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中国确立了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而提高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人力资源基础,创新性实验计划正是在此基础上启动并实施的。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与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性人才。
因此,探讨如何更好的在本科生中进行创新性实验计划、如何让该计划更好的在学生中间产生影响变的很有必要。
土木工程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其包含的理论领域范围广泛、内容多,研究性课题多需要进行实验来加以佐证。
但因为混凝土需要时间去养护,研究的周期因此而延长;实验需要学生们亲力亲为的在现场进行,对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要求高;实验对气候温度都有要求,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离散性,需要仔细认真地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因此,土木工程的研究相比较别的专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因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本科生们往往在开始对创新性实验计划抱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
但是在碰到一些挫折而且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或者比较难解决时,他们有的便会打退堂鼓。
并且学生们在本科阶段学业压力繁重,在毕业前夕一年间,都有着考取研究生或找工作的社会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他们中有些人更会选择性的把创新性实验计划放在最后去考虑,这往往会导致实验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或创新性实验计划会因此而半途而废。
针对现存的诸多问题,笔者从自身经历出发,提出改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进行方式的一些思路与看法。
1 不同年级学生共同参与这点事实上,在很多学校学院都有这样的多年级学生共同参与的团队,但是这个目前还只占全部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团队中的一小部分。
土木工程专业和很多专业相比较,它的的课业比较繁重。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标:
本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土木工程领域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工
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1. 具备坚实基础知识:通过研究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打下稳固基础。
2. 掌握专业基本技能: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研究,掌握土木工
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 具备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实践、综合设计等
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
4. 具有全面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着眼于发展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土木工程新人。
5. 能够胜任国内外相关工作:通过就业培训、实和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培养方案:
1. 理论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力学、结构分析、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工程地质等。
2. 实践环节:设计类实践、生产实、社会调研、文献综述、论文撰写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综合能力。
3. 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科研项目、专业技能竞赛、学术论文发表、校内学术讲座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4. 面向全国网络教育课程:开设一些专业课程和学分课程,为长期在外就业或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提供方便、稳定地接受教育的方式。
总结:
本储备计划旨在根据时代要求提供具有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的人才,优化学科结构,推进教学改革,鼓励创新和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
2022年12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Dec.2022 第39卷 第4期(总第122期)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Vol.39 No.4(Sum.No.122)【理论研究】收稿日期:2022-09-21作者简介:姚 骞(1995-),男,河南济源人,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姚 骞,刘婉婷,王述红(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在应对信息时代催生的行业技术理念革新和社会价值遵循演化的冲击下,基于工程实践、服务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面向未来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立足未来科技发展趋向,优化育人路径、整合育人资源、解放育人思想,提出研究型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新定位,探索出了一套以实践为载体,四措并举、综合改革、优化体系、突出特色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育体系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22)04-0084-03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根本性转变[1],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原创才干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外化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在应对信息时代催生的行业技术理念革新和社会价值遵循演化的冲击下,基于工程实践、服务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面向未来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以全国教育大会为起点,国家层面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顶层设计确定了教改的根本遵循和宏伟蓝图[2],其核心在于家国情怀、创造能力和社会意识。
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土木工程专业
正是土木工程专业所具有的涉及学科方向多 、专业 1径宽 、综合性强、人文素质要求高等特 2 1 点, 决定 了该专业本科学生不可能在四年的学习中将土木工程各有关领域的知识都掌握 ,而这就 要求我们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创新人才 ,这也正是我校土木工程专 业建设 的基本出发点。为此 ,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中,通过加强数理基础课程教 学 ,优化知识结构 ,加强科研训练等一 系列措施 ,努力体 现 “ 提高综 合素质、具有创新能力 ” 的人才培养思路和 “ 大土木” 、宽专业 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木工程专业 的思想和认识 。
一
、
明确 专 业人 才培养 指导 思想 和培 养 目标
随着我国生产力 的大力提高和经济建设 的发展 ,社会对所需求的人才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 有扎实理论基础 、较宽的专业知识 面、以及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性人才 。而专业培养 目 标是人才 培养方案的灵魂 ,决定着教学 内容与课程体 系的构建 ,专业 的定位取决于社会 对人才需 求的规 格、学校的办学层次及学科优势或特色。因此 ,在 20 02年土木工程专业创办之初 ,我们就从社 会对人才的需求 、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出发,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 了科学 的定位 ,确立 了土木 工程专业 “ 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的需求 ;反映宽专业 口径 的要求 ;充分发挥优势 ,努 力培育特色;培养创新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 的人才培养 目 及培养方案设计 的指导思想。根 标 据这一指导思想 ,明确了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 的力学理论 、工程理论基础 , 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 目的科学研究、规划 、设计 、施工及管理能力 ,能在房屋建筑 、地下工程 、 道路 、桥梁等的研究 、设计 、管理部 门从事研究 、技术或管理工作 ,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初 步开展科研能力的创新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河】 【 省邯郸市物资高级技工学校 路晓勇
[ 摘 要]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是 一 种 新 的教 育 观 念 和 新 的教 育 模 式 ,是 社 会 经 济 、 科 技发 展 的要 求, 也 是 教 育发 展 的
要求 。
( 关 键词 ]土木 工 程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什 么是应用型人才
就是 以培养学 生实 际应用 能力为 主要特 色 ,这种 培养模 式是 以 “ 能力为 中心 ” ,以适应 社会需 求为 目标 ,以培养技 术应 用能力 为 主线 ,设计 人才 培养 的知识结 构 、能力 结构 和 素 质结构 ,优化 和整合 专业教 学计划 ,努力 为社会 培养综 合 素质 较高 、 适 用 面较宽 、技术应 用能力 较强 的应用 型人才 。 我们 这里所 指 的 “ 能力 ” ,是指 学员所 具有 的一种包 括一定
理论 知识 和一 定实 践技 能 ,即具 有 “ 知 ”和 “ 做 ”有 效结合 的、胜任某 领域工 作任务 的综合 条件 。这种 能力不但 可 以表 现一个人 的工 作水 平 ,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应用 型人 才 就是 把 成熟 的技 术 和理 论 应用 到实 际 的生 产 ,生活 ,或者是 文化这 些方 面。简单 的说 就是 “ 心 里有做 事 ( 从 业 )的套 路 、手上 有 做 事 的技 能 ” 。换 言之 ,叫做 “ 做事 的套路 、观察的套路和思考的套路”。 二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 才的培养 策略 以社会需 求为 导 向 ,确定 土木工程 专业 人才培养 目 标。 人才 的培养是 高等 教育 的中心任务 ,为 国家 输送社会 需要 的 合格 人才是 高校 的重要 职责 。为切实做 好人 才培养工 作 ,首 先必 须明确人 才培养 目 标 。人才培 养 日标即 所要培养 出来 的 人才 的质量 和规格 ,是整个 教育工 作 的 出发 点和归宿 。人才 培养 目标直接 反 映教育方 向和教 育思想 ,并 指导理论 教学 和 实 践教 学 ,同 时也 决 定 了与 之 相适 应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 因 此 ,确定 合 理 的 培养 目标 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应 慎 之 又 慎。 社会需求 是推 动高等教 育发展 的根 本动 力 ,也是 人才培 养 目标的定位 依据 。 因此 ,应在充 分 了解当 前及 未来 一段 时 期 内社会 佣 人单位) 对本专 业毕 业生 的实 际需 求情况和毕业生 的基 本走 向的基础上 ,从 国家经济 和社 会发展 的现实 要求及 生源 实际情况 出发 ,确定培 养 目标 。 因此 ,为了更好 地适应 当前 经济社会 发展 的需要 ,我校应 立足 自身 特点 ,以社会需 求为导 向竭力 打造 高质量 的土木工程应用 型人 才。 设置合理 的课程 体系 。要想培养 土 木工程及 相关 行业 的 应用 型人才 ,在教学 内容 、课程体 系方 面 ,应该 以工 程实 际 为背 景 ,并 紧密结合 工程实 际进行 教学 。现 在的课程 体系为 “ 基 础模块+ 专业基础 模块+ 专业模 块 ” ,为 达到应用 型人才 培养 的 目标 ,就必须 从课程 体 系的专业 课程模块 下手 ,在教 学 内容上 ,强 调需要 、够用 、先进 的理 念 ;精简 不必要 的理 论 、公 式 推 导 ,及 时删 除 陈 旧 的 内容 ,融 入新 的技 术 、规 范 、管理等知 识 。专 业课程 模块应 结合 行业用人 需求状 况进 行动 态调整 ,这种调 整要结 合 院系师资 状况进行 ,做 到具有 可操作 性 。比如 ,专业 方 向设 置为建 筑施工 及管 理 、建 筑结 构设计 、工程 造价 、房地产 咨询与评 估 等 ,每一 个方 向必须 才。 有相应的软 、硬件条件作保证 ,否则无法实施 。 为确保实 现应用 型人才 培养 目标 ,要优 化教 学 内容 。对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摘要: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内涵、培养要求和培养现状,以笔者所在的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以“智慧土木”为目标,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推手,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希冀对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工科;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基金项目:西安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教改项目(20JGY39)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发挥大学国之重器的作用,新工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推进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变为工程教育强国的崭新思维和战略行动。
人才培养新模式作为新工科建设的五个主要内容之一,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而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目标,为此,西安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紧跟国家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参加教育改革的实践经历,探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内涵新工科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是指:一方面可以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节能技术、施工技术、生态技术等与土木相结合;另一方面更需要拥有新思想和新管理模式,能够发现土木工程实践的新问题并能应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等解决这些土木工程问题的人。
一般而言,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四类知识和实践素养:一是个人能力综合素养,包括家国情怀、伦理责任、心理素养、人文素养、美学素养、哲学素养、职业素养、行为习惯、礼仪礼节素养等知识的基本素养。
二是工具技术素养,强调突出“互联网+”与“土木+”的生态相互融合,掌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实现全过程建筑智造、绿色环保、数字土木以及外语资料阅读与借鉴素养等。
三是专业技术素养,突出工程制图、识图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施工能力、监理能力、工程咨询能力、研发能力等。
新形势下“大土木”专业课程建设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大土木”专业课程建设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木工程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焦点。
为此,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大土木”专业课程建设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1. 知识更新与拓展与时代变迁同步更新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加强前沿科技和学科的引入,包括智能建筑、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建造等新理念、新技术的引入。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2. 课程体系改革调整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增设或调整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专业课程,如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
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各种复杂的土木工程项目。
3.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项目导向教学、团队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 跨学科融合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建筑设计、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交叉能力。
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更容易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更容易在不同领域中获得机会。
2. 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成长。
3. 综合素质培养在培养专业技能的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这些综合素质对于未来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同样非常重要。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摘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应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工程实践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037-0221世纪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宽口径,能承担各种工作岗位的人才;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团体协作能力、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通才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企业对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人才要求的逐年提高。
1998年国家对普通高校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拓宽了原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口径,使之成为一个覆盖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城政建设、矿山建设和工业设备安装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综合性专业,这就要求各高校通过采用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其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掌握。
[1]在新的形势下各高校都在探索各自的道路,力图培养出符合新世纪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本文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重点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并能用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各种问题。
其目的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符合新时代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1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土木工专业与工程实际结合得相当紧密,土木工程技术人员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度很高的开放的人机系统,各种专业都在这个系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组织、运转、协调这个系统绝非易事。
而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一个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目前,在多数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中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向学生灌输大量深奥的理论知识,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分析、如何计算。
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均来源于工程实践,又应用于工程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 及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文 / 傅少君 罗滔 岳文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设计可视化、生产工业化、施 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已成为土木工程专 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造升级具有迫切性 和可行性,开展“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与实践是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需求。目前,应用型高校土 木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面临一些问题和 挑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 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中 心、产出导向、坚持改进”为核心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已成为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教育者首先构想 出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然后设计适宜的课 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使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教育过 程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让 学 生 在 实 际 项 目 中 进 行 全 过 程 学 习 , 倡导“做中学”的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创 业能力。
具体举措。第一,以“应用技术型人才能力”为导向构 建课程体系。以土木工程技术理论为主线研究知识结构体 系,研究学科知识点与应用技术型人才能力要求的关联性 并划分等级,建立土木工程技术理论的基本知识体系。分 析学生需求多样性特点、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趋势和产业发
89
实践
图据网络。
展需求,将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建 立 多 样 化 的 个 性 化 知 识 体 系 。以 立 德 树 人 为 魂 ,以“ 根 茎 枝 ” 树状知识结构体系为基本框架,设置课程及课程体系。分 析 学 科 知 识 属 性 ,研 究 学 生 的 学 习 规 律 ,划 分 学 科 知 识 单 元 、 构建学科知识集合;研究通识教育、思想政治、艺术修养 和工程伦理等与自然科学及专业课的自然融入方式;利用 土木工程学科及学校综合学科优势,探索本科生跨界培养 的课程设置,研究文工交叉、理工渗透,信息技术、智能 化技术等多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的交叉渗透模式;从知识 传授、能力(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培养、素养提升这几 个 维 度 ,研 究 课 程 的 载 体 功 能 、课 程 设 置( 理 论 课 、实 验 课 、 实 训 课 、实 践 课 )和 课 程 间 串 并 联 关 系 ,革 新 课 程 内 容 体 系 , 创新课程资源及新形态教材。第二,以“重能力强实践”为 核心构建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学练赛创”教学 体系。研究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的教学模式,让 学 生 从 想 学 、会 学 到 学 会 ,从 不 知 到 知 。融 入 课 程 思 政 元 素 , 进行工程文化教育,以唤醒学生爱社会、爱国家、爱科学的 原动力,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 要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构建跨界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研究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协 同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大框架下,研究基础实践、 专业训练和综合实践等实践教学及其各阶段课堂教学内容的 关 系 ,提 出 与 课 程 教 学 一 致 的 实 践 教 学 内 容 、要 求 ,以 及“ 以 验促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强能 力重应用”为核心,研究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模式。第三,以产出为导向,构建教学制度体系。保障性制 度的研究。在教师方面,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教学团队 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负责人制、教案制度和听课制度;深化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2 0 1 5年第 2 4卷第 1 期
J O U R N A L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 D U C A  ̄O N I N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O F H I G H E R L E A R N I N G Vo 1 . 2 4 No .1 2 01 5
( Y G J I 3 1 5 )
作者简 介: 刘志勇 ( 1 9 7 7一) , 男,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 主任 , 副教授 , 博 士生 , 主要从 事土 木工程
研究 , ( E—m a i l ) z h i y o n g l i u 2 0 0 0 @1 6 3 . c o n。 r
d o i : 1 0 . 1 1 8 3 5 / j . i s s n . 1 0 0 5—2 9 0 9 . 2 0 1 5 . 0 1 . 0 0 6
土 木 工 程 专 业 创 新 性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 —
以徐 州 工 程 学 院 为例
2 2 1 0 1 8 )
方政 府 的强力 扶持 , 徐 州工 程学 院被 列为地 方 重点建 设 高校 , 大力 引进高 层 次人
收 稿 日期 : 2 0 1 4—1 0—0 7
基金项 目: 全 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 国家青年基 金课题 ( C I A 0 9 0 1 0 9 ); 江苏省 现代教育技 术研究立 项 课题 ( 2 0 1 4一R一 2 9 2 9 1 ) ; 徐州工程学院高 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 Y G J I 3 7 5 ); 徐州工程学 院教 学 方法改革课题 ( J X F F GG 1 3 3 5 ) ; 江苏省“ 青蓝工程” ; 徐州 工程学院 , 姜 慧, 牛鸿蕾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c l g , h ril a s st e s nso s f ce c f u t ai fin v t r ae t r m h o t rt , h nb i g ol e t ea t er ie r a o f n u e c he i i in yo li t c v ono o a o ytln sfo t er o sl t e rn s n i f y f r r r ese so sa l hn o wa dt e tp f tbi ig“u eg a uaes ini cr s a c e tro i l n ie rn 。 d p i h e s nd r r d t ce t e e rh c ne f v gn e i g a o t i f ci e ng“c lv to ut ai n i
p te no c o l u i e su in”a d b l igt o d in v t n e vr n e s atr fs h o sn s n o b n ui n g o o a i n io m nt. d he n o
Ke r : i n v t r ae t : u d r r d a es in icr s a c e t ro iie ie rn : c l v to atr f ywo ds n o a o ytln s n e g a u t ce tf e e rh c n e f vl ngn e i g i c u t a in p te no i
实 际 上 , 创 新 人 才 的 知 识 应 该 由 直 接 知 识 和 间接 知 识
s h o usn s nin: i n v t n e vr n e t co l b i e su o n o a i n o m n s o i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土木工程作为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也需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首先,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新工科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土木工程专业不仅需要具备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相关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人文社科、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课程和选修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
比如,可以开设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工程等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提供全面的支持。
其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土木工程专业也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实习、外出实践、工程实训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深入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工程竞赛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教育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和认同,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最后,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工科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土木工程专业也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设计和创新实践等课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和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也可以推动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一定的探索。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 和 国家的教 育 方针要 求 , 一 党 高等 院校 必须把 培 养 应 用 型人 才作 为 主要
目标 和任 务 , 自觉做 到教 育 必须 为社 会主 义现 代化 建设 服务 , 须与 生产 劳动相 必
结合 , 养社会 主 义事 业的 建设 者和接 班人 。 培
2 世 纪是 中国高 等教 育优 先发展 的世纪 , 国高等 教 育 由精 英教 育 走 向大 1 中
见。
关键 词 : 土木 工程 ; 用型人 才培 养模 式 ; 应 创新
中图分类 号 : 6 0 G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52 0 (0 0 0 -0 50 1 0 —9 9 2 1 )40 5 -4
20 0 7年 1月 , 国务 院批 准 , 经 教育 部 、 财政 部 全 面启 动实施 了高 等学 校本 科
55
土木 工 程 专 业 创 新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探 讨
孟 宪强, 王凯英 , 明军 , 廖 齐春玲
( 北华 大学 交通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系, 吉林 吉林 12 1 ) 3 03
摘 要 : 新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模 式 , 新世 纪新 阶段 中 国高等教 育改 革和 发展 中亟 待研 究、 决的 重要 理 论 和 创 是 解 实践课题 。文章 以教 育部 实施 质量 工程 为 契机 , 通过应 用型人 才培 养现状 必要 性 , 内外 工程 类人 才培 养模 国 式 比较 , 用型创 新培 养模 式构 建 的意 义等进 行论 述 , 出推 进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模 式和 机制 创新 的建议 和 意 应 提
高 等 建 筑 教 育 21 第 1 0 0年 9卷 第 4期 JUN L FAC I cu A D CTO SIUIN FHG E A NN V I1 o 42 1 O RA R T T RLEUA INI I T TOS IHRL R IG 0_9N . 0 0 O HE NN T O E
土木工程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土木工程作为工程学中的重要分支,负责设计、建造和维护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教育部门和相关院校逐步调整和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加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目标培养要求(1)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在理论课程教学的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课、工程实习等环节,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跨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例如,结合工程力学、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知识,分析和设计地下工程结构。
(3)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地考察和工程实习,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项目,锻炼其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领导和协作作用,提升解决工程问题的整体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涵盖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学习土木工程的核心知识和理论。
(3)实践性课程:如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材料与施工等实践性课程,通过模拟工程实践和实际项目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选修课程与综合设计: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和综合设计项目,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
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通过力学、材料实验等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
(2)工程实习:安排学生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实习,如桥梁施工、地基处理等,培养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对能力和工作经验。
(3)校企合作项目: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实践,使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学习和成长。
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不仅仅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了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如何培养出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培养目标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综合素质,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创新能力。
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培养目标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工程经济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还应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对于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相应的培养模式。
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专业实践和实习环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应推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还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和实验室教学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项目,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法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社会以及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培养体系,提供全面的教学环境和培养资源;企业和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支持;学生需要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日新 月 异 、 识 经 济 时 代 的 到 来 , 知 对 社会各行业专业人才的要求随之也越来越高 ,土木工程行
业作为社会 的重要行业 ,对于从事该行业 的专业 人才的要 求也在不断提高 。现代社会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 , 作为现代 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 , 更需要具有创新思维 。土木 工程学科作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的学科 ,培养出符合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 创 新 型 人 才 ,是 社 会 发 展 和 学科 发 展 的 必 然要求 , 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 田建国先生认为 0 型人才一般具有四个基本要素 : 新 知识性要素 、 实践性要素 、 创新能力要素 、 品德要素 。创新型 人 才培 养主要靠 “ 知识学 习体系” 人格培养体 系” 和“ 实施 。 两者各 有侧重 , 互为依存 , 为促 进 , 同构成 创新人 才培 互 共
不 同的统一 中产生联想 ,通过 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猜想 和 预设一些土木工程上新 的设计 、新 的观点或者新 的呈 现方 法等等 。因此 , 对于土木工程创新 型人才培养 的重要内容之 就 是教会其学会仔 细观察 , 并教给 其科学 的观察方 法 , 使其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 。 创新型人才 的创新能力还包含 独立思考 的能力 。独立 思考 的能力表现为对观察 到或学 习到的知识和材料分 析思
适 用条件 、 画法几 何 的基本原 理 、 程结 构构 件 的力 学性 工 能及计 算原理 以及 一些设计 的基本原 理 , 又需要 了解施工 与组织 人员 的常 规过程 、 目的策划与管 理及技 术经济分 项 析 等 内 容 的 基 本 方 法 。作 为土 木工 程 的 专 业 人 才 还 需 要 掌 握 这 些 专 业 知 识 : 程 项 目的 勘 测 、 划 、 线 或 选 型 、 工 规 选 构 造, 工程结构 的设计方法 、 A C D和其他 软件应用技术 , 现代 工 程的施 工技术 、 工程 检测 与试验 方法 , 防灾 与减灾 的基 本原理 等等。 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创意形成及 创新 活动 的基础 ,尽管 知识水平不能作 为创新 的能力指示 灯 ,但是创新能力 的提 高必然是 以知识水平 的提高为基础 的 ,这个基础 的厚薄 与 深浅 ,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着人们创新能力的大小。可以 说创新如果没有知识体系 的支持就 是无源之水 。只有在具 备 了这些有助于专业技能发展 的基 础知识之后 ,才能在土 木工程专业领域创 造出瞩 目的成就。因此 , 在培养土木工程 创新人 才时 , 要注意夯 实学生 的基础 知识 , 拓宽 知识 面 , 给 创 新 打 下 坚 固 的基 石 。
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多样化、创新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 O 版 土木 工程专业本 科人才培养方 案修 订的指导思想 9
与 原 则 ( )指 导 思 想 : 以学 生 择 业 为 导 向、 以社 会 需求 为 前 1 提 , 通 才 教 育 与职 业 教 育 相 结 合 。 促 进 学 生 自主 学 习 和 个
重要文件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通常培养方案执行35年后由于高等教育形势和社会革原有方案已不能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或者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发生了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就要对培养方案进行系统的全面修订修订过程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凝练和沉淀过程
中国西部 科技 2 1 年O 月 ( 旬 )第0 卷第0 期总 第2 1 00 2 上 9 4 0 期
科 毕 业 生 考 研 人 数 逐 年 上 升 ,就 业 到 施 工 、房 地 产 人 数 增
类复 合人 才二个 方向班 。O 版土木 工程专业本科人才 培养 6
大 量 大 学 毕 业 生 找 不 到 满 意 的 工 作 ,而 另 一方 面 一 些 跨 国
公 司 在 华 遭 遇 人 才 短 缺 ,许 多 用 人 单 位 所 急 需 的 技 能 型人
( ) 专业 特 色 :培 养 适 应 社 会 不 同需 求 的土 木 工 程 专 2 门人 才 。 即 : 国家 注 册 士 木 丁 程 师 : 十 木 工 程 硕 士 ; 土木 工 程 复 合 人 才 ( 地 产 行 业 、 企 业 管 理 、 技 术 开 发 与 服 务 房
强化实 ,构建多样化、创新型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卿 静
( 河 子 大 学 水 利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新 疆 石 河 子 8 2 0 ) 石 5 O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素质。然而 目前本 科院校 土木工程专业在 培养综合型人才方面 尚存在 较大的 困惑与不足 。要利用 优秀校友和企 业等
资源建立学生实 习长效机制 , 同时深化课程体 系和 实习环 节改革 , 实现 工程应用 型人才培养 目标; 通 过成立 学生课 外科 研兴趣小组 , 吸收部分优秀 学生参加 , 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 目标。 关键词 : 土木 工程 ; 教学改革 ; 人才培养 ; 长效机制 ; 综合 型人才
第1 0期
祝明桥 , 等: 深化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 加 强创 新型人才培养
5 7
1 土木 工程本 科人才培养 目前存在 的问题
1 . 1 工 地 多与 实 习难
近 年来 我 国经济处 于 高速增 长 阶段 , 相应 的基 础设 施 和工程 设施 需求 量 与 日俱 增 。据评 估 , 近年来 建筑 业 产值 占全 国总 G D P的 1 / 4左右 , 相 关从业 人 员在 所有 行业 中位 居第 四 , 已达 6 0 0 0万人 。虽 然 目 前全 国建 筑行 业形 势较 好 , 但实 习 困难是 各高 等 院校 土 木专 业本 科 生 面 临 的普遍 问题 J 。按 照 培 养 目 标 和实 习 内容 , 一 般将 土木 工程 本科 生专 业 实 习分 为认 知 实 习 、 生产 实 习和毕 业实 习三 大板 块 。认 知 实
深 化 土 木 工 程 本 科 专 业 教 学 改 革 加 强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祝 明桥 , 谢献 忠 , 皇 晓 东, 戴益 民 , 汪建群 , 李永贵
( 湖南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 1 2 0 1 )
摘
要: 在新 时代环境条件下 , 高等院校 培养 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良好 的综
的人才培养 目标不同。 目 前全国共有 3 6 2 所高校开设了土木工程本科专业( 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
业 指导 委员会 最 近统计 结果 ) , 其 中教 学型 院校 和研究 型大 学 ( 主要 指 9 8 5和 2 1 1院校 ) 分别 为 2 9 7所 、 6 5所 , 分别 主要 培养 应用 型人才 、 创新 型人 才 。2 ) 用人 单 位 因其 自身单 位 性 质 、 规模 大小 、 岗位 层次 等
要, 2 0世 纪末 国家 教委颁 布 的高 等教 育 本科 专 业 目录 中 , 大 幅 调整 了专 业设 置 , 即体 现大 土 木 的思 想 。
土木 工程 专业 包括 建筑 工程 、 公 路 与城市 道路 工程 、 桥 梁工程 、 隧道工 程 、 铁路 工程 、 给水 排水 工程 、 海 洋 工程 和港 口工 程 , 将 其 系统地 分为 上述 8个专 业分 支 , 涵盖范 围更 广 I 2 。 在新 时代 环境 条件 下 , 土木工 程本科 专 业 教 育具 备 以下 新 特征 : 1 ) 各 高校 根 据 其 综合 实 力 所 确 定
辅( 按2 0 %考 虑 ) 。为 实现 上述 目标 , 笔者认 为应 制定 针对 性 的措施 , 主要 有两 方面 : 一是 进一 步 深化 土
木 工程 本科专 业 理论教 学 与实践 环节 方面 的改革 , 此 为培养 工程 应用 型人 才 的关 键 ; 二是 成立科 研 兴趣
小组 , 吸收部分优秀本科生参与 , 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 的重要手段。
第 7卷 第 1 O期 2 0 1 5年 1 0月
当代教 育理 论与 实践
Th e o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Co n t e mp o r ar y Ed u c a t i o n
V O 1 . 7 N0 . 1 0
OC t .2 0 1 5
年获得 结 构工程 硕 士点 , 2 0 1 1 年 获土 木工程 一级 硕士 学位 授予 权 , 2 0 1 2年 实 现全 国 2 9个 省 、 直辖 市 一
本招 生 。累计 本科 毕 业生 达 5 0 0 0余 人 , 分 布 在全 国各 地 , 主要从 事 施工 、 设计 、 管 理等 方 面 的工 作 , 占 8 0 % 以上 ; 少部 分从 事教 学 、 科研 和公 务员 工作 , 约1 5 %左右 , 改行 从事 其它 工作 的约 5 % 。针 对我 校 本 科 土木工 程专 业办 学历史 、 毕 业生 就业 状况 及 目前 在全 国高 等 院校专业 排 名处 于 中上 水平 , 我校 土木 工 程本 科专 业人 才培 养 目标 应定 位 为 : 以培养 工程 应用 型 为 主 ( 占8 0 % 以上 ) , 以培 养研 究 创 新 型人 才 为
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 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亦有所差别 。因此各高校非常有必要与时俱进 , 制定与 当前社 会发 展相 适应 的土 木工程 专业 人才 培养 目标 与模式 。
面向 2 1 世 纪 的土 木工 程专业 应用 型人 才培 养标 准应该 为 : 具备 扎实 的基础 知识 , 过 硬 的专 业 知识 , 突 出的实践 能力 , 全 面发展 的综 合 素质 I 4 J 。我校 土 木 工程 专 业 1 9 8 9年 开始 招 收第 一 届 本科 生 , 2 0 0 4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5 8 8 4 ( 2 0 1 5 ) 1 0— 0 0 5 6— 0 4
土木 工程 的简 明定义 是建 造各 类 基 础设 施 和工 程 设 施 的科 学 技 术 的总称 。为适 应 时代 发 展 的需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5 2 1
基金项 目: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创新试验区课题 ; 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 地项 目; 湖南科技大学 2 0 1 4年教学研究与 改革一般项 目( G 3 1 4 0 4 ) 作者简介: 祝 明桥 ( 1 9 6 8一) , 男, 安徽太湖人 , 博士 , 教授 , 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