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通督调神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通督调神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牛玉莲;支颍川;李娟;吴海威;赵昕【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22(17)9【摘要】目的:探究通督调神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语言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新发脑梗死和复发脑梗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调神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语言能力、Fugl-Meyer 评分及血小板参数。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语言能力、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均下降(均P<0.05),且观察者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督调神针刺结合rTMS对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
【总页数】5页(P1322-1325)【作者】牛玉莲;支颍川;李娟;吴海威;赵昕【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1;R255.2【相关文献】1.调神抑痛法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痛的疗效分析2.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3.针刺通督醒神穴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研究4.调神通络针刺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5.通任调督针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不同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3-03-16T01:19:46.7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5期作者:缪永娟1 蒋同伯1* 杨道海1 夏道宽1 许莎莎1[导读] 目的:探究两种模式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
缪永娟1 蒋同伯1* 杨道海1 夏道宽1 许莎莎1(1.淮安市中医院,江苏淮安 223000)摘要:目的:探究两种模式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
方法: 纳入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和对照组,三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高频刺激组在患侧M1区予间歇性Theta 节律(iTBS)刺激;低频刺激组在健侧M1区予1Hz低频rTMS刺激,对照组不做经颅磁刺激。
每天一次,共两周。
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集静息状态及动作过程中偏瘫侧肱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并评估Fugl-Meyer 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 指数(MBI)。
结果: 治疗2周、4周后,三组患者的RMSmax值、FMA-UE和MBI分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频和低频刺激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高频和低频刺激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iTBS和1Hz rTMS均可增加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侧上肢肱二和肱三头肌肌力,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二者疗效相当,且刺激效果会维持一段时间。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梗死;偏瘫;表面肌电图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患病率、残疾率和致死率[1]。
研究表明,3/4左右的患者会存在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超过一半的患者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量[2]。
由于上肢主要承担精细、复杂、灵活性的动作,由复杂的神经支配,上肢功能恢复一般较下肢缓慢,因而如何更好的改善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是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高频及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c o mb i n e d l o w a n d h i g h f re q u e n c y o n mo t o r f u n c t i o n r e — t i o n( r T MS )wi t h h i g h r f e q u e n c y ,l o w r f e q u e n c y a n d
The c l i ni c a l s t udy o f hi g h and l ow-f r e que nc y r e pe t i t i v e t r ans c r a ni a l m a g ne t i c s t i m ul a t i o n on m ot or f unc -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e h a bi l i t a t i o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2 8 ( 1 1 ) :1 0 3 0 _ 一1 0 3 4
A bs t r ac t of t hr e e t yp e s o f r e pe t i t i v e t r a ns c r a ni a l m a g ne t i c s t i m ul a — o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s
患侧大脑 M1 区的兴奋 性 , 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 复。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 脑梗死 ; 运动功能恢复 ; 运动诱发电位 中图分类号 : R7 4 3 . 3 , R 4 5 4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1 2 4 2 ( 2 0 1 3 ) 一 1 1 - 1 0 3 0 — 0 5
经颅磁可行性报告
经颅磁可行性报告
为了评估经颅磁刺激(TMS)对我个人的可行性,我进行了自我
评估和研究。
经过一番调查和了解,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我了解到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
通过在头皮上施加磁场来激活大脑神经元。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治疗
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神经精神疾病。
我对这些疾病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我认为经颅磁刺激对我来说可能并不适用于治疗疾病。
其次,我了解到经颅磁刺激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头痛、
头晕和肌肉收缩。
我对这些副作用感到担忧,尤其是对头痛和头晕
的担忧。
因此,我认为经颅磁刺激可能会对我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
的影响。
最后,我了解到经颅磁刺激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并且需
要在临床环境下进行。
我并不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也没有
合适的设备和环境来进行经颅磁刺激。
因此,我认为我个人并不具
备进行经颅磁刺激的条件和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经颅磁刺激对我个人并不可行。
我没有相关
的疾病需要治疗,担心可能的副作用,也没有进行这种技术所需的条件和能力。
因此,我决定不进行经颅磁刺激,而是寻找其他适合我的健康管理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皮层兴奋性变化的临床研究
( 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 津医科大 学总医院神经 内科 , 天 天津 3 0 5 ) 0 0 2
摘 要:【 目的 】 通过 经 颅磁 刺激 (asr i ant iu tn T S 动诱 发 电位 m t oe t tlM P 和 静息 期 t nc n l gec t li ,M ) r a am i sm ao 运 o r vkd o na, E ) oe pei
关键词 : 脑梗死 ; 皮层兴奋性 ; 经颅磁刺激 ; 运动诱发 电位 ; 静息期
【 文章编号】 0854 (000—070 10— 0121)101— 4
【 中图分类号】 R 4. 【 7 3 3 文献标识码】 A 3
Th t d n c a g so o ia x i b ly i a in swi c t c e cs r k e s u y o h n e f  ̄c l ct i p t t t a u e i h mi to e c e a i n t e h s
A s at【 b cv 】T vsgtt hne o cr a ecai y n e r o iea ao o ruco cvrb bt c O j te oneta e ags fo i xibi dh o sc vl tn f t nt n eoe y r : ei i i eh c tl c t l a t p g t u i o m o f i r t n y m t oe t tln l t eo s ai a ec t u tn T S i ptn i u ce isoe 【 to s o r v d o naadse rd f a c n l g t i li (M )n aetwta ti hmc t k.Me d 】 oe k p e i inp i ot r am n ism ao r n i s h c es r h
记录经颅磁刺激治疗
记录经颅磁刺激治疗记录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应用及其效果1. 引言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经颅磁刺激通过产生磁场刺激大脑皮层,可以改变神经元的活动,进而影响神经网络的功能。
本文将对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详细记录。
2. 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应用领域2.1 抑郁障碍经颅磁刺激治疗已被证实在抑郁障碍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刺激前额叶皮层,能够调节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研究发现,经颅磁刺激治疗与抗抑郁药物相比,具有快速起效和副作用少的优势。
2.2 精神分裂症经颅磁刺激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它通过刺激顶叶或颞叶皮层,可以减少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与药物治疗相比,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负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2.3 脑卒中康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重组,增强受损脑区的功能。
通过刺激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突触的改建,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语言和认知功能。
3. 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疗效3.1 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多项临床研究证实,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抑郁障碍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项meta分析研究发现,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达到48.2%的缓解率和38.8%的缓解持续率。
经颅磁刺激治疗还显示出对抑郁障碍的持久疗效,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3.2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经颅磁刺激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在阳性症状、负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方面均有改善。
该治疗还与较少的药物副作用相关。
3.3 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康复。
一项系统回顾研究发现,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C iee 稍 晦aPa e hn s Gee 期 nrl rcc t i
t e r p oe to fr he n u o r tc in o TMS i n ACI M ehod F ry p te t x re cng ACIt a c u r d wih n t e fr t3 . t s 0 t ai n se pei n i h to c re t i h is da s we e r n— y r a d ml v d d i t wo g o p sr a TM S g o p a ha r S g o p. Boh g o swee gv n r u i u sa d r ha iiain o y dii e no t r u s a e lr u nd s m TM r u r t r up r ie o tnedr g n e blt t o
析 ,血清 I 6水平与 N H S评分呈正相关 ( = . 5 ,P< . 1 ;与 B 评分呈 负相 关 ( =一 . 2 ,P< . 1 。结 L一 IS r 073 00 ) I r 079 0O )
论
【 关键 词】 重复经颅磁 刺激 ;脑梗死 ;白细胞介 素 一 6:康复 【 中图分类号 】R7 3 3 【 4 . 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0 9 7 (0 0 1— 7 9— 3 0 7— 5 2 2 1 )1 30 0
及血清 I 6水平。结果 采 用重 复测量 方差 分析 ,结 果显示 rMS处理 因素对 各观 察指标 均有 显著性 影 响 [ 于 L一 T 对
经颅磁可行性报告
经颅磁可行性报告一、引言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施加磁场刺激来激发大脑神经元的活动。
经颅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神经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评估经颅磁技术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招募了5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经颅磁刺激,对照组接受假刺激。
经颅磁刺激参数为XXX,刺激部位为XXX。
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测量、脑电图记录和神经影像学分析,评估经颅磁技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三、结果分析1. 行为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某项任务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率和反应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 0.05)。
2. 脑电图记录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刺激后产生了特定的脑电活动模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 0.01)。
3. 神经影像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某脑区的活动强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 0.001)。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经颅磁刺激技术对大脑功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特定任务的执行效果,并通过调节脑电活动和神经元活动来实现。
这一发现为经颅磁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神经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经颅磁技术仍存在一些限制和风险。
首先,刺激参数的选择和刺激部位的定位对技术效果至关重要,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标准化。
其次,长期和重复的经颅磁刺激可能会对大脑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需要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估和监测。
五、结论本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经颅磁刺激技术在改善大脑功能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调节脑电活动和神经元活动,改善特定任务的执行效果。
然而,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优化技术参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
禁忌症
1.佩戴心脏起搏器者 2.严重心脏疾病,严重躯体疾病 3.体内有金属植入物 4.有颅内压增高者 5.孕妇,儿童 6. 患者脑内靠近刺激线圈处有金属材料 7. 有癫痫发作风险: 重度颅脑疾病、创伤、特发性癫痫、近期服用三环类等降
低痫性发作阈值
磁刺激临床应用范围
康复科:
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后功能障碍 失语症 脑瘫 神经源性膀胱 认知障碍 昏迷促醒
中风康复治疗
刺激设置: ●刺激健侧皮层运动区 刺激频率:1Hz 刺激量:100℅rMT 600-1200次 治疗时间:10-20min 连续治疗5天
●刺激患侧皮层运动区 刺激频率:5-10Hz 刺激量:%rMT 每串20个刺激,间隔58s, 刺激8串
作用:受损半球经过TMS治疗后,会发生有利的神经环路的可塑性变化, 从而产生对应的功能包括运动、感觉、语言、吞咽、认知等功能的改善
谢谢聆听!
失语症治疗
●原理:
1.右侧大脑半球功能自发重新分布
2.其他代偿皮质(如直接邻近损害的区域)激活
●刺激设置:(患侧)
(健侧)
刺激频率:20-30Hz 刺激时间:3-5s 刺激量:40-60%MT
刺激频率:1Hz 刺激量:90%MT
吞咽障碍治疗
• 刺激频率:1Hz • 刺激量:120%rMT • 刺激点:健侧口舌区、咽区 有研究表明对咽部进行短期刺激后,投射到吞咽肌系统的皮质延髓束的兴奋性增
磁刺激治疗的生理基础
※调节神经突触的功能
①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神经传导兴奋性, 降低突触传导阈值,使原来不活跃 的突触变为活跃的突 触,从而形成新的传导通路; 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还可引起突触结构改变。
※神经突触再生 ※对脑血流的影响
经颅磁可行性报告
经颅磁可行性报告
为了评估经颅磁刺激(TMS)在我个人身上的可行性,我进行了一次自查。
我首先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了经颅磁刺激的原理和适应症。
经过调查和咨询,我了解到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以及研究大脑功能和神经可塑性。
在进行自查之前,我排除了一些禁忌症,如患有心脏起搏器、有金属植入物、癫痫病史等。
我还确保了自己没有任何精神疾病和严重的头部损伤。
我还咨询了专业医生的意见,得知我没有任何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
接下来,我进行了一次经颅磁刺激的模拟体验。
我使用了一台经颅磁刺激设备,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了一次模拟刺激。
我在模拟刺激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证明我对经颅磁刺激的耐受性良好。
最后,我进行了一次脑部影像检查,以确保自己没有任何颅内异常情况。
经过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综合以上自查结果,我认为经颅磁刺激在我身上是可行的。
我符合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条件,也有良好的耐受性。
当然,在接受正式的治疗前,我还将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和有效性。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临床研究 ・
低 频 重 复 经颅 磁 刺 激 对 急性脑 梗 死后 运动功能恢 复的影 响
屈 新辉 , 龚凌 云 , 刘诗 英 , 凡 , 昆 南, 胡 张 吴晓牧 江西省 人 民 医院神 经 内科 。 西南 昌 江 300 306
[ 要】目的 : 讨低 频重 复经 颅 磁刺 激 ( MS对 急 性脑 梗 死 患者 运 动功 能恢 复 的疗 效 。方法 :2 例 急性 脑梗 死 患 摘 探 r ) T 18 者 随机分 入 rM 组 和对 照 组 , T S 每组 各 6 。 4例 两组 均 进行 常规 药 物治疗 及 康复 训 练 , M 组 加经 颅磁 刺 激 。比较 两 r S T 组 治疗 前 后 的运 动诱 发 电位 ( E ) 中枢运 动传 导 时 间 ( M T 和 美 国 国立卫 生 研究 中风 量表 ( I S )F g M yr M P、 C C) NH S 、ul ee —
评 分 ( MA) B r e 指 数 ( I。 果 : F 、 at l h B)结 治疗 后 两组 ME 、 MC 、 I S F P C T N HS 、 MA、 I 治疗 前改 善 ( P 00 )rMS组 治 B较 均 < .5 , T
疗 后优 于对照 组 ( P 0 5 。 结论 : M 均 <. ) 0 r S可 以提 高运 动神 经系 统 的兴奋 性 , 短 患者 中枢 运 动传 导 时 间 ; T 缩 有助 于 改
【 s at Obet e T uyt f c o l eunyr et e r sr i an t t u t n( MS o e e Abt c】 jc v : os d ee et fo f q ec pti a ca a m ge c i li r ) nt — r i t h f wr e i tn n l v i sm a o T h r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临床新进展发表时间:2013-04-08T15:59:40.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会英[导读] rTMS是一种无痛苦、非侵入性、安全性的物理治疗方法。
王会英(哈尔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 150090)【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205-01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今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项无创伤性物理治疗,可用于兴奋运动皮层、观察运动诱发电位外, 还可用于定位癫痫患者语言中枢、评价认知障碍等。
现就其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进行简单阐述。
1 作用机理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在脑的特定部位给予磁刺激的新技术,其作用原理是把一绝缘线圈放在特定部位的头皮上,当围绕线圈的强烈电流通过时,就会产生强度为1.5-2.5T的局部磁场,局部磁场会以与线圈垂直的方向透过头皮和颅骨,进入皮质表层的一定深度。
初始电流强度的快速波动会导致磁场的波动,磁场的波动又会导致在皮层表层产生继发性电流(大约仅为初始电流强度的1/10万),产生的感应电流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
在某一特定皮质部位给予重复刺激的过程,称作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2 临床应用2.1 抑郁症包括以下几种:内源性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隐匿性抑郁症、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产后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左侧DLPFC功能异常减弱,右侧DLPFC功能异常增强,rTMS高频率刺激左侧DLPFC,或者低频率刺激右侧DLPFC,均可起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2.2 焦虑谱系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恐惧症、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经颅磁可行性报告
经颅磁可行性报告一、引言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施加磁场脉冲,刺激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调控神经网络功能。
本报告旨在评估经颅磁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和适应症等方面。
二、技术可行性评估经颅磁技术的可行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磁场强度和频率经颅磁刺激所用的磁场强度和频率对于刺激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研究表明,合适的磁场强度和频率可以有效地激活大脑皮质神经元,而过高或过低的磁场强度和频率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无效刺激。
因此,在进行经颅磁刺激前,需要通过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来确定最佳的磁场参数。
2. 刺激位置和方式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不同的刺激位置和方式对大脑进行刺激。
常用的刺激位置包括额叶、顶叶和颞叶等。
刺激方式主要有单脉冲刺激和重复脉冲刺激。
不同的刺激位置和方式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同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疾病和治疗目标来确定最佳的刺激参数。
3. 设备和操作流程经颅磁刺激所需的设备包括磁刺激装置、定位系统和脑电图监测仪等。
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流程对于技术的可行性具有重要影响。
设备需要具备稳定的输出能力和精确的定位功能,操作流程需要简单易行且安全可靠。
此外,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是技术可行性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安全性评估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其安全性是评估其临床应用可行性的重要指标。
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经颅磁刺激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如头痛、头皮刺痛、眩晕等。
这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技术的安全性。
2. 长期影响经颅磁刺激对于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也需要进行评估。
长期使用可能会对大脑皮质神经元和神经网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和观察,评估技术的长期安全性。
3. 特殊人群的安全性经颅磁刺激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安全性。
经颅多普勒评估急性脑梗死血管情况与MRA、DSA比较的临床分析
经颅多普勒评估急性脑梗死血管情况与MRA、DSA比较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MRA、DSA比较评估急性脑梗死血管情况的临床意义。
方法2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TCD检查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椎动脉(V A)、基底动脉(BA),获得其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搏动指数(PI)等参数。
脑血管病变发生的频率与9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做统计学处理。
并对治疗组86例行MRA 检查,14例行DSA检查,比较符合率。
结果治疗组血管病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86例行MRA检查,73例符合,13例假阳性,敏感性为85%;14例行DSA检查,10例符合,2例假阳性。
结论TCD 检查无创,结合MRA检查提高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常规工作的筛选检查项目。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评估;血管情况。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防治急性脑梗死,了解其脑血管方面病理基础改变尤为重要。
本文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TCD检查,观察血管情况,并与MRA、DSA比较,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11月神经科住院的45~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其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1]的诊断要点。
其中男157例,女79例,平均58.55岁。
对照组95例,其中男59例,女36例,平均55.46岁,均为健康查体者。
1.2 TCD的检查方法发病3 d后采用RH-32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徐州瑞华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检查。
受检着取仰卧位用2MHZ探头分别经颞窗测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用4MHZ探头在颈部探测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取侧坐位经枕窗侧椎动脉(V A)、基底动脉(BA)。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后遗症及并发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运动性失语是急性脑梗死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就此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广谱的抗炎镇痛药,其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及神经元的兴奋性,减轻组织的损伤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降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而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神经调控治疗方法,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刺激大脑的神经元活动,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功能连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功能修复,改善患者的运动性失语症状。
1. 临床症状表现在进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TMS治疗的患者中,病程较短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单侧肢体运动性失语,病程长的患者则可能表现为双侧肢体运动性失语。
患者还可能表现出运动协调性障碍、手部动作不灵活、语音表达障碍等症状。
2. 临床疗效观察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TMS治疗,观察其疗效情况可得出以下结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缓解,行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恢复。
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肢体运动性失语症状减轻的情况。
3. 安全性评估丁苯酞注射液联合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1. 治疗方法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程度,合理制定治疗计划。
2.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以促进治疗效果的发挥。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运动障碍康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运动障碍康复作用的研究进展脑梗死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病、多发病,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却仍居高不下。
目前,对于脑梗死造成的脑功能缺损如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主要依赖患者自身的功能锻炼,找出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早期对卒中患者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经颅磁刺激(transcr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1985年由Barker等[1]研发的一种非侵入性、安全的刺激皮质神经元的方法,它只对大脑皮质起作用,而对大脑深部组织无影响的神经电生理技术。
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又出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S,rTMS)技术,它是利用电磁转换,带电线圈产生垂直于电流方向磁场,无创伤的透过皮肤、颅骨而产生继发电流,使大脑皮层神经元去极化,影响大脑神经元活动,进而影响大脑精神活动,实现皮层功能区域性重建,影响多种神经递质和基因水平的表达[2-3]。
鉴于rTMS具有无创伤、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rTMS近几年不仅运用于诊断及预后评价,现已运用于疾病的治疗方面,特别是在治疗脑梗死后肢体运动障碍的研究已进入新的阶段。
1.rTMS对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作用机制正常情况下,两侧大脑半球通过交互性半球间抑制(rIHI)达到并维持其功能相互匹配和平衡状态。
在脑梗死后,患侧半球对健侧半球兴奋性失衡,自健侧半球向患侧半球的(rIHI)得到加强,这很可能成为其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4]。
重新恢复双侧大脑半球间交互性半球间抑制(rIHI)作用的平衡,而rTMS分为高频刺激(频率等于或高于3-5Hz)和低频刺激(频率等于或低于1Hz),高频刺激可提高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5],常用于患侧皮质;低频刺激降低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6],常用于健侧皮质。
rTMS刺激部位选择大脑主要皮层区(M1)。
经颅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t a t i o n i n Pa i e nt s wi t l l Ac u t e C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GAN a 0 一 l i ,F ANG L i — p i n g , X O
pa r t me nto fN e u r ol o gy , Ce nt r a I H os pi t a l of Hu a ng ga n gc i t y, H ub e i4 38 00 0 ,Chi na
摘要 目的 : 观察经 颅电刺激治疗 急性 脑梗死患者 肢体功能康 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 急性脑梗死 患者 1 4 0
作 者单 位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7 0例 , 2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药物 、 早期康复治疗 , 治疗组加用经颅 电 刺激治疗仪治疗 。 采用运动功能评分( F MA) 、 B a r t h e l 指数( B I )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 1 月后评定 。 结果 : 治疗 后 2组 F MA 及 B I 评分 均较前 明显 改善( P <0 . 0 5 ) , 且治疗 组 F MA及 B I 评 分改善幅度优 于对照组 , 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 。 结论 : 经颅 电刺 激术治疗可 明显减轻急性脑 梗死患者神 经功能缺损 , 提高 日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r a n s c r a n i a l m a g n e t i c s t m i u l a t i o n ,T MS )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疗 效 及 安 全性 。 1 资 料 与 方 法
8 张秀伟 ,蔡伟 ,晋发 ,等.探 讨 B i P A P呼吸机对 重叠 综合 征患者 内皮功能 的作用 机 制 [ J ] . 中国 现代 医学 杂 志,2 0 1 l ,2 l( 1 ) :
9 2—9 6.
9 Fe n g ZH, Ni e XH. P r o g r e s s o f v a s c u l a l " e n d o t he l i a l f u n c i t o n i n p a t i e nt s
梗 死 患 者 运 动 功 能 的 康 复 ,改 善 神 经功 能缺 损 程 度 ,提 高 治疗 效 果 。
T MS有 利于脑
【 关键 词】
经颅磁 刺激 ;脑梗死 ;治疗结果 【 文献标识码 】B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5 9 7 1 . 2 0 1 3 . 1 1 . 0 0 3
液 、马 来酸桂哌 齐特联合依 达拉 奉 、巴曲酶联合 尤瑞 克林治疗急性 脑梗 死的效果 ,为临床提供 参考。
经 颅 磁 刺 激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陈彦龙
【 摘要 】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 ( T M S )治疗急性脑梗死 的疗效及 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 院住 院治 疗的急性脑
[ J ]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 J o u na r l o f C O P D,2 0 0 8 ,3 ( 4 ) :6 7 1— 6 8 2 . 1 6 孔德磊 ,王玮 ,康健 ,等.阻塞性 睡眠呼 吸暂 停低通气综合征 患
w i t h o b s t r u c t i v e s l e e p a p n e a s y n d om r e[ J ] .I n t J R e s p i r ,2 0 0 8 ,2 8
作者单位 :4 3 8 7 0 0湖北省英 山县人 民医院神经 内科
下 ;( 5 ) 意识 清楚 ,查体 合作 ; ( 6 )神 经系统 评分 >7分 。
d i s e s a e[ J ] .P o r c A m T h o r a e S o c , 2 0 0 8 ,5 ( 2 ) : 2 3 7 — 2 4 1 .
( 2 4 ) :1 5 3 0—1 5 3 3 .
者 的临床特点研究 [ J ] . 中国全科 医学 ,2 0 1 l ,1 4( 6 ) :1 8 0 4 .
实用 心脑肺血管病杂 志 2 0 1 3年 1 1 月第 2 1卷第 1 1 期
・ 5・
・
专题 研 究 ・
【 编者按 】 急性脑梗 死是 一种 缺血性脑血 管病 ,具有起病 急 、致残 率高、病 死率高的特点 ,中老年 高血压 患者
急 性 脑 梗 死 发 病 风 险 明显 增 高 。 近 年 来 ,越 来越 多的 药 物 和 康 复 设 备 应 用 于脑 梗 死 的 治 疗 ,如 何 提 高 脑 梗 死 患 者 的 治 疗 效果 一 直是 临床 研 究 的 热 点 。 本 期 专 题研 究 结 合 中 医、 西 医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研 究 成 果 ,探 讨 经 颅 磁 刺 激 和 丹 红 注射
1 5 Z a ma r r 6 n C, Ga r c i a P a z V, Mo r e t e E, e t a 1 . As s o c i a i t o n o f c h on r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o n a r y d i s e se a nd a o b s t r u c t i v e s l e e p a p n e a c o n s e qu e n c e s
【 中图分类号】 R 7 4 3 . 3 3
脑 梗死 以发病率 高、病死率高 、致残率高为特点 ,是临床 常见病 、多发 病 ,幸 存者 中大 约有 3 / 4不 同程度 丧 失 劳动 能 力 ,重度致残 率达 4 0 % 以上 ,因此本病 防治 至关 重要… 。近 年来 ,越来越多 的药 物和康复 设备应用于脑 梗死 的治疗 ,如何 提 高脑梗死后患者 的运 动功能 已成 为临床和基 础研究 的热点 。 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 治疗 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减治疗组 ( 3 2例 )和对照组 ( 3 0例 ) 。 两组患者均给 予脑梗 死 常规基础 药物 治疗 ,治 疗组在 征 得患者及 家属 同意后进行 T MS治疗 ,1 0 d为 1个疗程 ,均治疗 3个疗程。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神 经功 能缺损评 分、疗 效及不 良反 应。结果 治 疗组 总有 效率为 9 3 . 8 % ,高于对照组的 7 3 . 3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1 ) 。治疗组治疗 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1 ) 。两组均未出现 明显不 良反应。结论
1 . 1 病例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 ( 1 )符合急性脑梗死 诊断标
准 ;( 2 )发病 6— 7 2 h的颈内动脉 系统梗死 ;( 3 )年龄 4 0~ 7 5 岁; ( 4 )血压 控制在 1 5 0 / 9 0 m m H g( 1 m m H g=0 . 1 3 3 k P a )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