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最新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教学案1 精品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
考点1: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变形1: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B 边上的-点,在对角线AC 上找-点P,使PA+PB 最短。
变形2:已知点A (1, 6)、点B (6, 4),在x 轴和y 轴上各找一点C 、D,使四边形ACDB 的周长最短。
三、经典考题剖析:1. (2006无锡市3分)在下面四个图案中,如果不考虑图中的文字和字母,那么不是轴对 称图形的是(C. 4. (2006鸡西市3分)在下列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6. (2006梅州市3分)小明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时钟,实际时间最接近8时的是下图中第一课时一、 知识点:1.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 4.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线段:有两条对称轴:线段所在直线和线段中垂线. 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底边中垂线. 条边的中垂线. 等腰梯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 基本图形:1.3.轴对称的性质:角:有一条对称轴:该角的平分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正n 边形有n 条对称轴 A. D.SHINING 上海双口B. A. B.C.D.11. (2006十堰市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请按下列要求分别作出△ABC变换后的图形(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1)向右平移8个单位;(2)关于x轴对称;(3)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一、考点讲解:常见的折叠问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到另一个位置,这时候,这条直线两旁的图形全等;另一种是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使两个点重合, 此时,这折痕所在的直线是这两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二、基本图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矩形ABCD沿着对角线AC对折,则三角形AF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期中复习教学案
⑵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 3 和 4,求斜边的长度
例 5:如图,OA、OB 是两条相交的公路,点 P 是一个邮电所,现想在 OA、OB 上各设立
一个投递点,要想使邮电员每次投递路程最近,问投递点应设立在何处?
例 6:已知 ABC 中,AB=AC=10,DE 垂直平分 AB,交 AC 于 E,已知 BEC 的周长是
16。求 ABC 的周长.
A
E OD
发,P 以 1cm/s 的速度由 A 向 D 运动,Q 以 2cm/s 的速度由 C 出发向 B 运动,几秒后四边
形 ABQP 是平行四边形?
A
P
D
B
QC
【巩固练习】 1、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3,BC=5,AC 的
A
E
D
垂直平分线交 AD 于 E,则△CDE 的周长是( )
B
C
A.6 B.8 C.9 D.10
初二数学期中复习教学案
【复习内容】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知识要点】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轴对称 的性质 4.怎样画轴对称图形 5。线段的轴对称性 6。角的轴对称性 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判定,等边三角形 8。等腰梯形的性质、判定
【例题讲解】
例 1:判断题: ① 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 ②等腰三角形至少有 1 条对称轴,至多有 3 条对称轴; 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④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直线的两旁。 例 2:如图,DA、CB 是平面镜前同一发光点 S 发出的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通过画图确定发光点 S 的位置,并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1 (新版)苏科版
E C D B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小学+初中+高中
学
5、甲、乙两人在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 8∶00 甲先出发,他以 6 千米/时速度向东南方向行走,1 小时后乙出发,他以 5 千米/时速度 向西南方向行走, 上午 10∶00 时, 甲、 乙 两人相距多远?
过
程
6、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 AC=6cm, BC=8cm, 现将直角边 AC 沿直线折叠,使它落在斜边 A AB 上,且点 C 落到 E 点,则 CD 的长是多少?
2 2 2
程
A
B
D
C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3、 在△ABC 中, AB=15, AC=20, BC 边上的高 AD=12, 试求 BC 的长. (两 解) 4、一轮船在大海中航行,它先向正北方向航行 8 km,接着,它又掉 头向正东方向航行 15 千米.பைடு நூலகம் 此时轮船离开出发点多少 km? ⑵ 若 轮船每航行 1km, 需耗油 0.4 升, 那么在此过程中轮船共耗油多少升? 教 学生主体活动 个案调整
难点
应用问题
个案调整 学生主体活动
B a b c
教
∠C=90 a b c
0
2
2
2
学
C 2、 神秘的数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2 2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满足 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 角三角形.
A
a 2 b2 c2 ∠C=900
满足 a +b =c 三个整数 a、b、c 叫做勾股数。 过 【解决问题】 : 1、 ⑴ 一个直角三角 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3 和 4, 求斜边的长度 ⑵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为 6,斜边为 10,求另一条直角边 2、如图,在△ABC 中,AC=AB,D 是 BC 上的一点,AD⊥AB,AD=9cm, BD=15cm ,求 AC 的长.
苏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全部教案
苏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全部教案你知道怎么写苏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全部教案吗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一起看看苏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全部教案!欢迎查阅!苏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全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 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 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是常数,k≠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是反比例函数;(2)F=pS,是正比例函数;(3)F=W/s,是反比例函数;(4)y=m/x,是反比例函数.3.当m为何值时,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3时,ρ=1.98kg/m3(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而y=y1+y2,所以y=k1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苏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全部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 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 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与y=-(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苏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全部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 0还是k 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 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 0,-2 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 -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苏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全部教案4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综合复习(教案)
八(上)数学期中综合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梳理: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思路分析: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将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证明某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后,采用哪个全等判定定理加以证明,可以按下图思路进行分析:SAS SSS HLAASSAS ASA AASASA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第三边找直角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对边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题型讲练:例1. 如图,,,,A F E B四点共线,AC CE,BD DF,AE BF,AC BD。
求证:ACF BDE。
思路分析:从结论ACF BDE入手,全等条件只有AC BD;由AE BF两边同时减去EF得到AF BE,又得到一个全等条件。
还缺少一个全等条件,可以是CF DE,也可以是A B。
ACE BDF,再加上AE BF,AC BD,可以证明由条件AC CE,BD DF可得90ACE BDF,从而得到A B。
解:AC CE,BD DFACE BDF90在Rt ACE与Rt BDF中AE BFAC BD∴Rt ACE Rt BDF(HL)A BAE BFAE EF BF EF,即AF BE在ACF与BDE中AF BEA BAC BDACF BDE(SAS)解题后的思考::一方面从问题或结论入手,看还需要什么条件;另一方面从条件入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再对比“所需条件”和“得出结论”之间是否吻合或具有明显的联系,从而得出解题思路。
本题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去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其全等条件,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去分析一个题目,得出解题思路。
练习:1.如图,在ABC 中,AB BC ,90ABC 。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E EF 和CF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第一章全等三角形教学案设计(无答案)
期中复习——全等三角形授课人:班级:姓名:小组:教学目标1. 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识别方法的复习,让学生体会辨别、探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一般方法,体会主动实验,探究新知的方法;2. 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能力,几何语言的叙述能力及运用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自主学习-----我能行【自学指导】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 .4. 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全等的判别方法:5.如图,已知∠B=∠D,AB=DE,要推得△ABC≌△DEC;(1)若以“SAS”为依据,缺条件__________;(2)若以“ASA”为依据,缺条件__________;(3)若以“AAS”为依据,缺条件__________.6.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B、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已知:如图,AB∥CD,E是AB的中点,CE=DE.求证:(1)∠AEC=∠BED;(2)AC=B D.8.如图,已知:21∠=∠,AE AD =.求证:OC OB =.二、合作探究 ----- 我快乐例1.(1)问题发现: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填空:(1)∠AEB 的度数为 ;(2)线段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2)拓展探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ACB=∠DCE=900, 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 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
(1)求∠AEB的度数;(2)已知,BE=1,AB=10,求CM。
例2. 如图,已知△ABC中,AB=AC=6cm,BC=4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边上相遇?(在横线上直接写出答案,不必书写解题过程)六、课后巩固—我自觉1.如图,点B在AE上,∠CAB=∠DAB,要使△ABC≌△ABD,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写一个即可).2.如图,若△OAD≌△OBC,且∠O=65°,∠C=20°,则∠OAD=.3.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AM折叠,使D点落在BC上的N点处,如果AD=7 cm,①DAM=15o,则AN________cm,∠NAB______________.4. 如图,△ABE和△ACD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o形成的,若∠BAC= 150o,则∠θ=___________.5.如图,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两点,AE∥CF,AE=CF,BF=DE.求证:AD∥CB第2题第1题第3题第4题2.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点(不与B ,C 重合),F ,E 分别是AD 及其延长线上 的点,CF ∥BE .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 ≌△CDF (不再添加其它线段,不再标注或使 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3. 如图,在中,∠B=∠C ,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
(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导学案:实数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复习导学案(4)第四章 实数班级 学号 姓名 【学习目标】 1. 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以及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 2. 会利用三根的性质来化简. 3. 会求任意实数的三数以及会估算无理数的整数部分以及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重、难点】 1. 会利用三根的性质来化简与计算.2. 会估算无理数的整数部分. 【知识回顾】 1.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 2. 实数的分类与大小比较;近似数与精确度 【典型例题】 例1.填空题: (1)64的平方根是 ; (-3)2的算术平方根是 ;81的立方根是 . (2)81±= ;=01.0 ;()=27 ;()=-225 ;=-327 ;=336 .(3)13-的相反数是 ,327-的绝对值是 ,364-的倒数是 .(4)若2a+1的平方根是±5,则a= ;若6b-3的立方根为2,则b= .(5) 比较大小:3 5;5 23 ;310- 5- .(6)估算27值大约在哪两整数之间 ,估算276-值大约在哪两整数之间 .(7)若|x -3|+(y +33)=0,则(x ·y )2014= . (8)6.28×105精确到 位;近似数2.69万精确到 位.例2.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 25x 2-49=0 (2) (x-5)2=100 (3) 27x 3+1=0 (4) (2x-3)3=-64例3.计算.(1) 233)5(16)4(-+- (2)()032)2(64358-+-----(3)()3264499+-- (4)()()23331345----- 例4.一个数53-a 的平方根是4±,一个数b 21-的立方根是3,求b a 32-的值.【反馈练习】1.﹣的绝对值是 ( )A .B .﹣C .D .﹣0201338(3)(1)|23|π--+-+- A . =9B . =﹣2C . (﹣2)0=﹣1D . |﹣5﹣3|=2 3.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b =0 B. b <a C. a b >0 D. b <a4. 16的平方根是 ,25的平方根是 ,(-6)2的平方根是 .5. 4= ,64的算术平方根是 , 16的算术平方根是 .6. -27的立方根是 ,(-1)2013的立方根是 .7. 在实数339,2,,14.3,8,31-π-中,无理数有 ,实数有 . 8. 点M 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8个单位,则点M 表示的实数为 .9. 比较大小5 -5 ;10. 若无理数a 满足不等式7<a<9,请写出两个符合条件的无理数 .11. 近似数0.208精确到 位.1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5,则高是_______,面积是_______.13.设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a ,下列关于a 的四种说法:① a 是无理数;② a 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 3<a <4; ④ a 是18的算术平方根。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知识梳理:1.全等三角形的由来:全等三角形是从__________分离出来的一个常用模型,从________到全等三角形是一种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关系,这是我们在数学学习当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定义: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_______,对应角______;对应边上的________;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边上的________;对应___的______________;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1)1._________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_______”(_S_):2._____和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______”(_A_):斜三角形3._____和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_______”(A__);4._____和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_______”(__S);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________”(___):5.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1)已知两边:①找夹角→ ②找直角→ ③找第三边→ ___(2)已知一边一角:①边角相对→找另外任一角→ ___②边角相邻→⎪⎩⎪⎨⎧→→→AAS ASASAS 找边的对角找边的另一邻角找角的另一邻边6.全等三角形的简单应用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测出不能(或不易)直接测量长度的线段长,例如,河宽,或利用全等测量小口瓶的内径等。
同步题型复习(一)全等的定义和性质例1.已知如图(1),≌,其中的对应边:____与____,____与____,____与____,ABC ∆DCB ∆对应角: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2、能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3、知道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4、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教学难点:设计简单轴对称图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动手操作: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二、新课讲解:1、观察、思考:(投影片)P4 4幅图,观察下列四幅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动手试一试:观察课本第4页几幅图中,画出它们对称轴。
3、探索思考: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动手画出第5页几幅图片的对称轴。
说说你所熟悉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什么?与同学讨论、交流,同小组互相补充。
轴对称图形:圆、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腰梯级、等腰三角形、角、线段等。
学生口述对称轴的位置。
4、讨论、交流: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两个部分能完全重合。
联系:两部分都完全重合,都有对称轴,都有对称点。
5、观察、思考:镜像特征:哪些字母在镜中的像与原字母一样?哪些发生了改变?说说它们的对称轴;手在镜中的像有什么变化?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6、欣赏大自然风景(倒影)并说说它们的对称轴的位置。
三、课堂练习:1、P1 22、动手制作一轴对称标志(校运会)四、本节课的收获:1、什么是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2、如何画出对称轴、如何找对称点?3、生活中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精)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教学案(4)
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教学案(4)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一、知识点: 1.等腰梯形的定义:①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为梯形。
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称为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称为腰。
②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 等腰梯形的性质: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是两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
③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的判定:① 在同一底上的2个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 补充: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二、举例: 例1:填空:1、等腰梯形的腰长为12cm ,上底长为15cm ,上底与腰的夹角为120°,则下底长为 cm .2、如果一个等腰梯形的二个内角的和为 1000 ,那么此梯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3、等腰梯形上底的长与腰长相等,而一条对角线与一腰垂直,则梯形上底角的度数是______;ADCB4、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等于600,它的两底分别为13cm 和37cm ,它的周长为_______;5、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A =120°,对角线BD 平分∠ABC ,则∠BDC 的度数是 ;又若AD =5,则BC = .6、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 AD ,BD = BC , 则∠C= 0。
例2: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试说明:AO =DO .例3: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AC=BD 。
试说明: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
ADCBOCDABODA例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cm,BC=7cm,E为CD的中点,四边形ABED的周长比△BCE的周长大2 cm,试求A DAB的长.EB C例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CD ,M 为BC 中点,则:(1)点M 到两腰AB 、CD 的距离相等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教案1 (新版)苏科版
1.下列图形中:①平行四边形;②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③长方形;④等腰三角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有()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2.下列几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
A. B.
C. D.
3.下列函数中,正比例函数是:()
A. B. -1C. D.
4.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三).解答题
9.点A(2,0),点B(4,0),点C在y轴上,如果△ABC的面积为5,求点C的坐标.
10.已知正比例函数 的图像与一次函数 的图像交于点P(3,-6)。
(1)求 、 的值;
(2)如果一次函数 的图像与 轴交于点A,求点ΔA0P的面积。
三.收取试卷。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教学札记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教案1
课题
期末复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回顾和整理各章的知识点,使其成为知识框架。
通过试卷检测同学们对整册书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复习。
重点
各章节知识点
难点
各章节知识点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组织教学
教师分发试卷
初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1)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教
学
过
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填空题
5、当x=时,点P(x-3,2)在y轴上。
6.已知一次函数 +3,则 =.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3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3
课题
期中复习(3)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回顾和整理本章所学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框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他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了解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重点能运用本章的知识解决问题难点能运用本章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一、精讲点拨:
1.下列各数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2.小明从镜子中看到对面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
时的时刻应是
(A)21:10(B)10:21(C)10:51(D)12:01
3、若AC是等腰 ABC的高,则AC也是_____,还是___________。
4.在“线段、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
图形的有个,其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二、矫正反馈:
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对角线AC、BD交于O,则
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对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6.以直线为对称轴,画出下列图形的另一部分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
形:
三、迁移应用:
7.图①是一张画有小方格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将图①按箭头方
向折叠成图②,再将图②按箭头方向折叠成图③.
(1)请把上述两次折叠的折痕用实线画在图④中.
(2)在折叠后的图形③中,沿直线l剪掉标有A的部分,把剩余部分
展开,将所得到的图形在图⑤中用阴影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3 (新版)苏科版.doc
能 运用本章 的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
能 运用本章 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法
合作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精讲点拨:
1.下列各数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2.小明从镜子中看到对面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
(A)21:10(B)10:21(C)10:51(D)12:01
3、若AC是等腰 ABC的高,则AC也是_____,还是___________。
三、迁移应用:
7.图①是一张画有小方格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 片,将图①按箭头方向折叠成图②,再将图②按箭头方向折叠成图③.
(1)请把上述两次折叠的折痕用实线画在图④中.
(2)在折叠后的图形③中,沿直线l剪掉标有A的部分,把剩余部分展开,将所得到的图形在图⑤中用阴影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3(新版)苏科版
课题
期中复习(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整理本章所学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框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他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 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了解简 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4.在“线段、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其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二、矫正反馈:
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对角线AC、BD交于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对
A、1对B、2对C、3对D、4对教学 Nhomakorabea过
八年级数学期中复习教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期中复习教学案第一课时复习内容:第七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复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基础知识练习: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1)X 的2/3与5的差小于1;(2)X 与6的和不大于9 (3)8与Y 的2倍的和是负数 2. 已知a <b,用“<”或“>”号填空:①a-3 b-3 ②6a 6b ③-a -b ④a-b 0 3. 当0<<a x 时,2x 与ax 的大小关系是4. 如果121<<x ,则()()112--x x _______0 5. 63->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x 41-≤-8的解集是___________。
6. 函数xxy 21-=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1且x ≠0 B 、x 21->且x ≠0 C 、x ≠0 D 、x 21<且x ≠0 7.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小于15,这样的自然数组共有( ) A 、6组 B 、5组 C 、4组 D 、3组8. 当x 取下列数值时,能使不等式01<+x ,02>+x 都成立的是( ) A 、-2.5 B 、-1.5 C 、0 D 、1.5 典型例题分析:例1. 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将结果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 634123+≤-+x x (2). ⎪⎪⎩⎪⎪⎨⎧-<--+≤--).3(3)3(232,521123x x x x x例2. 已知关于x 的方程3k -5x =-9的解是非负数,求k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m y x y x 212.(1)求这个方程组的解;(2)当m 取何值时,这个方程组的解中,x 大于1且y 不小于-1.例4. 若()2320x x y m -+--=中y 为非负数,求m 的范围.例5. 宁启铁路泰州火车站有某公司待运的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现计划用50节A 、B 两种型号的车厢将这批货物运至北京.已知每节A 型货厢的运费是0.5万元,每节B 型货厢的运费是0.8万元;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 型货厢,甲种货物25吨和乙种货物35吨可装满一节B 型货厢,按此要求安排A 、B 两种货厢的节数,共有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并说明哪种方案的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例6. 已知函数y 1 = 2 x – 4与y 2 = - 2 x + 8的图象,观察图象并回答问题: (1) x 取何值时,2x-4>0? (2) x 取何值时,-2x+8>0?(3) x 取何值时,2x-4>0与-2x+8>0同时成立? (4) 你能求出函数y 1 = 2 x – 4与y 2 = - 2 x + 8 的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吗?课后练习巩固:1.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A .2x -1>0B .-1<2C .3x-2y <-1D .y 2+3>5 2.不等式54≤-x 的解集是 A .x ≤54-B .x ≥54-C .x ≤45-D .x ≥45- 3.当a 时,不等式(a —1)x >1的解集是x <11-a 。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精品教学案
八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1)矩形、菱形、正方形一、知识点: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2、矩形的性质:①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②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有两条,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④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有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5、菱形的性质:①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②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③菱形的四条边相等;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菱形的面积:S 菱形=12AC ·BD 8、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9、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②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四条,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10、正方形的判定:①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矩形形是正方形;DCD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1、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二、举例:例1:选择和填空:1.矩形ABCD 的长为5,宽为3,点E 、F 将AC 三等分,则⊿BEF 的面积为( ) A 、23; B 、35; C 、25; D 、5; 2.已知:矩形ABCD 的AB=2BC ,在CD 上取点E ,使AE=EB ,那么∠EBC 等于( ) A 、60°; B 、45°; C 、30°; D 、15°;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初二第一学期数学期中复习教学案范文
F .(请你
A
E
DB
C
【思维 拓展 】
31. 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直线平行于射 线,让同学们在直线 l 和射线上各找一点 B 和 C,
使得以 A、B、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这样的三角形最多能画
个.
32.如图, 是△的边上的高, 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 就能推出△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把所有正确答案 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
3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
3 的立方根表示为:
.
◆ 几个重要公式:
bc
C aB
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是
则:
.
a 、 b ,斜边是 c .
a2
2
a
3 a3 3a 3
( a 0 ); ( a 0 );
; ;
◆ 若 a =1, b =2. 则 c 若 a =1, c 2. 则 b =
◆ 常见的勾股弦数:
;
( 1)求∠的度数; ( 2)若 5,求长.
E,D
2 / 12
初二第一学期数学期中复习教学案范文
25.如图所示,在△中,∠ 90°, 3, 5, 将△折叠,使点 C 与点 A 重合,折痕为,
则△的周长为
.
22.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点在上,且 ,连接 . 求证: .
A
D
BE
FC
26.如图,将长 8,宽 4 的矩形纸片折叠,使点 A 与 C 重合,则折痕的长为 .
D. 3
用科学记数法(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表示为
A. 41 108 元
B. 4.1 109 元
C. 4.2 109 元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陈堡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通过对上学期检测分析,发现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
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下许多知识,部分学生已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和应用;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并会画图,能利用函数图像解方程及不等式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教学案(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一、知识点:
1.什么叫轴对称: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①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两个
部分沿某直线对折能完全重合。
②轴对称是反映两个图形的特殊位置、大小关系;轴对称图形是反映一个图形的特性。
联系:
①两部分都完全重合,都有对称轴,都有对称点。
②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这两个部分图形就成轴对称。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圆、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角、线段、相交的两条直线等。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也称线段的中垂线)
5.轴对称的性质:
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6.怎样画轴对称图形:
画轴对称图形时,应先确定对称轴,再找出对称点。
二、举例:
例1:判断题:
①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
②等腰三角形至少有1条对称轴,至多有3条对称轴;()
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④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直线的两旁。
()
例2:下图曾被哈佛大学选为入学考试的试题.请在下列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把图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例3:如图,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 形图中,请你用三种方法分别在下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例4:如图,已知:ΔABC 和直线l ,请作出ΔA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三角形。
例5:如图,DA 、CB 是平面镜前同一发光点S 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通过画图确定发光点S 的位置,并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例6:如图,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弹子球台面,有黑白两球分别位于E 、F 两点位置上,试问怎样撞击黑球E ,才能使黑球先碰撞台边AB 反弹后再击中白球F ?
l
B
A C l
B
A
C
l
B
A
C
方法1 方法2 方法
3
例7:如图,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向张庄A 、李庄B 送水。
修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使用的水管最短?
例8:如图,OA 、OB 是两条相交的公路,点P 是一个邮电所,现想在OA 、OB 上各设立一个投递点,要想使邮电员每次投递路程最近,问投递点应设立在何处?
三、作业:
1、如图表示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进行折叠后的情况,图中有没有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如有,请作出对称轴,图中是否有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不含直角)?如有,请写出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2、如图,△ABC 中,∠C=900。
⑴在BC 上找一点D ,使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DC 的长度; ⑵连结AD ,画一个三角形与△ABC 关于直线AD 对称。
3、如图,A 、B 是直线L 同侧的两定点,定长线段PQ 在L 上平行移动,问PQ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AP+PQ+QB 的长最短?(画出图形,不要说明理由)
·
·
A B a ·
P B
O
A
E
C
D
B A
a Q · · P · B
· A。