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瞬变电磁资料报告材料

井下瞬变电磁资料报告材料
井下瞬变电磁资料报告材料

目录

1.探测任务 (1)

1.1探测任务及目的 (1)

2.探测方法原理 (1)

2.1 探测方法原理 (1)

2.2 矿井瞬变电磁的特点 (3)

3.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4)

3.1使用仪器及参数 (4)

3.2工作方法 (6)

3.3技术措施 (8)

3.4本次工作情况及质量措施 (8)

4.资料处理及解释 (8)

5.结论 (11)

6.存在问题及建议 (11)

煤业运销集团同富新煤业为安全生产,按照“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的原则,委托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以下简称物化院)对该矿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前方100米半圆围地层赋水情况进行井下瞬变电磁探测工作,物化院于2013年10月14日进行了井下现场资料采集工作,经认真处理分析,提交本次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报告。

1.探测任务

1.1探测任务及目的

1)超前探基本测线4条,每条测线11个物理点,

2)探测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顶板,顺层及底板的前方100米低阻体异常及分布围。

3)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2.探测方法原理

2.1 探测方法原理

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其探测原理是:在发送回线上供一个电流脉冲方波,在方波后沿下降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发射回线法线方向传播的一次磁场,在一次磁场的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见图2-1),其大小取决于地质体的导电程度,在一次场消失后,该涡流不会立即消失,它将有一个过渡(衰减)过程(见图2-2)。该过渡过程又产生一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向地质体传播,由接收回线接收二次磁场,该二次磁场的变化将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如按不同的延迟时间测量二次感生电动势V(t),就得到了二次磁场随时间衰减的特性曲线。如果没有良导体存在时,将观测到快速衰减的过渡过程(见图2-3);当存在良导体时,由于电源切断的一瞬间,在导体部将产生涡流以维持一次场的切断,所观测到的过渡过程衰变速度将变慢,从而发现导体的存在。

图2-1 TEM探测原理

图2-2 TEM衰减曲线(探测的根据)

图2-3 半空间中的等效电流环

瞬变电磁场在中主要以扩散形式传播,在这一过程中,电磁能量直接在导电介质由于传播而消耗,由于趋肤效应,高频部分主要集中在地表附近,且其分布围是源下面的局部,较低频部分传播到深处,且分布围逐渐扩大。

传播深度:0/4

σμπt d = (1) 传播速度:t t d v z 02πσμ=??=

(2)

t 为传播时间,σ为介质电导率 0μ为真空中的磁导率。

瞬变电磁的探测度与发送磁矩覆盖层电阻率及最小可分辨电压有关。

由(2)式得:

ρπ/10227h t -?= (3) 时间与表层电阻率,发送磁矩之间的关系为: 513

120400??????????????? ??=πρημM t (4)

M 为发送磁矩,1ρ为表层电阻率,η为最小可分辨电压,它的大小与目标层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还有和观测时间段有关。联立(3)(4)式,可得:

51155.0???? ??=ηρM H (5)

上式为野外工程中常用来计算最大探测深度公式。瞬变电磁的探测度与发送磁矩,覆盖层电阻率及最小可分辨电压有关。 采用晚期公式计算视电阻率:

?????? ?

?=dt )t (dB 5t M 2t 4)t (z 00μπμρτ (6) 式中 R S 10I I V dt )t (dB N 3z ??= (7)

2.2 矿井瞬变电磁的特点

矿井瞬变电磁和地面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的一样的,理论上也完全可以使用地面电磁法的一切装置及采集参数,但受井下环境的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法与地面的TEM 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相比又有很大的区别。由于矿井轨道、高压环境及

小规模线框装置的影响,在井下的探测深度很受限制,一般可以有效解释100m左右。另外地面瞬变法为半空间瞬变响应,这种瞬变响应来自与地表以下半空间层,而矿井瞬变电磁法为全空间瞬变响应,这种响应来自回线平面上下(或两侧)地层,这对确定异常体的位置带来很大的困难。实际资料解释中,必须结合具体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综合分析。具体来说矿井瞬变电磁法具有以下特点:1)受矿井巷道的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法只能采用边长小于2m的多匝回线装置,这与地面瞬变电磁法相比数据采集劳动强度小,测量设备轻便,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2)采用小规模回线装置系统,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降低体积效应的影响、提高勘探分辨率,特别是横向分辨率,在布设测点时一定要控制点距,在考虑工作强度的情况尽可能的使测点密集。

3)井下测量装置距离异常体更近,大大的提高测量信号的信噪比,经经验表明,井下测量的信号强度比地面同样装置及参数设置的信号强10-100倍。井下的干扰信号相对于有用信号近似等于零,而地面测量信号在衰减到一定时间段接被干扰信号覆盖,无法识别有用的异常信号。

4)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一般只能将线框平置于地面测量,而井下瞬变电磁法可以将线圈放置于巷道底板测量,探测底板一定深度含水性异常体垂向和横向发育规律,也可以将线圈直立于巷道,当线框面平行巷道掘进前方,可进行超前探测;当线圈平行于巷道侧面煤层,可探测工作面和顶底板一定围含水低阻异常体的发育规律。

另外矿井瞬变电磁法对高阻层的穿透能力强,对低阻层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在高阻地区由于高阻屏蔽作用,如果用直流电法勘探要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须有较大的极距,故其体积效应就大,而在高阻地区用较小的回线可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故在同样的条件下TEM较直流电法的体积效应小得多。

3.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1使用仪器及参数

本次探测使用的仪器为地大华睿地学技术生产的YCS200矿用瞬变电磁仪(图3-1)。

这套矿用瞬变电磁仪对低阻充水破碎带反映特别灵敏、体积效应小、纵横向分辨率高,且施工快捷、效率高等优点,既可以用于煤矿掘进头前方,也可以用于巷道侧帮、煤层顶、底板等探测,为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水患和导水构造的超前预测预报提供技术手段。同时这套瞬变电磁仪系统可以通过加大发射功率的方法增强二次场,提高信噪比,从而加深勘探深度;通过多次脉冲激发场的重复测量叠加和空间域多次覆盖技术的应用提高信噪比,应用于工作复杂、噪声干扰大的煤矿井下水害超前预报使用,有效勘探深度能达到100米。

图3-1 YCS200矿井瞬变电磁仪实物图

瞬变电磁法报告模板

左线出口(1) ************隧道左线 出口ZK27+687~ZK27+587瞬变电磁法 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项目名称:************************ 数据采集: 报告编写: 复核: 审核: ***************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目录 一、工作概况 (1)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1) 三、测点布置及施工方法 (2) 四、现场工程地质分析 (3) 五、瞬变电磁法的资料解释 (5) 六、结论及建议 (8)

*****************隧道左线出口 ZK27+687~ZK27+587瞬变电磁法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一、工作概况 2014年8月18日下午,我单位对******************口掌子面ZK27+687处进行了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工作,其目的在于:查明前方赋存水情况。现场情况:掌子面、附近拱顶及边墙无渗水现象。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的激励场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回线形式(或载流线圈)的磁源,另一种是接地电极形式的电流源。下面以均匀大地的瞬变电磁响应为例,来讨论回线形式磁偶源激发的瞬变电磁场,从而阐述瞬变电磁法测深的基本理论。 在导电率为σ、导磁率为μ的均匀各向同性大地表面敷设面积为S 的矩形发射回线在回线中供以阶跃脉冲电流 ???≥<=0 00)(t t I t I (1) 在电流断开之前(0

电磁场与电磁波设计报告

电磁场与电磁波设计报告 题目:电磁场与电磁波设计报告 系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3 恒定磁场的基本概念----------------------------------------5 时变磁场的基本概念----------------------------------------6 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关系--------------------------------------7 电磁场应用之变频电磁场处理油田水防垢技术------------------8 背景---------------------------------------------------8 原理结构图--------------------------------------------11 除垢、防垢工作原理------------------------------------12 电磁场处理对溶液电导率的影响--------------------------13 电磁场对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13 电磁场处理对溶液pH值的影响---------------------------14 实验结果分析------------------------------------------16 从水分子的结构方面---------------------------------16 电磁场诱导微晶的形成-------------------------------18

井下瞬变电磁资料报告材料

目录 1.探测任务 (1) 1.1探测任务及目的 (1) 2.探测方法原理 (1) 2.1 探测方法原理 (1) 2.2 矿井瞬变电磁的特点 (3) 3.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4) 3.1使用仪器及参数 (4) 3.2工作方法 (6) 3.3技术措施 (8) 3.4本次工作情况及质量措施 (8) 4.资料处理及解释 (8) 5.结论 (11) 6.存在问题及建议 (11)

煤业运销集团同富新煤业为安全生产,按照“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的原则,委托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以下简称物化院)对该矿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前方100米半圆围地层赋水情况进行井下瞬变电磁探测工作,物化院于2013年10月14日进行了井下现场资料采集工作,经认真处理分析,提交本次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报告。 1.探测任务 1.1探测任务及目的 1)超前探基本测线4条,每条测线11个物理点, 2)探测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顶板,顺层及底板的前方100米低阻体异常及分布围。 3)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2.探测方法原理 2.1 探测方法原理 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其探测原理是:在发送回线上供一个电流脉冲方波,在方波后沿下降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发射回线法线方向传播的一次磁场,在一次磁场的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见图2-1),其大小取决于地质体的导电程度,在一次场消失后,该涡流不会立即消失,它将有一个过渡(衰减)过程(见图2-2)。该过渡过程又产生一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向地质体传播,由接收回线接收二次磁场,该二次磁场的变化将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如按不同的延迟时间测量二次感生电动势V(t),就得到了二次磁场随时间衰减的特性曲线。如果没有良导体存在时,将观测到快速衰减的过渡过程(见图2-3);当存在良导体时,由于电源切断的一瞬间,在导体部将产生涡流以维持一次场的切断,所观测到的过渡过程衰变速度将变慢,从而发现导体的存在。

直流电法、高密度和瞬变电磁法的简介

矿井直流电法勘探涵盖了巷道顶底板电测深法和矿井高密度电阻率法这两种方法,两者属于频率域,而矿井瞬变电磁法则为时间域的方法。 1直流电法技术的基本原理 直流电法勘探是测定岩石电阻率的传统方法。它通过一对接地电极把电流供入大地中,而通过另一对接地电极观测用于计算岩石电阻率所必需的电位或电位差信息(见图1)。 图1 电法勘探工作原理示意图 一个点电源O 在均匀介质中的电场形态为球形(见图2) ,每个球壳为一个等电位面,不同等电位面上A、B 两点会产生电位差,电位差的大小与其通过的介质的导电性(电阻率)有关。 此时通过直流电法仪测得A、B 两点的电位差,即可计算出介质的视电阻率。 A' j电流线 图2点电源在均匀介质中的电场形态 矿井直流电法勘探在井下巷道内安放物理场源和接收装置,因测点位置靠近勘探对象,缩短了目标体的探测距离,许多在地表无法探测到的较小规模地电异常体,在井下可获得较强异常响应,为提高电法勘探应用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巷道顶底板直流电测深法装置形式 固定MN法(施伦贝尔装置)

工作布置方式为A---M-O-N---B ,即以 O 点为中心,两边对称布置A 、M 、N 、B 四个电极四个电极按比例由近及远同步移动。 三极装置(常用于井下迎头超前探测) 工作布置方式为A---M — O —N----B (*)。即以 O 点为中心,两边对称布置M 、N 两个电极,A 、M 、N 三极由近及远逐步移动,B 极位于无穷远处。 图2 三极测深法示意图 上述两种装置中A 、B 、均为供电电极,用于向岩层供电;M 、N 均为测量电极,用于探测地电场电压,根据测出的电流、电压值结合装置系数就可以换算出地层视电阻率值。通过对不同深度地层的视电阻率值进行全方位探测和综合分析,就可以达到探测岩性或构造的目的。 矿井高密度电法 巷道顶底板电测深法由于受其观测方式的制约,不仅测点稀,工作效率低信息量小,而且更难从多种电极排列去研究地电断面的特征、结构与分布。因此,所提供的关于地电断面的地质信息贫乏,资料解释存在相当困难。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与不足,更好的发挥物探在工程勘察中的优势,便发展出了高密度电阻率这项新的勘探技术。 其在原理上属于电法勘探中电阻率法的范畴,它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以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分布规律,它是在常规电法勘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勘探方法。高密度电法集中了常规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两者的特点,不仅可以观测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横向电性变化情况,同时还可以观测垂向电性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具

瞬变电磁法简介

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介质中引起的二次感应涡流场,从而探测介质电阻率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工作方法是:于地面或空中设置通以一定波形电流的发射线圈,从而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电磁场,并在地下导电岩矿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断电后,感应电流由于热损耗而随时间衰减。 目录 原理 优点 应用 原理 优点 应用 展开 编辑本段原理 瞬变电磁法也称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简单地说,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定律。衰减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和晚期。早期的电磁场相当于频率域中的高频成分,衰减快,趋肤深度小;而晚期成分则相当于频率域中的低频成分,衰减慢,趋肤深度大。通过测量断电后各个时间段的二次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 编辑本段优点 瞬变电磁法探测具有如下优点 ⑴由于施工效率高,纯二次场观测以及对低阻体敏感,使得它在当前的煤田水文地质勘探中成为首选方法; ⑵瞬变电磁法在高阻围岩中寻找低阻地质体是最灵敏的方法,且无地形影响;

⑶采用同点组合观测,与探测目标有最佳耦合,异常响应强,形态简单,分辨能力强; ⑷剖面测量和测深工作同时完成,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编辑本段应用 概述 根据瞬变电磁法对低阻体反应敏感的特点,将其用于煤矿井下水文勘查还是近几年的事情。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方法,可查明含水地质如岩溶洞穴与通道、煤矿采空区、深部不规则水体等。瞬变电磁法在提高探测深度和在高阻地区寻找低阻地质体是最灵敏的方法,具有自动消除主要噪声源,且无地形影响,同点组合观测,与探测目标有最佳耦合,异常响应强,形态简单,分辨能力强等优点。 装置及原理 瞬变电磁法的勘探原理是利用人工在发射线圈加以脉冲电流,产生一个瞬变的电磁场,该磁场垂直发射线圈向两个方向传播,通常是在地面布设发射线圈,依据半空间的传播原理,把地面以上的忽略。当磁场沿地表向深部传播,当遇到不同介质时,产生涡流场或着遵照量子力学原理使活泼的碱金属产生能级跃迁或使含有大量氢原子的液体的氢原子核沿磁场方向产生定向排列。 当外加的瞬变磁场撤销后,这些涡流场的释放或者活泼的碱金属要恢复原有的能级,释放跃迁产生能量。以及含有大量氢原子的液体的氢原子核恢复原有的排列时,均以磁场的形式释放能量所获的能量。利用接收线圈测量接收到的感应电动势v2。该电动势包含了地下介质电性特征,通过种种解释手段(一维反演,视电阻率等)得出地下岩层的结构. 由于采用线圈 接收V2,故对空间的电磁场或其它人文电磁场敏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干扰.为了减少此类干扰,采用尽量的发射大的电流,以获取最大的激励磁场,增 加信噪比,压制干扰。 接收装置通常分为分离回线,中心回线和重叠回线3类,以重叠回线得到的信息最为完整,其它次之。 局限性及解决办法 瞬变电磁法的工作效率高,但也不能取代其它电法勘探手段,当遇到周边有大的金属结构时地面或空间的金属结构时,所测到的数据不可使用,此时应补充直流电法或其它物探方法(见金属结构物对测量的影响一文)。同时在地层表面遇到大量的低阻层矿化带时(例如在陕西南部某地铅锌矿区,地层表面充满石墨层)瞬变电磁法也不能可靠的测量,因此在选择测量时要考虑地质结构。

EMIT MAXWELL 瞬变电磁法勘探数据处理

EMIT MAXWELL 瞬变电磁法勘探数据处理(1) 物探软件2010-04-25 11:58:11 阅读36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EMIT MAXWELL 瞬变电磁数据处理软件是由澳大利亚电磁成像技术公司的商业软件,运行于WINDOWS平台下,能对频率域;时间域及航空瞬变电磁勘测数据进行建模,正演,反演,及常规成图作业处理。另外还支持频率域与时间域的激发极化数据处理。很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包含两套扩展模块一个是EMAX组支持地面与航空瞬变电磁数据的CDI 深度计算。另一个就是CSIRO(澳大利亚国家工业研究院)组的正反演模块,是EMIT MAXWELL的核心模块,可惜网上下载的版本都不带! 所需工具WINDOWS系统,EMIT MAXWELL ,UltraEdit Professional Text/Hex Editor ,Oasis montaj 简易处理流程数据导入→数据处理→测量和仪器→数据显示→数据正反演 一、数据导入 支持工业标准AMIRA格式;标准仪器文件CRONE,PROTEM,GEONICS,SIROTEM.其他软件格式GEOSOFT等详细看下图。国产的瞬变电磁数据可以参照

AMIRA标准格式用ULTRAEDIT制作。提示下PROTEM的GX7格式直接将扩展名改为RAW即可导入! 软件界面 数据导入 以软件自带的DEMO数据为例,该数据为AMIRA标准格式。点击import→Tem File 选中DEMO.TEM

标准格式直接点击OK即可。数据导入就即刻生成了断面曲线与测网地图 EMIT MAXWELL 瞬变电磁法勘探数据处理(2) 物探软件2010-07-10 10:41:26 阅读13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数据导入成功后接下来就是对瞬变数据进行预处理。 如图所示点击DATA/PREFERENCES菜单选中edit and Process lines

瞬变电磁仪分析

利用瞬变电磁仪探测东 103 采空区积水的结果分析
2016 年 1 月探测结果 2016 年 1 月利用瞬变电磁仪在东 107 运输顺槽右帮 1000-1380m 布置测点,探测起点由里向外施工,采用顺层方法,探测有效深度 120m。经原始观测数据处理,校正、各测线测点的视电阻率对比, 最终绘制出视电阻率图。从视电阻率图上可以看出,图中视电阻率值 主要集中在 3~20Ω ?m 以上,根据瞬变电磁仪探测经验,判断视电阻 率值为 6Ω ?m 视电阻率等值线圈定的低阻异常区,如图中红线圈出 的蓝色区域(即长度 1200-1380m,深度 40-120m) 。该低阻异常区处 于东 103 采空区内,异常区域面积基本完整连续,表明该处赋水性较 丰富,因此推测低阻异常应为东 103 采空区积水。
2016 年 10 月探测结果 2016 年 10 月利用瞬变电磁仪在东 107 运输顺槽右帮 1000-1380m 布置测点,测点起点由里向外施工,采用顺层方法,探测有效深度

100m。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得到以下视电阻率成果图,从视电阻率图上可以看出, 图中视电阻率值主要集中在 25Ω ?m,根据瞬变电磁仪探测经验,判 断视电阻率值为 25Ω ?m 以下视电阻率等值线圈定的低阻异常区,如 图中红线圈出的蓝色区域(即长度 1310-380m,深度 0-100m) 。该低阻 异常区处于东 103 采空区内,异常区域面积较小,赋水性弱。因此推 测 低 阻 异 常 应 为 东 103 采 空 区 积 水 。
h23 1105.742 h27 1095.633 h31 1099.699
K1 9 1098.24
K
1094.694
h25 1100.782
y23 1113.216 y27 1101.287 y32 1091.620 y31 1088.413 y29 1090.974 y25 1097.599
K4 1096.540
y20 1093 .626
y19 1097 .492 y17 1112 .203
分析结论: 1、对低阻异常区进行了钻孔验证,水量开始为 100-80h/m3,水 压为 0.8pa 。截止 2016 年 10 月水量由 100-80h/m 3逐渐减少至 20-30h/m3,水压由原 0.8pa 下降至 0.25pa,已累计放水量 50 万/m3。 2、通过放水前与放水后探测结果对比分析,放水前比放水后的 异常区域明显减少。结合放水量分析,预计通过钻孔放水采空积水面 积减少。 3、从第二次探测视电阻率图分析,推断采空区垮落后局部形成 盆地状或丘陵状,积水面积不连续,蓝色低阻异常区面积相对小。

AMT音频大地电磁法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习报告 实习类型生产实习 题目AMT生产实习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ZRY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东苑及5417 实习成绩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AMT音频大地电磁法 摘要 学会使用V8仪器以及野外音频大地电磁法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进行数据资料的采集;此外也需要学会使用SSMT2000软件对所采集的电磁信号进行处理,最终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到最终的成果,这是要求学会AMT数据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关键字:V8;SMT;SSMT2000 第1章AMT数据资料的采集 1.1数据采集仪器 V8主机,AMTC-30磁棒,不极化电极,GPS,电线及屏蔽电缆,CF卡以及读卡器,蓄电池等,参数设计工具软件TBLEDIT.exe,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 其中V8多功能电法仪具备时间域的常规电剖面、电测深、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测量功能;具备频率域的MT(大地电磁法)AMT(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SIP(频谱激电)勘探测量功能. 1.2实习内容 1.学习使用V8仪器,会熟练操作V8仪器; 2.学会AMT数据资料采集的野外布线方式; 3.掌握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方式。

1.3V8布线方式 1.3.1“十”字布极法 图 1“十”字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2“L”型布极法 图 2 “L”型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3“T”字型布极法 图 3 “T”字型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4 RXU-3ER连接方法 图 44 RXU-3ER连接方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深;张量观测:2电道观测;也有三种布极方法;只测量两个电道与V8主机共用磁道;提高工作效率 本次实习采用的是“十”字布极法。

顺便电磁物探总结

报告编号:2012-NHFH02 山西华润***有限公司**煤矿 ***掘进工作面 (*点前20m处)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 地测科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四日

目录 一、概况 (1)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1) 三、测点布置及施工方法 (3) 四、瞬变技术参数 (3) 五、矿井瞬变电磁法的资料解释 (4) 六、结论 (6) 七、建议 (7)

山西***有限公司**煤矿 ****(**点前*m )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 一、概况 探测时间:2013年11月4日上午10点左右。 10#煤层**回风巷*点前10m 处掘进头进行瞬变电磁超前地质探测工作。其目的在于:查明前方赋存水情况。现场情况:掘进头巷道处于为煤巷,掘进面附近顶板局部位置无渗水现象。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的激励场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回线形式(或载流线圈)的磁源,另一种是接地电极形式的电流源。下面以均匀大地的瞬变电磁响应为例,来讨论回线形式磁偶源激发的瞬变电磁场,从而阐述瞬变电磁法测深的基本理论。 在导电率为σ、导磁率为μ的均匀各向同性大地表面敷设面积为S 的矩形发射回线在回线中供以阶跃脉冲电流 ???≥<=0 00 )(t t I t I (1) 在电流断开之前(0

在大地中激发出感应电流以维持发射电流断开之前存在的磁场、使空间的磁场不会即刻消失。 图1 矩形框磁力线 由于介质的欧姆损耗,这一感应电流将迅速衰减,由它产生的磁场也随之迅速衰减,这种迅速衰减的磁场又在其周围的地下介质中感应出新的强度更弱的涡流。这一过程继续下去,直至大地的欧姆损耗将磁场能量消耗完毕为止。这便是大地中的瞬变电磁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存在的电磁场便是大地的瞬变电磁场。 r/bm r/bm r/bm r/bm t/σ=1.6 图2 穿过Tx 中心的横断面内电流密度等值线

瞬变电磁法的应用

山东盛泉矿业有限公司 科技进步成果奖励申报书 成果名称:瞬变电磁法在有掘必探工作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沈家峁煤矿技术科(盖章)协作单位:(盖章)填报日期: 2016 年 9 月 10 日

成果名称瞬变电磁法在有掘必探工作中 的应用 成果起止日期 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简介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日趋复杂,为防止矿井水害事故发生必须加强探放水管理,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采必探、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坚持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综合探测程序科学有效的开展井下探放水工作,原有的物探设备直流电法仪由于施工难度大、条件要求高、探测结果可靠性差已不符合井下物探要求,矿井瞬变电磁法是当前应用范围广的一种电法勘探技术。此方法观测的是二次场,能够较为直观的进行近区观测(能够使用重叠回线装置),对低阻含水体特灵敏、不易受体积效应的影响、纵横向分辨率高,而且施工作业方便、快捷、效率比较高。因此,在煤矿水文地质探测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瞬变电法探测优点:高定向性(方位性)、高分辨率、有效探测距离大、适应性强、易于施工、效率高。YCS150型瞬变电磁仪具备操作简单、小功率、小线圈、大测深、分辨能力及抗干扰能力强、物探结果精度高、成图简单等优点现已投入使用,为更好的服务于井下探放水作业还需对瞬变电磁法探测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 二、YCS150瞬变电磁施工方法 1、掘进迎头探测施工方法: 迎头超前探测,采用偶极共轴法,即发射线圈距接收线圈3-5米;发射线圈2*2米双匝,接收线圈直径0.6米;发射电压7.2V,电流2A;对迎头顺层方向、斜向上、两个平面分别按7个角度进行探测,探测距离为距迎头150米范围的前方视电阻率扇形图。布置方案如图1-1和1-2。 图1-1 现场施工布置框图

12030工作面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郑州市嵘昌煤业有限公司12030工作面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郑州嵘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十月十六日

郑州市嵘昌煤业有限公司12030工作面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报告编制:刘铁栓 数据处理:陈冬阳 成图:陈冬阳 地质:刘国超 测量:王程卫 数据采集:刘铁栓陈冬阳刘国超王程卫刘晓明王阳晓 工程施工单位:郑州嵘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报告编制单位:郑州嵘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单位技术负责人:邢吉亮 施工日期:2014年10月15日 报告提交日期:2014年10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测区概况...................................................................... - 1 -§1.1 目的与任务............................................................................... - 1 -§1.2 测区位置及范围...................................................................... - 1 -§1.3 测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概述.................................................... - 2 -第二章原始数据采集 ............................................................ - 3 -§2.1 瞬变电磁法简介...................................................................... - 3 -§2.2 仪器 ............................................................................................ - 5 -§2.3 工程布置及工作量完成情况 ............................................... - 6 -第三章数据处理...................................................................... - 8 -§3.1 数据处理 ................................................................................... - 8 -§3.2 资料解释 ................................................................................... - 9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 10 -§4.1 结论 .......................................................................................... - 10 -§4.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 10 -附图 ................................................................................................. - 10 -

瞬变电磁法简介

第三节瞬变电磁法(TEM) 一、方法原理 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通以脉冲电流为场源,以激励探测目的物感应二次电流,在脉冲间歇测量二次场随时间变化的响应。当发射回线中的电流突然断开时,在介质中激励出二次涡流场(激发极化场),二次场从产生到结束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是“瞬变”名词的由来。在二次涡流场的衰减过程中,早期以高频为主,反映的是浅层信息,晚期以低频为主,反映的是深层地下信息。研究瞬变电磁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即可探测不同导电性介质的垂向分布。 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深度与回线线圈的大小、匝数有关,线圈越大、匝数越多,探测的深度就越深。 瞬变电磁法的观测是在脉冲间隙中进行,不存在一次场源的干扰,这称之为时间上的可分性,脉冲是多频率的合成,不同的延时观测的主频率不同,相应的时间场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调查的深度也就不同,这称之为空间的可分性。由这两种可分性导致瞬变电磁法有以下特点:把频率域法的精确度问题转化成灵敏度问题,加大功率,灵敏度可以增大信噪比,加大勘探深度;在高阻围岩地区不会产生地形起伏影响的假异常;在低阻围岩地区由于是多道观测,早期道的地形影响也较易分辨;可以采用同点组合(同一回线、重叠回线等)进行观测,使与探测目标的耦合最好,取得的异常强,形态简单,分层能力强;线圈点位、方位或接收距要求相对不严格,测地工作简单,功效高;有穿透低阻覆盖层的能力,探测深度大;剖面测量与测深工

作同时完成,提供了更多有用信息,减少了多解性。 二、地球物理前提 由于瞬变电磁法是观测断电后由一次脉冲激励出的二次涡流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二次涡流场随时间的衰减快慢和强弱与被探测介质(道碴、混凝土、岩石等)及介质状态(含水与干燥、完整与破裂)有关,TEM法衰减曲线的变化过程反映了检测点由高频到低频、由浅层到深层的地质信息变化过程。检测的参数是各层规一化的电阻率,对实测的衰减曲线进行反演拟合,绘制地下电性分层及分层的电阻率柱状图,进而以反演拟合曲线为基础,绘制成曲线簇断面图、等值线断面图及电性分级断面图。 TEM法主要用于隧底检测。隧底结构的正常场,一般情况下,干燥的道碴与铺底砼、基岩相比,相对电阻率高、电导率低,铺底砼的电阻率次高、电导率次低,基岩的电阻率相对较低、电导率相对较高,略高于铺底砼。当隧底结构出现异常,有裂损的铺底砼与完好的铺底砼相比,电导率升高、电阻率降低。如果在铺底层与基岩顶面之间有干虚碴层或存在吊空、松散层时,则将出现低电导率、高电阻率层;相反,虚碴层、松散层含水时,则出现高电导率、低电阻率。因此,用TEM法对隧底进行检测后,将实测的衰减曲线进行反演拟合,并以反演拟合为基础,绘制成电性分级断面图等图件,最后结合收集的既有资料(隧底结构图、竣工图、施工开挖地质情况等),对这些图件进行分析解释,提供隧底结构分层(道碴层、铺底层、基岩面、道碴充水充泥段和陷槽段)、有无底板层(含仰拱)、底板层破损段、

井下瞬变电磁报告

目录1.探测任务1 1.1探测任务及目的1 2.探测方法原理1 2.1 探测方法原理1 2.2 矿井瞬变电磁的特点4 3.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5 3.1使用仪器及参数5 3.2工作方法7 3.3技术措施8 3.4本次工作情况及质量措施9 4.资料处理及解释9 5.结论12 6.存在问题及建议13

XX煤业运销集团同富新煤业XX为安全生产,按照“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的原则,委托XX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以下简称XX物化院)对该矿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前方100米半圆X围地层赋水情况进行井下瞬变电磁探测工作,XX物化院于2013年10月14日进行了井下现场资料采集工作,经认真处理分析,提交本次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报告。 1.探测任务 1.1探测任务及目的 1)超前探基本测线4条,每条测线11个物理点, 2)探测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顶板,顺层及底板的前方100米低阻体异常及分布X围。 3)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2.探测方法原理 2.1 探测方法原理 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其探测原理是:在发送回线上供一个电流脉冲方波,在方波后沿下降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发射回线法线方向传播的一次磁场,在一次磁场的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见图2-1),其大小取决于地质体的导电程度,在一次场消失后,该涡流不会立即消失,它将有一个过渡(衰减)过程(见图2-2)。该过渡过程又产生一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向地质体内传播,由接收回线接收二次磁场,该二次磁场的变化将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如按不同的延迟时间测量二次感生电动势V(t),就得到了二次磁场随时间衰减的特性曲线。如果没有良导体存在时,将观测到快速衰减的过渡过程(见图2-3);当存在良导体时,由于电源切断的一瞬间,在导体内部将产生涡流以维持一次场的切断,所观测到的过渡过程衰变速度将变慢,从而发现导体的存在。

华蓥山隧道右线进口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

右线进口(30) 渝广高速公路TJ-2标华蓥山隧道右线进口K25+173~K25+273瞬变电磁法 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七日

项目名称:京昆高速公路复线重庆至广安(重庆段)土建工程第二分部华蓥山隧道综合预报及水文长观工程 数据采集: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报告编写:助理工程师 复核:教授级高工 审核:研究员 *************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七日

目录 一、工作概况 (1)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1) 三、测点布置及施工方法 (2) 四、现场工程地质分析 (3) 五、瞬变电磁法的资料解释 (4) 六、结论及建议 (6)

渝广高速公路TJ-2标华蓥山隧道右线进口 K25+173~K25+273瞬变电磁法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一、工作概况 2015年10月16日,我单位对渝广高速公路总承包部土建二分部负责施工的华蓥山隧道右线进口掌子面K25+173m 处进行了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工作,其目的在于:查明掌子面前方赋水情况。现场状况:掌子面岩性以页岩为主,层理发育,围岩整体性好,掌子面超前水平钻孔有水流出,涌水清澈无色,水量15m 3/h 左右。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的激励场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回线形式(或载流线圈)的磁源,另一种是接地电极形式的电流源。下面以均匀大地的瞬变电磁响应为例,来讨论回线形式磁偶源激发的瞬变电磁场,从而阐述瞬变电磁法测深的基本理论。 在导电率为σ、导磁率为μ的均匀各向同性大地表面敷设面积为S 的矩形发射回线在回线中供以阶跃脉冲电流 ? ??≥<=000 )(t t I t I (1) 在电流断开之前(0

七台河龙湖矿YCS2000 矿用瞬变电磁仪实验报告

YCS2000A矿用瞬变电磁仪 勘探报告 2014年11月4日

龙煤集团七台河子公司龙湖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编制:张军 参加人员:高原荆怀亮燕锴 资料处理:燕锴 施工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1.1 仪器简介 (2) 1.2 产品使用环境条件 (3) 1.3使用方式 (3) 第二章矿井瞬变电磁原理 (4) 2.1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简介 (4) 2.2 矿井瞬变电磁法地球物理特征 (7) 2.3勘探方法 (8) 2.4施工探测装置 (9) 2.5仪器工作原理 (9) 第三章仪器操作 (11) 3.1 准备工作 (11) 3.2 面板及连接 (11) 3.3操作过程 (11) 第四章工作量、技术措施及质量评述 (13) 4.1 工作量 (13) 4.2 技术措施 (13) 4.3 质量评述 (13) 第五章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资料处理与解释 (14) 5.1资料处理 (14) 5.2资料解释 (16)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19)

第一章概述 《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一章第三条规定:防治水工作应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中“先探后掘”中的探即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在迎头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向前一定范围内进行探测(超前探测),查明前方及其采动影响范围内是否存在赋含水地质构造、导含水通道或采空积水区,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目前用于超前探测的直接方法为钻探方法,钻探结果比较直观,但施工周期较长,对巷道的正常掘进生产影响较大。用于探测的间接方法即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进行探测,主要方法有:矿井直流电法(三点三极超前探测方法)、矿井瞬变电磁法、瑞雷波法和矿井地质雷达探测法。其中瑞雷波法主要解决地质构造界面的问题,对构造的赋水性或采空积水区的解释精度较低;矿井地质雷达现在主要处于研究试用阶段,主要是由于其探测深度相对较小。现在常用于超前探测的物探方法为:矿井直流电法(三点三极超前探测方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 1.1 仪器简介 瞬变电磁法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之一,常用来查明含水地质体,如岩溶洞穴导水通道、煤矿采空区、不规则水体等,具有自动消除主要噪声且地形影响较小、可实现同点组合观测、对异常响应强且曲线形态简单,分辨能力强等优点。 YCS2000A矿用瞬变电磁仪(以下简称瞬变仪)是为煤矿井下含

PID直流电机转速控制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 题目名称 PID直流电机转速控制学生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 年06 月17日

目录 一、系统总体设计 (3) 二、硬件设计 (10) 三、软件设计 (16) 四、结果分析 (21) 五、实验总结及体会 (21) 六、附录 (22)

一、系统总体设计 1.1直流电机转速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选取 对直流电机转速的控制有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环控制,一种是闭环控制。开环控制的优点是简单、稳定、可靠。 若组成系统的元件特性和参数值比较稳定,且外界干扰较小,开环控制能够保持一定的精度。缺点是精度通常较低,无自动纠偏能力;闭环控制的优点是控制的精度可以达到很高,而且对外界的干扰和系统的参数变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可以通过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缺点是存在稳定性,振荡,超调等一系列问题,对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远比开环控制麻烦。 经过利弊的取舍,本次试验选择的是闭环控制,因为准备应用PID算法控制电机的转速,故而需要有实际转速进行反馈与给定的转速形成对比,进而通过算法输出PWM波形来控制直流电机。 既然选择了直流电机转速闭环控制,可根据反馈机制大概做出其控制模型。

1.2 直流电机调速方式的选取 直流无刷电机由电动机、转子位置传感器和电子开关线路三部分组成。直流电源通过开关线路向电动机定子绕组供电,电动机转子位置由位置传感器检测并提供信号去触发开关线路中的功率开关元件使之导通或截止,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动。在应用实例中,磁极旋转,电枢静止,电枢绕组里的电流换向借助于位置传感器和电子开关电路来实现。电机的电枢绕组作成三相,转子由永磁材料制成,与转子轴相连的位置传感器采用霍尔传感器。3600范围内,两两相差1200安装,共安装三个。为了提高电机的特性,电机采用二相导通星形三相六状态的工作方式。开关电路采用三相桥式接线方式。 基于直流电机的特性,本次试验使用的是PWM 脉宽调制方法。脉宽调制 (PWM)是利用数字输出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技术,尤其是在对电机的转速控制方面,可大大节省能量。PWM 具有很强的抗噪性,且有节约空间、比较经济等特点。模拟控制电路有以下缺陷:模拟电路容易随时间漂移,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热损耗,以及对噪声敏感等。而在用了PWM 技术后,避免了以上的缺陷,实现了用数字方式来控制模拟信号,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和功耗。PWM 对调速系统来说,系统 PID 算法 输出直流电机 — R(t) + e(t) c(t) 测速装置

瞬变电磁法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调研报告-成都理工大学

瞬变电磁法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调研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2006年11月

一前言 在建的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垫江至邻水高速公路段,共有明月山隧道(左线长6928m,右线长6944m)、大地坡连拱隧道(长331m)和铜锣山隧道(左线长5225m,右线长5235m)三座隧道。其中,明月山隧道和铜锣山隧道均为长大隧道,是该高速公路段的控制性工程。 明月山隧道和铜锣山隧道穿越了三叠系须家河组、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以及侏罗系地层,主要岩性为泥质岩、砂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盐溶角砾岩等;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外动力地质条件的控制,隧道区岩溶较发育,在其富水地段存在严重涌(突)水或突泥、突砂的可能;在须家河组煤系地层中,虽经个别钻孔测试,隧道瓦斯压力均低,但并不能排除瓦斯对施工人员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初勘阶段的地应力测试表明,明月山隧道深部最大地应力达20MPa,有硬质岩发生岩爆的可能,铜锣山隧道也不能排除最大埋深段灰岩发生弱岩爆的可能性。此外,由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强风化岩体组成的隧道进出口段、盐溶角砾岩段以及断层带和层间挤压破碎带、煤系地层段等,易发生塌方灾害并可能产生大变形。这两条隧道不仅是一条典型的岩溶隧道存在涌(突)水或突泥、突砂等问题,同时还伴有各种可能对施工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 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明月山和铜锣山隧道的施工掘进过程中,分别采用了TSP、地质雷达(GPR)、地质素描分析、长短结合的超前探孔等多种方法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同时为了提高岩溶地段溶洞、涌水、突泥预报的准确度,还引进了针对岩溶问题的德国Beam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比其他超前预报手段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应用探索。这些方法在已施工的洞段中的综合应用和分析预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Beam超前预报技术,由于该技术在国内高速公路隧道中的应用尚属首次,其操作方法以及安装应用特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其预报效果也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而目前明月山和铜锣山隧道均已施工至背斜核部进入岩溶槽谷区,发生涌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大。在2006年11月6日召开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间检查评审会上,与会专家也提出除了要加强现有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同时为防止隧道穿越岩溶槽谷区发生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保证隧道掘进施工安全,还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增设对掌子面前方地下水和涌突水较为敏感的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报告(最终)

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河南中州地矿岩土水务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五月

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编写单位:河南中州地矿岩土水务有限公司 报告编写: 张克丁薛海峰郭超凡张立项目负责: 郭有学 总工程师: 郭有学 总经理: 罗玉彬 提交时间: 二○一二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1.1目的与任务 (1) 1.2矿山基本情况 (1) 1.3交通位置及工作区范围 (2) 1.4以往地质工作 (3) 第二章地质、水文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5) 2.1地层 (5) 2.2水文地质概况 (9) 2.2.1含(隔)水层 (9) 2.3.2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 (11) 2.3地球物理特征 (12) 第三章工作方法与技术 (14) 3.1仪器与工作参数 (14) 3.2测量工作 (14) 3.3完成实物工作量 (15) 第四章成果分析 (23) 4.1资料处理 (23) 4.2资料解释 (25)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41) 5.1结论 (41) 5.2建议 (41)

第一章概况 1.1目的与任务 受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委托,在新丰煤矿采矿区内开展物探工作,其目的任务是应用瞬变电磁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基本查明矿区内岩层赋水情况、查测区内的地质构造、查明老空区、废弃井筒的积水情况、查找区内的富水异常区等,为煤矿开采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1.2 矿山基本情况 新丰煤矿前身为国有登封市新新煤矿,始建于1952年,原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2005年9月进行改扩建设计,设计年产量60万吨,2006年核定年生产能力为35万吨,为“六证齐全”矿井。 新丰煤矿主采二1煤层,兼采一3煤层,采用立井两水平双翼上下山开拓。矿井一水平标高+88m,二水平标高-156m。矿井共四个井筒,主井属改扩建井,改扩建结束后担负矿井提煤任务;副井(原七井)现为混合提升井,担负矿井的进风、提煤、提矸、下料及升降人员任务,改扩建结束后,该井担负矿井的进风、提矸、下料及升降人员任务;东风井和回风斜井(反斜井)均为专用回风井,分别担负矿井东西两翼回风任务。矿井目前在+88水平布置东11111工作面复采二1煤。 截止2010年12月底该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147.53万吨,累计动用资源储量1437.33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710.20万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