: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社区游憩资源分配与居民游憩需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对整个ROS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将该领域研究的环境本底由自然环境逐步过渡到更为复杂的人居环境。
因此,本文通过社会学和数学综合方法,初步建立适用于城市社区游憩空间的CROS体系,以期为中国城市社区户外游憩空间的建设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1 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与要素依据建成时间和居住人群的不同,以黄浦瑞金社区、闵行莘城社区和松江方松社区为研究区域。
结合上海城市社区的特点和建设现状,根据游憩机会谱理论中提出的3个游憩环境序列(自然的、社会的和管理的),初步假定可能影响居民社区游憩体验的35个环境变量,其中包括13个自然环境要素(Natural)、9个社会环境要素(Social)和13个管理环境要素(Managerial)(表1)。
1.2 样本抽样及调查内容研究区域内的居民总体规模约3万~4万人,根据社会调查中经验样本量的选取范围[8],参考*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 chsq@调研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调研实施的预期评估,确定发放的样本量为750份。
在问卷的设计上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赋分制,描述居民对社区35个环境变量的重要性评价,确定可能对社区游憩体验产生影响的因素。
1.3 数据采集与整理采取简单随机的抽样方式在各社区内选取有能力作答的居民发放问卷,问卷以自填式为主。
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8.0对通过问卷获取的数据进行编码、录入和统计分析,重点引入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各变量要素的关联程度和权重,使最终建立的谱系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指标体系的建立2.1 环境变量的初步筛选与拟定对初步假定的35个环境变量分别赋予“1~5”分值的重要性程度。
在问卷调查中,受访者凭借个人的主观经验对35个变量的重要性进行选择,以此评价各环境变量(自然、社会、管理)对其游憩体验影响的重要程度。
根据平均值的大小对环境要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名(表1),从游憩者的角度进一步验证变量筛选的合理性。
可以看出,大部分变量的均值都在“3”以上,即多数环境变量对居民的游憩体验具有一定的影响和重要性,说明对变量要素的初步筛选是合理的,初步筛选的变量能有效反映游憩场所的环境属性。
排名最后的2项“电子广告牌”和“游憩活动的可参与性”所得赋值均小于3,即对居民的游憩体验影响相对微弱,并且标准差值也较高,因此将其去除,保留其余33项变量。
2.2 因子分析1)适宜性检验。
对余下的33项变量元素进行Cronbach α系数信度检验,得到α值为0.897>0.7,可信度较高,符合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
进而采用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表2),数据显示,KMO值为0.830,Bartlett球形检验为0.000<0.01,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反映了原始数据之间存在着有意义的关系。
2)确定因子数目。
理论上一般选取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公因子,而舍弃特征值小于1的其他主成分[9],以达到精简数据的目的。
基于社会学调查的性质,通常保留的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至少为60%。
根据输出结果的“初始特征值”显示(表3),33个成分中只有9个成分的特征值超过了1,可以认定,这9个因子能够解释所有变量65.386%的方差,符合要求。
3)确定各因子对应的环境变量。
提取因子数量后,进一步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突出每个主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使各因子与相应的环境变量直观对应起来(表4)。
如果某个变量与某个因子对应的数值较大,则表示该因子与该变量最相关,即可以把这个变量纳入该因子中。
在纵向上根据数值的大小将各变量进行排列,易判断出变量归入的因子类型。
根据表4中的数据,因子载荷系数大多分布在0.5~0.8之间。
因此,为了保证量表的可行性,选取因子载荷值大于0.5的变量进入游憩环境标识变量集以构建指标体系,最终保留了31个环境变量,拟提取9个因子,累计解释的变异量约为65%(表5)。
基于问卷调查的社会研究性质,可以认为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具有合理性,并且总量表可信度良好。
其中,因子F1~F4的内部一致性检验(α值)均大于0.7,表明这几个因子具有高度有效性;因子F5~F8的α值处于0.6~0.7之表1社区环境变量重要性构成及排名注:“5”=“非常重要”,“4”=“重要”,“3”=“一般重要”,“2”=“关系不大”,“1”=“完全无关”。
表2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结果间,具有良好有效性;而因子F9的α值不足0.4,有效性较差。
得到的9个因子中,除了F1兼具了社会特征(S)和管理特征(M)外,F2~F9中每个因子都单独解释了环境变量组合的一个核心方面。
相同属性的变量要素在各因子上的聚集和归类,证明了因子分析的成功和输出结果的可利用性。
尽管9个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要性差异,但是基于科学、合理的因子分析法而提取的这9个因子依然是最能代表整个环境变量体系的、最具潜力的因子。
2.3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命名为了方便对各因子进行更有效的命名和解释,对表5加以适当地修正调整,将因子F1分解成2个指标,各自独立包含同一属性的环境变量,得到最后的10个因子,即指标层。
根据每个因子内部的环境变量组合特征赋予该因子或该指标以合适的名称,确定了基于居民主观重要性评价的游憩机会指标体系(表6)。
3 社区游憩机会谱的构建3.1 社区游憩环境类型的划分参考游憩机会谱中的“连续轴”思想,从社区资源保护和游憩活动协调性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游憩场所的环境条件差异对游憩活动的支撑程度,并以指标体系为建立依据,将社区潜在的游憩环境划分为生态型、景观型、生活型、设施型和商业型5个层次的游憩区域,可以认为这5类游憩环境在开发建设强度上依次从低到高变化。
3.2 各游憩环境等级中的指标重要性环境因子是影响游憩环境选择和游憩体验感知的重要客观因素。
同样,根据李克特式5点量表赋分制的量化结果,可以看出各个指标在不同的游憩区域等级中的重要性差异(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